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锯末蔗渣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对辣木产量的影响



全 文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7,40(1)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锯末蔗渣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对辣木产量的影响
龙继明,杨朴丽*,李海泉,张祖兵,马志亮,赵春攀,徐 通,张阳梅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以多油辣木改良品种 PKM1为试验材料,以锯末和蔗渣不同配比的 7种栽培基质进行大棚辣木
栽培试验,结果表明:7种栽培基质的辣木生物产量均高于园土栽培的对照,锯末∶蔗渣=1∶1 处理的
辣木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推荐作为辣木大棚栽培基质。
关键词:辣木;栽培基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S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0X(2017)01-0023-03
——————————————
Effect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Sawdust and Bagasse on the Moringa Production in Greenhouse
Long Jiming,Yang Puli*,Li Haiquan,Zhang Zubing, Ma Zhiliang,Zhao Chunpang,XuTong,Zhang Yangmei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Jinghong 666100, China
Abstract: Moringa Oleifera Lam improved variety PKM1 was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seven greenhouse-growing
media were prepared using two agroforestry organic waste, sawdust and bagasse, as the main ingredients. Of all tested sub-
strates at different proportion, the optimum one is 50% sawdust + 50% bagasse for Moringa biomass, which was great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and also significantly or remarkabl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It`s recommended
to be the culture substrate for Moringa production under greenhouse.
Key words: Moringa oleifera Lam;culture substrate; production
————————————
收稿日期:2016-09-19
基金项目: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辣木产业化开发及配套技术研究”(2011CF018);
农业部热带作物物种品种资源保护“辣木种质资源保护”(15RZZY-36)
*通讯作者:yangpuli2008@163.com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是热带、亚热带一种
新兴的多功能植物[1],原产于印度和非洲,主要分
布在肯尼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古巴、坦桑尼亚等
国家,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贵
州、福建等地[2-3]。辣木是目前所发现的富含最好
的植物蛋白和多种营养成分,有独特经济价值和
保健功效的热带植物。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究所
从上世纪 60 年代初就从国外引种辣木,2002 年开
始辣木生产性种植和产品开发研究,2012 年申报
的辣木叶新食品原料获得国家行政许可,为辣木
的开发研究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栽培形式方
面,2008 年开始大棚辣木栽培研究,对栽培基质的
影响和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效果
[4],也为广泛利用当地农产品废弃物组合成辣木
的高效栽培基质打下基础。本研究利用当地大量
廉价的锯末和甘蔗渣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
制成栽培基质,进行大棚辣木栽培试验,以期筛选
出适宜辣木生长,低成本又能提高辣木产量和品
质的基质配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 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5 月在云南省热
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辣木大棚基地进行,棚内年平
均温度 32 ℃。供试材料为 2014 年 3月定植的生长
均匀、一致的多油辣木改良品种 PKM1。PKM1 是
通过纯正遗传方式从多油辣木野生种选育出的品
种,其生长快速,嫩梢口感较鲜嫩,是目前全世界
辣木主要栽培品种。
1.2 试验设计
--23
DOI:10.16005/j.cnki.tast.2017.01.008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7,40(1)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供试基质材料为完全腐熟的锯末和蔗渣,按不
同配比设 7 个处理,处理 A:锯末;B:锯末∶蔗渣
(体积比)=1∶1;C:锯末∶蔗渣=3∶7;D:锯末∶蔗渣
=7∶3;E:锯末∶蔗渣=1∶4;F:锯末∶蔗渣=4∶1;G:
蔗渣;对照(CK):园土。试验按照随机区组设计,
每 个 处 理 3 次 重 复 ,每 个 重 复 20 株 ,株 行 距
30 cm×30 cm,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一致。
1.3 试验方法
田间布置:试验田以床为单位,每个种植床为
一个处理,共 7床。床长×宽为 900 cm×120 cm,每
床施有机肥 160 kg、复合肥 50 kg、钙镁磷 50 kg,与
栽培基质混匀倒入种植床内,基质厚度 40 cm。定
植成活后每周喷 0.5%的磷酸二氢钾一次,进入测
产期后每采一次撒施史丹利复合肥一次,每床
2 kg,施后喷水。
不同配方基质理化性质测定:容重、总孔隙度、
大小孔隙比参照连兆煌[5]的方法测定;EC、pH值,
参照程斐等[6]的方法用梅特勒FIVE-EASY-FE30型
电导率仪和梅特勒便携式FG2-FK型酸度计测定。
生物产量测定:当辣木苗新芽长到 30 ~40 cm
时,从二级分枝离主干 10 cm 处修剪测产,测产时
把梢、叶、茎分开测定,现采现称。
数据分析:采用 Excel 2007 和 SPSS 19.0 软件进
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分析
测定结果(表 1):参试基质配比处理容重在
0.07~0.21 g/cm3范围,均小于对照(1.01g/cm3),G处
理容重最小(0.07 g/cm3);A 处理总孔隙度最大
(97.02%),其它依次为处理 D > F> B,总孔隙度均
明显高于对照(63.60%),G处理最小(36.36%);参
试基质各处理酸度 pH 5.40~6.06,均高于对照
(5.13),G 处理 pH 值最高(6.06);参试基质 6 个处
理的 EC 值(0.48~0.89 ms/cm)高于处理 G和对照,
A 处 理 最 高(1.43 ms/cm),G 处 理 和 对 照 最 低
(0.20 ms/cm)。
2.2 不同基质配比对辣木产量的影响
基质栽培 1 个月后,辣木植株进入正常的生
长。首次测产时间 2014 年 5 月 30 日,末次测产时
间 2015 年 4 月 30 日,期间每月测产 1次,得出辣木
地上各部分产量,最终汇总计算出各部分单株年
产量和总生物量。观测结果(表 2):全部参试基质
处 理 的 嫩 梢 产 量 均 高 于 对 照 ,依 次 为 处 理
B> D> F> E> G> A> C> CK,其中处理 B、D、E、F、G
显著(P<0.05)高于对照且处理B极显著高于处理
A、C 和对照,处理 A 和 C 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
0.05);全部参试基质处理辣木鲜叶产量均超过对
照,依次为处理B>F>D>E>G>A>C处理和对
照,鲜叶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 C与对照无显
表2 不同基质配比对辣木产量的影响 g·株
-1

处理 嫩梢产量 鲜叶产量 茎干鲜重 总生物量
A 117.98±6.83cB 588.7±5.56dDE 122.87±0.68cD 829.55±9.56dDE
B 198.3±10.73aA 1200.23±61.87aA 196.24±8.13bC 1594.75±69.9aA
C 106.27±6.08cB 471.67±33.92eE 110.4±2.08cD 652.77±43.62eE
D 189.96±12.44aA 757.53±53.4bcBC 246.85±16.06aAB 1194.34±80.84bB
E 178.87±3.33abA 666.77±13.32cdBCD 217.03±13.22bBC 1062.67±2.59cBC
F 180.83±3.56abA 772.27±12.83bB 262.3±1.4aA 1215.4±11.22bB
G 165.13±5.78bA 625.63±3.94dCD 135.67±3.61cD 926.43±5.43dCD
CK 105.77±4.83cB 458.83±13.97eE 111±0.87cD 675.6±17.7eE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性(P≤0.05);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表1 不同基质配比的理化性质
处理 容重/g·cm
-3
总孔隙度/% pH EC/ms·cm
-1

A 0.21 97.02 5.40 1.43
B 0.12 66.36 5.61 0.62
C 0.11 60.83 5.71 0.53
D 0.16 78.10 5.53 0.89
E 0.09 45.72 5.76 0.48
F 0.17 70.28 5.51 0.93
G 0.07 36.36 6.06 0.20
CK 1.01 63.60 5.13 0.20 
--24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7,40(1)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著差异;参试基质处理茎干鲜重依次为 F>D>
E>B>G>A>C>CK,除处理 A、C、G 与对照差
异不显著外,其它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总生
物产量依次为 B>F>D>E>G>A>CK>C,表
明 B基质处理(锯末和蔗渣 1∶1 配比)的经济产量
(嫩梢、鲜叶)和生物产量均明显优于其他基质处
理和对照。
2.3 经济效益分析
作为一种食品新资源,产值与产量息息相关,
产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全部参
试处理中,B处理的嫩梢和鲜叶产量最高,折算大
棚 栽 培 嫩 梢 产 量 17 610 kg/hm2,鲜 叶 产 量
10 620 kg/hm2,按目前嫩梢单价 15 元/kg,鲜叶单价
3元/kg 计,总产值可达 58.4 万元/hm2(表 3),可获得
最好的经济收益。
3 结论与讨论
对用蔗渣和锯末不同配比的 7 种辣木栽培基
质的试验结果:7种处理的嫩梢和鲜叶产量都高于
园土栽培的对照(CK),其中 B处理即锯末∶蔗渣=
1∶1的的嫩梢和鲜叶产量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对照
和显著、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试验说明在大棚
栽培和一定水肥管理的条件下,选择合适农林废
弃物和适当配比的基质,能比园土栽培大幅提高
辣木叶和嫩梢产量,获取更高经济效益。锯末蔗
渣(1∶1)可推荐作为辣木大棚生产栽培基质。
有资料表明,植物在容重为 0.1~0.8 g/cm3的基
质上均生长良好[7],总孔隙度一般在 65%~95%
[8],大多数作物在 0.5~3.0 ms/cm 的 EC值下较能适
宜生长,过大的 EC 会造成烧苗[9]。B 处理基质容
重、总孔隙度、EC 值分别为 0.12 g/cm3、66.36%和
0.62 ms/cm,均在植株生长基质适宜的理化指标范
围内。但本次试验产量与所测基质各指标的关系
还不能清晰显现出来,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满足植株正常生长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资源
丰富、生产成本低并可就地取材的基质原料是无
土栽培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辣木产业
的发展,辣木设施栽培规模在不断扩大,对基质的
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为提高辣木大棚生产的水
平,开发适宜辣木生长的栽培基质是非常重要
的。有报道还有许多成本较低、理化性能良好的
工农业废弃物可作为设施栽培基质,如椰子壳[10]、
秸秆[11-12]、碳化稻壳[13]和菌糠[14]等,我们将结合当
地农林生产的实际,深入研发更加高效,低成本的
辣木栽培基质。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三十
四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6-8.
[2]刘昌芬,李国华.辣木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J].云南
热作科技,2002,25(3):20-24.
[3]张燕平,段琼芬,苏建荣.辣木的开发与利用[J].热带
农业科学,2004,24(4):42-48.
[4]杨焱,刘昌芬,龙继明.不同栽培基质对辣木农艺性状的
影响[J].云南热作科技,2014,37(2):17-20.
[5]连兆煌.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4.
[6]程斐,孙朝晖,赵玉国,等.芦苇末有机栽培基质的基本理
化性能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19-22.
(下转第38页)
表 3 不同基质配比经济效益比较
处理
嫩梢 鲜叶
总产值估算
/万元·hm
-2

产量
/g·株
-1

产量
/kg·hm
-2

产值估算
/万元·hm
-2

产量
/g·株
-1

产量
/kg·hm
-2

产值估算
/万元·hm
-2

A 117.98 10 035 15.1 588.7 52 290 15.7 30.8
B 198.30 17 610 26.4 1200.23 106 620 32.0 58.4
C 106.27 9 435 14.0 471.67 41 895 12.6 26.6
D 189.96 16 875 25.3 757.53 67 290 20.2 45.5
E 178.87 15 885 23.8 666.77 59 235 17.8 41.6
F 180.83 16 065 24.1 772.27 68 595 20.6 44.7
G 165.13 14 670 22.0 625.63 55 575 16.7 38.7
CK 105.77 9 390 14.1 458.83 40 755 12.2 26.3 
--25
热 带 农 业 科 技 2017,40(1)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性逐渐丧失[5],落叶严重,对干旱、寒害的抵御力
变弱,同时茎干暴露,导致近年来灭字脊虎天牛危
害严重[6]。
试 验 中 也 看 到 ,DTARI 010、DTARI 052、
DTARI 05、DTARI 06 等都有较好的产量表现,但是
大田生产种植存在锈病严重的风险,这正是这些
品种在德宏所保存多年而不能推荐生产使用的原
因。云南生产种植的波邦、铁毕卡品种大都是早
期引入种植的咖啡母树的后代,没有经过品种改
良、选育,产量低,树势弱,锈病重,乃至在咖啡生
产发展的历程中,因锈病影响而出现了几起几落
的曲折[7-8]。二十世纪 80年代前咖啡发展较慢,种
植面积从未突破 0.3 万 hm2,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使
用了不抗锈的波邦、铁毕卡品种,锈病严重,抗风
险能力低:即使是矮生紧凑型的不抗锈品种在湿
热区种植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卡杜埃是巴西康皮
纳斯农业研究所在二十世纪 50至 60年代选育的品
种[9],二十世纪 90 年代初在广东徐闻热带作物科
学研究所试验种植,锈病较重[1];目前在云南几个
植区试种[6],锈病同样较重,制约着该品种的推广
应用。
云南咖啡主产区多为锈病发生较重的湿热区,
虽然化学防治能有效控制咖啡锈病,但对易过度
结果而抗病性显著下降的非抗锈品种,防效并不
明显,而且还会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再者,长期使
用化学药物会对咖啡品质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选育和种植能持久抗锈、杯品质量好、
适应性广的新品种,是显著提升云南咖啡生产经
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云南咖
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10]。
参考文献:
[1]董绮雯.澳引咖啡良种试种情况总结[J].云南热作科
技,1994,17(1):9-14.
[2]吴坤南.墨西哥11号等小粒种咖啡在兴隆地区的试种表
现[J].热带作物研究,1992(3):19-24.
[3]林亨义.小粒种咖啡蒙多诺沃 3号在海南白沙地区的生
产性试种初报[J].热带作物研究,1990(1):29-32.
[4] 王开玺.卡杜拉 7号等小粒种咖啡品种比较试验[J].
热带作物学报,1991,12(2):17-22.
[5]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
国农作物病虫害:下册[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316-323.
[6]张洪波,李锦红,白学慧,等.云南小粒种咖啡出现早衰的
原因及防控对策[J].热带农业科技,2015,38(3):42-46.
[7] 陈德新,张箭.新中国咖啡产业 60年的崛起历程[J].
热带农业科学,2010,30(11):72-78.
[8]黄俊雄,张星灿.云南咖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热带
作物科技,1994(3):20-27.
[9]张洪波,李维锐,周仕峥,等.云南咖啡品种使用研究及创
新应用[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0):24-33.
[10]白学慧,李锦红,郭铁英,等.关于加快云南抗锈优质咖
啡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建议[J].热带农业科技,2016,39
(2):42-46.
(上接第25页)
[7]郭世荣.无土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34-144.
[8]吴志行,凌丽娟,张义平.蔬菜育苗基质的理论与技术的
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88(3):20-27.
[9]孙敏,奥岩松.几种固形物料的物理、化学性状及其栽培
基质化评价[J].华北农学报,2004,19(1):102-106.
[10] Awany Y,Ismail M.The Growth and Flowering of Some
Annual Ornamentals on Coconut Dus[J].Acta Hort,1997
(450):31-38.
[11]石慧芳,朴凤植.腐熟玉米秸秆复合基质在辣椒育苗上
的使用效果[J].长江蔬菜,2012(4):46-49.
[12]杨红,姜虹,韩世玉,等.不同育苗方法对辣椒幼苗生长
性能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2(2):33-35.
[13]李珍.不同基质配比及施肥配方对紫楠、浙江楠容器苗
生长的影响[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14]李晓强,郭世荣,卜崇兴,等.菇渣复合基质在甜椒育苗
上的使用效果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7,23(1):48-
51.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