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3 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小鼠 140只随
机分组 , 每组 10只 , 灌胃给药 60 min后 , 腹腔注射 PEN(32 mg/
kg),记录 15min内入睡动物数(翻正反射消失达 1 min以上)。
结果表明 4种缬草属植物醇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催眠作用 ,其
中中国缬草 4 g/kg剂量时小鼠入睡率为 90% (见表 2)。
表 2 4种缬草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x±s)
分组 剂量 C/g· kg-1 动物数 入睡数 入睡率(%)
空白对照 NS 10 0 0
阳性对照 0.003 9 9 100
黑水缬草 1 10 3 30
2 10 6 60
4 10 7 70
中国缬草 1 10 5 50
2 10 7 70
4 10 9 90
宽叶缬草 1 10 4 40
2 10 6 60
4 10 8 80
蜘蛛香 1 10 6 60
2 9 7 78
4 10 8 80
3 讨论
缬草属植物的根及根茎作为镇静剂用来改善睡眠已有悠久
的历史 , 早在古希腊及古罗马时就已将缬草作为温和的镇静剂 ,
在明代的中国及古代日本也有使用缬草的记录。现在欧美国家
用缬草及其提取物来治疗轻中度失眠十分普遍。由于缬草存在
广泛的种内变异现象 ,在我国分布的几种欧缬草近缘种植物与欧
缬草在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有较大区别 [ 4] 。关于欧缬草的
化学药理方面研究较多 ,但截止目前对其镇静催眠活性及其物质
基础仍存在较大争议 [ 5] 。
本实验研究表明我国所产的 4种缬草属药用植物能抑制小
鼠自主活动及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 ,可以作为欧缬草的
代用品。其中宽叶缬草在我国分布广 、产量高 , 部分地区已进行
GAP栽培 , 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参考文献:
[ 1 ] 陈 磊 ,秦路平 ,郑汉臣.缬草的化学成分 、植物资源和药理活性
[ J] .药学实践杂志 , 2000, 18(5):277.
[ 2 ] 黄宝康 ,郑汉臣 ,秦路平 ,等.国产缬草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 J].中
药材 , 2004, 27(9):632.
[ 3 ] LeathwoodPD, ChaufardF, HeckE, etal.Aqueousextractofvaleri-
anroot(ValerianaoficinalisL.)improvessleepqualityinman[ J] .
PharmacolBiochemBehav, 1982, 17(1):65.
[ 4 ] 陈虎彪 ,朱建民 ,赵玉英 ,等.药用缬草及其中国近缘种的化学分类
学研究 [ J] .中成药 , 1999, 21(12):652.
[ 5 ] HatesohlM, FeistelB, SieversH, etal.ExtractsofValerianaoficina-
lisL.s.l.showanxiolyticandantidepressantefectsbutneitherseda-
tivenormyorelaxantproperties[ J] .Phytomedicine.2008, 15(1 -
2):2.
国药鉴别
收稿日期:2008-04-17; 修订日期:2008-08-18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资助计划
作者简介:田 辉(1974-),女(汉族),广西桂林人 ,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副
教授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陈 青(1961-), 女(汉族),福建漳埔人 , 现任广西中医
学院实验师 ,主要从事组织学实验技术研究工作.
六棱菊的生药鉴别
田 辉 , 陈 莉 , 王进声 , 陈 青* , 钟振国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 研究六棱菊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结果 六棱菊根的韧皮部有大型分泌腔 , 茎有帽状
中柱鞘纤维束 , 叶表面有短腺毛 , 这些及黄酮类化合物理化鉴别结果均可作为其鉴别特征。结论 六棱菊生药学特征明
显 , 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关键词:六棱菊;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8)11-2711-02
六棱菊 Laggeraalata(D.Don)Sch-Bip系菊科六棱菊属植
物 , 药用全草 ,性苦 、辛 , 微温 , 有祛风 、除湿 、解毒之功效 , 可治疗
感冒咳嗽身痛 、风湿关节痛 、腹痛泻痢等 [ 1] , 在民间作为抗菌消
炎 、清热解毒的良药。近年来六棱菊属植物良好的治疗作用引起
人们的关注 , 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结果表明该属
植物主要含倍半萜类 、黄酮类 、酚酸类物质 ,药理实验则表明该属
提取物具有治疗急慢性炎症 、抗肿瘤 、抗病毒等功效 [ 2] 。由此可
见 , 六棱菊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六棱菊在广西分布较广 , 且在
临床上常有应用 , 目前尚未见生药学方面的报道 , 笔者将这部分
工作报道如下 ,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六棱菊采自广西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 , 经广西中医学
院中药鉴定教研室蔡毅副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六棱菊 Laggera
alata(D.Don)Sch-Bip的全草。
1.2 仪器 奥林巴斯 BH-2显微摄影系统。
2 方法与结果
2.1 显微鉴别
2.1.1 根横切面 类圆形。最外层为 3 ~ 4列红棕色 、扁平的木
栓细胞 ,易脱落。皮层很窄 ,有较大分泌腔散在。韧皮部中可见
三角形韧皮纤维束。木质部宽广 , 约占横切面半径的 2/3, 木射
线为 2 ~ 3列细胞;导管散在 , 无髓。见图 1。
1.木栓层 2.栓内层 3.分泌腔
4.韧皮纤维 5.韧皮部 6.木质部 7.木射线
图 1 六棱菊根横切面详图(400×)
·2711·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8VOL.19NO.11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第 19卷第 11期
2.1.2 茎横切面 类圆形。四周有 4 ~ 6个向外延伸出去的翅状
棱。表皮细胞 1 ~ 3列 ,外壁木栓化 , 外侧常见大型多细胞非腺
毛 , 棱上亦有。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外韧型维管束 11 ~ 15个 ,
环状相间排列 , 有帽状中柱鞘纤维束。木质部内侧常见纤维束。
髓部宽大 , 占茎横切面 2/3。见图 2。
1.非腺毛 2.翅状棱 3.表皮 4.皮层
5.中柱鞘纤维束 6.韧皮部 7.木质部 8.纤维束 9.髓
图 2 六棱菊茎横切面详图(400×)
2.1.3 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各一列 ,类方形 ,排列紧密;可见
较多大型非腺毛。栅栏组织 1列 , 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主脉
有 2 ~ 3个类圆形维管束 , 外韧型。主脉上方有 1 ~ 3列厚角组
织 , 下方有 1 ~ 2列厚角组织。见图 3。
1.上表皮 2.厚角组织 3.栅栏组织
4.海绵组织 5.维管束 6.非腺毛 7.下表皮
图 3 六棱菊叶横切面详图(400×)
2.1.4 叶表面片 上下表面薄壁细胞垂周壁多为波状弯曲。上
表面无气孔 , 下表面有不定式气孔。上下表面均密布着非腺毛和
短腺毛。非腺毛大且长 , 薄壁 , 表面光滑 , 常 5 ~ 7个细胞 , 直径
34 ~ 60 μm, 长度 240 ~ 430 μm, 顶端 1 ~ 2个细胞常极端皱缩扭
曲。短腺毛小灯泡状 , 头部为单细胞 , 盔帽状 , 直径 32 ~ 49 μm,
内有明显的油状分泌物 ,腺柄为 4 ~ 5个扁圆形细胞 , 顶端延伸进
入头部细胞内。见图 4。
1.短腺毛 2.气孔 3.非腺毛
图 4 六棱菊叶下表面片详图(200×, 400×)
2.1.5 粉末 黄绿色 。大型非腺毛碎片易见 , 其壁薄 , 表面光
滑 ,具体特征见叶表面片 。纤维细长 , 大多成束 , 直径 14 ~ 23
μm, 木化或微木化 , 纹孔圆点状 ,孔沟隐约可见 。偶有棕黄色短
腺毛成群存在 ,具体特征见叶表面片 。少量黄绿色石细胞单个
或多个存在 , 类长方型 、方型 , 胞腔明显 , 壁厚度不一 , 细胞直径
20 ~ 38 μm,长度 23 ~ 56 μm, 壁厚 5 ~ 11 μm。螺纹导管 、具缘
纹孔导管多成束存在 , 大小不等 , 直径 7 ~ 42 μm。亦有少量网
纹导管。见图 5。
1.非腺毛 2.腺毛 3.纤维 4.导管 5.石细胞
图 5 六棱菊粉末特征图(400×)
2.2 理化鉴别
检查黄酮:取六棱菊粗粉 20 g, 加 95%乙醇 120 ml于水浴上
加热回流 1 h,稍冷后加入蒸馏水使含醇量为 70%, 冷至室温 , 过
滤 , 滤液用石油醚萃取 , 分离出乙醇提取液 ,浓缩 ,加 95%乙醇溶
解后 , 过滤。滤液做以下试验:①取滤液 1 ml, 加入镁粉少许 , 再
加入浓盐酸 2 ~ 3滴 ,反应液显红色。 ②取滤液滴在滤纸上 ,待干
燥后喷洒 1%三氯化铝乙醇液 , 待溶剂挥干后 , 斑点呈淡黄色 , 在
紫外灯下观察 ,斑点呈黄绿色荧光。 ③取滤液在水浴上蒸干 , 加
入硼酸的饱和丙酮液及 10%枸橼酸丙酮液各 1 ml, 蒸干后 ,残渣
在紫外灯下观察 ,显黄绿色荧光。
已有研究表明 ,六棱菊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倍
半萜类化合物 [ 3] , 所以 ,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鉴别亦可作为其
鉴别特征。以上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鉴别均呈阳性反应。
3 讨论
六棱菊有显著的显微特征 , 其根皮层有分泌腔 , 韧皮部有三
角形纤维束 , 茎的表面有翅状棱和大型非腺毛 , 其横切面可见中
柱鞘纤维束 , 叶上下表面均有非腺毛和短腺毛 , 全株药材粉末可
见非腺毛和腺毛 ,以及纤维导管和石细胞存在。其黄酮类化合物
的理化鉴别结果均为阳性反应。
上述特征明显 ,可作为六棱菊的显微和理化鉴别参考。
参考文献:
[ 1 ]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下册 [ S]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5:2238, 4651.
[ 2 ] 周长新.六棱菊属植物研究进展 [ J].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
(14):1133.
[ 3 ] 武艳琪 ,李 娜 ,王明伟.我国六棱菊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6, 31(3):181.
·2712·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第 19卷第 11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8VOL.19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