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学通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8, 25 (2): 195-202, w w w .chinbullbotany.com
收稿日期: 2006-12-05; 接受日期: 2007-05-30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重点学科项目(No. XK100220555)
* 通讯作者。E-mail: liuyh@bjfu.edu.cn
.实验简报.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物种来源分析
郎金顶, 刘艳红 *, 苌伟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摘要 为探讨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的物种构成、外来植物组成及其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 采用机械布点和随机抽样法对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1)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外来引进种173种, 外来归化入侵种20余种; (2)
外来引进种以国内引进为主, 境外起源物种中美洲和欧亚区系植物占绝对优势; (3)外来种丰度按大小排列为: 大型公园>高等院
校>居住区绿地>街头绿地/街心花园>附属绿地>街道绿地>片林绿地, 而各绿地类型的入侵种数量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外来种, 北京, 建成区, 入侵植物, 乡土植物
郎金顶 , 刘艳红 , 苌伟 (2008).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物种来源分析. 植物学通报 25, 195-202.
目前, 世界性外来入侵物种多与人为引种(包括观赏
植物的引种)密切相关(解焱等, 1996), 遭受干扰和破坏
的生境比原生自然生境更易受外来种的入侵(赵海霞等,
2002; 田胜尼等, 2003)。城市建设以人为主体, 城市绿
地多是人为影响下的半自然生境, 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景
观斑块的破碎化使得外来物种更容易进入(Nancy and
Edward, 2005)。我国已发现 62 科 210 属 380 种入侵
维管植物(孙卫邦和向其柏, 2004)。人们对外来种危害
的认识还极大地局限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对没有造成
重大经济损失, 却正在排挤、取代当地物种, 并改变当
地生态系统的物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解焱等, 1996;
Mack et al. , 2000)。
深入全面了解外来种的组成特点和地理分布规律,
有助于深入认识外来种的起源、进入途径和性质, 有利
于对外来种入侵的防治和预警。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建
成区五环内园林绿地植物的系统调查, 研究了北京市建
成区常见外来植物的种类构成, 并结合植物种分布格局
对北京市建成区中的外来植物、入侵植物起源及本地
种利用等进行探讨, 以期为北京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相关
的基础数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隶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区, 其西部和北部有太行山和燕山环抱, 中部和南部是潮
白河、永定河冲积形成的大平原, 总面积 19 410 km2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2005), 市区五环内的面积为 652.2
km2(孟雪松等, 2004; 欧阳志云等, 2005)。
北京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自然植被的
分布受地形、气候及土壤的影响甚为显著, 平原地区多
是人工栽植的树木。据《北京植物志》记载(贺士元等,
1992), 北京地区有维管植物158 科759 属1 482种及151
个变种和亚种(包括部分栽培植物)。其中蕨类植物有 18
科 25 属63 种和 2 个变种; 裸子植物有7 科 14 属18 种;
被子植物有 133 科 720 属 1 401 种。
2 调查方法
2.1 外业调查
根据北京市城市建成区(指市区五环内, 下同)“分散集团
式”布局的特点以及新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
196 植物学通报 25(2) 2008
间规划布局结构, 进行机械布点法。具体做法: 选取北
京市的“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
北轴)以及与“两轴”垂直交叉的两条线构成的 “米”字
型与各个环线(从二环到五环)的交接点, 参考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在
每个交接点附近根据绿地类型不同分别对居住区绿地、
街道绿地、街心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等进行生物多样
性抽样调查, 并有针对性地在全市选取大型公园、高等
院校和隔离片林等绿地类型进行抽样调查。共设调查
点150个, 调查时间为2005年5-8月及2006年6-7月。
2.2 几个相关概念
外来种和本地种的概念是相对定义的, 并非所有的种都
可以被明确地区分清楚(User, 1998; 彭少麟和向言词,
1999; 王伯荪等, 2005)。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系统,
经过长期适应, 没有破坏当地自然生境, 并能密切地形成
当地自然种群的一部分, 通常称为归化种(naturalized
species)(王伯荪等, 2005)。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
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 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
多样性的时候, 就成为外来入侵种(a l i en i nvas i ve
species)(李振宇和解焱, 2002)。
本地种(nat ive spec ies, indigenous species), 又
称乡土种, 指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和扩散潜
力范围内(即物种自然分布, 无直接间接引入或不需要人
类干预能够存活繁衍的范围)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
分类群(彭少麟和向言词, 1999; 张林艳和叶万辉, 2002;
高增详等, 2003; 王伯荪等, 2005)。
外来种(exotic species, al ien species)是指出现在
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及扩散潜力范围以外(以在
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 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 或人类照
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或种下分类单元(梁晓东和叶
万辉, 2001; 李振宇和解焱, 2002; 王伯荪等, 2005)。
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是指在引入地建立了庞大
的种群, 并向周围地区扩散, 对新分布区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造成了明显损害和影响的外来种(Elton, 1958; 刘
全儒等, 2002; 高增详等, 2003)。在引入地可以自我维
持但不扩散的外来种为非入侵种(noninvas ive spec-
ies)。一旦外界环境条件成熟,外来种就会不受限制地
超越政治地理边界而转变为入侵种(W il l iamson and
Fit ter, 1996; 梁晓东和叶万辉, 2001)。
引入种(introduced species)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由
人类有意识地从外地引入的其历史上未曾有分布过的物
种(王伯荪等, 2005)。
归化种(naturalized species)是指不依靠直接的人
为干预能持续繁殖并维持种群超过一个生命周期的外来
物种(李振宇和解焱, 2002)。
3 结果分析
3.1 外来种科属统计
3.1.1 物种组成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贺士元
等, 1992; 刘全儒等, 2002; 向言词等, 2002; 李振宇,
2003; 车晋滇, 2004; 秦大唐和蔡博峰, 2004; 贾春虹
等, 2005), 初步认为北京城区绿地系统外来植物有58 科
128 属 178 种。主要的优势科有蔷薇科(Rosaceae)(9
属 24 种)、柏科(Cupressaceae)(3 属 11 种)、禾本
科(Gramineae)(9 属 11 种)、木犀科(Oleaceae)(7 属
10 种)、豆科( L eg u m i no s a e ) ( 8 属 9 种)和菊科
(Compos itae)(8 属 9 种)等(图 1)。其中归化和入侵植
物有 22种, 隶属 14 科 19属, 其中杂草21种(表 1)。名
图 1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外来种科属组成
Figur e 1 The family and genus compos ing of green-space
plant exotic spec ies in built-up areas of Beijing
197郎金顶等: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物种来源分析
录统计中不计算作为蔬菜栽培多年的葱( A l l i u m
f i s t u l osum )、茄(S o l anum me l ongena )、黄瓜
(Cucumis sat ivus )、白薯(Ipomoea batatas )等。作
为盆景栽培的棕榈(Trac hycarpus for tune i)、芦荟
(A l oe ve ra va r. c h i nens i s )、矮牵牛(P e tun i a
hybrida)、三色堇(Viola tricolor)等, 以及当年引种新植
未完成生命周期的物种等也未计入名录。植物的识别
和鉴定主要依据《北京植物志》及咨询资深教师。
3.1.2 外来种原产地分析
外来物种主要通过人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引进和自然入
侵等途径进入新的生境(彭少麟和向言词, 1999; 张林艳
和叶万辉, 2002; 高增详等, 2003; 田胜尼等, 2003)。
城市绿化美化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得城市外来引种频繁,
同时给外来种入侵提供了途径(刘健和黄建华, 2002)。
表 1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归化入侵植物名录
Table 1 Naturalized and invas ive plants of green space in built-up areas of Beijing
Family Formal name Introduced w ay Origin
No. of Percent-
types of age of
distrib- distr-
ution green ibution(%)
space
Amaranthaceae Amaranthus retroflexus Linn. Invas ive, w idespread Amer. 6 54.67
Amaranthus viri dis Linn. Invas ive, w idespread Tropical Amer. 3 2.67
Amaranthus palmeri S. Watson Invas ive, brushfire Amer. - -
Nyctaginaceae Mi rab ili s jal apa Linn. Naturalized, w idespread Tropical Amer. 2 8.00
Phytolaccaceae Phytolacca americana Linn. Escape, brushfire North Amer. 3 3.33
Euphorbiaceae Euphorbi a hyperic ifolia Linn. Escape, brushfire Amer. 3 6.67
Euphorbi a macul ata Linn. Naturalized, w idespread North Amer. - -
Anacardiaceae Rhus typhina Linn. Naturalized, w idespread North Amer. 5 4.67
Vitaceae Cayratia j aponica (Thunb.) Gagnep. Escape, brushfire South of China 3 7.33
Malvaceae Ab uti lon theophrasti Medic. Naturalized, w idespread India 6 23.33
Convolvulaceae Pharb iti s purpurea (Linn.) V iogt. Invas ive, w idespread Amer. 6 48.00
Pharb itis ni l (Linn.) Choisy Naturalized, w idespread Amer. 6 36.67
Solanaceae Datura s tramonium Linn. Naturalized, w idespread Tropical Amer. 6 21.33
Sc rophulariaceae Veronica peregr ine Linn. Escape, brushfire China 1 0.67
Acanthaceae Rostellular ia procumb ens (Linn.) Nees Escape, brushfire Middle and south of China 1 0.67
Rubiaceae Paederia scandens (Lour.) Mer r. Escape, brushfire Middle and south of China 1 2.00
Compositae Conyza canadensis (Linn.) Cronq. Invas ive, w idespread North Amer. 6 45.33
Conyza b onar iensis (Linn.) Cronq. Naturalized, brushfire South Amer. - -
Galinsoga parvifl ora Cav. Invas ive, w idespread North Amer. 6 13.33
Gramineae Lolium perenne Linn. Escape, w idespread Europe 3 10.67
Lolium multi florum Lam. Escape, w idespread Europe 3 6.67
El eus ine indica (Linn.) Gaertn. Naturalized, w idespread India 6 48.67
绿地类型包括大型公园、大学院校、街头绿地 / 街心公园、居住区绿地、机关单位附属绿地、街道绿地和片林绿地共 7 种。
In this study green space is categorized into seven types , including park, campus, street corner park, residential area, accessorial
green space, s treet greenbelt, and urban isolating greenbelt.
图 2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外来种来源
Figur e 2 Or igination of the alien green-space plants in built-
up areas of Beijing
198 植物学通报 25(2) 2008
初步统计显示, 我国外来杂草共75属107种, 其中有62
种是作为观赏植物、药用植物、饲料和牧草等引进的
(孙卫邦和向其柏, 2004)。经过系统调查, 北京市园林
绿地常见外来种来源组成以国内引进为主, 占外来植物
总数的55%, 其次是引自处于同一气候带的欧洲以及西
亚地区, 另外起源于美洲(北美和热带美洲)的物种占
19%, 起源于亚洲热带(古印度区系) 、东亚日本及地中
海地区的物种均较少(图 2)。在 22 种归化入侵植物中,
乌蔹莓(Cayra t i a j apon i c a )、蚊母草(V eron i c a
peregrina)、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和鸡矢藤
(Paederia scandens)等起源于国内, 这些种在北京城市
绿地的分布并不广泛, 在个别绿地中出现逸生。对城市
绿地威胁最大的还是那些已扩散或者开始广泛扩散的异
域杂草, 其中起源于美洲的有 14种, 占 63.6%。圆叶
牵牛(Pharb it is purpurea)、牵牛(Pharb it is nil)、牛膝
菊(G a l i n s og a p a r v i f l o ra )、小蓬草(C o ny z a
canadensis)、紫茉莉(Mirab il is jalapa)和火炬树(Rhus
typhina)等在北京地区的分布已经极为普遍。其中火炬
树和紫茉莉分别作为生态树种和观赏植物引进, 其它植
物均非人为有意引入, 而且多为生态适应广泛的种类, 它
们在世界植物区系、北美和东亚植物区系范围的间断
分布非常普遍, 加之处于同一纬度的生境相似性, 使得起
源于美洲的杂草在我国成为入侵种的可能性较大(强胜和
曹学章, 2000)。
3.1.3 外来种在不同功能区绿地的分布
如图 3所示,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系统主要功能类型中外
来种数量以大型公园为最多, 大学校园次之, 片林绿地中
外来种最少; 造成生态入侵危害的物种在各绿地类型中
的分布差异不大, 大型公园和居住区绿地中入侵种稍
多。公园和高校植物物种丰富, 在某种意义上起着物种
库的作用(孟雪松等, 2004)。但是对本地种利用的不足
以及大量的栽培引种也为外来种入侵提供了机会, 如美
国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引
入, 并开始归化的物种。居住区绿地是人为活动最为频
繁和无序的功能区类型, 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外来
种的进入和传播提供了条件。黑麦草(Lolium perenne)
和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 if lorum)等引种栽培后遗生;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 lexus )、皱果苋(Amaran-
thus viridis)和鸡矢藤等可能是通过作物引种或粮食进口
这种方式夹带进入的;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等可
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黏附带入的(刘全儒等, 2002)。不
同生境中的群落, 其抵御或接受入侵的生态学过程存在
极大的差别。街道绿地和片林绿地是物种丰富度相对
较低的绿地类型, 然而, 由于管理和绿地本身的相对开放
性, 以及植物配置的相对单一, 它们也是外来入侵种容易
进入的生境类型。从本质上, 外来种的分布及入侵程度
和绿地的功能类型没有必然的相关关系, 人为活动是城
市绿地外来种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3.2 北京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入侵分析
入侵种是外来种中归化(naturalized)的生物物种(解焱等,
1996; 彭少麟和向言词, 1999; 高增详等, 2003)。
生物入侵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已是不争的事实(刘峰
等, 1999; 彭少麟和向言词, 1999; Barrie and Michael,
2002; 黄红娟和叶万辉, 2004)。入侵种的大量滋生在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落中植物幼苗的更新, 并降低了群
落的物种丰富度(Nancy and Edward, 2005)。虽然植
物群落对入侵的抗性与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仍存在
争论(高增详等, 2003; 黄红娟和叶万辉, 2004), 但一些
研究结果证实, 多样性程度高的群落比低的群落更能抵
御外来种的入侵(Case, 1990), 反对者认为群落的生物
多样性与可入侵性没有本质的关系, 群落的组成结构才
是影响入侵抗性的关键(Co r l et t , 1992; 高增详等,
2003)。另外人为的破坏和过度的干扰可能加速外来种
的入侵。城市绿地群落正是处于人为直接或间接干扰
下的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单一及多样性低的群落类型,
外来种更容易进入并形成危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刘全儒等, 2002; 秦大唐和蔡博峰, 2004; 贾春虹
等, 2005), 查阅相关资料, 结合实地调查, 剔除只作为
栽培用途出现的或已经适应北京地区自然生境并不肆意
扩散、产生危害的物种, 列举了北京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中常见的外来入侵植物, 包括未造成显著危害却已广泛
扩散的归化种, 以及部分值得关注的野外逸生种, 并调查
199郎金顶等: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物种来源分析
了各个入侵种在北京建成区内分布的绿地类型数量及分
布频度(表 1)。其中很多已经成为北京城市绿地有害杂
草, 每年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防治铲除这
些杂草(强胜和曹学章, 2000, 2001)。有些外来物种在
引入初期生长不错, 短期内获益颇丰,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发展成为入侵种。如火炬树以适应性强、喜温耐旱、
抗寒及耐瘠薄盐碱土壤等特性作为良好的水土保持树种
和观赏树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栽培, 但其根蘖能力极强,
加之抗性高, 在北京市区及郊区已大面积扩散。虽有研
究表明火炬树目前并未对北京山区自然、半自然森林
生态系统产生入侵危害(张川红等, 2005), 但笔者认为北
京绿化应当慎用火炬树, 并建议对当前扩散形势采取有
效控制措施。
3.3 乡土种利用分析
乡土植物资源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源
的保护不仅仅限于原生地保护, 若它们能被人工繁育栽
培并进行广泛应用, 将会是最有效的保护, 也就是人们
常说的最广泛的应用就是最有效的保护 ( 孙卫邦 ,
2003)。本地种的合理利用也可以有效抵御外来种的入
侵(Lonsdale, 1999)。乡土植物应当成为城市绿化的骨
干植物。
北京建成区乡土植物物种丰富, 共有乡土植物 435
种, 占城区植物种总数的 68%(图 4)。其中乔木 62种,
灌木57种, 草本301种, 草质藤本10种, 木质藤本5种。
它们广泛分布于建成区各种类型绿地, 而在园林绿化中
的利用却非常有限。北京市建成区栽培植物有 80 科
192属 311种, 其中北京本地种 138种, 占绿地栽培种
数的 44%, 占总乡土植物种数的 31%。特别是林下草
坪和地被, 几乎是“清一色”国外引进的草皮, 不但养护
耗水、花费人力物力, 大量的外来植物改变了当地土壤
的营养结构和理化性质(彭少麟和向言词, 1999), 并排挤
本地种的生存, 加之人为地将一些本地种作为杂草除去,
也改变了物种组成, 从而影响到群落结构的稳定性。乡
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应作为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研究项
目之一加以重视。
调查中也发现了许多在城区中有较强适应能力, 生
长状况良好却很少在园林绿化上应用的乡土植物, 如黄
檗(Phell odend ron am urens e)、栓皮栎(Quercus
variab il is )、东陵八仙花(Hydrangea b retschneideri)、
裂叶榆(Ulmus laciniata)和梓树(Catalpa ovata)等乔木
图 3 不同功能类型绿地外来种数量分析
1: 大型公园; 2: 大学院校; 3: 街头绿地 /街心公园; 4: 居住区绿地;
5: 机关单位附属绿地; 6: 街道绿地; 7: 片林绿地
Figure 3 Analys is of numbers of alien species in dif ferent
functional types of green space
1: park; 2: campus; 3: s treet corner park; 4: res idential area; 5:
accessorial green space; 6: street greenbelt; 7: urban isolating
greenbelt
图 4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资源分析
1: 入侵种; 2: 国外引种; 3: 国内引种; 4: 本地种
Figur e 4 Flora of green space in built-up areas of Beijing
1: invasive species; 2: exotic introduced; 3: domestic introduced;
4: native species
N
um
be
r
of
s
pe
ci
es
200 植物学通报 25(2) 2008
树种; 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蚂蚱
腿子(Myr i pon i s d i o i c a )、雀儿舌头(Le p t op us
chinens is )、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 loribunda)和大
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等灌木; 草本植物更为丰富,
诸如紫花地丁(V i o l a yedoens i s )、旋覆花( I nu l a
japonica)、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臭
草(Melica scabrosa)、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 if -
ol ius )、小红菊(Dendrant hema chanet i i)、甘野菊
(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 ium var. seticuspe)、狗
哇花(Heteropappus hispidus )、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狼尾花(Lys imachia barys tachys )及委
陵菜(Potenti lla sp.)等都是值得开发作为地被的良好乡
土植物。
4 讨论
北京市建成区植物物种丰富, 绿地栽培植物共有 80 科
192属 311种。其中外来引进种 173种, 占总种数的
55%, 北京本地种 138种, 占栽培种数的 44%, 占乡土
植物种数的 31%。北京市建成区绿地外来归化入侵种
有反枝苋、皱果苋、圆叶牵牛和牛膝菊等 22 种, 而且
已经遍布各种绿地类型和城市其它区域。外来入侵种
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携带、跟随其它植物引种进入以及
栽培逸生。外来引进种以国内引进为主, 境外起源物种
中美洲和欧亚区系植物占绝对优势。在入侵植物中, 依
然以美洲起源最多。在外来种数量上, 以大型公园、大
学院校较多, 街道和片林绿地最少, 而各绿地类型的入侵
种数量没有较大差异, 说明外来种数量和绿地的功能类
型没有直接相关关系。人的活动是外来种传播的主要
途径, 入侵种生态幅广泛。携带和夹杂等是外来入侵种
入境的主要途径, 个别作为引种进入。入侵种多为草本
植物, 以繁殖蔓延快、耐践踏以及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
见长。乔灌木本植物丰富度低, 引种比例较大(图 4), 草
本中本地种类丰富, 大部分作为草坪杂草处理, 合理利
用不足。
由于调查对象是城市建成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
相对于北京市广阔的地域范围和数量巨大的城市绿地面
积, 我们所选择的绿地类型和调查的绿地数量还只是很
小的一部分, 因此在植物种类、科属的分布以及物种的
分布特征研究中, 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
本地植物多样性较低的生境已被认为更易受到入侵
(Dukes, 2001), 北京市乡土植物物种丰富, 但在园林绿
化上利用非常有限, ﹑所以应积极开展乡土植物的选择
﹑繁殖 栽培与绿化施工的研究工作, 构建切实可行的乡
土植物物种筛选体系。
植物之间因为养分而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 使得外
来种进入一个植物群落需要克服一定的不利因素(黄建辉
等, 2003)。城市绿地中相对稳定的半自然群落, 如片
林, 外来种的数量相对较少; 而人为构建的单一群落和大
面积草坪, 外来种数量则相对较多。
调查结果显示, 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种大部分是草
本植物, 这固然与草本植物种子易于携带、夹杂传播及
扩散能力强有关(桑卫国, 2002), 同时与本地种利用不足,
草坪配置单一也不无关系。生物多样性高的群落对空
间和资源的利用率也较高, 其相对生境空位少, 外来物种
较难入侵(Elton, 1958; 黄建辉和韩兴国, 1995; Tilman
et al. , 1996; 许凯扬等, 2004)。因此丰富绿地群落层
次(Mack et al. , 2000)和本地物种多样性(Dukes, 2001)
能有效抵御外来物种的入侵。在城市绿化中加大本地
种的培育和选用是十分必要的。
入侵性植物物种的种群具有快速增长的能力
(Crawley, 1986), 在形成入侵之前往往是小种群或仅有
少数个体(王峥峰等, 2002), 而且其入侵通常具有时滞效
应(陈毅峰和严云志, 2005)。外来种分布频度表征了单
一时间内群落的动态过程, 描述地域间易受生物入侵程
度对于控制决策的制定或许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张林艳和
叶万辉, 2002), 但外来种的入侵特性和危害程度并不能
简单地从外来种分布频度中推断得出结论(Lons dale,
1999)。正确客观地评定某一地区的入侵种, 需要更深
入全面的调查研究(W i l l iamson and Fit ter, 1996;
Stohlg ren et al . , 1999)。本文依照外来种分布频
度列举的外来入侵植物可为外来种控制和防治提供数
据基础。
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 防止新的
201郎金顶等: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物种来源分析
外来种入侵; 对于已在北京定居的外来入侵植物, 应对它
们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调查, 明确其分布范围、扩散机
理和危害情况, 如反枝苋、牵牛、牛膝菊等; 对于可
能引起危害的物种, 应在发生初期就进行有效根除, 如长
芒苋等; 对于已经造成危害的物种, 则应采取多种措施加
以控制(万方浩等, 2002)。
致谢 感谢教研课题组李俊清、李景文和郑景明老师
在外业调查和论文撰写上给予的建设性建议;感谢袁
秀、胡赫和蒋雪琴同学协助完成外业调查。
参考文献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200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规划建设 2, 4-52.
车晋滇 (2004). 北京市外来杂草调查及其防除对策. 杂草科学 2, 9-
12.
陈毅峰 , 严云志 (2005). 生物入侵的进化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报 29,
220-224.
高增详 , 季容 , 徐汝梅 , 谢宝瑜 , 李典谟 (2003). 外来种入侵的过
程、机理和预测. 生态学报 23, 559-570.
贺士元 , 邢其华 , 尹祖棠 (1992) . 北京植物志(上、下册). 北京: 北
京出版社. pp.1-1476.
黄红娟 , 叶万辉 (2004). 外来种入侵与物种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 23,
121-126.
黄建辉 , 韩兴国 (1995) .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多样
性 3, 31-37.
黄建辉 , 韩兴国 , 杨亲二 , 白永飞 (2003) . 外来种入侵的生物学与
生态学基础的若干问题. 生物多样性 11, 240-247.
贾春虹 , 虞国跃 , 张帆 , 罗晨, 裘季燕 , 张芝利 (2005). 北京地区外
来入侵生物种类调查初报. 植物保护 31, 38-41.
李振宇 (2003). 长芒苋——中国苋属一新归化种. 植物学通报 20,
734-735.
李振宇 , 解焱 (2002). 中国外来入侵种.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pp.
1-6.
梁晓东 , 叶万辉 (2001). 美国对入侵种的管理. 生物多样性 9, 90-
94.
刘峰 , 贺金生 , 陈伟烈 (1999).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植物
学通报 16, 671-676.
刘健 , 黄建华 (2002). 谨慎引进植物——警惕负面影响. 植物保护
28(4), 51-53.
刘全儒 , 于明 , 周云龙 (2002).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 399-404.
孟雪松 , 欧阳志云 , 崔国发 , 李伟峰 , 郑华 (2004). 北京城市生态
系统植物种类构成及其分布特征. 生态学报 24, 2200-2206.
欧阳志云 , 王如松 , 李伟峰 , Juergen P, 李迪华 , 燚肖 , 王效科
(2005). 北京市环城绿化隔离带生态规划. 生态学报 25, 965-
974.
彭少麟 , 向言词 (1999). 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学报 19, 560-568.
强胜 , 曹学章 (2000) . 中国异域杂草的考察与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
境学报 9(4), 34-38.
强胜 , 曹学章 (2001) . 外来杂草在我国的危害及其管理对策. 生物
多样性 9, 188-195.
秦大唐 , 蔡博峰 (2004). 北京地区生物入侵风险分析. 环境保护(1),
44-47.
桑卫国 (2002). 我国外来杂草入侵特点的初步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
导报 4(5), 59-61.
孙卫邦 (2003). 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中国园林(7),
63-65.
孙卫邦 , 向其柏 (2004). 谈生物入侵与外来观赏植物的引种利用.
中国园林(9), 54-56.
田胜尼 , 刘登义 , 彭少麟 (2003). 植物外来种的入侵及防治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 9(6), 89-92.
万方浩 , 郭建英 , 王德辉 (2002).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
对策. 生物多样性 10, 119-125.
王伯荪 , 郝颜茹 , 王昌伟 , 彭少麟 (2005). 生物入侵与入侵生态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3), 75-77.
王峥峰 , 张军丽 , 李鸣光, 王伯荪 , 何兴全, 彭少麟 (2002). 植物分
子生态学进展( II)——地理系统学、外来种、遗传保护与其它.
植物学通报 19, 1-10.
向言词 , 彭少麟 , 周厚诚 , 蔡锡安 (2002). 外来种对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及其控制. 广西植物 22, 425-432.
解焱 , 李振宇 , 汪松 (1996) . 中国入侵物种综述. 见: 汪松, 谢彼德,
解焱主编. 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二).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 pp. 91-106.
许凯扬 , 叶万辉 , 曹洪麟 , 黄忠良 (2004).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
可入侵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8, 385-391.
张川红 , 郑勇奇 , 李继磊 , 阎海平 , 王玲 (2005). 北京地区火炬树
的萌蘖繁殖扩散. 生态学报 25, 978-985.
张林艳 , 叶万辉 (2002) . 群落可侵入性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生态学
报 26, 109-114.
赵海霞 , 江源 , 刘全儒 (2002). 城市植被利用对植被特征影响的研
究. 地球科学进展 17, 247-253.
Barrie MF, Michael DT (2002) . Assessing invasion impac t: sur-
vey design consider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 or management
of an invasive marine plant. Biol Invasi ons 4, 375-386.
Case TJ (1990). Invasion res istance arises in strongly interact-
202 植物学通报 25(2) 2008
ing species- rich model competit ion communities. Proc Natl
Acad Sc i USA 87, 9610-9614.
Corlet t RT (1992). The ecological trans formation of Singapore,
1819-1990. J Biogeogr 19, 411-420.
Crawle y MJ (1986). The population biology of invaders. Phil 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 314, 711-731.
Duke s JS (2001). Biodiversity and invis ibility in grassland
microcosms. Oecol ogia 126, 563-568.
Elton CS (1958) . The Ecology of Invasion by Animals and Plants.
London: Methuen. pp. 158-180.
Lonsdale WM (1999). Global patterns of plant invasions and the
concept of invasibility. Ecol ogy 80, 1522-1536.
M ack RN, Sim be r lof f D, Lons dale WM, Evans H, Clout
M, Bazzaz FA (2000). Biotic invasions: causes, epidemiology,
global consequences , and control. Ecol Appl 10, 689-
710.
Nancy JL, Edward FL (2005). Non-native plants in the under-
story of ripar ian fores ts across a land use gradient in the
Southeast. Urban Ecosystems 8, 79-91.
Stohlgren TJ, Binkley D, Chong GW, Kalkhan MA, Schell LD,
Bull KA, Otsuki Y, Newm an G, Bas hkin M, Son Y (1999).
Exotic plant species invade hot spots of native plant diversity.
Ecol Monogr 69, 25-46.
Tilm an D, We din DA, Knops J (1996). Productiv 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f luenced by biodivers ity in grass land
ecosystems. Nature 379, 718-720.
User MB (1998). Biological invasions of nature reserves: a search
for generalisations. Biol Conserv 44, 119-135.
Williamson M, Fitter A (1996). The varying success of invaders.
Ecol ogy 77, 1661-1666.
Study on the Origin of Urban Plants in Built-up Areas of Beijing
Jinding Lang, Yanhong Liu*, Wei Chang
Ke y L aborato ry of Silv icu ltu re and Forest Co nservat ion of Min ist ry of Educati on, Be ijin g Fore stry Un ive rsi ty, Bei jin g 1 000 83, Chi na
Abstr act To recogniz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 tics of urban green space, this s tudy analyzed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lien spec ies in built areas in Beijing. We systemically investigated the plant sources using the method of mechanical layout and
random sample. We f ound 173 alien species and approx imately 20 invasive species in green-space areas of Beijing. Domestic
introduced spec ies constitute a great part of the alien spec ies; the dominant exotic plants originate from Central America and
Eurasia. Some quantitative disparity of alien spec ies exists f or different green-space types , w hereas the disparity of invasive
species w as indistinc tive.
Ke y w ords al ien spe cie s, Bei jing , b uil t a reas, i nva sive speci es, na tive sp eci es
La ng J D, Liu YH, Chang W (200 8). Study on the origi n o f urban pl ants i n bu ilt -up areas of Bei jin g. Ch in Bull Bo t 25 , 19 5-20 2.
*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liuyh@bjf u.edu.cn
(责任编辑: 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