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第 32卷第 5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2 No.5
2006 年 10 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Oct.2006
文章编号:1007-1032(2006)05-0521-03
辣木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柯 野,陈 喆,马建波,黄晓敏,曾松荣*
(韶关学院 生物工程系,广东 韶关 512005)
摘 要:从辣木中分离得到 1 株内生真菌 ly14,其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掷孢酵母有很强的抗
菌作用.该菌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对温度、pH 及紫外线照射有较强的稳定性;ly14 代谢物的理化特性表明,抗
菌物质为极性酸性化合物,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 276 nm处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吸收峰.
关 键 词:辣木;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
中图分类号:Q949.748.5 文献标识码:A
Studies of Isola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Moringa sp. and Antibiotic
Active Substance Produced by the Aspergillus sp. ly14
KE Ye,CHEN Zhe,MA Jian-bo,HUANG Xiao-min,ZENG Song-rong*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Guangdong 512005,China)
Abstract:One Aspergillus sp. ly14 strain of endophytic fungi was isolated from Moringa sp..The fermented broth of
the strain strong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porobolomyces
roseus.The bioactive substance in the fermented broth was stable to the heat,pH and ultraviolet.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howed that the antibiosis substance from ly14 metabolites was polar and acidic,with an absorption
peak (276 nm) in UV-Vis spectra.The studies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further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Key words:Moringa sp.;endophytic fungi;antibiotic active substance
辣木(Moringa sp.)是多年生植物,原产于热带、
南亚热带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现已在中国部分地
区引种成功[1].辣木的根和树皮是传统医药原料,
叶和果荚是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的蔬菜,种子富含
植物油分,其豆粉或榨油后的枯饼是国际环保组织
推荐的人畜饮用水净化的絮凝剂[2].国内对辣木的
研究主要集中于生长繁殖方面,而对其内生菌方面
的研究未见报道.笔者对辣木中分离出的能产生抗
菌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抗菌
物质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奠
定基础,并为辣木的进一步开发探索新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新鲜辣木的茎采自广东省粤北山区.
受试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绿脓杆菌
(P. aeruginosa);掷孢酵母(S. roseu),韶关学院微生
物学教研室保存.
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受试
菌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1.2 方 法
1.2.1 辣木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筛选和鉴定
将新鲜辣木的茎冲洗干净,切割成2~3 cm小
段,表面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剥开取其韧皮部,将
韧皮部外围剪去,再剪切成小片,种植于马铃薯葡
收稿日期:2006-04-30
基金项目:香港铭源基金研究项目(20050202)
作者简介:柯 野(1977-),男,四川泸县人,硕士,韶
关学院讲师.*通讯作者:zengsr@sgu.edu.cn.
DOI:10.13331/j.cnki.jhau.2006.05.015
522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 10月
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28 ℃培养3~7 d,挑取样
品剪切过的边缘长出的真菌菌丝,并对其纯化[3].
将纯化的菌株接种于PDB中,于25 ℃,130 r/ min 摇
床培养7 d,分别测定其发酵液对受试菌株的抑菌效
果,筛选出抑菌效果最佳的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
制片,显微观察,根据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形态特征,
分类鉴定.方法参照文献[4],[5].
1.2.2 菌株 ly14 的液体振荡培养
将菌株ly14接种于PDB中,于25 ℃,130 r/ min
摇床培养7 d,收集发酵液备用.
1.2.3 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
分别测定发酵液的热稳定性(40,50,60,90,
100 ℃处理15 min),pH稳定性(发酵液pH调至4,6,
7,然后调至原始的pH6)和紫外照射稳定性.
1.2.4 抗菌物质的理化性质测定
(1) 极性测定.分别于10 mL发酵液中加入等体
积的苯、三氯甲烷、正丁醇和乙酸乙酯于三角瓶中,
充分混合.静置过夜,分别测定有机相和水相的抑
菌圈直径.
(2) pH纸层析和纸电泳确定抗菌物质的离子特
性及捷克八系统纸层析法鉴别抗生素种类,均按照
参考文献[7]进行.
(3) 薄层层析法分离抗菌物质.将薄层层析板
(GF254)以正丁醇∶丙酮∶水(3∶3∶4)为展层剂展
层,置于紫外光灯下显影,并将斑点处的吸附剂刮
下,撒在受试菌平板上,观察抑菌效果.
(4) 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用UV330型双光束扫
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发酵液进行全波段扫描,
绘制其吸收光谱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的分离鉴定结果
从辣木的茎中共分离得到26株内生真菌,其中
菌株ly14发酵液对受试菌株的抑菌效果最佳,鉴定
该菌株属于曲霉属.
2.2 发酵液的稳定性
2.2.1 热稳定性
发酵液经过不同温度处理15 min后,对3种受试
菌株的抑菌圈影响不显著,抑菌圈直径为22.00~
25.00 mm,抗菌物质较稳定;经121 ℃处理后,3
种受试菌株的抑菌圈直径仅有14.00 mm左右,稳定
性下降.
2.2.2 pH 稳定性
将发酵液pH调至原始发酵液的pH6后,对3种受
试菌株的抑菌圈影响不显著,抑菌圈直径为22.00~
25.00 mm;经pH 2.0,9.0和11.0处理后,抑菌圈直
径均显著减小.表明发酵液在强酸或强碱处理后稳
定性下降.
2.2.3 紫外线照射稳定性
发酵液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对3种受试菌株的
抑制效果影响不显著.
2.3 抗菌物质的理化性质
2.3.1 极 性
苯和三氯甲烷非极性溶剂对3种受试菌株的抑
菌圈直径均小于18.00 mm,而在水、正丁醇和乙酸
乙酯极性溶剂中抑菌圈直径大于19.00 mm.据相似
相溶原理,大致判断该抗菌物质极性较强.
2.3.2 离子特性
pH纸层析结果显示,Rf的最大值在酸性区域,
pH>7时,Rf值急剧下降,其最小值在碱性区域;
各pH值下的Rf值连成曲线呈倒“S”形.表明发酵
液中的抗菌物质是酸性抗菌物质.
纸电泳中,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中电泳,
抗菌物质向正极移动;而在pH4.0醋酸缓冲液中电
泳,抗菌物质几乎不移动,表明该抗菌物质离子特
性大致为弱酸性,这与pH值层析所得结果相一致.
2.3.3 种 类
由纸层析谱可知,在水饱和的正丁醇,内含2%
六氢吡啶溶剂系统中Rf值为0,其他溶剂系统中Rf
值较大,各类典型的抗生素纸层析图谱与之均不对
应,表明该抗菌物质可能是一种新的抗菌物质.
2.3.4 薄层层析的分离结果
显影得到一个斑点(Rf值为0.775),且斑点处的
吸附剂粉末对3株受试菌株均有抑制作用.纸层析
中也只有一个斑点,说明抗菌物质可能是一种物
第 32卷第 5期 柯 野等 辣木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523
质,组分比较单一.
2.3.5 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结果
从发酵液的吸收光谱图可知,发酵液仅有一个
吸收峰,在276 nm附近,表明抗菌物质含有3个或3
个以上共轭双键,即可能含有苯环,因此该抗菌物
质可能是蛋白质、多肽类或者其他物质.
3 讨 论
ly14的代谢物对3种不同种类的受试菌株均有
显著的抑制效果,本试验所用的发酵液为未经任何
处理的代谢物,通过菌株筛选和改良以及发酵技术
的研究,可提高抗菌物质产量.
该菌株的代谢物质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该抗
菌物质成分可能较单一,为酸性化合物,具有耐热
和耐酸碱和抗紫外线的特性,对环境要求不严格,
这些特性为抗菌物质分离及制剂的研制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该抗菌物质不是常见的抗菌物质种类,还应对
其抗菌谱、抗菌机理、毒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以期为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永红,李会珍.辣木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J].福
建热作科技,2004,29(2):34-35.
[2] 张燕平,段琼芬,苏建荣.辣木的开发与利用[J].热
带农业科学,2004,24(4):42-48.
[3] 曾松荣,徐倩雯,叶保童,等.虎杖内生真菌的分离
及产抗菌活性物质的筛选[J].菌物研究,2005,3(2):
24-26.
[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常见与常用真菌》编写组.
常见与常用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5] H L巴尼特,B B亨特.半知菌图解[M].沈崇尧,译.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7.
[6] 马绪荣,苏德模.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K].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230-242.
[7] 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手册[K].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7:339-349.
责任编辑:罗慧敏
英文编辑:胡东平
简讯
由湖南农业大学育成的“湘虹”及“湘益”生猪
配套新品系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
2006年 6月 23~25日湖南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正虹原种猪场和益阳农科所对“湘虹”、“湘益”
生猪配套新品系进行审定.与会专家通过考察现场、查阅资料、观看录相、听取汇报、测试与统计分析,
一致认为,“湘虹”、“湘益”猪配套系符合农业部发布的《猪品种(配套系)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
“湘虹”、“湘益”生猪配套新品系由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施启顺教授、柳小春教授领衔的
“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种(系)选育及产业化示范”课题组在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资助下,与省内著名的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正虹”集团和研究条件较好的科研单位——益阳农科所鼎力合作,经过近十年的辛勤
工作,采用常规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选育而成.该品系商品猪生长速率快,
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其繁殖性能和遗传稳定性好,在全国各地推广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其
成果填补了湖南省生猪配套系的空白,是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对湖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具有里程碑意义.
(小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