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热带农业科技 2006,29(4)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6 -
- 6 -
西双版纳辣木主要病虫害研究初报
蒋桂芝,阿红昌,刘昌芬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经2003~2006年调查,初步描述了云南西双版纳生产性实验栽培辣木的5种病害和5种虫害,其中以半裸镰刀菌和
黑星菌所致的落叶病、嫩梢萎蔫病、枝条溃疡病、豆荚褐腐病、幼荚干缩病,以及白蚁、蚜虫等为害严重,经济地位重要;
对辣木病害的综合管理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辣木;病害;虫害;综合管理;西双版纳
中 图 分 类 号:S58 文 献 标 识 码:B 文 章 编 号:1672-450X(2006)04-0006-04
——————————————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on Moringa Trees in Xishaungbanna
JIANG Gui-zhi, A Hong-chang, LIU Chang-fen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Jinghong 666100,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on Moringa trees in Xishaungbanna from 2003 to 2006.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5 diseases and 5
pests effect the trees growth and yield. The defoliate disease, shoot wilt, switch canker,pod brown rot, young pod dry shrinked,butt rot,
termite, aphides and so on are very harmful to Moringa production. Most of the diseases are caused by Fusarium semitectum and Fusicladium
sp. And the integ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s and pest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Moringa oleifera; cv.PKM1; diseases;insects; control; Xishaungbanna
——————————————————
收稿日期:2006-08-02
辣木又称油辣树、辣根树、鼓槌树,为辣木科辣
木属多年生植物,本科仅一个属14个种,其中M.
stenopetala(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北部)、M.
peregrina(原产于苏丹、埃及和阿拉伯半岛)、M.
ovalifolia(原产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Moringa oleifera
(原产于印度北部亚喜马拉雅区域)等4个种已有栽培
[1],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多功能经济植物[2]。2003年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引进传统种(Moringa
oleifera)、改良种(Moringa oleifera PKM 1)和非洲种
(Moringa stenopetala)等3个种(品种)进行栽培试验,
种植面积5hm2。在栽培试验的过程中,我们对辣木病
虫害资源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
下:
1 病害
1.1 落叶病
病原菌:黑星属真菌(Fusicladium sp.)。
症状:叶片大量脱落,多为黄绿色或黄色,少数
为绿色,在脱落叶片上可见有病斑,病斑多为点状、
圆形或近似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状,边缘明显,病
斑中央浅褐色至外围深褐色,病斑周围呈绿色,病斑
偶有穿孔。感病初期,叶上病斑呈水渍状,随着病情
的发展,病斑扩大,叶片逐渐褪绿变成黄绿色或黄色,
只剩病斑周围呈绿色,随即叶片脱落。病情严重时,
植株老叶全部脱落,只剩新抽生的嫩梢。有雨水或晨
露重的条件下叶片易感病,在西双版纳每年的降雨季
节(5~10月)为发病高峰期。
1.2 嫩梢萎蔫病
病原菌:黑星属真菌(Fusicladium sp.)、半裸镰
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 Rav.)复合侵染。
症状:植株新抽生的嫩梢感病后嫩叶、芽萎蔫脱
落或不脱落,随后嫩梢干枯死亡,空气湿度大时可在
病斑上看到黑色点状厚垣孢子堆(黑星菌厚垣孢子)
或橙黄色孢子堆和白色菌丝体。在雨季,嫩枝条可反
复感病,造成新梢不能正常抽生。本病害在西双版纳
主要发生在有雨水和晨露重的季节,每年的5月至翌
年的2月均可出现,7~11月为发病高峰期,在生产
性采梢地段,发病严重时发病率可达90%以上。
1.3 枝条溃疡病
病原菌:黑星属真菌(Fusicladium sp.)
症状:连续降雨后,嫩枝和半木栓化的枝条上出
现水渍状病斑,天晴2~3d后感病部凹陷露出木质部。
在未木栓化的嫩枝感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随着枝条
的逐渐木栓化,后期病斑干枯,病斑中央凹陷露出木
DOI:10.16005/j.cnki.tast.2006.04.003
热带农业科技 2006,29(4)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7 -
- 7 -
质部,空气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可见有黑色小霉点(厚
垣孢子堆)。雨季期间连续1~2d降雨后就会出现感病
初期症状。在天气晴朗后1~2d或更长时间则出现后
期症状。本病害常在雨季(5~11月)出现,易出现
在进入木栓化和半木栓化的枝条上。
1.4 根、茎基腐病
病原菌:不明。
症状:植株萎蔫,多数叶片不脱落或脱落。植株
感病初期时不易发现,当植株出现叶片颜色无光泽、
变为浅灰绿时已进入感病后期,可在1~2d内突然萎
蔫、死亡。检视病株根部,可见茎基及根病部腐烂,
有的有恶臭味;切开感病茎基部,病、健组织交界明
显,病组织呈水渍状。在雨季将病株感病部挖开裸露,
在空气湿度较大或降雨1~2d后,可见病组织上长有
白色霉层,病部(带泥土)外面长满许多似谷粒大小、
呈鹿角状的菌体,菌体初期上白下黄,随着菌体的不
断生长,菌体逐渐变成上面为白黄色下面为红褐色。
此病害一年四季皆会出现,3、4、5月较为严重。此
病病因尚不清楚。
1.5 枝条回枯病
病原菌: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 Rav.)。
症状:生产性采梢后的嫩枝条干枯、萎缩,无新
梢抽生。此病主要发生在雨季采梢的植株,采梢后的
枝条伤口受病菌浸染感病。感病初期枝条切口部位呈
水渍状,在连续的阴雨天气或高湿度的条件下,水渍
状病斑不断沿枝条下扩展,天晴后病部逐渐萎蔫、干
缩,不能正常抽芽,枝条枯死,在干枯的枝条上可见
橙色的分生孢子堆。本病在西双版纳主要发生在每年
的雨季,并可延续到来年的2月。
1.6 豆荚褐腐病
病原菌: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 Rav.)。
症状:未成熟的豆荚感病后变为褐色,缩小变薄。
本病害发生速度极快,连续2~3d的高温阴雨天气就
可造成病害流行,且为害严重,通常发生在豆荚膨胀
期和刚进入成熟期的豆荚上。豆荚感病初期病部呈水
渍状,若感病后未遇高湿或连续降雨天气,则在绿荚
上形成病斑,病斑边缘不清,周围呈褐色;若感病后
遇连续的高温降雨天气,则病斑迅速扩展,整个豆荚
变褐腐烂、缩小变薄。嫩豆荚受害后整条豆荚变褐缩
小,接近成熟期的豆荚受害后以末端缩小、变色最明
显,随后向上漫延发展,直至整条豆荚腐烂。豆荚受
害严重时,造成种子失收。此病害在西双版纳主要发
生在5~8月豆荚快速生长期和接近成熟期。
1.7 流胶
症状:植株茎干上流出褐色、黑褐色胶状物。一
般多出现在离地面50cm以下的树干上。刮去胶体物
质可见有伤痕,周围组织在胶状物出现后的短期内很
少出现病害症状。胶状物初期呈白色半透明状,后期
呈黑褐色,观察似与白蚁为害有关,周年可见。
1.8 白粉病
病原菌:Erysiphe Hedw.f.ex Fries sp.
症状:感病叶片发黄、脱落,梢生长不正常,在
感病的叶背面可见蜘蛛丝状物或白色粉状物。病菌为
害嫩叶、嫩芽、嫩梢和花序,不为害老叶。嫩叶感病
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上出现蛛网状银白色菌丝,以后
在病斑上出现一层白粉,形成大小不一的白色粉斑,
随后叶片其他部分变黄、脱落;嫩芽、嫩梢感病后,
不能正常发芽、抽梢,影响植株生长;花序感病后不
能正常发育,逐渐枯萎。本病在西双版纳主要发生在
3~6月,4~5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害的发生程度与当
时的气象条件有关。
1.9 幼荚干缩病
病原菌: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 Rav.)。
症状:幼豆荚末端变褐干枯。常发生在座果后的
一个半月内。感病部位多为幼荚的末端,变褐,缩小。
该病害在西双版纳常发生于3~4月。
2 虫害
2.1 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 L.)
一般常见幼虫为害植株的根,易引发根腐病;成
虫为害植株茎干、豆荚,可造成茎干折断、感病,豆
荚受害不能正常成熟。幼虫为害一般在2-6月,成
虫为害一般为4-9月。
2.2 白蚁(Odontntermes yunnanensis Tsai et
Chen)
为害植株的根、茎,引起流胶。全年均有发生。
2.3 蚜虫(Aphididae sp.)
为害植株的幼嫩组织和叶片,植株受害后,叶片
和嫩梢不能正常生长;蚜虫分泌蜜露,可导致霉烟病。
热带农业科技 2006,29(4)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8 -
- 8 -
周年均会发生,但在雨季结束后的10月至翌年5月为
害严重。
2.4 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
为害植株的幼嫩部分和叶片。叶片受害时,叶背
可见到许多小白点和红色的小蜘蛛,植株受害严重
时,叶片和嫩梢不能正常生长。红蜘蛛为辣木的主要
害虫,通常周年均可发生,在11月至翌年5月为害严
重。
2.5 蓟马(Thysanoptera sp.)
为害植株的幼嫩组织和叶片,以口刺破坏植物组
织,吸取汁液。通常周年均会发生,在雨季结束后的
10月至翌年5月为害严重。
2.6 夜蛾、小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幼虫为害植株的幼嫩部分。幼虫通常取食嫩梢、
嫩叶,造成嫩梢和叶片不能正常生长,植株生长受影
响。夜蛾、小菜蛾为辣木种植的主要害虫,通常发生
在旱季10月至翌年5月。
2.7 褐色小金龟子(Microfrichia sp.)
为害嫩叶、花序,通常在4~10月发生。
2.8 蟋蟀(Brachytrupes portentosus
Lichtenstein.)
常为害植株的嫩梢、叶片、根茎部(植株与地面
交接部),苗期常见。一般4~10月发生。
2.9 毒蛾(Lymantriidae sp.)
为害植株的叶片,一般4~10月发生。
2.10 绿蝽、岱蝽(Pentatomidae sp.、D lpada
oculata Fabricias)
为害嫩豆荚、嫩梢、花序、豆荚。在雨季豆荚、
嫩梢受害后,易感病,造成豆荚未成熟就腐烂,一般
在4~10月发生。
2.11 蝗虫、蝼蛄(Orthoptera sp.)
为害植株的叶片和幼苗,一般发生在4~10月份。
3 讨论
3.1 印度是世界种植辣木最多的国家,对辣木
有较系统的研究。据报道,在印度没有出现对辣木有
较大经济影响的病害。目前国外报道在栽培品种发现
的病虫害有:果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 Rav.)[3]、枝条溃疡(病原菌Fusarium pallidorseum.)
[4]、幼苗萎蔫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5]、辣木
果蝇(Moringa fruit fly)[6]、盲蝽(Helopeltis)[7]、大造
桥虫(Ascotis selenaria.)[8]等,国内尚无有关辣木病虫
害的研究报道。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20世纪60
年代在西双版纳引种的辣木零星种植,至今生长良
好,正常开花结果,未发现重大病虫害,但在2003年
进行生产性试验种植后,病虫害发生较多且严重,主
要是由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 Rav.)
和黑星菌属真菌(Fusicladium sp.)引起的叶、果、枝
梢的多种病害,其中的果腐病病原菌与国外报道的相
同,为半裸镰刀菌。辣木在西双版纳栽培过程中,出
现的茎基腐病、嫩梢萎蔫病、枝条回枯、果腐病及白
蚁、蚜虫等病虫害严重,因此有必要继续对辣木的病
虫害进行深入研究。
3.2 辣木原产地属热带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温
湿度、年降雨量、雨水分布情况等与西双版纳有较大
差别,西双版纳雨季长达半年,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
于很多病虫的发生,造成严重为害。宜采取少用、不
用农药,慎用农药,不污染植物和环境的病虫害综合
管理,如:
(1)调整种植密度,改善种植方式,合理施肥,
满足辣木在生产状态下的需要,对梢、叶、果产期进
行调控,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大面积栽培应根
据收获目的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以采嫩梢为主的可适
当密植,以采种子、叶片为主则应严格控制种植密度;
同时在行间种植绿肥覆盖及合理间作,可有效提高土
壤肥力,增加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降低害虫的为
害[9]。
(2)在西双版纳,辣木生长快,周年可开花结果,
对果腐病、裂荚的防治宜采用人工调控挂果期以避
病,减少损失。连续的高温阴雨天气(雨季)是豆荚
褐腐病发生的主要条件,2~3月座果的豆荚到雨季时
已经进入成熟后期, 9~10月雨季末期挂果种子也可
正常成熟,可避开雨季豆荚褐腐病、裂荚的发生,有
效降低豆荚感病率。因此,采用人工调控措施,将座
果期调控至2、3月或9、10月可能是降低豆荚褐腐病
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
(3)辣木是速生树种,需肥量大,同时以采梢和
采叶为主的植株每年都要进行多次修剪,易造成植株
体内的养分流失,树势早衰,因此需均衡植株养分的
吸收与产出,进行合理的修剪与施肥。其次,辣木根
热带农业科技 2006,29(4)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9 -
- 9 -
属肉质根,根系不发达,无须根,不良的土壤环境极
易造成根病的发生,过多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
土壤养分富营养化,不利于根的生长及养分的吸收。
多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是一条降低辣
木根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因而栽培时应尽可能的施用
有机肥,施足底肥。
致谢:本文承蒙杨雄飞研究员提出宝贵的修改
意见,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刘昌芬,李国华.辣木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J].云
南热作科技,2002, 5(3):20.
[2] 刘昌芬,李国华.辣木的营养价值[J].云南热作科技,
2004,27(1):4-7,29.
[3] RESMI D S ,G RIJA V K ,CELINE V A.Fitsarium Incited
Fruit Rot of Drumstick (Moringa oleifera Lamk.)[J].Mycol
Fl Pathol,2005,35:1,30.
[4] MANDOKHOT A M,FUGRO P A,GONKHALEKAR S B.
A New Disease of Moringa Oleifera in India[J].Indian
Phytopathology,1994,( 7):4,443.
[5] ALALA P,VINAYAG.A New Wilt Disease of Wild Moringa
(M.concanensis)[J].Journal of Economic and Taxonomic
Botany,1998,(22):2,423-425.
[6] MURTHY J N A,REGUPATHY A.Seasonal Incidence of
Moringa Fruit Fly,Gitona sp.[J].South Indian Horticulture.,
1992,(40):1,43-48..
[7] PILLAI K S,SARADMMAK,NAIR M R G K.Helopeltis
Antonii Sign as a pest of Moringa Oleifera[J].Curr nt science,
1980,49(7):288-289.
[8] KULKARNI N,SHAMILA K,SAMBATH S,JOSHI K C.
First Report of Ascotis Selenaria Imparata Walk.(Lepidoptwea:
Geometridae) as a Pest of Moringa Pterygosperma Gertn.[J].
Indian Forester,1996,(122):11,1075-1076.
[9] 俞艳春,文定良,等.绿肥覆盖对改善台湾青枣园微环境
的效果初报[J].热带农业科技,2005,28(3):18-20.
(上接第3页)杂、提纯带来困难,另一方面蛋白质等
也将裹携走部分色素,造成色素损失,因此加工时不
宜将原料粉碎。
4 讨论
试验表明,不同的红木树种类(包括产地)的种
子,不同的种子成熟度,不同的贮存期和贮存方法,
以及原材料的不同处理等,其色素色价都有不同或很
大不同,能够为今后生产开发红木素红木种类选择、
和控制种子采收期、及时加工、避光保存等技术提供
依据。试验中发现不同种类红木树种子色素色价存在
很大差异,这一点很重要,这可能是红木树的一个重
要遗传性状,通过植物分类和定向选育种的研究,将
会对多样的红木树资源作出新的经济评价。选择栽培
高色素含量的红木树良种,将是生产开发红木素高经
济效益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建仙.功能性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7.
[2] 项斌,高建荣.实用天然产物手册[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4:168-169.
[3] 宋诚英,曾效槐,刘逊.天然食用色素-红木素的研究进
展[J].经济林研究,2001,(3):56-58.
[4] NAJAR S V,BOBBIO F O,BOBBIO P A.Effects of Light,
Air, Anti -oxidant and Pao - oxidants on Annatto Extracts(Bixa
orellana)[J].Food Chemistry,1998,29:283-289.
[5] 凌关庭.保健食品原料手册[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2.
[6] 赵文恩,等.脉冲辐射研究类胡萝卜素与CCl3CO-的效应
[J].中国科学B辑,2002,32(4):7355-7359.
[7] 李春生,陈可冀,等.我国衰老机理及其对策研究若干进
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1992,4:25-31.
[8] 潘碧霞.人体衰老机理及其对延缓衰老的作用[J].营养
学报,1999,21(2):223-226.
[9] FAO/WHO, JECFA,2004.
[10] 阎炳宗.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着色剂专业
委员会2004年年度总结[Z].
[11] 李国华,何美莹,陈建白.热带木本植物色素胭脂树橙
开发研究前景[J].热带农业科技,2005,(2):18-20.
[12] 黄延春,索全伶,李云霞,等.天然食用红木色素[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3):47-50.
[13] CECILIA R S, USANIA M,GREHHI A,MARIA De L
P.Antioxidant Action of Bixin Against Cispation - Induced
Chromosome Aberration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Rats[J].
Pharmacological Reserch, 2001, 43(6):561-565.
[14] ANDRESSA A A,et al.Influence of Norbixin on Plasma
Cholestero - Associated Lipoproteins,Plasmaarylesterase/
Paraoxonase Activity and Hepatic Liid Peroxidation of Swiss
Mice on a High Fat Diet[J].Food Chemistry, 2002,(77):
393-399.
[15] 李海泉,李国华,何美莹,等.降胭脂树橙的制备及稳
定性研究[Z]//.2005年着色剂专业委员会年会资料汇
编, 60-70.
[16] 何美莹,李国华,李海泉,等.降胭脂树橙的制备及稳
定性研究[Z]//.2005年着色剂专业委员会年会资料汇
编,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