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双版纳辣木主要病害及病原菌



全 文 :规律和防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川遂宁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温和 ,降雨充沛 ,日
照充足 ,适宜白芷黑斑病的发生和发展。随着近几
年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集约化栽培 ,该病在当地危害
逐年加重 。综合 2006-2007年对白芷黑斑病田间
发生动态的研究 ,结论是:该病始发期为 3月上旬;4
月至 5月上旬主要向周围植株水平扩展 ,病株率增
长较快;5月中旬至 6月中旬主要向植株上部叶片
垂直扩展 ,病情指数明显升高 ,高峰期为 6月份。由
于黑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器内 ,当高湿或
遇水露时才释放出分生孢子 ,因此病菌主要靠雨滴
飞溅的方式传播;加上病菌产孢量大 、致病性强 ,在
生长季不断引起再侵染 ,白芷叶片大而平展 、密集 ,
皆易于该病害的传播和流行。
对病原菌分生孢子和病组织中菌丝体存活力的
测定 ,以及田间留种株上黑斑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结
果表明: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田间
病残体和留种株上越夏越冬 ,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
染来源。因此做好秋季田间病残体的清理 ,并及时
摘除留种株上的病叶和药剂防治 ,可有效减少病害
初侵染源 。
参考文献
[ 1]  夏黎明 ,姚 成.中药白芷的研究现状[ J] .中医药研究 , 2002 , 15
(8):56-58.
[ 2]  王梦月 , 熊 英 ,贾敏如 , 等.白芷的产销概况[ J] .华西药学杂
志 , 2002.18(4):305-306.
[ 3]  韩金声.中国药用植物病害[ M] .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 , 1990.
[ 4]  陆家云.药用植物病害[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 5]  高微微.常用中草药病虫害防治手册[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 2004.
[ 6]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 M ] .第 3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 1998.
[ 7]  Pennypackk er S P , Knoble H D , Ant le C E , et al.A flexib le
modle for s tudying plant di sease progression[ J] .Ph ytopatholo-
gy , 1980 , 70(3):231-235.
[ 8]  蒋素容 ,陈小红 ,叶华智 , 等.川麦冬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和越
冬研究[ J] .中国植保导刊 , 2007 , 27(3):5-7.
[ 9]  于 莉 ,吕国忠 ,刘伟成 ,等.东北地区茎点霉(Phoma)和叶点霉
(P hy l lost icta)两属真菌分类研究[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 25(2):153-158.
[ 10] 陈小红 ,叶华智 ,严吉明 ,等.四川药用植物病害调查与病原鉴
定 I.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病害[ J]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 19(1):
58-62.
[ 11] 白金铠.中国真菌志[ M] .第 15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3.
收稿日期: 2008-01-07   修订日期: 2008-03-12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2002KFZX-14)
西双版纳辣木主要病害及病原菌
蒋桂芝 ,  刘昌芬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 景洪 666100)
摘要 西双版纳引种的辣木主要病害具体表现症状为:嫩梢萎蔫 、枝条溃疡 、枝条回枯 、果荚褐腐 ,经病原菌分离 、接
种和切片镜检 ,确认是 2种病原真菌引起。病原菌经过培养 ,显微镜观察 , 鉴定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Rav.)和黑星菌(F usicladium sp.)。
关键词 辣木; 病害; 半裸镰刀菌; 黑星菌属
中图分类号 S 435.6
Fungal diseases of drumstick trees
Jiang Guizhi ,  Liu Chang fen
(Yunnan Institute of T ropica l Crops , J inghong 666100 , China)
Abstract Disease s o ccur ring on Moringa oleigera , w hich w ere caused by F usarium semi tectum Berk.& Rav.and
Fusiclad ium sp., w ere identified thr ough iso lation and inocula tion in Xishuangbanna.The symptom s , including
shoot w ilt , branch canker , back withe red and pod brown ro t we re described.
Key words Moringa olei f era ; diseases; F usarium semitectum; Fusiclad ium sp.
  辣木(Moringa olei fera Lam.)是一种热带经济 植物 ,原产于热带 、南亚热带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121·调 查 研 究             
 第 34 卷第 4 期(2008)
PLANT PRO TECT ION Vo l.34 No.4(2008)
目前在我国云南 、福建 、海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已出现
规模化种植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于 2002年
引种在西双版纳开始种植 ,种植面积6.7 hm2 ,年均生
长量达 260 cm 以上 ,种植 6个月后开花结荚 ,不定芽
萌生能力强 ,嫩梢采摘期可长达 10个月左右 ,表现出
良好的经济性状。但在栽培试验过程中 ,病害发生较
严重 ,造成植株长势衰弱 、产量降低 、种子失收 ,成为
限制辣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关于辣木病害的研究详细报道较少见。
据国外资料报道 ,在目前栽培的辣木品种中已发现的
病害有:果腐病(病原菌为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Rav.[ 1])、枝条溃疡(病原菌为 F.pallidorseum)[ 2] 、
幼苗萎蔫病(病原菌为 F.oxysporum)[ 3] 等。现将西
双版纳辣木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害进行报道 ,为
辣木种植者提供病害防治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害观察及标本采集
观察记录田间各种病害发生的时间 、危害症状
特征 ,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枝 、病果和嫩梢作为病
原菌分离及镜检的标本。
1.2 病原菌的分离 、致病性测定[ 4]
病原菌分离:将田间采回的样本 ,用自来水冲洗
晾干表面水分后 ,再用 75%的乙醇表面消毒后进行病
原菌分离。用灭菌刀切取病健交界处(2 ~ 3)mm×(2
~ 3)mm大小的组织置于 PDA平板上在 25 ~ 30 ℃室
温下培养 5 d ,随后挑取有代表性的菌落进行单孢分
离纯化培养 ,培养好后观察病菌的形态特征 ,并用于
致病性测定。
致病性测定:从植株上采下新鲜枝条及果荚等
洗净晾干作为接种材料 ,用 75%的乙醇表面消毒备
用 。在准备好的材料上用针刺法进行接种 ,随后将
接种好的材料在 25 ~ 30 ℃室温下保湿培养 5 ~ 7 d ,
观察感病情况。然后将接种感病的材料进行病原菌
分离 ,在 25 ~ 30 ℃室温下培养 5 d ,观察菌落形态特
征 ,若与病斑分离到的菌落形态特征相一致确定为
该病害的致病菌 。
1.3 培养形态特征及鉴定
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在 PDA 培养基上培养
5 ~ 7 d ,进行形态观察 、显微观测和照相记录 ,依据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产孢方式进行鉴定。
1.4 显微镜检查
对茎干 、嫩梢病斑标本及田间接种感病后的材
料进行显微镜检查 ,观察菌丝体和其他营养体的形
态和结构 、孢子的形态和着生方式等 。
2 结果与分析
引起辣木主要病害的病原菌为[ 5] :半裸镰刀菌
(Fusarium semitectum Be rk.& Rav .)和黑星菌
(Fusicladium sp.)两种 。
2.1 半裸镰刀菌
2.1.1 危害症状及标本镜检
半裸镰刀菌危害辣木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
雨季 , 引起辣木嫩梢萎蔫 、枝条回枯 、果荚褐
腐等 。
图 1 Fusarium semitectum 和Fusicladium sp.危害辣木症状
  (1)嫩梢萎蔫 嫩梢感病后萎蔫(图 1a),变成
浅褐色或褐色 ,逐渐干枯死亡 ,病叶和芽脱落或不脱
落 ,湿度大时在病梢上可以看到橙黄色孢子堆和白
色菌丝体。
(2)枝条回枯 在采梢枝条上 ,采梢后枝条形成
伤口 ,病菌侵入 ,引起枝条回枯。感病初期呈水渍
·122·
 第 34 卷第 4 期(2008)
PLAN T PROTECTION Vol.34 No.4 (2008)
             
调 查 研 究
状 ,随后逐渐向下扩展 ,使枝条逐渐萎蔫 、干缩 ,芽不
能正常抽生 ,湿度大时在干枯的枝条上也出现橙色
的孢子堆和白色菌丝体。
(3)果荚褐腐 感病部位缩小 、果皮变薄 ,变成
黄褐色或浅褐色 、腐烂 ,病斑表面出现黑色厚垣孢子
堆或橙黄色孢子堆和白色菌丝体。嫩果荚受害后变
褐缩小 、干枯 ,接近成熟期的果荚受害后受害部位果
皮变薄 、变色 ,并向周围蔓延 ,最后导致整条果荚 、种
子腐烂(图 1b)。
标本镜检 枝条 、果荚上感病部位呈现不规
则黄斑 ,后期中间裂开 , 水渍状 。病斑上有黑色
点状物为镰刀菌厚垣孢子(图 2a)、尖孢枝孢菌
(Cladosporium oxysporum Berk.&Curt.)[ 6] ;果
荚感病后种子为水渍状浅褐色干枯 , 制片镜检黄
斑上仍为半裸镰刀菌 ,枯死部位出现的黑色点状
物有:半裸镰刀菌 、黑星菌的厚垣孢子(图 3a)和
混生的芭蕉担担孢菌(Hap lobasidion musae M .
B.Ellis)[ 6] 。
2.1.2 致病性测定及病原菌鉴定
致病性测定 嫩梢萎蔫 、枝条回枯 、果荚褐腐的
病原均为同一种 。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分别在嫩梢 、
枝条 、果荚上进行活体接种 ,接种感病率达 100%。
经镜检 ,在芽点 、节上和皮孔 、果荚接种感病部位出
现白色点状物 ,均为半裸镰刀菌的菌丝和小分生孢
子;死亡的白色菌丝部位 ,是该菌的大分生孢子 ,未
见到其他菌体。这种孢子的出现方式与分离培养过
程中先产大分生孢子 ,后期再出现小分生孢子的表
现方式相反 。
所有接种感病部位均未出现尖孢枝孢菌 、芭蕉
担担孢菌等原标本材料上出现的菌体 ,说明它们不
是引起发病的病原菌 。
病原菌鉴定 病原菌在 PDA 培养基上的形态
特征为:菌落绒毛状 ,表面菌丝直立卷曲 ,白色 。基
部棕黄褐色 ,底部淡棕褐色 。菌丝无色 ,分支 ,具隔 ,
宽 2.5 ~ 3.5 μm 。分生孢子梗由菌丝上长出 ,圆柱
形 ,产孢细胞在顶端 1 ~ 3个发育 ,瓶形 ,无色光滑 ,
具齿状孢痕(图 2b),(10.0 ~ 19.0)μm×(3.0 ~ 3.5)
μm ,分生孢子梗常是多芽的齿状。分生孢子顶生或
顶侧生 ,未成熟时两端无油滴 ,成熟后 3 ~ 5个横隔 ,
一般多为 3个隔 ,浅橄榄色 ,微弯曲 ,(15.5 ~ 38.5)
μm ×(3.5 ~ 4.0)μm(图 2c)。老熟后 ,出现大小为
(4.0 ~ 15.5)μm ×(2.5 ~ 3.5)μm , 0 ~ 2 隔 ,圆柱形
至倒卵形的小型分生孢子 。厚垣孢子间生(图 2d)。
菌丝的生长温度范围 18 ~ 30 ℃,最适温度24 ℃。据
其形态特征和产孢方式 ,鉴定本菌为半裸镰刀菌
(Fusarium sem itectum Berk.&Rav.)[ 7-8] 。
图 2 引起辣木病害的半裸镰刀菌形态特征
2.2 黑星菌(Fusicladium sp.)
2.2.1 危害症状及标本镜检
黑星菌危害辣木主要出现在高温高湿的雨季
6 ~ 10月 ,常发生在嫩枝和半木栓化的枝条上 ,造成
枝条溃疡 。初期病斑水渍状 ,后期病斑凹陷至木栓
层 ,并形成裂纹 ,病斑上有黑色点状厚垣孢子堆 ,病
斑可随梢条的生长而逐渐消失 。
标本镜检:病斑下陷至木栓层 ,中间裂开 ,病斑
上黑色点状物为黑星菌暗褐色厚垣孢子 。
2.2.2 致病性测定及病原菌鉴定
致病性测定:将从病斑上分离得到的菌株在
枝条进行活体接种 , 接种全部感病 。经镜检 ,接
种枝条感病褐色腐烂部位上 ,查到的是大量的黑
星菌暗褐色厚垣孢子(图 1c黑色部分),未见其他
菌体 。
病原菌鉴定:经病原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在 PDA
·123·调 查 研 究             
 第 34 卷第 4 期(2008)
PLANT PRO TECT ION Vo l.34 No.4(2008)
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为:菌落边缘白色 ,绒毛状 ,逐
渐变为粉红色粉状 ,是初期的无色菌丝和分生孢子 ,
菌丝 2.5 ~ 5.5 μm 宽;中间黑色 ,同心轮纹状 ,为后
期老熟后形成的暗褐色厚垣孢子(图 3b)。厚垣孢
子球形到扁球形(图 3a),壁厚 ,光滑 ,链状 ,孢痕显
著 ,(7.5 ~ 13.0)μm×(7.5 ~ 14.0)μm 宽;菌落表面
细绒毛状 ,表层似膜状 ,布满分生孢子;黑色与边缘
粉红色之间是灰褐色带 ,为成熟菌丝和分生孢子堆。
成熟菌丝褐色 , 6.5 ~ 13.0 μm宽 ,多隔 ,稍弯曲 ,多
分支 ,多圆形孢痕 。孢子在无色细长的菌丝顶端顶
生或顶侧生 ,合轴式延伸产孢(图 3c)。分生孢子纺
锤形到棒状 ,多数弯曲 , 少数直 ,顶端喙状 ,基部平
截 ,橄榄色 , 0 ~ 1 隔 , 多数无隔 ,多油滴 ,(12.5 ~
30.0)μm×(2.5 ~ 5.5)μm(图 3d)。本菌的生长温
度范围 5 ~ 35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 20 ~ 30 ℃,厚
垣孢子产生适宜温度 25 ℃以上。由于未查到其有
性阶段 ,据其形态特征和产孢方式 ,鉴定该菌为丝孢
纲黑星菌属(Fusicladium sp.)的一种[ 8] 。
图 3 引起辣木病害的黑星菌形态特征
2.3 小结
引起辣木茎干 、嫩梢 、果荚等自然发病的病原
菌 ,经分离 、活体回接后 ,出现典型的感病症状和
标本制片镜检得到相同的真菌 , 证明是辣木的病
原真菌 ,即主要病原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
um sem itectum Berk.& Rav.)和黑星菌属真菌
(Fusicladium sp.),这两种病原菌的菌落形态 、孢
子形态及其引起的病害症状差异显著 。黑星菌
属真菌引起的症状无论在枝条 、嫩枝 、叶片和果
荚上以水渍状表皮腐烂为主 ,未见国内外报道 。
半裸镰刀菌引起果荚褐色腐烂 , 国外报道称果腐
病 ,在西双版纳其还侵染枝条和嫩梢 ,引起嫩梢
萎蔫 、枝条回枯等 。
3 讨论
据国外资料报道 ,半裸镰刀菌寄主范围广 ,是
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广布种[ 9] ,黑星菌属真菌也是多
种植物重要病原菌[ 7] 。西双版纳雨季气温一般为
19 ~ 35 ℃,日均湿度在 50%~ 85%之间 , 均在半
裸镰刀菌 、黑星菌最适生长范围内 ,可以单独或共
同侵染辣木 ,因此容易在雨季造成病害流行 。这两
种病菌对辣木的危害规律和防治方法尚在进一步
研究 。
参考文献
[ 1]  Resmi D S , Girija V K , Celine V A.Fusarium in cited f rui t rot
of d rumst ick(Morin ga o lei fera Lamk.)[ J] .J ou rnal of My-
cology and Plant Pathology , 2005 , (35):1 , 30.
[ 2]  Mandokh ot A M , Fugro P A , Gonkhalekar S B.A new disease
of Mor ing ao lei fera in India[ J] .Indian Phytopathology , 1994 ,
47(4):443.
[ 3]  Alaka Pande , Vinaya Ghate.A new w ilt dis ease of w ild morin-
ga(M.concanensis)[ J] .Journal of Econ omic and Taxonomic
Botany , 1998 , 22(2):423-425.
[ 4]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 M ] .第 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137-138.
[ 5]  蒋桂芝 ,阿红昌 ,刘昌芬.西双版纳辣木主要病虫害研究初报
[ J] .热带农业科技 , 2006 , 29(4):6-9.
[ 6]  Ellis M B.Demat iaceou s H yphomycetes[ M ] .CMI Kew Sur-
rey , 1971:312 , 354 , 271.
[ 7]  陈其煐.镰刀菌属[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8:114-116 , 160-
167 , 205-208.
[ 8]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9:
633-634 , 146.
[ 9]  J of fe A Z.Fusar ium species:thei r biology and toxicology[ M] .
A Wiley-interdcience Pub licaton , 1986:400 , 403 , 426 , 446-
447 , 471.
·124·
 第 34 卷第 4 期(2008)
PLAN T PROTECTION Vol.34 No.4 (2008)
             
调 查 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