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浙西山区山地瓠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全 文 :蔬 菜 2016.4
瓠瓜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葫芦属(Lagenari-
a)中的栽培种,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学名 La-
genaria siceraria(Molina) Standl.,又名蒲瓜、长瓜、葫
芦、瓠子等,其食用部分为嫩果。 瓠瓜品质细嫩柔软,
稍有甜味,去皮后全可食用,可炒食或煨汤,是浙江省
夏季主要蔬菜品种之一。 近年来浙西衢州、丽水等地
许多山区发展种植瓠瓜,而且种植效益良好。 通过几
年的栽培种植,总结出瓠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山地瓠瓜宜选用耐高温性较好、抗病、优质、高
产的品种,如浙蒲 2号、杭州长瓜、安吉长瓜等。
2 播种及苗期管理
2.1 播期
300~500 m 海拔山区 5 月上旬至下旬播种为宜,
海拔高的地区可适当推迟播种。
2.2 种子处理
播前种子在 55℃温水中浸种 20 min, 冷却至
25℃左右时泡浸 12 h。
2.3 播种方法
采用穴盘(32 孔或 50 孔)或营养钵进行育苗,穴
盘或营养钵育苗土选用专用育苗基质。
2.4 预防苗期病虫
秧苗真叶长出后及时用 50%恶霉灵 1 000 倍液
或 75%达克宁 (百菌清)800 倍液交替喷洒预防,每
7~10 d喷雾 1次,喷洒 2~3次。
2.5 及时定植移栽
秧苗 1叶 1心至 2叶时定植,移栽前 1~2 d 用百
菌清、吡虫啉等喷雾,做到带药下田。
3 大田管理
3.1 施足基肥
亩施腐熟有机肥 2 000~2 500 kg、硫酸钾复合肥
(15-15-15)40~50 kg、磷肥 25~30 kg作基肥。
3.2 合理密植
做畦栽培,畦宽连沟 1.5~1.6 m,每畦种植 2 行,
株距 55~65 cm,1 300~1 500 株/亩。 移栽后及时浇水
定根活苗。
3.3 中耕除草
定植成活后,进行浅中耕除草 1~2 次,促进根系
深扎。 入伏前,用柴草或稻草覆盖畦面,可增强抗旱
能力。
3.4 搭架引蔓
苗长到 30~50 cm 时, 用 2.5 m 长的竹竿或木杆
设立人字架,并及时绑蔓上架。 人字架上用粗绳或竹
竿再设横架 3~4道,以便侧蔓攀缘或人工分层绑蔓。
3.5 摘心整枝
主蔓长至 80~100 cm 时摘心,以促发侧枝;侧蔓
坐瓜后再次摘心, 以后任其自然生长或根据长势情
况再次摘心。 生长中后期,适当疏枝、疏叶,摘除老
叶、病叶等,增强通风透光性。
4 肥水管理
4.1 抗旱防涝
浙西地区 6~7 月瓠瓜苗期生长阶段正值梅雨季
节,雨水多,要及时开好畦沟,防止田间积水;8~9 月
开花结瓜期又值伏旱少雨干旱季节,要注意及时灌水
浙西山区山地瓠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简介:章心惠(1964-),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
摘要:介绍了浙西地区山地瓠瓜栽培过程中的品种选择、播种及苗期管理、大田管理、肥水管理、病
虫害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关键词:山地瓠瓜;品种选择;大田栽培管理;病虫综合防治
章心惠 1 刘卫华 2 周成丽 3
(1.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衢州 324000;2.浙江省龙游县农技推广中心 龙游 324400;
3.浙江省衢州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衢州 324000)
189- -
2016.4蔬 菜
抗旱,沟灌宜灌跑马水,切忌漫灌。
4.2 合理施肥
瓜苗定植成活后,及时浇施 1%~2%尿素 1~2 次
促苗, 始收期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 (16-16-16)10~
15 kg,以后每采收 2 次施一次追肥,追肥量为硫酸钾
复合肥(16-16-16)8~10 kg。
5 病虫防治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选用农业防治,同时推
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技术,必要时采用
化学防治。
5.1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水旱轮作,避免与瓜类蔬菜连作;增
施有机农家肥,合理搭配氮、磷、钾及微肥,杜绝偏施
氮肥;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摘除老、黄、病叶,采收结
束及时清园,藤蔓集中烧毁。
5.2 化学防治
常见病虫害有灰霉病、白粉病、疫病、蚜虫、瓜绢
螟等。 要及时观察田间病虫害发生规律, 在发生初
期,选用对口农药进行有效防治。 禁用高毒农药,推
广使用安全有效的生物农药。
5.2.1 灰霉病 用 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
液或 40%施佳乐悬浮剂 800 倍液或 40% 嘧霉胺
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5.2.2 白粉病 用 20% 粉锈宁乳油 800 倍液或
10% 世高水分散粒剂 1 500 倍液或生物农药多抗灵
150~200倍液喷雾防治。
5.2.3 疫病 用 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80% 新万生可
湿性粉剂 800倍液喷雾防治。
5.2.4 蚜虫 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1 500 倍液或 2.5% 菜喜悬浮剂 1 000 倍液等喷雾
防治。
5.2.5 瓜绢螟 幼虫盛发期,可用 20%康宽 1 000 倍
液或 5%抑太保乳油 1 000 倍液或 1.8% 阿维菌素乳
油 1 500倍液喷雾防治。
6 及时收获
从开花到采收一般需 12~15 d, 采收时稳拿轻
放,分级包装。 单果重 500 g 左右,单株结果 5~8 果,
亩产量一般 4 000~5 000 kg。
少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 可能与试验材
料和当地气候有关。
(4) 我们仅考虑了供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抗
白粉病性的关系, 然而由于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的
不同,都可能造成白粉病流行程度 [19]和主要农艺性状
的变化,对其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邵振润,刘万才.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现状与治理对策 [J].
中国农学通报,1996,12(6):21-23.
[2]王学贵,黎人羽,沈丽涛 ,等 .种植模式、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
对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J].植物保护学 ,2012,39(2):185-
186.
[3]杨学举.小麦白粉病及抗病育种[J].北京农业科学,1991,9(6):
24-25.
[4]冯伟,李晓,刘万代,等.白粉病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
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2):1 706-1 712.
[5]姜延涛,许韬,段霞瑜,等.品种混种控制小麦白粉病及其对
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41(2):276-
285.
[6]刘金元,刘大钧.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J].植物病理
学报,2000(30):289-295.
[7]张胜利,李东方,刘宏伟.小麦白粉病广抗基因筛选新方法初
步研究[J].作物杂志,2011(1):50-52.
[8]刘思衡,黄梅兰,杨伟健,等.小麦抗赤霉病性与产量性状的
相关分析[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8,17(2):127-132.
[9]刘景松 .小麦有关性状与赤霉病的相关分析 [J].黑龙江农业
科学,1985(2):39-41.
[10]盛宝钦,段霞瑜.对记载小麦成株白粉病0~9 级法的改进
[J].北京农业科学,1991,9(1):38-39.
[11]Royse D J,Gregory L V,Ayers J E,et al.Powdery midew of
wheat:relation of yield componts to disease severity[J].Canadi-
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1980,2(3):131-136.
[12]Bowen K L,Everts K L,Leath S.Reduction in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North Carolina due to powery midew and leaf rust[J].
Phytopathology,1991,81(5):503-511.
[13]侯小峰,左联忠 ,王彩萍 ,等 .冬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
灰色关联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14,461(5):5-7.
[14]杨敦科,刘兴昌.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与产量损失
的关系[J].陕西农业科学,1991(6):30-31.
[15]杭德龙,夏必文 ,杨学文 ,等 .油菜菌核病产量损失调查与防
治指标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27-28,31.
[16]王晓宇 ,冯伟 , 王永华 , 等 . 小麦白粉病产量严重度与植株
生理性状及产量损失的关系 [J].麦类作物学报 ,2012,32(6):
1 192-1 198.
[17]周益林,刘孝坤.小麦白粉病危害产量损失估计的研究[J].植
物病理学报,1992,22(2):184
[18]李建军,段双科 ,李随院 ,等 .小麦白粉病产量损失与药剂防
治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7(6):7-8.
[19]霍治国,陈林 ,刘万才 ,等 .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的
气候分区[J].生态学报,2002(11):1 873-1 881.
(上接 65 页)
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