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3卷第 5期
2015年 9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3 No 5
Sep 2015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5 05 001
收稿日期:2014-09-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36005);科技部中欧政府间国际合作专项(101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Z14B060001)
作者简介:丰文飞(1987—),女,安徽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制药;欧志敏(联系人),教授,E⁃mail:oozzmm@ zjut.edu.cn
冻融产氨棒杆菌细胞转化法制备三磷酸腺苷
丰文飞1,欧志敏1,沈绍传2,贠军贤2
(1 浙江工业大学 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2; 2 浙江工业大学 化工学院 绿色化学合成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 杭州 310032 )
摘 要:微生物发酵和酶转化法是工业上制备三磷酸腺苷(ATP)的有效途径。 以腺嘌呤为关键底物,用冻融通透
化处理的产氨棒杆菌细胞转化制备 ATP,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 ATP 含量,考察各种转化条件对 ATP 产
率的影响,确定最优转化条件:菌体用量 40 g / L,底物 6 g / L,葡萄糖 60 g / L,MgSO4 15 mmol / L,KH2PO4 120 mmol / L,
反应液 pH 7 4,反应温度 35 ℃。 在最优转化条件下,ATP 产率达到 85 00%,比优化前提高了 58%,细胞用量大幅
度降低,优化条件稳定可行。
关键词:产氨棒杆菌;三磷酸腺苷;生物转化;腺嘌呤
中图分类号:TQ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5)05-0001-07
Preparation of ATP by permeable Corynebacterium ammoniagenes cells
with frozen⁃thawed processing
FENG Wenfei1,OU Zhimin1,SHEN Shaochuan2,YUN Junxian2
(1.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Green Chemistry Synthesis Technology,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
Abstract: In industrial process, ATP can be produced by fermentation with microbial strains or
biotransformation with enzymes. In this work,permeable Corynebacterium ammoniagenes cells with frozen⁃
thawed processing were used to synthesize ATP using adenine as the primary substrate.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nd ATP concentration in the culture broth was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optimum condition was observed, i. e.,wet cells 40
g / L,adenine 6 g / L,glucose 60 g / L,MgSO4 15 mmol / L,KH2PO4 120 mmol / L,pH 7 4 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t 35 ℃ .As a result,adenine was biotransformed successfully into ATP with the yield about
85 00%,which was 58%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optimization. The amount of cells needed in the
present process was much less than those without frozen⁃thawed processing.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btained were stable and feasible.
Keywords:Corynebacterium ammoniagenes;adenosine triphosphate;biotransformation;adenine
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内能量交换的中心
物质,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肌肉萎缩、心肌梗塞、肝
炎等疾病和各种急救病症的治疗[1-3],还具有抗疲
劳的功效,有助于运动员增加能量[4]。 此外,ATP
在环保[5]及卫生监测[6]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ATP
的国内外需求量大,对其进行生物体外合成的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
ATP 的传统制备方法有动物肌肉提取法[7]、光
合磷酸法[8]、酶催化合成法[9-10] 及一磷酸腺苷
(AMP)化学合成法[11]等,但成本或环境污染等问
题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近几年,工业
化制备主要集中于微生物转化法或酶转化法,如以
腺苷或 AMP 等为主要底物,用啤酒酵母、面包酵母、
产氨棒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可以合成 ATP [12-13]。
张国睿等[14]以腺嘌呤为底物,用固定化酵母转
化合成 ATP,细胞用量 400 g / L。 Tanaka等[15]将产氨
短杆菌 ATCC6872接入培养基,在培养的第 3天投入
腺嘌呤,在上清液中分别生成了 1 37 mg / mL 的 ATP
和一定量的二磷酸腺苷(ADP)、AMP。 朱家荣等[16]
用固定化酵母转化腺嘌呤合成 ATP。 Kadowakib
等[17]用细菌和面包酵母混合发酵,65%的腺嘌呤转
化为 ATP。 程金芬等[18]用短杆菌 B1 787和酵母混
合发酵腺嘌呤生产 ATP。 Fujio 等[19-20]和 Maruyama
等[21]曾用产氨短杆菌 KY13510 转化腺嘌呤,细胞用
量 100 ~ 120 g / L,又通过添加聚氧乙烯硬脂胺
(POESA)和二甲苯起始酶促反应,以 Na2HPO4作磷
酸基团供体,用发酵法制备 ATP,产率为 82%。 Zhu
等[22]用霉菌以腺嘌呤为底物合成 ATP。 但是,发酵
法生产 ATP 反应时间过久,需定时定量投加各种反
应物,为增加细胞通透性还需添加表面活性剂,大量
菌体发酵会消耗过多培养原料,增加投入成本,同时
发酵产物复杂,增加产物的分离难度,整个发酵过程
不可控因素较多,对设备要求较高。 转化法相对来说
简单易行,产物也比较单一,便于后续分离。
笔者以腺嘌呤为底物,不使用表面活性剂,用
冻融通透化处理的产氨棒杆菌 ( Corynebacterium
ammoniagenes)转化法制备 AT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监测产物生成动态。 用单因素试验考察
初始细胞用量、底物浓度、葡萄糖浓度、MgSO4浓度、
KH2PO4浓度、反应液 pH 和反应温度等多种因素对
ATP 产量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转化条件,
以提高 ATP 产率和底物转化率。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菌种
C.ammoniagenes CICC10168购自中国工业微生
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1 1 2 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21](g / L):蛋白胨 10,NaCl 5,牛肉
膏 5,琼脂 25。 pH 7 2~7 4,121 ℃灭菌 20 min。
种子培养基(g / L):葡萄糖 20,蛋白胨 10,酵母
膏 10,NaCl 2 5,MgSO42,KH2 PO41,尿素 2 5。 pH
7 2~7 4,115 ℃灭菌 20 min。
发酵培养基 ( g / L):葡萄糖 80,酵母膏 10,
KH2PO4 15, K2HPO4·3H2O 15, MgSO4 10, CaCl2
0 1,尿素 4,MnSO4 0 02。 pH 7 2~7 4,115 ℃灭菌
20 min。
1 1 3 主要试剂及仪器
腺嘌呤和 ATP 二钠盐,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
公司;色谱纯甲醇,Sigma⁃Aldrich 公司;其余试剂均
为市售国产分析纯。
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美国
安捷伦公司;TG16 WS 型台式高速离心机,上海卢
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HZ 2011K A 型恒温
摇床,太仓市华利达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 2 方法
1 2 1 C.ammoniagenes CICC10168生长曲线
冻干管种子 F0接种固体培养基,经斜面活化后
作为 F1代种子,再经斜面活化作为 F2代。 从 F2代斜
面挑取少量菌体,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平行 3个样,
每小时取样 500 μL,稀释 10倍至 5 mL,于 600 nm处
测定吸光值(OD600),绘制菌体生长曲线[23]。
1 2 2 菌种的扩大培养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作为种子,以 10%的
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于 30 ℃摇床 160
r / min培养 48 h,8 000 r / min离心 10 min后,湿菌体
-20 ℃保存备用。
1 2 3 冻融法提高细胞的通透性
离心后的菌体置于-20 ℃冰箱冷冻 4 d,取出后
室温下融解,再放置于-20 ℃冰箱冷冻,稍后取出,
室温融解,此过程重复 3次。
1 2 4 冻融细胞转化法制备 ATP 单因素试验
将经过冻融处理后的产氨棒杆菌接种于反应
液中,接种量为 40 g / L。 在文献[24]基础上稍加改
进,反应液组成: 葡萄糖 80 g / L, KH2PO4 240
mmol / L,MgSO4 20 mmol / L,腺嘌呤 6 g / L,KOH 调
pH 7 0。 将 10 mL转化液置于 50 mL锥形瓶中放入
摇床 ( 32 ℃,160 r / min)反应。 取样离心 ( 8 000
r / min,5 min),稀释后采用 HPLC法检测含量。
2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其他组分不变,分别改变底物和葡萄糖的质量
浓度以及 KH2 PO4和 MgSO4的浓度,进行单因素
试验。
1 2 5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转化条件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佳底物浓度、
最佳葡萄糖浓度、最佳 KH2PO4浓度、最佳 MgSO4浓
度 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方案
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影响 ATP 产率的因素,以期获
得最佳的转化条件。
1 2 6 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ATP 含量,色谱柱为
C18柱(5 μm,4 6 mm×150 mm)。 流动相为磷酸盐
缓冲液(A)和甲醇(B)(体积比 95 ∶ 5),磷酸盐缓冲
液为 35 mmol / L Na2HPO4和 15 mmol / L KH2PO4,pH
6 5。 检测波长 259 nm。 流动相的流速为 0 3
mL / min、柱温 25 ℃、进样量 20 μL。
在文献[25]分析条件基础上,用梯度洗脱模
式,设置时间程序:0 min,V(A) ∶ V(B) = 95 ∶ 5;7
min,V(A) ∶ V(B)= 95 ∶ 5;8 min, V(A) ∶ V(B)= 70 ∶
30;20 min,V(A) ∶ V(B) = 70 ∶ 30;25 min, V(A) ∶
V(B)= 95 ∶ 5。
1 2 7 ATP 收率和底物转化率的计算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 ATP 标准液和腺嘌呤标准
液,HPLC 分析,绘制标准曲线,ATP 的回归方程为
Y1 =91 521X1+47 276,r1 = 0 999;腺嘌呤回归方程为
Y2 =359 96X2-2 733,r2 =0 999。 计算 ATP 和腺嘌呤
浓度,再计算 ATP 收率和腺嘌呤转化率。
ATP 产率 = ATP 摩尔生成量 /腺嘌呤摩尔转化
量×100% (1)
腺嘌呤转化率 =腺嘌呤摩尔转化量 /腺嘌呤初
始物质的量×100% (2)
2 结果与讨论
2 1 C. ammoniagenes CICC10168 的生长曲线和
对数期的确定
实验前,首先对产氨棒杆菌的生长曲线进行测
定。 根据测定结果,菌体对数生长期为 8 ~ 20 h。
0~8 h 是菌体生长的延迟期,20 h 后菌种生长达到
稳定期。 采用对数生长期的菌种进行接种,用于菌
种的大规模培养,本文中,采用生长 18 h 的菌体作
为种子用于扩大培养。
2 2 底物浓度的影响
在 HPLC条件下,发现两目标物的分离效果良
好。 选取腺嘌呤质量浓度为 3、4、5、6、7 和 8 g / L 分
别进行转化试验,基础反应液其他成分不变,反应
结果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知:底物质量浓度从 3
g / L增加到 6 g / L,ATP 的生成随之增加,6 g / L时达
到峰值,再继续增加底物的量,对产物 ATP 生成不
利,可能过量的底物对产物的生成有抑制作用;从
底物腺嘌呤转化率指标分析,虽然低浓度时接近完
全转化,但 ATP 产量和产率不高,因为低浓度时底
物反应量不充足。 综上考虑,选择底物质量浓度为
6 g / L进行进一步研究。
图 1 底物浓度对 ATP浓度和产率的影响
Fig 1 Effects of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on
ATP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图 2 葡萄糖浓度对 ATP浓度和产率的影响
Fig 2 Effects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 on ATP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2 3 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葡萄糖作为产氨棒杆菌生长和产酶的碳源,对
底物的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 基础反应液其他成
分不变,改变葡萄糖质量浓度(20、40、60、80、100 和
120 g / L)进行转化试验,考察 ATP 产量和产率的变
化,结果如图 2所示。 由图 2可知:葡萄糖质量浓度
从 20 g / L 增至 60 g / L,ATP 的生成量随之增加,在
60 g / L 葡萄糖时达到峰值,ATP 产量和产率均较
高;继续增加葡萄糖的量,对产物生成不利,葡萄糖
3 第 5期 丰文飞等:冻融产氨棒杆菌细胞转化法制备三磷酸腺苷
质量浓度超过 60 g / L 时,ATP 的含量反而降低,其
主要原因可能是微生物代谢葡萄糖需消耗 ATP。
因此,选择葡萄糖质量浓度为 60 g / L。
2 4 Mg2+浓度的影响
Mg2+是很多酶的辅酶或辅助因子,是影响酶活
的主要离子之一。 Luthi 等[26]研究发现,Mg2+会螯
合等摩尔的 ATP,因此,产氨棒杆菌对底物进行转
化的过程中保证 Mg2+的供给非常重要。 考察 5 ~ 30
mmol / L范围内不同 Mg2+浓度对 ATP 生成的影响,
结果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 Mg2+浓度为 20
mmol / L时,产物的产量和产率达到峰值。
图 3 Mg2+浓度对 ATP浓度和产率的影响
Fig 3 Effects of magnesianion concentration on
ATP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2 5 KH2PO4浓度的影响
产氨棒杆菌转化腺嘌呤合成 ATP 是连续的磷
酸化过程,因而 KH2PO4的浓度是影响转化反应过
程中 ATP 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采用 KH2PO4
作为磷酸基团的供体,研究 40~ 240 mmol / L 范围内
KH2PO4浓度对 ATP 生成的影响,结果如图 4 所示。
由图 4可知:随着 KH2PO4浓度的增加,产物 ATP 的
量也在不断增加,KH2PO4浓度为 120 mmol / L时,
ATP 的产量达到最佳值,此后磷酸盐浓度继续增
加,ATP 的产量不会继续提高。 因此,KH2PO4的最
佳浓度为 120 mmol / L。
图 4 KH2PO4浓度对 ATP浓度和产率的影响
Fig 4 Effects of KH2PO4concentration on
ATP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2 6 正交试验优化转化条件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佳的底物浓
度、葡萄糖浓度、KH2PO4浓度及 MgSO4浓度这 4 个
因素为考察对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方案进行正
交试验,以期获得最佳的转化条件。 试验设计结果
及分析如表 1和表 2所示。
极差值的大小表明该因素水平的改变对结果
的影响大小,极差值越大,该因素对 ATP 产率的影
响越大。 由表 2可知:各因素对 ATP 产率的影响从
大到小依次为腺嘌呤、葡萄糖、KH2PO4、MgSO4。 为
了获得最大的产率,应选择的最优组合是腺嘌呤 6
g / L、葡萄糖 60 g / L、MgSO4 15 mmol / L 和 KH2 PO4
120 mmol / L,采用此组合进行转化试验,ATP 平均
产率达到 78%,比优化前(基础反应液,ATP 产量
12 30 g / L,产率 54%)提高了 46%。
表 1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Table 1 Design and results of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s
样品号 Aρ(葡萄糖) / (g·L-1)
B
c(KH2PO4) / (mmol·L
-1)
C
c(MgSO4) / (mmol·L
-1)
D
ρ(腺嘌呤) / (g·L-1) ATP 产率 / %
1 50 100 15 5 67
2 50 120 20 6 70
3 50 140 25 7 56
4 60 100 20 7 61
5 60 120 25 5 67
6 60 140 15 6 68
7 70 100 25 6 63
8 70 120 15 7 58
9 70 140 20 5 61
4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表 2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Table 2 Range analysis of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误差项 A B C D
均值 1 64 33 63 67 64 33 65 00
均值 2 65 33 65 00 64 00 67 00
均值 3 60 67 61 67 62 00 58 33
极差 4 67 3 33 2 33 8 67
2 7 初始 pH的影响
产氨棒杆菌 C.ammoniagenes CICC10168的最适生
长 pH为 7 2~7 4(菌种保藏中心提供),因此,笔者在
pH 6 8~7 8范围内取 6个梯度来考察 pH对产物生成
的影响,结果如图 5所示。 由图 5可知:在菌体最适生
长 pH范围内,产物的生成几乎不受影响;而超出最适
生长 pH范围,pH都对产物的生成不利,所以菌体最适
生长 pH也是 C.ammoniagenes CICC10168制备 ATP 最
优的 pH。 因此,确定产 ATP的最佳 pH为 7 4。
图 5 pH对 ATP浓度和产率的影响
Fig 5 Effects of pH on ATP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2 8 转化温度的影响
C.ammoniagenes CICC10168最高耐热温度为 42
℃,因此,考察 30~ 42 ℃范围内不同温度对转化的
影响,结果见图 6。 由图 6 可知:温度超过 40 ℃后,
ATP 的产量下降,可能是部分酶活性受到了影响,
从而阻碍了产物的生成。 由此可见,35 ℃对产物的
生成最为有利。
2 9 最佳接种量的选择
选择冻融菌体量分别为 20、30、40、50 和 60
g / L,其他条件不变,研究接种量对 ATP 浓度和产率
的影响,结果如图 7所示。 因腺嘌呤溶解度限制,菌
体用量 20 g / L时反应结束,然而腺嘌呤并未完全溶
解,所以转化量不能确定,产物产率无法计算,故图
7中没有相应数据。 从图 7 可以看出:菌体用量 40
g / L时,已经完成底物的最大转化,继续增加菌体用
量对产物生成不利,可能是因为过量的菌体自身代
谢消耗了转化液中原料,阻碍了底物的转化,所以
选取 40 g / L为菌体的最佳用量。
图 6 温度对 ATP浓度和产率的影响
Fig 6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ATP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图 7 菌体用量对 ATP浓度和产率的影响
Fig 7 Effects of cell amount on ATP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图 8 最优条件下转化反应过程中 ATP含量、
菌体量和 ATP产率的动态变化
Fig 8 Variations of ATP concentrations,cell concentrations
and ATP yield during the reaction process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2 10 最优转化条件下的转化反应
按上述试验得到的最优条件,即腺嘌呤 6 g / L、葡
萄糖 60 g / L、MgSO415 mmol / L、KH2PO4120 mmol / L、
pH 7 4和 35 ℃,投加 40 g / L 冻融菌体进行反应,取
样检测 ATP 含量及菌体量的变化,结果如图 8所示。
5 第 5期 丰文飞等:冻融产氨棒杆菌细胞转化法制备三磷酸腺苷
由图 8 可见: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 ATP 在逐渐积
累,在 8 h 时左右达到最大积累量(19 5 g / L),ATP
产率 85%。 菌体量随反应进行在缓慢增加,这是因
为冻融法处理细胞只是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并没
有破坏细胞结构,细胞亦没有凋亡。 底物进入细胞
后,利用细胞内呼吸链的酶系统进行一系列酶促反
应转化得到 ATP。 未衰亡的细胞接受底物利用葡
萄糖、磷酸盐和 Mg2+实现有氧呼吸,产生 ATP 的过
程也出现细胞的生长现象(一般情况下细胞的生长
是利用营养要素和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来实现细
胞体积的增加),所以在转化反应的过程中,细胞量
呈现出了缓慢的增长趋势。 新增长的细胞因通透
性差,几乎不参与底物的转化反应。 转化起始阶段
与转化完成后的反应液的 HPLC 色谱图如图 9 所
示。 由图 9可知:转化产物比较单一,为后续的分离
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图 9 反应初始阶段与完成后的 HPLC谱图
Fig 9 HPLC analysis of ATP and adenine content at the initial and final stages in the reaction
在条件优化后,反应液中 ATP 质量浓度为
19 46 g / L,相对原始对照 ( 12 30 g / L)提高了
58%。 比较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果
的差异,结果见表 3。 由表 3 可知:本研究中,
ATP 产率达 85 00%,腺嘌呤转化率为 90%,冻
融菌体接种量 40 g / L,这些工艺条件在国内外都
处于较优水平,为 ATP 的工业生产提供良好
借鉴。
表 3 腺嘌呤转化合成三磷酸腺苷成果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transformation achievement for synthesis of ATP from adenine in references
酶源 生物量 /(g·L-1)
ρ(腺嘌呤) /
(g·L-1)
ρ(ATP) /
(g·L-1) ATP 产率 / %
C.ammoniagenes ATCC6872[15] — 2 00 1 37 15 00
immobilized yeast[16] 1 000 2 20 2 32 28 00
bacterial and baker′s yeast[17] — 20 25 50 00 65 00
C.ammoniagenes B1 787 and yeast[18] — 2 00 6 00 80 00
C.ammoniagenes KY13510[21] 100~120 19 00 70 00 82 00
Actinomucor elegans[22] 500 3 00 10 13 82 75
C.ammoniagenes CICC10168 40 6 00 19 46 85 00
3 结论
本研究不使用表面活性剂,直接用冻融细胞转
化腺嘌呤制备 ATP,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
定了 ATP 的最优转化条件:菌体接种量 40 g / L、底
物腺嘌呤 6 g / L、葡萄糖 60 g / L、MgSO415 mmol / L、
KH2PO4 120 mmol / L、反应液 pH 7 4 和反应温度
35 ℃。 最优转化条件下,ATP 产率可达 85 00%,底
物转化率为 90%。 该优化条件稳定可行,所用菌体
量少,菌体处理容易,转化耗时短,过程简单容易控
6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制,实现了原料定量投入与 ATP 较高产出的目标。
这表明 C.ammoniagenes在制备 ATP 方面有优势,可
为 ATP 的工业生产提供良好借鉴。
参考文献:
[ 1 ] 许秀坤,朱传明,杨淑贞,等.老年患者三磷酸腺苷药物负荷
心肌灌注显像的护理配合[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
(3):92⁃93.
[ 2 ] 夏云兵,黄卫斌.ATP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
后疗效判断的价值[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2):
108⁃110.
[ 3 ] 叶莹,孔宁.甲强龙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视神经
炎[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34⁃135.
[ 4 ] 郭中钰,祝世功,徐琪,等.抗疲劳 1 号对游泳大鼠血液、肌肉
和脑中 ATP 含量及血乳酸含量的影响[ J] .中国病理生理杂
志,1998,14(4):385⁃388.
[ 5 ] Jorgensen P E, Eriksen T, Jensen B K. Estimation of viable
biomass in wastewater and activated sludge by determination of
ATP,oxygen utilization rate and FDA hydrolysis[ J] .Water Res,
1992,26(11):1495⁃1501.
[ 6 ] Ginny M, Smyth D, Singleton J, et al. The use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oluminescenc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a modified
cleaning program implemented within an intensive care setting
[J] .Am J Infect Control,2010,38(8):617⁃622.
[ 7 ] 龚书椿,瞿建国.离子交换法从兔肉中提取 ATP 无汞害新工
艺[J] .上海环境科学,1994(12):36⁃37.
[ 8 ] Smeds A L, Veide A, Enfors S O. Regeneration of ATP by
chromatophores in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 [ J ] . Enzyme
Microbiol Technol,1983,5(1):33⁃36.
[ 9 ] Langer R S, Hamilton B K, Gardner C R, et al. Enzymatic
regeneration of ATP:I. alternative routes[ J] . AIChE J,1976,22
(6):1079⁃1090.
[10] Whitesides G M,Wong C H. Enzymes as catalysts in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 new synthetic methods ( 53)] [ J] . Angew
Chem Int Ed Eng,1985,24(8):617⁃638.
[11] Fukuoka K,Suda F,Ishikawa M,et al. A convenien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ATP and Ap4A [ J] .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1995,14(3 / 4 / 5):693⁃694.
[12] Simon E S,Grabowski S,Whitesides G M.Convenient syntheses of
cytidine 5′⁃triphosphate, guanosine 5′⁃triphosphate, and uridine
5′⁃triphosphate and their use in the preparation of UDP⁃glucose,
UDP⁃glucuronic acid,and GDP⁃mannose[ J] . J Org Chem,1990
(6):1834⁃1840.
[13] Sakai Y,Rogi T,Yonehara T,et al.High⁃level ATP production by
a genetically⁃engineered Candida yeast [ J] . Nature Biotechnol,
1994,12(3):291⁃293.
[14] 张国睿,雷爱祖,童张法.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固定化酵母生产
ATP[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4):16⁃20.
[15] Tanaka H, Nakayama K. Production of nucleic acid⁃related
substances by fermentative process[J] .Agric Biol Chem,1972,36
(3):464⁃471.
[16] 朱家荣,马挺.腺嘌呤用固定化酵母生产三磷腺苷的初步研
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8):388⁃390.
[17] Kadowakib S,Yanoa T,Tachiki T,et al.Production of ATP from
adenine by a combination of bacterial and baker′s yeast cells[J] .
J Ferment Bioeng,1989(6):417⁃422.
[18] 程金芬,俞慧君,吴荆芳,等.发酵法生产 ATP 新工艺[ J] .工
业微生物,1992(6):28⁃32.
[19] Fujio T, Furuya A. Production of ATP from adenine by
Brevibacterium ammoniagenes[ J] . J Ferment Technol,1983,61:
261⁃267.
[20] Fujio T,Furuya A.Effects of magnesium ion and chelating agents
on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ATP from adenine[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85,21(3 / 4):143⁃147.
[21] Maruyama A,Fujio T. ATP production from adenine by a self⁃
coupling enzymatic process: high⁃level accumulation under
ammonium⁃limited conditions [ J] .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1,65(3):644⁃650.
[22] Zhu J R,Yang G H,Yang S Y,et al.Effects of cell permeability
on the activity of actinomucor elegans for ATP production from
adenine[J] .Food Fement Ind,2011,37(10):67⁃72.
[23] 新楠,黄亮,刘敏,等.产氨短杆菌的诱变以及 TMTD抗性突变
株发酵培养基条件的优化 [ J] .广东农业科学,2013 ( 3):
89⁃91
[24] Wang X,Wang X W,Yin M X,et al. Production of uridine 5′⁃
monophosphate by Corynebacterium ammoniagenes ATCC 6872
using a statistically improved biocatalytic process [ J ]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7,76:321⁃328.
[25] 赵伟,沈绍传.利用酿酒酵母合成三磷酸腺苷的研究[ J] .广东
化工,2013(12):3⁃4.
[26] Luthi D, Gunzel D, McGuigan J A S. Mg⁃ATP binding: its
modification by spermine, the relevance to cytosolic Mg2+
buffering,changes in the intracellular ionized Mg2+ concentration
and the estimation of Mg2+ by 31P⁃NMR[ J] .Exp Physiol,1999,
84(2):231⁃252.
(责任编辑 管 珺)
7 第 5期 丰文飞等:冻融产氨棒杆菌细胞转化法制备三磷酸腺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