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无根萍、酵母菌和红螺菌的水质净化和抑藻作用
陈 坤 1,2,李根保 1,李敦海 1,师丽萍 1,王高鸿 1, 胡春香 1,刘永定 1*
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2
2.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 从2005年9月到2005年10月,利用莲花湖中的3个49m2 ,深度为1.5m的围隔进行生物水质净化和除藻研究。
1#围隔为对照,2#围隔水体中加入无根萍,3#围隔水体中喷洒酵母菌和光合细菌。与1#围隔比较,2#围隔水面的
无根萍的数目在300L× 5×103 L-1,3#围隔的喷洒复合菌数目酵母菌(300L×4×105L-1)和红螺菌(300 L× 8×108 L-1)。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30 d内,2#和3#围隔中的TP分别下降40%、25%;TN分别下降43%、16%; 叶绿素含量分别下
降51%、31%。透明度增加了87 cm、55 cm;pH值降低了1.09、0.69。本研究表明无根萍与酵母菌和红螺菌对水体
理化性质有明显的改善,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抑藻;无根萍;酵母菌;红螺菌;水质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07)05-428-04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algal inhabitation by Wolffia arrhiza,
Schizosaccharomyces and Rhodospirillum
CHEN kun1,2, LI Gen-bao1, LI Dunhai1, WANG Gao-hong1 , HU Chun-xiang1, LIU Yong-ding1*
1.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2. Department of Biology,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province,464000, China
Abstract:From September 2005 to October 2005, researches of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he algal control by
biological methods were studied in three enclosures (area: 49m2; depth: 1.5m) at Lianhua Lake. The 1# enclosure was the
control, the 2# enclosure was treated with Wolffia arrhiza, the 3# enclosure was treated with Schizosaccharomyces sp and
Rhodospirillum sp. The amount of Wolffia arrhiza was 300L× 5×103 L-1 in 2# enclosure, and the amount of
tSchizosaccharomyces (300L×4×105 L-1) and Rhodospirillum (300L×8×108 L-1) was in 3# enclosure. Aerf thirty day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enclosure, TP declined to 40% and 16%; the chla content reduced 51% and 31%; transparency
increased to 87 cm and 55 cm; pH decreased 1.09 and 0.69 in the 2# and 3# enclosur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growth of algae was inhibited by Wolffia arrhiza, Schizosaccharomyces and
Rhodospirillum.
Key words:alga inhibited; Rhodospirillum; Schizosaccharomyces; Wolffia arrhiza; water quality
收稿日期:2007-09-10收稿,2007-10-20接受
基金项目:863计划 2002AA601021资助
作者简介:陈 坤(1967-),男,博士后,教授, 研究方向:藻类环境生物学,E-mail:chenkunqian@sina.com.cn
*通讯作者
第 26卷 第 5期 生 态 科 学 26(5): 428-431
2007年 10月 Ecological Science Oct. 2007
1 引言 (Introduction)
随着城镇现代化进程加快,人口和经济实业集结
造成区域水环境污染,城市水环境所承载的防洪、水
源地、景观等功能逐渐萎缩。城市水环境面临空前的
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在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一些
地方针对当地的水环境采取了某些措施,主要是物理
或化学的方法,已不同程度的或暂时的发挥了成效,
但从长远看,收效甚微。在根治排污的基础上,辅以
生物、生态措施改善水体水质的生态修复的治理思
路,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认同[1]。
在污水处理和水体修复的生态技术研究应用中,
水生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蓝藻
的竞争抑制作用,及如何被应用于控制有害水华藻类
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2,3]。在众多的水生植物种
类中,浮萍类植物被研究应用较多的类群之一。而无
根萍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种子植物,对其在控制水华
方面的研究研究还未见报道。利用微生物控制蓝藻水
华,改善水质的研究在实验室里已经展开。然而,直
接在自然水体中应用的文献资料也还不多。同样利用
微生物改善水质目前有许多应用,如光合细菌净化有
机污水[4,5]。
莲花湖位于汉口莲花湖公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
湖泊。面积大约 0.076 km2 ,平均水深1.2 m。由于
附近生活污水的输入,莲花湖已经严重富营养化,并
且近年来夏秋季经常暴发蓝藻水华。本文作者在莲花
湖建立的3个围隔中就无根萍、复合微生物改善水质,
抑制藻类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目的探索是获得无根
萍等生物在改善水质、抑制藻类的作用。
2 材料和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无根萍(Wolffia arrhiza),采于武
汉附近的水塘中中。采集后的无根萍用自来水反复冲
洗数次,用Hunter 培养基进行培养, 光照为太阳光。
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sp)分离于昆明
滇池,保藏在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裂
殖酵母菌的培养:采用典型的酵母培养基培养在振荡
条件下,温度为 20~28℃,转速为 90~110 r•min-1,
2~4 h之间为对数期,10~12 h进入稳定期;静置条件
下,温度为 20~28℃,5~6 h为对数期,约 14 h进入
稳定期。
红螺菌 (Rhodospirillum sp) 是一类生长在缺氧、
富含腐殖质的水域中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易获
得,培养成本低,培养方法简单,繁殖周期短。培养
基为NH4Cl 2.00 g•L-1,K2HPO4 0.20 g•L-1,NaHCO3
2.00 g•L-1,NaCl 1.00 g•L-1,酵母膏0.15 g•L-1,Mg2SO4
0.20 g•L-1,培养条件为20~25℃,光照4 000 Lux,在
密闭的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培养。
2.2 实验方法
试验 从 2005年 9月 8日开始,在汉口莲花湖的
3个围隔中进行。当时围隔中水体的温度为 12~17℃,
浊度为 50,透明度为 35 cm,自然状态。1#围隔作为
实验对照,2#围隔水面加入 300 L的无根萍的数目为
5×103,3#围隔加入复合菌,含量分别为裂殖酵母菌
和红螺菌各为 300 L,数目分别为 4×105和 8×108。总
磷采用过硫酸钾-钼锑分光光度法;总氮采用过硫酸钾
-紫外分光光度法[6];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含量;
用日本 DKK.TOA.公司生产的 pH 计测定水体中的
pH。塞氏圆盘法测定透明度。实验前测定 3个围隔的
理化性质。由于在 9月 12~14日降雨后莲花湖水位上
涨,并且连续 3日阴天,采样在 9月 23日进行一次,
间隔 15 d测定一次,实验时间 30 d, 总磷、总氮、透
明度、pH每个围隔取 3次,取平均值,叶绿素含量取
3次,计算平均值。数据利用MS Excel 2003分析。
3 结果 (Results)
3.1 围隔中水的理化性质的变化
实验围隔和对照围隔的透明度相比较变化明显。
1#围隔作为对照,在30 d内,其透明度在33到25 cm
内变化。围隔内藻类大量繁殖。而加入了无根萍的2#
围隔和加入了酵母菌和红螺菌的3#围隔的透明度分
别从36 cm上升到到112 cm和80 cm(图1,误差较小,
不显示误差线)。
实验围隔的pH值有下降趋势(图2,误差较小,不
显示误差线 ),从8 .65下降到7 .56和7 .94左右。
实验围隔30 d内的总氮下降最快(图3,误差较小,
不显示误差线),2#从9月8日的4.32 mg•L-1下降到10
月7日的2.65 mg•L-1;3#从4.44 mg•L-1下降到10月7
日的3.89 mg•L-1。对照围隔1#总氮则有上升趋势。
2#围隔的总磷下降最明显,从0.673 mg•L-1下降到
0.409 mg•L-1;3#围隔总磷从0.680 mg•L-1下降到
0.510 mg•L-1。对照围隔1#则变化比较平缓(图4,
误差较小,不显示误差线)。
5期 陈 坤,等:无根萍、酵母菌和红螺菌的水质净化和抑藻作用 429
图l 实验中的3个围隔透明度的变化(2005.9.8 ~2005.10.7)
Fig. 1 Changes of transparency in three enclosures(2005.9.8~
2005.10.7)
图2 围隔中pH值的变化(2005.9.8 ~2005.10.7)
Fig. 2 Changes of pH value in the enclosure(2005.9.8~
2005.10.7)
图3 围隔中水体的总氮含量(2005.9.8 ~2005.10.7)
Fig. 3 TN of the water in enclosures(2005.9.8 ~2005.10.7)
图4 围隔中水体的总磷含量(2005.9.8 ~2005.10.7)
Fig.4 TP of the water in enclosures(2005.9.8 ~2005.10.7)
3.2 围隔中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变化
对照1#围隔的叶绿素a含量在30 d内比其他围隔
的上升要大,从0.269 mg•L-1上升到0.334 mg•L-1。2#
围隔的叶绿素a含量有下降较3#围隔明显,从实验前
的0.288 mg•L-1下降到0.164 mg•L-1,3#围隔A水体
中叶绿素 a含量从实验前的0.275 mg•L-1减少到
0.231 mg•L-1。
图5 围隔中水体的叶绿素a含量变化(2005.9.8 ~2005.10.7)
Fig. 5 Changes of Chla content in water in enclosures
(2005.9.8 ~2005.10.7)
3 讨论 (Discussion)
水草对蓝藻的竞争作用已有很多报道,高等植物
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蓝藻的竞争抑
制作用,及如何被应用于控制有害水华藻类的研究正
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污染的水体中实施水生植物恢复
等净化技术是治理湖泊营养化的有效途径[7]。从我们
在莲花湖的三个围隔实验中结果显示不同生物对围
430 生 态 科 学 Ecological Science 26 卷
隔中水质的改善效果及生态效应的比较来看,透明度
均有所增加。加入无根萍的围隔的透明度改善最明
显;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也说明了无根萍控制藻的生
物量效果比较好。浮游植物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和
磷等元素,其水体的总氮总磷含量不变,使之发生了
转移。在我们的实验的水体中总氮磷含量的测定不包
括水体中无根萍体内的总氮和总磷,无根萍能有效降
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光合细菌和酵母菌对水体中
总氮的含量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除了营养物质的竞
争外,无根萍对光线的利用有抑制藻类的作用。
利用生物解决水体富营养化中的水质和藻类水
华问题是解决目前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漂浮
植物、人工湿地和微生物均有一定去除水体中的N、
P和藻类的效果[8~10]。用这些方法作技术保证是今后
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组建和恢复研究的基本
方向和出发点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在实践上是可操
作的,在我们的实验的结果显示无根萍植物和微生物
在控制并解决湖泊的富营养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
前景。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秦伯强. 2007. 富营养化湖泊开敞水域水质净化的生态
工程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7(1): 1-4.
[2] 陈德辉,刘永定,宋立荣. 2004. 蓖齿眼子菜对栅藻和微
囊藻的他感作用及其参数 [J].水生生物学报,
28(2):163-168.
[3] 王海珍,刘永定,肖邦定. 2004. 囤隔中鲢和菹草控藻效
果及其生态学意义[J]. 水生生物学报,28(2): 141-146.
[4] 韩 梅,陈锡时,张 良,等. 2003. 光合细菌研究概况
及其应用进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33(2): 387-389.
[5] 杨莺莺,李卓佳,贾晓平,等. 2003. 水质净化作用菌光
合细菌 PS2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2(2): 293-297
[6] 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北
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78-336.
[7] 秦伯强,胡维平,刘正文. 2007. 太湖水源地水质净化的
生态工程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7(1):5-12.
[8] 娄 敏,廖柏寒,刘红玉,等. 2005. 3种水生漂浮植物处
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3 (2):
194-195.
[9] 舒 阳,刘振乾,丽 君. 2006. 凤眼莲浸出液对东海原
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J]. 生态科学,24(2):124-127.
[10] 赵建刚,刘丽娜,陈章和. 2006. 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
的净化效果与植物生长比较[J]. 生态科学,24(1):74-77.
5期 陈 坤,等:无根萍、酵母菌和红螺菌的水质净化和抑藻作用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