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转基因玉米Bt176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4期
收稿日期 : 2012-02-17
基金项目 : 转基因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8012-001)
作者简介 : 程涛 , 女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转基因作物检测 ; E-mail: chengtao0319@163.com
通讯作者 : 余多慰 , 男 , 教授 , 博士 , E-mail: yuduowei@njnu.edu.cn; 韩雪清 , 女 , 研究员 , 博士 , E-mail: hanxueq@yahoo.com.cn
转基因玉米 Bt176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程涛1 王慧煜2 黄新2 余多慰1 韩雪清2
(1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 ;2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 要: 为建立转基因玉米 Bt176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根据已公布的转基因玉米 Bt176外源插入基因 CaMV35S启动子序列,
外源基因 3端与玉米基因组 DNA连接区序列,同时以玉米特异 Zein内源基因序列为参照,利用 Primer Premier5.0等软件设计特
异性引物和探针。将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 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Bio-plex 200)检测荧光信号。检测
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高特异性及灵敏度,各条探针之间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可达 0.01%。初步建立了检测转基因玉米 Bt176
的液相芯片技术,为其他转基因作物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Bt176 液相芯片 灵敏度 特异性
Development of Liquichip Detection Method for Detect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Cheng Tao1 Wang Huiyu2 Huang Xin2 Yu Duowei1 Han Xueqing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2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a liquichip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Bt176 maize.
Based on the sequences of CaMV p35S, 3-transgenie integration sequence of Bt176 maize and maize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 Zein. Three
primer pairs and three probes with high specificity were designed for each sequence using Primer Premier 5.0. The selected sets of beads were
coupled by probes, than hybridized with PCR production. Finally, the detection step was done using the Bio-plex 200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method was highly specific and sensitive,without cross reactions among three probes, 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0.01%. The
liquichip detection method for detect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Bt176 maize,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rapid high-throughput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Bt176 maize Liquichip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Bt176 玉米是由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研制的,
具有抗虫和耐除草剂性状,在我国已批准进口用作
加工原料,是转基因玉米中的代表性品系,一些国
家要求检测进口产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有的
还要求查明来自哪个转基因品系,该品系是否获准
进入本国[1],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组
织要求对其进行标识。因此,针对性的检测转基因
玉米品系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在基因水平上检
测转基因作物的技术已有很多,如 PCR、基因芯片
(Mi- croarrays)和 Real-time PCR 等[2, 3] 。这些检测
方法已经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广泛应用,但由于转基
因作物的种类多、数量大,一些转基因产品经过深
加工、各种条件处理与保存后,转基因成分部分或
完全降解,所以检测难度大。因此,需要建立更加
特异和灵敏的高通量检测方法。
Luminex 液相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快速
高通量检测技术,也是唯一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
局(FDA)批准用于临床诊断的新型生物芯片产品。
该技术集流式细胞技术、荧光编码微球、激光、数
字信号处理和传统的生化技术于一体[4],具有独特
2012年第4期 159程涛等 :转基因玉米 Bt176 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的优点 :检测需要样本少 ;相对于固相芯片,反应
在液态体系中进行,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关键是可
灵活检测上百种分子,满足高通量检测需要[5]。
本研究采用液相芯片技术,目的是通过检测转
基因玉米 Bt176 中外源插入基因 CaMV35S 启动子以
及外源基因 3端与玉米基因组 DNA 连接区,旨在
建立一种新型、准确、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转基
因玉米 Bt176 液相芯片检测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两种转基因玉米(Zea mays)Bt11
和 Bt176 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研
究所黄新老师惠赠。非转基因玉米郑单 985、非转
基因大豆、非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大豆(Glycine
max)GTS40-3-2 由本实验室保存。转基因棉花 MON
15985 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羧基化荧光编码微球(Bio-
Rad 产品);5 mol/L TMAC(Tetramethyl-ammonium ch-
lorid,氯化四甲胺,Sigma 产品);MES(2-[N- 吗啉代]
乙磺酸,Sigma 产品);EDC(1- 乙基 -3-[3- 二甲氨
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Pierce 产品);SA-PE(链
霉亲和素 - 藻红蛋白,Invitrogen 产品)。液相芯片
检测仪(Bio-PlexTM 200 System,购自美国 Bio-Bad
公司);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ND-1000,购自美国
NanoDrop 公司);PCR 扩增仪(购自德国 Eppendorf
公司)。
1.2 方法
1.2.1 植物基因组 DNA 提取 采用 Qiagen DNeasy
Plant Mini Kit,从植物种子中提取基因组 DNA,并
用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 DNA 浓度和纯度。
1.2.2 引物、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通过查阅资料[6],
在 GenBank 上找到 3 段目的序列,包括转基因玉
米 Bt176 中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连接区域、
外源插入基因 CaMV 35S 启动子和玉米内源 Zein 基
因序列[7],利用 Primer Premier5.0 软件,设计特异
性的针对各基因的引物和探针,同时根据探针的序
列设计其反向互补序列作为建立反应体系的阳性
对照。
引物、探针均送 Invitrogen 公司合成,所有下游
引物和反向互补探针的 5端标记生物素,寡核苷酸
探针的 5端标记 NH2-C12,引物代号、序列和标记
见表 1。
1.2.3 寡核苷酸探针与微球共价偶联 以最大速度
涡旋振荡微球 30 s,超声清洗仪上超声 30 s,取 400
μL (5×106 个)微球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弃上清,
加入 50 μL MES(0.1 mol/L, pH4.5)涡旋振荡,充
分混匀,加入相对应的氨基化探针 0.2 nmol,混匀。
加入 2.5 μL 新鲜配制的 10 mg/mL 的 EDC,充分混匀,
室温避光孵育 30 min,重复一次。加 1 mL 0.02% 的
Tween-20,涡旋振荡,离心去上清,加入 1 mL 0.1%
的 SDS,涡旋振荡,离心去上清,最后用 100 μL 1×TE
(pH8.0)重悬微球,4℃避光保存,备用[8]。偶联后
与其 RC-Probe 进行杂交反应,并设空白对照,以确
定偶联是否有效[9]。
1.2.4 目的基因片段 PCR 的扩增及产物鉴定
1.2.4.1 单重 PCR 的扩增 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以
上 3 种基因进行单重 PCR 扩增,50 μL 反应体系中:
10×PCR Buffer 5 μL,2.5 mmol/L dNTP 4 μL,上下
游引物(10 μmol/L)各 1 μL,DNA 模板 1 μL(100
ng),Ex Taq酶 0.5 μL,补 ddH2O 至终体积 50 μL。
反应程序:95℃ 5 min;94℃ 30 s,58℃ 30 s,72℃ 30 s,
35 个循环 ;72℃ 10 min。取 5 μL PCR 扩增产物于
2% 琼脂糖凝胶上电泳观察结果。为保证测序结果
的真实性,本试验将扩增的 PCR 产物纯化后连接到
pMD19-T 载体,经转化、阳性克隆鉴定,送北京诺
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测序。
1.2.4.2 多重不对称 PCR 的扩增 采用 50 μL 反应
体系进行不对称扩增(标记引物与非标记引物用量
比为 2 1),扩增转基因玉米 Bt176 基因组 DNA[10]。
为使得 3 个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均能同时达到相
近而且最高的扩增效率,对各引物、dNTP、Ex Taq
酶等参数进行优化。多重不对称 PCR 体系 :10×Ex
Taq Buffer 5 μL,2.5 mmol/L dNTP 4 μL,上游引物各
0.5 μL(10 μmol/L),下游引物各 1 μL(10 μmol/L),
DNA 模板 4 μL(400 ng),Ex Taq酶 0.5 μL,加灭菌
双蒸水补足体积至 50 μL。反应程序 :95℃ 5 min ;
94℃ 30 s,58℃ 30 s,72℃ 30 s,35 个循环 ;72℃
10 min。取 5 μL PCR 扩增产物于 3% 琼脂糖凝胶上
电泳,观察结果。4℃保存备用。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4期160
1.2.5 核酸液相芯片检测体系的建立
1.2.5.1 单一基因液相芯片检测体系的建立[11] 为
验证各个探针偶联编码微球与各自基因的 PCR 产物
之间能否正确杂交,按照 Liminex 推荐的液相芯片
步骤进行。将已经偶联各个探针的相应荧光编码微
球与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建立一种基因偶联探针的
荧光编码微球检测体系。设置仪器每次只检测 100
个相应编码的荧光编码微球,将上样加热陶瓷板预
热至 58℃后取 50 μL 进行检测。为检测 3 种探针相
互之间是否有交叉反应,将 3 种分别偶联不同基因
探针的荧光编码微球混合,分别与各自的阳性 PCR
扩增产物反应。
1.2.5.2 三种基因液相芯片检测体系的建立 将 3
种分别偶联不同基因探针的荧光编码微球混合,与
3 种混合的 PCR 的扩增产物反应,杂交反应体系为
50 μL :1.5×TMAC 杂交液 33 μL,内含寡核苷酸探
针偶联微球 0.5 μL(3 种微球,每种约 5 000 个),
TE 9 μL,3 种不对称阳性 PCR 产物 8 μL,空白孔
以 8 μL TE 取代 PCR 产物,阴性对照孔加 8 μL 阴
性 PCR 产物。杂交反应的条件为 95℃变性 5 min,
58℃杂交 15 min,加入 1×TMAC 杂交液稀释的
SA-PE(2 μg/mL)100 μL ,58℃杂交 10 min。
1.2.5.3 特异性试验 在相同条件下,将转基因玉
米 Bt11、非转基因玉米、非转基因棉花、非转基因
大豆、转基因大豆(Glycime max)GTS40-3-2、转基
因棉花的基因组样品按照 1.2.4.1 进行 PCR,然后对
扩增产物进行 xMAP 悬浮芯片检测,以便验证该方
法的特异性。
1.2.5.4 灵敏度试验 由于转基因玉米 Bt176 标准
品量少,本试验用 Qiagen DNeasy Plant Mini Kit 分别
提取 70 mg 的转基因玉米 Bt176 (100%)与非转基因
玉米郑单 985 的 DNA,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浓
度和纯度,最终用分子生物级水将基因组 DNA 分别
稀释到 50 ng/μL 备用。将转基因玉米 Bt176 (100%)
的 DNA 与非转基因玉米郑单 985 的 DNA 以不同比
例稀释,从而得出转基因玉米 DNA/非转基因玉米
DNA 的百分比为 100%、5%、2%、1%、0.5%、0.1%、
0.05%、0.01%、0.005% 和 0.001%,以此为模板进
行 PCR 扩增,扩增结果分别用凝胶电泳和悬浮芯片
杂交分析,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12]。
1.2.5.5 稳定性试验 将各种偶联探针的微球置于
4℃冰箱保存。在放置了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9
个月、12 个月之后再进行芯片杂交,同时保持杂交
条件、样品稀释液、检测条件的相同,计算变异系
数(CV),来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13]。
2 结果
2.1 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结果
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显示 A260/A280 为 1.8-2.0,
表明用 DNA 提取试剂盒进行基因组 DNA 提纯和纯
化的结果达到纯度要求。
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图 1)显示,在转基因
表 1 转基因玉米 Bt176液相芯片检测所用引物和探针
检测基因 序列号 探针和引物 探针引物序列(5-3) 扩增片段 (bp)
Zein X07535 Zein F TGATGGCGTGTCCGTCCC 296
Zein R BIO-CTAGAATGCAGCACCAACAAAGG
Zein Probe AMB-TTACCATTCATGTTCAACCCAA
RC-Probe BIO-TTGGGTTGAACATGAATGGTAA
Bt176 AJ878607 Bt176 F GGCATGACGTGGGTTTCTGG 210
Bt176 R BIO-AGAACTCCGTGGGCGTGGTAT
Bt176 Probe 5-AMB-CCCGTCACCGAGATCTGATGTT
RC-Probe BIO-AACATCAGATCTCGGTGACGGG
P-35S V00141 P-35S F GTTCAAGATGCCTCTGCCGAC 165
P-35S R BIO-GTCTTGCGAAGGATAGTGGGATT
P-35S Probe AMB-CAAAGCAAGTGGATTGATGTGATA
RC-Probe BIO-TATCACATCAATCCACTTGCTTTG
2012年第4期 161程涛等 :转基因玉米 Bt176 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玉米 Bt176、Bt11、GTS40-3-2 和转基因棉花中都
可以扩增出 P-35S 的 165 bp 外源片段,证实其为转
基因作物 ;仅在玉米样本中扩增出玉米的源性基因
Zein 296 bp ;仅在转基因 Bt176 玉米中扩增出 210 bp
的目的片段,扩增片段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最终
确定其为转基因 Bt176 玉米品系。
扩增并进行胶回收,胶回收产物与 pMD-19T Simple
Vector 进行连接反应形成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过
转化、蓝白斑筛选后,选取白色阳性克隆摇菌、质
粒提取。将提取的质粒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 NCBI
序列比对相似性达 99% (图 3)。
A. P-35S 引 物 ;B. Zein 引 物 ;C. Event 176 引 物 ;M. Marker DL2000 ;1.
Event 176 玉米扩增片段;2. Bt11 玉米扩增片段;3. 非转基因玉米扩增片段;
4. 转基因大豆 GTS40-3-2 扩增片段 ;5. 转基因棉花扩增片段 ; 6. 非转基因
大豆扩增片段 ;7. 非转基因棉花扩增片段 ;8. Blank
图 1 引物特异性 PCR扩增结果
2.2 多重PCR扩增体系的构建
将转基因玉米 Bt176 与非转基因玉米提取基因
组 DNA,进行三重 PCR 检测,在转基因玉米 Bt176
中能扩增出预期的 3 条目的条带 ;非转基因玉米中
只扩增出玉米的源性基因 Zein(图 2)。
2.3 目的基因阳性质粒的制备与鉴定
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 3 段目的片段进行 PCR
M. Marker DL2000 ;1. Zein ;2. Bt 176 ;3. P-35S ;4. Blank
图 3 三种阳性质粒扩增结果
2.4 液相芯片检测体系的建立
2.4.1 色标微球上偶联探针效率的验证 用与探针
反向互补并经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作为阳性对照
(PC),0-200 fmol 系列稀释后与互补探针杂交,检
测偶联的效率。结果(图 4)显示 PC 和探针具有较
高的杂交信号,荧光信号随着探针浓度的升高逐渐
上升。
2.4.2 液相芯片对 3 种基因单重 PCR 扩增和多重
PCR 扩增检测
2.4.2.1 单重 PCR 扩增检测 对 P-35S、Zein、Bt176
品系特异性核酸单独扩增进行悬浮芯片检测。每种
荧光编码微球个数均≥20 个,表明用于计数的荧光
编码微球数量有效,所产生的 MFI 值可信 ;各个荧
光编码微球的空白对照荧光强度均不高于 300,表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4期162
明结果有效,试验可进行结果判定。以中位荧光检
测值(MFI)大于 2 倍的阴性对照值即可判为阳性
结果。检测结果(图 5)显示,对 3 种核酸单重检
测值均为阳性,且相互间没有交叉反应。
2.4.2.2 多重 PCR 扩增检测 以 Bt176 转基因玉
米为模板,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 P-35S、
Zein、Bt176 品系特异性片段,进行悬浮芯片检测。
结果(图 6)表明,对 3 种片段都得到阳性结果。
2.5 特异性试验
悬浮芯片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是建立在引物特
异性与探针特异性的基础上,该方法中,用特异性
的引物扩增都能扩增出阳性的目的条带,表明引物
图 4 三种探针 P-35S(A)、Zein(B)和 Bt176(C)
分别偶联微球效率的验证
A. 探针 P-35S 与 PCR 产物杂交反应结果 ; B. 探针 Zein 与 PCR 产物杂
交反应结果 ; C. 探针 Bt176 与 PCR 产物杂交反应结果 ; X1. 阳性 P-35S
产物;X2. 阳性 Zein 产物;X3. 阳性 Bt176 产物;C1. 阴性 P-35S 产物;
C2. 阴性 Zein 产物 ;C3. 阴性 Bt176 产物 ;B. 空白对照
图 5 液相芯片单重 PCR扩增检测
图 6 液相芯片三重 PCR扩增检测
2012年第4期 163程涛等 :转基因玉米 Bt176 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特异性好。偶联 3 种探针的混合微球与相应的阳性
PCR 产物之间均有特异性的杂交,表现均为阳性,
且非特异性反应很小,几乎没有什么交叉反应。图
5 表明探针的特异性好。由此说明建立的悬浮芯片
检测方法特异性很好,方法成立。
2.6 灵敏度试验
转基因玉米 Bt176 与非转基因玉米混合 DNA
PCR 检测结果表明,凝胶电泳的灵敏度为 0.1%(图
7),而悬浮芯片检测结果(表 2)显示,随着转基
因玉米 DNA 的稀释比例增加,中位荧光强度(MFI)
逐渐减弱,但显示仍为阳性,该方法检测转基因玉
米 Bt176 品系时,对启动子检测灵敏度可达 0.005%,
对转基因玉米 Bt176 品系外源基因及其插入位点基
因组旁侧序列的检测灵敏度可达 0.01%。
A. P-35S 引物敏感性 PCR 扩增片段 ;B. Event 176 引物敏感性 PCR 扩增片段 ;M . 2000 bp DNA ladder ;1-10. Bt176 DNA 百分比
分别为 100%,5%,2%,l%,0.5%,0.1%,0.05%,0.01%,0.005% 和 0.001% ;11. 非转基因玉米 DNA ;12. 空白对照
图 7 转基因玉米 Bt176与非转基因玉米 DNA不同混合比例的 PCR扩增结果
2.7 稳定性试验
计算每次检测的平均荧光强度值的变异系数,
结果显示各个变异系数均在 10%以内,表明该方法
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3 讨论
目前,以 PCR 技术为基础的转基因产品检
测方法主要有通用元件筛选 PCR 检测、基因特异
性 PCR 检测、构建特异性 PCR 检测、品系特异性
PCR 检测。前 3 种检测都是针对外源基因进行检测
的,特异性差,而品系特异性 PCR 检测特异性最
高,目前,国际上对于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逐步过
渡到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检测方法[14]。到目前为
止,Fantozzi 等[15]创新性的将 Luminex xMAP 液相
芯片技术应用于转基因作物检测 ;Choi[16]将液相
芯片方法与 PCR 相结合用于检测转基因棉花品系
281-24-236×3006-210-23,国内还无此方面报道。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检测转基因玉米
Bt176 品系的液相芯片方法,可应用于快速筛查是否
为转基因玉米 Bt176 品系。用建立的液相芯片技术
和 PCR 方法分别对转基因玉米 Bt176 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该液相芯片方法比 PCR 方法的检测灵敏
度高,与目前报道的实时荧光 PCR 方法和基因芯片
方法相比,检测灵敏度一致[12, 17]。
研究发现,建立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关键在于
设计筛选适合多重检测的扩增引物和杂交探针。探
针分子最稳定的二级结构配对碱基长度不大于 4 bp,
否则会影响杂交效率。尤其是下游引物与探针之间
有大于 4 bp 的稳定二级结构配对碱基会出现假阳性
结果。扩增片段的长度在 100-300 bp 之间杂交效率
最佳,片段越长,杂交效率越低。液相芯片杂交过
表 2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玉米 DNA不同混合比例的
悬浮芯片杂交结果
转基因 DNA
比例(%)
中位荧光强度(MFI)
Zein P-35S Event Bt176
100 2522.5 1868 1326
5 2388 1591 1183
2 2669 1494 932
1 2668 1391 812
0.5 2387 934 623
0.1 1983 710 532
0.05 966 603 492
0.01 1479 445 330
0.005 1450 199 176
0.001 3220 64 150
0 2473.5 45.3 120
Blank 44.5 33 100
“_”为检测极限处对应的 MFI 值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4期164
程需要逐步优化,本研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杂交
条件,逐步确立适合液相芯片检测的 3 套引物和探
针。SA-PE 的孵育时间长短也需要优化,尽可能用
最短的时间得出最佳的效果,过长会导致背景值偏
高,整个试验结果不可用。本研究经过多次试验对
孵育时间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孵育时间为 10 min。
虽然本研究仅建立了检测一种转基因玉米Bt176
的液相芯片方法,似乎没有体现出液相芯片高通量
的优势,因转基因玉米品系数量有限,且现实验室
对转基因玉米的液相芯片检测研究还在进一步探索,
以后随着转基因玉米品系的增多,将逐步增加对各
种品系的检测,成熟一种加入一种,不需再重复制
备就可组成新芯片,充分发挥液相芯片高通量检测
的优势。
4 结论
本试验结合 PCR 技术,通过特异性试验、灵敏
度试验与稳定性试验,成功构建了液相芯片技术检
测转基因玉米 Bt176 平台。本方法特异性高,灵敏
度可达 0.01%,能准确鉴定是否为转基因玉米 Bt176
品系,提高了常规 PCR 检测的灵敏度(0.1%),为
开展其他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油菜、小麦、
大豆和水稻等作物的检测,建立液相芯片技术体系
奠定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桂枝,韦东胜,高建明 . 转基因食品 PCR 定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5,33(1):120-126.
[2] Querci M , Bulcke MV, Zel J, et al. New approaches in GMO detec-
tion. Anal Bioanal Chem, 2010, 396:1991-2002.
[3] Dimitrios S, Elenis, Despina P, et al. Advances in molecular techni-
ques for th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
nisms. Anal Bioanal Chem , 2008, 392:347-354.
[4] Croft H, Malinowski T, Krizbai I, et al. Use of I uminex xMAP deriv-
ed Bio-Plex bead-based suspension array for specific detection of PPV
W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pitopes on the coat protein of the virus. J
Virol Methods, 2008, 153(2):203-213.
[5] Biagini R, Sammons D, Smith J, et a1.Comparison of a multiplexed
fluorescent covalent microsphere immunoassay and an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measurement of human immunog-
lobulin G antibodies to anthrax toxins. Clin Diagn Lab Immunol,
2004, 11:50-55.
[6] Matsuoka T, Kuribara H, Takubo K, et al. Detection of recombinant
DNA segments introduced to gengtically modified maize(Zea
mays).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2, 50:2100-2109.
[7] Yang LT, Guo JC, et al. Event-specific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nine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s using one novel standard re-ference mole-
cule.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7, 55(1):15-24.
[8] Dunbar SA. Applications of Luminex® xMAP technology for rapid,
high-throughput multiplexed nucleic acid detection. Clin Chim Acta,
2006, 363(1-2):71-82.
[9] 季新城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
学检测技术研究[D]. 陕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0.
[10] 陈茹 , 毕英佐 , 刘志玲 , 等 . 建立液相芯片方法检测鉴别结核
分支杆菌复合群、鸟分枝杆菌与副结核分枝杆菌 . 微生物学
通报 , 2011, 38(6):908-915.
[11] 詹爱军 , 王新卫 , 卢体康 , 等 . 4种重要虫媒病的核酸液相芯片
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 畜牧兽医学报 , 2010, 41(2):240-245.
[12] 路兴波 , 武海斌 , 王敏 , 等 . 转基因玉米转化体特异性寡核苷
酸芯片检测方法的研制 . 作物学报 , 2009, 35(8):1432-1438.
[13] 罗渊 . 五种虫媒病毒悬浮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D]. 北京: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29-30.
[14] 许嘉 .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转基因农作物[D]. 上海 : 复旦
大学 , 2007.
[15] Fantozzi A, Ermolli M, Marini M, et al.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fluorescent microsphere based assay for multiple GMO detection.
Food Anal Methods, 2008, 1:10-17.
[16] Choi SH. Hexaplex PCR assay and liquid bead array for detection
of stacked genetically modified cotton event 281-24-236×
3006-210-23. Anal Bioanal Chem , 2011, 401:647-655.
[17] 张敬平,吴家林,胡遴,等 . 玉米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
定量检测 . 现代预防医学 , 2007, 34(14):2614-2619.
(责任编辑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