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8种中药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全 文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2 年
收稿日期:2011-08-11
作者简介:肖凤艳(1977-),女,吉林舒兰人,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学及中药新产品开发,(电话)15144239405(电子信箱)
gfxfyglz@163.com。
随着使用化学农药种种弊端的出现,植物源农
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是开发植物源农药的理想来源 [1]。 尽管中草药对病
原菌的抑菌试验常有研究报道,但缺乏对药用植物
病害方面的研究。 薏苡是种传统中药,有着丰富的
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国内市
场需求,薏苡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其病害也越来
越严重。 本试验在参考大量资料[2-7]基础上,测定了
辛夷、丁香、商陆、甘草、北豆根、萝藦、艾蒿、天南星
8 种中药醇提物对薏苡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旨在
为研制和开发防治薏苡灰霉病的新型植物源农药
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薏苡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从吉林农业科
技学院药用植物园得病寄主薏苡 (Coix lacroyma-
jobi L. var. ma-yuen(Roman.))果实上采用菌丝直
接挑取培养法分离并纯化得到,并经高郁芳教授等
专家确认,PDA斜面培养,4 ℃冰箱保存备用。
8种中药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肖凤艳,高郁芳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倍比稀释法测定了 8 种中药提取物对薏苡(Coix lacro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在浓度为 1.0 g / mL 时,丁香(Eugenia aro-
matica Baill)、辛夷(Magnolia biondii Pamp.)、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菌抑菌
率达 100%;北豆根(Menispermum dahuricmn DC.)、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rk.]、甘草(Gly-
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艾蒿(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提取物的抑菌率分别为 76.3%、76.3%、69.7%、
33.8%;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菌没有抑制作用;丁香、辛夷、商陆的最
小抑制浓度依次为 0.062 5、0.125 0、0.500 0 g / mL。
关键词:中药提取物;薏苡[Coix lacro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
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
中图分类号:S48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9-1784-02
Inhibitory Effect of Extract from Eigh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on Botrytis cinerea
of Coix lacro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
XIAO Feng-yan,GAO Yu-fa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e in Jilin, Jilin 132101,Jinlin,China)
Abstract: Fungal inhibitory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8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of Coix lacro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 was determined by growth rate method and double dilution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 g / mL, the extracts of Eugenia aromatica Baill, Magnolia biondii Pamp., Phytolacca acinosa Roxb.
had 100% inhibition rate. The extracts of Menispermum dahuricmn DC., 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rk., Glycyrrhiza u-
ralensis Fisch., 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 had 76.3% , 76.3% , 69.7% , 33.8% inhibition rate respectively. Arisaema a-
murense Maxim. had no inhibition effect. The MIC of the extracts of Eugenia aromatica Baill, Magnolia biondii Pamp., Phyto-
lacca acinosa Roxb. were 0.062 5 g / mL, 0.125 0 g / mL, 0.500 0 g / mL, respectively.
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extracts; Coix lacro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 Botrytis cinerea; inhibitory
effect; 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第 51卷第 9期
2012年 5 月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51 No.9
May.,201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2.09.040
第 9 期
1.2 供试中药材
辛夷(Magnolia biondii Pamp.)花蕾、丁香(Euge-
nia aromatica Baill)的花蕾、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的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
及根茎、北豆根(Menispermum dahuricmn DC.)的根
茎 、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rk.]的全
草、艾蒿(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的叶、天南星
(Arisaema amurense Maxim.) 的块茎 8 种中药饮片
购自国营中药店,粉碎成粒度为 425μm的粉末备用。
1.3 仪器与试剂
YX-400 智能型全自动不锈钢立式电热高压灭
菌锅,LDEX-40SCⅠ型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
器,LRH-280 型微电脑控制生化培养箱, 无菌操作
台,回流提取器;乙醇(国产分析纯),无菌水。
1.4 方法
1.4.1 中药提取物母液的制备 取上述 8 种中药
材的粉末各 20 g,分别用 300 mL 的 80%乙醇(体积
分数,下同)浸润 0.5 h 后加热回流提取 2 次,每次
2 h,滤液合并后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得到辛夷、
丁香等 8 个中药提取物,再用 95%乙醇定容,使溶
液的质量浓度为 1 g / mL(即 1 mL 提取物中含有 1 g
干中药材样品),保存于 4 ℃的冰箱内,备用。
1.4.2 中药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8] 采用生长速
率法, 以浓度为 1 g / mL供试中药材提取物样品,测
定其对薏苡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对照组加入相同
量的 95%乙醇,将以上 8 种中药提取液制成含药培
养基,用直径为 0.6 cm 的灭菌打孔器取活化并均匀
生长在 PDA平板中的薏苡灰霉病菌菌盘,每处理重
复 3 次,25 ℃条件下培养 6 d 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
薏苡灰霉病菌菌落直径,并计算抑菌率;对抑菌率
较高的中药样品再进行最小抑制浓度测定,按倍比
稀释法稀释至 25共 6个浓度, 重复 3 次,25 ℃条件
下培养 5 d 后, 以病菌不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小抑
制浓度。
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 / (对
照菌落直径-6)×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药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由表 1 可知,除天南星外的其他 7 种中药提取
物都对病原菌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 其中丁香、
辛夷和商陆的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
最好,浓度为 1 g/mL 样品抑菌率均达到 100.0%;北
豆根、 萝藦和甘草提取物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
菌率分别为 76.3%、76.3%、69.7%;艾蒿的抑制效果
较差,抑菌率为 33.8%;天南星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
菌无抑制作用。
由表 2可知, 丁香抑菌效价达到 1∶16, 即 MIC
为 0.062 5 g / mL; 辛夷抑菌效价为 1∶8, 即 MIC 为
0.125 0 g / mL; 商陆抑菌效价为 1∶2, 即 MIC 为
0.500 0 g / mL。由此表明,8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中,丁
香对薏苡灰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 在 0.062 5 g / mL
浓度下可以完全抑制薏苡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辛
夷在 0.125 0 g / mL 浓度下可以完全抑制病菌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在供试样品的浓度为 1 g / mL
时,丁香、辛夷、商陆的醇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菌的
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均可达到 100.0%;北豆根、萝
藦和甘草的醇提物都体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
率分别为 76.3%、76.3%、69.7%;而天南星的醇提取
物对薏苡灰霉病菌没有抑制作用。 稀释后的丁香、
辛夷、 商陆提取液对培养 6 d 的灰霉菌的最小抑制
浓度分别为 0.062 5、0.125 0、0.500 0 g / mL, 有望将
这 3 种中药提取物进一步研究成为高效无毒的植
物源杀菌剂。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本试验仅对辛夷、丁香、商
陆、甘草、北豆根、萝藦、艾蒿、天南星 8 种中药的乙
醇粗提物做了抑菌试验,没有对其他溶剂(如水、甲
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的提取物进行
抑菌试验;另外,没有进一步对除天南星外的其他 7
种中药尤其是丁香和辛夷醇粗提物进行分离分析,
表 2 不同中药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
中药材
丁香
辛夷
商陆
1∶1
-
-
-
MIC//mg/L
0.062 5
0.125 0
0.500 0
1∶2
-
-
-
1∶4
-
-
+
1∶8
-
-
+
1∶16
-
+
+
1∶32
+
+
+
效价
注:“-”表示无薏苡灰霉病菌生长,“+”表示有薏苡灰霉病菌生长。
表 1 不同中药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提取物
辛夷
北豆根
艾蒿
天南星
甘草
商陆
丁香
萝藦
95%乙醇(CK)
菌落直径//mm
6.0
12.8
25.0
34.7
14.7
6.0
6.0
12.8
34.7
抑菌率//%
100.0 aA
76.3 bB
33.8 cC
0.0 dD
69.7 bB
100.0 aA
100.0 aA
76.3 bB
注:表中不同大、小写英文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极显著和显著水
平。
(下转第 1788页)
肖凤艳等:8 种中药提取物对薏苡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1785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2 年
(责任编辑 王贵春)
以筛选出其抑菌活性的有效部位或有效单体化合
物;本试验仅对薏苡灰霉病菌的菌丝体进行抑菌率
测定,没做对孢子萌发和形成的影响试验;本试验
只针对室内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没做田间抑菌
试验(如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如何,田间与室内抑
菌试验效果是否一致;对筛选出抑菌活性强的提取
物制成何种剂型能被植物有效吸收,使用后是否能
完全降解等), 因此今后需要针对上述情况进一步
加以试验研究,以期为开发植物源农药提供更加详
实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段劲生,王 梅,胡本进,等.中草药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J]. 安
徽农业科学,2007,35(3):775-778.
[2] 杜维俊,杨万仓,李贵全. 我国发展薏苡产业的前景、优势和建
议[J]. 中国农学通报,1999(4):51-53.
[3] 王 帅,傅俊范,严雪瑞.药用植物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抑菌
活性研究[J]. 植物保护,2006(2):59-60.
[4] 刘兴龙,李新民,刘春来,等.8 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
菌活性的研究[J]. 植物保护,2009(3):74-75.
[5] 范永超. 30 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防腐研究[D]. 郑州:河南工业
大学,2010.
[6] 李巧如,刘宗智,任健康,等.丁香提取物抗菌机理的探讨[J].西
北药学杂志,2001,16(6):261-262.
[7] 杨 帮,丁 伟,赵志模,等.美洲商陆和姜黄提取物抑菌活性的
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98-300.
[8] 孙立晨,高郁芳,金明月,等.5 种中药提取物对人参黑斑病菌的
抑制作用[J]. 农药,2008,47(6):452-453.
(上接第 1785页)
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浸提时的抑菌率可知,当乙
醇体积分数为 80%、浸提物浓度为 0.06 g / mL 时,抑
菌率达到最大值, 为 63.45%, 而乙醇体积分数为
90%、浸提物浓度为 0.04 g / mL 时抑菌率最小,仅为
39.99%。 由此可见,并非浸提时乙醇体积分数越高
浸提物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就最佳。
3 讨论
3.1 艾蒿的乙醇浸提物抑菌机制
通过对乙醇浸提液抑菌试验和水浸出液抑制
细菌试验结果 [5]的比较发现,乙醇浸出液对细菌的
抑制作用明显优于水浸出液,可能与艾蒿含有黄酮
类、桉叶烷类、三萜类、醇类和脂类等主要化学成分
有关[6],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功能。由于这些成
分大部分易溶于乙醇,因而其乙醇浸提液抑菌活性
更强。 但是,具体哪种物质属于抑菌的主要活性成
分有待于深入研究。
3.2 滤纸片法测抑菌作用
滤纸片法和测 OD 值法[5]测定浸提物的抑菌效
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艾蒿提取液对菌落的抑菌率
随艾蒿提取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呈正相关关系。
滤纸片扩散法是借助于浸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作
用抑制了枯草芽孢杆菌在扩散区域内生长,从而形
成抑菌圈的。 该方法具有直观、设备要求简单的优
点,但是抑菌圈的大小可能也会因溶剂扩散程度的
不同而产生差异。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差和
局限性,此法更适于做定性分析[7]。
3.3 艾蒿浸提物的开发前景
由试验结果可知, 艾蒿浸提物对常见的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 野生艾蒿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 艾蒿提取物和多数植物源农药一样,具
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及对高等动物安全
等特点。 因此,艾蒿浸提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为开
发新型农用杀菌剂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8]。
参考文献:
[1] 周建新.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及其抑菌作用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03,27(1):263-268.
[2] 陆志科,谢碧霞.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
业科技,2003,24(1):94-96.
[3] 操庆国,黄 敏,刘爱兰.天然抗菌物质进展[J].食品保鲜,2006,
6(3):10-12.
[4] 吴周和,徐 燕,吴传茂.八角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及其抑
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3(9):18-20.
[5] 赵龙飞.野生艾蒿浸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J].食品
工业,2011(6):182.
[6] 王新芳,董 岩,孔春燕 . 艾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174-175.
[7] 段林东,王秀群.向日葵籽壳氯原酸的提取及抑菌效果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1):125.
[8] 杨 华,田 锐,李 䶮,等.陕北艾蒿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8(11):42.
(责任编辑 王贵春)
表 2 不同艾蒿浸提物浓度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
作用差异显著性分析
浸提物浓度
g/mL
0.06
0.05
0.04
60%
1.83 aA
1.82 aA
1.60 aA
70%
2.04 aA
1.87 aA
1.89 aA
80%
2.19 aA
1.91 bB
1.74 cB
90%
1.64 aA
1.60 aA
1.33 bB
抑菌圈直径//cm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5%水平差异显著,不同大
写字母表示在 1%水平差异显著。
表 3 不同艾蒿浸提物浓度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
浸提物浓度
g/mL
0.06
0.05
0.04
60%
58.48
55.56
51.28
70%
60.86
57.65
57.15
80%
63.45
58.14
54.13
90%
51.34
50.00
39.99
抑菌率//%
!!!!!!!!!!!!!!!!!!!!!!!!!!!!!!!!!!!!!!!!!!!!!
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