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culture redox potential on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by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in anaerobic fermentation

氧化还原电位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



全 文 :Nov.2008
· 12 ·
生物加工过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第6卷第6期
2008年11月
氧化还原电位对Actinobacillus
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
succmogenes
影响
周 威1,郑 璞1,倪 晔1,姜 岷2,韦 萍2,孙志浩1
(1.江南大学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
2.南京工业大学 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09)
摘要:为提高琥珀酸放线茵ActinobaciUus5∞西,孵,娜CGMCC159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水平,研究了以葡萄糖为
c源,发酵液中不同氧化还原电位(‰P)对A.s眦讯咿,猕CGMCC1593生长和代谢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茵体生长和丁二酸积累的较佳%RP分别为一220mV和一270mV;利用代谢流分析法,比较%RP在一220mV和
一270mV时发酵对数生长期(8h)和稳定期(20h)的代谢通量分布,以及发酵过程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丙
酮酸(P”)节点。NADH通量分配的变化,由此得出在%RP为一270mV时,NADH总通量和丁二酸方向代谢通量增
幅明显。在发酵过程中,通过降低%R,至一270mV,使丁二酸的产率从70%提高到85%。
关键词:厌氧发酵;代谢流分析;氧化还原电位;丁二酸
中图分类号:TQ9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8)06—0012—07
Effectsofcultureredoxpotentialonsuccinicacidproductionby
Actinobacillussuccinogenesina aerobicfermentation
ZHOUWeil,ZHENGPul,NIYel,JIANGMin2,WEIPin92,SUNZhi.ha01
(1.Keyl_alⅪratoryofIndustrialBiotechnologyoftheMinistryofEducation,Jiangm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2.CollegeofLifeScienceand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N叫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N蚰jing210009,China)
Abstract:ToimprovethsuceinicacidproductivitybyAc inobacillussuccinogenesCGMCCl593inanaero-
bicfermentation,theeffectsofOX·reductionpotential(I/oRP)euhueoncellgrowth,biosynthesisandslu-
COSe-basedcarbonfluxwerecompared.TheresultindicatedthatthecellgrowthWasfastat-220mVand
thesuecinicacidyieldWashishat一270mV.Metaboliccarbonfluxanalysiswausedtoevaluateth
effectsof-220mVand—-270mVbasedontheyarieddistributionsofcarbonfluxfractionatthephos·-
phoenolpyruvate(PEP)node,pymvate(Pyr)nodes,andfluxdistributionofNADH,duringthelogarith-
micellgrowth(8h)andmetabolicstabilization(20h)stagesofthebatchfermentationofA.succinogenes
CGMCCl593.ItWashownthatfractionofcarbonfluxatNADHandsueeinicacidincreasedtavoRPof
一270mV.BydecreasingvoRPto-270mVatthendofperiodoflogarithmiccellgrowth,succinicacid
yieldWasincreasedfrom70%to85%.
Keywords:anaerobicfe mentation;metaboliccarbonfluxanalysis;oxidation-reductionp tential;
succinicacid
收稿日期:2008-03-31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2223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前期预研项目(BK2005201)
作者简介:周威(1984一)。男,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化工。
联系人:郑璞.副教授。E-mail:zhengpu@jiangnan.edu.cn
万方数据
2008年l1月 周威等:氧化还原电位对ActinobaciUussuccinogenes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13·
丁二酸又称琥珀酸,是生物体三羧酸循环的中
间产物,广泛存在于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一些严格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以丁二酸盐作为
它们能量代谢的中间体⋯,从而使得发酵法生产丁
二酸成为可能。
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旧1是以可再生糖源(如
葡萄糖)和CO:作为主要原料,在厌氧环境中进行。
本研究室已从牛瘤胃中筛选到一株丁二酸产生菌A.
succinogenesCGMCC1593,初产丁二酸25.8g/L¨’o
由于A.succinogenesCGMCC1593是兼性厌氧微生
物,在厌氧状态时,氧化还原的平衡只能通过代谢产
物的分泌而达到,因此在其发酵过程中,氧化还原电
位(%。,)的变化可能对其代谢产物的分布产生复杂
影响。目前有关%RP的报道大多是对发酵产物分布
的影响研究H。6】,而对yogin何影响微生物发酵过程
中代谢流量分布的研究报道较少。
为提高琥珀酸放线菌A.succinogenesCGMCC
1593厌氧发酵丁二酸的产酸水平,本文采用代谢流
分析¨卜副的方法,考察A.succinogenesCGMCC1593
发酵过程中,不同氧化还原电位值下影响丁二酸产
率的关键节点和NADH的代谢通量分布,从而为合
理调控A.succinogenes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微环
境提供参考。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标准氧化还原电极(MettlerToledo),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1512,USA),5L搅拌发酵
罐(BIOFLO110,NewBrunswickScientific,Edison,
NJ,USA),微量进样器,微膜过滤器等。
标准品:丁二酸、乳酸、乙酸、甲酸、葡萄糖均为
分析纯(上海国药集团生化试剂有限公司)。
1.2菌种和培养基
丁二酸放线菌A.succinogenesCGMCC1593po,
江南大学生物催化研究室筛选。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5g/L,酵母膏5g/L,
NaH,I04·2H209.6s/L,K2HP04·3H2020.3g/L,
膜滤加入质量分数5%NaHC03,115oC灭菌15min。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50g/L(分开灭菌),玉米浆
20∥L,l(2HPO,,·3H201.5g/L,NaH2P04·2H20
1.5g/L,MgCl20.2g/L,CaCl20.2s/L,MgC03
40g/L;pH6.5.115℃灭菌15min。
1.3培养方法
厌氧瓶发酵:A.succinogenesCGMCC1593接厌
氧种子培养基培养12h,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膜滤
后的2mg/LNa2S·10H20调整%ItP到以下值:
一220、一245、一270、一290、一310mV,pH至7.0。
将以上发酵培养基装于150mL厌氧瓶中(装液体
积50mL),接种量5%,置于100%C02环境中,38
℃厌氧培养。
发酵罐厌氧发酵:在5L搅拌发酵罐中进行厌氧
发酵,装液量3L,培养基成分和厌氧瓶发酵培养基相
同。接种量5%,发酵温度38℃,使用2组圆盘六平
直叶涡轮搅拌浆,搅拌转速200r/min,通气为纯C02,
补加2mg/L的Na2S·10H20控制%肿。
1.4分析方法
生物量(A鲫)测定:吸取0.5mL试样菌液到
0.2mol/LHCl溶液中,摇匀,采用752紫外可见光
分光光度计,lcm光程660nm处测定吸光值。取
发酵液20mL,离心率8000g,离心10min,蒸馏水
洗涤菌体2次,经105℃干燥至恒质量后称质量,计
算出细胞干质量,每1.0个吸光值单位相对应的菌
体干质量为(5104-18)mg。
氧化还原电位(Vo。,)测定:将标准氧化还原电
极放入pH7.0的%RP校准液中静置1rain,待读数
稳定后校准电极读数为0mV,发酵罐发酵时在线测
定氧化还原电位值。
糖和有机酸的测定:采用离子排斥HPLC法【l训
分析葡萄糖及丁二酸、乙酸、乳酸和甲酸等发酵
产物。

丁二酸的产率定义为每消耗1g葡萄糖所产丁
二酸的质量(g)。
1.5代谢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代谢网络主要包括糖酵解(EMP)、磷酸戊糖
(PP)、部分TCA、C,、C。、氧化磷酸化、维持消耗以及
生物量的合成途径,由23个代谢反应、24个化合物组
成。假设:1)细胞内的中间代谢物均处于拟稳态,即
其浓度变化速率为0。2)EMP途径和丙酮酸氧化是
产生NADH的主要途径;PP途径是产生NADPH的
主要途径。假定产生的NADH全部用于代谢产物的
合成;NADPH则全部用于微生物自身的生物量合成。
3)细胞的组成参考文献[11]数据。4)没有支路的
代谢反应合并为一个反应。5)在代谢过程中,由于
有一部分C源用于细胞的维持、产能、CO:放出以及
分泌其他一些未知的代谢产物等,造成C源的不平衡
万方数据
·14· 生物加工过程 第6卷第6期
现象,该部分通量(以。)在代谢网络通量的计算时,并
入生物鼍通量(.,删)中。6)在A.succinogenes代谢途
径中可能存在部分的TCA循环(OAA到CIT到仅·
KG),基于该途径的通量很微弱¨2|,在构建代谢网络
数据计算时忽略这部分反应。
代谢网络简化(图1)为20个代谢反应(^~
.,。M)(反应式见附录),其中中间代谢物为15个,自
由度为5,本文取葡萄糖的消耗速度J。、甲酸的生成
速率^、乙酸生成速率以、乳酸生成速率厶、乙醇生
成速率^。、琥珀酸生成速率^:和生物量的生成速
率JBM共7个可测参量,这样该系统为超定系统,可
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简单解,利用MATLAB软件线性
规划求得代谢分布。在代谢通量的计算中,均以
100retool/(L·h)的葡萄糖为计算基准,所有代谢
通量.,的单位均为mmol/(L·h)。在A.succino.
genes生物量的计算中,菌体细胞组成单元的分子式
按照CH20o.5Nn2(24.967g/t001)计算,具体方法参
见文献[11]。
圈l A.succinogenes合成丁二酸的代谢网络结构模型
Fig.1Metabolicnetworkforsuccinicacidbiosynthesis
withA.succinogenes
2结果与讨论
2.1 A.succinogenes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氧化还原
电位调节剂筛选
在A.succinogenes厌氧发酵产T--酸的过程
中,采用能改变其氧化还原电位的试剂应该满足
以下要求:在pH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能够明显改变
发酵培养基的%。,,并且应为简单化学试剂。通
过对柠檬酸钠、草酸钠、富马酸钠、Na:S的试验,如
表l所示,发现Na:s在pH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能
够影响溶液%R,,并且不参与微生物发酵代谢的
计算。
农l 不同氧化还原剂在水相中的实验结果
Table1 ResultsofVoRPbyaddingvariousreagentsinwater
将Na2S加入未接种的发酵培养基中,调节Na2S浓
度使发酵培养基y赫达到0、一100、一160、一220、一270
mV,接种并加入Ms,C03,在充满CO:的环境下,待发酵
液混匀后测得发酵初始%RP为:-220、一245、一270、
一290、-310mV,如表2所示。
表2 Na2S在发酵培养基中的实验结果
Table2 Resultsoffermentationmedium%RPbyaddingNa2S
万方数据
2008年11月 周威等:氧化还原电位对Actinobacillussuccinogenes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15·
2.2不同氧化还原电位对A.succinogenes生长与产
酸的影响
在厌氧瓶中,试验了不同%RP对A.succinogenes
生长的影响。实验发现A.succinogenesCGMCC1593
在发酵9h左右进入稳定期,菌体浓度达到最大值。
用Na:s调节发酵液不同起始%。,值,测定发酵9h
时的A鲫,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氧化还原电位对厌氧发酵最大菌体浓度的影响
Table3 EffectofvoRPOilIllaxcellgrowthunder
anaerobicconditions
由表3可见,降低A.succinogenesCGMCC1593
厌氧发酵过程的氧化还原电位对菌体生长产生抑
制作用,且随着电位值的降低抑制作用不断增强。
%。,从一220mV降至一310mV,最大菌体量也降了
约40%。
在不同的起始%R,条件下,厌氧发酵48h后,
丁二酸等产物的质量浓度见图2。
r-3J二酸。
·乙酸
囹甲酸‘
刊陆 § §陆
35
33S
31≤eto
29臀
27≮
-220—245 -270-290—310
、一心
图2氧化还原电位对厌氧发酵产丁二酸及副产物影响
Fig.2EffectofUIRPonsuccinicacidproductionand
by-produ·‘tsunderanaerobicconditions
由图2可见,随着‰的降低,丁二酸的产量增
加,当%肿为-270mV时,产量达到最高34g/L,比
一220mV条件下提高了20%。继续降低%RP,丁二酸
产量开始明显下降,并且甲酸、乙酸产量也随着‰的
降低而减少。因此,在-270mV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
能够使丁二酸产量增加,减少副产物甲酸和乙酸的
积累。
2.3 氧化还原电位对代谢通量分布影响
2.2中结果表明:发酵培养液起始%髓在
一220mV条件下有利于A.succinogeneCGMCC1593
菌体的生长,而在一270mV条件下,则有利于丁二酸
的生成。因此,为选择合适的发酵环境,在5L发酵
罐上,比较起始%RP在一220mV和一270mV时,
A.succinogenesCGMCC1593的代谢情况。
以50g/L葡萄糖为底物进行发酵罐分批发酵,
用Na2S分别调节%RP为一220mV和一270mV,在
7.0、7.5、8.0、8.5、9.0h(对数生长期)和19.0、
19.5、20.0、20.5、21.0h(代谢稳定期)取样分析发
酵过程中的菌体、葡萄糖、丁二酸、乙酸、甲酸、乳酸
及乙醇的浓度,得到在8h和20h时的单位时间浓
度变化率,并计算得到各反应(^一-,叫)代谢通量。
比较不同%RP条件下A.succinogenesCGMCC1593
在8h和20h时代谢通量的分布,结果如表4所示。
厌氧分批发酵代谢通量
Table4Metabolicfluxdistributionatd fferent‰in8hand
20hofbatchanaerobicfermentationby止succinogertes
由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为一220mV还是
-270mV,合成细胞的通量.,。M均在发酵初期(8h)为
O
5
O
5
O
5
3
2
2
l
l
0
O
—l_1.∞)『(零段蔼一鱼
万方数据
· 16· 生物加工过程 第6卷第6期
最高,对葡萄糖的摩尔转化率分别达到了143%和
114%,说明在此阶段较多的c源用于合成菌体组分。
同时还可以发现,在一270mV条件下,.,。M比
一220mV时下降了29%,而整体通量分布均低于
%。,为一220mV时的通量,这也说明一270mV不是
对数生长期的最佳y哪条件。
在发酵后期(20h)则消耗很少的C源用于菌
体的合成,对葡萄糖的摩尔转化率仅为27%和
8%。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代谢通量(J。)明显
增加,丁二酸的代谢通量(.,。。)则分别从8h时的
113%和10%提高到20h的140%和174%,在
%。,为一270mV条件下,发酵后期丁二酸的代谢
通量相对于一220mV时提高了34%,说明降低
%。,可以提高丁二酸的生成茸。乙酸(以)和甲酸
(.,,)等其他代谢产物的代谢通量,均在对数生长
期处于较高的值,而在稳定期通量呈明显下降趋
势,尤其是Vo。,为一270mV时,甲酸(^)和乙酸
(J8)通量变为负值,也就是说前期积累的甲酸和
乙酸此时开始消耗。
2.4氧化还原电位对NADH通量分布、PEP/Pyr节
点分布影响
在琥珀酸放线杆菌代谢途径中,由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生成丁二酸需要2toolNADH,而生成甲酸和
乙酸则不需要NADH,所以积累更多的NADH有利
于丁二酸的合成。表5说明,%。,在一270mV条件
下厌氧发酵会生成较多的NADH。降低%。,至
一270mV后,NADH总通量增加,在产生NADH各
支路中,流向PEP(L)通量增加,而由丙酮酸(Pyr)
到乙酰CoA的通量(^)变化不大。
表5不同%。,厌氧发酵时NADH产生途径的通量分配
Table5 FluxdistributionofNADHgenerationpathwayunder
differentVo叶conditionsofanaerobicbat hfermentation
舶警
NADH总通量/各个NADH支路通量比率/%
(mmol·L~·h。)^ 2^ -,19
NADH总通量=厶+2五+_,19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节点是影响丁二酸/
副产物比率的关键常点。对于A.succinogenes,草酰
乙酸(OAA)下一步转化为丁二酸,而P),r则进一步
转化为甲酸和乙酸(此菌株在以葡萄糖为C源时没
有乳酸和乙醇生成,即厶、^。通量为O)。由表6可
知,在对数生长期(8h):%。,为一220mV时,流向
杂酸P”节点的代谢通量分配比占35%,Vo。,降低
至一270mV,其分配比降低到28%;而在代谢稳定
期(20h,VoR,为一270mV)时,PEP节点的几乎所有
通昔都流向OAA节点,流向Pyr的通量分配比则从
-220mY时的22%降低到2%,这说明PEP节点受
%R,的变化明显。
表6不同%Rp条件下8h和20h时PEP节点、
P”节点通量分布
Table6 MetabolicfluxpartitioningatPEPandPrynodesat
differentvoRPin8hand20h
对于P)rr节点来说,%R,为一220mV时,对数生
长期和发酵后期对甲酸/乙酸的通量分配比没有影
响。%。,降至一270mV时,对数生长期和发酵后
期,甲酸/乙酸通量分配比比例发生变化,乙酸通量
分配比下降10%,而甲酸通量分配比增加10%,但
由于此时流向P)rr的总通量较低(以,26%),故%肝
变化的敏感性相对于PEP节点要低得多。
2.5 A.succinogenes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中%RP控
制策略初步试验
由以上实验表明:降低%。,对菌体生长不利,但
%。,降至一270mV时,有利于增加丁二酸的产量。采
取以下控制措施:在对数生长期结束时(9h),即当菌
体量达到最大值后,补加2mg/LNa2S·10H20,使系
统%。,由-220mV降至一270mV,最终发酵结果如
图3B(图3A为K。,调节前发酵情况)所示。
结果表明,发酵前期耗糖较快,菌体生长顺利,
菌体浓度达到最大值后%。,降至一270mV,此后发
酵过程始终处于产丁二酸/杂酸比最小,即转化率
较高状态,直到发酵结束丁二酸质量浓度为37g/L,
最终转化率达到85%,较未%。,调节前(丁二酸质
量浓度30g/L,丁二酸产率70%)提高了近20%。
万方数据
2008年11月 周威等:氧化还原电位对Actinobacillussuccinogenes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17·
6
5
4
73
2
l
0
50
■40
要30

1120
k
KlO
0
6
5
4
7 3
2
l
0
50
■40
誓30

20

百10
一;、 。
;一;t/l(A)调节前
圹≮;
◆{
0 lO
一,一‰
一D—Am
20 30 40
t/h
(B)调节后
一·一葡萄糖一A一甲酸
一▲一丁二酸一。一乙酸
一290



J



3
X

||L


一270
>
一250≮
o
一230







X
图35L发酵罐中‰调节前与调节后的发酵曲线
Fig.3BatchfermentationofsuccinicacidbyA.succinogenes
before/aftermodulatingyoRPin5Lfermentor
3结论
1)考察了不同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琥珀酸放
线菌以葡萄糖为C源进行厌氧发酵的生长与代谢
产物的分布。结果表明,降低%RP对菌体生长有抑
制作用,但是在%。,为一270mV时,有利于丁二酸
的积累,并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2)应用代谢流分析方法得到%。,为一220mV
和一270mV时A.succinogenes厌氧发酵对数生长期
和稳定期的代谢流分布,并分析了%。r对NADH以
及PEP和脚节点的代谢通量分布影响:当%。,从
一220mV降到一270mV时,NADH总通量增加,
PEP节点流向丁二酸方向代谢通量显著增大,P),r
节点甲酸/乙酸的通量分配比发生变化;‰,对
NADH和PEP节点的影响显著。
3)初步进行厌氧发酵过程的%。,控制试验:在
对数生长期结束时,加入Na:s使发酵环境y0。,降至
一270mV,可显著提高丁二酸的产率。
致谢:刘宇鹏博士在A.succinogenes代谢流分析与
计算方面给予帮助。
附录:A.succinogenes胞内代谢反应方程
Embden—Meyerhof-ParnasPathway
.,, GLC+ATP-÷G6P+ADP
J,C6P_F6P
^F6P+A7rP—2GA3P+ADP
,1l GA3P’NAD’Pi’ADP--.PEP’NADH七m
^PEP+ADP—+PYR+A’11P
PyruvateDissimilation
^PYP+CoA+NAD--,AcCoA+NADH4-C02
.,;PYR+CoA--*AcCoA+FOR
^PYR+NADH--*Lac+NAD
AcetylCoADissimilation
Js AcCoA+ADP+Pi—+AC+CoA+ATP
JloAcCoA+2NADH—ETOH+2NAD+CoA
SuccinateFormation
JII PEP+C02-+0AA
J12OAA+2NADH—+SUC+2NAD+H20
PentosePhosphateP hway
J13G6P+H20+2NADP---’.Ru5P+C02+2NADPH
.,14 Ru5¨X5P
凡 Ru5P—RSP
J坫XSP+RSP---*GA3P+SOd7P
.,”Sed7P+GA3P—呻F6P+E4P
JlBXSP+E4P--*F6P+GA3P
TranshydrogenationReaction
J19NADPH+NAD--*NADH+NADP
BiomassSynthesis
.,BM 0.0016G6P+o.0055F6P+0.0547GA3P+0.0028
PEP+0.Oll5AcCoA+0.037l0从+o.0r730RSP+
0.7957^rⅡL’Bioma鹤+0.7957ADP
参考文献:
[1]ZeikusJG,JainMK,ElankovanP.Biotechnologyofsuccinic
acidproductionandmarketforderivedin ustrialproducts[J].
万方数据
·18· 生物加工过程 第6卷第6期
ApplMierobiolB teehnol。1999。51:545-525.
[2]詹晓北,陈设,郑志永.大肠杆菌生产琥珀酸的代谢工程研究
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07。7(4):840-846.
ZhanXiaobei,ChenShe,ZhengZhiyong.Recentd v lopmentin
metabolicengineeringforproductionofsueeinieacidbyEscher/ch/-
acdi[J].11IeChineseJournalofProcessEn#neering.2007。7
(4):840-846.
[3]刘宇鹏,朱蕾蕾,郑璞,等.琥珀酸发酵高产菌株的选育[J】.
工业微生物,2007,37(2):1_6.
LiuYupeng,ZhuLeilei,ZhengPu,cta1.Screeninga dbreeding
ofstrainsforproducingsueeinieacid[J].IndustrialMicrobiology,
2007,37(2):l-6.
[4】周洪波,PallfCR。陈坚.酸度、氧化还原电位和水力停留时间
对葡萄糖厌氧混合发酵的影响[J].过程工程学报,2001,
1(2):180-184.
ZhouHongbo,RalfCR,ChenJian.InfluenceofpH.redoxpoten-
tialandhydraulicretentionuneonanaerobicfermentationofglu.
co∞[J】.,IIeChineseJournalofProcessEngineering,2001,l
(2):180·184.
[5]SridharJ,Eitem∞MA. etabolicfluxana/ysisofC/ostri//umther-
mosucc/nogenes[J].ApplBiochemBiotechnol,2001,94:51-69.
[6]喻扬,王永红,储炬,等.控制发酵过程氧化还原电位优化酿酒
酵母乙醇生产[J].生物工程学报,2007,23(5):878-884.
YuYang,WangYonghong,ChuJu,eta1.Theinfluenceofcontrol-
lingtedoxpotentialonethanolproductionbySaccharomyceseerevi—
s/ae[J].ChineseJournalofBiotechnology,2007。23(5):
878善84.
[7]StephanopoulesGN,AristidouAA,NielsenJ.代谢工程:原理与
[8]
[9]
[10]
[12]
[13]
方法[M].赵学明,白冬梅,李文钊,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3:182—196.
鲁晋,马红武。赵学明.MATLAB在代谢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19(5):485-460.
L舡Jin,MaHongwu。ZhaoXueming.TheapplicationofMATLAB
inthemetabolicnetworkptimization[J].JournalofWuxiUniver-
sityofLightIndustry,2000,19(5):485-460.
孙志浩,郑璞。刘宇鹏,等.一种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的菌种
和方法:中国,200610038113.6【P].2006-08-09.
刘字鹏,郑璞。孙志浩.离子排斥色谱法分析发酵液中的琥珀
酸等代谢产物[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2):119—123.
LiuYupeng。ZhengPu,SunZhihao.Determinationofsuccinie
acidandothermetabolitesfromfermentationbrothby/ou--exclusion
liquidchromatography[J].FoodandFermentationIndustries,
2006.32(12):119.123.
v弧derWedMJ,GucttlerMV。JalnMk,eta1.En“roumentsl
andphysiologicalfactorsaffectinghesuceinmeproductratiodur-
ingcarbohydratefermentationbyActinobaciUus叩.130Z[J].Arch
Microbiol,1997,167:332-342.
LeeSJ。SongH,LeeSY.Genoma-basedmetabolicengineeringof
Mannheimiasueciniciproducensforsueeinicecidproduction[J].
AppliedandEnviromentalMiembiology,2006,72(3):
1939.1948.
黄志华,刘铭.王宝光,等.甲酸脱氢酶用于辅酶NADH再生的
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06。6(6):1011-1016.
HuangZhihua,LiuMing,WangBao uang,eta1.Formate&hydro-
genaseanditsapplicationincofactorNADHregeneration[J].The
ChineseJournalofProcessEngineering,2006,6(6):101l·1016.
‘‘h-—’h_—~●_一一⋯p,州¨—¨帅—Ⅶp卅Il~。_I.1●p4“l●h·—H¨p一“Ilit‘4呻I●p—IⅥ¨·7‘帅-’州●I-。州-H。q¨’¨¨¨-一I¨—‘.1__,一_h_一-‘I-·_,_lI-,_¨,_●I—一¨¨,-I_—帅-,_h,~lH-‘m-,Ⅵ¨,___,__-_’--.。~-—-h·‘—~--一H¨"—H●-‘—Ih_√_¨,__p7~¨,_h.
全球最大生物丁醇项目在江苏海门投产
总投资8000万美元、以木薯为原料生产生物丁醇的项目在江苏海门联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产。该
项目预计生产生物丁醇20万t,是全球最大的生物丁醇项目。
丁醇又称丁基酒精,是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类似于乙醇和生物柴油,但物理性能优于乙醇,可以高浓
度调入汽油中用做汽车燃料,无需改造汽车。目前该项目投入生产的1期工程可年产丁醇5万t,2、3期工
程可年产丁醇15万t,2010年底全部竣工投产。
(朱宏阳)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