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4卷第 1期
2016年 1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4 No 1
Jan 2016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6 01 014
收稿日期:2015-05-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3183);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KY2013558B)
作者简介:章明晔(1990—),男,江苏海安人,研究方向:微生物与生化药物;王剑文(联系人),教授,E⁃mail:jwwang@ suda.edu.cn
竹黄菌发酵生产竹红菌素的研究进展
章明晔1,马燕军1,雷秀云1,田 浩1,2,王剑文1
(1. 苏州大学 医学部 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摘 要:竹黄作为名贵中药,其主要成分竹红菌素是优良的天然光敏药物。 由于天然竹黄资源有限,通过竹黄无性
型菌株发酵生产竹红菌素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介绍竹黄无性型菌株的固态、液态发酵,分析了竹红菌素发酵
生产的各种影响因子,并对竹红菌素合成诱导物质及高产菌株诱变筛选等进行了综述,为竹红菌素合成调控和发
酵生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竹红菌素;生物合成;竹黄菌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6)01-0074-07
Advance in hypocrellin production by fermentation of Shiraia bambusicola
ZHANG Mingye1,MA Yanjun1,LEI Xiuyun1,TIAN Hao1,2,WANG Jianwen1
(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Medical Colleg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2.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s,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unming 650205,China)
Abstract:Hypocrellins,natural photosensitizers,are the bioactive ingredients of Shiraia bambusicola,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fungu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wild resources,hypocrellin production by
fermentation of S. bambusicola has aroused widely interests. Hence, we reviewed the hypocrellin
production in the solid and liquid cultures of anamorphic S. bambusicola. The cultural conditions
including temperature,pH,carbon source,and nitrogen source were discussed.Some eliciting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hypocrellin production and the breeding method for better germ resource were also concluded.
This review could help explore biosynthesis of hypocrellin on industrial scale.
Keywords:hypocrellins; biosynthesis; Shiraia bambusicol
竹黄,又名竹花、竹赤团子、竹参、竹赤斑菌、竹三
七等,是生长在竹子幼嫩枝条上的寄生真菌竹黄菌
(Shiraia bambusicola)的子座。 竹黄菌隶属于子囊菌
门(Ascomycota)、假球壳目 (Pleosporales)、竹黄科
(Shiraiaceae) [1]。 竹黄有较广的寄生谱,主要寄生于
属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 Keng.)的植物[2],在苦
竹属 ( Pleioblastus ) 的 苦 竹 ( P. magus )、 刚 竹 属
(Phyllostachys)的雷竹(P. praecox)与篌竹(P. nidnla⁃
ria)上也有寄生。 利于竹黄生长的最佳温度为 25 ℃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 85% ~90%,光强在 25 000 ~
40 000 lx之间。 适合竹黄菌生长的短穗竹林的最佳
立地因素为海拔 100 m以内的溪沟边谷底[3]。
竹 黄 的 主 要 活 性 成 分 是 竹 红 菌 素
(hypocrellins),目前已知的竹红菌素有竹红菌甲素
(hypocrellin A, HA)、竹红菌乙素 ( hypocrellin B,
HB)、竹红菌丙素(hypocrellin C,HC)和竹红菌丁素
(hypocrellin D,HD)等,均属于苝醌类化合物,是我
国最早发现的新型光敏剂,其结构式见图 1[4]。 竹
红菌素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提取天然竹黄子实体
来获得,另一方面可对竹黄无性型菌株进行人工发
酵培养,包括固态和液态培养提取菌丝体取得。 李
聪[5]从云南西部山区采集到一株丝状真菌,固态发
酵可产生苝醌化合物。 林海萍[6]从竹黄菌子实体
分离纯化得到竹黄菌,液态发酵未产竹红菌素。 李
加友[7]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从竹黄中分离出竹黄
无性型菌株,从液态发酵的菌丝里提取到竹红菌
素。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不断优化培养条件以实
现对竹红菌素的大规模生产利用。
图 1 竹红菌素的化学结构(甲素至丁素)
Fig 1 Chemical structures of hypocrellins (HA⁃HD)
分离竹红菌素工艺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寇娴
等[8]用制备型薄层层析分离竹红菌甲素和乙素。
彭京胜等[9]用丙酮提取竹黄浓缩成浸膏,用氯仿溶
解,热水洗涤,酸碱沉淀,石油醚洗涤得到竹红菌甲
素,获得天然竹黄的竹红菌素提取率为 0 6%,纯化
后的竹红菌甲素含量为 81%,该工艺可以有效缩短
时间,降低成本。 苏宇杰等[10]研究发现提取竹红菌
素效果最好的溶剂是氯仿和丙酮,但氯仿毒性较
大,故最佳提取溶剂为丙酮。 竹红菌甲素的最佳提
取条件为:液料比 1 ∶ 40(g / mL)、提取温度 70 ℃、提
取时间 3 h,获得竹红菌素的提取率为 0 63%。
竹红菌素具有良好的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视网
膜黄斑变性、抑制 HIV 1 型病毒等作用[11-13]。 临
床已将其用于治疗烧伤、风湿性关节炎、外阴白色
病变等多种皮肤病[14-15]。 竹红菌素色泽鲜艳且着
色力强,安全无毒还有抑菌作用,可以作为食用色
素和防腐剂[16]。
本文就竹黄无性型菌株的人工培养以及竹红
菌素的生产调控进行了简要综述,为竹黄的大规模
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1 竹黄菌的人工培养
不同采集地、不同实验室分离的菌株形态和产
竹红菌素的能力有一定的区别,其原因可能与采集
地生态差异、子座成熟度、培养条件和分离方法等
有关。 张灏等[17]用孢子分离的方法从无锡锡惠公
园竹黄子座分离出相应菌株,在含有竹枝的培养基
上培养,初期菌体成白色,菌落中央、菌丝顶部有浅
绿色孢子,培养 5 d后红色素开始分泌,液态发酵有
竹红菌素产生。 李达旭[18]用孢子分离的方法从四
川乐山峨边县扬村竹黄中分离出菌株,在马丁氏培
养基上培养,初期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培养 5 d 后菌
丝泛红,固态发酵后能够生产竹红菌素。 林海萍[6]
用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的方法从浙江临安九仙山
竹黄分离出菌株,竹枝培养基培养,初期可见白色
菌丝,之后成棉絮状,培养 10 d 培养基变黑,液态发
酵未产竹红菌素。 综上说明,不同实验室分离的竹
黄菌菌株性质不一且没有同源性方面的比较研究。
1 1 竹黄菌的液态发酵
目前,可以通过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培养竹黄
菌,获取竹红菌素。 液态发酵可以进行工业化连续生
产,具有规模大、产量高且发酵周期短的特点。 在发
酵过程中以竹红菌素的含量高低作为评价标准来确
定最佳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 总结部分竹黄菌液
态发酵条件、培养液配方及竹红菌素产量,结果见表
1。 由表 1可知:竹黄菌液态发酵培养基的主要营养
成分是马铃薯和葡萄糖,还有少量的无机盐。 其他培
养条件为:培养基的 pH 为 4 ~ 9、培养基的接种量
5%~15%、种子液的装液量为 20 mL~120 mL(250 mL
摇瓶)、摇床的转速 130~200 r / min、培养温度 22~34
℃、发酵周期为 3~10 d等。 通过优化试验发现:竹黄
菌液态发酵的最佳温度在 26~28 ℃、pH在 5 5~7 5
范围内,最佳装液量为1 / 5~1 / 4、最佳接种量为 5%~
10%、摇床转速在130~200 r / min、培养周期约 4~6 d。
57 第 1期 章明晔等:竹黄菌发酵生产竹红菌素的研究进展
表 1 液态发酵条件、培养液配方及竹红菌素产量
Table 1 Conditions of culture in liquid media,the components of the media and the hypocrellin production
培养基配方 / (g·L-1) 最佳培养条件 竹红菌素产量 文献
马 铃 薯 200, 葡 萄 糖 30,
KH2PO4 2,MgSO4·7H2O 0 5
pH在 5 5~ 6 之间,装液量 100 mL / 500
mL,摇床转速 120 r / min,培养温度为 26
℃,培养周期 7 d
竹红菌素的产量为 44 9 mg / L [19]
葡萄糖 30,蛋白胨 5,NaNO310,
KCl 1 5,MgSO4 1 5,KH2PO4 2
pH 6 0,装液量 100 mL / 250 mL, 接种
量 10% ,培养温度 28 ℃,摇床转速 130
r / min,培养周期 96 h
每克菌丝体大约可获得竹红
菌素 5 mg
[20]
蔗糖 20,酵母膏 8,玉米浆 2 pH 6 0,装液量 50 mL / 250 mL,接种量
10% ,培养温度 28 ℃,摇床转速 130 r /
min,培养周期 96 h
每升发酵液可获得色价为 52
的竹红菌素 8 g
[21]
ZnSO4·7H2O 0 1,KCl 0 1,蛋
白胨 1 82,葡萄糖 2 42
pH 6 0,装液量 50 mL / 250 mL,培养温
度 30 ℃,摇床转速 200 r / min,培养周期
72 h
竹红菌素产量为 0 62 g / L [22]
蔗糖 20, 葡 萄 糖 30, 马 铃
薯 200
自然 pH,培养温度 28 ℃,接种量 2% ,
装液量 50 mL / 250 mL,摇床转速 170
r / min,培养周期 5 d
竹红菌素产量为 1 027 g / L [23]
葡萄糖 20, NaNO3 2, MgSO4
0 5,KH2PO4 2
pH 7 5,培养温度 27 ℃,摇床转速 130
r / min培养 72 h
竹红菌素产量为 28 2 mg / g [24]
葡萄糖 20,牛肉膏 25,K2HPO4
1,MgSO4 0 1
pH 5 5,装液量 50 mL / 250 mL,接种量
5%,培养温度 28 ℃,摇床转速 170
r / min,培养周期 60 h
未测竹红菌素,该培养基生物
量最大
[7]
1 2 竹黄菌的固态发酵
固态发酵基质不仅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
源、氮源、水分、无机盐以及其他营养物,同时也给微
生物生长提供了一个固定位置,该过程与自然环境中
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接近。 竹黄菌固态发酵条件与培
养料配方及竹红菌素产量见表 2。 由表 2可知:固态
发酵基质主要以谷物类、小麦麸等为主,还有少量无
机盐等。 由表 2还可知,竹黄菌固态发酵的最佳温度
26 ℃左右,pH在 5 5~7范围内,最佳起始含水量(质
量分数)在 50%,培养周期 5~35 d不等。 由表 1和表
2可以发现:不同的生长条件、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
间等都会影响竹红菌素的产量。
2 竹红菌素的生物合成调控
2 1 固态发酵培养基起始含水量的影响
在竹黄菌固态发酵时,起始含水量过低(30%)
或者过高(70%)的时候,竹红菌素的产量都较低,
当起始含水量在 50%的时候,竹黄菌生长最好并且
竹红菌素的产量最高,为 42 1 mg / kg[27-28]。 水分为
30%时,竹黄菌难以在固体基质上生长,培养基中营
养物质扩散速率降低,不利于次级代谢产物的积
累。 若初始水分为 70%时,则会使基质紧密没有空
隙,降低了 O2 的扩散,不利于竹黄菌的生长和竹红
菌素的合成。
2 2 温度的影响
李达旭等[26]研究了固态发酵条件下,温度对
苝醌类化合物产量的影响,发现温度过高过低都
不利于菌体生长和苝醌类化合物的合成,最佳温
度为 26 ℃,产量最高为每克菌丝 0 41 色价。 蔡
宇杰等[27]也得到类似结论,固态发酵的最佳培养
温度为 26 ℃,此时竹红菌素的产量为 40 mg / kg左
右。 液态发酵竹黄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竹红菌
素产量增加,最佳温度 28 ℃,此时产量约为 2 7
mg / g,而温度对竹黄菌生物量没有明显的影
响[20] 。 石贵阳等[19]发现培养竹黄菌的最佳温度
为 26 ℃,竹红菌素的产量约为 27 mg / L,其他温度
不适于菌体生长与竹红菌素的合成。 不同竹黄菌
菌株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尽相同,但大致趋势都是
相似的,温度对生物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不过对
色素积累影响较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色
素产生。 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竹黄菌产竹红菌素
的最适温度均在 26 ℃左右。
67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
表 2 固态发酵条件、培养料配方及竹红菌素产量
Table 2 Conditions of culture on solid media,the components of the media and the hypocrellin production
固体培养料配方 最佳培养条件 竹红菌素产量 文献
玉米渣 25 g,麸皮 5 g,葡萄糖 1 5 g,
NaNO30 15 g,ZnS04·7H2O 0 03 g
起始含水量为 50%,起始 pH 7 0,
培养温度为 30 ℃,培养 18 d
竹红茵素产量为 9 37 mg / g
干基
[25]
1 kg 基础培养基 (大米)中添加
NH4NO3 20 g,麦芽糖 50 g,马铃薯
汁1 200 mL
培养温度 26 ℃,pH自然,培养 5 d 每克菌丝苝醌类化合物的产
量可达到 2 4色价
[26]
250 μm 玉米粉 68 9%,麸皮 10%,
米糠 20%,葡萄糖 1%, KH2 PO4
0 2%,MgSO4·7H2O 0 05%
最适温度 26 ℃左右,最适 pH 在
5 5~ 6 之间,最佳的物料厚度在
1 5~ 4 5 cm 之间,最适的起始水
份为 50%,培养 168 h
竹红菌素产量为 40 mg / kg [27]
每千克干料(m(大米) ∶ m(玉米) ∶
m(麸)= 2 ∶ 1 ∶ 1)添加 20 g蛋白胨,
0 8 kg水
培养温度 26 ℃,pH自然,培养 5 d 苝醌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约
为 0 2%
[28]
竹笋 50%,棉籽壳 25%,米糠 20%,
玉米粉 1%,蔗糖 1%,CaCO3 2%,
MgSO4 0 5%,KH2PO4 0 5%
培养温度 26 ℃,pH自然,培养 35 d 未产竹红菌素 [6]
2 3 起始 pH的影响
固态发酵条件下,培养基酸性或碱性对竹红菌
素的合成均有抑制作用,pH 为 7 时色素的产量最
高,为 7 83 mg / g[25]。 刘为忠等[28]发现苝醌类化合
物产生菌产色素的最适 pH 在 6 ~ 7 之间,色素的质
量分数在 1 3%左右。 液态发酵条件下,不同起始
pH对竹黄菌的生长和竹红菌素的产量均有影响,
pH过低或过高均抑制竹黄菌的生长和竹红菌素的
合成。 当起始 pH为 7时,生物量产量均最大,此时
竹红菌素产量约为 758 mg / L[23]。 项小燕[24]发现,
当 pH在 4 5~8 5时,菌丝均能良好生长,pH为 6 5
时竹红菌素产量最高,为 6 74 mg / g,过高过低的 pH
都不利于竹红菌素的合成。 由此可见,不同 pH 会
影响竹黄菌的生长,竹黄菌产竹红菌素的最适 pH
在 6 0~7 0之间。
2 4 碳源的影响
固态发酵竹黄菌时,添加麦芽糖增加苝醌类化
合物的产量最为显著,加麦芽糖时,苝醌类化合物
的产量可达每克菌丝 0 703 色价,是空白时最低产
量(0 415色价)的 1 69倍[26]。 陈佳佳等[21]优化竹
黄菌培养基,其中碳源的种类对竹黄菌产色素有很
大的影响,小分子的糖类比大分子的糖类更有利于
色素的合成,小分子糖中以葡萄糖效果最佳。 竹黄
菌较适宜的碳源有很多,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
麦芽糖以及淀粉均能被利用。 以葡萄糖为碳源时,
竹黄菌生物量和竹红菌素产量均较高,分别为 32 5
g / L和 26 1 mg / L,且价格低廉,为 26 元 / kg,最为
常用[19]。
2 5 氮源的影响
固态发酵竹黄菌时,蛋白胨、尿素对竹红菌素
的合成有抑制作用,NaNO3 对竹红菌素合成有促进
作用,但 NaNO3 含量过高时(2%左右)会抑制竹红
菌素的合成[25]。 然而李达旭等[26]发现:当在培养
基中添加蛋白胨和 NH4NO3,对竹红菌素的合成有
促进作用,分别是空白对照的 1 6 和 1 7 倍。 刘为
忠等[28]筛选的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此时苝醌类化合
物的质量分数为 1 97%;NaNO3 对竹红菌素合成也
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低于蛋白胨,苝醌类化合物质
量分数为 1 79%。 不同氮源筛选结果可能是因为
固态发酵的基础培养基成分不同,还有其他因素影
响色素的合成。 液态发酵竹黄菌时,有机氮源更有
利于色素的积累,以蛋白胨、酵母膏为氮源时,色素
的合成提高,而 NaNO3、NH4Cl对色素合成有明显抑
制作用[22]。 然而项小燕[24]优化发酵条件时发现氮
源为牛肉膏时竹红菌素含量为 3 85 mg / g、酵母膏
为 4 00 mg / g、蛋白胨为 4 05 mg / g,均没有无机氮
源尿素和 NaNO3 高,分别为 5 35 和 4 85 mg / g。 此
差别可能是由于不同的菌种对氮源的代谢不同。
2 6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韩钱松等[29]研究了液态发酵条件下生物素、
VB1、VB3、VB5、VB6、肌醇、对氨基苯甲酸和 VC 以及
微量元素对竹黄菌 Shiraia sp SUPER H168 生长
及竹红菌素的影响,结果发现,VB5和 VB1可显著促
77 第 1期 章明晔等:竹黄菌发酵生产竹红菌素的研究进展
进竹黄菌生长和色素产生,VB5为 0 5 mg / L、VB1为
1 0 mg / L时,菌丝体色素产量分别提高了 37 8%和
31%,生物量也提高了 30%左右。 0 01 mg / L 生物
素和 0 05 mg / L对氨基苯甲酸可显著提高竹黄菌生
物量,但对色素的产生起抑制作用。 0 5 mg / L VB3、
0 05 mg / L肌醇和 0 05 mg / L VC 可略微提高色素
的产量,0 5 mg / L VB6可促进菌体的生长,但抑制了
色素的产生。 以 VB3、VB5、肌醇和 VB1和 VC 最优
质量浓度下混合添加,菌丝体量和色素产量较对照
分别提高了 33 7%和 75%。 虽然在培养基中维生
素的含量很低,但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将
会促进菌体的生长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2 7 金属离子的影响
项小燕等[30]以不同质量分数的 Cu2+、Fe3+、Cr3+
和 Ca2+处理竹黄菌液体培养基,结果发现,不同的金
属离子及质量分数对竹黄菌发酵的影响有一定的
差异,产竹红菌素最高的金属离子的质量分数分别
为 0 03% Cu2+、0 005% Fe3+、0 005% Cr3+和 0 05%
Ca2+,生物量最高的金属离子质量分数分别为
0 03% Cu2+、 0 003% Fe3+、 0 005% Cr3+和 0 03%
Ca2+。 比较各最佳质量分数的金属离子,其中添加
0 03% Cu2+时生物量达到 15 29 g / L,添加 0 05%
Ca2+时竹红菌素产量达到 8 12 mg / g。 Cu2+最能促
进菌丝体的生长,Ca2+最有利于菌丝体产竹红菌素。
李达旭[18]在固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的金属离
子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添加 0 5 g / kg基质的
MgSO4、0 015 g / kg 基质的 FeSO4 和 0 008 g / kg 基
质的重铬酸钾均可提高色素的产量,添加重铬酸
钾,每克菌丝培养物色素产量 0 51 色价,是添加
0 01 g / kg 基质 ZnSO4 的 2 43 倍,是对照的 1 96
倍。 金属离子可以改变竹黄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或
者改变发酵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从而改变竹红菌
素的产量。
2 8 液态发酵装液量和接种量的影响
胡飞等[20]研究了不同装液量对竹黄菌液态发
酵的影响,当装液量为 100 mL(250 mL 摇瓶)时,竹
黄菌的生物量最大,且次级代谢产物的量也最大,
约为 2 70 mg / g,过高或过低的溶氧都不利于竹红
菌素的合成。 石贵阳等[19]开展了竹黄菌液态发酵
条件下生成竹红菌素的研究,结果发现:当装液量
为 150 mL(500 mL摇瓶)时,菌体明显减少,竹红菌
素的产量仅 10 mg / L,最佳装液量为 50 mL / 500 mL,
其竹红菌素的产量最高为 50 mg / L。 接种量对液态
发酵也有很大影响,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菌体生物
量和代谢产物均会增加,不过当接种量过多时,过
量的菌体会竞争有限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物质,生长
将会受到抑制。 当接种量为 10%时,菌体生物量和
色素产量都达到最大值,接种量过低或过高时,其
生物量和产量都显著降低[20]。 陈佳佳等[21]也得到
类似的结论,发现当接种量为 10%时,竹红菌素的
产量最高。
2 9 培养时间的影响
菌体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与生长时间有着密
不可分的关系。 竹黄菌固态发酵在 3 ~ 15 d 为色素
的快速增长期,当培养 18 d 之后,色素的产量几乎
不变,为 9 37 mg / g,故固态发酵周期在 18 d左右为
宜[25]。 竹黄菌液态发酵时,起初菌丝增长缓慢,处
于代谢控制阶段;之后菌丝进入增殖期,开始大量
色素积累;随着菌体生长,培养液酸度增加、养分缺
乏以及菌丝衰老自溶,菌体进入衰老期,竹红菌素
的产量在此时变化已不明显,一般液态发酵周期在
4~6 d,竹红菌素的产量为 0 693 mg / L[23]。
2 10 诱导子的影响
2 10 1 生物诱导子
生物诱导子主要包括多糖类、多肽类、不饱和
脂肪酸类和糖蛋白类。 杜文等[31]从竹子叶、茎和根
中分离纯化出 11种内生真菌及 7种内生细菌,通过
竹红菌素抑菌试验和发酵试验筛选出 2种内生真菌
和 4种内生细菌,其中最有效的为一个内生真菌诱
导子 TT1(Trametes sp ),优化培养方法,使最终竹
红菌素产量为 104 33 mg / L,比对照高出 7 6倍。
2 10 2 光照的影响
竹红菌素是天然光敏剂,在光照条件下会产生
氧自由基,故光照也相当于氧化胁迫。 梁晓辉[4]对
Shiraia sp SUPER H168 菌株进行光照实验,以日
光灯为光源,在光照强度为 40 (m2·s)条件下光照
PDA平板和摇瓶,以不照光为对照组。 结果发现,
光照的平板比黑暗培养的平板培养基更红,光照组
液体培养基比黑暗组的羟自由基产率高,色素产量
也比黑暗组高,光照组色素含量 177 9 mg / L,对照
组为 149 7 mg / L。 黄坤等[32]在实验中也发现,光
照条件下与避光条件下,竹黄菌产苝醌质量分数分
别为 0 24%和 0 22%,光照有利于竹红菌素合成。
2 10 3 H2O2 的影响
梁晓辉[4]对 Shiraia sp SUPER H168 菌株液
态发酵产竹红菌素的生理特征做了深入的研究,发
87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
现竹红菌素可以产生活性氧,故其用 H2O2进行氧化
胁迫实验:在发酵 0、24 和 32 h 向培养基中加入终
浓度为 40~100 μmol / L H2O2,考察其对产竹红菌素
的影响。 经过筛选确定 24 h 后将浓度 40 μmol / L
H2O2加入液体培养基,对色素的生成具有促进作
用,说明菌体产色素需要较高的氧化水平。 一定的
氧化胁迫有利于竹红菌素的生物合成。
2 11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Cai等[33]筛选了高产菌株 Shiraia sp SUPER
H168,发现固态发酵可以高产竹红菌素,而普通液
体培养基培养均没有产生竹红菌素,将一定体积分
数的不同表面活性剂加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对比,发
现加入 0 6% Triton X 100 后竹红菌素的产量为
780 6 mg / L,发酵周期只有 3 d,比固态发酵和一般
报道的液态发酵周期要短,且产量高。 实验中还添
加了 Tween40、Tween80、Triton X 114 和十二烷基
磺酸钠(SDS),均没有明显增加竹红菌素的产量。
2 12 高产菌株的筛选
杜文等[34]通过 SPSS 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 40
株竹黄无性形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质地、基质菌
丝颜色和分离方法等因素与竹红菌甲素含量高低
的相互关系,发现基质菌丝的颜色差异与竹红菌
甲素含量的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初筛
高产竹红菌甲素菌株的指标,同时发现单孢分离
方法比组织分离方法更有可能筛选到高产竹红菌
甲素的菌株。 李星秀等[35]对安徽南部的竹黄菌和
广西的毛竹内生菌的菌落形态进行观察,并对其
竹红菌甲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离出 1 株
竹红菌甲素高产的毛竹内生菌,发现液态发酵竹
红菌甲素产量达 1 760 9 mg / L。 夏更寿等[36]分
离不同来源的竹黄菌并以竹红菌甲素的产量作为
筛选依据,最终获得高产菌株。 笔者所在课题组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并用高效液相色谱
进行定量选育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 C6,发现竹红
菌甲素的产量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 53 7%,且
遗传稳定[37] 。 通过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后的
突变株 NU12和 UV4作为出发菌株,优化原生质体,
经热灭活和紫外灭活以及经聚乙二醇 PEG介导融
合后,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多亲株 PEG 融合技
术,并利用竹黄菌平板色素圈颜色差异和高效液
相色谱定量分析,对变异菌株进行筛选,获得遗传
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菌株,发现竹红菌甲素产量比
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 58 9% ~167 1% [38] 。
3 展望
综上所述,利用竹黄无性型菌株固态、液态发
酵生产竹红菌素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有效调节竹
黄菌发酵的各种影响因子、诱导物质,筛选高产菌
株将有利于竹红菌素的开发利用。 为此,要加强竹
黄菌发酵工艺的研究以及进一步了解竹红菌素生
物合成途径,从而使传统中药竹黄能够更加广泛地
在医药、食品、工业等领域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 1 ] LIU Y X,HYDE K,ARIYAWANSA H A,et al.Shiraiaceae,new
family of Pleosporales ( Dothideomycetes, Ascomycota ) [ J ] .
Phytotaxa,2013,103(1):51⁃60.
[ 2 ] 赖广辉,傅乐意.竹黄主要寄主植物的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
资源,2000,19(1):8⁃11.
[ 3 ] 林海萍,黄小波,毛胜凤,等.野生竹黄菌生物学性状研究[ J] .
中草药,2008,39(9):1407⁃1409.
[ 4 ] 梁晓辉.竹黄菌发酵产竹红菌素的研究[ D].无锡:江南大
学,2009.
[ 5 ] 李聪.苝醌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及光敏活性研究[D].兰州:中
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999.
[ 6 ] 林海萍.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生物学性状及其人工培
养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 7 ] 李加友.竹黄菌的液体发酵研究[ J] .食药用菌,2008( 5):
24⁃26.
[ 8 ] 寇娴,张雁冰,赵清治,等.竹黄中红色素的提取与鉴定[ J] .河
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34(2):80⁃81.
[ 9 ] 彭京胜,李晓丽,孙振令,等.竹黄中竹红菌甲素的分离与纯
化[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2):91⁃94.
[10] 苏宇杰,印小燕,蔡宇杰,等.竹黄中竹红菌素的提取及稳定
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9(2):261⁃264.
[11] MOHAMED A S,CHEE S K,YUEN G Y,et al. Hypericin and
hypocrellin 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mucosal carcinoma cells
[J] .J Photochem Photobiol B:Biology,2001,65:59⁃73.
[12] ZHEN J D, WILLIAM L J. Hypocrellins and their use in
photosensitization [ J ] . Photochem Photobiol, 1990, 52 ( 3 ):
609⁃616.
[13] HUDSON J B, ZHOU J, CHEN J, et al. Hypocrellin, from
Hypocrella bambuase, is phototoxic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J] .Photochem Photobiol,1994,60(3):253⁃255.
[14] 万象义,陈远藤.一种新的光化学疗法药物:竹红菌甲素[ J] .
科学通报,1980(24):1148⁃1149.
[15] 罗子华,于兰馥,郭泳芬,等.竹红菌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
床观察[J] .云南医药,1980(1):20⁃25.
[16] SU Y, YIN X, RAO S, et al. Natural colourant from Shiraia
bambusicola : stability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hypocrellin
extract[J] .Int J Food Sci Technol,2009,44(12):2531⁃2537.
[17] 张灏,邓丹,石贵阳,等.竹红菌素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J] .生
97 第 1期 章明晔等:竹黄菌发酵生产竹红菌素的研究进展
物技术,2002(12):19⁃20.
[18] 李达旭.一株竹黄真菌的分离鉴定、发酵及其应用的研究
[D].成都:四川大学,2003.
[19] 石贵阳,张大兵,楼志华,等.竹黄菌液体培养条件下生成竹
红菌素的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2004,11(5):299⁃301.
[20] 胡飞,李瑞雪,李春如,等.一株竹黄无性型菌株液态发酵产
竹红菌素的初步研究[J] .生物学杂志,2008,25(2):44⁃47.
[21] 陈佳佳,李兆兰,焦庆才.竹黄无性株的液态发酵工艺研究
[J] .中药材,2005,28(12):1049⁃1051.
[22] 胡明明,蔡宇杰,廖祥儒,等.竹红菌素培养基的初步优化[ J] .
食品与机械,2010,26(5):141⁃143.
[23] 于建兴,沈洁,陆筑凤,等.竹黄菌的液体发酵及生物学活性
研究[J] .药物评价研究,2013,36(1):26⁃29.
[24] 项小燕.竹黄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J] .生物技术,2010,20
(4):73⁃75.
[25] 梁晓辉,蔡宇杰,廖祥儒,等.Shiraia sp.SUPER H168 ITS 5.
8S rDNA序列分析及产竹红菌素条件初步优化[J] .工业微生
物,2009,39:13⁃17.
[26] 李达旭,赵建,何颖,等.一种竹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有
效成分发酵的初步研究[ 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40(1):139⁃143.
[27] 蔡宇杰,丁彦蕊,张大兵,等.竹黄菌固态发酵竹红菌素条件
的研究[J] .生物技术,2004,14(4):46⁃47.
[28] 刘为忠,陈远腾,李聪,等.苝醌类化合物产生菌固态发酵工
艺研究 [ J]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22 ( 5):
389⁃391.
[29] 韩钱松,沈健增,蔡宇杰,等.维生素对竹黄菌发酵产苝醌类
色素的影响[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32(2):119⁃123.
[30] 项小燕,郑爱芳,谢翎.不同金属离子对竹黄液体发酵的影响
[J] .中草药,2011,42(1):164⁃166.
[31] DU W,LIANG Z,ZOU X,et al. Effects of microbial elicitor on
production of hypocrellin by Shiraia bambusicola [ J ] . Folia
Microbiologica,2013,58(4),283⁃289.
[32] 黄坤,李聪,陈远腾,等.微生物发酵产生苝醌类化合物和甘
露醇的工艺研究[J] .云南化工,2003,30(4):31⁃34.
[33] CAI Y, LIAO X, LIANG X, et al. Induction of hypocrellin
production by Triton X⁃100 under submerged fermentation with
Shiraia sp. SUPER⁃H168 [ J] . New Biotechnol, 2011, 28 ( 6):
588⁃592.
[34] 杜文,孙春龙,韩燕峰,等.竹黄无性型菌株产竹红菌甲素的
聚类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960⁃963.
[35] 李星秀,李向敏,侯成林.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筛选[ J] .安徽
农业大学学报,2010,37(2):218⁃223.
[36] 夏更寿,麻汉林.竹红菌素高产菌株的筛选与分子鉴定[ J] .上
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30(6):1⁃5.
[37] 潘魏松,嵇源源,杨珠英,等.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竹红菌
甲素高产菌株[J] .生物加工过程,2012,10(6):18⁃23.
[38] 董婷,潘魏松,赵一璐,等.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竹红菌
甲素高产菌株[J] .生物加工过程,2012,10(1):25⁃29.
(责任编辑 周晓薇)
08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