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eparation of L

双极膜电渗析分离发酵液中L



全 文 :第7卷第6期
2009年11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Vol.7No.6
Nov.2009
doi:10.3969/j.issn.1762-3678.2009.06.009
收稿日期:2009-02-23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20102);安徽省重点攻关资助项目(07010202076)
作者简介:李 娟(1985—)女,安徽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物理学;郑之明(联系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zmzheng@ipp.ac.cn
双极膜电渗析分离发酵液中 L 乳酸
李 娟,陈 振,王 鹏,姚黎明,张腊梅,王 丽,郑之明
(中国科学院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1)
摘 要:采用三室型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将发酵液中的L乳酸钠转化为L乳酸。探讨操作电压、流速、进料L乳酸
钠质量浓度等工艺参数对转化过程的影响,考察电渗析过程参数对转化率、物料损失率、电流效率和能耗等技术指
标的影响。在最优操作条件下(流速40L/h,电压15V)对2L的10025g/L乳酸钠发酵液进行分批重复电渗析处
理。结果表明:整个过程的转化率为8122%,损失率为15%,能耗为081kW·h/kg,电流效率为918%,得到的
L乳酸质量浓度可达14431g/L。电渗析残液补糖后可回到发酵罐中用于发酵生产L乳酸。
关键词:双极膜;电渗析;L乳酸钠;L乳酸
中图分类号:TQ921+3;Q8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9)06-0045-06
SeparationofLlacticacidfromfermentationbrothby
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
LIJuan,CHENZhen,WANGPeng,YAOLiming,ZHANGLamei,
WANGLi,ZHENGZhiming
(KeyLaboratoryofIonBeamBioengineering,InstituteofPlasmaPhysics,
ChineseAcademyofSciences,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TheseparationofLlacticacidwasproposedfromfermentationbrothbybipolarmembraneelec
trodialysiswiththreechambers.Efectsofoperationvoltage,flowrateandinitialconcentrationofsodium
Llactateonsomeparameterswerestudied,suchasconversionratioofsodiumlactate,lossrate,energy
consumptionandcurenteficiencyintheprocesses.ResultsshowedthatthefinalLlacticacidconcen
trationwas14431g/LwhenfedbatchelectrodialysiswasperformedtoproduceLlacticacidfromthe
brothcontaining10025g/LofsodiumLlactateundertheoptimumconditionsofoperationvoltageat15
Vandflowrateat40L/h.Theconversionratioofsodiumlactate,lossrate,energyconsumption,and
curenteficiencywere8122%,15%,081kW·h/kg,and918%.Electrodialysiswastewatersu
pplementedwithglucosewasreusedasafermentationmediumforLlacticacidproduction
Keywords: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Lsodiumlactate;Llacticacid
  乳酸(LA)是一种天然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
品、医药、化学工业和环保等领域[1-2]。特别是以
L乳酸作为前体生产的聚乳酸(PLA),由于其良好
的使用性能和可降解的环境效应正备受关注[3]。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乳酸。
但L乳酸发酵产物通常以乳酸钙形式生成,需要硫
酸酸化后提取,这不仅增加了 L 乳酸生产成本,产
生的大量硫酸钙会污染环境,同时钙盐法提取的L
乳酸耐热性不够,难以满足聚合物工业等行业的要
求。因此,开发新的提取工艺对于乳酸生产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
术,已广泛应用于有机酸分离提取[4-6]。它可以在
不引入酸的条件下,将有机酸盐转化为有机酸,并
回收利用碱溶液,能够降低化工原料生产过程能
耗,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将其应用于L乳酸的分离
提取以取代现行的发酵液浓缩、乳酸钙结晶和乳酸
钙酸解3道工序,有利于提高 L 乳酸的生产效益,
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环境效应。而且,双极
膜电渗析可以与发酵耦联,形成一种新型原位分离
技术即电渗析发酵来生产L乳酸,已成为国内外研
究热点[7-8]。
  本实验以去除菌丝体后的 L 乳酸钠发酵液为
分离体系,对双极膜电渗析直接提取L乳酸的工艺
进行优化。为进一步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本实
验还考察双极膜电渗析后的残液回到发酵罐中循
环使用,得到的碱液用于调节发酵罐pH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B—双极膜;C—阳离子交换膜;A—阴离子交换膜;
L-—乳酸根离子;NaL—乳酸钠;HL—乳酸
图1 三室双极膜电渗析原理示意图
Fig.1 Schemeofthreechamberelectrodialysiswith
bipolarmembrane
11 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三室型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将发酵
液中的L乳酸钠转化为 L 乳酸,原理见参考文献
[5],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渗析器由北京市三元
八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主要由膜堆,流量计,
输液泵、贮液罐、直流电源、组装框架等组成。其中
电渗析隔板尺寸为100mm×300mm,阳极为钛涂
钌材质,阴极为不锈钢材质。膜堆由6个单元组成,
阴、阳离子交换膜为北京市环宇利达环保设备有限
责任公司提供,型号分别为 JAM 1阴膜、JCM 1
阳膜,双极性膜为德国fumasepFBM双极性膜。
12 实验方法
121 L乳酸钠发酵液的制备
  固定化米根霉 RL6041在37L鼓泡式发酵罐
中制得[9],Na2CO3为中和剂,L 乳酸钠质量浓度
为20~100g/L。
  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140,(NH4)2SO43,
KH2PO403,MgSO4·7H2O075,ZnSO4·7H2O02。
发酵液经超滤去除游离菌丝。
122 双极膜电渗析分离L乳酸
  盐室中装有L乳酸钠发酵液,酸室和碱室初始
溶液均为蒸馏水,极室采用阴阳两极室联通,用电
导为5000~10000μs/cm的 NaOH溶液作为循环
液,实验过程中酸碱盐室的流速保持一致,阴阳两
极室的流速保持一致。实验采用间歇式操作,循环
15min后开始在恒压状态下进行转化。最佳操作
电压、流速分别由实验确定。在操作过程中,每隔5
min记录电流电压值,每隔1h测量酸碱盐室的体
积、电导率和pH,并取样进行L 乳酸钠、L 乳酸和
NaOH的定量分析。
13 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
  电导率、pH分别由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的雷磁DDS 307电导率仪和雷磁 pHS 25型 pH
计测定。用酸碱滴定法测定 NaOH和 L 乳酸质量
浓度,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L乳酸钠质量浓度。
  实验过程中的参数如下:
能耗EC =
∑UiIiΔt
3600c(HL)V(HL)M(HL) (1)
式中EC单位为kW·h/kg。
  电渗析过程的能耗指生产1kg的L 乳酸所需
要的电能,它直接决定其经济可行性。
电流效率ηI=
96500c(H)V(HL)
N∑IiΔt
(2)
  电流效率是电渗析器的主要指标,它表示电渗
析过程中电流的利用效率,即转化1molL 乳酸所
需的实际电量与理论电量的比值。
转化率RC =
c(HL)V(HL)M(HL)
m(L-0)
×100%
(3)
64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 
损失率RL =
c(L-碱)V(L

碱)M(L

碱)
m(L-0)
×100%(4)
  转化率是指酸室中生成的乳酸(HL)占盐室初
始L-的比例;损失率是指渗透到碱室中的 L-占盐
室初始L-的比例。因电渗析结束时会残留少量的
乳酸钠,故本实验中转化率和损失率之和小于1。
  在式(1)~(4)中:c(HL)和V(HL)指酸室中的
L乳酸浓度(mol/L)和体积(L);c(L-碱)和V(L

碱)指
碱室中的L乳酸根浓度(mol/L)和体积(L);m(L-0)
指盐室初始乳酸根 L-的质量;M(HL)和M(L-)指
乳酸和乳酸根的相对分子质量;N指膜对数,本实验
中为6;Ui和Ii指Δt时间间隔内(本实验中为5min)
的电压值(V)、电流值(A)。
2 结果与讨论
21 操作电压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当盐室L 乳酸钠质量浓度为7537g/L、三室
的流速为 30L/h时,考察体系电压分别为 100、
125、150、185和 200V对电渗析过程的影响。
其电流 电压曲线如图2所示,能耗与电流效率随电
压的变化如图3所示。
图2 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变化曲线
Fig.2 Currentcurvesatdiferentvoltage
图3 电压对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
Fig.3 Efectsofvoltageonenergyconsumptionand
currenteficiency
  由图2可知:不同电压下的电流曲线均存在快
速上升期、稳流期、下降期和电流很小的平流期,且
电压越大,稳流期越短,电流最大值越大。初始电
流急剧上升时期为膜传质过程达到稳定操作的时
间,水向双极膜内中间层溶解扩散,达到稳定平衡,
阴、阳膜表面附近形成 L-和 Na+扩散的浓度边界
层。因初始的酸碱室均为水溶液,整个体系电阻比
较大。随着实验的进行,盐室中L乳酸钠逐渐转化
为L乳酸和 NaOH,盐室的离子浓度下降,酸碱室
的离子浓度升高,电导率变大,且体系溶液的温度
升高,导致电流很快达到最大值。随着实验的进一
步进行,盐室中的离子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而酸
室中的乳酸为弱电解质,致使体系总电阻上升,而
体系的总体温度已经趋于平衡,所以电流下降,直
至电流很小的稳流期。
  由图3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流的最大值增
加,处理时间也相应地缩短。电压的升高加大了离子
迁移动力,时间的缩短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浓差扩
散和水渗透等现象,所以电流效率提高。但电压的升
高也导致了体系温度的升高,热损失加大,能耗随着
电压的增加由064kW·h/kg升高到141kW·h/kg。
例如,当电压为200V时,体系的温度可达38℃,而
本实验中的膜在高于40℃时会变形,影响膜的寿命。
同时能耗高不利于工业应用。转化率随着时间的延
长而升高,在上述不同电压下的转化率都大于95%,
损失率小于3%。因此综合考虑能耗、电流效率、转
化率和损失率,选用15V为操作电压比较合适。
22 流速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在操作电压、溶液浓度基本恒定条件下,改变
酸碱盐室流量,分别为20、30、40、50、60L/h,考察对
转化过程的影响。图4和图5反映了电流效率、能
耗、转化率、损失率随流速的变化关系。
图4 流速对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
Fig.4 Efectsofflowrateonenergyconsumptionand
currenteficiency
74 第6期 李 娟等:双极膜电渗析分离发酵液中L乳酸
图5 流速对转化率和损失率的影响
Fig.5 Efectsofflowrateonconversionratioof
sodiumlactateandlossrate
  由图4和图5可知,流速的增加使湍流程度加
剧,溶液在膜两侧的湍动和接触充分,膜表面的滞流
层变薄、电阻减小,因而电流效率增加、能耗减小。流
量低时,料液在电渗析器中停留的时间长,离子的传
递比较充分,因而转化率高,损失率小。相反,高流量
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电流密度,但料液停留的时间太
短,离子迁移不够充分,因而转化率低,损失率大。因
此对流速的选择,在达到一定转化率要求的前提下,
应尽量选择流速较小的范围,以保证乳酸根离子的损
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根据本实验结果,选择流
速为40L/h,此时能耗为076kW·h/kg,电流效率达
836%,转化率和损失率分别为959%和294%。
23 初始乳酸钠质量浓度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在操作电压为15V、流量为40L/h的情况下,
分别测定不同的初始 L 乳酸钠质量浓度 2727、
3819、5628、9624g/L对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如
图6所示。
  由图6可知:随着初始L乳酸钠质量浓度的增
大,转化率、损失率和耗电量均增加,电流效率呈现
先增后减的趋势。盐室中初始 L 乳酸钠的质量浓
度升高,由乳酸根 L-浓度差造成的离子推动力增
大,乳酸根L-由盐室分别向酸碱室扩散,所以转化
率和损失率增加,电流效率增大。但浓度增加到一
定程度,膜两侧溶液浓度升高,膜渗透压增大,水的
浓差扩散也加大,难以扩散进入双极膜内,从而降
低了双极膜水解离速度,导致电流效率有所下降。
同时初始L乳酸钠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导致
能耗也随之增加。由于双极膜电渗析的一个主要
应用是和发酵耦联形成原位分离技术,即电渗析发
酵。因此,具体的L乳酸钠质量浓度还应根据具体
实验来选择。
图6 L 乳酸钠质量浓度对转化率、电流效率、
能耗、损失率的影响
Fig.6 EfectsofconcentrationofLsodiumlactateon
conversionratioofsodiumlactate,current
eficiency,energyconsumption,andlossrate
24 重复分批双极膜电渗析方式制备L 乳酸
  重复分批方式是提高酸室中的 L 乳酸浓度的
一种有效方式,即在一批处理完后,倒掉盐室的电
渗析废液,补入新的料液,而保留酸室中的 L 乳酸
溶液,继续下一批分离过程。采用稳压方式
(15V),在40L/h下,用2L的10025g/LL乳酸
钠发酵液作为盐室的分离体系,用双极膜电渗析进
行重复分批方式处理,以制备高浓度的 L 乳酸,结
果见图7。
84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 
图7 重复分批方式下的三室的浓度变化
Fig.7 Timecoursesofconcentrationsinthreechambers
duringrepeatedbatchelectrodialysis
由图7可知:在三轮双极膜电渗析处理过程中,
L乳酸钠浓度变化趋势相似,说明膜的性能保持良
好。酸室中L乳酸质量浓度不断升高,最后达到
14431g/L。此外,碱室中的乳酸根离子浓度也在一
直上升,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损失率在不断地增加。
经过连续 16h的操作,整个过程的转化率为
8122%,能耗为081kW·h/kg,电流效率为918%,
损失率为15%。因此与文献[10-12]相比,本研究
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转化率高的优点。
  此外,在用双极膜电渗析处理乳酸钠的过程
中,发现碱室的体积基本不变,而酸室体积增加,盐
室体积减少。这是由水迁移造成的,主要来自2个
方面:1)水与L-、Na+形成水合离子而迁移,即水的
电渗透;2)水由于渗透压作用而发生迁移[13]。酸室
体积的增加降低了L乳酸的质量浓度,也增加了后
续的浓缩成本,不利于工业应用。因此,要采取措
施减少水迁移现象,如提高膜的性能,增加酸室的
流量以减少水由于渗透压作用向酸室迁移等。
25 电渗析残留液用于固定化米根霉发酵产L 乳酸
  双极膜电渗析提取 L 乳酸后的发酵液残液中
含有一些残糖、蛋白质、色素、离子等,可以将其重
复利用,用于固定化米根霉发酵生产 L 乳酸。图8
对比了固定化米根霉利用普通发酵培养基以及在
电渗析残留液中补加葡萄糖后的培养基的发酵过
程。由图8可以看出,和正常发酵培养基的发酵过
程相比,虽然利用补糖后的电渗析后残液的发酵时
间延长了10h,产酸量为9624g/L(低于正常水平
的10426g/L),转化率为 705%,略低于正常的
744%,但这种方法是可行性的,不仅可以减少废水
的排放,降低生产L 乳酸的成本,而且为后期的固
定化发酵与双极膜电渗析分离耦联生产 L 乳酸
(即电渗析发酵)提供了可能性。
图8 固定化米根霉产L 乳酸的发酵曲线
Fig.8 TimecoursesofLlacticacidproductionby
immobilizedR.oryzae
3 结 论
  本实验采用三室双极膜电渗析从 L 乳酸钠发
酵液制取L乳酸,同时回收NaOH溶液。综合考察
转化过程中的能耗、电流效率、转化率和损失率,流
速为40L/h,电压为15V的操作工艺较优。在该条
件下对2L的10025g/L乳酸钠发酵液进行分批
重复电渗析处理,整个过程的转化率为8122%,损
失率为15%,能耗为081kW·h/kg,电流效率为
918%,L乳酸质量浓度可达14431g/L。同时电
渗析后的残液可以作为米根霉发酵的原料回到发
酵罐中,减少了废水排放和环境污染,也为固定化
发酵耦联双极膜电渗析生产L乳酸提供了基础。
  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提取 L 乳酸,过程简单,消
耗化工原料少,无污染。但由于浓差扩散、水的渗
透和电渗透,回收液中L乳酸所能达到的浓度是有
限的;加之发酵液中其他正离子也将混入回收液
中,故电渗析在整个提取工艺中一般用于产品的初
步分离,所以还需进一步的浓缩和纯化以得到高纯
度L乳酸。
参考文献:
[1] DataR,TsaiSP,BonsignorP,etal.Technologicalandeconomic
potentialofpoly(lacticacid)andlacticacidderivatives[J].
FEMSMicrobiolRev,1995,16:221231.
[2] AkerbergC,ZacchiG.Aneconomicevaluationofthefermentative
productionoflacticacidfromwheatflour[J].BioresourceTech,
2000,75:119126.
[3] GrossRA,KalraB.Biodegradablepolymersfortheenvironment
[J].Science,2002,297:803807.
[4] 唐宇,龚燕,王晓琳,等.双极膜电渗析法综合处理发酵液中的
有机酸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9):
12321235.
94 第6期 李 娟等:双极膜电渗析分离发酵液中L乳酸
TangYu,GongYan,WangXiaolin,etal.Integratedtreatmentof
organicsaltsinfermentationbrothsbybipolarmembraneelectrodi
alysis[J].JTsinghuaUniv:Sci&TechEdition,2005,45(9):
12321235.
[5] 徐铜文,孙树声,刘兆明,等.双极膜电渗析的组装方式及其功
用[J].膜科学与技术,2000,20(1):5359.
XuTongwen,SunShusheng,LiuZhaoming,etal.Thefunctions
andconstructionsofabipolartypeionexchangemembraneelectro
lyticcel[J].MembraneSciTech,2000,20(1):5359.
[6] 李学梅,林建平.固定化米根霉电渗析发酵生产 L 乳酸的研
究[J].食品科学,1996,17(9):1216.
LiXuemei,LinJianping.StudyofLlacticacidproductionby
immobilizedRhizopusoryzaecoupledwithelectrodialysisfermenta
tion(EDF)[J].FoodSci,1996,17(9):1216.
[7] 罗铁红,陈碧娥.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乳酸[J].膜科学与技
术,2007,27(4):6669.
LuoTiehong,ChenBi′e.Productionoflacticacidusingbipolarmem
braneelectrodialysis[J].MembraneSciTech,2007,27(4):6669.
[8] TimbuntamW,SrirothK,PiyachomkwanK,etal.Applicationof
bipolarelectrodialysisonrecoveryoffreelacticacidaftersimulta
neous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tionofcassavastarch[J].Bio
technolLet,2008,30:17471752.
[9] FanYH,YangYG,ZhengZHM,etal.EnhancementofL(+)
lacticacidproductionofimmobilizedRhizopusoryzaeimplantedby
ionbeams[J].PlasmaSciTech,2008,10(1):136140.
[10]MadzingaidzoL,DannerH,BraunR.Processdevelopmentandop
timizationoflacticacidpurificationusingelectrodialysis[J].JBio
technol,2002,96:223239.
[11]HbovaV,MelzoehK,RyehteraM,etal.Electrodialysisasauseful
techniqueforlacticacidseparationfromamodelsolutionandafer
mentationbroth[J].Desalination,2004,162:361372.
[12]张秀宇,余立新,戴猷元.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处理乳酸三甲胺
反萃液可行性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5,25(6):5154.
ZhangXiuyu,YuLixin,DaiYouyuan.Studyofthefeasibilityto
treattrimethylaminelacticacidsolutionusingbipolarmembranee
lectrodialysis[J].MembraneSciTech,2005,25(6):5154.
[13]YenYH,CheryanM.Electrodialysisofmodellacticacidsolutions
[J].JFoodEng,1993,20: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
267282.
国外动态
Metabolix利用植物提取生产降解塑料原料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消息称,Metabolix公司宣布在最近完成的温室试验中,利用 Metabolix多基因表
现技术结合Metabolix公司在植物工程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成功地使柳枝稷的叶片组织产生了大量生物降
解塑料聚羟基烷酸(PHA)。作为柳枝稷中一个功能性多遗传途径的首次成功表达,该成果显示了该公司开
创性的生物工程技术能力,并将该能力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为生物塑料和生物燃料的生产最大限度地挖掘
植物的潜力。
担任首席科学官的 OliverPeoples博士指出:“Metabolix公司7年来一直在研究可以使柳枝稷产生出
PHA聚合物的生产技术。这一结果证实了在柳枝稷内经济型生产 PHA聚合物的可能性,首次证明了柳枝
稷作为生物能源作物的增值性能。”
柳枝稷是美国草原地区大量生长的一种植物。它已被能源部和农业部确定作为一种重要原料来生产
下一代生物燃料和生物制品。
(文伟河)
05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