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辣木不同基质育苗比较试验及育苗技术探索



全 文 :基金项目:2014 年昆明市高原特色农业生产试验示范项目
资金
冯德党(1985-),女,硕士,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园艺作物新
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
电话:15808801897,E-mail:fengdd1987@foxmail.com
李荣琼(1966-),女,通信作者,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
园艺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E-mail:lrq4151231@163.com
收稿日期:2015-06-03
辣木不同基质育苗比较试验及育苗技术探索
冯德党 1,尹正红 1,李全 1,付炳华 1,林峰莹 1,陈忠华 2,李荣琼 1
(1.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650034;2.云南民族大学)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又名奇树、鼓槌树,
为辣木亚目(Moringineae)辣木科 (Moringaceae)辣
木属(Moringa Adans.)植物,属单科单属植物[1~3]。 据
报道,辣木营养成分丰富且全面,食用价值极高,叶
片中钙含量是牛奶的 4 倍, 蛋白质是牛奶的 2 倍,
钾是香蕉的 3 倍,铁是菠菜的 3 倍,VC 是柳橙的 7
倍,VA 是胡萝卜的 4 倍,叶酸和 VE 分别是螺旋藻
的 20 倍和 12 倍。 辣木含有 17 种氨基酸, 总量达
20.49%,其中包括 5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辣木种仁
含油率约 38%,其中油酸 76%[4~7]。 大量研究证明了
辣木的医疗保健功能,在印度和非洲,辣木可用于
医治糖尿病、高血压、皮肤病、贫血、关节炎、肿瘤
等,是宝贵的传统医学保健药材[8,9]。
据报道,辣木适宜在气温 15℃以上、年降雨量
500~3 000 mm、海拔 600 m 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地
区种植 [10,11],而在云南只有西双版纳、德宏、普洱等
地有少量种植。 本试验旨在探索辣木育苗、种植管
理适宜条件,将辣木推广种植到气候以宜良为代表
的滇中地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试验采用 3
种不同的基质进行出芽率、出苗整齐度比较,筛选出
适合本地气候的发芽率更高、出芽整齐的基质。 同
时改良沙床育苗方法,以提高出苗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供试辣木种子为当年采收,由景洪市普文辣木
种植基地赠送的印度改良品种 PKM-1。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 2014 年 9~10 月在昆明市农业科学研
究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宜良基地温室大棚中
进行。 试验地海拔 1 543 m,年平均气温 16.3℃。 气
象监测显示, 宜良室外温度 9 月为 16~30℃,10 月
11~27℃;温室内 9月 18~33℃,10月 16~28℃。
①不同基质发芽试验 设置 3 个基质处理,处
理 1:纯中砂,处理 2:红土与腐殖土混合基质(配比
为 1∶1),处理 3:红土与中砂混合基质(配比为 5∶1)。
用口径为 10 cm的育苗杯盛放基质,每个育苗杯中
点播 1粒辣木种子。 每个处理 3次重复,每个重复 10
粒。 观察记录种子发芽时间,播后 6~13 d每天统计
发芽率,播后 21 d再统计 1次。
②育苗技术探索 a.沙床(纯中砂)准备。 在温
室中选 3 块 1 m×1 m 平整的土地, 挖深约 10 cm,
下部填入干净红土,上部填中砂厚约 5 cm,用木棍
将沙床铺平。
b.种子处理。 选取完全成熟、无病虫害、籽粒饱
满的辣木种子 300 粒, 于晴天晒种 4 h, 播种前用
50%多菌灵粉剂 1 000倍液浸泡 13 h。
c.点播。 将浸泡好的辣木种子点播于 3 个沙床
上,每个沙床点播 100 粒,间距 5 cm×5 cm,用拇指
摘 要:为将辣木推广种植到滇中地区,进行了辣木沙床育苗技术探索,同时比较了 3 种不同基质,即纯中砂、红土
与腐殖土混合基质(1∶1)、红土与中砂混合基质(5∶1)对辣木育苗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辣木采用纯中砂育苗效
果最为理想,出苗快且整齐,移栽苗易成活。
关键词:辣木;沙床育苗;不同基质;发芽试验
中图分类号:S6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5)16-0050-03
DOI:10.3865/j.issn.1001-3547.2015.16.006
2015.16
50- -
将种子按入沙床,深度 1~2 cm,播种后用喷雾器喷
透水,用农膜覆盖,期间保持沙床湿润。
d.炼苗。 出苗 10 d 左右,辣木苗第 1 片子叶展
开时,移植到装有营养土的育苗袋中。 育苗袋营养土
成分为保肥保水性好的红土、疏松的腐殖土、腐熟
的有机肥、过磷酸钙、复合肥,配比为 60∶40∶15∶2∶1。
播后 15 d 后测量苗高,每个处理 3 次重复,每个重
复测量 3株,计算苗高净增高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辣木种子在不同基质中的发芽情况
根据观察,从播种后第 6~12 天,3 种基质中辣
木种子发芽数均在不断增加。处理 1、3中辣木种子
发芽主要集中在播种后第 6~8 天,发芽快且出苗整
齐;处理 2 种子发芽集中在播后第 6~13 天,播种后
第 13 天发芽数达到最大值后不再变化。 3 种基质
中辣木种子最终发芽数分别为 24、21、24 株, 发芽
率分别为 80%、70%、80%(表 1)。
辣木种子在处理 1、3 中发芽快且出芽率高,但
处理 3(红土∶中砂=5∶1)容易板结,其中生长的辣木
苗在炼苗时根部易受损伤,因此综合发芽率与移苗
时的难易度,纯中砂(处理 1)是 3 种基质中最为理
想的育苗基质。
2.2 辣木苗继续在 3种基质中生长的情况
出芽后,不同基质中生长的辣木苗没有按照常
规育苗技术移出炼苗, 而是继续生长在育苗杯中。
据观察统计,辣木苗在处理 2 中长势最好,植株健
壮,叶色浓绿,植株较高,而在处理 1、3 中长势相对
较差,叶色发黄,植株相对较矮。
处理 1~3 中 6 d 的苗高净增值分别为 3.29、
3.45、2.27 cm,处理 1、2 间差异不显著,但 2 个处理
均显著高于处理 3。 如果辣木种子发芽后不炼苗,
则用处理 2 最为理想,但在该基质中辣木种子发芽
不整齐,不利于后期的统一移栽、管理,而据试验观
察, 未经炼苗直接移栽田间的辣木苗长势很差,成
活率低,故处理 2作育苗基质不是特别理想。
2.3 沙床育苗技术探索
在不同基质试验的基础上,选出纯中砂为辣木
育苗最理想的基质,因此对纯中砂育苗技术进行了
探索。育苗期间温室内白天温度为 16~25℃。沙床上
辣木种子从播种第 6 天开始萌芽,第 6~8 天为萌芽
高峰期,出苗整齐,截至播种后第 16 天,辣木种子
基本停止发芽 。 3 个小区发芽率分别为 77.5%、
79.0%、82.0%,沙床育苗试验平均发芽率为 79.5%。
3 讨论与结论
宜良地区气候可以代表整个滇中地区的气候,
因此在该地探索辣木育苗、生长管理的条件,便于
在滇中地区推广种植辣木,促进辣木产业的发展。
试验发现,播种在纯中砂及红土与中砂的混合
基质(处理 3,配比 5∶1)中的辣木种子出苗快且整
齐,因为这两种基质颗粒小而紧致、保水性好,利于
辣木种子吸水膨胀而快速发芽。但该处理基质浇水
后易板结,移苗时易伤根,不易成活;红土与腐殖土
混合基质(处理 2,配比 1∶1)土质疏松、保水效果
差,导致发芽不整齐。 综合来看,纯中砂最为理想。
试验证实,在温度为 18~33℃时,辣木种子育苗
能成功,炼苗成活率高,推测宜良地区可育苗成功,
下一步可探索辣木生长条件和田间管理措施,总结
适合宜良地区的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 Ferreira P M P, Carvalho A F, Farias D F, et al. Larvicidal
activity of the water extract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s
against Aedes aegypti and its toxicity upon laboratory ani-
mals [J]. 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 2009,
81(2): 207-216.
[2] 刘昌芬,龙继明,杨焱,等.多功能辣木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6):590-593.
[3] 刘昌芬 .神奇保健植物辣木及其栽培技术 [M].昆明:云南
科技出版社,2013:3-8.
[4] 贺艳培,王倩,孔令钰.辣木的研究进展[J].天津科技,2013
(2):87-90.
[5] 刘昌芬,李国华.辣木的营养价值[J].热带农业科技,2004,
27(1):4-8.
[6] 刘昌芬,伍英,龙继明 .不同品种和产地辣木叶片营养成
分及含量[J].热带农业科技,2003,26(4):1-2.
[7] 盘李军,刘小金.辣木的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广东
林业科技,2010,26(3):71-77.
[8] Richter N, Siddhuraju P, Becker K. Evaluation of nutritional
quality of moringa (Moringa oleifera Lam.) leaves as an
alternative protein source for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L.)[J]. Aquaculture, 2003, 217: 599-611.
表 1 辣木种子在不同基质中的发芽情况


不同播种天数的发芽数/株
6 d 7 d 8 d 9 d 10 d 11 d 12 d 13 d 21 d
1 7 13 22 22 23 23 24 24 24
2 3 7 9 13 15 19 20 21 21
3 14 17 22 22 23 23 24 24 24
2015.16
51- -
Germination Test of Moringa Oleifera in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Exploration of Seedling Techniques
FENG Dedang1, YIN Zhenghong1, LI Quan1, FU Binghua1,
LIN Fengying1, CHEN Zhonghua2, LI Rongqiong1
( 1.Kunm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nnan 650034; 2.Yunnan Nationality University )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moringa oleifera to central Yunnan region, 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pure
medium sand, laterite mixed with humus soil by 1:1 and laterite mixed with medium sand by 5:1 on moringa oleifera
seedling growth, moreover, we explored seedling-raising techniques of moringa oleifera in sand b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way to seedling was through pure medium sand which with quick and neat emergence, and seedlings were
easy to survive.
Key words: Moringa oleifera; Seedling in sand bed; Germination test
醋糟复合基质对小型西瓜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吴芯夷 1,2,束胜 1,2,朱梦爽 1,2,张悦 1,2,宋夏夏 1,2,郭世荣 1,2
(1.江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宿迁)设施园艺研究院)
随着设施园艺和无土栽培的发展,以有机废弃
物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合成的有机营养基质因其
具有理化性质稳定、缓冲能力强、可再生、来源广
泛、且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设施作
物的育苗和栽培,如锯木屑、棉籽壳、菇渣、稻谷壳
灰、秸秆、木糖渣等[1~5]。
醋糟是制醋过程中的副产物,富含植物所需的
营养成分,风干醋糟含水量 10%,粗蛋白质 9.6%~
20.4%、粗纤维 15.1%~28%、粗脂肪 2%~5%、无氮浸
出物 20%~30%、灰分 13%~17%、钙 0.25%~0.45%、
磷 0.16%~0.37%[6],还含有丰富的铁、锌、硒、锰等微
量元素,利用价值较高。 研究表明,将醋糟进行二次
发酵,生产的有机肥能够提高葡萄的品质和风味 [7]。
宋夏夏等[8]利用醋糟∶蛭石∶草炭=6∶1∶3(体积比)的基
质栽培水果型黄瓜,效果较好,并认为完全可以替
代传统栽培基质用于水果型黄瓜的无土栽培。 刘超
杰等[9]认为,当复合基质(醋糟、草炭和蛭石)中醋糟
含量低于 75%时,辣椒幼苗的生长状况均优于仅有
草炭和蛭石的复合基质。
摘 要:为开发出草炭的有效替代物,降低基质育苗的生产成本以及缓解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以醋糟发酵合成
的有机营养基质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混配蛭石和草炭,研究不同醋糟复合基质对小型西瓜小兰幼苗生长、叶绿
素含量、光合作用、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矿质元素含量等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醋糟中添加一定量的蛭石和草
炭,复合基质的理化指标均能达到西瓜育苗的基本要求,且各醋糟复合基质优于以草炭和蛭石混配的基质,小型西
瓜幼苗生长良好,其中以草炭∶醋糟∶蛭石=15∶45∶40(体积比)育苗效果最好。
关键词:醋糟;复合基质;小型西瓜;育苗;生理代谢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307027)、江
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4]256);江苏省科技
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BA2014147);国家科技支撑项
目(2013BAD20B05)
吴芯夷(1993-),女,E-mail:14811118@njau.edu.cn
郭世荣,通信作者,博士,教授、博导,主要从事设施园艺与无
土栽培研究,电话:025-84395267,13952094629,
E-mail:srguo@njau.edu.cn
收稿日期:2015-05-19
DOI:10.3865/j.issn.1001-3547.2015.16.007
中图分类号:S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5)16-0052-06
!!!!!!!!!!!!!!!!!!!!!!!!!!!!!!!!!!!!!!!!!!!!!
2015.16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