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8期
牛流行热病毒 LUXTM荧光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志玲 1, 2 陈茹 1 邱索平 1 马静云 2 曾碧健 1 周科 1
( 1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州 510623; 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广州 510642)
摘 要: 采用 LUXTM荧光 PCR技术原理, 以牛流行热病毒 ( BEFV )糖蛋白抗原 G基因保守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荧光
PCR扩增引物,建立 BEFV LUXTM实时荧光 RTPCR快速检测方法。试验结果显示, 所建立的荧光 RTPCR可特异检测牛流行
热病毒 RNA, 而对蓝舌病病毒、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牛白血病病毒以及与 BEFV同种属
的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 LUXTM荧光 RTPCR对 BEFV RNA的检测敏感性比常规 RTPCR方法
提高达 100倍以上。该 LUXTM荧光 RTPCR的批内检测变异系数 0. 64% - 1. 17% ,批间检测变异系数均小于 2% ,表明检测体
系稳定、重复性好。通过人工添加灭活病毒液的方法制备 30份模拟感染牛血清样品, 采用上述所建立的 BEFV LUXTM荧光
RTPCR方法检测均呈阳性。
关键词: 牛流行热病毒 LUXTM荧光引物 实时荧光 RTPCR
Establishment of LUX
TM
Realtime Assaie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
L iu Zhiling
1, 2 Chen Ru1 Q iu Suoping1 M a Jingyun2 Zeng Bijian1 Zhou Ke1
(
1
Guangdong EntryEx it Insp ection and QuarantineBureau, Guangzhou 510623;
2
College of A nimal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Abstrac:t A LUXTM flourescent RTPCR /PCR assayw as estab lished for detecting bov ine ephem e ra l feve r v irus. The LUXTM prim
e rs w ere des igned based on G gene sequence. BLAST ana lysis show ed that the pr im er s sequences w ere BEFV spec ific and h igh ly con
serv ed. The spec ific ity o f the assayw as confirm ed w ith BEFV RNA, but negative result was obta ined by testing o ther re lated bov ine v irus
( BLV, BVD, VSV, FMD) and genom icRNA from hea lthy cattle. The resu lt o f LUXTM RTPCR assay show 100fo ld increase in sensitiv
ity when compared to a conventional PCR me thod. A ll o f the coe fficien t o f variation of intraassay and interassay w ere less than 1% in
the quantitative tests. It takes less than 3 h to comp le te the who le procedure, inc lud ing RNA extrac tion, realtime amp lifica tion and dis
sociation ana lysis.
Key words: BEFV LUXTM prim ers Rea ltim e PCR
收稿日期: 20100113
基金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 ( 2006IK019)
作者简介:刘志玲,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免疫; Em ai:l jol in_yaya@ 126. com
通讯作者:陈茹, Em ai:l chen r@ gq ciq. gov. cn
牛流行热 ( bov ine ephemera l fever, BEF )又称牛
暂时热、牛三日热、僵硬病等, 是由弹状病毒科
( Rhabdov iridae)成员牛流行热病毒 ( BEFV )引起牛
和水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突发高
热、呼吸迫促、消化道机能障碍以及跛行和肢体僵
直 [ 1]。本病虽然死亡率低但发病率高、传播迅速。
该病可导致奶牛产奶量和奶质下降, 种公牛精子畸
形,役用牛跛行或瘫痪,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等,给养牛
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 1955年起,我国曾发生 7
次 BEF大流行 [ 2] ,目前我国北方和南方一些省份时
有发生此病。牛流行热的传播媒介是按蚊、库蠓等吸
血昆虫。BEFV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的血液中, 感染
牛发病期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是重要的传染源。
牛流行热引起牛发热、流产、产乳量和生殖力下
降等临床症状与 IBR相似,后者是我国进境动物检
验二类动物疫病, 建立 BEFV特异检测方法可快速
2010年第 8期 刘志玲等:牛流行热病毒 LUXTM荧光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鉴别 IBR与 BEF,对于活牛进出境检疫以及国内疫
情监测均有重要意义。
牛流行热的诊断方法已报道的主要有 ELISA
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等血清学检测方法 [ 3. 4] , 国内
目前主要采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方法 [ 5] , 由于需采
用活毒,存在病毒污染扩散的风险,影响了牛流行热
及时诊断。荧光 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
快速、高灵敏、高特异、高通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
各重要疫病病原体的检测。建立针对牛流行热等急
性传染病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方法具有实用意义。
目前, 牛流行热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报道仅有国外
一篇报道, 即采用 TaqM an探针技术原理建立特异
检测牛流行热病毒的实时荧光 RTPCR方法 [ 6 ]。国
内目前亟需建立该病的快速检测方法。
本研究采用 LUXTM ( L ight upon extension)新型
荧光 PCR技术原理, 以 BEFV糖蛋白 G基因为靶基
因建立实时荧光 PCR检测方法。 LUXTM新型荧光
PCR技术将目标特异的引物对中任意一条设计为
带有末端回文结构,并在 3末端标记荧光素。在没
有目标片段的时候, 引物与模板配对, 发夹结构打
开,产生特异的荧光信号。LUXTM荧光 PCR的特异
性、敏感性与双标记 TaqM an探针技术相当, 但成本
较低。国内外已有多篇应用 LUXTM PCR技术进行
动植物疫病检测研究的报道 [ 7- 10]。本研究旨在首
次建立可特异检测牛流行热病毒感染的 LUXTM实时
荧光 RTPCR检测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毒样品
BEFV弱毒株购自中国兽医与药品监督所。牛病
毒性腹泻黏膜病毒 ( BVDV), 灭活口蹄疫病毒 ( FM
DV)、蓝舌病病毒 (BTV)、水泡性口炎病毒 (VSV )、牛白
血病病毒 (BLV)、牛传染性喉鼻气管炎病毒 ( IBRV )为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保存。
1. 2 病毒核酸提取方法
病毒液、模拟阳性临床样品采用病毒 RNA提取
试剂盒 (天根 Ca.t DP315R )提取 RNA。低速离心
取上清,按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提取总 RNA, 最后以
50 L洗脱。
1. 3 模拟阳性临床样品的制备
取 BEFV灭活病毒液适量,添加到 30份阴性牛
血清样品中,按 1. 2的方法提取病毒 RNA。
1. 4 LUXTM引物的设计及序列特异性分析
根据 BEFV G 基因序列 ( GenBank 登录号:
AF208840),采用在线 LUXTM专业软件 ( http: / /www.
inv itrogen. com / lux )设计 LUXTM荧光 RTPCR引物,对
软件产生的多对引物进行配对及筛选,并采用 NCB I
BLAST在线分析软件,对各引物进行特异性和病毒适
配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引物组合。所选
定的引物扩增区对应 GenBankAF208840序列1 650-
1 704 bp区域,上游引物为 BEFVF: 5CGTTGTCTG
TAGGTGCAATAGTCACAACG3,下游引物为 BEFV
R: 5CCTTCCAGATCAGTTTCATTATGC3。上游引物
5端添加发夹形成序列, 3端标记 FAM荧光基团。引
物由美国 Invitrogen公司合成并标记 FAM荧光基团。
1. 5 BEFV LUXTM荧光 R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
优化
采用 Inv itrogen一步法 RTPCR试剂盒 ( Invitro
gen ca.t 11732020), 以 BEFV RNA作为模板, 建立
BEFV LUX
TM荧光 RTPCR检测方法。通过梯度试
验, 对引物浓度、Mg2+浓度、模板浓度、退火温度、循
环次数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1. 6 BEFV LUXTM荧光 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的
检测
将感染牛常见的各种 RNA病毒 ( FMDV、BTV、
BVDV、BLV、VSV IN型、VSV N J型 ) ,以及与 BEFV
同种属的狂犬病病毒 ( RV )、健康牛肉组织、培养
BEFV的 BHK21细胞等按 1. 2提取 RNA后, 作为
对照模板进行 BEFV荧光 RTPCR检测,同时设 BE
FV核酸阳性对照及水阴性对照,以验证 LUXTM荧光
RTPCR检测 BEFV RNA的特异性。
1. 7 BEFV LUXTM荧光 RTPCR检测敏感性确定
BHK21 /BEFV细胞培养液反复冻融后低速离
心, 取上清, 按 1. 2的方法提取 RNA后, 测定 RNA
核酸的浓度为 21 ng /L。用无菌双蒸水做 10倍系
列稀释,取 100 - 104个稀释度的核酸样品各 3 L进
行 LUXTM荧光 RTPCR检测, 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
行。测定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1. 8 BEFV LUXTM荧光 RTPCR对模拟临床样品的
检测
采用优化的 BEFV LUXTM荧光 RTPCR方法对
175
生物技术通报 B 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8期
1. 2提取的模拟临床样品核酸进行检测。
2 结果
2. 1 BEFV LUXTM荧光 R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
优化
将荧光 RT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
化,确定反应体系为 25 L, 含 12. 5 L RTPCR预
混液 ( Inv itrogen ca.t 11732020), 1- 2 un it RT /P lat i
num
Taq酶, 5 L模板, BEFVF、BEFVR LUXTM上
下游引物 ( 10 mo l/L )各 1 L。荧光 RTPCR反应
条件: 60 15m in, 95 2m in;然后 95 15 s, 65
40 s, 45个循环; 在每个循环 65 反应时采集荧光
信号; 熔解曲线分析采用设备预设条件。反应结束,
根据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检测分析结果进行判定。
本研究荧光 RTPCR反应在 ABI 7500荧光 PCR仪
上进行。
2. 2 BEFV荧光 RTPCR特异性试验
BEFV荧光 RTPCR特异性试验结果 (图 1A )
显示,对不同代次的 BHK21BEFV RNA呈典型的 S
型曲线,为阳性反应, 而对 FMDV、BTV、BVDV、VSV
IN型、VSV N J型、RV、BHK21细胞、健康牛血清、
健康牛肉组织的 RNA及水呈阴性反应。溶解曲线
(图 1B)分析表明表明 LUXTM荧光 RTPCR反应只
有单一溶解曲线峰, 反应产物熔点在 78 - 81 之
间。
A.扩增曲线; B.熔解曲线
图 1 牛流行热 LUXTM荧光 RTPCR特异性试验
2. 2 BEFV荧光 RTPCR敏感性试验
敏感性试验结果 (图 2, 表 1)表明, LUXTM荧光
RTPCR检测 BEFV RNA的灵敏度可达 103稀释度,
相当于 63 pg /L RNA。以临界循环数 ( thresho ld cy
cle, C t)为 y轴,对应的核酸浓度为 x轴,制作标准曲
线 (图 3),所得标准曲线斜率为 - 3. 178,反应的相关系
数为 0. 996,标准曲线方程为 y= - 3. 178x+ 46. 938。
采用与 LUXTM荧光 RTCPR相同序列的常规引
物对上述系列稀释的病毒 RNA模板进行常规 RT
PCR检测, 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敏感性, 结果显示,
LUX
TM荧光 RTPCR方法的敏感性比常规 RTPCR
方法提高达 100倍。
A.扩增曲线; B.熔解曲线
图 2 BEFV LUXTM荧光 RTPCR对稀释模板检查敏感性试验
176
2010年第 8期 刘志玲等:牛流行热病毒 LUXTM荧光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图 3 BEFV LUXTM荧光 RTPCR标准曲线
表 1 BEFV LUXTM荧光 RTPCR对病
毒核酸的检测敏感性试验
稀释度 C t值 熔解曲线吸收峰值
100 27. 5 30 000
101 30. 8 30 000
102 33. 6 28 000
103 37. 2 20 000
104 > 45
2. 3 对模拟阳性临床样品检测试验
对 30份模拟阳性牛血清样品按 1. 3的方法提
取 RNA后进行 LUXTM荧光 RTPCR检测, 结果 (图
4)均呈阳性反应, 荧光 RTPCR 反应 C t值为
31- 33。
2. 4 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
选取 3. 1 10- 1、3. 1 10- 2、3. 1 10- 3 ng /L
三个浓度的 BEFV RNA核酸作为模板, 进行 BEFV
LUX
TM荧光 RTPCR重复性和稳定性检测试验。
分别对每份核酸样品进行 4孔重复检测试验, 比
较 C t值差异并计算变异系数 (批内变异系数, in
terassay CV% )。对每份病毒核酸样品进行 4次
重复检测, 比较 C t值并计算变异系数 (批间变异
系数, intraassay CV% )结果如表 2所示,批内检测
变异系数 0. 64% - 1. 17% , 批间检测变异系数均
小于 2%。
A.扩增曲线; B.熔解曲线
图 4 BEFV LUXTM荧光 RTPCR对模拟阳性样品的检测试验。
表 2 重复性试验结果
核酸样品
(模板浓度 ng /L)
批内变异系数
(% )
批间变异系数
(% )
3. 1 10- 1 0. 64 0. 74
3. 1 10- 2 1. 17 0. 33
3. 1 10- 3 0. 66 0. 84
3 讨论
建立牛流行热快速诊断方法对于进出境动物检
疫、养牛业疫病防控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引
进良种奶牛的主要贸易国澳大利亚是 BEF流行地
区, 目前双边检疫条款尚未将本病列入检疫名录。
我国曾在对进境牛检疫过程中发现牛群发生发热症
状, 最后诊断为牛流行热,说明从国外引进活牛存在
发生牛流行热的风险,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有必要
针对牛流行热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检测手段。牛流行
热在临床症状上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相似, 后者是
进境牛重点检疫疫病,国内外均已建立分子生物学
快速检测方法,而牛流行热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
在国内外都很少报道,本病快速诊断方法的缺乏不
177
生物技术通报 B 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8期
利于进境牛检疫工作。除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外,牛
流行热的诊断常需与牛茨城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
病、牛副流行性感冒、恶性卡他热等病相区别, 这几
种病临床症状均有相似之处,临床诊断需具备丰富
的经验,开展牛流行热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方法研
究将为快速准确诊断本病提供技术手段。
牛流行热病毒 ( BEFV )属弹状病毒科, 是一种
单链负链 RNA病毒,其基因组大小约 1. 49 kb,编码
5种结构蛋白, 包括核蛋白 ( N )、聚合酶结合蛋白
( P )、基质蛋白 (M )、病毒 RNA聚合酶 ( L )以及表面
糖蛋白 ( G ) [ 11]。表面糖蛋白 G是种属特异的主要
免疫原性蛋白, 因此本研究选择 BEFV G基因保守
区域设计 LUX引物,经 NCB I在线 BLAST分析所设
计的引物为 BEFV特异, 与其它牛源传染病病毒基
因序列无交叉。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 LUXTM荧光 PCR检测牛流
行热病毒快速的方法。LUXTM荧光核酸扩增技术于
2002年由美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发明,与依赖荧光
标记探针的 T aqM an、MGB荧光 PCR技术相比,具有
设计简便、性价比高等优点。LUXTM荧光 PCR技术
的原理是在其中一条扩增引物序列中引入发夹结构
并标记上荧光基团,在 PCR循环过程中当引物与靶
序列配对时,发夹结构打开、抑制作用解除、荧光恢
复从而产生可检测的光信号。LUXTM荧光 PCR技术
与目前广泛应用的 TaqM an探针技术相比, 简化了
扩增体系,使反应更易优化,不用合成探针还节省了
成本。此外, 采用 LUXTM实时荧光 PCR技术, 可对
扩增反应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分析, 充分保障检测结
果的特异性。研究过程发现,一些在扩增反应过程
中呈现阳性反应的样品, 经熔解曲线分析辨明为引
物二聚体或非特异扩增产物。因此, LUXTM荧光
PCR /RTPCR技术除通过特异引物扩增, 还可采用
熔解曲线分析作为特异性的第二重保障。
在进出境牛检疫工作中,普遍通过采血样进行
各种疫病的检测工作, 目前从血液中提取病毒核酸
的技术非常成熟。牛流行热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牛
的血液中,便于临床样品采集并提取核酸进行病原
快速检测。本研究制备模拟感染血样, 证实所建立
的方法检测敏感高效。本研究建立的 LUXTM荧光
RTPCR方法可应用于对进出境牛进行 BEFV感染
调查,开展风险分析等工作。牛流行热的传播媒介
是吸血昆虫,本方法也可用于对蚊、蠓等昆虫带毒的
快速检测调查,有助于及时防疫本病。
本研究所建立的 BEFV LUXTM荧光 RTPCR方
法,整体检测时间包括样品处理、熔解曲线分析,
可在 3 h内完成, 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试验结果
表明, 本方法能特异检测 BEFV病毒核酸, 与其它
常见牛病原以及牛基因组核酸样品无非特异性交
叉反应。检测敏感性比常规 RTPCR方法可提高
100倍以上,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对模拟感染牛
血液样品的检测试验证实, 本研究所建立的
LUX
TM荧光 RTPCR可快速检测到牛血样中的牛
流行热病毒。
综上所述,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牛流行
热病毒的新型 LUXTM荧光 RTPCR快速检测方法,
在进出境检疫以及临床动物疫病防控领域均有推广
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 1] Nandi S, Neg iBS. Bov ine ephem eral fever: a review. C omparat ive Im
muno logy, M icrobiology& In fect iou sD isease, 1999, 22: 8191.
[ 2] Ba iWB, Jiang CL, Davis SS. Prelim inary ob servations on the ep ide
m iology of bov ine ephem eral fever in Ch ina. TropAn im H ealth P rod,
1991, 23 ( 1) : 226.
[ 3] Zakrzew sk iH, C yb insk iDH, W alker PJ. A b lock ing EL 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specific ant ibod ies to bov ine ephem eral fever virus. J Im
muno lM ethod s, 1992, 151 ( 12 ) : 28997.
[ 4] 潘耀谦.牛流行热的诊治研究.兽医导刊, 2008, 131: 2224.
[ 5] 于大海,崔砚林.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规范 [M ]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1997: 494497.
[ 6] S tram Y, Ku znetzova L, Levin A, et a.l A realtim e RTquan tat ive
( q) PCR for the detect ion of bovine ephem eral fever virus. J V iro l
M ethods, 2005, 130( 12) : 16.
[ 7] Rekhviashvili N, S tevens G, Scott L, et a.l Fluorogen ic LUX prim er
for qu ant itat ion of H IV1 by realt im e RTPCR. M ol B iotechn o,l
2006, 32 ( 2) : 10110.
[ 8 ] Nazarenko I. H om ogeneous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s u sing self
quen ch ed polym erase chain react ion prim ers lab eled w ith a s ingle
floroph ore ( LUX prim ers) . M ethod sM ol B io,l 2006, 335: 95114.
[ 9] Chen R, H uang W, L in Z, et a.l Developm ent of a novel realt im e
RTPCR assay w ith LUX p rim er for the detect ion of sw in e transm is
s ion gastroen teritis v iru s. JV irolM ethods, 2004, 122: 5761.
[ 10] A nt ichouM, Javorschh iS, Ib rah imM, et a.l Tw ocolorm u ltip lex as
say for iden t if icat ion of orthopox viruses w ith realtim e LUXPCR.
178
2010年第 8期 刘志玲等:牛流行热病毒 LUXTM荧光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M ol Cell Probes, 2005, 19: 3238.
[ 11 ] W alker PJ, B yrn e KA, R id ing GA, et a.l The genom e of bovine e
phem eral fever rhabdovirus contain s two related g lycop rotein genes.
V iro logy, 1992, 191: 4961.
科学出版社新书
实验过敏反应学
(现代过敏反应学丛书 )
何韶衡 主编
9787030279859 150. 00 2010年 6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过敏反应学的实验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从实验背景知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注
意事项等方面论述了每一个实验,力求使读者能够按照我们介绍的步骤进行实验时得到满意的结果。全书分为细胞生物学
技术在过敏反应学中的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过敏反应学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在过敏反应学中
的应用、抗体技术在过敏反应学中的应用、过敏反应相关的动物实验模型、临床相关的过敏反应学实验技术以及常见过敏原
的收集与鉴定六个部分共 15章。
本书由从事过敏反应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检验领域的专家编著, 可供从事过敏反应学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医学工作者参
考, 也可作为医学院校的授课教材使用。
节水节肥型多熟超高产理论与技术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 )
逄焕成 著
9787030280169 36. 00 2010年 6月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在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作物群体高产与超高产理论及实践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
了作者在黄淮海平原的豫东黄泛区和豫北平原区四年两地多熟超高产种植模式以及超高产下的水肥优化管理理论与技术。
全书共分 7章, 包括绪论、多熟超高产模式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多熟超高产模式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多熟种植模式的超高
产理论机制、多熟超高产模式关键调控技术、多熟超高产复合群体结构的构建规则、多熟超高产模式下的水肥优化管理等主
要内容。
本书可供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农田生态学、农业水资源利用学、植物营养与施肥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以
及广大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工作者参考。
欢迎各界人士邮购科学出版社各类图书
联系人: 科学出版社科学销售中心 周文宇
电话: 010- 64031535 ema i:l zhouw enyu@ m a i.l sc iencep. com
网上订购: www. dangdang. com www. am azon. cn
联系科学出版中心 生物分社: 010- 64012501 www. lifescience. com. cn em a i:l lifesc ience@ m a i.l sciencep. com
更多精彩图书请登陆网站,欢迎致电索要书目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