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1,34(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辣木(Moringa oleifera)是一种热带多功能经济
植物,其嫩梢、叶、种子等都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叶
片营养丰富,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的保健功用已
逐渐被人们认识[1]。2002 年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
所引种辣木作试验种植,多年试验表明,辣木品种
PKM1 栽培性状良好,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但抗
病虫害能力差,病虫害发生严重[2]。辣木大田栽培
条件下常见病虫害有落叶病、嫩梢萎蔫病、枝条溃
疡病、豆荚褐腐病(果腐病),和夜蛾、小菜蛾、红蜘
蛛、蚜虫等 [3]。笔者经过多年观察研究,特将辣木
大田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 病害
1.1 落叶病
病因:生理性水分胁迫反应[2]。
症状:在突降大雨后 2~3 d 内,植株叶片迅速
褪绿变黄脱落,脱落叶片多为黄绿色或黄色叶片,
少数为绿色,同时新叶抽生速率减缓,叶片生长停
滞;严重时,老叶全部脱落,只剩新抽生的嫩梢。
发生规律:一般在 5-7 月,旱季、雨季交替时节
发生:即旱季末,在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下突降大雨
后发生大量落叶。在透气性差的粘性砖红壤园地
落叶更为严重。
防治方法:在雨水来临前采收老叶,增施有机
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1.2 嫩梢萎蔫病
病原:黑星菌(Fusicladium sp.)、半裸镰刀菌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 Rav.)[4]。
症状:新抽生的嫩梢感病后嫩叶、芽萎蔫脱落
(黑星属真菌)或不脱落(半裸镰刀菌),而后嫩枝
干枯死亡。当空气湿度大时可在干枯的病枝上看
到黑色点状厚垣孢子堆(黑星菌厚垣孢子)或橙黄
色孢子堆(半裸镰刀菌)和白色菌丝体。
发生规律:本病害主要发生在雨季和晨露重的
季节,一般常见于采摘嫩梢的园地。每年 5月至翌
年的 2月均可出现,7-11月为发病高峰期。感病严
重时,新梢枯萎,植株停产。
防治方法:
(1)避免在雨天或露水未干时采摘嫩梢;
(2)增施有机肥;
(3)在雨季,出现持续降雨的天气过程后,采
摘嫩梢后要及时喷雾 600~800 倍液的多菌灵或
西双版纳辣木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蒋桂芝,杨 焱,龙继明,刘昌芬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简述辣木田间常见的落叶病、嫩梢萎蔫病、枝条溃疡病、豆荚褐腐病,以及夜蛾、小菜蛾、红蜘
蛛、蚜虫等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辣木;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0X(2011)03-0028-03
——————————————
Common Pests and Diseases of Moringa oleifera in Xishuangbanna and Their Control
JIANG Gui-zhi, YANG Yan, LONG Ji-ming, LIU Chang-fen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Jinghong 6661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mmon diseases occurred in Moringa oleifera, including defoli-
ate disease, shoot wilt, switch canker, pod brown rot and some pests like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
us,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 and Aphididae sp., as well as the control methods.
Key words: Moringa oleifera; pests & diseases; occurrence law; control
————————————
收稿日期:2011-05-23
-- 28
DOI:10.16005/j.cnki.tast.2011.03.008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1,34(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800~1 000 倍液的绿亨 2 号(多福锌)等低毒杀菌
剂。
1.3 枝条溃疡病
病原:黑星菌(Fusicladium sp.)[4]。
症状:未木栓化嫩枝感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病
斑,随着枝条的逐渐木栓化,病斑干枯,病斑中央
凹陷露出木质部,空气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可见有
黑色小霉点(厚垣孢子堆)。
发生规律:本病害常在 5-11 月发生,发生在嫩
枝和半木栓化的枝条上。在连续降雨后,嫩枝和
半木栓化枝条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天晴两三日后
病部凹陷露出木质部。
防治方法:本病与嫩梢萎蔫病可同时进行防
治,一般情况下,不需单独防治。
1.4 豆荚褐腐病
病原: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
Rav.)[4,5]。
症状:嫩豆荚感病后失去光泽,停止生长,整条
豆荚萎蔫,变褐缩小、干枯;未成熟豆荚感病初期
病部呈水渍状,病斑呈褐色,在持续降雨天气过程
中,病斑迅速扩展,病部逐渐变褐、缩小,果皮变
薄,严重时整条豆荚变褐腐烂;天晴后病荚病斑表
面常出现黑色厚垣孢子堆或橙黄色孢子堆和白色
菌丝体。
本病害最明显的特征是豆荚受害后末端缩小、
变色;病荚在树枝上风干而不脱落。
发生规律:本病害主要发生在 4-7 月豆荚快速
生长期和接近成熟期,连续 2~3 d 高温阴雨天气
就可造成病害流行。多雨年份常造成种子失收。
防治方法:
(1)3-6 月份嫩果期及时防治蚜虫、夜蛾、小菜
蛾、红蜘蛛、蝽类等为害豆荚,最大限度减少病原
菌入侵伤口。
(2)及时剪去病虫枝、过密枝、弱枝,适当
疏果。
(3)农药防治:喷洒 50%多菌灵 600~800 倍液
或 80%绿亨 2 号(多福锌)800~1 000 倍液。用药
时间间隔 7~10 d,一般用药 1~3 次。根据情况
3-6月可使用苦烟碱、阿维因、阿维·吡虫啉等低毒
杀虫剂与多菌灵或绿亨 2号等杀菌剂混配,病虫一
同防治。
2 虫害
2.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别
名:吊丝虫、小青虫、两头尖
为害症状: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
叶片上形成透明虫斑;3~4 龄幼虫取食叶片成孔
洞和缺刻,严重时叶片被食殆尽,仅余叶脉成网
状,可造成受害株死亡。幼虫取食嫩叶和嫩茎、嫩
豆荚。
生活习性:成虫有趋光、假死特性,昼伏夜出,
白天多藏在叶丛、土缝或杂草中,只在受惊时作短
距离飞行;活动高峰在 19-23 时,在植株间短距离
飞翔后产卵,卵多产于叶背脉间凹陷处;卵期 7~
11 d。幼虫活泼、动作敏捷,受惊时向后剧烈扭动、
倒退或吐丝下落。
发生规律:一般在 11-12 月至翌年的 4-5 月为
害,3-5 月份植株抽梢开花期为害严重,6-10 月雨
季较轻。高温干旱的气候有利小菜蛾大发生。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成虫期,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
虫灯(2盏/hm2)诱杀成虫,减少落卵量、虫源。
(2)生物防治:喷洒苏云杆菌(Bt)悬浮剂
500~800倍液。
(3)农药防治:可用 8.5%吡丙醚·甲胺基阿维
苯甲酸盐乳油 1 000 倍液,0.2%高渗阿维菌素乳油
800倍液,0.2%苦皮藤素乳油 1 000倍液,0.3%印楝
素乳油 1 000 倍液,0.3%苦参碱水剂 800 倍液,4%
阿维菌素乳油 2 000~3 000 倍液,1.45%阿维·吡虫
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叶片正反面均要喷雾,以提高触杀效果。小菜
蛾老龄幼虫产生抗药性能力强,切忌连续使用单
一种类农药,要多种农药交替使用或混用,减缓产
生抗药性。用药间隔期 7~10 d,一般用药 1~2
次。收获前 15 d停止用药。
2.2 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别名夜
盗蛾
为害症状: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取食
叶肉,留下表皮,呈透明小孔;3 龄后幼虫分散为
害,取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取食嫩豆荚,严重时
-- 29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1,34(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并可导致植株死亡;同时 3
龄以上幼虫还可钻蛀嫩枝,致使枝条停止生长和
死亡。
生活习性: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杂草、土
块、土缝、枯枝落叶等浓荫处,晚上 20-24 时活动最
盛。多在下午羽化,雌蛾羽化后数小时即可交配,
一般第 2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生长健壮的植株中
上部叶片叶背的叶脉分叉处。初孵幼虫在叶背群
集为害,拉丝结网、取食叶肉;3龄后分散,受惊动
时以尾足和腹足紧握叶背,头部左右摆动,口吐黄
绿色汁液;4 龄后食量大增,昼伏夜出,有假死习
性,虫口密度过大时,幼虫自相残杀;老熟幼虫入
土,吐丝筑室化蛹,深度约 0.5~3 cm,也可在植株
基部隐蔽处化蛹。成虫对糖、醋液及发酵液有强
趋化性,对黑光灯有较强趋光性。
发生规律:一般在 11-12 月至翌年的 4-5 月为
害,3-5 月植株抽梢开花期为害严重,6-10 月雨季
较轻。降水量少,湿度小,气温高的环境条件下有
利于夜蛾的发生。
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采用黑光灯,或利用糖、酒、醋
混合液加少量敌百虫诱杀成虫:于每天晚上诱集
成虫,早晨露水未干时捕杀。
(2)摘除有卵块和初孵幼虫叶片。在产卵盛期
到卵块孵化前,及时摘除有卵块和叶背幼虫群集
的叶片。
(3)适时中耕,清除地面杂草。
(4)农药防治:可用苏云杆菌(Bt)乳剂 500~
1 000 倍液,5%定虫隆(抑太保)2 000 倍液,5%氟
虫脲(卡死克)2 000 倍液,24%万灵水剂 1 000 倍
液,30%敌氧菊酯 2 500 倍液,以及 10%氯氰菊酯
乳油 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为减轻和延缓害虫产
生抗药性,推荐各农药要交替使用或混用。
对夜蛾的有效防治要从害虫发生初期就开始
喷药;在上午 8时以前,或下午 6时以后,害虫正在
菜叶表面活动时施药杀虫效果最好。一般阳光
强、温度高时,害虫已潜藏在土缝间、草丛内,施药
不能直接触杀害虫,防效不好。
2.3 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
为害症状:害虫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吮吸汁液,
叶片被害处褪绿,呈黄白色小点或斑块,随后叶片
发黄、脱落,严重被害叶片枯焦呈褐色。受害叶背
有螨、卵,螨沿主脉两侧聚集,周围吐有少量蛛丝。
生活习性:气温 10 ℃以上时红蜘蛛开始繁
殖。植株下部叶片最先受害,再向上部叶片转移
为害。成、若螨靠爬行和吐丝下垂在树丛中蔓延,
或通过农事作业由人和工具传播。红蜘蛛主要以
卵或受精雌成螨在植物枝干裂缝、落叶以及根际
周围浅土层土缝处越冬。
发生规律:一般在 11-12 月至翌年的 4-5 月为
害,6-10 月雨季期间发生较轻。管理粗放,植株叶
片愈老或含氮量高,螨增殖较快,加重为害。生长
发 育 和 繁 殖 最 适 温 度 为 29~31℃ ,相 对 湿 度
35%~55%。高温低湿有利于发生。红蜘蛛属于
高温活动型害虫,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往往会导
致大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早春翻地,清除地面杂草,使红
蜘蛛因缺食死亡。
(2)农药防治:可用 15%速螨酮(哒螨灵)乳油
2 000~3 000 倍液,73%克螨特乳油 2 000~3 000 倍
液,40%螨克特乳油 2 50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
油 3 000~4 000 倍液等进行防治。药剂应交替使
用,使红蜘蛛不易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
2.4 蚜虫(Aphididae sp.),俗称腻虫或蜜虫
为害症状:成虫、若虫群集于叶背面、嫩茎、生
长点和花、豆荚上,用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
受害叶失绿变黄、皱缩,受害豆荚萎蔫不能正常生
长,严重时致使全株萎蔫枯死。蚜虫为害还排出
大量蜜露,易发辣木烟霉病。
发生规律:一般常在 11-12 月至翌年的 4-5 月
为害,3-5 月份植株展叶、抽梢开花期为害严重,
6-10月雨季较轻。
防治方法:
(1)无公害防治,适用于蚜虫开始在单株时或
局部发生时。
1)用 1∶15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 4h后喷洒。
2)用 1∶4∶400 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
溶液喷洒。
(下转第34页)
-- 30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1,34(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弯子木花似“茶”而非“茶”,果似“棉”而非
“棉”,叶子还像木棉,种子弯曲成半圆形,很特别,
并因此而得名“弯子木”。
弯子木适合作行道树列植,草坪丛植或散植,
庭园绿化美化。台湾南投县有一条用弯子木营造
的景观大道,称之为“黄金花道”。
4 弯子木引种适应性
评价植物引种成功与否的 3条标准即是:能否
用原有的繁殖方式繁殖;是否需要特别的农业保
护措施;是否具有原来的经济价值[3]。弯子木引种
到西双版纳种植已有 40来年,其植株生长良好,开
花结实正常,种子发育正常,具备种子繁殖的条
件;弯子木用作绿化种植不需人工特别保护;达到
开花年龄的植株每年初春大量开花,具有良好的
观赏价值,果实内棉毛可以用作填充材料等,具有
良好的经济用途。可以认为,弯子木在西双版纳
的引种基本成功,但是生长表现株间差异大,作为
观赏树种或其它经济植物栽培还有较大的良种选
育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十五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李延浑.西双版纳高等植物名录[M].昆明:云南民族出
版社,1996.
[3] 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上接第30页)
3)取草木灰 10~15 kg 加水 50 kg,浸泡一昼夜,
第二天取上清液,喷洒于蚜虫发生的植株上,可有
效防治蚜虫,又可供作物营养。
4)取一定量的辣椒(熟透晒干),置于沸水中
煮 10~15 min,用凉后过滤的辣椒水喷洒蚜虫发生
的植株,可有效防治蚜虫。
5)用 10%的碳铵溶液,0.5%的氨水溶液,2%
尿素溶液喷洒蚜虫发生的植株,约隔 7 d喷洒 1次,
连喷 2~3次,有很好防治效果。
(2)农药防治,在蚜虫大面积发生时要进行农
药防治。
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 3 000~4 000 倍液、
15% 蓟蚜净乳油 2 000 倍 液、19% 克蚜宝乳油
2 000~2 500 倍液、50%辟蚜雾可湿性粉 1 500 倍液
等喷雾防治。每次施药相隔5~7 d,连续 2~3次。
3 讨论
辣木田间病虫害的发生:一般旱季气温高,降
雨少有利于害虫的发生;雨季高温多雨利于病害
发生。辣木叶是辣木主要的食用产品,因此病虫
害必须的农药防治在药剂选择和使用方法上都应
小心谨慎。据笔者观察,一些病害与辣木的田间
管理、生产的节奏和强度有关:如过去本所零星试
种的几十年都未出现的病害,而在生产种植条件
下都陆续发生和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在辣木
驯化栽培试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最合理的鲜叶、
梢采摘强度和加强相应的施肥管理技术的研究和
应用,以保证在一定的经济生产周期内不会因辣
木严重衰退(Decline Disease)而导致病虫害的严重
发生:这是一个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目前,有
的病害可通过调节田间管理形成一些有效的避病
措施:如采取雨季不采梢,天晴后才采收鲜叶,可
有效减轻嫩梢萎蔫病,也可以在雨水干后采梢,之
后及时喷药亦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再如,通过
人工调控花期,使花期提前,豆荚的座果和成熟期
提前,避开雨季。这些应该是预防豆荚褐腐病的
较理想的措施,其具体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昌芬,李国华.辣木的营养价值[J].云南热作科技,
2004,27(1):4-7,29.
[2] 蒋桂芝,杨焱,龙继明,等.辣木在西双版纳栽培适应性研
究研究[J].长江蔬菜,2008(6):44-46.
[3] 蒋桂芝,阿红昌,刘昌芬.西双版纳辣木主要病虫害研究
初报[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6-9.
[4] 蒋桂芝,刘昌芬.西双版纳辣木主要病害及病原菌[J].
植物保护,2008,34(4):121-124.
[5] 蒋桂芝,刘昌芬,苏海鹏.西双版纳辣木果腐病及其病原
菌的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07,34(5):557-558.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