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3卷第 2期
2015年 3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3 No 2
Mar 2015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5 02 014
收稿日期:2013-10-11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102562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 ( 2012AA0212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 ( 2011CBA008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1106070) ;长江学者和创新发展计划( PCSIRT)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
科建设工程
作者简介:张旭东(1989—),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分离;应汉杰(联系人),教授,E⁃mail:yinghanjie@ njtech.edu.cn
N 乙酰神经氨酸在离子交换树脂 AD 1上的
吸附热 /动力学
张旭东,吴菁岚,庄 伟,应汉杰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
摘 要:主要研究了 N 乙酰神经氨酸(Neu5Ac)在 AD 1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 通过静态摇瓶的方法,利
用 Langmuir模型对热力学平衡数据进行拟合,测得树脂的最大 Neu5Ac吸附量为 0 39 g / g,且不受温度影响。 依次
用大孔扩散模型、大孔微孔扩散模型对不同 Neu5Ac初始质量浓度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
和较高浓度下,Neu5Ac在 AD 1树脂上的离子交换过程的限速步骤依次为大孔扩散和大孔微孔扩散,其中大孔扩
散系数 Dp为 1 453×10
-8 m2 / min,微孔扩散系数 Dc为 9 153×10
-15 m2 / min。 最后利用大孔微孔扩散模型研究了树
脂颗粒度大小对 Neu5Ac在 AD 1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动力学的影响,发现选取较小颗粒度的树脂有利于提高离子
交换速率,且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AD 1树脂对 Neu5Ac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
快的吸附速率。
关键词:Neu5Ac;离子交换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大孔微孔扩散模型;大孔扩散模型
中图分类号:TQ936 1+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5)02-0070-06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nd kinetics of Neu5Ac 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to an anion⁃exchange resin
ZHANG Xudong,WU Jinglan,ZHUANG Wei,YING Hanji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Ionic exchanger AD⁃1 was us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Neu5Ac from its aqueous solution.
The maximal adsorption capacity of Neu5Ac onto the resin was 0 39 g / g, temperature independent,
through a batch equilibrium system. The Langmuir isotherm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thermodynamics.
The macropore diffusion and the macropore⁃micropore diffusion in series accounted for the diffusion
process of Neu5Ac- ions into the resin pores,the macropore diffusivity was 1 453×10-8 m2 / min while the
micropore diffusivity was 9 153×10-15 m2 / min.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ticle size on the ion⁃exchange
process was also studied through the macropore⁃micropore diffusion model,which indicated that kinetics of
the process could be improved by using smaller adsorbent particles. Good fitting was achifeved with the
model,which verifies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Keywords:Neu5Ac;anionic exchanger adsorption equilibrium;adsorption kinetics;macropore⁃micropore
diffusion mode;macropore diffusion mode
唾 液 酸 ( sialic acid, SA ), 为 神 经 氨 酸
(neuraminie acid,NA)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是广泛存
在于生物系统中的一类天然糖类化合物[1]。 唾液
酸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在医药、保健和
功能性食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衍生物在治疗流
感、神经性疾病、肿瘤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
N 乙酰神经氨酸(Neu5Ac)是唾液酸中存在最广
泛、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化合物,在食品、医药等领域
需求量很高,但其每克价格却高达 50~100 美元[3]。
因此,研究 Neu5Ac 生产的关键步骤后分离过程对
降低 Neu5Ac的生产成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由于 Neu5Ac的解离特性,在不同的 pH条件下
会以分子或离子的状态存在。 因此离子交换法被
广泛应用于 Neu5Ac的分离纯化[4]。 离子交换树脂
法具有选择性强、交换容量高、可重复利用等特点。
Xu等[5]使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 Neu5Ac 进行分离,
获得了 98 4%的纯度,回收率达 80 87%。
本文中,笔者选取 AD 1 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
离子交换介质对 Neu5Ac 进行分离提纯研究。 考察
Neu5Ac在 AD 1 树脂上的吸附热动力学,通过模
型拟合获得有关 Neu5Ac在 AD 1树脂上的离子交
换平衡热动力学参数,以期获得相关平衡参数,为
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Neu5Ac购于美国 Sigma公司;阴离子交换树脂
AD 1由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是一种
具有大孔和微孔双重结构的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
脂,AD 1 是一种聚苯乙烯树脂,其交联度为 7%。
树脂在使用前经过 NaOH和 HCl反复预处理。 实验
中树脂孔隙率为 0 42;颗粒度为 800 ~ 1 000 μm
(90%为 880 μm)。 AD 1树脂的具体参数:孔隙率
εp为 0 42,湿真密度为 1 060 g / mL,表比面积为
568 4 m2 / g。
1 2 实验方法
1 2 1 Neu5Ac解离常数的测定
使用瑞士万通自动 pH 滴定仪对 Neu5Ac 进行
滴定实验。 将 50 mL 质量浓度为 5 g / L 的 Neu5Ac
置于 100 mL烧杯中,选取事先标定好的 0 1 mol / L
的 NaOH对 Neu5Ac 在 200 r / min 的搅拌速度下进
行滴定实验。 记录滴定过程中 NaOH的消耗体积和
溶液 pH,分析滴定曲线即可获得 Neu5Ac 的解离常
数 pKa。
1 2 2 静态吸附实验
Neu5Ac在 AD 1 树脂上的静态吸附实验分
别在 293 15、303 15 和 313 15 K 下完成。 分别
称取 1 g 滤干的介质于若干 100 mL 锥形瓶中,随
后向锥形瓶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 Neu5Ac 溶液
(4 ~ 20 g / L)。 锥形瓶密封后置于不同温度摇床
中,在 150 r / min下振荡 12 h。 离子交换平衡后,通
过 HPLC 检测溶液中 Neu5Ac 浓度,根据下式计算
其吸附量。
qe =
ρ0 - ρe( ) V
m
(1)
式中: ρ0 和 ρe 分别为溶液中初始和平衡时的
Neu5Ac质量浓度,g / L。 V为吸附液体积,L; m为树
脂质量,g。
1 2 3 动态吸附实验
在 1 0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 500 mL一定质量
浓度的 Neu5Ac 溶液 ( 7 24、 12 0、 14 7 和 18 86
g / L),加入 10 g AD 1树脂,搅拌并开始计时,定时
抽取少量溶液,分析 Neu5Ac 含量,直至达到离子交
换平衡。 整个过程恒温并保持 120 r / min 的搅拌速
率 120 min。
1 2 4 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
使用美国安捷伦 1200 系列 HPLC 检测溶液中
Neu5Ac的质量浓度。 检测条件:色谱柱为 Bio⁃Rad
Aminex HPX 87 有机酸色谱柱,流动相为 10
mmol / L H2SO4,流速 0 4 mL / min,柱温 55 ℃,紫外
检测波长 210 nm。
2 结果与讨论
2 1 Neu5Ac的滴定实验
Neu5Ac的分子结构中在 1 碳位置有一个羧
基,所以溶液 pH的变化会影响到 Neu5Ac 的解离平
衡(式(2))。 同时,树脂对 Neu5Ac 的吸附平衡见
式(3)。
Neu5Ac-·H+ →Neu5Ac-+H+ (2)
R OH+Neu5Ac- →R Neu5Ac+OH- (3)
17 第 2期 张旭东等:N 乙酰神经氨酸在离子交换树脂 AD 1上的吸附热 /动力学
式(3)中 R 为树脂骨架。 对 Neu5Ac的滴定曲线进
行分析,得到 Neu5Ac 在不同 pH 条件下的解离情
况,见图 1。 由图 1可知:Neu5Ac 的 p Ka 值为 2 4,
符合文献报道的 p Ka 值[6]。 在较低的 pH 范围内
(pH<2),Neu5Ac 大部分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而在
较高的 pH范围内(pH>4),Neu5Ac 大部分以离子
(Neu5Ac-) 的形式存在。 理论上只有离子态的
Neu5Ac-才能与树脂上的 OH-基团(式(3))交换并
被吸附。 因此溶液在低 pH 下不利于 Neu5Ac 的离
子交换。
图 1 Neu5Ac解离曲线
Fig 1 Neu5Ac dissociation curve
2 2 热力学平衡分析
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7]常用于离子交换平
衡数据的拟合,该模型的表达式为
qe =
qmKLρe
1 + KLρe
(4)
式中:qm 和 KL 分别为 Langmuir 模型参数。 使用
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对 293 15、303 15和 313 15
K下 Neu5Ac离子交换平衡数据进行拟合,见图 2。
图 2 Neu5Ac在 AD 1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平衡等温线
Fig 2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Neu5Ac onto the AD⁃1 resin
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拟合,模型参数和相关
性系数 R2如表 1所列。 由表 1可知:R2大于 0 95表
明模型对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AD 1 树
脂对 Neu5Ac 有很高的吸附量,模型拟合 qm 值达到
0 40 g / g,且最大吸附量略微受到温度的影响。 然
而实验获得的最大吸附量 qm,exp 为 0 39 g / g,且不受
温度的影响(图 1)。 这一误差可能是由于非线性拟
合带来的。 由于温度对 Neu5Ac在 AD 1树脂上的
离子交换平衡没有明显影响,所以动力学实验都是
在常温(298 15 K)下进行的。
表 1 热力学参数拟合结果
Table 1 Estimated isotherm parameter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T / K KL / (L·g
-1) qm / (L·g
-1) R2
293 15 3 819 8 0 402 1 0 97
303 15 6 407 4 0 384 2 0 97
313 15 8 056 6 0 376 6 0 95
2 3 Neu5Ac吸附动力学分析
热力学平衡实验表明 Neu5Ac在 AD 1树脂上
的吸附行为不受温度的影响。 因此,动力学实验主
要考察 Neu5Ac浓度对离子交换速率的影响。 由于
AD 1树脂具有二元孔道结构,考虑分别使用大孔
扩散模型和大孔微孔扩散模型对 Neu5Ac 的吸附过
程进行拟合。
2 3 1 大孔扩散模型
大孔扩散模型(MADM)认为大孔扩散为限速
步骤[8]。 模型假设包括:①离子交换介质有双重结
构,包含大孔和微孔;②介质为球形,且颗粒半径均
匀;③溶液混合均匀,忽略外部质量传递;④颗粒内
部大孔扩散为限速步骤,且不受外部浓度影响;⑤
溶液相和大孔之间的离子交换平衡是一个瞬时过
程;⑥动力学实验在恒温下进行。 模型表达式见式
(5) ~式(6)。
以介质颗粒为体积元素的质量平衡方程
εp
∂ρp
∂t
+ ρp
∂q-
∂t
= 1
R2P
∂
∂R DPR
2 ∂ρP
∂R
æ
è
ç
ö
ø
÷ (5)
整体质量平衡方程
dρ
dt
= 1 - ε
ε
3
RP
DP
∂ρp
∂R R = Rp
(6)
初始及边界条件
ρ(0) = ρ0 (7)
ρP R,0( ) = 0 (8)
∂ρP
∂R
0,t( ) = 0 (9)
27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ρP RP,t( ) = ρ t( ) (10)
2 3 2 大孔微孔扩散模型
大孔微孔扩散模型(MIDM)的假设条件和大孔
扩散模型基本相同,只有第④条不同,应为“大孔和
微孔扩散依次为限速步骤” [8]。
以介质颗粒为体积元素的质量平衡方程同式(5)。
εp
∂ρp
∂t
+ ρp
∂q-
∂t
= 1
R2P
∂
∂R DPR
2 ∂ρP
∂R
æ
è
ç
ö
ø
÷
其中平均吸附量( q
-
)为任意时间任意颗粒半径位
置(R)的吸附量,其计算公式为
q- R,t( ) = 3
r3c
∫rc
0
q r,t( ) r2dr (11)
颗粒内部质量平衡方程
∂q
∂t
= 1
r2
∂
∂r
Dcr2
∂q
∂r
æ
è
ç
ö
ø
÷ (12)
溶液相质量平衡方程同式(6)。
dρ
dt
= 1 - ε
ε
3
RP
DP
∂ρp
∂R R = Rp
初始及边界条件
q r,R,0( ) = 0 (13)
q rc,R,t( ) =
qmKLρp R,t( )
1 + KLρp R,t( )
(14)
∂q
∂r
0,R,t( ) = 0 (15)
通过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获得了大孔微孔扩
散模型的传质系数(KDL)、大孔(Dp)和微孔(Dc)扩
散系数,并讨论了大孔微孔扩散模型的扩散机制。
模型拟合参数见表 2。
表 2 大孔扩散模型与大孔微孔扩散模型参数
Table 2 MADM and MIDM parameters
模型参数
大孔和微孔扩散系数 / m2 / min
MADM MIDM
ε= 0 982 0
Rp = 1 5×10
-4 m
rc = 1 0×10
-6 m
Dp = 1 453×10
-8 Dc = 9 153×10
-15
2 4 拟合结果分析
本实验进行了不同初始浓度下 Neu5Ac 的离子
交换动力学实验,图 3为不同浓度下的动力学数据。
根据表 1所列出的 AD 1 树脂的物理特性,该
树脂孔隙率为 εp = 0 42。 选取孔扩散模型对实验数
据进行拟合[9]。 目前文献报道比较多的孔扩散模
图 3 不同初始浓度下 Neu5Ac在 AD 1树脂上
的离子交换动力学数据
Fig 3 Experimental concentration decay curves of Neu5Ac
adsorbed onto the AD⁃1 resin
型为大孔扩散模型(MADM)、大孔微孔扩散模型
(MIDM)。 由于 AD 1树脂在合成的过程中进行了
两次交联,首先进行 4%的交联,第二次再进行 3%
的交联,以获得树脂机械强度,这使得树脂同时具
有大孔和微孔的结构。
图 4(a)为 MADM模型对初始质量浓度(ρ0)为
7 24 g / L动力学数据拟合结果。 由图 4( a)可知,
MADM模型能很好地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 当
初始 Neu5Ac 质量浓度为 7 24 g / L 时,吸附平衡时
树脂只达到了其饱和吸附量的 80%。 可以认为树
脂表面的活性位点已经饱和,更多的吸附是由于孔
吸附的作用。 所以在这个浓度范围内,大孔扩散为
限速步骤。
大孔扩散系数 Dp 拟合结果为 1 453 × 10
-8
m2 / min,其和分子扩散系数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这
表明大孔中的物质传递是通过分子扩散进行的。
根据大孔扩散模型的第④条假设,Dp值与溶液浓度
无关。 然而对高浓度下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发
现,其与浓度变化相关,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这
可能是由于高浓度下的动力学吸附行为同时具有
除了大孔扩散以外的扩散机制[10-11]。 图 4(b)为大
孔扩散模型对初始质量浓度为 12 g / L 的动力学数
据进行拟合,固定扩散系数 Dp为 1 453 × 10
-8 m2 /
min,大孔扩散模型能很好地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证明了模型选取的适用性。 然而,大孔扩散模型不
能很好地拟合初始质量浓度为 14 7 g / L 时的动力
学数据。 在该浓度下 AD 1 树脂平衡吸附量达到
了饱和吸附量。 因此,考虑在大孔扩散的基础上,
微孔扩散也对离子交换动力学过程起到了限速
作用。
37 第 2期 张旭东等:N 乙酰神经氨酸在离子交换树脂 AD 1上的吸附热 /动力学
图 4 不同初始浓度下 Neu5Ac离子动力学数据模型拟合
Fig 4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concentration
decay curves of Neu5Ac
类似于大孔扩散系数 Dp,通过模型拟合获得
了微孔扩散系数 Dc为 9 153×10
-15 m2 / min。 图 4
(c)为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的拟合图。 由图 4
(c)可知,大孔微孔扩散模型成功拟合了在高浓度
下的动力学数据。 这表明了在高浓度下离子交换
过程中大孔和微孔扩散依次对离子交换平衡速率
进行影响。 为了进一步对模型进行验证,MIDM 对
初始质量浓度为 18 86 g / L 的动力学数据也有很
好的拟合度,见图 4( d)。 由图 4( d)可知,平衡时
树脂达到了 99%的饱和度。
Neu5Ac-在大孔和微孔中的扩散过程如图 5 所
示。 图 5(a)为 0 1~30 min内树脂颗粒不同位置大
孔内的 Neu5Ac-浓度分布图。 图 5( b)是 Neu5Ac-
在树脂颗粒最外层微孔内的扩散过程示意图。 由
图 5可知:起初 ρp与溶液相中浓度相同,随着离子交
换过程 Neu5Ac-从溶液相中传质到树脂相中 ρp逐渐
降低。 根据质量守恒,Neu5Ac-在 3 min内迅速扩散
至树脂孔结构中去。 大约 30 min 后树脂颗粒中心
和边缘处的 ρp值相等,表明 Neu5Ac
-已经扩散到孔
结构的中心,吸附达到饱和。
图 5 Neu5Ac-在大孔和微孔中的扩散过程示意
Fig 5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Neu5Ac⁃ions diffusion
processes in macropores and micropores
当树脂中同时含有大孔和微孔结构时,大孔为
Neu5Ac-从树脂外部扩散到树脂颗粒内部提供了通
道。 一旦大孔吸附饱和,Neu5Ac-会继续向微孔中
扩散[8]。 MIDM模型对图 4(c)和图 4(d)动力学数
据的拟合验证了这种假设,30 min 内,Neu5Ac-从颗
粒外部扩散到颗粒中心,颗粒中心达到饱和。 这证
明了大孔微孔吸附模型的第④条假设,大孔和微孔
扩散依次控制着吸附速率。
2 5 大孔微孔扩散模型的验证
除了溶液浓度,树脂的颗粒度大小也会影响
到吸附速率[12] 。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笔者选取 4 种不同颗粒度的 AD 1 树脂进行
Neu5Ac(20 g / L)的动力学实验。 根据 MIDM 拟合
结果,采用小颗粒度的吸附介质可以有效提高吸
47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附平衡速率。 然而,树脂颗粒度的减小会提高色
谱柱的柱压。 因此,在考虑树脂颗粒度大小的同
时也要兼顾应用,在柱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
选取小颗粒树脂。 根据图 6 所示,MIDM 模型成功
拟合了在不同树脂颗粒度大小下的动力学数据。
因此大孔微孔扩散作为限速步骤的假设是可
靠的。
图 6 MIDM对不同树脂颗粒度动力学数据的拟合
Fig 6 MIDM simulation results for different
resin particle sizes
3 结论
研究了 Neu5Ac在 AD 1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
子交换平衡和动力学行为。 AD 1 树脂对 Neu5Ac
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高达 0 39 g / g,且其热力学平
衡基本不受温度的影响。 通过大孔扩散模型和大
孔微孔扩散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 研究拟
合结果发现,大孔扩散和大孔微孔扩散依次为 AD
1树脂离子交换吸附不同浓度下 Neu5Ac 的限速步
骤。 大孔扩散系数和微孔扩散系数分别为 1 453×
10-8 m2 / min和 9 153×10-15 m2 / min,且扩散系数不
受树脂颗粒度大小的影响。 实验证明选取颗粒度
较小的树脂有利于迅速达到离子交换平衡,提高工
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 1 ] Blix F G,Gottschalk A,Klenk E. Proposed nomenclature in the
field of neuraminic and sialic acids [ J ] . Nature, 1957, 179:
1088⁃1088.
[ 2 ] Wiederschain G. Essentials of glycobiology [ J ] . Biochemistry
(Moscow),2009,74:1056⁃1056.
[ 3 ] Zhang Y,Tao F,Du M,et al.An efficient method for N⁃acetyl⁃D⁃
neuraminic acid production using coupled bacterial cells with a
safe temperature⁃induced system [ J] . Appl Microbiol Biotech,
2010,86:481⁃489.
[ 4 ] Pozsgay V, Jennings H, Kasper D L. 4, 8⁃Anhydro⁃N⁃
acetylneuraminic acid[J] .Eur J Biochem,1987,162:445⁃450.
[ 5 ] Xu P,Qiu J H,Zhang Y N,et al.Efficient whole⁃cell biocatalytic
synthesis of N⁃acetyl⁃D⁃neuraminic acid [ J] . Adv Synth Catal,
2007,49:1614⁃1618.
[ 6 ] Arnberg N,Kidd A H,Edlund K,et al.Adenovirus type 37 binds
to cell surface sialic acid through a charge⁃dependent interaction
[J] .Virology,2002,302:33⁃43.
[ 7 ] Langmuir I.The Adsorption of gases on plane surfaces of glass,
mica and platinum[J] .J Am Chem Soc,1918,40:1361⁃1403.
[ 8 ] Minceva M,Rodrigues A E. Adsorption of xylenes on Faujasite⁃
type zeolite:equilibrium and kinetics in batch adsorber[J] .Chem
Eng Res Des,2004,82:667⁃681.
[ 9 ] Allen S J, Koumanova B, Kircheva Z, et al. Adsorption of 2⁃
nitrophenol by technical hydrolysis lignin:kinetics,mass transfer,
and equilibrium studies [ J ] . Ind Eng Chem Res, 2005, 44:
2281⁃2287.
[10] Lin X,Wu J, Fan J, et al. Adsorption of buta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to a new type of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studies
of adsorption isotherms and kinetics simulation [ J ] . 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2012,87:924⁃931.
[11] Kaczmarski K,Antos D,Sajonz H,et al.Comparative modeling of
breakthrough curves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in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J] .J Chromatogr A,2001,925:1⁃17.
[12] Wang C P,Wu J Z,Sun H W,et al. Adsorption of Pb( II) 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tourmaline as a novel adsorbent[J] .Ind
Eng Chem Res,2011,50:8515⁃8523.
(责任编辑 荀志金)
57 第 2期 张旭东等:N 乙酰神经氨酸在离子交换树脂 AD 1上的吸附热 /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