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A_3、NAA和6-BA对辣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全 文 :64
GA3、NAA和6-BA
对辣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辣木(Moringaspp.)又称鼓槌树(drunmstick
tree)、奇树(miracle tree),是一种神奇的热带、亚
热带多功能植物,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营养丰富而
全面,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好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叶
酸、泛酸、钙、铁、硒等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天然保
健品[1]。
辣木原产印度西北部的亚喜马拉雅山地区,现广
泛被亚洲、非洲、美洲等的热带南亚热带国家和地区
引种栽培[2]。我国的云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
及台湾等省和地区均已引种成功,建立了辣木栽培
基地。辣木在我国迅速发展,也被列入《中国-古
巴农业合作规划》中的重点作物之一,其开发前景
可观[1]。
辣木一般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但是扦插繁殖
成活率比较低,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种子繁殖。但
因为辣木种子含油量达40%以上,当年的种子(经过
种子处理)发芽率在80%~90%,一般条件下每存放
1年,其发芽率就会降低15%~20%,且发芽率随存
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本试验用不同的植物激素进
行催芽试验,旨在使辣木发芽快且整齐,提高其发芽
王应清 李守岭 马关润 李洪坤 苏琳琳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德宏 678600)
率,达到出苗整齐的效果,为辣木农业生产育苗工作
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辣木种子2014年3月购于云南元谋,品种为印度
改良辣木PKM1。
1.2 试验方法
室内恒温培养箱条件,温度26℃,湿度80%,
光培养12h,暗培养12h。试验设一个对照CK(0),
12个处理(1~12),即处理1:GA3 150mg/L;处理
2:GA3 200mg/L;处理3:GA3 250mg/L;处理4:GA3
300mg/L;处理5:6-BA 10mg/L;处理6:6-BA 20mg/
L;处理7:6-BA 30mg/L;处理8:6-BA 40mg/L;处
理9:NAA 10mg/L;处理10:NAA 20mg/L;处理11:
NAA 30mg/L;处理12:NAA 40mg/L。CK用清水浸种
24h,其他处理用不同浓度的激素浸种24h。1个处理
10粒种子(种子要求大小均匀,饱满,无病虫害),
1个处理设3个重复。
1.3 数据处理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Duncar新复极差法进行数
据分析。
摘 要:以植物激素GA3、NAA和6-BA不同浓度进行浸种催芽试验,旨在使辣木发芽
快且整齐,提高其发芽率,为辣木生产育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激素;辣木:萌发影响
基金项目:《辣木组培快繁及绿色生态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云财农2016—22)。
作者简介:王应清(1985—),女,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热作栽培工作。E-mail:
393722012@qq.com。
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2016. 6 总第73期 65
①发芽率(%)=(7d内发芽的种子数/供试验种
子数)×100%。发芽率是决定种子品质的依据。
②发芽势(%)=(3d内发芽种子数/供试验种子
数)×100%。种子发芽势,是判断种子质量优劣、出
苗整齐与否的重要标志,也与幼苗强弱和产量有密切
关系。发芽势高的种子,出苗迅速,整齐健壮。
③发芽指数:G=∑(Gt/Dt)。式中:G-发芽
指数;Gt-在t日的发芽数;Dt-相应的发芽天数。
2 结果与分析
各激素处理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
数的影响详见表1。
2.1 GA3对辣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
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CK,GA3处理浓度
为150、200、250、300mg/L时,发芽率、发芽势、发
芽指数均得到了提高,说明GA3处理设置的4个浓度
都很理想,达到了发芽早、发芽好、发芽整齐的效
果。发芽率分别是对照CK的1.08倍、1.29倍、1.48倍
和1.63倍;发芽势分别是对照CK的1.02倍、1.08倍、
1.19倍和1.60倍;发芽指数分别是对照CK的1.05倍、
1.10倍、1.14倍和4.29倍。结果表明,随着GA3浓度的
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逐渐增加。
2.2 NAA对辣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
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CK,NAA处理浓度
为10、30mg/L时,发芽率均得到了提高,而发芽势和
发芽指数无明显升高,反而有所降低。当NAA浓度为
40mg/L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相对于对照CK
均未提高,反而有所降低。NAA浓度为20mg/L时,发
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CK,说明
NAA浓度低于或高于一定值时,不但起不到促进发芽
的作用,还会抑制发芽,降低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2.3 6-BA对辣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
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CK,当6-BA浓度为
10mg/L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未提高,而
且有明显降低。当6-BA浓度为20、30、40mg/L时,发
芽率都有提高,但随着浓度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
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无明显提高,反而有所降低。结果
表明,6-BA浓度为30mg/L时有一定的催芽效果,但是
结果不太理想,说明6-BA的浓度设置不太理想。
3 结论与讨论
种子休眠的因素有多种,有内因和外因,且根
据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原因主要有:种皮
障碍、胚未发育完全、种子未完成后熟、含有抑制物
等。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是提高种子发芽率、改
善田间生产性能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用一定
浓度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浸泡种
子,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4,5]。这是由于GA3能打破
种子的休眠,促进生长素类物质的合成,提高种子内
表1 各处理辣木种子发芽率情况
编号 生长素种类 处理浓度 (mg/L)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0 CK 52cC 48cC 21aA
1 150 56gF 49eD 22dD
2 GA3
200 67dE 52dD 23cC
3 250 77bB 57cC 24bB
4 300 85cC 77aA 90cdCD
5 10 63eE 42fE 21eE
6 NAA 20 72cC 63bB 25bB 7 30 56gF 41fE 18gG
8 40 50hG 30gF 16hH
9 10 41iH 20hG 9jJ
10 6-BA 20 93aA 40fE 19fF 11 30 60fE 50deD 21eE
12 40 56gF 21hG 12iI
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66
淀粉酶活性,加快种子代谢活动,从而提高种子发芽
能力;6-BA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光化学反应;NAA
是一种广谱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植物的新陈
代谢和光合作用,提高种子萌发中过氧化酶和过氧化
氢酶的活性,改善细胞膜的完整性[6-8]。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激素,以及不同的浓
度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会产生不
同的效果。但有一定的浓度范围,超过该范围,反而
会起抑制作用。
从结果可以看出,随着GA3浓度的增加,发芽
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有逐渐增加。当在最高浓度
300mg/L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相对于对照
CK均达到了最高值,分别是对照CK的1.63、1.60、
4.29倍。以后的试验可以再加大GA3的浓度,找出它的
极限浓度,筛选出最适宜浓度。
NAA浓度设置试验中,浓度为20mg/L时三项指标
(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都高于CK;NAA浓度
在10、30、40mg/L,催芽效果不理想;而且当浓度≥
30mg/L时,各项指标会随着激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
低。以后我们可以以NAA 20mg/L为基础,缩小浓度梯
度,进一步地进行浓度细化试验。
6-BA浓度设置试验中,当浓度为20mg/L时,发芽
率是对照CK的1.79倍,但它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低
于对照CK。6-BA浓度为30mg/L时,各项指标有所提
高,但是增值不大。以后试验应在20~30mg/L的浓度
梯度中进行浓度设置。
参考文献
[1] 刘昌芬,林有兴,李国华,等.神奇保健植物辣木[M].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1
[2] 孔令芳,宋雅迪,陈艳林,等.不同处理方法对辣木种子萌
发及生长状况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2012,4(4):48-49
[3] 龚德勇,刘清国,班秀文,等.辣木种子的发芽特性及育苗
试验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S1):80-81
[4] 韩建国.牧草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378
[5] 杨期和,叶万辉,宋孙泉,等.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休眠
多形性[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5):850-856
[6] 匡银近.猕猴桃种子经赤霉素处理后几种酶的活力变化
的初步研究[J].孝感师专学报,1998,18(4):58-61
[7] 李孝伟,孟丽,王鸿升.河南太行山南方红豆杉种子催芽研
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522-524
[8] 徐荣,陈君,陈士林.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子处理中的应
用[J].种子,2008,27(12):68-71
显,芽叶萎凋适度,利于后序发酵。成品茶感官审评
见表1。
3 小结
轻做青有利于黄观音红茶花香的形成,提高成品
茶的感官品质。在做青过程中,黄观音红茶理化成分
的变化复杂,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一斌,孙云.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14,(1):1-6
[2] 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等.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
研究[J].茶叶科学,2009,29(5):385-394
[3] 王幼萍,陈志辉.茗科1号汉品种加工红茶工艺概述[[J].
茶叶科学技术,2012,(2):22-24
[4] 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39-49
[5] 廖书娟,童华荣.不同茶树品种脂肪酸和糖昔类香气前
体物质的研究田[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0(8):62-66
[6] 郭吉春,杨如兴,张文锦,等.茶树杂交种金观音、黄观音
的选育及应用[J].贵州科学,2008,26(2):20-24
[7] 徐元骏,何靓,贾玲燕,等.不同地区及特殊品种红茶香气
的差异性[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5,
41(3):323-330
[8] 林馥茗.提高八仙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研究[D].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2011
表1 不同做青处理黄观音红茶感官审评结果
外形(25%) 滋味(30%) 汤色(10%) 香气(25%) 叶底(10%) 总分 排名 评语 评分 评语 评分 评语 评分 评语 评分 评语 评分
处理1 卷曲 22.25 浓醇 25.8 尚红亮 8.7 花香 22 尚红亮 8.8 87.55 3
处理2 卷曲、乌润 23 浓醇、回甘 27 红亮 9.0 花香显、持久 23.25 红亮、匀整 9.0 91.25 1
处理3 卷曲 22 醇厚 25.5 红欠亮 8.8 花香 22.25 红稍暗 8.7 87.25 2
(上接第78页)
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