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从!"#$%&’()$抗菌机理出发合理设计抗菌肽
陈 菲,严 明,韦 萍!
(南京工业大学 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摘 要:!"#$%&’()$是一种表达于人体毒性.淋巴细胞中的抗菌蛋白,其作用相当于广谱抗菌素。随着分子模拟技
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根据!"#$%&’()$的
覆膜作用机理重新设计出具有活性的抗菌小肽,并通过实验对该片段的活性进行检验。
关键词:!"#$%&’()$;抗菌肽;抗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0+1234 文献标识码:5 文章编号:+67*84679(*,,0),+8,,668,0
!"#$%&’()")*$+",$*--$%-"./0*$1$*232#*4+2$&%*-"5./&462#$&’#
/&*$3/0*".$/67"0-/&$#7
:;<=>?),@5=A)$B,C
83#*./0*:!"#$%&’()$)(#(R?J)#&S)$KFG#$Q)T#JQ?")#&R"FQ?)$,UL)JL)(?VR"?((?K)$:’QF&’Q)J.H’MW
RLFJ’Q?()$QL?L%M#$TFK’XDQL#((FM?#$Q)T#JQ?")#JQ)P)Q)?(()M)"QFQL?T#JQ?")FRL#B?XC)QLQL?
K?P?&FRM?$QFGAF&?J%"I)M%Q)F$.?JL$)Y%?(,QL?"?Q)F$FG)Q((Q"%JQ%"?QF#$Q)T#JQ?")#&M?JL#W
$)(ML#(T??$(Q%K)?KMF"?#$KMF"?"?J?$Q&’X5R?RQ)K?(?BM?$QU)QLL)BL?"#JQ)P)Q’,U#(K?()B$?K
T#(?KF$QL?Q?JQF")#&M?MQ"#$?M?JL#$)(MFG!"#$%&’()$)$QL)(R#R?",#$K)Q(#$Q)T#JQ?")#&G%$JQ)F$
L#(T?P#&)K#Q?KT’?VR?")M?$Q(3
9"2,’.+#:!"#$%&’()$;#$Q)T#JQ?")#&R?RQ)K?;#$Q)T#JQ?")#JQ)P)Q’
!"#$%&’()$(颗粒溶素)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
种细胞毒性效应蛋白,它选择性地表达于自然杀伤
细胞和激活后的人体毒性.淋巴细胞,其作用相当
于广谱抗菌素,作用范围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
阳性菌,真菌以及各种寄生虫等[+]。
: 基于!"#$%&’()$结构和抗菌机理来进行
抗菌肽的设计
+X+ !"#$%&’()$抗菌机理和活性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抗菌肽与膜作用的时候有覆膜(J#"R?QW&)S?)和
穿膜(T#""?&W(Q#P?)两种基本模式[*]。已有研究表明
!"#$%&’()$可以覆膜形式与细胞膜直接作用导致细
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继而使细胞裂解,电荷分布、疏水
作用和中心凝集作用是决定!"#$%&’()$作用模式的
主要因素[4]。
依据AF&?J%"<&?JQ"FRF"#Q)F$理论,分子表面静电
势在抗菌肽与膜结合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
而!"#$%&’()$的等电点为-X1+0,其活性片段的等电点
高达+*X+90,我们推断!"#$%&’()$分子最大正电势所分
布的区域正是它们与膜结合时的不同起始区域。
碱性残基和疏水残基的极端排列是两亲螺旋的
主要特征,这种特殊的结构特征对抗菌肽的活性有
很重要的影响。对于!"#$%&’()$分子,因为其活性
! 收稿日期:*,,1W+*W*,
作者简介:陈 菲(+-9,W),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抗菌肽,抗菌蛋白。
>?TX*,,0
·66·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L)$?(?ZF%"$#&FG[)FR"FJ?((<$B)$??")$B
第4卷第+期
*,,0年*月
万方数据
片段处碱性氨基酸残基的数量较大,导致了其活性
片段具有较强的正电性,而且由于两亲螺旋的疏水
残基紧密地排列于球心,形成了一个较强的疏水核,
致使其可以稳定地以球形结构存在。
!"# 设计具有活性的抗菌肽
我们首先建立了所研究肽段的结构模型为
$%&’()*+,’螺旋-结构相似的两亲性!螺旋片段;
其次,考虑到碱性和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的重要影响,
我们选择了-个重要位点进行残基替换;因为!螺
旋结构有特殊的氢键形成方式,最终我们认为以下
的残基替换最为合理:.+/0-替换为12%以减小片
段的负电性;.+’03替换为.%4以增加片段的正电
性和亲水性;1*%5#替换为627以增加片段8末端
的疏水性,如图!,#,-所示。
替换后片段 (9)—:7%;.%4;1%/;.%4;!"#;<&);8*+
;$#%;627;=7>;.%4;.%4;&"’—(8)
原片段 (9)—:7%;.%4;1%/;.%4;$();<&);8*+;.%4
;$(*;627;=7>;.%4;.%4;!+#—(8)
理论活性片段由!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个碱性氨基酸残基,5个疏
水氨基酸残基,黑体表示经替换的氨基酸残基
图! 替换后片段与原片段氨基酸序列比对图
@,4"! 8AB/&%,’4>27+7C(7’D7AEF7+,4’7F/7/>,F7+74B7’>>A
>2&>AE$%&’()*+,’G+&D>,H7+74B7’>
图&为$%&’()*+,’的螺旋-,图I为经替换后的理论活性片段。深灰
色球代表较强亲水性氨基酸,黑色球代表较强疏水性氨基酸,浅灰
色球代表其他类氨基酸。比较图&和图I我们可以看出替换后片段
的两亲性和正电性相对于$%&’()*+,’活性片段而言更强,理论活性
片段的!"(!#"3J5)大于$%&’()*+,’螺旋-的!"(!#"!J5)
图# 螺旋片段氨基酸残基分布图(.’>27K,’可视化软件)
@,4"# L,+>%,I(>,’4AE&B,’A&D,F+,’>27+>%(D>(%7AE!;27),M
!"5 计算结果
我们分别计算了两个片段的表面静电势,并得
到了如图0所示的表面静电势分布图。
由图0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替换残基后的$%&’;
()*+,’活性片段9末端处的正静电势相对于原片段
而言强度更加集中,且正静电势的作用范围也往外
延伸;此外,由图N的比较结果可以知道替换残基
图&表明该理论活性片段可以正常地形成!螺旋;图I表明该理论
活性片段中15的9;O与:!的8PQ之间,RS的9;O与15的8P
Q之间以及@!0的9;O与@!T的8PQ之间都能正常地形成氢键,
说明这-个位点氨基酸残基的替换不会影响螺旋的正常形成
图- 理论活性片段达最低能量态时的氢键形成图(O*/7%;
D27B试用版软件,利用分子动力学==U方法进行几
何优化)
@,4"- @A%B&>,A’AEO;IA’F,’>27F7+,4’7F/7/>,F7+74B7’>
&为替换残基后的片段,I为未经替换的片段;深灰色表示显正电性
的区域,浅灰色表示显负电性的区域
图0 片段表面静电势分布图(.%4(+)&I软件,用量子力学
V=;WX9LQ方法计算)
@,4"0 L,+>%,I(>,’4AE>27+>&>,D/A>7’>,&)&%A(’F>27BA)7D()7+
后片段的两亲性也强于原片段。因此从理论上我们
推断经残基替换后的片段能够更稳定地与膜结合,
并且因为8末端的627带有比1*%更强的疏水基
团从而更易导致膜的扰动。
#TT5年#月 陈 菲等:从$%&’()*+,’抗菌机理出发合理设计抗菌肽 ·?3·
万方数据
! 实验结果
!"# #$肽的合成,分离和纯化
我们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了目标肽,
选用#+,-$.+,的层析柱,填料为/012340567!8,
."8!#,9/,:;的流速,在!<.;,检测下以!倍床
体积的洗脱液进行平衡洗脱来分离纯化#$肽。经质
谱和’=9&检测,目标肽已经合成,且纯度较高(如图
8,>)。
图8 合成抗菌肽的’=9&分析结果
?:@"8 ’=9&3;3ABC:CDECB;F20C:G04101F:40
图中#.H!"8和#.I."<处均可表明目标肽的存在
图> 纯化后#$肽的质谱图
?:@"> J3CC7C10+FKL,+23KF:;@DE#$7101F:40
!"! 抗菌肽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67!8.法
先用已知浓度梯度系列的标准牛血清白蛋白
()/M)取代待测蛋白质样品,与待测蛋白质样品同
等测定条件下,测定!8H8值。以)/M标准蛋白质量
浓度(,@/,9)为横坐标,!8H8值为纵坐标,绘制标
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N.".!I8OP.".##!I#。
测定待测样品的浓度时,做了O个待测浓度梯度即
#/>$待测、O/>$待测和>/>$待测,采用$待测#、$待测!
和$待测O三者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质量浓度$待测,
最后测得合成肽质量浓度为."$I,@/,9。
!"O 抗菌肽构象的初步确定
!"O"# 在)LE0K环境中的二级结构———远紫外圆
二色谱(&%)的测定[8]
$."@合成肽溶解于!"<,9、!8,,DA/9的磷
酸缓冲液,1’为>"$,用旋光分光光度计在!8Q以
下测定&%光谱,结果如图I所示(峰谷&%值:
R>"I!$!>,峰尖&%值:R$">#I#$)。计算结果
为:M9=’M!."#!。
图I 缓冲液中十四肽的&%谱图
?:@"I 6K312DEF20&%C10+FK3DE#$733101F:40:;F20SLE0K
!"O"! 在疏水环境中的二级结构———远紫外圆二
色谱(&%)的测定[8,>]
$.,@合成肽溶解于!"<,9、O.,J/9/%/
溶液,用旋光分光光度计在!8Q以下测定&%光
谱,结果如图<所示(峰谷&%值:RH".!$I,峰尖
&%值:R8"
!"$"# 琼脂孔穴扩散法[I]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悬浮液(%&>8.N."O)
>."9与固体培养基(含琼脂质量分数#"
其凝固后$Q保存。使用时皿内等距离打直径为O
,,的小孔,滴入$!<"9的待测样品液,OIQ培养
#.2,测量抑菌圈直径,表示测试品的活力大小(图
H)。3图中,滴加)LE0K的孔最大直径为$"8,,,滴
加/%/的孔最大直径为>,,;S图中,滴加)LE0K的
孔最大直径为#.,,,滴加/%/的孔最大直径为#O
,,。可见
·><· 生物加工过程 第O卷第#期
万方数据
图! 在疏水环境中十四肽的"#谱图
$%&’! ()*+,-./,0"#1+02/)*-.345**+0+/%60%7/,0,85
6)-+,-9%22%)2:;1/*720
34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性约为大肠杆菌的两
倍,且在<#<溶液中的抗性要强于在=:.0)中的抗
性。
>’4’> 抗菌肽液体抑菌浓度的测定[!]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悬浮液(!"?@AB
A’C)CA!D与液体培养基@EA!D混合,加入4AA!D
不同浓度的抗菌肽,CEF恒温振荡培养3@A;%7,用
冰水浴冷却,然后测定?@A7;的吸光率。以浓度
的对数值对相对吸光率作图(见图3A)。
*大肠杆菌活性实验结果:3,>号孔滴加=:.0),C,4号孔滴加<#<。
9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实验结果:3,>号孔滴加=:.0),C,4号孔滴加
<#<。
图G 在=:.0)和疏水环境中34肽的抗菌活性比较(3和C
号孔滴加量为4!D,>和4号孔滴加量为!!D)
$%&’G H2/%I%/%01-.345+0+/%60%7/,0=:.0)*76<#<
图3A 十四肽的抑菌效果分析
$%&’3A H7*J81%1-./,0345+0+/%60’1*2/%I%/%01’
作用于大肠杆菌时,=:.0)溶液中34肽浓度为
4@!;-J/D时可以致死>EK的菌体,最低抑菌浓度
为33’>@!;-J/D,可致死3?K的菌体。<#<溶液中
34肽浓度为4@!;-J/D时可以致死C?K的菌体,最
>AA@年>月 陈 菲等:从()*7:J81%7抗菌机理出发合理设计抗菌肽 ·?G·
万方数据
低抑菌浓度为!"#!$%&/’,可致死()*的菌体;作
用于葡萄球菌时,+,-./溶液中(0肽浓度为0!
!$%&/’时可以致死0#*的菌体,121溶液中(0肽
浓度为0!!$%&/’时可以致死!0*的菌体,且在
121溶液中的线性关系优于+,-./溶液。
! 讨 论
葛兰氏阳性菌的磷壁酸是重要表面抗原,它带
有较多的负电荷,表面具有较强的负电性,因此具有
强正电性的(0肽可以更好地通过静电作用扰乱葛
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和细胞模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0肽的设计方法是合理的,而且通过比较其在
+,-./环境和疏水环境中的抗菌活性,进一步说明
了"螺旋的重要性以及抗菌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关
系。
随着对抗菌肽的分离、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改造
并合成既具有稳定高效抗菌活性又具特异抗菌谱且
同时对宿主无害的抗菌肽,并通过基因工程在原核
细胞、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以实现批量生产,将有
希望成为对付主要病原体特别是耐药菌或肿瘤细胞
的新型药物。
参考文献:
[(] 3&456"7/.589:";/45,&:8<5,4=%>.&35?<@4A?./<4&B.C?
[K] 1G4
FA.&C/%D,A?,9<&8@4A?./<4@:4&?./<5J$.$@/45.C./$.4@<&[H]"H%,/54&%-<$$,5%&%J:,KLLL,(#!((K):N(LKIU"
[0] V.<9.+/,G5,64??G<48’.
[!] 74<8./QF,7.PD:XH"3$CG
?./$<5,8%-!"#$%&’(%)"*+,#&*# T<@%8%$4&C/%?.<5 ’([H]
"B/%?.<545DB.C?
[U] F,OW,Z,[6"6%/.&?:C.%-45?<@4A?./<4&C.C?
()U),MK:(LNKI(LU("
·NL· 生物加工过程 第M卷第(期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