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秋水仙碱诱导菘蓝多倍体的研究



全 文 :
第 28 卷第 2 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年 3 月
Vol. 28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06
──────────
基金项目:唐山市科技攻关项目(03132001A),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05276416)
收稿日期:2005-11-20
作者简介:段英姿(1974-),女,山东济宁人,唐山师范学院生物科学技术系讲师,农学硕士。 - 21 -

秋水仙碱诱导菘蓝多倍体的研究
段英姿,陈玉琴,柴凤瑞
(唐山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技术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采用直接浸渍和加入培养基法对菘蓝种子进行诱导,探讨秋水仙碱诱导菘蓝多倍体的方法。结果表
明:用秋水仙碱诱导菘蓝多倍体植株是有效的,已有部分植株已加倍成为同源多倍体。
关键词:菘蓝;秋水仙碱;多倍体诱导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2-0021-0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人工诱导多倍体,是获得新品种的重
要途径之一,方法简单,实验条件容易控制,重复性好,处
理植株量大,诱导率高,繁殖快。多倍体药用植物一般具有
根、茎、叶和花果的巨型性,抗逆性强,药用成分含量高等
特性,这正是药材优质、高产育种所期望达到的目标。[1]菘
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又称草大青,为十字花科二年生
草本植物。以根和叶入药,其根叫板蓝根,叶叫大青叶,都
是常用中药。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功能,根据现
代医学研究,它对流感病毒和多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在临
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
脑炎,急性传染肝炎及咽喉肿痛等症。[2]因此为了适应生产
的需要,提高药用化学成分含量,本研究对菘蓝进行多倍体
诱导,从处理方式、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诱导多倍体
的效应及多倍体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选取成熟、饱满品质优良的菘蓝种子
1.2 菘蓝多倍体诱导
1.2.1 浸渍法 将消毒的菘蓝种子分别放入 50、100、200、
400、600 mg·L-1的秋水仙碱溶液中浸泡,分别处理 12h、
24h、48h,然后接种到 MS 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各设 3 次重
复,每处理 150 粒。
1.2.2 加入培养基法 把菘蓝种子分别接种到加有 30、60、
90、120 mg·L-1不同浓度秋水仙碱的 MS 培养基中,依次
分别处理 7d、14d、28d,然后接种到无秋水仙碱的分化培
养基中进行培养,各设 3 次重复,每处理 150 粒。
1.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分化培养基: MS +2 mg·L-16-BA
+ 0.2 mg·L-1NAA +5.5 g·L-1琼脂+3%蔗糖;生根培养基:
1/2MS+0.2 mg·L-1IAA + 0.3 mg·L-1NAA+5.5g·L-1琼脂+ 2%
蔗糖。培养条件:25±1℃温度和光照度 2000 lx,12 h·d-1 。
1.3 多倍体鉴定
1.3.1 外部形态的观察与鉴定
菘蓝种子发芽后,观察其外部形态的变化,筛选其中的
外部形态有变异的植株进行分化培养。继续观察,统计其变
异率。
1.3.2 气孔的比较观察
据报道,[3][4]同一植株的多倍体要比二倍体气孔稍大。我
们对菘蓝气孔进行了观察。取同一位置和大小相近的二倍体
和多倍体试管苗叶片,撕取下表皮,放在显微照相仪器上进
行观察并照相。每个叶片随机测 20 个气孔大小,取平均值
进行比较。
1.3.3 染色体数目观察
对加倍处理后的试管苗,在根长达 1cm 左右时,早晨
9.00~10.00切取4~6mm根尖,用蒸馏水洗3遍,放入0.002mol·l-1
的 8-羟基喹啉中,在避光室温下预处理 3h。然后放入卡诺固定
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中,在低温下固定 24h,水洗后
在预热 60℃的 1mol·l-1HCl 中处理 8~10min,然后经水洗后再放
到 2%的纤维素酶液中,在 37℃恒温箱中解离 30 min,水洗后
用卡宝品红染色 10min,压片,镜检,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秋水仙碱对诱导菘蓝加倍的效果
秋水仙碱诱导结果表明,在浸渍法中,秋水仙碱对种子
的成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多倍体出现的频率并不随浓度的
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图 1)。其中浓度为 400 mg·L-1
时才有变异株出现,浓度为 600 mg·L-1秋水仙碱在处理时间
上对加倍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以 400 mg·L-1秋水仙碱
浓度处理 48h 的效果最显著,加倍率约占 12.00%(表 1、图 1)。
在加入培养基时,将种子接种于 30~120 mg·L-1浓度的
秋水仙碱的培养基中处理 7~28d,均有利于多倍体的发生,
第 28 卷第 2 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2 期
- 22 -
秋水仙碱处理时间、处理浓度都对加倍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开始时诱变率随着秋水仙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增加到
一定浓度时,诱变率反而降低(图 2),从产生多倍体频率来看
90 mg·L-1处理 28d 的效果最好,加倍率最高达 28.30%(表 2)。
表 1 不同浓度秋水仙碱浸种的加倍效果
成活率 /% 加倍率 /% 秋水仙碱浓
度/mg·L-1 12h 24h 48h 12h 24h 48h
50 93.10±0.00 94.00±2.00 90.00±0.00
100 90.00±0.00 94.00±2.00 90.00±0.00
200 92.00±2.00 92.00±2.00 94.00±2.00
400 93.60±2.00 92.00±2.00 89.33±5.03
600 92.80±2.00 90.00±0.00 89.67±1.15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3.84±0.82 5.26±0.41 12.00±2.00
0.00±0.00 1.78±0.33 6.67±3.15
表 2 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加入培养基对种子的加倍效果
成活率 /% 加倍率 /% 秋水仙碱浓
度 /mg·L-1 7 d 14 d 28d 7d 14d 28d
30 96.00±0.00 93.30±0.33 94.00±0.00
60 93.30±0.33 86.60±0.33 91.60±2.31
90 84.00±0.00 92.00±0.00 86.67±1.55
120 89.25±0.41 85.00±0.00 86.49±0.82
0.00± 0.00 4.67± 1.15 8.67 ± 1.15
8.00±0.00 7.33±1.15 11.00±0.00
16.00±2.00 24.67±2.31 28.30±0.00
18.67±1.55 20.00±0.00 22.67±1.15
图1 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浸种的诱导效果
0
5
10
15
50 100 200 400 600
浓度 /mg.L-1



/
%
12h
24h
48h

图2 不同浓度俄秋水仙碱加入培养
基的诱导效果
0
5
10
15
20
25
30
30 60 90 120
浓度 /mg.L-1



/
%
7d
14d
28d
可见菘蓝多倍体的诱导频率随处理时间、秋水仙碱浓度
的不同诱导效果均有不同。加倍率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变化而
变化,处理时间越短、秋水仙碱浓度越低、加倍率越低;处
理时间延长、秋水仙碱浓度增加,加倍率亦随之增加,但增
加到一定浓度加倍率反而降低。因此要获得较高的加倍率,
处理时间和秋水仙碱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2.2 人工多倍体的鉴定
2.2.1 形态变化
研究发现,用秋水仙碱处理的菘蓝的种子发芽慢、粗、
短,且胚轴明显膨大,未经处理的种子芽生长快、细、长、
且长有根。将外部形态发生变异的幼芽转入分化培养基中,
在后代成苗的过程中,新生幼苗的外部形态再一次出现差
异。有的幼苗与对照组一样,有的幼苗叶片肥厚宽大,色泽
深绿,叶脉粗而明显,叶柄基部膨大,叶的皱褶增多,叶缘
齿也增多(图 3)。
2.2.2 气孔变化
对外部形态有变异的植株叶片的气孔显微观察发现,变
异株的气孔明显大于二倍体的气孔(图 4)。
每视野中变异株的气孔数明显少于二倍体的气孔(表 3)。
2.2.3 染色体数目的观察 在形态鉴定基础上, 对试管苗
根尖染色体作了显微鉴定,以未处理植株为对照,其染色体
数为 2n=14,发现变异株的染色体数为 14~56条不等(图 5),
有的植株含有多种倍性的染色体,即含有单倍体细胞,又含
有多倍体细胞;部分植株为同源多倍体。这说明用秋水仙碱
诱导菘蓝获得多倍体的方法是有效的,用上述形态方法鉴定
多倍体也是有效的。
3 讨论
3.1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已经在多种植物上获
得成功,并育成了一些品种。实验表明,不同的秋水仙素浓
度,不同的的处理时间,产生的诱导效果不同。秋水仙素的
浓度相同,处理的时间越长,其诱导率越高;处理时间相同,
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其诱导率也越高。但对于不同的诱导
方法,诱导效果有所不同。如高山林[3]在含 10 mg·L-1秋水
仙素的培养基上培养丹参幼芽最高诱导率为 6%;陈柏君等[5]
将愈伤组织放入秋水仙素溶液浸泡一段时间诱导黄芩同源
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 40%。另外,要想筛选出最佳的诱导
段英姿,陈玉琴,柴凤瑞:秋水仙碱诱导菘蓝多倍体的研究
- 23 -
方法应该把诱导时间和诱变剂量组合起来,筛选出最佳的诱
导时间和诱变剂量;本实验采用直接浸种和加入培养基法进
行诱导。结果显示:以加入培养基法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直
接浸种的诱导效果,其诱导率达到了 28.30%。
3.2 本实验在筛选中将外部形态变化和染色体变异结合起
来,发现外部形态发生变异的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也发生变
异。因此,首先可将外部形态的变化作为初步鉴定多倍体的
一个依据,再结合根尖染色体显微观察,从细胞水平上进一
步鉴定,这样可以省时省力,不用每株都进行鉴定,再从后
代花粉的倍性进一步鉴定筛选,得到性状稳定植株。
表 3 多倍体与二倍体的气孔的比较
倍性 叶面积/cm2 气孔数/个 气孔长/µm 气孔宽/µm
二倍体 0.25 54.50±1.81 90.00±0.66 76.00±0.56
多倍体 0.25 23.50±1.51 153.70±0.59 105.10±0.64
相对数/% 43.5 170.7 138.3
A B C D
图 3 菘蓝二倍体与多倍体的幼苗比较 A 对照组幼芽;B 变异幼芽;C 对照组幼苗;D 变异植株
A B A B
图 4 菘蓝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气孔比较 图 5 菘蓝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染色体数目比较
A 二倍体的气孔 (10×40);B 多倍体的气孔 (10×40) A 二倍体染色体(10×100);B 多倍体染色体(10×100)
参考文献:
[1] 张爱民,常莉,薛建平.药用植物多倍体诱导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9): 645.
[2] 乔传卓,吴美枢,戴富宝,等.菘蓝多倍体育种的研究[J].植物学报,1989,31(9):678-683.
[3] 高山林,徐德然,蔡朝晖,等.丹参同源四倍体新物种的培养[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23(4):224-228.
[4] 张友鹏,李际红,李国兴.杨树多倍体诱导及气孔检测初报[J].山东林业科技,1998,14(6):11-15.
[5] 陈柏君,高山林,卞云云.黄芩组织培养同源四倍体的诱导[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0,9(1):9-11.

A Study on Induction of Polyploidy in Isatica Indicago by Colchicine
Treatment
DUAN Ying-zi, CHEN Yu-qin, CHAI Feng-rui
(Biology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Purpose: To explore the technique of induction of polyploidy in Isatica indicago by colchicine treatment. Method:
Induction of polyploidy by colchicine treatment is efficacious, and part of the doubled plants were identified as homologmous
tetraploids.
Key words: isatica indicago; colchicine; polyploid induction
责任编辑、校对:李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