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菘蓝的4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抗腺病毒作用的研究



全 文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年 # 月第 $%卷第 & 期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赵玲敏 ( !)* ’ +,女,硕士,主要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通讯作者:杨占秋,男,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 +。
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抗腺病毒作用的研究
赵玲敏 !,杨占秋 !,方建国 $,汤 杰 $,丁晓华 !,肖 红 !(!- 武汉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药剂科,武汉 &,%%,%)
摘要:目的 从菘蓝中提取出 &种有效成分 (编以代码为 *号,号,#号,)号 +,观察 &种有效成分及其配伍抗腺
病毒活性。方法 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0),噻唑兰(122)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以确定 &种有效成分及
其配伍抗腺病毒的作用。结果 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其配伍组合对腺病毒生物合成都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
的增加,./0逐渐减弱,病毒的抑制率增加。结论 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其配伍组合能在体外通过抑制生物合成
发挥抗腺病毒作用。
关键词:菘蓝;腺病毒;有效成分;配伍;抗病毒实验
中图分类号:3$#4- 4 文献标识码:5 文章编号:!%%, ’ )#,($%%4)%, ’ %!# ’ %&
!#$ % &’()*$+,- !.#$) )/ #0( 1),+ !.#$*( 2)34)(#- )/ 5-&#$- 6$.#)+$& 78 &’ 60($+ 2)39$&#$)
6758 9:;<=:;!,>5?@ 6AB;C:D!,E5?@ F:B;G.GQQH!9-#+&.#::9;(.#$*( 2G :;XHLM:$)*%# 9- (?G- *Z Z #Z B;T ) + B;T MAH:P UG=^:;BM:G;- <(#0)’- 5;M: ’ BTH;GX:PDL HNNHUML _HPH :;XHLM:MAH USMGYBMA:U HNNHUM (./0+ B;T THMHUM:;< MAH UHQQDQBP BUM:X:MS _:MA 122 UGQGP:=HMP:U BLLBS- =(-,>#- 2AH NGDP BUM:XH UG=R
YG;H;ML B;T MAH:P UG=^:;BM:G; ABT :;A:^:MGPS HNNHUM G; MAH ^:GQG<:UBQ LS;MAHL:L; _:MA MAH :;UPHBLH GN MAH TPD< UG;UH;MPBR
M:G;Z MAH ./0 HNNHUM THUPHBLHT B;T :;A:^:MGPS PBMH NGP X:PDL :;UPHBLHT- 2).>,-$) 2AH NGDP BUM:XH UG=YG;H;ML B;T MAH:P
UG=^:;BM:G; ABXH B;M: ’ BTH;GX:PDL BUM:X:MS ^S :;A:^:M:;< MAH ^:GQG<:UBQ LS;MAHL:L :; X:MPG-
?(@A)+’-: !#$% $%&’$)*%# 9-;5TH;GX:PDL;5UM:XH UG=YG;H;ML;.G=YBM:^:Q:MS;5;M:X:PBQ MHLM
腺病毒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可引起咽
’结膜炎、肺炎、脑炎、肠炎等。腺病毒肺炎是婴幼
儿肺炎的严重类型,曾于 !)4#年、!)*,年在我国北
方流行,病死率甚高。抗腺病毒治疗无特效疗法。研
制及开发抗腺病毒的新药显得尤为重要 ‘ ! ’ , a。
菘蓝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 ‘ & a,我们提取了菘蓝
的 &种有效成分,并进行配伍组合,对其抗腺病毒作
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B 材料与方法
B8 B 细胞 70Y ’ $细胞(人咽癌上皮细胞)为本所
保存。细胞培养基为 I101(7S.QG;H公司 +,常规加
入青、链霉素、小牛血清(三利生物制品厂)配成
!% b的生长液和 $ b的维持液。
B8 C 病毒 腺病毒 5TH;GX:PDL为本所保存,在 70Y ’
$细胞增殖,实验用 !%%% 2.JI4% c =9。
B8 D 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提取 菘蓝采自安徽亳州,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药研究室方
建国副主任药师鉴定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
$%&’$)*%# 9-)。将其粉碎成粗粉,)4 b乙醇渗漉法提
取,降压浓缩至无醇味,拌以硅藻土采用系统溶剂分离
法,依次以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加热回流
萃取,回收溶剂得到 & 种有效成分(编以代码为
*,,# 和 ) 号),得率分别为 !- 4 b,!- ! b,
%- b,!- b。& 种有效成分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
结晶,二甲基亚砜溶解后用 I101 配置成不同浓度
的溶液,使用前经 %- %# 1/B、!4 =:; 消毒灭菌。病
毒唑系天津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为 %!%,%!。
B8 E 药物细胞毒性测定 在 )* 孔板上,加 ! d !%* c
=9的 70Y ’ $细胞,每孔 #% !9,培养 $& A,细胞长
成单层,加入含药的维持液。, e、4 b .8$孵箱培
养,$ A 后以 122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每一药物浓
度均重复 &孔,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 ‘ 4 a。重复 ,次此
实验。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年 #月第 $% 卷第 &期
药物
不同药物浓度 $ % & ’()下细胞存活率 & *
表 ! 菘蓝的 +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 ,-. / 0 细胞的毒性作用
注:组 1,组 ,组 2,组 #,组 !! 与对照组病毒唑比较,! ! 3 45 41,药毒性大于病毒唑;6 号,2 号,# 号,组 0,组 7,组 !4 与对照组病
毒唑比较,! ! 3 45 41,药毒性小于病毒唑。各配伍组合组进行比较,2 号的药毒性最小,其次是组 !4,组 7 和 # 号, ! 3 45 4!。
半数毒性浓度(8914)
& %·’(/!
6 号

2 号
# 号
组 !
组 0
组 7
组 +
组 1
组 6

组 2
组 #
组 !4
组 !!
病毒唑
!05 1
##5 #
##5 +
!475 4
##5 #
!4!5 #
##5 0
!4!5 6
#5 +
245 !
25 #
45 #
2!5 6
65 1
25 #
2+5 #
#!5 2
01
#05 +
2#5 0
#15 0
##5 #
##5 #
#65 +
#25 #
#65 2
#5 1
15 6
625 1
25 2
+5 !
65 2
2!5 6
#!5 1
14
#05 4
2#5 0
2#5 0
#15 #
2#5 6
#75 +
#25 0
#15 7
25
45 #
1#5 !
625 1
05 7
+5 7
05 7
25 #
!44
2#5
215 1
225 1
#75 2
2#5 !
#!5 6
#65 +
#!5 6
05 7
45 +
1+5 7
115 7
625 1
05 7
65 2
2!5 7
044
25 !
265 6
265 1
25 2
265 !
#45 !
#15 7
2#5 +
115 7
6#5 !
+05 6
1!5 !
645 1
625 1
1!5
#5
71
65 6
605
265 6
245 !
25 +
25 1
#+5 !
215 +
+25
65 !
05 6
+#5 2
15 #
65 !
145 !
15
144
665 #
15 !
215 7
#5 !
1+5 7
205 7
215 7
615
75 2
675 2
075 #
+!5 0
+65 #
615 2
+65 #
+5 +
675 ++!
1!+5 +1
!+65 ++!
045 4!
1415 47
6!05 #7!
+!5 6!
1265 4+
05 1!!
11#5 1
!225 !1!
7705 4!
+665 00!
205 0+!
765 0+
175 1
! # 药物对腺病毒侵入细胞的阻断作用 用药物预先
处理细胞 + :,用 ;<=洗涤后每孔加入 14 !(的 !444
89>?14 & ’( 的腺病毒,吸附 0 :,加细胞维持液,置
于 7 @、1 * 9A0 孵箱培养,每日观察细胞病变情
况,+2 : 后用 B88 法检测病毒抑制率 C 1 D。重复 7 次
此实验。
! $ 药物对腺病毒直接灭活作用 将药物与 !444
89>? 14 & ’(的腺病毒等量混合,7 @作用 0 :,再将
其接种在长成单层的 ,-. / 0 细胞上,吸附 0 :,加
细胞维持液,置于 7 @、1 * 9A0 孵箱培养,每日
观察细胞病变情况,+2 : 后用 B88法检测病毒抑制
率 C 1 D。重复 7次此实验。
! % 药物对腺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 将 !444 89>? 14 &
’(的腺病毒接种在长成单层的 ,-. / 0 细胞上,
吸附 0 :,用 ;<= 洗涤后,每孔加入不同浓度的药
物,每一药物浓度均重复 + 孔,同时设正常细胞
对照和病毒对照。每日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当病
毒对照达到#的细胞病变时,用 B88 法检测病毒
抑制率 C 1 D。重复 7 次此实验。
! & ’种有效成分的配伍 把 +种有效成分进行等比
混合,使最后混合物终浓度与单个有效成分作用于细
胞的终浓度相同。+种有效成分按照数学的排列组合
可以得到 !!种组合,分别为:组 !,6号 E 号;组
0,6 号 E 2 号;组 7, 6 号 E # 号;组 +, 号 E 2
号;组 1,号 E #号;组 6,2号 E #号;组 ,6号
E 号 E 2号;组 2,6号 E 号 E #号;组 #,6号 E
2号 E #号;组 !4,号 E 2号 E #号;组 !!,6号 E
号 E 2号 E #号。把这 !!种组合及 +种有效成分按
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实验 C 6 D。
! ( 细胞存活率和病毒抑制率的测定 用 B88 法检
测。弃去上层的细胞维持液,每孔加入 1 ’% & ’(
的 B88 74 !(,孵育 + F 6 :,加二甲基亚砜每孔
!14 !(,振荡混匀后,在 14 G’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H值,根据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病毒抑制率、
治疗指数 C D。
! !)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软件 =;== !!5 1 回归 IJK
%LJMMNOG的 ;LOPNQ计算半数细胞存活率(8914),半数
细胞抑制率(>914)。用统计软件 =;== !!5 1 的 GOGK
.RLR’JQLNS的 9:N / =TURLJ分析比较菘蓝的 +种有效成
分及配伍组合对 ,-. / 0细胞的毒性及对腺病毒增殖
的抑制作用,组内与组间进行两两比较。
* 结果
* ! 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对 +,- . *细胞的毒
性作用 菘蓝有效成分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
变小,胞内颗粒增多,折光性差。+种有效成分及配
伍组合对 ,-. / 0细胞的毒性的毒性作用不同。菘蓝
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 ,-. / 0细胞的毒性作
用如表 !所示。
* * 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感染的
预防作用 每日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细胞均出现颗粒
增多,变小变圆,坏死脱落等典型的 9;- 表现,
B88 显示病毒抑制率与病毒对照组一致,结果表明
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感染均无预
防作用。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年 # 月第 $%卷第 & 期
组别 不同浓度 $ % & ’( )下细胞病变效应 不同浓度 $ % & ’( )下病毒抑制率 & *
表 ! 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直接灭活作用
, 号
- 号

. 号
组 !
组 /
组 0
组 +
组 1
组 ,
组 -

组 .
组 !#
组 !!
病毒唑
02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
#
#
$
#
$
#
$
#
#
,/2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02 .
#2 #
!2 #
#2 ,
!2 /
#2 1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2 !
#2 0
#2
#2 ,
#2 ,
!2 /
#2 ,
#2 ,
#2 0
#2 .
#2 .
#2 .
#2
!2 /
#2 .
#2 ,
!12 ,
#2
#2 1
#2 .
#2 .
#2 .
!2 0
#2 0
#2
#2 ,
#2 ,
#2 -
#2
#2 -
!2 ,
#2 1
#2
0!2 /
!2 0
#2 ,
#2 1
#2 ,
#2 #
#2 1
#2 1
#2 #
#2 .
#2
#2 ,
#2 ,
#2 1
#2 0
#2 +
#2 -
,/2 1
!2 1
#2 .
!2 /
!2 #
#2 1
#2 ,
!2 /
#2 ,
#2 1
!2 0
!2 ,
#2 #
#2 ,
#2 1
#2 .
#2 ,
!/1
#2 -
#2 #
#2 #
#2 #
#2
#2 #
#2 /
!2 /
!2 /
#2 ,
!2
#2 1
#2
#2 /
!2 0
#2 ,
/1#
#2 .
!2 1
#2 ,
#2
!2 !
#2
#2 ,
!2 1
#2 1
#2 0
!2 #
#2 .
#2 +
#2 !
#2 .
#2 #
1##
!2 /
#2 +
#2 -
#2 +
#2 .
#2 .
#2
#2 ,
#2 0
#2 1
!2 +
!2 /
#2 .
!2 !
#2 #
!2 #
不同浓度 $ % & ’( )下细胞病变效应 不同浓度 $ % & ’( )下病毒抑制率 & *组别
表 菘蓝的 +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感染的预防作用
表 # 菘蓝的 +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
不同浓度 $ % & ’( )下细胞病变效应 不同浓度 $ % & ’( )下病毒抑制率 & *组别
, 号
- 号

. 号
组 !
组 /
组 0
组 +
组 1
组 ,
组 -

组 .
组 !#
组 !!
病毒唑
02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
#
#
#
#
#
$
$
#
#
,/2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02 .
#2
!2 1
!2
!2 /
#2 +
#2 #
#2 1
!2 /
#2 +
#2 /
#2 #
#2 0
#2 0
#2 /
#2 1
#2 ,
-2
!2 /
!2 /
/2 +
!2 0
#2 ,
#2
#2
#2 1
#2 ,
#2 1
#2 #
#2 ,
#2 #
#2 .
#2 ,
#2 -
!12 ,
#2 .
!2 ,
!2 0
02 ,
!2
!2 +
#2 -
#2 #
!2 /
#2
#2 1
#2 +
#2 1
#2 -
#2 -
#2 .
0!2 /
!2 +
/2 #
#2
!2 1
!2 1
#2 ,
!2 /
!2 #
!2 ,
!2 +
#2 .
#2 1
#2 /
!2 1
#2 .
#2 1
,/2 1
#2
#2
!2 1
#2 .
#2 ,
!2 ,
!2 1
#2 .
!2
!2 1
#2
!2 .
!2 /
!2 #
#2 -
!2 #
!/1
!2 !
!2 .
#2 -
!2 .
#2 0
#2 #
#2 ,
#2 ,
#2 1
#2 ,
!2 0
!2 #
!2 !
#2 #
!2 /
#2 1
/1#
!2 ,
/2 #
!2
!2 /
!2 /
!2 /
#2 0
!2 0
#2 -
#2
#2 1
#2 -
#2 ,
#2 1
!2 1
#2 ,
1##
/2 !
!2 1
/2 +
#2
#2 -
#2
!2 #
!2 1
#2 1
#2 1
!2 ,
!2 0
#2
#2 ,
#2 .
#2 0
治疗指数
$ 34 )
半数抑制浓度 $ 451# )
& %·’( 6 !
, 号
- 号

. 号
组 !
组 /
组 0
组 +
组 1
组 ,
组 -

组 .
组 !#
组 !!
病毒唑
02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
%
$
$
%
%
$
$
$
$
,/2 1
%
%
%
%
$
%
7
%
%
%
%
%
%
%
%
$
!/1
%
%
%
7
%
%
7
%
%
%
7
7
7
%
%
%
/1#
%
7
7
7
%
7
7
7
%
%
7
7
7
%
7
7
1##
%
7
8
8
7
7
7
7
7
7
8
7
8
7
8
8
02 .
02 -
-2 1,
/#2 ,
/.2 ,
/+2 -
0#2
+02 0
0,2 0
!/2 0
!2 !
012 .
/#2 !
2 0
/2 0
!.
/.2 .
-2
+2 .
!-2 +
+/2 /
0/2 -
/12 .
0/2 1
+02
+2
!02 -
/1
+#2 -
/#2 ,
!-2
!,2 ,
//2 ,
0#2 /
!12 ,
+2 /0
/.
+12 0
+02 0
0#2 1
0,2 0
+-2 .
+.2 1
!2 .
0+2 /
+02 .
/!2 1
/#2 /
0/2 !
02 !
002 ,
0!2 /
12 !/
002
1+2 +
+,2 1
0/2 0
0-2 !
112 0
1!2 /
02 -
+-2 /
112
+,2 0
+,2 +
0/2 !
+12 +
0+2 ,
,/2 1
2 +1
+2 ,
1.2 +
102 0
0+2 -
1!2 /
,2 1
12 ,
+02 !
1!2 -
,12 0
102 +
1,2
+12 ,
1!2 !
0.2 .
!/1
.2 1!
,#2
,/2 0
112 1
02
1-
-!
,,2 !
+12 /
112 !
-2 +
1.2 +
,.2 +
1#2 /
,-2 1
,!2 /
/1#
!02 -
-+2 /
,12 1
,#2 .
1-2 /
,2 1
-!
-#2 +
1+2 ,
1,2
-.2 0
,/2 0
-2 1
1-2 +
-2 +
-#2 !
1##
+12 +
-12 +
#2 -
#2 /
,2 1
-+2 0
--2 ,
-+2 /
,#2 !
,02 +
#2 !
-02 /
+2 1
,+2
-2 +
#2
1-/2 1-
,12 0!
12 !,!
-!2 -
!/#2 /1
!-02 #-
1.2 !!
,-2 +!
!..2 /
0/,2 10
1#2 -,!
!0!2 /
.02 .0
/!2 !
!/2 #0
--2 0-
!2 !!
-2 ,
/12 /0
!#2 #+
+2 !.
02 1+
!/2 1
2 ,.
!2 0.
!2 -!
02 -
/2 10
+2 .,
02 1
/2 -
,2 .+
注: 号,- 号,组 0,组 +,组 - 与对照组病毒唑比较,! ! 9 #2 #1,优于对照药病毒唑;其余组作用不如病毒唑, ! 9 #2 #1。各配伍组合
组进行比较, ! 9 #2 #!, 组 - 作用最好,其次是组 0,组 +, 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年 #月第 $% 卷第 &期
! # 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直接灭
活作用 每日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细胞均出现颗粒增
多,变小变圆,坏死脱落等典型的 #$% 表现,&’’
显示病毒抑制率与病毒对照组一致,表明菘蓝的 (种
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无直接灭活作用。
! $ 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增殖的
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
伍组合对腺病毒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表现在随着药
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变小变圆、颗粒增加、破碎脱落
等典型的 #$% 表现减弱,病毒抑制率增加,并表现
出量效关系。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
毒增殖的抑制作用如表 (所示。
# 讨论
腺病毒()*+,-./012)可致终年性、流行性感
染,在冬季可引起小规模爆发性急性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小于 3 岁的婴幼儿,年龄越小越
易感染。腺病毒最常引起的是咽扁桃体炎,其次为
肺炎、胃肠炎、支气管炎及中耳炎等。严重者可并
发肺外脏器损害,包括肝炎、脑炎、结膜炎及凝血功
能异常,预后较差。要鉴别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较
为困难,因此,早期诊断腺病毒感染对指导临床抗病
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435。抗腺病毒的特异治疗至今滞后,
目前较多使用病毒唑、干扰素、人血丙种球蛋白和聚
肌胞等,但都为广谱抗病毒的治疗方法,针对腺病毒
的特异性药物还待研究和开发 4,65。
菘蓝 7 !#$% $%&’$()%# 89 :为十字花科植物,其根和
叶均可入药,干燥根入药称板蓝根,干燥叶入药称为
大青叶,板蓝根和大青叶的药性基本相同,有泄火、
解毒、凉血等功效,主要分布在华东各省、河南、山
西等地 4 ( 5。临床病例研究证明菘蓝可治疗流行性腮腺
炎、病毒性肠炎、尖锐湿疣、乙型肝炎、甲型流感病
毒、扁平疣等病毒性疾病。还有报道菘蓝有调节免疫
细胞分泌 ;8 < =、’>? < ! 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
用,还有抗活性氧作用、抗炎作用及有抗菌作用 4,6 5。
菘蓝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菘蓝中所含的嘌
呤、嘧啶及吲哚成分通过干扰病毒 @>) 的合成,以
及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而发挥作用 4 !A 5。为了寻找
有效治疗腺病毒引起的疾病,我们需要选用对腺病毒
敏感细胞进行实验。传代细胞 B%C < =细胞对腺病毒
敏感,对病毒的敏感性稳定,可经常传代,故我们选
用传代细胞 B%C < =细胞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行了对
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抗腺病毒研究。
用 &’’法测定细胞终点毒性指标,结合形态观
察细胞毒性较简便易行 4 !! 5。通过细胞毒性实验,计
算 ;@DA 等数值对评价药物毒性,指导实验或临床用
药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的目的是从抗腺病毒的吸
附、复制及对病毒直接灭活这几方面,研究抽提的 (
种有效成分及组合抗腺病毒作用及机制。
结果表明,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中,
对 B%C < = 细胞的毒性作用不同, 号的药毒性最
小,其次是 E号、号、6号组合,F号、6号组合和
6号。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感染
均无预防作用,对腺病毒无直接灭活作用,故不能用
来作为腺病毒感染的预防用药。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
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增殖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
度的增加,病毒抑制率增加,并表现出量效关系。菘
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对腺病毒增殖的抑制效
果, F号、E号、号组合作用最好,其次是 F号、6
号组合,号,E号 号组合。
以上研究表明,菘蓝的 (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中
有 D种组合对腺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都优于病毒唑,但
有效成分还需通过化学分析而进一步明确其分子结构,
其抗腺病毒的作用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4 ! 5杨占秋,余宏 9 临床病毒学 4& 5 9 北京 G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AAA9 !A3 < !AD9
4 = 5曾军 9 流感样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 H 5 9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AA3,! 7== : G !D < !D9
4 3 5陆权 9 儿科常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治疗 4 H 5 9 世界临床药
物,=AA3,=( 7E : G 36 < (A39
4 ( 5李玲,杨根金,董同义 9 菘蓝化学成分研究 4 H 5 9 中草药,!66F,
=E 7E : G 36 < 36!9
4 D 5侯炜,杨占秋,陈科力 9 大黄有效成分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
究 4 H 5 9 药物分析杂志,=AA3,( 7=3 : G =D6 < =F=9
4 F 5王双,张永祥 9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4 H 5 9 中国实验方
剂学杂志,=AA=, 73 ::DF < FA9
4 E 5刘钊,杨占秋,肖红 9 &’’ 法在抗病毒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4 H 5 9 武
汉大学学报 7医学版 : ,=AA(,=D 73 : G 33= < 33(9
4 5 $0/I+ @J, B+0,K,*+L @,&KMNK0 $,+O KP9 QK,*-R/2+* I-,O0-PP+* O0/KP -S
R-,O+P1TK2O CP12 /,UKP+* V1*+2-,/*+ .+0212 *-1VP+ *-2+ /,UKP+* V1*+2-,/*+
/, K*1PO CKO/+,O2 W/OU K2OURK 4H59 ’U-0KX, =AA3, D73:G =!! < =!F9
4 6 5 Y/R-,2 ?%, Z/PPK HQ, 8++ J[,+OKP9 &-,O+P1TK2O K**+* O- V1*+2-,/*+ /,
V1*+2-,/*+ /, IU/P*0+, W/OU C+02/2O+,O K2OURKG K 0K,*-R/L+, *-1VP+ <
VP/,*, I0-22-.+0 2O1*N $+*/KO04H59 =AA!,!37D:G F6( < F69
4!A5龙盛军,罗佩卓,覃日昌 9 !E种清热中药抗活性氧作用的研究 4H5 9
中草药, !666,3A7!:G (A < (39
4 !! 5刘成海 9 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思考 4 H 5 9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AAA,!! 7! : G D3 < DF9
7编辑:龙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