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辣木(Moringa oleiferam Lam.)原产印度和非洲
地区, 为辣木科(本科仅有 1个属)辣木属植物, 共 14
个种, 属小乔木植物, 常绿或半落叶[1-4]。 根皮有
辛辣气味。 树皮软木质.富含胶质。 辣木叶中含有
皂苷和酚类物质。 辣木的种仁、 根皮中含有生物
碱, 能对血管里的交感运动神经产生抑制作用[5]。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 已经从辣木的根茎叶花果中
提取分离到200多种化合物, 其中大部分化合物都
有一定的药用活性。 例如, 种子提取物具有抗金黄
色葡萄球菌之活性, 可用于皮肤感染的治疗。 辣木
油中的活性物质具有美白肌肤, 防老化, 去除皱
纹, 淡化斑点, 消除青春痘等药用功能。 在印度和
非洲的传统医学中, 辣木用于治疗精神焦虑、 咽喉
肿痛、 心血管疾病、 坏血病、 风湿性关节炎、 咳嗽、
痔疮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6]。 总结辣木的各种活性
成分的药用价值, 有利于辣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1 辣木中维生素及其药用价值
1.1胡萝卜素
辣木叶中富含胡萝卜素, 是蔬菜中西兰花的 6
倍多, 胡萝卜的11倍[2,4]。 胡萝卜素是一种没有维
生素活性的维生素原, 植物中的胡萝卜素被吸收
后, 在体内可转变为有生理活性的维生素A[7]。
维生素A可维持正常的夜觉功能, 缺乏时会影
响视紫红质合成速度; 可维护上皮组织细胞的完整
性, 避免上皮细胞肿瘤化。 维生素A可以有效降低
致癌物在体内的毒性作用, 另外还可以促进生长发
育, 对婴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缺乏维生素A常表
辣木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研究①
郭利群 1)② 冯凤兆 2) 吴 琳 2) 陈 歆 2) 周楷博 2) 彭黎旭 2)③
(1 云南医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106;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海口 571101)
摘 要 辣木所含营养丰富, 是一种功能神奇的热带保健植物, 有着潜在的药用价值和悠久的利用历史。 综述
近年来辣木营养价值、 医疗功效, 以及所含功能活性物质的研究成果及辣木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展望辣木的
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辣木 ; 药用价值 ; 营养价值 ; 功能活性物质
分类号 S58; Q949.748.5
Medicinal Value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Moringa oleifera Lam
GUO Liqun1) FENG Fengzhao2) WU Lin2) CHEN Xin2) ZHOU Kaibo2) PENG Lixu2)
(1Yunn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Co. , Ltd, Kunming, Yunnan 650106
2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
Abstract Moringa oleifera is a magical tropical heath care tree with a great potential medicinal value and
a long history of use, which had comprehensive and abundant nutritional compon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nutritional value, medicinal function and active substance ofMoringa oleifera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edicinal valu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Moringa oleifera ; medicinal value ; nutritional value ; abundant nutritional components
① 收稿日期: 2015-05-27; 责任编辑/兰 莹; 编辑部 E-mail: rdnk@163.com。
② 郭利群(1960~), 女,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中药、 天然药物新产品研发及质量控制研究; Email:892660242@qq.com。
③ 通讯作者。 E-mail:penglixu@hotmail.com。
Vol.35, No.6
2015年 6月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第 35卷第 6期
Jun. 2015
11- -
2015年 6月 第 35卷第 6期热带农业科学
现为暗适应时间延长, 重则发展为干眼症、 夜盲
症、 角膜软化症、 结膜干燥症, 也可导致皮肤干燥
及皮肤毛囊角化[8]。
1.2叶酸
辣木叶粉中的叶酸含量 1.11~ .24mg/hg, 是
所有食用植物中含量最高的, 是猪肝的5倍, 菠菜
的 13倍。 叶酸也称维生素 M,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
素。 叶酸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动植物中都有,
肝、 肾、 绿叶蔬菜、 土豆、 麦麸等含量丰富。 叶酸
能传递一碳基团(甲基或甲酰基)给脱氧尿苷酸, 使之
变为脱氧胸苷酸, 进而合成DNA[9]。
孕妇在孕早期缺乏叶酸会引起胎儿畸形, 如无
脑儿、 脊柱裂等; 严重者还会发生自然流产。 在孕
中期和晚期, 母体对叶酸的需求量大增, 除了供胎
儿生长发育外, 母亲乳房和胎盘的发育也需要叶酸,
叶酸摄入不足, 孕妇常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胎
盘早剥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胎儿常表现出宫内发
育迟缓、 早产和出生体重偏低, 而且这样的胎儿出
生后的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都会受到影响[10-12]。
1.3维生素 B1
辣木叶中富含维生素 B1, 百克干粉含 2.6 mg
左右, 高于含量最高的葵花籽仁(1.9mg/hg)[13]。
维生素 B1对维持心脏、 神经组织、 肌肉和消
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还可改善精神
状态, 缓减晕机、 晕船以及牙科手术带来的痛苦;
另外对治疗带状疱疹有很好的效果。 维生素 B1与
人体的能量代谢, 尤其是糖代谢息息相关, 因此当
糖类作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时, 对维生素 B1的
需求量增大[14-15]。
1.4维生素 B2
辣木叶中维生素 B2的含量(1mg/hg)不及干大红
菇、 猪肝和羊肝等, 与干蘑菇相当[13]。
维生素 B2又叫核黄素, 有两种辅酶形式: 黄
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黄素单核苷酸, 微溶于水, 广
泛分布于自然界, 是哺乳动物必需的营养物。 维生
素 B2对指甲、 皮肤、 毛发的正常生长和细胞的再
生有促进作用, 还可改善视力, 减缓眼疲劳。 另外
维生素 B2与机体的生物氧化、 代谢有关, 缺乏时
会导致一些炎症的发生, 如口眼结膜炎、 唇炎、 角
炎、 舌炎和阴囊炎等[16]。
1.5维生素 B3
辣木叶中维生素B3的含量(11mg/hg), 大约是含
量最高的干冬菇的一半, 但比一般食品高[13]。
维生素B3具有活化皮肤细胞和美白的功效, 可
以治疗脂溢性皮炎和湿疹。 可促进血液循环, 舒张
血管, 减轻美尼尔综合征症状。 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患者补充维生素B3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和胆固醇[17]。
1.6维生素 B6
维生素B6称吡哆素, 包括吡哆醇、 吡哆醛及吡
哆胺。 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含量差异很大, 狭瓣辣
木叶中维生素B6的含量是普通食品的1~8倍[13]。
维生素B6可以辅助治疗精神障碍、 高胆固醇、
低血糖、 膀胱炎、 动脉硬化、 秃顶等疾病, 能够缓
解对太阳光敏感现象和怀孕初期的呕吐反应[18]。
1.7维生素 E
维生素E, 是指具有α-生育酚生物活性的一类
物质, 共有8种。 辣木种子油和辣木叶中都富含维
生素 E。 辣木种子油中维生素 E是食用油的 4倍,
辣木叶中维生素E是豆类的20倍[13]。
补充维生素 E, 可以提高女性雌性激素浓度,
增加男性精子数量和活力, 从而达到促进生殖, 提
高生育能力的作用。 另外维生素E还具有抗自由基
氧化、 美容的功效, 能够缓解冻伤、 烧伤、 更年期
综合征症状, 改善血液循环, 保护红细胞、 淋巴细
胞,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降低脑梗塞和心肌梗死
的危险性[19-20]。
2 辣木中功能活性物质
2.1黄酮类化合物
辣木的叶、 花、 果中富含槲皮素、 山奈酚、 鼠
李糖及其糖甙。
槲皮素, 又名栎精、 槲皮黄素, 可作为药品,
能降低血压、 血脂, 增强毛细血管韧性, 增加冠脉血
流量。 治疗气喘, 祛痰和止咳也有很好的效果[21,23]。
山奈酚抗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还可止咳, 治疗
支气管炎, 抑制醛糖还原酶。 对治疗糖尿病和白内障
也有很好的效果。 当山奈酚的浓度为1×10-4mol/L
时, 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主要用于抗癌、 抑制生
育、 抗癫痫、 抗炎、 抗氧化、 解痉、 抗溃疡、 利胆
12- -
郭利群 等 辣木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研究
利尿[22-23]。
鼠李糖可用来测定肠道的渗透性, 可用作甜味
剂[22,24]。
2.2辣木素
辣木素(pterygospermin)主要存在于辣木的根和
叶中, 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种子的水浸提物和根
中所含的生物碱、 辣木素等能有效抑制假单胞杆
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25-26]。 此外,辣
木籽油因含有辣木素成分可涂抹在小伤口上用于预
防炎症和防止感染化脓。
2.3硫代氨基甲酸酯
硫代氨基甲酸酯主要存在于辣木果和叶中。 目
前已经被开发为杀菌剂[27-28]、 麻醉剂[29]、 抗病毒剂[30]、
生物调节剂、 酶抑制剂、 杀虫剂[31]、 除草剂[32]等,
被广泛应用。 此外, 辣木中的硫化氨基甲酸酯类
niazinin和 niazimicin经动物实验证实可能通过
钙拮抗效应而具有降血压作用, 并是潜在的抗化学
致癌的保护剂[33]。
2.4β-谷甾醇
β-谷甾醇主要存在于辣木果、 种子、 茎干和树
皮中, 是植物甾醇类成分之一, 具有降血脂、 抗炎
症等作用,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防治作用, 能抑制
肿瘤的发生、 发展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 可作为
有效的化学预防药物治疗肿瘤[34]。 此外, β-谷甾醇
也被认可有降血压作用。
2.5硫代葡萄糖苷
硫代葡萄糖苷主要存在于辣木叶、 种子、 树
皮、 根及根皮中, 完整的硫代葡萄糖苷无毒性也无
生物活性, 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活性作用是经过水
解之后的产物所表现出来的, 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
次生代谢物质在抗癌、 植物防御和风味形成等方面
有重要作用[35]。 Wattenberg曾在小鼠身上试验发
现由 7,12-二甲基苄基[α]蒽(DMBA)诱导的乳腺癌
可被异硫代氰酸盐、 苯甲基异硫代氰酸盐和甘兰粉
末所抑制[36]。
2.6异硫氰酸酯
异硫氰酸酯主要存在于辣木果、 种子、 根及根
皮中, 研究表明细胞色素可将进入人体的一些多环
芳烃以及苯并[a]芘氧化为致癌性极强的环氧化合
物, 而某些异硫氰酸酯, 如异硫氰酸苯乙酯和莱菔
硫烷, 可以抑制细胞色素对多环芳烃的氧化, 因此
异硫氰酸酯具有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37]。
3 辣木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目前, 辣木广泛种植于一些热带、 亚热带地
区, 如亚洲、 非洲和中美洲。 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
阶段, 仅在我国两广、 云南和海南地区有种植。
辣木叶片、 果荚营养全面而丰富, 在很多发展
中国家, 辣木常被用来为儿童补充钙、 铁、 维生素
等一些营养成分。 据研究报道, 三岁以下儿童, 连
续服用2个月辣木食品后, 体重可增加1~3kg[35]。
辣木作为一种功能性植物, 不仅含有多种营养
物质, 而且还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可以有效治疗
高血压、 糖尿病、 溃疡、 皮肤感染等疾病, 还可以
缓解疼痛, 保肝, 改善维生素A缺乏症和癌症。 此
外辣木还具有增强SOD酶活性和抗氧化特性[38]。
3.1调节血压和胆固醇作用
辣木的根、 叶、 果中都含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的有效成分。 2000年, Ghasi S等学者在小鼠身上
的试验证实了辣木叶能够降低高脂鼠血清、 肾和肝
脏中的胆固醇, 同时增加血清蛋白[39]; 辣木的根部
含有生物碱, 对小鼠胆固醇、 胆红素和血浆蛋白质
均有影响; 1998年 Faizi S等人证实了辣木果荚
和种子中含有的硫代氨基甲酸盐和异硫氰酸盐糖甙
具有降血压的功效[40-41]。
3.2降血糖作用
2003年, Kar A等在糖尿病鼠身上试验, 证实
了每天给小鼠喂食 2~3次 250mg/kg的辣木乙醇
提取物, 两周内小鼠血糖降低, 接近正常值[42-44]。
3.3抗氧化活性
辣木叶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歧化酶,
对肝脂过氧化作用和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作用 。
2002年, Pari L等研究表明辣木对动物体内的脂
质过氧化反应、 肝标志酶和抗氧化具有保护作用;
2003年, Siddhuraju P等也证实了辣木叶片有较
高的抗氧化活性[45-47]。
3.4免疫调节作用
辣木营养成分丰富, 长期食用, 对人体免疫力
有增强作用。 K K Jayavardhanan等研究表明, 辣
木中含有凝聚素, 能有效调节人体的防御系统[48-50]。
13- -
2015年 6月 第 35卷第 6期热带农业科学
3.5抗癌作用
辣木中含有的一些活性成分还具有抗癌作用。
1998年, Murakami A等证明了辣木种子乙醇提取
物中 Niazimicin对爱泼斯坦巴瑞病毒(Epstein-
Barr virus)有抑制作用[51-52]; 次年 Guevara A P.等
人进一步证实了 Niazimicin是一种有效的癌症预
防剂[53]。
3.6止痉挛、 利尿、 抗炎、 抗溃疡作用
1992年, Caceres A等用隔离的鼠十二指肠证
实了辣木的止痉挛活性, 尿排出量试验证实了利尿活
性, 并且发现辣木的根、 茎、 花、 种子和皮都能够抑
制足水肿现象[54]; 1994年, Ezeamuzie I C等研究发
现, 辣木具有消炎功效[55-56]; 1995年, Pal S K和
Akhtar AH等研究发现, 辣木具有抗溃疡活性[57-58]。
3.7抗菌作用
1981年在 《药用植物杂志》 上, Eilert U等
学者首次提到辣木具有抗菌作用[59], 1983年, Duke
J A等研究发现, 辣木中含有4-2-L-Rhamnosyloxy
苄基异硫氰酸盐和 Pterygospermin两种抗菌成
分[60]; 1990年和 1997年, Caceres A、 Sitansu P
和 Suarez M等分别研究发现了辣木的种子和叶片
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61], 宫
部旋孢腔菌[62], 葡萄状球菌、 链球菌和 Legionel-
la菌[6]。
3.8堕胎和避孕作用
Nath D和 SMekonnenn Y等对动物进行试验,
发现辣木的茎皮和根能够引起子宫激烈收缩, 导
致流产。 Nath D进一步研究发现给白鼠连续服用
175mg/kg的 90%辣木乙醇提取物 10d, 白鼠的流
产率高达 100%; 辣木还可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
和生殖器的组织结构, 达到有效的避孕作用[6,63]。
4 辣木的开发应用前景
由于辣木营养价值丰富, 生长快, 且具有广泛
的适应性和可粗放栽培的特性, 辣木的种植和开发在
我国有着良好的市场和商业前景。 辣木是一种具有很
好自肥效果的混农林作物, 其树冠松散, 无侧根, 生
物量大, 能够有效的避免下层作物过度隐蔽[2]。 既可
单一种植, 又可与其他热带作物相互间作, 能够有
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单位面积生产率, 降低
农民投入的风险, 增加收入。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 开发趋势和市场需求,
可以利用辣木叶片和嫩荚开发优质的绿色食品, 如
可用于烹饪制作特色菜肴, 生产成方便食用或饮用
的口服液、 饮剂、 片剂, 也可制作成食品添加剂等
其他产品, 如: 辣木营养补充剂、 植物原液酸补充
剂、 复合维生素、 增强免疫剂及抗衰老剂、 复合天
然矿物素、 糖尿病辅助治疗食品、 降脂降压食品等
等[35]。 辣木种子中含有天然絮凝成分, 可用来开发
成天然净水剂; 成熟的辣木种子中含有非干性油
38%~40%, 可用来开发成高级烹调油、 润滑油、 防
腐剂、 化妆品、 香料等等; 另外, 辣木中的辣木素
具有杀菌作用, 可被用来生产生物农药和天然清洁
剂, 辣木素提取后的残渣还可被用作有机肥和土壤
改良剂。 辣木的树干可被用来造纸, 全株都可作为
高蛋白动物饲料[64]。
总体来讲, 10年前国外辣木的研究报道比较
多, 近 10年是国内报道较多。 目前市场上开发出
来的产品, 基本都是初加工产品, 为提高其药用价
值和营养功能, 可根据辣木活性物质的物理化学性
质, 例如, 活性物质的极性、 溶解度、 挥发性等的
差异, 采用不同的分离手段, 得到不同的产品, 使
每个产品的专一性和针对性更强。 另外, 根据辣木
活性物质的药用功能, 进一步分离纯化, 把药性相
冲或无活性的组份去除, 更好地发挥其药用价值和
营养功能。 根据辣木活性物质的药理活性, 进行化
学修饰, 提高药理活性, 开发出药效更佳的新药,
提高辣木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三
十四卷第一册).科学出版社,1984.
[2]张燕平, 段琼芬, 苏建荣.辣木的开发与利用[J].热
带农业科学, 2004, 24(4): 42-48.
[3]张 婧.辣木组织培养及有效成分分析[D].福建农林
大学, 2013.
[4]刘昌芬, 李国华.辣木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J].
热带农业科技, 2002, 5(3): 20-24.
[5] Sanford H. Moringa: Natrues Medicine Cabinet.
California U.S.A, 2000.
[6]李国华, 刘昌芬.辣木的医疗保健功效及其开发前景
[C].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学术研讨会, 2005.
14- -
郭利群 等 辣木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研究
[7]黄钦才.天然营养保健树——辣木[J].林业实用技
术, 2014(11): 3.
[8]李永进, 李印东, 李玉堂, 等.维生素 A强化的饮品
对儿童血清视黄醇水平的影响[J].中国食品卫生杂
志, 2014(4): 008.
[9]刘昌芬 , 李国华.辣木的营养价值[J].热带农业科
技, 2004, 27(1): 4-7.
[10]刘大艳, 肖 立.孕妇羊水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 Vit
B_(12)与胎儿畸形的关系[J].吉林医学, 2011, 32
(10): 1 893-1 894.
[11]王 珊, 潘新娟, 余增丽.妊早期妇女血清叶酸水平
与胎儿出生缺陷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J].中国妇幼
保健, 2012, 7(33): 5266-5268.
[12]王开明.胎儿生长受限与孕妇红细胞叶酸缺乏的相关
性研究[J].吉林医学, 2015, 36(2): 271-271.
[13]刘昌芬, 伍 英, 龙继明.不同品种和产地辣木叶片
营养成分含量[J].热带农业科技, 2004, 26(4): 1-2.
[14]Anwar F, Latif S, Ashraf M, et al.Moringa oleifera:
a food plant with multiple medicinal uses[J].
Phytotherapy Res, 2007, 21(1): 17-25.
[15] Melo V, Vargas N, Quirino T, et al.Moringa
oleifera L.-an underutilized tree with macronu-
trients for human health[J]. Emir J Food AgriC,
2013, 25(10): 785-793.
[16]刘景民.维生素 B2在人体中的作用[J].实用中西医
结合杂志, 1996, 9(12): 720-720.
[17]方从容, 杨大进, 马 兰.保健食品中泛酸钙的测定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41): 168-169.
[18]汤 群, 陆国平, 吴春芳, 等.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
维生素 B12及维生素 B6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 2005, 32(9): 812-815.
[19]葛颖华, 钟晓明.维生素 C和维生素 E抗氧化机制及
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 , 2007, 28(5):
707-708.
[20]王红丽, 吴 铁, 吴志华, 等.丹参酮和维生素 E抗
皮肤衰老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04, 23(12): 861-862.
[21]Coskun O, Kanter M, Korkmaz A, et al. Quercetin, a
flavonoid antioxidant, prevents and protects
streptozotoci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be-
ta-cell damage in rat pancreas [J]. PharmRes,
2005, 51: 117-123.
[22] Bischoff S C. Quercetin: potentials in the pre-
vention and therapy of disease.Curr[J].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08, 11: 733-740.
[23] Edwards R L, Lyon T, Litwin S E, et al. Quercetin
reduces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
[J]. J Nutr, 2007, 137: 2 405-2 411.
[24] Rivera L, Moron R, Sanchez M, et al. Quercetin
ameliorat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mproves the
inflammatory status in obese Zucker rats[J].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08, 16: 2081-2087.
[25]陶永霞, 刘洪海, 王忠民, 等.番茄生物碱粗提物抑
菌作用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6, 18
(3): 438-440.
[26]Caceres A, Cabrera O, Morales O, et al. Pharma-
cological properties of Moringa oleifera. I:
Preliminary screening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
ty[J]. J Ethnopharmacol, 1991, 33(3): 213-216.
[27]Oku Y, Sakuma K, Yokoyama K, et al. Fungicidal ac-
tivity of liranaftate against Trichophyton
rubrum[J]. Nihon Ishinkin Gakkai zasshi, 2001, 43
(3): 181-187.
[28] Goe A, Mazur S J, Fattah R J, et al. Benza-
mide-based thiolcarbamates: a new class of HIV-1
NCp7 inhibitors[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2,
12(5): 767-770.
[ 29]张晓鹏, 荆唤芝, 苗江欢, 等.硫代氨基甲酸酯合成
方法进展[J].化学进展, 2008, 20(7): 1102-1107.
[30]Xue M, Long B H, Fairchild C, et al. Structure-ac-
tivity relationships study at the 3′-N position
of paclitaxel. part 2: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3′-N-thiourea-and 3′-N thiocarba-
mate-bearing paclitaxel analogues[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0, 10(12): 1 327-1 331.
[31] Lee S J, Caboni P, Tomizawa M, et al. Cartap hy-
drolysis relative to Its action at the insect
nicotinic channel[J]. J Agric Food Chem, 2004, 52
(1): 95-98.
[32] Chen Y S, Schuphan I, Casida J E. S-Chloroallyl
thiocarbamate herbicides: mouse hepatic microso-
mal oxygenase and rat metabolism of cis-and
trans-[14C: O] diallate[J]. J Agric Food Chem,
1979, 27(4): 709-712.
[33] Faizi S, Sid iqui B S, Saleem R, et al. Isolation
and structur elucidation of novel hypotensive
agents, niazinin A, niazinin B, niazimicin and
niaziminin A+B fromMoringa oleifera: the first
naturally occurring thiocarbamates [J]. J Chem
Soc, 1992, 1: 3 237-3 241.
15- -
2015年 6月 第 35卷第 6期热带农业科学
[34] Horton J D.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s of lipid
synthesis [J]. Biochem Soc Trans, 2002, 30:
1091-1095.
[35]刘芬昌.神奇保健植物辣木及其栽培技术[M].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2.
[36] Wattenberg L W. Inhibition of neoplasia by minor
dietary constituents[J]. Cancer Res, 1983, 43:
2 448-2 453.
[37]Carmen M, José G L Hiram R S, et al. Improved ap-
proaches in the synthesis of new 2-(1, 3-thiazo-
lidin-2Z-ylidene) acetophenone [J]s. ARKIVOC,
2005: 356-365.
[38]刘子记, 孙继华, 刘昭华, 等.特色植物辣木的应用
价值及发展前景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35
(9): 1871-1878.
[39]Ghasi S, Nwobodo E, Ofili J O. Hypocholesterolemic
effects of crude extract of leaf ofMoringa oleifera
Lam in high-fat diet fed Wistar rats [J]. J
Ethnopharmacol, 2000, 69: 21-25.
[40] Faizi S, Siddiqui B S, Saleem R, et al. Hy-
potens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pods ofMoringa
oleifera[J]. Planta Med, 1998, 64: 225-228.
[41] Lin X, Racette S B, Lefevre M, et al. The effects
of phytosterols present in natural food matrices
on cholesterol metabolism and LDL-cholesterol: a
controlled feeding trial[J]. Eur J Clin Nutr,
2010, 64: 1481-1487.
[42]Jain P J, Patil S D, Haswani N G, et al. Hypolipi-
demic activity of Moringa oleifera Lam,
Moringaceae, on high fat died-induced hyperlipi-
demia in albino rats[J]. Braz J Pharmacogn, 2010,
20: 969-973.
[43] Kar A, Choudhary B K, Bandyopadhyay N G. Com-
parative evaluation of hypoglycaemic activity
of some Indian medicinal plants in alloxan dia-
betic rats[J]. J Ethnopharmacol, 2003, 84(1):
105-108.
[44] Kumari D J. Hypoglycemic effect ofMoringa oleifera
andAzadirachta indica in type-2 diabetes [J].
Bioscan, 2010, 5: 211-214.
[45]Atawodi S E, Atawodi J C, Idakwo G A, et al. E-
valuation of the polyphenol content and antiox-
idant properties of methanol extracts of the
leaves, stem, and root barks ofMoringa oleifera
Lam[J]. J Med Food, 2010, 13:710–716.
[46] Pari L, Kumar N A.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Moringa oleifera on antitubercular drug-induced
liver damage in rats[J]. J Med food, 2002, 5(3):
171-177.
[47] Siddhuraju P, Becker K.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various solvent extracts of total phenolic
constituents from three different agroclimatic
origins of drumstick tree (Moringa oleifera Lam.)
leaves[J]. J Agric Food Chem, 2003, 51(8): 2144
-2155.
[48]Gupta A, Gautam M K, Singh R K, et al. Immunomodu-
latory effect ofMoringa oleifera Lam. extract on
cyclophosphamide induced toxicity in mice [J].
Indian J Exp Biol, 2010, 48: 1157-1160.
[49] Mahajan S G, Mehta A A. Immunosuppressive ac-
tivity of e hanolic extract of seeds ofMo inga
oleifera Lam. in experimental immune inflammation
[J]. J. Ethnopharmacol, 2010, 13: 183-186.
[50] Jayavardhanan K K, Suresh K, Panikkar K R, et
al. Modulator potency of drumstick lectin on
the host defense system[J]. Tournal of Experi-
mental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1994, 0213(3):
205-209.
[51] Monera T G, Maponga C C. Moringa oleifera sup-
plementation by patients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J]. J Int AIDS Soc, 2010, 13: 188.
[52]Murakami A, Kitazono Y, Jiwajinda S, et al. Ni-
aziminin, a thiocarbamate from the leaves of
Moringa oleifera, holds a strict structural re-
quirement for nhibition of tumor-promoter-in-
duced Epstein-Barr virus activation[J]. Planta
Med, 1998, 64(4): 319-323.
[53]Guevara A P, Vargas C, Sakurai H, et al. An an-
titu or promoter fromMoringa oleifera Lam [J].
MutatRes, 1999, 440(2): 181-188.
[54]Cáceres A Saravia A, Rizzo S, et al. Pharmacolo-
gie properties ofMoringa oleifera. 2: Screening for
antispasmodic, antiinflammatory and diuretic ac-
tivity [J]. JEthnopharmacol, 1992, 36 (3):
233-237.
[55] Muangnoi C, Chingsuwanrote P, Praengamthanachoti
P, et al.Mori ga oleifera pod inhibits inflammatory
medi tor production by lipopolysaccharide-stimu-
lated RAW 264.7 murine macrophage cell lines[J].
16- -
郭利群 等 辣木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研究
Inflammation, 2012, 35(2): 445-455.
[56] Sashidhara K V, Rosaiah J N, Tyagi E, et al. Rare
dipeptide and urea derivatives from roots of
Moringa oleifera as potential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nociceptive agents[J]. Eur J Med Chem, 2009,
44: 432-436.
[57]Akhtar A H, Ahmad K U. Anti-ulcerogenic evalua-
tion of the methanolic extracts of some indige-
nous medicinal plants of Pakistan in aspirin-ul-
cerated rats[J]. J Ethnopharmacol, 1995, 46(1):
1-6.
[58] Pal S K, Mukherjee P K, Saha B P. Studies on the
antiulcer activity ofMoringa oleifera leaf extract
on gastric ulcer models in rats[J]. Pharmacol
Res, 1995, 9(6): 463-465.
[59] Eilert U, B Wolters, Nahrstedt A. The antibiotic
principle of seeds of Moringa oleifera and
Moringa stenopetala. Planta med, 1981, 42: 55-61.
[60] Duke J A, Duke P A K. Medicinal plants of the
Bible[M]. Trado-medic books, 1983.
[61]Caceres A, Cabrera O, Morales O, et al. Pharmaco-
logical properties ofMoringa oleifera. 1: Prelimi-
nary screening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J].
JEthnopharmacol, 1991, 33(3): 213-216.
[62]Sitansu P, Deb G. In vitro bio assay of some plants
products against some fungal plant pathogens[J].
Indian Agricola, 1997, 41: 277-285.
[63] Nath D, Sethi N, Singh R K, et al. Commonly used
Indian abortifacient plants with special refer-
ence to their teratologic effects in rats[J]. J
Ethnopharmacol, 1992, 36(2): 147-154.
[64]钟慧慧, 马海乐, 张 涛, 等.辣木开发利用现状及
前景[J].粮油食品科技, 2006, 14(2): 60-61.
(上接第4页)
[15]许闻献 , 潘衍庆.橡胶树产胶生理的研究进展——
1988年国际采胶生理学术讨论会综评之一[J].热带
农业科学, 1990(1): 79-84.
[16] dAuzac J.Factors involved in the stopping of
flow after tapping. In: dAuzac J, JacobJ-L,
Chrestin H, eds. Physiology of Rubber Tree Latex
[M]. Boca Raton, Florida: CRC Press,Inc., 1989:
257-285.
[17]Jacob J L, Prevot J C, Roussel D, et al. Yield-lim-
iting factors, latex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latex diagnosis, and clonal typology . In:
dAuzac J, JacobJ-L, Chrestin H, eds. Physiology
of Rubber Tree Latex[M]. Boca Raton, Florida:CRC
Press, Inc., 1989: 345-382.
[18]敖硕昌, 赵淑娟, 何长贵.橡胶树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Ⅰ.胶乳生理和排胶特性的研究[J].云南热作科技,
1994(17): 6-10.
[19] Tupy J, Primot L. Control of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by ethylene in latex vessels of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 in relation to rubber pro-
duction[J]. Biol Plant, 1976, 18(5): 373-384.
[20]Eschbach T M, Roussel D, van de Sype H, et al. Re-
lationships between yield and clonal physiologi-
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tex fromHevea brasi iensis
[J]. Physiologie Vegetale, 1984, 22(3): 295-304.
[21]杨少琼, 范思伟.胶乳诊断及其初步应用(二)[J].热
带作物科技, 1993(5): 21-23.
[22]肖再云, 校现周.巴西橡胶树胶乳生理诊断的研究与
应用[J].热带农业科技, 2009, 32(2): 46-50.
[23]许闻献, 潘衍庆, 魏小弟, 等.无性系 PR107的产胶
潜力及其生理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 , 1990, 11
(1): 11-22.
[24]魏 芳 , 校现周.巴西橡胶树热研 7-33-97.PR107.
RRIM600生理特性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8:
7561-7563.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