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辣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辣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刘长倩1,高 巍1,杨 柳2,胡江苗2* (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12;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
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
摘要 [目的]研究辣木 Moringa oleifera La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反相硅胶色谱等柱层
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辣木茎叶 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
鉴定为多萜醇(1)、植醇(2)、邻苯二甲酸 -双(2 -乙基庚基)酯(3)、邻苯二甲酸 -双(2 -乙基辛基)酯(4)、杜叶醇(5)、N -苯乙基乙酰
酸(6)、顺 -3,4 -二羟基 - β -紫罗兰酮(7)、4-[(4-O-acetyl-α-L-rhamnosyloxy)benzyl]isothiocyanate(8)、甘油亚麻酸酯(9)、β -谷甾醇
(10)、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 2、5、7为首次从辣木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辣木;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 S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6)05 -142 -03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oringa oleifera Lam.
LIU Chang-qian1,GAO Wei1,YANG Liu2,HU Jiang-miao2* (1. College of Pharmacy,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Anhui 230012;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Chemistry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in West China,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unming,Yunnan 650201)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oringa oleifera Lam. .[Method]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
rified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SephadexLH-20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reversed phase silica gelchromatography. The struc-
ture wa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data. [Result]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M. oleiferaled to the isolation of eleven compounds,including polyprenol(1),Phytol(2),Bis(2-ethylheptyl)phthalate(3),Bis (2-ethyloc-
tyl)phthalate(4),vomifoliol(5),N-(2-pheny-lethyl)acetamide(6),3,4-cis-3,4-dihydroxy-β-ionone(7),4-[4-O-acetyl-α-L-rhamnosy-
loxy]benzyl]isothiocyanate(8),1-Linolenoylglycerol(9),β-sitosterol(10),daucosterol(11). [Conclusion]The compounds 2,5,7are firstly
isolated from M. oleifera.
Key words Moringa oleifera Lam.;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Structure identification;Chemical constituents
基金项目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FB168)。
作者简介 刘长倩(1991 - ) ,女,安徽蚌埠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植物资源与化学。* 通讯作者,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
师,从事植物资源与化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16-01-18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又名洋椿树、鼓槌树,为辣
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属(Moringa Adans.)植物,起源于印
度西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该科仅有 1 个属,共 14 个种,
其中已经栽培了 M. oleifera、M. ovalifolia、M. peregrina 和 M.
stenopetala等 4个品种[1]。我国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在
台湾、海南、广东、云南南部等广大热带、亚热带地区引种辣
木[2]。辣木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树叶、果荚不仅含有钙、钾
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且在印度和非洲国家常用于退热、消
炎、降压、强心和抗菌等[3]。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于辣
木营养学方面的研究[4 -6],近年来关于辣木的药用保健功能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7],而辣木的活性物质构成却有待进一
步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知该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笔者利用
溶剂萃取、柱色谱、LH-20 凝胶、重结晶等方法对辣木乙酸乙
酯部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波谱和理化性质等方法对
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以期为辣木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试验材料。辣木于 2014 年购自云南,经中国科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胡江苗副研究员鉴定为辣木(Moringa oleif-
era Lam.)的干燥茎叶。柱色谱硅胶(200 ~ 300 目)、薄层色
谱硅胶、硅胶 GF254;反相填充材料 Rp-8;Sephadex LH-20
凝胶。
1. 1. 2 主要仪器。Brucker Avance Ⅲ 600 型核磁共振仪,
Waters Auto-Spec Premier P776三扇型双聚焦磁质谱仪,Agl-
li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ZF-20D暗箱式紫外分析仪。
1. 1. 3 主要试剂。所用试剂为色谱纯和分析纯,市售。
1. 2 方法
1. 2. 1 样品的提取。将辣木干燥茎叶 9. 5 kg粉碎后分别用
70%丙酮、85%丙酮浸提各一次,再用 95%乙醇回流提取 3
次,每次 3 h,合并提取液 2 L,过滤后加入等体积水饱和乙酸
乙酯进行萃取,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得乙酸乙酯相 1 kg;
剩余液体再加入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减压浓缩回
收正丁醇,得到正丁醇相 130 g。
1. 2. 2 样品的分离与鉴定。取乙酸乙酯相 1 kg采用正相硅
胶柱色谱分离。丙酮充分溶解后均匀吸附于 1. 3 kg(200 ~
300目)规格正相硅胶中,经硅胶柱色谱(8 kg) ,以石油醚 -
丙酮(50∶ 1→0∶ 1)梯度洗脱,每 2 L为一份收集,配合 TLC检
识,合并相同部位,浓缩回收溶剂得到 13 个部分(Fr. 1 ~ Fr.
13)。Fr. 5经正相硅胶柱色谱,用不同浓度的石油醚 -丙酮
(40∶ 1、25∶ 1、15∶ 1、5∶ 1)洗脱,每 100 mL 为一份收集,配合
TLC检识,合并相同部位,得到 4 个部分(Fr. 5. 1 ~ Fr. 5. 4) ,
Fr. 5. 4进行正相硅胶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 -丙酮(30∶ 1)洗
脱,每 100 mL为一份收集,得到化合物 1、2。Fr. 6 经正相硅
胶柱色谱,用不同浓度的石油醚 -丙酮(30∶ 1、20∶ 1、1∶ 1)洗
脱,每 500 mL为一份收集,经 TLC 检识,合并斑点相似的部
分,浓缩回收溶剂得到5个部分(Fr. 6. 1 ~ Fr. 6. 5) ,Fr. 6. 1经
重结晶所得物质通过 TLC 检识与 β-谷甾醇标准品对比,得
责任编辑 黄小燕 责任校对 况玲玲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6,44(5):142 - 144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6.05.052
化合物 10;Fr. 6. 4经正相硅胶柱色谱,三氯甲烷 -甲醇(15∶ 1
→0∶ 1)梯度洗脱,再用 Sephadex LH-20(1. 8 cm × 150 cm)凝
胶柱色谱,采用三氯甲烷 -甲醇(1∶ 1)系统洗脱,得到化合物
3。Fr. 8经过中低压 - MCI 柱分离,以不同浓度的甲醇 -水
(30∶ 70、50∶ 50、70∶ 30、90∶ 10、100∶ 0)洗脱,得到 7 个部分(Fr.
8. 1 ~ Fr. 8. 7) ,Fr. 8. 1 经过 Sephadex LH-20(1. 8 cm × 150
cm)凝胶柱色谱和正相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 4、11;
Fr. 8. 2以 Rp-8反相柱色谱,甲醇 -水(30∶ 100→100∶ 0)梯度
洗脱,分离得到 5、6、7、8、9。
2 结果与分析
2. 1 化合物 1 白色粉末,分离得到 4. 2 mg;1H-NMR(600
MHz,CDCl3)δ 分别为 5. 44(1H,t,J = 6. 8 Hz,H-2)、5. 13
(11H,d,J = 6. 4 Hz,-CH)、4. 09(2H,d,J = 7. 1 Hz,H-1)、
2. 09(40H,m,-CH2)、1. 75(3H,s,H-20)、1. 68(21H,m,
-CH3)、1. 61(12H,-CH3) ;13 C-NMR(150 MHz,CDCl3)δ 分别
为 139. 7(C-3)、136. 0、135. 3、135. 2、135. 2、135. 1、135. 0、
134. 8、131. 2、125. 0、125. 0、124. 9、124. 9、124. 5、124. 5、
124. 4、124. 2、124. 2、124. 1、58. 9(-CH2OH)、39. 7、32. 2、32. 2、
32. 1、31. 9、29. 7、26. 7、26. 6、26. 6、26. 4、26. 3、26. 3、25. 7、
23. 4、23. 4、23. 3、17. 6、16. 0、16. 0。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8]
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1为多萜醇(Polyprenol)。
2. 2 化合物 2 无色油状物,分离得到 3. 3 mg;1H-NMR(600
MHz,CD3COCD3)δ 分别为 5. 34(1H,t,J = 6. 5 Hz,H-2)、
4. 05(2H,t,J =6. 2 Hz,H-1)、3. 36(1H,t,J = 5. 4 Hz,OH-1)、
2. 04(2H,m,H-4)、1. 61(3H,s,H-17)、1. 52(1H,m,H-15)、
1. 42(5H,m,H-5,6a,7,11)、1. 28(8H,m,H-6b,8a,9,10a,
12a,13)、1. 15(2H,m,H-14)、1. 08(3H,m,H-8b,10b,12b)、
0. 86(6H,d,J =6. 6 Hz,H-16,20)、0. 85(6H,d,J = 6. 6 Hz,H-
18,19) ;13C-NMR(150 MHz,CD3COCD3)δ 分别为 137. 5(C-
3)、126. 0(C-2)、59. 1(C-1)、40. 5(C-4)、40. 1(C-14)、38. 1
(C-8)、38. 1(C-12)、38. 0(C-10)、37. 3(C-6)、33. 5(C-11)、
33. 4(C-7)、28. 6(C-15)、25. 9(C-5)、25. 5(C-13)、25. 1(C-
9)、23. 0(C-20)、22. 9(C-16)、20. 1(C-19)、20. 0(C-18)。以
上波谱数据与文献[9]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2 为植醇
(Phytol)。
2. 3 化合物 3 黄色油状物,分离得到 3. 0 mg;1H-NMR(600
MHz,CDCl3)δ分别为 7. 71(2H,dd,J = 5. 5,3. 4 Hz,H-3,6)、
7. 53(2H,dd,J =5. 5,3. 3 Hz,H-4,5)、4. 21(4H,m,H-1,1″)、
1. 70(2H,m,H-2,2″)、1. 56(4H,m,H-6,6″)、1. 42(8H,m,H-
3,3″,8,8″)、1. 31(8H,m,H-4,4″,5,5″)、0. 93(6H,t,J = 7. 5
Hz,H-9,9″)、0. 90(6H,t,J = 7. 5 Hz,H-7,7″) ;13 C-NMR(150
MHz,CDCl3)δ 分别为 167. 8(-C = O)、132. 4(C-1,2)、130. 9
(C-3,6)、128. 8(C-4,5)、68. 2(C-1,1″)、38. 7(C-2,2″)、30. 4
(C-3,3″)、29. 7(C-4,4″)、28. 9(C-5,5″)、23. 7(C-6,6″)、
23. 0(C-8,8″)、14. 0(C-7,7″)、11. 0(C-9,9″)。以上波谱数
据与文献[10]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3为邻苯二甲酸 -双
(2 -乙基庚基)酯(Bis(2-ethylheptyl)phthalate)。
2. 4 化合物 4 黄色油状物,分离得到 2. 0 mg;1H-NMR(600
MHz,CDCl3)δ分别为 7. 71(2H,dd,J = 5. 5,3. 4 Hz,H-3,6)、
7. 53(2H,dd,J =5. 5,3. 3 Hz,H-4,5)、4. 21(4H,m,H-1,1″)、
1. 70(2H,m,H-2,2″)、1. 56(4H,m,H-6,6″)、1. 42(8H,m,H-
3,3″,8,8″)、1. 31(8H,m,H-4,4″,5,5″)、0. 93(6H,t,J = 7. 5
Hz,H-9,9″)、0. 90(6H,t,J = 7. 5 Hz,H-7,7″) ;13 C-NMR(150
MHz,CDCl3)δ分别为 167. 8(C-1)、132. 4(C-1,6)、130. 9(C-
2,5)、128. 8(C-4,5)、68. 2(C-3,3″)、38. 7(C-4,4″)、30. 5(C-
5,5″)、30. 3(C-6,6″)、29. 7(C-7,7″)、28. 9(C-8,8″)、23. 7
(C-9,9″)、23. 0(C-11,11″)、14. 0(C-10,10″)、11. 0(C-12,
12″)。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11]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4
为邻苯二甲酸 - 双(2-乙基辛基)酯(Bis(2-ethyloctyl)
phthalate)。
2. 5 化合物 5 白色固体,分离得到 3. 0 mg;1H-NMR(600
MHz,CDCl3)δ 分别为 5. 90(1H,d,J = 10. 5 Hz,H-1)、5. 83
(1H,dd,J =5. 3 Hz,H-2)、5. 80(1H,s,H-2)、4. 41(1H,dq,H-
3)、2. 45(1H,d,J = 17 Hz,H-6α)、2. 43(1H,d,J = 17 Hz,H-
6β)、1. 89(3H,s,-CH3)、1. 30(3H,d,J = 6. 3 Hz,H-4)、1. 09
(1H,s,-Meα)、1. 01(3H,s,-Meβ) ;
13C-NMR(600 MHz,CDCl3)
δ分别为 197. 8(C-1)、162. 5(C-3)、135. 6(C-2)、128. 9(C-
1)、79. 0(C-4)、68. 0(C-3)、49. 6(C-6)、41. 2(C-5)、24. 0(C-
4)、23. 7[Meβ-C(5) ]、22. 8[Meα-C(5) ]、18. 8[Me-C(3) ]。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12]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5为杜叶
醇(vomifoliol)。
2. 6 化合物 6 白色粉末,分离得到 2. 0 mg;1H-NMR(600
MHz,CDCl3)δ 分别为 7. 35(2H,t,J = 7. 5 Hz,H-3″,H-5″)、
7. 28(1H,t,J =11. 6 Hz,H-4″)、7. 23(2H,d,J = 7. 3 Hz,H-2″,
H-6″)、3. 52(2H,t,J =6. 7 Hz,H-1)、2. 82(2H,dt,J =6. 9 Hz,
H-2)、1. 94(3H,s,H-2) ;13C-NMR(600 MHz,CDCl3)δ分别为
170. 1(C-1)、138. 3(C-1″)、128. 8(C-3″,5″)、128. 7(C-2″,6″)、
126. 6(C-4″)、40. 6(C-2)、35. 6(C-1)。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
[13]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6为 N -苯乙基乙酰酸(N-(2-
pheny-lethyl)acetamide)。
2. 7 化合物 7 白色粉末,分离得到 2. 0 mg;1H-NMR(600
MHz,CDCl3)δ分别为 7. 17(1H,d,J = 16. 0,H-7)、6. 15(1H,
d,J =16. 0,H-8)、3. 98(1H,brd,J = 16. 0,H-4)、3. 91(1H,
ddd,J =16. 0,H-3)、2. 33(3H,s,J =16. 0,H-10)、1. 90(3H,d,
J = 16. 0,H-13)、1. 77(1H,d,J = 16. 0,-Meα)、1. 66(1H,ddd,
J = 16. 0,-Meβ)、1. 12(3H,s,J =16. 0,H-12)、1. 09(3H,s,J =
16. 0,H-11) ;13 C-NMR(600 MHz,CDCl3)δ 分别为 198. 2(C-
9)、141. 9(C-7)、140. 3(C-6)、133. 6(C-8)、131. 0(C-5)、71. 2
(C-4)、66. 4(C-3)、41. 0(C-2)、29. 8(C-12)、27. 5(C-11)、
19. 8(C-13)。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14]基本一致,故鉴定化
合物 7为顺 - 3,4 -二羟基 - β -紫罗兰酮(3,4-cis-3,4-di-
hydroxy-β-ionone)。
2. 8 化合物 8 无色油状,分离得到 4. 0 mg;1H-NMR(600
MHz,CDCl3)δ分别为 7. 23(2H,d,J = 8. 3 Hz,H-3,5)、7. 03
(2H,dd,J = 8. 4 Hz,H-2,6)、5. 55(1H,s,H-1)、4. 97(2H,s,
H-7)、4. 85(1H,t,J = 9. 6 Hz,H-4)、4. 15(1H,s,H-2)、4. 10
34144 卷 5 期 刘长倩等 辣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1H,m,H-3)、3. 88(1H,qd,J = 6. 8 Hz,H-5)、2. 15(3H,s,
CH3C = O)、1. 19(3H,t,J = 6. 2 Hz,H-6) ;
13 C-NMR(600
MHz,CDCl3)δ分别为 172. 4(C = O)、155. 4(C-1)、132. 5(C-
4)、131. 1(N = C = S)、128. 9(C-3,C-5)、116. 3(C-2,C-6)、
91. 7(C-1)、75. 6(C-4)、70. 6(C-2)、70. 2(C-3)、44. 5(C-
7)、21. 1(C = O)、17. 5(C-6)。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15]基
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8 为 4-[(4-O-acetyl-α-L-rhamnosy-
loxy)benzyl]isothiocyanate。
2. 9 化合物 9 无色油状,分离得到 2. 0 mg;1H-NMR(600
MHz,CDCl3)δ分别为5. 38(6H,m,J =16. 4 Hz,H-9,10,12,
13,15,16)、4. 21(2H,m,J = 8. 1、4. 1 Hz,H-1)、3. 94(1H,
m,H-2)、3. 61(2H,m,J =11. 4,5. 8 Hz,H-3)、2. 79(4H,m,J =
21. 7 Hz,H-11,14)、2. 36(2H,t,J =7. 6 Hz,H-2)、2. 07(4H,
m,H-8,17)、1. 63(2H,m,J =6. 8 Hz,H-3)、1. 31(8H,m,J =
2. 5 Hz,H-4,5,6,7)、0. 98(3H,t,J = 9. 2、5. 8 Hz,H-18) ;
13C-NMR(600 MHz,CDCl3)δ分别为 174. 3(C-1)、129. 5(C-
9,10,12,13,15,16)、70. 2(C-2)、65. 1(C-3)、63. 3(C-2)、
29. 5(C-2、C-3、C-4、C-5、C-6、C-7、C-8、C-11、C-14)、
20. 5(C-17)、14. 3(C-18)。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16]基本一
致,故鉴定化合物 9为甘油亚麻酸酯(1-Linolenoylglycerol)。
2. 10 化合物10 白色针晶,分离得到15. 0 mg。用1%硫酸
-乙醇显色显紫色,与 β -谷甾醇标准品显色行为及比移值
(Rf)值一致,对照氢谱数据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10 为 β -谷
甾醇。
2. 11 化合物 11 白色粉末,分离得到 12. 0 mg。与胡萝卜
苷标准品共薄层层析,显色行为及比移值(Rf)一致,对照氢
谱数据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11为胡萝卜苷。
3 结论
该试验利用溶剂萃取、柱色谱、LH-20 凝胶、重结晶等方
法对辣木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波谱和理
化性质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辣木茎
叶 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1 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
为多萜醇(1)、植醇(2)、邻苯二甲酸 -双(2 -乙基庚基)酯
(3)、邻苯二甲酸 -双(2 -乙基辛基)酯(4)、杜叶醇(5)、N-
苯乙基乙酰酸(6)、顺 - 3,4 -二羟基 - β -紫罗兰酮(7)、4-
[(4-O-acetyl-α-L-rhamnosyloxy)benzyl]isothiocyanate(8)、甘
油亚麻酸酯(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 ,且化合物 2、
5、7为首次从辣木中分离得到。
参考文献
[1]刘昌芬,李国华.辣木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J].云南热作科技,
2002,25(3):20 -24.
[2]刘子记,孙继华,刘昭华,等.特色植物辣木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分
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4,35(9):1871 -1878.
[3]林玲,何舒澜.辣木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11):60 -62.
[4]刘昌芬,李国华.辣木的营养价值[J].热带农业科技,2004,27(1):4 -
7.
[5]RAJANGGAM J,AZAHAKIA MANAVALAN R S. The situation of Morin-
ga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South India[J]. India technology,2000,4:
189.
[6]ANWAR F,LATIF S,ASHRAF M,et al. Moringa oleifera:A food plant with
multiple medicinal uses[J]. Phytother Res,2007,21(1):17 -25.
[7]冯光恒,徐兴才,江功武,等.辣木综合利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
学,2015(18):8 -10,13.
[8]DEL FIERRO R S,MAQUILANG Q M,SANJORJO R A S,et al.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Cinnamomum cebuense[J]. J Med Plants Res,2012,6
(11):2146 -2149.
[9]苏华,朱校斌,袁兆慧,等.瘤状软骨凹顶藻化学成分研究[J].海洋科
学,2009(5):33 -35.
[10]郑晓珂,董三丽,冯卫生.浅裂鳞毛蕨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J].天
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7(4):434 -436.
[11]SALEEM M,NAZIR M,AKHTAR N,et al. New phthalates from Phyllan-
thus muellerianus(Euphorbiaceae)[J].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09,11(11):974 -977.
[12]SIDDIQUI B S,NADEEM KARDAR M,TARIQ ALI S,et al. Two new and
a known compound from Lawsonia inermis[J].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3,86:2164 -2169.
[13]刘新利,李瑶瑶,许晓坤,等.黏球菌189B05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3):1883 -1885.
[14]陆瑶,李志宏,马林,等.栽培尼泊尔菊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
中药杂志,2014,39(19):3777 -3781.
[15]FAIZI S,SIDDIQUI B S,SALEEM R,et al.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eluci-
dation of new nitrile and mustard oil glycosidesfrom Moringa oleifera and
their effect on blood pressure[J]. J Nat Pro,1994,57(9):1256.
[16]CHOI Y H,KIM J S,SEO J H,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J]. Kor J Pharmacogn,2004,35(3):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55 -258.
(上接第 141 页)
表 4 验证试验结果
Table 4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test
原料
Raw material
g
獐牙菜苦苷浸出量
Leaching quantity of
swertiamarin∥mg
提取率
Extraction rate
%
5. 01 132. 90 88. 30
5. 02 133. 61 88. 63
5. 00 133. 32 88. 59
超声提取 10 min,鱼胆草中獐牙菜苦苷提取率达 88%;其中
料液比对提取率具有显著影响。超声波法提取鱼胆草中獐
牙菜苦苷有效成分具有省时、操作简便的优点,为鱼胆草的
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虞瑞生.川东獐牙菜的成分研究[J].植物学报,1984,26(6):675.
[2]赵李剑,左泽乘,邹洪波,等.川东獐牙菜苦甙类成分的提取及其体外
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6,45(12):62 -64.
[3]李宏亮,白敏,宋秋艳,等.天然活性成分獐芽菜苦苷的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4):66 -70.
[4]周源,刘英姿,李锋,等.獐芽菜苦苷对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J].中国新药杂志,2008(20):1768 -1769,1779.
[5]徐仙赟,程齐来,李洪亮,等.獐牙菜苦苷对H2O2 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
亡的保护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6):3234 -3236.
[6]杨富强,孙国成,谢林红,等.鱼胆草酚类物质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9 -12.
[7]孙国成,谢林红,杨富强,等.川东獐牙菜熊果酸物质提取工艺条件的
优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13 -15.
[8]谢林红,杨富强,孙国成,等.鱼胆草总苷类物质提取工艺的优化[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16 -19.
[9]彭买姣,夏新华,颜红,等.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鱼胆草提取工艺研究
[J].中南药学,2013(4):252 -254.
[10]李福双,徐康平,谭健兵,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东獐牙菜中獐牙
菜苦苷和去甲当药苷的含量[J].中南药学,2003(3):141 -143.
[11]谷利民,陈刚,田华咏,等.川东獐牙菜植物器官獐牙菜苦苷含量分布
规律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2):58 -59.
441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