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3卷第 3期
2015年 5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3 No 3
May 2015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5 03 003
收稿日期:2014-05-0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733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06087);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12
0732)
作者简介:张汉文(1986—),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化工;姜 岷(联系人),教授,E⁃mail:bioengine@ njtech.edu.cn
大肠杆菌 AFP111利用玉米粉全水解液
厌氧发酵合成丁二酸
张汉文,刘嵘明,梁丽亚,姜 岷,马江锋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09)
摘 要:利用双酶法制得的玉米粉糖液及制糖过程中玉米糖渣酶解后含氮水解液作为发酵培养基,考察在不添加
其他营养物质条件下大肠杆菌(E coli)AFP111 专一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E coli AFP111 厌氧
发酵 48 h后,丁二酸质量浓度达到 15 24 g / L,丁二酸的得率为 0 76 g / g。 与在 LB培养基中发酵相比,产量提高了
14 41%。 对关键酶酶活和辅因子 NAD(H)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能利用玉米粉全水解液的苹果酸脱氢酶(MDH)、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PPC)、PEP 羧化激酶(PCK)酶活及辅因子 NAD(H)含量分别为 0 88 U、0 29 U、
0 31 U和 15 09 μmol / g,均比 LB培养基中关键酶酶活和辅因子 NAD(H)含量高。 由此推测,玉米粉全水解液中关
键生长因子(D 生物素、VB1和烟酸)的含量影响了关键酶酶活和辅因子 NAD(H)的含量,从而影响丁二酸的产
量。 在 5 L罐中厌氧发酵 120 h,利用玉米粉全水解液,丁二酸的得率为 0 84 g / g,比利用 LB培养基发酵得到的丁
二酸得率提高了 21 74%。
关键词:玉米粉糖液;玉米渣;大肠杆菌;丁二酸;厌氧发酵
中图分类号:TQ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5)03-0014-06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from complete hydrolysate of corn flour by
anaerobic fermentation with Escherichia coli AFP111
ZHANG Hanwen,LIU Rongming,LIANG Liya,JIANG Min,MA Jiangf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Oriented Chemical Engineering,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aimed to use the complete hydrolysate of corn flour as medium instead of lysogeny
broth (LB) medium for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The complete hydrolysate of corn flour contains two
hydrolysates. The glucose hydrolysate derived from two enzymes hydrolysis of corn flour was used as carbon
source,and the corn residue hydrolysate was used as nitrogen source. After 48 h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
by using the complete hydrolysate of corn flour without anyother nutrients,the concentration of succinic acid
was 15 24 g / L,which was 14 41% higher than that on LB medium,and the yield of succinic acid was 0 76
g / g. The enzyme activity of key enzyme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AD(H)were measured. The enzyme
activity of MDH,PPC,PCK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AD(H) were 0 88 U,0 29 U,0 31 U and 15 09
μmol / g respectively,higher than that on LB medium. Therefore it was assum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growth factors ( D⁃biotin, VB1 and nicotin acid ) affected the enzyme activity of key enzymes, the
concentration of NAD(H)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uccinic acid. After 120 h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the
yield of succinic acid was 0 84 g / g,21 74% higher than that on LB medium.
Keywords:the glucose hydrolysate; corn residue; E coli ;succinic acid; anaerobic fermentation
丁二酸(succinic acid)又称琥珀酸,是一种重要
的 C4 平台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染料、香
料和塑料等行业,可作为合成 1,4 丁二醇、四氢呋
喃、N 甲基吡咯烷酮及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丁
二酸丁二醇酯(PBS)等的原料[1],被美国能源部认
为是未来 12 种最有价值的生物炼制品之一[2]。 大
肠杆菌具有代谢背景清楚、操作简便、调控容易、培
养基要求简单和生长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
用于研究发酵生产丁二酸[3-5]。
丁二酸主要的产生途径为葡萄糖经过糖酵解
途径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进而代谢合成草酰乙
酸、苹果酸和富马酸,最终以丁二酸的形式积累[6]。
Vemuri等[7-8]报道利用大肠杆菌两阶段发酵产丁二
酸的方法,首先有氧生长发酵,使菌体得到快速积
累,然后转为厌氧发酵,使菌体产生大量的丁二酸。
然而两阶段发酵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成分
用于菌体的生长,导致丁二酸总得率下降;同时由
于菌体有氧生长对溶氧要求较高,搅拌及冷却等需
要较高的能耗及成本投入,因此,专一性厌氧发酵
产丁二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专一性厌氧条
件下,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丁二酸需要酵母粉、蛋白
胨等复合氮源作为培养基成分,价格过于昂贵。 此
外,还伴随菌株生长缓慢、丁二酸终浓度和得率较
低等问题。 例如,重组 Escherichia coli AFP111 是
E coli NZN11(pflAB、ldhA 双缺陷)的 ptsG 自发突变
的菌株,是一株两阶段发酵生产丁二酸的菌株[9],
利用合成培养基专一性厌氧发酵时,E coli AFP111
菌体不生长,不产酸;在 LB 培养基中进行专一性厌
氧发酵,菌株恢复一定的生长能力,但是丁二酸得
率较低。
玉米粉是工业制作葡萄糖的重要原料[10],在过
滤工艺之后,产生了大量的滤渣———玉米糖渣,滤
渣中富集了大量的蛋白质。 因此,将玉米糖渣经蛋
白酶水解生产的玉米糖渣水解液作为唯一有机氮
源,玉米粉双酶法生产的玉米葡萄糖水解液作为唯
一碳源,将这 2种水解液相结合,形成玉米粉全水解
液发酵培养基,代替含有蛋白胨和酵母粉的 LB 培
养基,考察该培养基对重组大肠杆菌厌氧发酵生产
丁二酸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菌株
Escherichia coli AFP111 [ F +λ rpoS396 ( Am)
rph 1 Δ(pflAB::Cam) ldhA::Kan 95 ptsG],由 David
P Clark 教授(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惠赠。
1 1 2 主要试剂
氯霉素、卡那霉素,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
司;高温 α 淀粉酶、糖化酶,苏柯汉生物工程有限
公司;中性蛋白酶,南宁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酵
母粉、胰蛋白胨,Oxoid 公司;CO2气体,南京上元工
业气体厂;其他试剂为市售国产分析纯。
1 2 方法
1 2 1 葡萄糖水解液的制备
将玉米粉与纯水以固体质量分数 38%的比例
混合均匀,每克原料添加 0 175 mg Ca2+,在 pH 6 5、
95 ℃条件下添加 7 U / g原料的液化酶,保温至液化
结束,液化终点为 1 滴液化液加入到含有 2 滴碘液
的 10 mL纯水中,充分振荡后显无色;将液化液灭完
酶活后,在 pH 4 5、60 ℃条件下添加 200 U / g 原料
的糖化酶,并保温 60 ℃,48 h后,所得糖化液经过滤
得到的滤液为玉米葡萄糖水解液[11]。
1 2 2 玉米淀粉糖渣水解液的制备
糖化液过滤后的滤渣与纯水按固体质量分数
10%的比例混合,在 pH 7 0、55 ℃条件下添加中性
蛋白酶,其添加量为滤渣质量的 0 3%,保温 55 ℃,
24 h后过滤所得滤液为含氮的玉米糖渣水解液。
1 2 3 玉米淀粉糖渣水解液氮含量的测定
取 5 mL 玉米淀粉糖液并称质量,连同 0 1 g
CuSO4、1 5 g K2SO4和 10 mL 浓 H2 SO4一起加入消
解管中,420 ℃消解 150 min。 然后利用全自动凯式
定氮仪,将消解好的玉米淀粉糖渣水解液进行总氮
含量的测定[12]。
1 2 4 玉米葡萄糖水解液和玉米糖渣水解液添加
量的标准
玉米葡萄糖水解液添加量的标准:因玉米葡萄
51 第 3期 张汉文等:大肠杆菌 AFP111利用玉米粉全水解液厌氧发酵合成丁二酸
糖水解液中含有高浓度的葡萄糖,所以,根据玉米
葡萄糖水解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和发酵培养基中葡
萄糖的终浓度,计算出发酵培养基中所加玉米葡萄
糖水解液的体积。
玉米糖渣水解液添加量的标准:根据生产厂家
所提供的总氮含量和凯式定氮法的验证,得知 LB
培养基中总氮含量为 1 85 g / L,为保证各发酵培养
基中总氮含量的一致性,将总氮含量 1 85 g / L作为
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终浓度;再根据凯式定氮法测出
玉米糖渣水解液中总氮含量和发酵培养基氮源终
含量 1 85 g / L,从而计算出发酵培养基中玉米糖渣
水解液所添加的体积。
1 2 5 生物素、烟酸和 VB1 的检测
30 mL LB 培养基:10 g / L 蛋白胨、5 g / L 酵母
粉、5 g / L NaCl、20 g / L葡萄糖。
30 mL全玉米粉水解液培养基:20 g / L 玉米葡
萄糖水解液(20 g / L 为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终浓
度)、含 1 85 g / L总氮的玉米糖渣水解液。
2种培养基在 121 ℃、15 min 条件下湿热灭菌,
灭菌后的 2种培养基送至江苏省理化检测中心检测
D 生物素、烟酸和 VB1的含量。
1 2 6 酶活检测
样品处理:采取超声 3 s、停 5 s的策略共超声破
碎 3 min,于 4 ℃、12 000 r / min离心 15 min,取上清
液即粗酶液,测定酶活。
苹果酸脱氢酶(MDH)酶活标准反应体系参照
文献[1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激酶(PCK)酶
活标准反应体系参照文献[14]。
PEP 羧化酶(PPC)酶活标准反应体系参照文
献[15]。 采用联机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连续监测
412 nm处吸光值的变化,根据测定的标准曲线换算
成底物浓度。
MDH酶活定义:25 ℃、1 min 内催化草酰乙酸
(OAA)生成 1 μmol苹果酸所需要的酶量,即 1 U。
PCK酶活定义:25 ℃、1 min内催化 PEP 生成 1
μmol OAA所需要的酶量,即 1 U。
PPC酶活定义:25 ℃、1 min内催化 PEP 生成 1
μmol OAA所需要的酶量,即 1 U。
1 2 7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种子培养基,即 LB培养基:酵母粉 5 g / L、蛋白
胨 10 g / L、NaCl 5 g / L;pH 7 0,氯霉素和卡那霉素
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 100 μg / mL。
专一性厌氧发酵用培养基有以下 2 种。 ①30
mL LB培养基:添加 16 g / L 碱式 MgCO3、20 g / L 葡
萄糖。 ②30 mL 玉米粉全水解液培养基:20 g / L 玉
米葡萄糖水解液(20 g / L 为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终
质量浓度)、含 1 85 g / L总氮的玉米糖渣水解液、添
加 16 g / L碱式 MgCO3,pH 7 0,氯霉素和卡那霉素
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 100 μg / mL。
1 2 8 培养方法
种子培养:将保存于-80 ℃冻存管的菌种按 1%
接种量接种到 5 mL LB 试管,37 ℃、200 r / min 培养
11 h,1%接种量接种到 LB 培养基中有氧培养,
37 ℃、200 r / min培养 6 h。
专一性厌氧发酵:转接 10%的菌液到血清瓶
中,通入过滤除菌后的 CO2气体 2 min,保证血清瓶
中为厌氧环境,37 ℃、200 r / min发酵 48 h。
1 2 9 发酵及代谢物分析
细胞生长是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于波长
600 nm 处测定吸光度值,细胞干质量( ρ(DCW),
g / L)是由 ρ(DCW)与 OD600测定的标准曲线换算得
到,换算公式为 ρ(DCW)= 0 4×OD600。 培养基中的
葡萄糖用 SBA40C 型生物传感仪(山东省科学院生
物研究所)检测,有机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检测,色谱柱为 Prevail Organic Acid,流动相为 25
mmol / L KH2PO4,pH 2 5,流速 1 0 mL / min,紫外检
测波长 215 nm。
2 结果与讨论
2 1 专一性厌氧条件下重组大肠杆菌利用玉米粉
全水解液发酵
选用富含营养物的玉米粉全水解液作为培养
基,在专一性厌氧条件下,重组大肠杆菌 AFP111 发
酵生产丁二酸。 37 ℃、200 r / min 有氧培养菌体到
OD600为 10左右,菌液转接厌氧血清瓶,48 h 后测定
细胞干质量、残糖、乙酸及丁二酸的含量,结果如表
1所示。
由表 1可知:E coli AFP111厌氧发酵 48 h后细
胞干质量达到 2 34 g / L,乙酸积累较少,丁二酸产量
和得率分别为 15 24 g / L 和 0 76 g / g。 与在 LB 培
养基中厌氧发酵结果相比,丁二酸的产量和得率分
别提高了 14 42%和 13 43%。 由此可见,玉米粉全
水解液有作为发酵培养基厌氧合成丁二酸的潜质。
6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表 1 玉米粉全水解液作为培养基厌氧发酵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 by Escherichia coli AFP111 using the complete hydrolysate of corn flour medium
发酵培养基 ρ(DCW) /(g·L-1)
ρ(耗糖) /
(g·L-1)
ρ(丁二酸) /
(g·L-1)
ρ(乙酸) /
(g·L-1) 得率 / (g·g
-1)
玉米粉全水解液 2 34±0 04 20 00±0 05 15 24±0 01 1 16±0 07 0 76
LB培养基 2 36±0 02 20 00±0 05 13 32±0 07 2 13±0 05 0 67
2 2 玉米粉全水解液对丁二酸合成的影响初探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玉米粉全水解液厌氧合成
丁二酸的产量较高,玉米粉全水解液有作为丁二酸发
酵培养基的潜质。 经凯式定氮法测定,玉米粉全水解
液含有充足的总氮含量(表 2),可以代替酵母粉和蛋
白胨,作为菌体生长和发酵的有机氮源。 娄秀平
等[16]研究发现,VB1对菌体生长和代谢有促进作用,
Tyler等[17]等研究发现,D 生物素对菌体生长和产酸
有促进作用;烟酸是生物合成 NADH、NAD+等辅酶的
前体物质[18]。 将灭过菌的、相同体积的玉米粉全水
解液和 LB培养基送至江苏省理化检测中心,检测结
果如表 2所示。 由表 2可知:玉米粉全水解液中总氮
的质量分数为 0 35%,D 生物素、VB1和烟酸的质量
浓度分别为 11 6 mg / L、139 0 mg / L和 12 7 mg / L,明
显高于 LB培养基中总氮、D 生物素、VB1和烟酸的
含量。 所以推测玉米粉全水解液中富含菌体生长和
产酸所需的有机氮源、烟酸、生物素和 VB1等营养物
质,有利于丁二酸的积累。
表 2 2种培养基中 D 生物素、VB1、烟酸和总氮含量的对比
Table 2 Comparing of two kinds of culture medium concentration of D⁃biotin,VB1, nicotinic acid and total nitrogen
发酵培养基 ρ(D 生物素) /(mg·L-1)
ρ(VB1) /
(mg·L-1)
ρ(烟酸) /
(mg·L-1)
w(总氮) /
%
玉米粉全水解液 11 6±0 04 139 0±0 05 12 7±0 01 0 35
LB培养基 8 03±0 02 100 5±0 05 10 4±0 07 0 12
通过对关键酶酶活和辅因子含量的测定,考察
玉米粉全水解液对厌氧合成丁二酸的影响,实验结
果见表 3。 由表 3 可知:使用玉米粉全水解液做培
养基,E coli AFP111发酵 48 h 后,菌体内辅酶 NAD
(H)总含量、MDH、PPC 和 PCK 的酶活分别为 15 09
μmol / g、0 88 U、0 29 U和 0 31 U,玉米糖渣水解液作
为培养基菌体内辅酶 NAD(H)总含量和 3种关键酶
的酶活均比在 LB 培养基菌体内的辅酶 NAD(H)总
含量和 3种酶酶活要高。 再与表 2结合分析,可以发
现辅酶 NAD(H)总含量和关键酶酶活与关键生长因
子含量成正相关关系,由此推测,玉米粉全水解液中
较多的关键生长因子含量使菌体在培养过程中产生
较高的酶活和较多的辅因子供给重组大肠杆菌
E coli AFP111厌氧代谢生产丁二酸。
表 3 E coli AFP111厌氧发酵中MDH、PPC和 PCK酶活以及辅因子 NAD(H)的对比
Table 3 Comparing the enzyme activity of MDH,PPC,PCK and NAD(H)during anaerobic fermentation
by E coli AFP111
发酵培养基 MDH酶活 / U PPC酶活 / U PCK酶活 / U NADH总含量 /(μmol·g-1)
NAD+总含量 /
(μmol·g-1)
NAD(H)总含量 /
(μmol·g-1)
玉米粉全水解液 0 88±0 04 0 29±0 02 0 31±0 01 3 78 11 31 15 09
LB培养基 0 04±0 02 0 05±0 01 0 22±0 02 2 27 8 72 10 99
2 3 碳氮比对发酵的影响
培养基中的碳氮比对于菌体的培养有关键性
的作用[19]。 笔者设计单因素实验,培养基中总氮浓
度不变,添加不同浓度的初糖,考察不同碳氮比对
于重组大肠杆菌利用玉米粉全水解液厌氧发酵丁
二酸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图 1。
由图 1 可知:当初糖质量浓度为 20 g / L 时,
E coli AFP111在玉米粉全水解液培养基厌氧发酵
71 第 3期 张汉文等:大肠杆菌 AFP111利用玉米粉全水解液厌氧发酵合成丁二酸
图 1 不同初糖浓度专一性厌氧发酵结果
Fig 1 Results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 by different
initi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48 h 后,菌体细胞干质量、糖消耗量以及丁二酸积
累都是最高的,丁二酸的产量为 15 21 g / L,丁二酸
转化率为 0 76 g / g。 与其他初糖浓度的发酵结果相
比,初糖质量浓度为 20 g / L 时,是菌体生长和产酸
较适宜的碳氮比。
2 4 5 L发酵罐厌氧发酵丁二酸结果
选用上节实验所得到的碳氮比,在 5 L 发酵罐
中分别进行玉米粉全水解液培养基和 LB 培养基厌
氧发酵的放大实验,发酵结果如图 2、图 3 和表 4
所示。
由图 2、图 3和表 4可知:专一性厌氧条件下发酵
120 h,E coli AFP111在玉米粉全水解液培养基中消
耗 50 g / L葡萄糖,发酵生产丁二酸 42 29 g / L,得率
为 0 84 g / g,与在 LB培养基中发酵生产丁二酸相比,
丁二酸产量相差无几,但得率提高了 21 74%。
图 2 玉米粉全水解液培养基专一性厌氧 5 L发酵罐发酵结果
Fig 2 Results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 by the
complete hydrolysate of corn flour
medium in a 5⁃L bioreactor
图 3 LB培养基专一性厌氧 5 L发酵罐发酵结果
Fig 3 Results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 by the
LB medium in a 5⁃L bioreactor
表 4 5 L发酵罐中 2种培养基专一性厌氧发酵结果对比
Table 4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s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 of two kinds of medium in a 5⁃L bioreactor
发酵培养基类型 ρ(DCW) /(g·L-1)
ρ(耗糖) /
(g·L-1)
ρ(丁二酸) /
(g·L-1)
ρ(乙酸) /
(g·L-1)
得率 /
(g·g-1)
玉米粉全水解液 3 30±0 08 50 00±0 05 42 29±0 01 4 55±0 07 0 84
LB培养基 5 6±0 02 60 00±0 05 41 72±0 07 8 52±0 05 0 69
3 结论
用不同的酶水解得到葡萄糖水解液和玉米糖
渣水解液,在不添加其他碳、氮源的前提下,利用玉
米粉全水解液作为培养基代替含有价格昂贵的酵
母粉和蛋白胨的 LB 培养基。 重组大肠杆菌 E coli
AFP111在专一性厌氧条件下利用玉米粉全水解液
发酵生产丁二酸,发酵 120 h,利用玉米粉全水解液
做培养基,消耗 50 g / L 的葡萄糖,丁二酸产量为
42 29 g / L,与用 LB 培养基消耗 60 g / L葡萄糖生产
的丁二酸产量相差无几;但利用玉米粉全水解液的
丁二酸得率为 0 84 g / g,比利用 LB培养基的得率提
高了 21 74%。 对玉米粉全水解液的部分成分分
析,发现与 LB 培养基相比,D 生物素、烟酸和 VB1
的含量较高,D 生物素和 VB1对菌体以糖为底物的
代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烟酸是能量与辅酶系
统中的重要前体物质。 由此可见,D 生物素、烟酸
和 VB1对于玉米粉全水解液做发酵培养基厌氧发酵
生产丁二酸有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玉米粉全水解
液的原料成本低于 LB 培养基的原料成本。 由此可
以表明,玉米粉全水解液作为发酵培养基有代替 LB
培养基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潜力。
8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参考文献:
[ 1 ] 姜岷,马江锋,陈可泉,等.重组大肠杆菌产琥珀酸研究进展
[J]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120⁃124.
[ 2 ] 王庆昭,吴巍,赵学明.生物转化法制取琥珀酸及其衍生物的
前景分析[J] .化工进展,2004,23(7):794⁃798.
[ 3 ] Jiang M,Liu S W,Ma J F,et al. Effect of growth phase feeding
strategies on succinate production by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 J ] .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10, 76 ( 4 ):
1298⁃1300.
[ 4 ] San K Y, Bennett G N, Berríos⁃Rivera S J, et 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through cofactor manipul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metabolic flux redistribu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J] .Metab Eng,
2002,4(2):182⁃192.
[ 5 ] Jiang M,Wan Q,Liu R M,et al.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from
corn stalk hydrolysate in an E. coli mutant generated by
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s and metabolic
evolution strategies[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14,41(1):
115⁃123.
[ 6 ] Clark D P. The fermentation pathways of Escherichia coli [ J] .
FEMS Microbiol Rev,1989,5(3):223⁃234.
[ 7 ] Vemuri G N,Eiteman M A,Altman E. Succinate production in
dual⁃phase Escherichia coli fermentations depends on the time of
transition from aerobic to anaerobic conditions[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02,28(6):325⁃332.
[ 8 ] Vemuri G N,Eiteman M A,Altman E.Effects of growth mode and
pyruvate carboxylase on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by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2,68(4):1715⁃1727.
[ 9 ] Ma J F,Jiang M,Chen K Q,et al.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with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E. coli recovered from two⁃stage
fermentation[J] .Biotech Lett,2010,32(10):1413⁃1418.
[10] Wu Q Y,Miao Y L.Mechanochemical effects of micronization on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orn flour[J] .Carbohydr Polym,2008,73
(3):398⁃402.
[11] Wang F Q,Gao C J,Yang C Y,et al.Optimization of an ethanol
production medium in very high gravity fermentation [ J ] .
Biotechnol Lett,2007,29(2):233⁃236.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09.5—2010 食品中蛋白质的
测定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3] Liang L Y, Liu R M, Ma J F, et al.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succinic acid in Escherichia coli by overexpression of malate
dehydrogenase[ J] . Biotechnol Lett,2010. doi:10. 1007 / s10529⁃
011⁃0707⁃4.
[14] Millard C S,Chao Y P,Liao J C,et al. Enhanced production of
succinic acid by overexpression of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in Escherichia coli[J] .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6,
62:1808⁃1810.
[15] Kim P,Laivenieks M,Vieille C,et al.Effect of over⁃expression of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on
succinate produc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 J ] .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4,70:1238⁃1241.
[16] 娄秀平,沈健增,蔡宇杰,等.维生素对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JN8产 L 色氨酸的影响[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
(9):921⁃926.
[17] Tyler C B,Amanda E P,Susan M L,et al.Complex formation and
regul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acetyl⁃CoA carboxylase [ J ] .
Biochemistry,2013,52(19):3346~3357.
[18] Jiang M, Chen X, Liang L Y, et al. Co⁃expression of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and nicotinic acid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for succinate production in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J] .Enzym Microb Technol,2014,56(5):8⁃14.
[19] 郑淑真.重组大肠杆菌生产基因治疗质粒 DNA发酵工艺研究
[D].厦门:厦门大学,2007.
(责任编辑 管 珺)
91 第 3期 张汉文等:大肠杆菌 AFP111利用玉米粉全水解液厌氧发酵合成丁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