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辣木水肥管理及种植密度对其鲜叶产量的影响研究



全 文 :辣木水肥管理及种植密度对其鲜叶产量的影响研究
黄松林 1,2 岳 青 1 * 李成德 2 刘宗亮 2 吴 强 2 李 珊 2 张家智 3
(1成都大学,四川成都 610106; 2成都市润源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3攀枝花市润源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摘要 辣木水肥管理及种植密度对其鲜叶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辣木鲜叶产量随浇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 5 d 的浇水频率对
辣木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辣木鲜叶产量随施肥频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栽培密度的缩小(行距增大)单株辣木鲜叶产量有增产趋势,但增
产不明显。
关键词 辣木;水肥管理;种植密度;鲜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057-02
辣木又称鼓槌树、奇迹树、牛奶树等,为辣木科辣木属
的多年生、速生乔木,栽种当年即可开花结果,树龄可达 20
年以上,主要以鲜叶(或干粉)、嫩梢、花、嫩豆荚和种仁为人
们所用。辣木原产于印度及非洲,我国云南、海南、福建等地
都进行了引种栽培 [1],四川也有零星栽培。目前辣木基础栽
培技术特别是干热河谷规模化成套种植技术较为缺乏 ,
故本试验于2015 年 3—8 月间采用不同水肥管理方法、不
同种植密度对辣木鲜叶产量进行测量,旨在探索辣木在四
川攀西地区的适应性及鲜叶产量状况,为辣木在四川的种
植、利用以及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攀枝花市米易县丙谷镇雷窝新村 ,地理
位置北纬 26.79°,东经 102.07°,试验地平均海拔为 1 013 m。
气候条件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气温 19.9℃,无霜
期 307.5 d,年降雨量 1 101.2 mm,年均日照数 2 700 h。土壤类
型为红壤土;供试辣木为一年生、长势良好并经矮化、修剪
整形的植株。
1.2 试验设计
1.2.1 水分管理研究设计。试验期为 2015 年 3—6 月。为保
证水分试验效果,该试验选择在米易种植地基本没有降水
的旱季期间,采用微滴灌技术开展试验。试验地进行了常规
翻土和施有机肥,株行距为 0.8 m×1.0 m。根据前期经验以及
基地水源的便利性,水分管理试验设置 3 个水平,分别为 5 d
(A1)、10 d(A2)、15 d(A3),即滴灌浇水每 5、10、15 d 进行 1
次,以滴灌浇透、地面无积水为宜。
1.2.2 施肥效应研究设计。试验期为 2015 年 6—7 月。试验
地进行了常规翻土和水分管理,株行距为 0.8 m×1.2 m,在
已经采摘 1 次鲜叶的基础上进行施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 [2]
及前期种植经验,施肥试验一共设置 2 个施肥水平,施肥间
隔时间分别为 30 d(B1)、60 d(B2),穴施,离植株 35 cm 处挖
施肥穴,长 25 cm、宽 20 cm、深 15 cm,每次施肥量 400 g/株,
设置 1 个不施肥对照组(CK)。本试验中供试的肥料为复合
肥(济南农博士绿色肥料有限公司生产,N-P-K 标示含量为
16-8-16,标示总养分≥40%)。
1.2.3 种植密度研究设计。试验期为 2015 年 6—8 月。试验
地进行了常规翻土、水分和施肥管理,在已经采摘 1 次鲜叶
的基础上进行种植密度研究。查阅相关文献 [3],种植密度试
验共设置 3 个处理梯度,其 3 种株行距规格分别为 0.8 m×
0.8 m(C1)、0.8 m×1.0 m(C2)、0.8 m×1.2 m(C3)。
1.3 测定指标及统计分析
生长期辣木的株高、分支数、地径、冠幅、开花数和结实
量等指标均可作为客观定量指标来评价辣木生长试验效
果 [4],由于初期辣木籽产量不够稳定、目前辣木叶为辣木家
族唯一新资源食品,故选用辣木鲜叶量为测量指标。每组试
验期结束,每试验区按对角线抽取 30 株样株作为观测对
象,并测定其采摘的辣木鲜叶量。测定工具为电子秤(精度
1 g)。采用 Spss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t 检验、方差分析
及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分管理对辣木鲜叶产量的影响
辣木栽种后,必须要有适当频率的浇水,否则轻者影响
生长及鲜叶产量,重者导致辣木植株枯死 。由表 1 可以看
出,辣木鲜叶产量随浇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其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F 值=10.55,P 值=0.00,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
义),表明在该项水分管理研究范围内,5 d 的浇水频率对辣
木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再经过 LSD 多重比较可以看出:在
对鲜叶产量的影响方面,浇水频率 5 d(A1)和 10 d(A2)之间
差异不显著(均值差=3.50,P 值=0.4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
义),浇水频率 5 d(A1)和 15 d(A2)之间(均值差=19.50,P 值=
0.00,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浇水频率 10 d(A2)和 15 d
(A3)之间(均值差=16.00,P 值=0.00,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
意义)存在一定差异,说明随着浇水频率的增加,辣木生长
良好,分枝增加,鲜叶产量增加,鲜叶品质也有提高 [5-6];但
5 d(A1)和 10 d(A2)浇水 1 次之间鲜叶产量差异不明显,也
说明过高的浇水频率对产量提升并无多大实际意义;而相
对干旱的情况(15 d 浇 1 次,A3)则使辣木生长受影响、鲜叶
产量随之减产。
2.2 不同施肥间隔天数对辣木鲜叶产量的影响
辣木植株生长快,肥料需求高,反复多次采摘会影响植
株生长发育导致鲜叶产量减少,因此合理的施肥措施是保
证鲜叶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由表 2 可以看出,在株行距为
0.8 m×1.2 m 的试验地块,辣木鲜叶产量表现在不同施肥间
隔 30 d(B1)与 60 d(B2)之间存在一定差异(t 值=10.63,P 值=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支撑计划(2014SZ0225)。
作者简介 黄松林(1969-),男,四川大邑人,副教授,从事作物营养研
究工作。
*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6-07-18
园艺学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 17 期
57
园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 17期
试验
地点
生石灰用量
kg/hm2
西瓜产量
kg/hm2
较 CK± 单瓜重
kg增产∥kg/hm2 增幅∥%
1 0(CK) 46 500.90 - - -
450 50 178.75 3 677.85 7.91 4.12
900 49 876.80 3 375.90 7.26 4.05
1 350 49 489.95 2 989.05 6.43 3.98
1 800 49 173.00 2 672.10 5.75 3.97
2 0(CK) 44 502.75 - - -
450 48 339.15 3 836.40 8.62 3.89
900 49 178.40 4 675.65 10.51 3.95
1 350 48 993.45 4 490.70 10.09 3.93
1 800 49 087.80 4 585.05 10.30 3.94
表 3 生石灰不同施用量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施,燥热地区少施;四看石灰种类,50 kg 生石灰相当于 70 kg
熟石灰或 90 kg 石灰石粉。石灰施用过量,容易造成土壤 pH
值的跳跃增加,而施用矿物类石灰则不容易出现这样的情
况,而石灰用量一般以施 750~1 050 kg/hm2为宜。
2.3.2 石灰种类。常用的石灰种类有生石灰(CaO)、熟石灰
[Ca(OH)2]、石灰石和方解石粉(CaCO3)等,因不同种类的石
灰所含成分和组分比例不同,所以作物推荐施用石灰用量
也不尽相同。有研究表明,生石灰的降酸作用最强,熟石灰
次之,然后是石灰石和方解石等一些矿物类石灰。
2.3.3 石灰施用方式。施用石灰的方式有多种,常用的方式
有穴施、撒施和翻施,综合比较,翻施的效果最好,因为翻施
能使作物根系着生的整个土壤剖面的酸度快速降低,有利
于作物根系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2.3.4 其他。施用石灰时还应该注意土壤养分亏缺情况和
作物生长的一些特殊需求,与其他肥料一起配合施用效果
更佳。
3 结论与讨论
生石灰能比较明显地降低土壤酸性,是改良土壤酸化的
一项重要措施。施用生石灰能显著提高西瓜等农作物的产
量。施用生石灰 450~900 kg/hm2,西瓜增产 3 375.90~4 675.65
kg/hm2,增产率达 7.26%以上。有研究表明,施用生石灰降低
土壤酸度的作用并不限于施用生石灰当年,往往有长期的
后效。适当过量施用生石灰有利于底土酸度的降低和作物
的增产[5-6]。
4 参考文献
[1] 任立民,刘鹏,谢忠雷,等.植物对铝毒害的抗逆性研究进展 [J].土壤
通报,2008,39(1):177-181.
[2] ADAMS,FRED,PESRON RW.Neutralization soil acidity under bermud-
agrass sod[J].Soil Sci Soc Am Proc,1969,33:373.
[3] 张天彬,涂仕华,冯文强,等.四川酸性土壤石灰需求量方法的比较研
究[J].生态环境,2013,12(1):63-65.
[4] 蔡东,肖文芳,李国怀.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
学通报,2010,26(9):206-213.
[5] 孟赐福,傅庆林,水建国,等 .浙江中部红壤施用石灰对土壤交换性
钙、镁及土壤酸度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9,5(2):129-
136.
[6] 鲁艳红,廖育林,聂军,等.长期施用氮磷钾肥和石灰对红壤性水稻土
酸性特征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6(1):204-214.
(上接第 56页)
0.00,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施肥频率的增
大辣木鲜叶产量有增产趋势。但该研究仅以攀西米易干热
河谷为研究试验地,土壤本身肥力不高,随着种植规模的扩
大,种植地土壤本底肥力、田间管理有效追肥与辣木鲜叶产
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待更多后续研究来阐释。
2.3 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木鲜叶产量的影响
由表 3 可以看出,总的来看,辣木鲜叶产量在不同栽培
密度条件下存在一定差异(F 值=16.75,P 值=0.00,差异具有
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再经过 LSD 多重比较可以看出 :在
对鲜叶产量的影响方面,株行距 0.8 m×0.8 m(C1)和 0.8 m×
1.0 m(C2)之间差异不显著(均值差=4.30,P 值=0.18,差异无
显著统计学意义),株行距 0.8 m×0.8 m(C1)和 0.8 m×1.2 m
(C3)之间(均值差=17.30,P 值=0.00,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
学意义)、株行距 0.8 m×1.0 m(C2)和 0.8 m×1.2 m(C3)之间
(均值差=13.00,P 值=0.00,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存
在一定差异,说明随着栽培密度的缩小(行距增大)单株辣
木鲜叶产量有增产趋势,但产量增产不明显。可能是该研究
受试辣木为一年生辣木、植株冠幅较小、辣木植株间相互影
响小;而对于多年生辣木、分枝数目多、冠幅较大,随着栽培
密度增大,辣木植株在横向拓展其生存空间方面受限,其产
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待后续更多研究来解释 [6]。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提出了辣木生长的水分管理、施肥频率、种植密
度的栽培技术,但该系列技术仍不够深入和完善,特别是水
分、株行距、施肥频率等因素乃至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
健技术还需后续更多研究进一步改进与提高。本研究提出的
辣木水肥管理及种植密度栽培技术来源于一年生辣木的试
验结果,系列研究较全面地总结了辣木田间管理主要栽培
技术,对四川攀西干热河谷辣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刘昌芬 .神奇保健植物辣及其栽培技术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8-15.
[2] 杨焱.不同采摘方法与施肥间隔对辣木嫩梢产量的影响[J].热带农业
科技,2012,35(1):39-44.
[3] 周明强,刘清国,班绣文,等.不同育苗方式及种植密度对辣木生长的
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3):56-57.
[4] 魏静,吴疆种,郑益兴,等.两种源多油辣木苗期生长量比较 [J].河南
农业科学,2013,42(5):146-149.
[5] 刘昌芬 .神奇保健植物辣及其栽培技术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
[6] 张德,龙会英,郑益兴,等.不同种植密度和栽培管理对辣木农艺性状
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4(5):1870-1873.
均值 标准差 F 值 P 值
501.80 11.52 10.55 0.00*
498.30 10.00
482.30 8.64
水分管理水平∥d 处理
5 A1
10 A2
15 A3
表 1 不同水分管理对辣木鲜叶产量的影响差异分析
(n=30)
注:* 有统计学差异。下同。
均值 标准差 t 值 P 值
539.20 13.98 10.63 0.00*
489.67 11.41
施肥间隔时间∥d 处理
30 B1
60 B2
表 2 不同施肥间隔天数对辣木鲜叶产量的影响差异
分析(n=30)
株行距∥m×m 标准差 F 值 P 值
0.8×0.8 6.50 16.75 0.00*
0.8×1.0 7.06
0.8×1.2 7.30
处理 均值
C1 495.70
C2 500.00
C3 513.00
表 3 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木鲜叶产量的影响差异分析
(n=30)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