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信息交流·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5期
中国大单孢属真菌一新纪录种
金宇溪1 王爽2
(1 北京市八十中学,北京 100102 ;2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大单孢属(Aplosporella)隶属于真菌界(Fungi),
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
座 囊 菌 纲(Dothideomycetes), 葡 萄 座 腔 菌 目
(Botryosphaeriales),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
ae)的一个无性态属。大单孢属成员常常生于植物
的小枝条上,引起植物小枝条枯死。该属包含多个
异源种,这些异源种需要进一步归到其他相关属里
去[1]。大单孢属成员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因
此有些种是根据寄主来描述,但是这样的划分标
准受到质疑[2]。中国有关大单孢属报道较少,目
前只记载一个种,即淡色大单孢菌(Aplosporella
subhyaline),由金静[3]从山东沿岸海洋木生真菌分
离得到。最近,在研究黄杨叶斑病时,从病斑中分
离到一种真菌,该真菌在分生孢子器形态以及分生
孢子大小和颜色与大单孢属非常相似 ;根据形态学
和核糖体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显示
该菌与李生大单孢菌(Aplosporella prunicola)一致。
因此确定该菌为李生大单孢菌,系国内新纪录种。
试验材料是 2011 年 10 月初在北京市首都师范
大学校园内采集到的有病斑的大叶黄杨叶片。PDA
培养基 : 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 20 g,水
补足至 1 000 mL,pH7.0 ; E. Z. N. A. 微量真菌 DNA
提取试剂盒 : OMEGA 公司 ; TaKaRa Taq 酶 : 大连
宝生物公司。
形态学研究。取不同位置的叶片病斑组织切成
1-3 mm 大小,做常规组织分离。即用 75% 的酒精
浸润 2-3 s 后,用 10% NaAO 消毒 3-5 min,最后用
无菌水漂洗 1-3 次,稍微控干后移植于(PDA)平
板上,在 25℃条件下培养。每天观察是否有菌丝生
长,将得到的不同菌落进一步纯化,得到纯培养物。
然后将纯化后的菌株进一步在 25℃条件下培养,观
察菌落形态并显微镜检。将不同培养物在显微镜下
根据产孢与否将菌株分成两大类群。对产孢类群主
要根据孢子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产孢结构进行记录、
拍照(图 1)。显微镜型号为 OLYMPUS BX51,日本。
该真菌经过纯化后在 25℃下培养,菌落形态初
为白色,后变成灰白色至灰色或橄榄绿色,气生菌
丝匍匐,菌丝生长速度为 4 mm/d,约 10 d 达到培养
皿边缘。于第 10 天在培养基上形成分生孢子座,第
15 天形成分生孢子器,第 20 天开始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座圆锥形,直径 0.5 mm,常在分生孢
子器周边形成大水珠,最外层壁厚达 100 μm,褐色,
由角胞组织构成。分生孢子座多腔,腔室大小变化大,
直径 40-90 μm,每个腔室的壁由 2-5 层平行丝构成,
初期无色后变成淡褐色。孢子器周边常生有无色淡
褐色刚毛。 合轴产孢,产孢细胞圆柱形到花瓶状,
薄壁,顶端有 1-3 环,(5-10)×(2-3)μm ; 侧丝
无色,光滑,有分支和分隔,20-40 μm 长,基部宽
4-6 μm,顶部渐细至1-2 μm。分生孢子无分隔,光滑,
亚圆柱形,初为无色,后变成厚壁褐色,壁上有小
疣状突起。孢子大小为(12-21)×(9-11)μm。
有性态 :未知。寄主 :大叶黄杨。分布 :目前
仅知分布在南非,在中国系首次报道。标本检查 :
中国,北京,分离自大叶黄杨叶片上,培养物保
藏在首都师范大学微生物实验室,HCL8888 (BJTC
20112)。
图 1 显微镜检结果
A.培养状态下分生孢子器(右边为水珠); B. 多腔分生孢子器; C.成熟孢子(褐
色)带有小疣状突起 ; D. 未成熟孢子(在棉兰中染成蓝色)和成熟孢子(褐色)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5期186
分子系统学研究。分别从平板上挑取少量菌丝
到 1.5 mL EP 管中于 -20℃冷冻 12 h,用研磨棒充分
研磨后,提取菌丝体的全基因组 DNA。将得到的全
基因组 DNA 作为模板进行 ITS 基因的扩增,PCR 的
引物为真菌通用引物 ITS1-f 和 ITS4。DNA 扩增体系
为 : 10 × buffer(不含 Mg2+) 5 μL,dNTPs(均 2.5
mmol/L)4 μL,引物 1 和引物 2(均 25 μmol/L)各
1 μL,模板 4 μL,MgCl2(2.5 mmol/L)2.5 μL,TaqE
(25 U)0.1 μL,加 ddH2O 至 50 μL(参考大连宝生
物 TaKaRa Taq体系)。PCR 扩增程序为 : 94℃ 预变
性 3 min ; 94℃ 变性 30 s,50℃退火 45 s,72℃ 延
伸 1 min,35 个循环 ; 最后 72℃延伸 7 min。产物于
0.8% 琼脂糖凝胶,80 V,40 min 电泳后紫外检测。
PCR 产物于 4℃ 保存。
测序工作均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
成。DNA 序列采用苹果机 mac 系统的 ClustalX 对自
测的序列和从 GenBank 下载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用 Se-Al v2.0 a11 对比对结果进行手工编辑校正,切
除两端多余序列,并且在保留原序列信息的基础上
对测序中的明显错误碱基进行编辑调整,然后用
PAUP4.0b10 进行最大简约性建树(MP)分析,所
有特征被视为无序且权重相同,空缺视为缺失信息,
采用启发式搜索随机重复 100 次,然后 Bootstrap 重
复 1 000 次评估各节点的支持率。
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如图 2 所示,各节点自
举检验值(bp)超过 50% 的保留。树长度(TL) =
838,一致性指数(CI)= 0.680 2,保留指数(RI)=
0.772 5 , 复 定 一 致 性 指 数(RC)= 0.525 4。 从
系统树树上可以看出,本研究所分离得到的菌种
HCL8888 与 Aplosporella prunicola的关系密切,节点
支持率达到了 100%,序列的相似性也达到 99%,因
此可以确定其为 Aplosporella prunicola。
参 考 文 献
[1] Pande A, Rao VG. The genus Aplosporella Speg. (= Haplosporella
Speg.) (Coelomycetes) from India. Nova Hedwigia, 1995, 60:
79-117.
[2] Damm U, Fourie PH, Crous PW. Aplosporella prunicola, a novel
species of anamorphic Botryosphaeriaceae. Fungal Diversity, 2007,
27: 35-43.
[3] 金静 . 渤海、黄海海域山东沿岸海洋木生真菌的分类研究[D].
泰安 : 山东农业大学,2004.
(责任编辑 李楠)
图 2 ITS序列构建的MP树,显示真菌 HCL8888与
Aplosporella prunicola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