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dentification and growth characterization of a cerebroside producing Termitomyces clypeatus CTM-1

产脑苷脂鸡枞菌Termitomyces clypeatus CTM-1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全 文 :第 13卷第 5期
2015年 9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3 No􀆰 5
Sep􀆰 2015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5􀆰 05􀆰 013
收稿日期:2014-10-0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A00807)
作者简介:花卫俊(1990—),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成分及功能食品;缪冶炼(联系人),教授,E⁃mail:ylmiao@ njtech.
edu.cn
产脑苷脂鸡枞菌 Termitomyces clypeatus CTM 1的
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花卫俊1,缪冶炼1,陈介余2,尤业兵1,孙  唱1,袁丽红3,许  琳3
(1􀆰 南京工业大学 食品与轻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2􀆰 日本秋田县立大学 生物资源学部,
日本 秋田 010 0195;3􀆰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摘  要:脑苷脂 A和 B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和脑神经保护作用。 鸡枞菌(Termitomyces clypeatus)子实体含有脑苷脂
A和 B,但是野生鸡枞菌子实体资源稀少。 笔者在前期研究中以野生鸡枞菌子实体为原料,通过组织分离、菌种纯
化及筛选,培育出菌株 CTM 1。 本研究中,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菌株 CTM 1与鸡枞菌的菌种同源性,测定
了该菌株平板培养、液体培养中菌丝体的生长速率和脑苷脂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菌株 CTM 1及其出发野生子实
体与 Termitomyces clypeatus的同源性为 99%。 在 PDAY平板培养中,菌落直径的增长速率在 27 d内基本稳定在 1􀆰 5
mm / d。 比菌落直径增长速率在 1 d时为 0􀆰 21 d-1,然后逐渐下降。 在 DP t液体培养中,9 d 以后为菌丝体生长的稳
定期,此时的生物量为 3􀆰 57 g / L。 比菌丝体生长速率在 1 d时为 2􀆰 00 d-1,然后逐渐下降。 菌丝体的脑苷脂 A、B含
量分别为 0􀆰 152%、0􀆰 066%。 由此可见,鸡枞菌 CTM 1的大规模培养可以成为脑苷脂 A、B原料生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鸡枞菌;菌丝体;脑苷脂;平板培养;液体培养
中图分类号:Q939􀆰 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5)05-0067-07
Identification and growth characterization of a cerebroside producing
Termitomyces clypeatus CTM⁃1
HUA Weijun1,MIAO Yelian1,CHEN Jieyu2,YOU Yebing1,SUN Chang1,YUAN Lihong3,XU Lin3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Light Industrial Engineering,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1800,China;
2.Faculty of Bioresource Science,Akita Prefectural University,Akita 010⁃0195,Japan;
3.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1800,China)
Abstract:Cerebrosides A and B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analgesia and brain protection. Fruiting bodies
of Termitomyces contains cerebrosides A and B,but wild Termitomyces resources are scarce. In author′s
previous work, a strain CTM⁃1 was developed by means of tissue isolation, strain purification and
screening,using the fresh fruiting bodies of wild Termitomyces as raw material.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sequence homology of CTM⁃1 and Termitomyces was identified with a molecular⁃biological method. The
mycelium growth rate in plate and liquid culture,and the cerebroside content in mycelia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strain CTM⁃1.It was shown that the stain CTM⁃1 and its parental fruiting bodies had a sequence
homology up to 99% with Termitomyces clypeatus. In PDAY plate culture,the colony⁃diameter increasing
rate was constant at 1􀆰 5 mm / d in the period between and 27 d.The specific colony⁃diameter increasing
rate was 0􀆰 21 d-1 at 1 d,and decreased gradually after then.In DP t liquid culture,the growth of mycelia
entered the stable phase at 9 d,and the biomass was 3􀆰 57 g / L.The specific mycelium growth rate was
2􀆰 00 d-1 at 1 d,and decreased gradually after then.The content of cerebrosides A and B in mycelia was
0􀆰 152% and 0􀆰 066%,respectively. Consequently, the large⁃scale culture of T. clypeatus CTM⁃1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production of raw material containing cerebrosides A and B.
Keywords:Termitomyces;mycelium;cerebroside;plate culture;liquid culture
    脑苷脂是单糖或低聚糖与神经酰胺末端羟基
结合所形成的一类化合物,是动物、植物、真菌和海
洋生物细胞膜 /壁的结构成分。 脑苷脂在细胞分
化、细胞凝集、细胞骨架的迁移、跨膜信号转导等方
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还具有调控细胞生长、肿
瘤抑制活性、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抗菌抗病毒等
生物学活性[1]。
Qi等[2-3]从鸡枞菌子实体中成功分离出脑苷脂
A~F。 其中,脑苷脂 A 和 B 的结构式见图 1。 脑苷
脂 A和 B作为新型镇痛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强、持
续时间长、无明显副作用、没有药物成瘾和药物耐
受反应等特点。 通过腹腔注射、口服、皮肤涂抹等
途径给药,都显示对神经性疼痛和炎性疼痛的镇痛
作用,生物利用度高达 46􀆰 7%[4]。 此外,脑苷脂 A
和 B能通过血脑屏障,减小缺血后的脑梗塞面积和
神经细胞死亡,减轻脑水肿,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和
认知功能的恢复[5-7]。 由于脑苷脂 A和 B对神经的
多靶点具有保护作用,其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时间超
过 26 h[7-9]。
图 1  脑苷脂 A和 B的结构式
Fig􀆰 1  Structural formula of cerebroside A and B
为了防止世界上疯牛病发生对药物安全带来
的危害,脑苷类化合物来源需要从动物脑组织转向
植物、食用菌等。 鸡枞菌是一种肉质细嫩、味道鲜
美、营养丰富的野生珍稀食(药)用菌,但是鸡枞菌
只能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的山区生长,而且采收
季节性强。 另外,由于鸡枞菌与白蚁共生,其子实
体仅能在白蚁巢上生长,至今还没有实现鸡枞菌子
实体人工培养的产业化。 因此,鸡枞菌资源稀少、
价格昂贵。 这些问题是脑苷脂 A和 B成药的瓶颈。
笔者在前期研究中以野生鸡枞菌子实体为原
料,采用组织分离、菌种纯化及筛选的方法,培育出
菌株 CTM 1[10]。 通过菌株 CTM 1 的大规模培
养,可以生产出制备脑苷脂 A 和 B 的菌丝体,克服
野生鸡枞菌子实体生产在地域、季节和产量等方面
受限制的困难。 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菌株 CTM 1 与鸡枞菌的菌种同源性。 此外,为了
探明该菌株的生长特性,测定平板培养、液体培养
中菌丝体的生长速率和脑苷脂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 1  鸡枞菌子实体及菌种
新鲜鸡枞菌子实体采自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
山区。 用自来水清洗后,装入密封袋中,在-20 ℃条
件下冻藏。 使用前,分别用无菌水和 75%乙醇和无
菌水各清洗一次,作为子实体试样。
以新鲜鸡枞菌子实体为原料,通过组织分离、
菌种纯化及筛选获得菌种 CTM 1[10]。 用接种钩将
菌种接至 PDAY斜面培养基上,在 28 ℃下培养至菌
丝长满斜面,置于 4 ℃的冰箱中保存,并定期转接
活化。
1􀆰 2  主要试剂
Wizard􀳏 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Kit 试剂盒,
普洛麦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S1、NS4、Taq DNA 聚
合酶、dNTPs,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1􀆰 3  培养基
PDAY培养基(g / L):马铃薯浸出粉 15,葡萄糖
20,酵母浸粉 2,琼脂 20。 采用 1 mol / L 的柠檬酸调
节 pH至 5􀆰 0,121 ℃灭菌 20 min,倒斜面及平板。
86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DP t液体培养基(g / L):葡萄糖 20,蛋白胨 10,
MgSO40􀆰 75,KH2PO41􀆰 5。 采用 1 mol / L的柠檬酸调
节 pH至 5􀆰 0,115 ℃灭菌 30 min。
1􀆰 4  分子生物学鉴定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子实体及菌丝体的菌
种同源性进行鉴定。
1􀆰 4􀆰 1  菌丝体准备
用接种钩挑取斜面菌种接入装有 200 mL 液体
培养基的 500 mL 三角瓶中,在 28 ℃、150 r / min 条
件下振荡培养 5 d。 培养结束后,进行发酵液的抽
滤,收集菌丝体,分别用 75%乙醇和无菌水各清洗 1
次,作为菌丝体试样。
1􀆰 4􀆰 2  基因组的提取
按照 Wizard􀳏 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Kit 试
剂盒说明书的方法,进行子实体和菌丝体基因组的
提取。
1􀆰 4􀆰 3  18S rRNA的 PCR扩增和测序
扩增引物采用通用引物 (上游引物 NS1:5′
GTAGTCATATGCTTGTCTC 3′;下游引物 NS4:5′
CTTCCGTCAATTCCTTTAAG 3′), 采用 9700 型
PCR扩增仪(北京麦百金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子实
体和菌丝体基因组的 18S rRNA 扩增。 PCR 反应体
系:4 μL dNTP、5 μL 10×Taq buffer(Mg2+ free)、2 μL
NS1、2 μL NS4、2 μL模板 DNA、1 μL Taq酶,用超纯
水定容至 50 μL; PCR 反应条件:98 ℃ 预变性 5
min、98 ℃变性 10 s、55 ℃退火 30 s、72 ℃延伸 60 s、
30个循环、72 ℃延伸 10 min。
PCR扩增产物的检验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
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琼脂糖质量浓度为 8 g / L,电泳电
压为 190 V,缓冲液为 TBE缓冲液,时间为 15 min。
18S rRNA序列分析根据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
法,采用 ABI 3730型 DNA测序仪(天津金思德生物
有限公司)进行。
1􀆰 4􀆰 4  18S rRNA进化树的构建
利用序列局部相似性查询系统 BLAST(美国国
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将子实体、菌丝体的 18S
rRNA序列与 GenBank 数据库(美国国立生物技术
信息中心)中的所有序列进行比较,找出序列相似
的菌种,并用 MEGA4􀆰 1 软件进行匹配排列,用邻接
法构建系统进化树。
1􀆰 5  平板培养
用孔径 5 mm的无菌打孔器从平板菌落边缘部
取出菌丝长势均匀、直径为 5 mm的圆形菌块,接入
新的 PDAY平板培养基,每个平板培养基上接 3 个
菌块。 28 ℃恒温培养,定期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
直径,观察菌落颜色形态和长势。 每次菌落直径测
定采用 9个试样,取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1􀆰 6  液体培养
用孔径 5 mm的无菌打孔器从平板菌落边缘部
取出长势均匀的圆形菌落,接入装有 200 mL液体培
养基的 500 mL 三角瓶中,每瓶接 3 个菌落。 在 28
℃、150 r / min条件下培养 3 d,作为种子液。 此时,
种子液中的菌体呈短小、均匀的菌丝状,有利于提
高种子液转接时接种量的均匀程度。
将种子液按体积分数 10%的接种量接入装有
30 mL液体培养基的 150 mL三角瓶中,共接 18 瓶。
在 28 ℃、150 r / min 条件下培养 10 d。 从第 2 天开
始,每天取出 2瓶发酵液,抽滤,收集菌丝体,在 105
℃下干燥 4 h,测量菌丝体干质量。
1􀆰 7  脑苷脂含量测定
1􀆰 7􀆰 1  试样处理
称取菌丝体(或子实体)试样 1􀆰 0 g、石英砂 3􀆰 0
g于研钵中,加入甲醇 5 mL,于冰浴中研磨 10 min。
将匀浆全部移入试管中,加入 20 mL的二氯甲烷 甲
醇溶液(体积比 1 ∶ 1),在室温条件下超声处理 2 h,
静置。 浸提液用 0􀆰 45 μm 滤膜过滤,在旋转蒸发仪
上浓缩至适当体积,作为提取物。 取提取物 1 mL,
再用等体积的二氯甲烷 甲醇溶液稀释适当倍数,作
为测试液。
1􀆰 7􀆰 2  液相色谱 质谱分析
测试样的脑苷脂 A和 B 含量采用 LC MS / MS
系统,LC 10AD 型液相色谱仪(LC),日本岛津公
司;API 3000型质谱(MS),美国 AB SCIEX公司)进
行测定。
1)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为 Agela Venusil
XBP C8(50 mm × 2􀆰 1 mm,5 μm);柱温为室温;流
动相 A为甲酸和 10 mmol / L甲酸铵溶液(体积比 1 ∶
999);流动相 B 为甲酸和甲醇(体积比 1 ∶ 999);洗
脱按表 1程序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 10 μL。
2)质谱分析条件  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
模式;离子喷雾电压 3 000 V;离子源温度 400 ℃;多反
应监测(MRM)扫描方式。
脑苷脂 A和 B 的标准品按文献[8]制备,其纯
度为 99􀆰 5%。 采用 100%甲醇溶液,制备质量浓度
分别为 4、20、80、200、500、1 000 和 2 000 ng / mL 的
脑苷脂 A标准品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 25、50、150、
96  第 5期 花卫俊等:产脑苷脂鸡枞菌 Termitomyces clypeatus CTM 1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300、400、500、600和 750 ng / mL的脑苷脂 B 标准品
溶液。 以离子流信号强度的峰面积为纵坐标,以浓
度为横坐标,绘制各成分含量测定用的标准曲线。
表 1  液相色谱洗脱程序
Table 1  Elution schedule in HPLC
时间 /
min
流速 /
(μL·min-1)
φ(流动相 A) /

φ(流动相 B) /

0􀆰 01 300 15 85
0􀆰 50 300 1 99
4􀆰 20 300 1 99
4􀆰 21 300 15 85
5􀆰 00 300 15 85
在脑苷脂 A 质量浓度 0 ~ 2 000 ng / mL 的范围
内,峰面积与脑苷脂 A浓度之间的关系见式(1)。
Aa = 529􀆰 17ρa + 1 870    (R2= 0􀆰 996 1) (1)
式中:Aa为脑苷脂 A的峰面积,counts;ρa为脑苷脂 A
的质量浓度,ng / mL。
在脑苷脂 B质量浓度 0~750 ng / mL的范围内,
峰面积与脑苷脂 B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见式(2)。
Ab = 927􀆰 89ρb + 46 825    (R2= 0􀆰 995 2) (2)
式中:Ab为脑苷脂 B的峰面积,counts;ρb为脑苷脂 B
的质量浓度,ng / mL。
1􀆰 7􀆰 3  脑苷脂含量计算
菌丝体和子实体中脑苷脂 A 或 B 的含量 Mc分
别以菌丝体、子实体的干物基准表示,其计算见式
(3)。
Mc =
ρtVtn
m(1 - Mm)
× 100% (3)
式中:ρt为测试液中脑苷脂 A 或 B 的质量浓度,
g / mL;Vt为测试液的体积,mL;n 为稀释倍数;m 为
菌丝体或子实体试样的质量,g;Mm为菌丝体或子实
体试样的湿物基准含水率。
2  结果与讨论
2􀆰 1  子实体和菌丝体的菌种同源性
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菌种同源性进行鉴定,结
果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知:子实体和菌丝体的
18S rRNA 片段大小一致,大约为 1 500 bp。 通过比
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 18S rRNA 序列(登录号分别
为 KM657823、KM657824)发现,子实体和菌丝体的
18S rRNA 在 478、479 和 480 位点上有碱基差异。
在这 3个位点上,子实体的碱基分别为 T(胸腺嘧
啶)、A(腺嘌呤)和 C(胞嘧啶),而菌丝体的碱基分
别为 C(胞嘧啶)、T(胸腺嘧啶)和 A(腺嘌呤)。 菌
株 CTM 1及其出发子实体(Fruiting body 5)均与
盾尖鸡枞菌 Termitomyces clypeatus有 99%的同源性,
菌株 CTM 1与出发子实体(Fruiting body 5)之间
也有 99%的同源性。 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图
3),从进化树看出本实验的子实体和菌株 CTM 1
均为盾尖鸡枞菌 T. clypeatus。
1—子实体;2—菌丝体
图 2  子实体和菌丝体的 18S rRNA电泳结果
Fig􀆰 2  Electrophoresis of the 18S rRNA of
fruiting body and mycelia
图 3  基于 18S rRNA序列及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Fig􀆰 3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18S rRNA
sequence and neighbor⁃joining method
07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主要有形态学方法和分子
生物学方法。 形态学方法主要根据子实体形态进
行鉴定,而鸡枞菌子实体无法通过菌丝体的人工栽
培获得,因此其菌丝体的菌种鉴定不能采用形态学
方法。 与形态学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方法不但适
用于子实体,而且还适用于菌丝体的鉴定,已被广
泛应用[11-13]。 笔者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鉴定
了菌株 CTM 1 及其出发子实体与盾尖鸡枞菌
T.clypeatus的同源性,为鸡枞菌菌丝体的大规模培养
提供了技术依据。
2􀆰 2  菌丝体的生长特性
图 4为鸡枞菌 CTM 1 的菌丝体照片。 由图 4
可知:菌丝体无色,分支较少,有横隔膜,未见锁状
联合,菌丝体的直径约为 5~7 μm。
图 4  鸡枞菌 CTM 1的菌丝体照片(×600倍)
Fig􀆰 4  Picture of the mycelia of T.clypeatus
CTM⁃1 (×600)
图 6  鸡枞菌 CTM 1在不同平板培养时间的菌落形态
Fig􀆰 6  Colony morphology of T.clypeatus CTM⁃1 at different plate⁃culture time
鸡枞菌 CTM 1平板培养过程中,菌落直径及比
菌落直径增长速率的变化如图 5所示。 由图 5可知:
菌落直径的增长速率在 27 d 内基本一定,然后逐渐
下降。 27 d时,菌落直径达到 43􀆰 9 mm,培养期间的
平均增长速率为 1􀆰 5 mm / d。 比菌落直径增长速率在
1 d时为 0􀆰 21 d-1,然后逐渐下降,27 d 下降到 0􀆰 02
d-1。 据文献[14]报道,T. albuminosus、T. fulginosus、
T. cylindricus、T. Aurantiacus 和 T. microcarpus 等 5 种
鸡枞菌在 25 ℃、PDA 平板培养基、30 d 的培养条件
下,菌落直径的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 1􀆰 3、1􀆰 7、1􀆰 1、
2􀆰 0和 2􀆰 0 mm / d,而鸡枞菌10 1和鸡枞菌 10 2 在
28 ℃、PDA平板培养基、30 d 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直
径的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 7􀆰 5和 12􀆰 9 mm / d[15]。 由
此可见,平板培养中的菌落直径增长速率受到菌种和
培养条件的影响。
图 5  鸡枞菌 CTM 1平板培养过程中菌落直径及
比菌落直径增长速率的变化
Fig􀆰 5  Change of colony diameter and specific colony⁃
diameter increasing rate in the plate culture of
T.clypeatus CTM⁃1
图 6为平板培养 0、14 和 27 d 时的菌落照片。
在培养初期,菌落呈致密的绒毛状,匍匐生长在培
养基表面,中部稍凸,边缘整齐,表面有褶皱。 27 d
后,随着菌丝体的老化,其颜色由纯白色转为棕色。
总的来说,鸡枞菌平板培养的菌落可以分为菌丝
型、孢子型和中间型[16]。 鸡枞菌 CTM 1 的菌落特
征与菌丝型一致。
鸡枞菌 CTM 1 液体培养过程中,生物量及比
菌丝体生长速率的变化如图 7 所示。 由图 7 可知:
17  第 5期 花卫俊等:产脑苷脂鸡枞菌 Termitomyces clypeatus CTM 1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菌丝体生长可以分为 0 ~ 2 d 的延滞期、3 ~ 8 d 的对
数期以及 9 d以后的稳定期。 稳定期的生物量约为
3􀆰 57 g / L。 比菌丝体生长速率在 1 d时为 2􀆰 00 d-1,
然后逐渐下降。
图 7  鸡枞菌 CTM 1液体培养过程中生物量及
比菌丝体生长速率的变化
Fig􀆰 7  Change of biomass and specific mycelium growth
rate in the liquid culture of T.clypeatus CTM⁃1
图 8  脑苷脂 A和脑苷脂 B标准品的二级质谱图
Fig􀆰 8  MS2 spectra of cerebroside A and B standard
2􀆰 3  菌丝体中脑苷脂 A和 B的含量
图 8为脑苷脂 A和 B标准品的二级质谱图。 脑
苷脂 A 和脑苷脂 B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727 和
755。 由图 1可知,脑苷脂 A和 B均是由葡糖基与含
氮的鞘氨醇及脂肪酸连接而成。 图 8(a)中,m / z =
728􀆰 6的峰为脑苷脂 A 的[M+H] +。 m / z = 710􀆰 8、
m / z=566􀆰 6、m / z = 548􀆰 7 和 m / z = 530􀆰 8 的峰分别对
应脑苷脂 A 的[M+H H2O]
+、[M+H C6H10O5]
+、
[M+H C6H12O6]
+和[M+H C6H12O6 H2O]
+。 图 8
(b)中,m / z=756􀆰 7的峰为脑苷脂 B的 [M+H]+。 m / z=
738􀆰 6、594􀆰 5、576􀆰 5和 558􀆰 7的峰分别对应脑苷脂 B 的
[M+H H2O]
+、[M+H C6H10O5]
+、[M+H C6H12O6]

和[M+H C6H12O6 H2O]
+,因此,用于脑苷脂A和B定
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 m / z = 728􀆰 6/ 548􀆰 7 和 m / z =
756􀆰 7/ 576􀆰 5。
菌丝体、子实体的脑苷脂 A 和 B 含量如表 2
所示。 菌丝体通过鸡枞菌 CTM 1 的液体培养制
备而成,子实体按照取样部位分为子实体菌柄和
子实体菌盖。 由表 2 可知,菌丝体的脑苷脂 A 和
B 质量分数分别为 0􀆰 152%、0􀆰 066%,略低于子
实体菌柄的 0􀆰 266%、0􀆰 088%以及子实体菌盖的
0􀆰 251%、0􀆰 077%。
表 2  菌丝体、子实体的脑苷脂 A和 B含量
Table 2  Content of cerebrosides A and B in
mycelia and fruiting body
试样 w(脑苷脂 A) / % w(脑苷脂 B) / %
菌丝体 0􀆰 152 0􀆰 066
子实体菌柄 0􀆰 266 0􀆰 088
子实体菌盖 0􀆰 251 0􀆰 077
菌丝体与子实体中脑苷脂含量的差异可能与
鸡枞菌的生活史有关。 鸡枞菌的生活史主要由以
下几个阶段组成:①孢子萌发形成单核菌丝;②单
核菌丝融合形成次生菌丝;③由次生菌丝发育成小
白球、原基、假根、子实体[17-18]。 与菌丝体相比,子
实体中脑苷脂的含量较高。 这表明在由菌丝体向
子实体发育的阶段中,脑苷脂的合成仍在进行。 此
外,与其他微生物一样,鸡枞菌的生长和代谢受到
培养条件的影响[19]。 通过对培养基中碳氮源种类
和浓度、无机盐浓度、pH、接种量、转速、装液量和温
度等条件的优化,T.albuminosus JNPF TA01胞内皂
甙的产量由 28􀆰 4 mg / L增加到 59􀆰 5 mg / L[20]。 在 T.
clypeatus的液体培养基中额外添加 1%的葡萄糖并
培养 6~8 d后,发酵液中纤维二糖脱氢酶的浓度明
显高于未添加葡萄糖时的浓度[21]。 在 T. clypeatus
的液体培养基中添加 0􀆰 1%的 2 脱氧 D 葡萄糖
后,发酵液的纤维二糖酶活力由 1􀆰 44 U / mL 提高到
140􀆰 60 U / mL[22]。 因此,为了提高鸡枞菌菌丝体中
脑苷脂的含量,脑苷脂合成途径的解析、培养条件
对菌丝体的生长和代谢的影响、菌丝体中脑苷脂合
27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成的调控等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结论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由笔者自行分离
出来的菌株 CTM 1 与鸡枞菌的菌种同源性,测定
了菌丝体的生长速率和脑苷脂含量。 分子生物学
鉴定结果表明,菌株 CTM 1 为盾尖鸡枞菌
(T􀆰 clypeatus),菌株 CTM 1 及其出发子实体与盾
尖鸡枞菌的同源性为 99%。 在 PDAY 平板培养中,
菌落直径的增长速率在 27 d 内基本稳定在 1􀆰 5
mm / d,27 d后逐渐降低。 比菌落直径增长速率在 1
d时为 0􀆰 21 d-1,然后逐渐下降。 在 DP t液体培养
中,菌丝体生长可以分为 0~2 d的延滞期、3~8 d的
对数期以及 9 d 以后的稳定期,稳定期中的生物量
为 3􀆰 57 g / L。 比菌丝体生长速率在 1 d 时为 2􀆰 00
d-1,然后逐渐下降。 菌丝体中脑苷脂 A、B 的质量
分数分别为 0􀆰 152%和 0􀆰 066%。 菌丝体中脑苷脂
的含量有望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 1 ]  陈颖,吕洁丽,段金廒,等.从生物进化看脑苷脂类化合物的
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
36(2):121⁃126.
[ 2 ]   Qi J, Ojika M, Sakagami Y. Termitomycesphins A⁃D, novel
neuritogenic cerebrosides from the edible chinese mushroom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 J ] . Tetrahedron, 2000, 56 ( 32 ):
5835⁃5841.
[ 3 ]   Qi J, Ojika M, Sakagami Y. Neuritogenic cerebrosides from an
edible chinese mushroom. part 2: structures of two additional
termitomycesphins and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an inactive
cerebroside by hydroxylation [ J] . Bioorg Med Chem, 2001, 9:
2171⁃2177.
[ 4 ]   陈玲,戚建华,缪冶炼,等.脑苷类化合物在制备镇痛药物中
的应用:中国,201310272349.6[P].2013⁃12⁃04.
[ 5 ]   Chi S, Cai W, Liu P, et al. Baifuzi reduces transient ischemic
brain damage through an interaction with the STREX domain of
BKCa channels[J] .Cell Death and Disease,2010,1(1):1⁃11.
[ 6 ]   Li L, Yang R, Sun K, et al. Cerebroside⁃A provides potent
neuroprotectio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through reducing
glutamate release and Ca2+ influx of NMDA receptors[ J] . 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2012,15(4):497⁃507.
[ 7 ]   陈玲,戚智,蔡维艳,等.一种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白附子脂
溶性成分提取物:中国,200910024861.2[P].2009⁃10⁃07.
[ 8 ]   陈玲,戚建华,戚智,等.一种脑苷脂类化合物的应用:中国,
200910154675.0[P].2010⁃05⁃12.
[ 9 ]   陈玲,戚建华,戚智,等.一种脑苷脂 B 化合物的应用:中国,
201110324561.3[P].2012⁃06⁃20.
[10]   缪冶炼,花卫俊,陈玲,等.一株高产脑苷脂类化合物的鸡枞
菌菌种及其菌丝体培养方法:中国,201410252645. 4 [ P ].
2014⁃09⁃03.
[11]   余仲东,张星耀,曹支敏.真菌核糖体基因间隔区研究概况
[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2):107⁃112.
[12]   刘作易.DNA 指纹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真菌分类上的应用[J]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19(5):460⁃469.
[13]   许学锋,林范学,林芳灿.中国香菇自然种质的 rDNA 遗传多
样性分析[J] .菌物学报,2005,24(1):29⁃35.
[14]   胡清秀.五种鸡枞菌的分离培养试验[J] .食用菌学报,2000,7
(3):43⁃47.
[15]   曾先富,陈阳婷,熊维全,等.鸡枞菌菌丝体培养试验[ J] .食用
菌,2012(6):9⁃11.
[16]   龙正海,曾大兴.鸡枞菌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J] .食品与生物
技术学报,2007,26(3):90⁃94.
[17]   陈楚鋆,温志强.鸡枞菌生活史的研究[ J] .福建农林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1991(2):193⁃196.
[18]   韦革宏,王卫卫.微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9]   张嗣良.发酵工程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0]   聂晓东.鸡枞菌丝体及其皂甙的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D].无
锡:江南大学,2009.
[21]   Saha T,Ghosh D,Mukherjee S, et al. Cellobiose dehydrogenase
production by the mycelial culture of the mushroom Termitomyces
clypeatus[J] .Process Biochem,2008,43(6):634⁃641.
[22]   Suman K,Sumana M.Method for enhancing cellobiase activity of
the novel strain Termitomyces clypeatus using 2⁃deoxy⁃D⁃glucose
as glycosylation inhibitor:US,20020148009A1[P].2002⁃10⁃10.
(责任编辑  管  珺)
37  第 5期 花卫俊等:产脑苷脂鸡枞菌 Termitomyces clypeatus CTM 1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鄂ICP备06018747号 Copyright @ 2017
  植物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23198511@qq.com
回顶部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