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生态规划研究



全 文 :第 34卷 第 6期 生 态 科 学 34(6): 163169
2015 年 11 月 Ecological Science Nov. 2015

收稿日期: 2014-12-22; 修订日期: 2015-02-20
基金项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8-001)
作者简介 : 何舸 (1985— ),男 , 湖南长沙人 , 硕士 , 注册城市规划师 , 主要从事生态规划、城市与景观生态学及湿地生态学研究 , E-mail:
hege.caupd@gmail.com

何舸.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生态规划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6): 163169.
HE Ge. Study on ecological planning of Starting Area of Eastern Marine Economic New Area, Yantai based on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J]. Ecological Science, 2015, 34(6): 163169.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
步区生态规划研究
何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广东深圳 518040

【摘要】 城市新区是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 其生态环境面临着开发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协同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重要途径。以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
区起步区为例, 利用 RS 和 GIS 技术, 对沿海新区城市生态规划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敏感性
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对区域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 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高度、中度和轻度敏感区, 分别占总
面积的 48.1%、7.4%和 44.5%。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构建“一核、四心、多廊”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 并
将全区划分为 5 个生态功能区, 分别提出相应的发展指引, 以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城市新区; 新型城镇化; 城市生态规划; 生态敏感性; 景观生态格局; 生态功能区划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5.06.025 中图分类号:TU984; 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5)06-163-07
Study on ecological planning of Starting Area of Eastern Marine Economic
New Area, Yantai based on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HE Ge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Shenzhen,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China
Abstract: Urban new area is the important spatial carrier of urbanization, and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acing a huge threat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current trends in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has been becoming a significant approach in achieving gree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unspoiled
and beautiful ecological space. Taking Starting Area of Eastern Marine Economic New Area in Yantai as an example, a study on
ecological planning of urban new area was carried out,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ies. The
study revealed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factor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astal
new area, and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ensi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ecological sensitive areas, including the high, the moderate and the slight one, whose area proportions
were respectively 48.1%, 7.4% and 44.5%.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study planned and designed a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including one core, four centers and several corridors, then demarcated five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s and proposed
guidelines on local development, so a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s betw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new area; new-type urbanization;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ecological sensitiv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164 生 态 科 学 34 卷

1 前言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 土地利
用方式急剧变化, 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承
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城
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是传统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
式, 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和城市空间蔓延导致耕
地、园地、林地、湿地、草地等农业和生态用地大
量减少, 引发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水土流失、
景观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使我
国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4]。与传统城镇化相
比, 新型城镇化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
过程中, 以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强调生态安
全和环境保护, 注重自然生态空间保障, 让城市融
入大自然, 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新区是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之一, 新城
区的建设既延伸建成区, 也改变了所在区域的农村
景观, 使城乡面貌均发生极大的变化[5]。在协同推进
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城市生态规
划成为实现城市新区绿色发展和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
区为例, 应用RS和GIS技术,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
对沿海新区城市生态规划进行了研究, 以期为区域
未来的城市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
城市生态规划改变了传统规划以城市、土地和
经济为中心的规划方式, 在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
原理的指导下, 通过调节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部的
各种生态关系, 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促进人与社会、经
济、自然的协调发展[6–7]。
目前, 在 GIS 和 RS 的支持下, 国内外学者在以
生态敏感性评价为核心的城市生态规划方面开展了
大量研究。Moharamnejad 等[8]采用 GIS 和叠加分析
方法, 对伊朗沙赫魯德市进行了户外游憩生态容量
评价, 识别并规避了高度生态敏感地区。朱战强等[9]
采用最大值法与多因素空间分析法进行了城市生态
敏感性分析, 实现了重要景观生态节点的辨识与景
观生态格局的规划。刘英英等[10]在分析陇南市生态
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等基础上,
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 并提出了各区的环境友好型
土地利用模式。然而, 生态敏感性研究在城市规划
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一的规划目标上, 较少
有将生态敏感性评价、景观生态格局构建和生态功
能区划三者相结合的城市生态规划研究。
本研究通过识别研究区生态环境要素特征, 分
析区域生态敏感性因子的空间分异规律, 并进行生
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将生态高度敏感的斑块和廊道
进行有机串联, 构建高效、安全的区域景观生态格
局。在此基础上, 划分生态功能区, 并针对各区生态
环境特征与主要问题, 提出发展方向指引, 以落实
生态敏感性评价和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成果, 形成相
对完善的城市生态规划体系(图 1)。
3 研究区概况
2012 年, 烟台市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打造区
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设立了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
区。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以下简称研究
区)位于烟台市牟平区, 总面积约 215 km2。研究区属
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主要地貌为低山丘陵(中
部卢山)和平原, 分布有沁水河、汉河、广河等多条
山溪性河流, 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赤松林、黑松林、
麻栎林等。研究区主要环境敏感区包括养马岛省级
湿地公园、烟台沿海防护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牟平
沙质海岸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 主要生态系统
有森林、农田、湿地、城市、其他等 5 类, 其中生
态效益较高的森林和湿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56.5%。

图 1 技术路线
Fig. 1 Technical route
6 期 何舸.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生态规划研究 165

4 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
程度, 说明区域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可
能性大小[11]。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城乡空间规划的前
提和基础, 生态敏感区的等级和分布是确定城镇发
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参数。城乡开发建设须立
足于城乡空间规划, 规避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
4.1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
4.1.1 生态敏感性因子选择
影响生态敏感性的因子随着区域的区位和尺度
不同而有所差异。张治华等[12]在研究北部湾(广西)
经济区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时, 从大气、生境、
水、土地和地质角度选取了 5 个因子。刘爱华等[13]
在分析十堰市规划区生态敏感性时, 选取了土地利
用类型、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所在流域与丹江
口水库距离等 5 个因子。郑仰阳和谢正观[14]选取了
高程、坡度、河流水系、道路、居民点和生态系统
类型 6 个影响因子, 对龙海市九龙江地区生态敏感
性进行评价。
本研究以系统性、主导性与可操作性为原则,
以生态系统对城乡开发建设的敏感程度为导向, 结
合研究区现状特征, 选取土地利用、地质灾害、生
态服务功能、坡度和高程 5 个因子进行生态敏感性
评价。
(1)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植被分布、动物活动、
人类生存等关系密切,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功
能和抗干扰能力也各不相同。
(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分布直接影
响地区生态安全和生态敏感性的高低。研究区主要
的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
(3) 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研究区生态服务功
能的重要性, 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海
岸带防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等功能。
(4) 坡度。坡度是影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的重要因子。坡度越大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越高,
生态敏感性也越高[15]。
(5) 高程。研究区高程值在 0—370 m 之间, 由
于高程的不同, 地形、降水、湿度、温度等自然特
征也存在差异。
4.1.2 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意见法[16]构建生态敏感
性评价指标体系。首先, 根据各因子的不同属性对
生态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差异, 将其分为不敏感、轻
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 5 个级别, 并
分别赋值 1、3、5、7、9, 即赋值越高表明生态敏感
程度越高, 越适宜进行生态保护; 其次, 邀请相关
专家对 5 个生态敏感性因子中的重要性两两进行评
价, 计算得出各因子的权重值; 最后, 形成生态敏
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表(表 1)。
4.1.3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应用 ArcGIS 9.3 的空间分析功能, 分别对 5 个
生态敏感性因子进行单因子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按
权重进行空间叠加, 得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
果。加权叠加方法参照以下公式[17]:
1
= ( )
n
i i
i
S C W



表 1 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Tab.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生态敏感
性因子 属性分级 生态敏感程度
分级
赋值 权重
建设用地 不敏感 1
裸地、空闲地 轻度敏感 3
耕地、园地 中度敏感 5
水域 高度敏感 7
土地利用
林地 极敏感 9
0.25
非易发区 不敏感 1
低易发区 轻度敏感 3
中易发区 中度敏感 5
较高易发区 高度敏感 7
地质灾害
高易发区 极敏感 9
0.16
不重要 不敏感 1
较重要 轻度敏感 3
中等重要 中度敏感 5
重要 高度敏感 7
生态服务
功能
极重要 极敏感 9
0.29
<5% 不敏感 1
5—15% 轻度敏感 3
15—25% 中度敏感 5
25—35% 高度敏感 7
坡度
>35% 极敏感 9
0.16
<20 m 不敏感 1
20—30 m 轻度敏感 3
30—50 m 中度敏感 5
50—100 m 高度敏感 7
高程
>100 m 极敏感 9
0.14
166 生 态 科 学 34 卷

式中, S 为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值, i 为生态敏感性因
子编号, n为生态敏感性因子总数, Ci为第 i个因子的
生态敏感性评价值, Wi 为第 i 个因子的权重。
4.1.4 数据来源
主要包括研究区地形图(1︰1000 和 1︰10000)、
DEM、2013 年 Landsat 8 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
图、环境敏感区分布图、地质灾害防治图等。
4.2 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
依据上述方法, 对土地利用、地质灾害、生态
服务功能、坡度和高程 5 个因子进行单因子评价, 按
权重进行空间叠加, 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并将其划
分为生态高度敏感区、生态中度敏感区和生态轻度
敏感区(图 2), 以期为研究区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
生态功能区划和城乡发展提供支撑。
4.2.1 生态高度敏感区
该区面积约 10336 hm2, 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48.1%, 包括湿地公园、保护区的核心区, 卢山山体
以及沁水河、汉河等主要河流,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
为林地和水域。生态高度敏感区对研究区的生态环
境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具有较高的生态服务功能价
值, 应严格控制城镇建设, 以生态保育为主导, 加
强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该区也是生态控制线(生态
红线)划分的主要参考依据。
4.2.2 生态中度敏感区
该区面积约1596 hm2, 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
零散分布在研究区境内,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农林
用地和村落。生态中度敏感区相对较容易受到人为
活动的干扰, 整体应以生态保护为主, 局部地区在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 通过控制开发规模
和强度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后, 可适当进行建设。
4.2.3 生态轻度敏感区
该区面积约 9548 hm2, 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44.5%,
地势平坦, 坡度多小于 15%, 地质灾害敏感程度较低,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村镇和农林用地。生态轻度敏感
区是研究区未来城镇建设的主要承载空间, 可以根
据资源环境条件进行相对较大强度的开发建设[13],
同时应集约发展、节约用地, 并加强人居环境保障。
5 景观生态格局构建
景观格局是生态过程的载体, 城市的生态环境
问题主要是由景观格局变化或土地利用方式调整所
造成的[18], 建立安全的景观生态格局可以使整体或
局部景观中的生态过程在物质、能量上达到高效,
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19]。水体、林地、草地等
景观生态用地的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
高, 对控制景观水平生态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能有

图 2 生态敏感性综合分区
Fig. 2 Comprehensive regionalization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6 期 何舸.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生态规划研究 167

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城乡规划中应优先给
予保障, 以构建高效、安全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
根据 Forman 提出的“斑块——廊道——基质”
模式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20], 景观生态格局
的构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保护生态斑块,
将重要的自然植被斑块、水体作为关键物种的生境
和水源涵养区保护起来; 二是建设生态廊道, 通过
廊道的连通功能, 促进生态斑块之间的生态流交换。
本研究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障城市生态安
全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为目标, 在生态敏感性综合
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研究区生态本底特征, 将生态
高度敏感的斑块和廊道进行有机串联, 构建“一核、
四心、多廊”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图 3)。
“一核”指卢山生态核心。卢山位于研究区中部,
整体植被覆盖度高, 能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维持较
高的生物多样性, 是生态敏感性最高的区域之一, 也
是研究区的城市绿肺和景观生态格局建设的核心。
“四心”指金山湾湿地、三八河湿地公园、养马岛
湿地公园核心区、沿海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 4
个生态中心。4 个大型生态斑块是研究区生物多样性
最高的区域之一, 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
对于维持生物群落、改善小气候、调蓄水文和保持土
壤起着重要作用, 是景观生态格局建设的重点。
“多廊”指烟威高速、烟威公路、养马岛沿线绿
地廊道以及沁水河、汉河、广河、滨海湿地等多条
水系廊道。绿地廊道依托绿化带和林地, 从东西方
向贯穿研究区; 水系廊道主要由淡水河流与近岸咸
水湿地组成, 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水系网
络, 为景观生态格局提供了天然依托。
研究区各类生态斑块和廊道之间相互连接, 能
加强生态斑块之间、生态斑块与城区之间以及城区
各组团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将森林、湿地中的
生态流引入城镇地区, 对于提高城区景观异质性和
生物多样性, 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改善区域生态环
境具有积极作用。
6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要
素、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
础上, 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21], 其
目的是为区域开发建设、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提供决策依据。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系统异质性在
空间上的直观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空间
结构及其演变过程[22–23]。实施生态功能区划是城乡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24]。
本研究遵循可持续发展、发生学、相似性、完整
性等原则, 以促进“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
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依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
价和景观生态格局规划结果, 获得生态系统中生态

图 3 景观生态格局规划
Fig. 3 Planning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168 生 态 科 学 34 卷

过程的关键因子、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 并结合研究
区生态环境现状, 将其划分为生态核心保育区、生态
湿地恢复区、生态林业培育区、生态优化发展区、城
镇重点开发区等 5 个生态功能区(图 4), 并根据不同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与主要问题, 提出相应
的主导生态功能、发展指引和管制措施(表 2)。

图 4 生态功能区划
Fig. 4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表 2 生态功能区划
Tab. 2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生态功
能区
面积/
hm2 生态环境特征 主要问题 主导生态功能 发展指引 管制措施
生态核心
保育区
5520 位于研究区中、南部, 包括卢山
生态核心, 人为活动相对较少,
生态系统结构完整。
局部地区植被覆
盖较差 , 导致水
土流失严重 , 生
物多样性降低。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源涵养、水土保
持、气候调节和地
质灾害防治。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增
强森林抚育力度, 提升水
土保持能力, 防治地质灾
害, 充分发挥绿色核心作
用和水源涵养区功能, 适
度发展生态旅游。
禁止与生态保育
无关的大规模开
发建设。
生态湿地
恢复区
486 位于研究区东、西部, 包括三八
河湿地公园和金山湾河口湿地
两个生态中心, 具有典型的河
口——滨海湿地特征。
大量自然湿地被
养殖池、盐田等人
工湿地所侵占, 局
部水体受到污染。
湿地生态恢复与
修复、污染控制与
治理、环境美化与
城市生态保护。
加强污染控制与治理, 推
进湿地生态恢复与修复,
增强湿地的生态服务功
能, 发展生态旅游。
严格控制与湿地
保护功能不符的
开发建设。
生态林业
培育区
3580 位于研究区北部的沿海地带 ,
包括沿海防护林自然保护区生
态中心和沙质海岸海洋特别保
护区 , 植物群落较稳定 , 是抵
御海风、海潮的有效防线。
土地资源紧张 ,
人地矛盾突出 ,
局部地区森林生
态系统功能退化。
森林培育、防风固
沙、土壤侵蚀防治和
生物多样性保护。
围绕森林培育核心, 发展
生态林业, 完善滨海防护
林生态系统结构, 强化防
风固沙和土壤侵蚀防治
功能。
保护区的核心区
范围内禁止任何
无关开发和建设 ,
其他区域禁止乱
砍滥伐和高强度
的开发建设。
生态优化
发展区
2141 位于研究区西北部, 包括养马
岛生态中心 , 生态环境良好 ,
生态服务价值高。
填海工程使海域
面积逐年减少 ,
海水水质受到水
产养殖场等人工
湿地的污染。
生态资源保护、生
态服务提供、生物
多样性维持、水土
保持和地质灾害
防治。
以生态资源保护与生态
服务提供为主导, 加强环
境保护设施建设, 修复受
损生态系统, 防治地质灾
害, 维持生物多样性, 发
展生态旅游。
优化进行开发建
设, 严格控制填海
造地。
城镇重点
开发区
9753 位于研究区东、西部, 包括大片
的耕地、园地和城镇、村落, 地
势平坦, 整体属于地质灾害非
易发区 , 生态敏感性较低 , 相
对适宜进行城镇建设。
植被覆盖度低 ,
农业面源污染和
工业污染对生态
环境影响较大。
城镇人居环境改
善与保障、污染控
制与生态修复和
绿色发展。
加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
复 , 保障城镇人居环境,
发展蓝色产业 , 推进绿
色发展、循环发展、低
碳发展。
重点、合理进行城
镇开发建设, 严格
控制侵占水体、林
地等生态用地。
6 期 何舸.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生态规划研究 169

7 结论
城市新区作为城市外延式扩张的重要空间载
体, 往往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难以兼顾
的问题。本文以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
以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为例, 应用 RS
和 GIS 技术,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 对沿海新区城
市生态规划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开发
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敏感性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将全区划分为高度、中度和轻度三大生态敏感区,
其中生态高度敏感区应以生态保育功能为主导, 生
态轻度敏感区则是未来城镇建设的主要承载空间。
在此基础上, 将生态高度敏感的斑块和廊道进行有
机串联, 构建“一核、四心、多廊”的区域景观生态格
局, 并通过划分生态功能区, 提出发展指引, 形成
了具有不同主导生态功能的分区, 为研究区实现绿
色发展和保障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提供了支撑。研究
成果可为沿海新区的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对
于推动城市生态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的应用也具有
积极作用。后续可深化开展生态控制线(生态红线)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等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波, 包志毅. 生态规划: 发展、模式、指导思想与目标[J].
中国园林, 2003, 19(1): 48–51.
[2] Bai Xuemei, Shi Peijun, Liu Yansui. Realizing Chinas
urban dream[J]. Nature, 2014, 509(7499): 158–160.
[3] 刘新卫, 张定祥, 陈百明.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城
镇土地利用特征[J]. 地理学报, 2008, 63(3): 301–310.
[4] 何舸, 俞云, 王可, 等. 城市湿地动态的背景效应研究[J].
生态科学, 2012, 31(4): 456–461.
[5] 汪劲柏, 赵民. 我国大规模新城区开发及其影响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5): 21–29.
[6] 张泉, 叶兴平.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J]. 城市
规划, 2009, 33(7): 51–58.
[7] 何璇, 毛惠萍, 牛冬杰, 等. 生态规划及其相关概念演变
和关系辨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8): 2360–2368.
[8] MOHARAMNEJAD N, LAGHAI H A, ARJMANDI R, et
al. Ecological capability evaluation of outdoor recreation
by integrat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Index Overlaying (IO)[J]. Arabian Journal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 38(1): 121–134.
[9] 朱战强, 党安荣, 李树华, 等.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城市景
观生态格局规划研究[J]. 城市规划, 2013, 37(9): 34–38.
[10] 刘英英, 石培基, 刘春雨, 等. 基于 GIS 陇南市生态功能
区划及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1): 39–43.
[11] 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
域差异规律研究[J]. 生态学报, 2000, 20(1): 9–12.
[12] 张治华, 徐建华, 韩贵锋. 生态敏感区划分指标体系研
究[J]. 生态科学, 2007, 26(1): 79–83.
[13] 刘爱华, 谢正观, 王家卓. GIS 技术在山地城市生态敏感
性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2,
29(4): 455–460.
[14] 郑仰阳, 谢正观.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非建设用
地规划研究——以龙海市九龙江地区为例[J]. 城市发展
研究, 2011, 18(5): 65–71.
[15] 赵义华, 刘安生, 唐淑慧, 等.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湿
地保护开发利用规划——以常州市宋剑湖地区为例[J].
城市规划, 2009, 33(4): 84–87.
[16] 陆宁 , 陆路 , 霍小平 , 等 .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综合
评价[J]. 城市问题, 2006(4): 22–26.
[17] ROSSITER D 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land
evaluation[J]. Geoderma, 1996, 72(3): 165–190.
[18] 刘洪杰, 苏建忠, 李文翎. 城市景观的类型及其环境生
态效能的评价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3(3): 126–130.
[19] 关文彬, 谢春华, 马克明, 等. 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
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J]. 生态学报, 2003,
23(1): 64–73.
[20] FORMAN R T T. Som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nd regional ecology[J]. Landscape Ecology, 1995, 10(3):
133–142.
[21] 蔡佳亮, 殷贺, 黄艺. 生态功能区划理论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0, 30(11): 3018–3027.
[22] 宋治清, 王仰麟, 丁艳, 等.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与可持续
发展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 资源科学, 2004, 26(5):
117–124.
[23] 张沛, 杨欢, 孙海军. 生态功能区划视角下的西北地区
城乡空间规划方法研究——以海东重点地带为例[J]. 现
代城市研究, 2013(7): 30–36.
[24] 张中华. 陕南秦岭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适宜模式及实施
措施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2(10): 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