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药剂拌种防治木耳菜立枯病的定量效应研究



全 文 :安徽农业大掌掌报 , 1 99 5 , 2 2 ( 4 ) : 3 99一 4 0 3
Jou r an l of 细 h u i A g ir e u l t u ar l U n iv e sr i t y
药剂拌种防治木耳菜立枯病
的定量效应研究
倪守延 檀根甲 杨文翠
(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 , 合肥 2 3 0 0 36)
摘 要 采用回 归通用旋转设计对多菌灵 (x , ) 、 瑞毒霉 ( x ; ) 、 粉铃宁 x( . ) 、 代森锰锌
x(
3 ) 和敌吹酮 x( : ) 五种药剂不 同用 1 拌种防治木耳莱立枯病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 结果
表明 , 五种药别控病效果大小顺序是 xs > x . > x ; > xa > x Z , 多菌灵 、 瑞毒霉和粉价宁在适宜
用童下的盼效分别为 ” . 2 % 、 81 . 4% 和 26 . 8 % . 泥用无明里增效作用 .
关趁词 : 木耳莱立枯病 , 药别井种 , 防效
分类号 : 5 4 82 · 2
木耳菜 ( aB s e l l a a alb iL n n) 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绿叶蔬菜 , 分枝性能和愈伤能力都很
强 , 能在整个生长季节连续多次采收上市 。 木耳菜喜温耐湿 , 淹没水中数日仍能恢复生
长 , 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 , 是解决蔬菜 “ 伏缺 ” 难题的好菜种 . 它含有大量维生素和
矿物质 , 有清热解暑 , 滋补强身 , 抑制疾病等功效 , 加之其生长季节害虫少 , 一般不使
用农药 , 所以也是一种安全少污染的保健蔬菜 。 因此 , 近几年在上海 、 北京 、 南京 、 大
连 、 合肥 、 淮南 、 淮北 、 六安等数十个城市蔬菜供应基地推广开来 。 由于多年连茬种植 ,
木耳菜立枯病 ( hR ~ t , ia s aof in ) 逐年加重
, 严重影响出苗率 、 产量 、 采收期和经济效
益 。 但木耳菜尚处在推广阶段 , 迄今仍未见有关木耳菜立枯病 防治措施的报道 。 本研究
在已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楚上探讨粉锈宁 、 敌哇酮 、 代森锰锌 、 瑞毒霉和多菌灵 5 种药
剂混合拌种的防病效果 , 为合理用药 、 控制病害提供有效药剂、 用量和配比 。
1 材料与方法
L l 供试药剂
粉锈宁 : 15 %可湿粉 , 四川化工研究所生产 。 敌哇酮 : 25 %可湿粉 , 江苏昆山溶剂
厂生产 。 代森锰锌 : 70 %可湿粉 , 南通化工三厂生产 。 瑞毒霉 : 25 写可湿粉 , 郑州市农 、
林 、 牧业局分装厂分装 。 多菌灵 : 25 %可湿粉 , 江苏镇江农药厂生产 。
L Z 试验设计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 以病株率 ( Y ) 为目标函数 , 选择粉锈宁
(
x l
)
、 敌哇酮 ( x Z ) 、 代森锰锌 ( x 3 ) 、 瑞毒霉 ( x ; ) 和多菌灵 ( x , ) 五种药剂为决策变量 。
收稿日期 : 19 95一 0 5一 3 1
40 0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9 9 15年
按设计要求 , 设 3 2 个小区 , 小区面积 0 . 0 02 公顷 , 分成三个正交区组 , 区组内各处理随
机排列 。 各种处理用药剂拌种后封闷 24 小时播种 , 并设 2 个无处理对照 。 为消除各因素
的取值水平及计算 单位不同的影响 , 对各因素取值作编码处理 (表 1 ) 。 本试验于 1 9 9 4 年
春季在合肥市郊进行 , 按常规办法栽培管理 。
L 3 病情调查
播种后 3 0 天调查苗数和病苗数 , 10 天后再继续调查 1 次病苗数 , 累计统计各处理病
苗率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试验结果与模型的组建
表 1 因素水平编码表
T
a
b l
e 1 e od i
n g o f t h e le v e ls o f f a e t o r s
一 一 、 一 、 , . 、 一 , 一 、 一 _ , . ~ _ 变 量 设 计 水 平 r 一 2囚 系 比堂华倪 LW / W ) 一 父化 l月犯—一 r 一 1 U l r粉锈宁 ( x ; ) % 0 . 0 3 5 0 0 . 0 3 5 0 . 0 7 0 0 . 1 0 5 0 . 1 4 0敌哇酮 ( x Z ) % 0 . 12 5 0 0 . 1 2 5 0 . 2 5 0 0 . 3 7 5 0 . 5 0 0代森锰锌 ( x 3 ) % 0 . 1 25 0 0 . 1 2 5 0 . 2 5 0 0 . 3 7 5 0 . 5 、) o瑞毒霉 ( x 。 ) % 0 . 125 0 0 . 1 2 5 0 . 2 5 0 0 . 3 7 5 0 . 5 0 0多菌灵 ( x s ) 写 0 . 1 25 0 0 . 1 2 5 0 . 2 5 0 0 . 3 7 5 0 . 5 0 0, 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重量百分数 。五种药剂五种用量防治木耳菜立枯病的结果列于表 2 , 根据表 2 资料组建的回归模型为 :y ~ 0 . 0 8 8 1一 0 . 0 0 3 3 x ,一 0 . 0 0 0 2 x 2+ 0 · 0 1 7 7 x 3+ 0 · 0 0 7 2 x ; + 0 · 0 0 3 l x , + 0 · 0 1 3 4 x z x 2一 0 . 0 0 6 6 x : x 3一 0 . 0 1 2 5 x l x 4+ 0 . 0 0 2 3 x z x s + 0 · 0 0 0 7x 2 x 3一 0 · 0 0 8 4 x 2 x ;一 0 · 0 0 7 3 x : x s一 0 · 0 1 7 4 x 3 x ; + O· O0 8 x 3 x : + 0 · 0 6 9 9x ; x s + 0 . 0 1 6 1x {+ 0 . 0 0 5 4 x姜+ 0 . 0 0 4 9 x葺
一 0 . 0 1 2 4 x 矛一 0 . 0 1 3 6 x 聋
该模型的方差分析见表 3 , 模型的 F 值为 3 · 2 , 大于 F o . 。 , ( 1 1 , 2 0 ) = 2 . 6 5 , 说明模
型达显著水平 。 模型的 F失 小于 F’0 . 。 1 ( 5 , 6) 一 .8 75 , 说明该模型拟合的较好 , 即本试验
未加控制的因子所引起的误差对结果无明显影响 。
该模型的回归系数 t 检验表明 , 回归系数达 0 . 01 显著水平的有 b 3 、 b } , 达 0 . 05 显著
水平的不 b 3 4 、 b羞、 b : , 达 0 . 1 显著水平的有 b , 2 。 按回归设计所组建的模型 , b。 项反映五
种药剂均处理零水平的平均效应 , b` 项反映各药剂的线性效应 , ib ;项反映两种药剂间的交
互效应 , b子项反映各药剂的曲线效应 。 由于各变量已作编码代换标准化 , 故可直接从各
项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来判断各药剂对防治立枯病的贡献 。
.2 2 单一药剂防治木耳菜立枯病的效果
从模型的线性项看 , 五种药剂对木耳菜立枯病影响大小的顺序是代森锰锌 ( x 3 ) > 瑞
毒霉 (x ; , > 粉锈宁 x( 1 ) > 多菌灵 x( : ) > 敌哇酮 x( 2 ) , 在本试验范围内只有代森锰锌
达极显著水平 , 可见线性项起重要作用的是代森锰锌 。 从二次项看 , 其作用大小顺序是
x : ) x : > x 牙> 端> x 笼. 只有 x ; 、 x ; 、 x ; 达极 显著和显著水平 。 据此 , 综合分析得出 , 对木
耳菜立枯病发病率有明显影响的是多菌灵 、 代森锰锌 、 粉锈宁和瑞毒霉 。
2卷第 4 期 倪守延等 药剂拌种防治木耳菜立枯病的定量效应研究 4 0 1
表 2试验处理与结果
T
a
l b
e T 2r e a tm e n ts a nd r e s u l ts
处理 组合编码值 粉锈宁 敌哇酮 代森锰锌 瑞毒霉 多菌灵 病苗率
编号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y
l 一 l , 一 1 , 一 l , 一 l , 1 0 . 0 3 5 0 . 1 2 5 0 . 12 5 0 . 1 2 5 0 . 3 7 5 0 . 0 3 1 1
2 1
, 一 l , 一 l , 一 l , 一 1 0 . 10 5 0 . 12 5 0 . 125 0 . 12 5 0 . 12 5 0 . 05 1 1
3 一 1 , l , 一 1 , 一 l , 一 1 0 . 0 35 0 . 3 7 5 0 . 1 2 5 0 . 1 2 5 0 . 1 2 5 0 . 0 2 91
4 1
,
l
, 一 1 , 一 l , 1 0 . 1 0 5 0 . 3 7 5 0 . 1 2 5 0 . 1 2 5 0 . 3 7 5 0 . 0 6 4 8
5 一 l , 一 l , l , 一 l , 一 1 0 . 0 35 0 . 1 25 0 . 3 7 5 0 . 1 2 5 0 . 1 25 0 . 1 1 5 5
6 1
, 一 1 , 1 , 一 l , 1 0 , 1 0 5 0 . 1 2 5 0 . 3 7 5 0 . 1 2 5 0 . 3 7 5 0 . 1 3 6 1
7 一 l , 1 , l , 一 l , 1 0 . 0 3 5 0 . 3 7 5 0 . 3 7 5 0 . 1 2 5 0 . 3 7 5 0 . ] 0 1 6
8 1
,
l
,
l
, 一 1 , 一 1 0 . 1 0 5 0 . 3 7 5 0 . 3 7 5 0 . 1 2 5 0 . 1 2 5 0 . 1 4 8 0
9 一 1 , 一 1 , 一 l , l , 一 1 0 . 0 35 0 . 1 2 5 0 . 1 2 5 0 . 3 7 5 0 . 1 2 5 0 . 1 1 4 1
1 0 1
, 一 1 , 一 1 , l , 1 0 . 1 0 5 0 . 1 25 0 . 1 2 5 0 . 3 7 5 0 . 3 7 5 0 . 1 4 6 1
1 1 一 l , l , 一 1 , l , 1 0 . 0 3 5 0 . 3 7 5 0 . 1 25 0 . 3 7 5 0 . 3 7 5 0 . 0 7 1 4
1 2 1
,
l
, 一 l , l , 一 1 0 . 1 0 5 0 . 3 7 5 0 . 1 25 0 . 37 5 0 . 1 2 5 0 . 0 82 4
] 3 一 1 , 一 1 , l , l , 1 0 . 0 35 0 . 1 2 5 0 . 3 7 5 0 . 3 7 5 0 . 3 7 5 0 . 1 83 2
14 1
, 一 1 , l , 1 , 一 1 0 . 10 5 0 . 125 0 . 3 75 0 . 37 5 0 . 12 5 0 . 0 57 6
1 5 一 1 , 1 , l , 1 , 一 1 0 . 0 35 0 . 3 7 5 0 . 3 7 5 0 . 3 7 5 0 . 1 2 5 0 . 0 7 9 3
1 6 1
,
l
,
1
,
l
,
1 0
.
1 0 5 0
.
3 7 5 0
.
3 7 5 0
.
3 7 5 0
.
3 7 5 0
.
1 11 1
1 7 2
,
0
,
0
,
0
,
0 0
.
1 4 0 0
.
2 5 0 0
.
2 5 0 0
.
250 0
.
25 0 0
.
1 1 38
1 8 一 2 , 0 , 0 , 0 , 0 0 0 . 2 5 0 0 . 2 5 0 0 , 2 5 0 0 . 2 5 0 0 . 1 7 3 6
1 9 0
,
2
,
0
,
0
,
0 0
.
0 7 0 0
.
50 0 0
.
2 5 0 0
.
250 0
.
25 0 0
.
1 28 7
2 0 0
, 一 2 , 0 , 0 , 0 0 . 0 7 0 0 0 . 2 5 0 0 . 2 5 0 0 . 2 5 0 0 . 0 7 3 2
21 0
,
0
,
2
,
0
,
0 0
.
0 7 0 0
.
2 5 0 0
.
5 0 0 0
.
2 5 0 0
.
2 5 0 0
.
1 1 3 0
22 0
,
0
, 一 2 , 0 . 0 0 . 0 7 0 0 . 2 5 0 0 0 . 2 5 0 0 . 2 5 0 0 . 0 8 5 0
23 0
,
0
,
0
,
2
,
0 0
.
0 7 0 0
.
25 0 0
.
2 5 0 0
.
50 0 0
.
25 0 0
.
0 3 7 3
2 4 0
,
0
,
0
, 一 2 , 0 0 . 0 7 0 0 . 25 0 0 . 2 5 0 0 0 . 25 0 0 . 0 2 1 8
25 0
,
0
,
0
,
0
,
2 0
.
0 7 0 0
.
2 50 0
.
25 0 0
.
2 5 0 0
.
5 0 0 0
.
0 1 0 6
26 0
,
0
,
0
,
0 一 2 0 . 0 70 0 ` 2 50 0 . 25 0 0 . 2 50 0 0 . 0 390
2 7 0
,
0
,
0
,
0
,
0 0
.
0 7 0 0
.
2 50 0
.
25 0 0
.
2 50 0
.
25 0 0
.
0 55 6
2 8 0
,
0
,
0
,
0
,
0 0
.
0 7 0 0
.
2 50 0
.
25 0 0
.
2 50 0
.
2 5 0 0
.
0 6 4 8
2 9 0
,
0
,
0
,
0
,
0 0
.
0 7 0 0
.
2 5 0 0
.
2 5 0 0
.
250 0
.
2 5 0 0
.
0 7 1 5
3 0 0
,
0
,
0
,
0
,
0 0
.
0 7 0 0
.
2 5 0 0
.
2 5 0 0
.
2 5 0 0
.
2 5 0 0
.
1 5 6 7
31 0
,
0
,
0
,
0
,
0 0
.
0 70 0
.
2 5 0 0
.
2 5 0 0
.
25 0 0
.
2 5 0 0
.
0 84 5
3 2 0
,
0
,
0
,
0
,
0 0
.
0 7 0 0
.
2 5 0 0
.
2 50 0
.
2 5 0 0
.
2 5 0 0
.
0 6 1 7
3 3 对 照 0 0 0 0 0 0 · 1 88 0
变异源
T
a
b l
e 3
自由度
表 3 模型的方差分析
T h
e t a b l
e o f v a r ia n e e a n a ly s is o f m do
e l
平方和
0
.
0 5 4 3
0
.
0 0 9
0
.
0 6 3 3
均 方
0
.
0 0 27 2
0
.
0 0 0 8 2
3
.
3 2n
1U` .占,`, .二6J归余计回荆总
4 0 2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9 9 5年
采用降维法分析 , 固定其他四个变 t 在一
r 水平 , 看另一个变量对病害的控制作用 , 其偏
回归解析模型为 :
;
1 ~ 。 . 1 5 1 7 + 0 . o 3 o 3 x , + 0 . 0 2 6 1二资
乡3 = 。 . 2 5 6 1 + 。 . 。 z 1 9x 3+ 0 . o o 4 9x专
乡; 一 0 . 2 4 6 7一 0 . o 5 6 o x ; 一 0 . o l 2 4 x 二
;
5
= o一 0 . 1 4 2 7 x 5一 0 . 。 1 3 6 x 聋
按上述方程作 图 1 , 由图 1 可见粉锈宁
( x , ) 防治木耳菜立枯病效果不明显 , x l ~ 一 1
时 , 防效仅为 26 . 86 。 代森锰锌 x( 3 ) 的回归曲
线近似直线 , 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防治效果较
, (斑林牵 )
(拐妈位 )
尚 l
F ig
u r e l
发防差 、 瑞毒霉 x( ; ) 和多菌灵 x( 。 ) 防治效果明显 , 当 x . ~ .1
单一约介州寸病情的影响
E f f ec t of ea t h fun g i
e
id e o n t h e
id 种抓沪 icn 记e n ce
5
, 用药量为 0 . 4 3 75 %时 ,
病率很低 , 防治效果为 81 . 4写 , x s ~ 一 0 . 01 时 , 即用药量为 0 . 24 %时 , 发病率最低 ,
治效果 ” . 3% 。
1
.
3 两种药剂混用防治木耳菜立枯病的效果
本试验建立的 10 种交互作用中 , 对木耳菜立枯病发病率有影响的只有为 x Z 、 x3 x ; 两
种 , 其偏回归方程为 :
;
1 2一 0 . 1 5 7 7 + 0 . o 3 o 3 x 、 + 0 . o 2 9 s x Z+ 0 . o z 3 4 x : x Z+ 0 . 0一6 l x 资+ 0 . o o s 4 x鑫
乡3; 一 0 . 2 5 4 1+ 。 . 。 1 3 5 x 3一 0 . 1。 7 6 x一。 . 。 1 7 4 x 3 x 。+ 0 . 。 o 4 9 x 聋一 0 . o l 2 4x盆
将上两方程作出交互表 (表 4 、 表 5) , 由表 4 可看出 , 在 x l - 一 1 、 x Z = 一 1 时 , 即
粉锈宁用量为 。 . 0 35 % , 敌哇酮用量为 0 . 25 %时 , 发病率稍低 , 防效为 14 % , 比单用粉
锈宁防效还低 。 从表 5 可看出 , 当 x 3 ~ O、 x ` ~ 1 , 即代森锰锌和瑞毒霉用量分别为 0 . 25 %
和 。. 3 75 %时 , 发病率低 , 防效为 82 . 07 % , 与单用瑞毒霉时防效相当 。
表 4 xl x : 交互作用 表 s x 3 x . 交互作用
aT b l
e
4 E f fe e t o f In t e r a e t io n be t w
e e n x l a n d x : aT b l
e
5 E ffe e t o f nI t e r a e t io n be t w e n x
: a n d x -
0
.
2 4 3 9 0
.
2 7 7 2 0
.
3 2 0 5 0

3 7 3 9 0

4 3 7 1
0
.
20 79 0
.
20 7 9 0
.
24 97 0
.
2 856 0
.
3 3 15
0
.
1 4 7 1 0
.
1 4 5 6 0
.
15 4 1 0
.
1 7 26 0
.
20 11
0
.
0 6 1 5 0
.
0 4 26 0
.
0 3 3 7 0
.
0 3 4 8 0

0 4 5 9
r
. .1一010 . 2 0 3 7 0 . 1 59 7 0 . 1 4 7 7 0 . 1 6 7 7 0 。 21 9 7
0
.
19 27 0
.
1 6 17 0
.
16 27 0
.
19 5 7 0
.
2 60 7
0
.
1 9 1 7 0
.
1 7 3 7 0

1 8 7 7 0
.
2 33 7 0

31 1 7
0
.
2 0 0 7 0
.
1 9 5 7 0
.
22 2 7 0

2 8 1 7 0
.
3 7 2 7
0
.
2 1 9 3 0
.
2 2 7 7 0
.
26 7 7 0
.
3 39 7 0
.
4 4 3 7
r,
.1一。
r 一 0 . 0 4 89 一 0 . 0 8 52 一 0 . 1 1 1 5 一 0 . 12 78 一 0 . 1 34 1
3 小结
供试五种药剂防治木耳菜立枯病效果不一 , 分别用多菌灵 、 瑞毒霉和粉锈宁单一药
剂拌种 , 用量分别为 。 . 14 % 、 0 . 4 %和 0 . 03 %时 , 防效分别为 9 肠 、 81 . 4写和 26 . 86 % 。
代森锰锌和敌哇酮防效很差 , 混用也无明显增效作用 。 由于木耳菜立枯病是土传病害 , 田
间分布不均匀 , 药剂防效是否稳定尚待进一步研究报道 。
2卷第 4 期 倪守延等 药剂拌种防治木耳菜立枯病的定 t效应研究 4 0 3
参 考 文 献
1 曾士迈 , 杨演 . 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出版社 , 1 986
2 茹诗松等. 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3 植根甲等. 安徽农学院学报 , 19 91 , 18 ( 2) : 1 13 ~ 118
4 吴汉章. 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控制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198 1
(专辑 ) , 199 3 , 14 7~ 14 9
Q
u a n t it a t iv e C o n t r o l E f fe e t s o f F u n g ie id e T r e a t e d S e e d s
o n R e d V in e s P in a e h R o o t R o t D is e a s e ( R h iz o c t o n ia S of a n i )
N i S h o
u y a n
,
T
a n
G
e n
ii
a a n d Y a n g W
e n e u i
(A n h u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v e r s i t y
,
H e fe i 230 0 36 )
A b s t邝 C t
T h e q u a n t ia t i v e C o n t or l e f fe e t s o f t er a t m en t of se e d s w it h ha y le t o n ( x
l ) di e u o t o n g
( x Z ) m a n e o z e b ( x 3 ) r ido m i l ( x ; ) a n d e a r b e n d a z im ( x s ) o n r e d v in e s p in a e h cor
t r o t d i s e a se
e a u se d by hR locz
t洲 t’a sola n i w e er s t u d i e d by a p p ly i n g 5 fa e t o r s 一 5 le v e ls g e n e r a l a n d r o t a -
t i o n a l r e g e s i o n e o m b i n a t i o n d e s ig n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h a t e o n t or l e ffe e t o f e a c h f u n g ic id e
o n t h e d i
s e a se i n e id
e n e e w e r e x s ) x ; > x l > x 3> x :
,
T h
e e o n t r o l
e f fe e t s o f x s
, x ; a n
d
x l w a s
99
.
25%
,
81
.
49% a
n d 2 6
.
86%
, r e s p e e t i v e ly
.
M a n e o z e b ( x : ) e o m b i n e d w i t h r ido m il
( x ` ) h a d n o s ig n i f i e a n t s y n e r g is m
,
K e y w o r d s : R e d v in e s P i n a e h ro
t r o t d ise a se (hR i
z OC t on t’a SOla n i ) ; T r e a tm e n t o f s e e d s
w i th f u n g ie ide ; oC
n t r o l e f fe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