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菘蓝子叶和下胚轴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全 文 :第 0 2卷第 5 期
1 9 94 年 10 月
湖 南 农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Hu n a n A gr i e u l tu r a l Co l l e ge
V
o
l
.
20 No
.
5
1 9 94
蓓蓝子叶和下胚轴组织
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彭 菲 , 王 凤 翱 2
(’ 湖南中医学院中药系 ,长沙 , 4 1。。。7)
( 2 湖南农业大学基础科学部 ,长沙 , 4 10 12 8 )
【摘 要】 以落蓝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 筛选出植株再生的适宜的培养基为 M S
+ K T 2 m g L/ + N A A 0
.
2 m g L/
, 对器官发生进行系统的细胞组织学观察发现 :落蓝下胚轴培养 ,
细胞启动和不定芽的形成随下胚轴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不定芽发生的数量与其维管轴的发育
有关 ,整个下胚轴分化不定芽的数量呈梯度变化 .
【关镇词】 落蓝 ;子叶 ;组织培养 ,下胚轴 ;再生植株
I分类号 1 5 5 6 7· 1 9 ; 5 3 3 6
落蓝 ( sI at i : l’n dl’ g ot ic 。 F or t . )是十字花科大青属的一种常用的二年生药用植物 ,根和 叶
均可人药 , 中药商品称落蓝的根为板蓝根〔’ · 2 , , 松蓝的叶称大青叶〔 , ’ ,都是常用药方的组分 . 叶
还可提取生物学染料靛蓝 ( Idn i g ot in ) ,落蓝整株含靛玉红 ( nI id r ub in ) . 有文献报道 〔3 , ,靛玉红
为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成分 .
有关落蓝组织培养的研究以往有过报道〔` , ” , ,都是作为快速繁殖手段进行的研究 , 本研究
以松蓝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 并进行了器官发生的组织学观察及再
生植株染色体数 目等检查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 材料和方法
将种子用清水浸泡 l d ,于接种前用 0 . 1%升汞消毒 12 而 n , 无菌水反复冲洗 4~ 5 次 , 接
种在 M S 无激素培养基上 . 培养 6 d 后 ,选择 长势基本一致的无菌苗 ,将子叶和下胚轴分开 , 按
不同要求切割接种 : 每片子叶横切为两半 , 下呸轴切割长度为 4 m m 左右 . 培养物置 自然光和
温度 (2 5士 2) ℃下培养 .
培养基为 M S ,分别 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 的激素 , 观察并统计培养效果 . 供组织细胞学观
察用的材料 , 固定于 F A A 固定液中 ,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制片 . 切片厚度 10 拌m , 铁矾一苏木精
细胞染色 , 并作显微观察 、 摄影 . 同时分别取发芽种子根尖和试管苗根尖 , 用 iG e m s a 法 ,略去
中间的变性和复性处理步骤 ,不封片 ,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并摄影 .
本研究系湖南省农业厅资助项目 .
收稿日期 : 19 9 4 一 0 7 一 1 2
DOI : 10. 13331 /j . cnki . jhau. 1994. 05. 010
第 20 卷第 5 期 彭 菲等 落蓝子叶和下胚轴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2 结 果
2
.
1 试管苗的诱导
用三种基本培养基 w hi et , B。 , M S , 附加相同浓度的 2 , 4一 D 0 . 1 m g / L 和 6一 B A 1 m g / L ,培
养 20 d 后观察结果表明 , M S 培养基的效果明显优于 W hi t e 和 B 。 培养基 ,其上的外植体膨大
快而显著 ,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率都相对较高 , 下胚轴芽的分化率可达 53 . 3% ,且丛芽较多 .
所以 , 以下试验都以 M S 作为基本培养基 .
2
.
1
.
1 不 同的激素组合对外植体愈伤组织 和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M S 基本培养基附加 B A , K T , N A A , I A A , 2 , 4 一D 的不同组合对外植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
形成的影响见表 1 .
从培养过程中的观察和 20 d 的统计结果来看 ,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与不定芽的分化率并非
成正相关 , 凡是培养基加 了 2 , 4 一D 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都较高 , 而没加 2 , 4一 D 的诱导愈伤组织
的能力弱 , 只在外植体切口处产生或多或少的愈伤组织 , 故没有统计 .
从表 l 可以看出 ,不同的激素组合对外植体诱导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 以 M S 无激素培养基
为对照 , 除加了 2 , 4一 D 的以外 , 其它几组激素组合都不同程度地使外植体分化芽的诱导率提
高了 ,其中最显著的是 K T 与 N A A 的组合 ,其子叶分化芽的诱导率上升至 60 . 7% ,下胚轴的
诱导率上升至 72 . 9% , 且丛芽明显多于其它组合 ,可见 K T 与 N A A 配合使用有利于落蓝外植
体芽的分化 . 从表 1 还可以看出 , K T 作为激动素的效果对落蓝来说比 B A 的效果好 ,而 N A A
作为生长素的效果对裕蓝来说似乎也比 T A A 的效果好 .
表 1 不同的激素组合对外植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T
a b le 1 E f f e e t s o f d if f e r e n t p h yt o h o r m o n e e o m b in a t io n s o n t h e
e a
ll u s i n d u e t i o n a n d t h e a d v e n t io u s b u d f o r m a t io n
外植体 激 素 组 合 (m
g / L )
B A K T IA A N A A
接种外植 形成愈伤组 愈伤组织 分化芽 芽的分化
2
,
4

D 体数 (块 ) 织数 (块 ) 诱导率 (写 ) 数 (块 ) 率 (写 )
0
0
.
2
o
_
0

5
0
0
.
2
7 8
.
1
9 0
.
0
2 6
.
8
8 7
.
5
5
1 9
2 2
0
2 6
3 4
0
1 6
.
7
2 6
.
7
3 4
.
4
0
4 0
.
6
6 0
.
7
0
O白
.
0
0
0
.
2
o
_
0
.
5
2 3
1 5
4 1
.
1
3 1
.
3
巴d
.
0
0
.
2
0
25
3 5
5 2
.
7 2
-
0
月bl勺宁é自勺丹口1二4
0
月性4J任bD一Xù.吕内己ǎnd月Db内l勺任J二d`ùbJ4
一匕
.
00

0 1 2 4
.
2
表中数据为培养 20 d 的观察统计结果 .
在加有 2 , 4一D 的培养基上 , 外植体产生了较多的愈伤组织 , 但不久就变为黄褐色 ,很难再
分化出芽 . 即使有少量芽分化 , 以后生命力也逐渐丧失 , 说明蓓蓝对 2 , 4一 D 是很敏感的 ,要求
湖 南 农 学 院 学 报 1 9 9 4年 1 0月
浓度很低 .
2
.
1
.
2 不同浓度 的激素组合对外植体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K T 与 N A A 不 同浓度组合对诱导外植体分化不定芽的影响见表 2. 从表 2可以看出 , K T
与 N A A 不同浓度的组合对外植体分化芽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 以 M S 不加任何激素作为对
照 , 其诱导率很低 . 随着激素的加入和浓度的提高 ,诱导率逐渐提高 . 但也并非浓度越高越好 ,
如 K T 单独使用时 , 浓度超过 2 m g / L 以后 ,诱导率即不再升高甚至会开始下降 , 如 K T 为
3 m g / L 时的诱导率只与 K T 为 0 . 5 m g / L 时的诱导率相当 ,这说明浓度已过高 ,芽的分化已
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 表 2 还可以看出 , K T 与 N A A 配合使用的效果明显优于 K T 单独使用
的效果 ,并且以 K T 为 2 m g / L 和 N A A 为 0 . 2 m g / L 的浓度组合效果最好 ,其诱导率子叶分
化芽为 69 . 6% , 下胚轴为 8 7 . 5% , 达到了试验中的最高诱导率 . 可见 K T 为 2 m g / L 与 N A A
为 0 . 2 m g / L 的浓度组合是诱导落蓝外植体分化芽的适宜的浓度组合 .
表 2 不同浓度激案组合对外植体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T
a b le 2 E f f e e t s o f d if fe r e n t e o m b in a t i o n s o f Ph y t o h o r m o n e s
e o n e e n t r a t io n o n t h e a d v e n t i t io u s b u d fo r m a t io n
激素浓度组合 ( m g / L )
外植体 接种外植体数 (块 )
分化出芽
数 (块 )
芽的分化
率 ( % ) 分化早晚 幼芽状况
K T N A A
0
0

5

较晚
较晚
较早
较早
较早

多为单芽
0
0
.
2 丛芽多 ,壮
0口自内JOU月Dōbj.…ùóé内j,人`了八60甘门,立Q自门J哎UO白月匕一
0
0

2
0
0
.
5
01
二,土
0
0
.
2
总体都
比子叶
提前 ,
各组情
况与上
相对应
丛芽多 ,壮
丛芽少 ,苗老化快
与子叶动芽状
况基本一致
仁相 X丁胜 )
J任Oé只ùō匕哎4.3.8370
noJǎb4
内减é乃」
613207
·
69428肠50月b4D八Où吕Q白OJ丹匕4任`内力任匕é月OD4`dlód内b丹A`匕Jō卜U民10
夕ù今白

培养 20 d 的统计观察结果 .
2
·
2 细胞组织学观察
.2 .2 1 下 胚轴培养的 组织学观察
下胚轴不 同部位的切段在维管构造上有所不同 . 从对照来看 , 靠根的切段其维管柱构造
近似于根的 , 木质部呈星角状与韧皮部相间排列 ,其韧皮部又呈两大两小对称分布 (附图一 1 ) ;
而靠子叶的切段其维管柱构造是茎的结构 ,有多个并生型维管束 , 中心为髓部 (附图一 2 ) ,韧皮
部发育基本上差异不大 ; 下胚轴中段的构造为连接两者的中间类型 , 即维管束数开始增加 , 中
心导管逐渐被薄壁细胞所代替 (附图一 3) .
落蓝下胚轴在培养过程中 , 表现出细胞启动和不定芽的形成随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靠根的切段往往在维管发育较弱的韧皮部一边 ,先 由束中形成层细胞平周分裂 , 产生胚性细
胞团 (附图 一 4 ) , 以后韧皮部细咆也参与形成并不断分裂 , 向一侧或两侧外方突起 ( 附图 一 5 ) ,突
第 2 0卷第 5期 彭 菲等 落蓝子叶和下胚轴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起增殖并分化 ,最终突破皮层和表皮 , 产生不定芽 ,这些不定芽多为单芽 (附图一 6) 也有的在单
芽的基部又产生新的芽原基 . 以上这种形式 , 不定芽的分化较早 ,培养 6~ 7 d 即可发生 .
靠子叶的切段其形成层不断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 ,形成一定厚度的形成层区域 , 与不甚明
显的韧皮部掺杂在一起 , 形成层细胞与韧皮部细胞一起继续向外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 这
些细胞体积小 ,因此与外围的皮层细胞界限明显 , 也形成环带状 (附图一 7) . 以后 ,许多部位的薄
壁细胞又转化为分生细胞团 ,继续向外分生细胞并开始分化 , 产生多个不定芽 (附图一 8) .
下胚轴中段的几个维管束其形成层分裂形成的衍 生细胞和韧皮部都启动分裂 (附图一 9 ) ,
产生不定芽的数量居于以上两者之间 (附图一 10) .
下胚轴不定芽的产生除直接发生外 ,也有先形成少量愈伤组织 , 然后又在愈伤组织上分化
芽的现象 , 细胞 启动除形成层和韧皮部外 , 也发现在皮层部有个别细胞启动 ( 附图一 1 1 ) ,但这
种情况不多 . 还见到在木质部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也开始恢复分裂机能 , 这些细胞偏平 、 核大 ,
围绕导管作环状排列 , 并不断平周分裂 , 以往报道许多植物表皮细胞最易启动 ,但落蓝子叶和
下胚轴在培养过程中均未见表皮细胞启动 .
2
.
2
.
2 子叶培养的细胞组织学观察
细胞 启动首先发生在子叶中脉的维管束 ,维管束鞘细胞和韧皮部细胞都可参与启动 ,与形
成层细胞一起形成胚性细胞 团 . 培养 5 ~ s d 后 ,各个维管束都成为分生的中心 ,它们形成密集
的成串状排列的分生细胞团 (附图一 1 2 ) ,并不断分裂 ,形成一定量的愈伤组织 (附图一 1 3 ) , 培养
1 4 d 左右 ,愈伤组织开始在表面分化芽原基
子叶培养中 , 愈伤组织形成层发生较多 ,而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相对较少 , 往往
在子叶的边缘即横切面的端头易于形成维管组织结节 (附图一 14) .
2
.
3 生根与移栽
生根培养基采用了 4 组 ,其效果最佳的一组为 : B 。+ N A A 1 m g / L 十 I A A 1 m g / L , 其上长
出的根较粗 ,似刷把状 , 生命力强 (附图 一 1 5 ) ,移栽后易于成活一般只需 10 ~ 15 d 发根 . 落蓝具有抗寒性 , 培养出的试管苗仍保持 了抗寒的特性 ,即使是在冬季也易成活 , 只是生长极为
缓慢 ,待气温有所回升 ,即迅速生长 . 1 9 8 9 年年底移栽的试管苗大多成活 ,并 已开花结果 .
2
.
4 试管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 目检查
通过对发芽种子的根尖细咆染色体检查 , 确证所用试验材料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Z n 一 1 4 ,
与报道 的相一致〔 6 , . 用 iG e m s a 法对试管苗的多个根尖细咆染色体数目检查发现 , 细胞染色体
数仍为 Z n 一 14 ,没有发生变化 ( 附图 一 1 6) . 这对保证落蓝药效成分的稳定和用药的可靠性提
供了一定的依据 .
3 讨 论
本试验材料表现出对 2 , 4一 D 十分敏感 , 只加 0 . 1 m g / L 就有明显的影响 . 在诱导愈伤组织
形成中 , 2 , 4一 D 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 大大提高了愈伤组织诱导率 ,但对芽的分化有强烈的抑制
作用 , 这与通常报道的有关 2 , 4一 D 的效果是相一致的〔 , ·” ,只是表现十分强烈 , 并且愈伤组织
产生的量不多 . 如果提高 2 , 4 一D 的浓度至 。 . 5 m g / L ,虽然外植体愈伤化程度有所提高 ,但却很
容易老化 ,所以要想通过愈伤组织来进行继代培养是很困难的 . 因此我们认为 ,落蓝子叶和下
胚轴培养以不加 2 , 4一 D 为好 .
落蓝外植体 , 同是下胚轴 , 由于切段部位不同 , 培养时对细咆启动部位和形态发生情况也
就不同 , 产生不定芽的数量也有不同 . 这种差异与以往的一些报道相类似 . R ob b ( 1 9 57) 用百
合鳞片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培养 ,结果发现 , 鳞片基部的组织具有较强的再生能 力 , 而鳞片顶
部的效果最差 . K a t o ( 1 9 7 4 ) 在百合科的另一种植物 H e l o n i o p s i s o r i e n t a l i s I J . 的叶片培养中 ,
第 2 0 卷第 5期 彭 菲等 落蓝子叶和下胚轴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起增殖并分化 ,最终突破皮层和表皮 , 产生不定芽 ,这些不定芽多为单芽 (附图一 6) 也有的在单
芽的基部又产生新的芽原基 . 以上这种形式 , 不定芽的分化较早 ,培养 6~ 7 d 即可发生 .
靠子叶的切段其形成层不断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 ,形成一定厚度的形成层区域 , 与不甚明
显的韧皮部掺杂在一起 , 形成层细胞与韧皮部细胞一起继续向外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 这
些细胞体积小 ,因此与外围的皮层细胞界限明显 , 也形成环带状 (附图一 7) . 以后 ,许多部位的薄
壁细胞又转化为分生细胞团 ,继续向外分生细胞并开始分化 , 产生多个不定芽 (附图一 8) .
下胚轴中段的几个维管束其形成层分裂形成的衍 生细胞和韧皮部都启动分裂 (附图一 9 ) ,
产生不定芽的数量居于以上两者之间 (附图一 10) .
下胚轴不定芽的产生除直接发生外 ,也有先形成少量愈伤组织 , 然后又在愈伤组织上分化
芽的现象 , 细胞 启动除形成层和韧皮部外 , 也发现在皮层部有个别细胞启动 ( 附图一 1 1 ) ,但这
种情况不多 . 还见到在木质部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也开始恢复分裂机能 , 这些细胞偏平 、 核大 ,
围绕导管作环状排列 , 并不断平周分裂 , 以往报道许多植物表皮细胞最易启动 ,但落蓝子叶和
下胚轴在培养过程中均未见表皮细胞启动 .
2
.
2
.
2 子叶培养的细胞组织学观察
细胞 启动首先发生在子叶中脉的维管束 ,维管束鞘细胞和韧皮部细胞都可参与启动 ,与形
成层细胞一起形成胚性细胞 团 . 培养 5 ~ s d 后 ,各个维管束都成为分生的中心 ,它们形成密集
的成串状排列的分生细胞团 (附图一 1 2 ) ,并不断分裂 ,形成一定量的愈伤组织 (附图一 1 3 ) , 培养
1 4 d 左右 ,愈伤组织开始在表面分化芽原基
子叶培养中 , 愈伤组织形成层发生较多 ,而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相对较少 , 往往
在子叶的边缘即横切面的端头易于形成维管组织结节 (附图一 14) .
2
.
3 生根与移栽
生根培养基采用了 4 组 ,其效果最佳的一组为 : B 。+ N A A 1 m g / L 十 I A A 1 m g / L , 其上长
出的根较粗 ,似刷把状 , 生命力强 (附图 一 1 5 ) ,移栽后易于成活一般只需 10 ~ 15 d 发根 . 落蓝具有抗寒性 , 培养出的试管苗仍保持 了抗寒的特性 ,即使是在冬季也易成活 , 只是生长极为
缓慢 ,待气温有所回升 ,即迅速生长 . 1 9 8 9 年年底移栽的试管苗大多成活 ,并 已开花结果 .
2
.
4 试管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 目检查
通过对发芽种子的根尖细咆染色体检查 , 确证所用试验材料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Z n 一 1 4 ,
与报道 的相一致〔 6 , . 用 iG e m s a 法对试管苗的多个根尖细咆染色体数目检查发现 , 细胞染色体
数仍为 Z n 一 14 ,没有发生变化 ( 附图 一 1 6) . 这对保证落蓝药效成分的稳定和用药的可靠性提
供了一定的依据 .
3 讨 论
本试验材料表现出对 2 , 4一 D 十分敏感 , 只加 0 . 1 m g / L 就有明显的影响 . 在诱导愈伤组织
形成中 , 2 , 4一 D 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 大大提高了愈伤组织诱导率 ,但对芽的分化有强烈的抑制
作用 , 这与通常报道的有关 2 , 4一 D 的效果是相一致的〔 , ·” ,只是表现十分强烈 , 并且愈伤组织
产生的量不多 . 如果提高 2 , 4 一D 的浓度至 。 . 5 m g / L ,虽然外植体愈伤化程度有所提高 ,但却很
容易老化 ,所以要想通过愈伤组织来进行继代培养是很困难的 . 因此我们认为 ,落蓝子叶和下
胚轴培养以不加 2 , 4一 D 为好 .
落蓝外植体 , 同是下胚轴 , 由于切段部位不同 , 培养时对细咆启动部位和形态发生情况也
就不同 , 产生不定芽的数量也有不同 . 这种差异与以往的一些报道相类似 . R ob b ( 1 9 57) 用百
合鳞片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培养 ,结果发现 , 鳞片基部的组织具有较强的再生能 力 , 而鳞片顶
部的效果最差 . K a t o ( 1 9 7 4 ) 在百合科的另一种植物 H e l o n i o p s i s o r i e n t a l i s I J . 的叶片培养中 ,
第 2 0 卷第 5期 彭 菲等 落蓝子叶和下胚轴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起增殖并分化 ,最终突破皮层和表皮 , 产生不定芽 ,这些不定芽多为单芽 (附图一 6) 也有的在单
芽的基部又产生新的芽原基 . 以上这种形式 , 不定芽的分化较早 ,培养 6~ 7 d 即可发生 .
靠子叶的切段其形成层不断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 ,形成一定厚度的形成层区域 , 与不甚明
显的韧皮部掺杂在一起 , 形成层细胞与韧皮部细胞一起继续向外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 这
些细胞体积小 ,因此与外围的皮层细胞界限明显 , 也形成环带状 (附图一 7) . 以后 ,许多部位的薄
壁细胞又转化为分生细胞团 ,继续向外分生细胞并开始分化 , 产生多个不定芽 (附图一 8) .
下胚轴中段的几个维管束其形成层分裂形成的衍 生细胞和韧皮部都启动分裂 (附图一 9 ) ,
产生不定芽的数量居于以上两者之间 (附图一 10) .
下胚轴不定芽的产生除直接发生外 ,也有先形成少量愈伤组织 , 然后又在愈伤组织上分化
芽的现象 , 细胞 启动除形成层和韧皮部外 , 也发现在皮层部有个别细胞启动 ( 附图一 1 1 ) ,但这
种情况不多 . 还见到在木质部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也开始恢复分裂机能 , 这些细胞偏平 、 核大 ,
围绕导管作环状排列 , 并不断平周分裂 , 以往报道许多植物表皮细胞最易启动 ,但落蓝子叶和
下胚轴在培养过程中均未见表皮细胞启动 .
2
.
2
.
2 子叶培养的细胞组织学观察
细胞 启动首先发生在子叶中脉的维管束 ,维管束鞘细胞和韧皮部细胞都可参与启动 ,与形
成层细胞一起形成胚性细胞 团 . 培养 5 ~ s d 后 ,各个维管束都成为分生的中心 ,它们形成密集
的成串状排列的分生细胞团 (附图一 1 2 ) ,并不断分裂 ,形成一定量的愈伤组织 (附图一 1 3 ) , 培养
1 4 d 左右 ,愈伤组织开始在表面分化芽原基
子叶培养中 , 愈伤组织形成层发生较多 ,而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相对较少 , 往往
在子叶的边缘即横切面的端头易于形成维管组织结节 (附图一 14) .
2
.
3 生根与移栽
生根培养基采用了 4 组 ,其效果最佳的一组为 : B 。+ N A A 1 m g / L 十 I A A 1 m g / L , 其上长
出的根较粗 ,似刷把状 , 生命力强 (附图 一 1 5 ) ,移栽后易于成活一般只需 10 ~ 15 d 发根 . 落蓝具有抗寒性 , 培养出的试管苗仍保持 了抗寒的特性 ,即使是在冬季也易成活 , 只是生长极为
缓慢 ,待气温有所回升 ,即迅速生长 . 1 9 8 9 年年底移栽的试管苗大多成活 ,并 已开花结果 .
2
.
4 试管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 目检查
通过对发芽种子的根尖细咆染色体检查 , 确证所用试验材料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Z n 一 1 4 ,
与报道 的相一致〔 6 , . 用 iG e m s a 法对试管苗的多个根尖细咆染色体数目检查发现 , 细胞染色体
数仍为 Z n 一 14 ,没有发生变化 ( 附图 一 1 6) . 这对保证落蓝药效成分的稳定和用药的可靠性提
供了一定的依据 .
3 讨 论
本试验材料表现出对 2 , 4一 D 十分敏感 , 只加 0 . 1 m g / L 就有明显的影响 . 在诱导愈伤组织
形成中 , 2 , 4一 D 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 大大提高了愈伤组织诱导率 ,但对芽的分化有强烈的抑制
作用 , 这与通常报道的有关 2 , 4一 D 的效果是相一致的〔 , ·” ,只是表现十分强烈 , 并且愈伤组织
产生的量不多 . 如果提高 2 , 4 一D 的浓度至 。 . 5 m g / L ,虽然外植体愈伤化程度有所提高 ,但却很
容易老化 ,所以要想通过愈伤组织来进行继代培养是很困难的 . 因此我们认为 ,落蓝子叶和下
胚轴培养以不加 2 , 4一 D 为好 .
落蓝外植体 , 同是下胚轴 , 由于切段部位不同 , 培养时对细咆启动部位和形态发生情况也
就不同 , 产生不定芽的数量也有不同 . 这种差异与以往的一些报道相类似 . R ob b ( 1 9 57) 用百
合鳞片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培养 ,结果发现 , 鳞片基部的组织具有较强的再生能 力 , 而鳞片顶
部的效果最差 . K a t o ( 1 9 7 4 ) 在百合科的另一种植物 H e l o n i o p s i s o r i e n t a l i s I J . 的叶片培养中 ,
湖 南 农 学 院 学 报 9 9 14 年 10 月
明 : 落蓝下胚轴在靠近根端的切段维管柱中 ,发育较弱的韧皮部的形成层 ,较发育较强的韧皮
部的形成层可能更容易受到外源激素的影响而脱离原分化轨道 , 即不再向内向外分化木质部
和韧皮部 ,而是形成分生细胞团 , 向一侧突起 , 最终分化出不定芽 . 这种分裂分化 ,将对其余的
形成层细胞脱离原分化轨道产生抑制作用 ,所 以产生不定芽的数量少 . 在靠近子叶的切段中 ,
由于韧皮部发育状况差别不大 , 形成层连成环状后整体启动 , 各处发展较为均衡 , 产生不定芽
时相互抑制不明显 ,所以能同时产生多个芽 . 中间切段的情况自然处于两者之间 , 虽然也有多
处启动 , 但各处强弱仍有一定差异 , 产生不定芽时相互也有一定影响 , 所以不如靠子叶的切段
产生的芽多 .
基于 以上分析 , 笔者认为 : 落蓝在 以下胚轴为外植体的培养中 , 为了提高芽的诱导率 , 以
取靠近子 叶的下胚轴切段为最好 , 中段也可以 , 但靠近根端的切段应去除 .
参 考 文 献
江苏新医学院编 . 中药大辞典 : 上册 (缩印本 )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86 . 1 26 , 12 5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册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75 . 4 79
陈迪华 ,李荣芳 ,叶鸿盘 . 中药青黛抗白血病成分— 靛玉红的合成 . 中草药通讯 , 1 9 7 9 (3 ) : 7~ 9杨乃博 · 试管植物名录 .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 9 82 ( 4 ) : 61 ~ 80
王 莉 . 落蓝叶片组织培养分化成苗 .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 9 85 (2 ) : 43
王希平 ,周太炎 . 落蓝学名的考证 . 中草药 , 1 9 8 2 (1 1 ) : 37 ~ 38
裘文达编曹 .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86 . 41 ~ 42
S
a n
d
r a
M K i
n g
,
A l le n L M
o r e h a r t
.
E f f e e t o f B A
,
N A A
, a n
d Z
,
4

D o n r e d m a p l e e a ll u s g r o w t h
.
P la n t
C e l l
,
T i
s s u e a n
d O r g a n C u l t u r e
,
19 8 7
,
1 0 ( 1 )
:
5 7~ 6 3
S T U D I E S O N F L A N T R E G E N E R A T IO N
F R O M C O T Y L E D O N A N D H Y P O C O T Y L
O F I s a t i s i d i g o t i c a F O R T
.
IN V T T R O
P e n g F e i l W a n g F e n g
, a o Z
(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 P h a r m a e o lo g y
,
H
u n a n C o ll e g e o f T r a d it io n a l
C h in e : e M
e d ie in e
,
C h a n g o h a
,
4 1 0 0 0 7 )
( 2 eD p
a r t m e n t o f aB
s
i
e
cS i
e n e e , H N A U
,
c h a n g s h a
,
4 2 0 1 2 5 )
A B S T R AC T P l a n t l e t w a s o b t a i n e d f r o m e o t y l e d o n a n d h y P o e o t y i o f I s a t i s i
,: d i g o t i c a F o r t
.
i n
v i t r o
,
In t h e e x P e r im e n t s
,
t h e h ig h e s t f r e q u e n e y of b u d i n d u e r i o n o e e u r e d i n M S m e d i u m s u p
-
p le m e n t e d w i t h 2 m g / L K T a n d 0
.
2 m g / L N A A
.
eS g m
e n t s f r o m t h r e e d i s t i n e t r e g i o n s o f t h e
h y p o e o t y l w e r e u s e d
.
H i s t o e y t o l o g ie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s i n d i e a t e d t h a t t h e n u m b e r o f b u d f o rm a
-
t io n w a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d e v e lPm e n t o f t h e i r f ib r o v a s e u e a r b u n d l e s a n d t h a t t h e n u m b e r o f b u d
f o r m a t i o n f r o m t h e t o p t o t h e e n d o f t h e h y p o e o t y l s h o w e d g r a d i e n t e h a n g e s
.
I n a d d i t io n
,
t h e
r o o t

t iP e h r o m o s o m a l n u m b e r s o f P l a n t l e t s w e r e e x a m i n e d
.
K E Y W O R D S i s a t i s t i n e t o r ia ; e o t y l e d e n s ; t i s s u e e u l t u r e / h y p o e o t y l ; p l a n t r e g e n e a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