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Macro-morphology characterization of Mortierella alpina during the cultivation

高山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宏观形态



全 文 :第 12卷第 3期
2014年 5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2 No􀆰 3
May 2014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4􀆰 03􀆰 009
收稿日期:2013-04-07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1ARA02A20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308085MA07)
作者简介:代   军(1989—)男,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微生物;郑之明(联系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zmzheng@
ipp􀆰 ac􀆰 cn;赵根海(联系人),博士,助理研究员,E⁃mail:zhgh327@ 126.com
高山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宏观形态
代  军1,赵根海1,王  鹏1,刘  会1,宋均营1,胡以华2,郑之明1
(1􀆰 中国科学院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1;
2􀆰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合肥 230037)
摘  要: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发酵过程中的不同形态进行分析,并对其产花生四烯
酸(ARA)能力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复合 N源中蛋白胨与酵母粉比例是影响高山被孢霉宏观形态的重要因素,
球形形态生长的菌体中 ARA产量较分散,菌丝体中 ARA 产量高;在球形形态中,空心球的菌体生物量低,ARA 比
例低,蓬松球可以兼顾菌体高生物量、高油脂比例及高 ARA比例。 产 ARA能力由生物量、油脂比例及油脂中 ARA
比例共同决定。 结果表明:直径大约 4 mm、成核区域面积大约为 43􀆰 6%、紧密度为 71􀆰 36的蓬松球形态,是高山被
孢霉一种相对较佳的发酵形态,其菌体产 ARA能力分别是空心球和分散丝状菌体产 ARA能力的 2􀆰 01和 2􀆰 70倍。
关键词:花生四烯酸(ARA);图像处理;客观形态;高山被孢霉
中图分类号:Q934􀆰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4)03-0047-05
Macro⁃morphology characterization of Mortierella alpina during the cultivation
DAI Jun1,ZHAO Genhai1,WANG Peng1,LIU Hui1,SONG Junying1,HU Yihua2,ZHENG Zhiming1
(1􀆰 Key Laboratory of Ion Beam Bioengineering,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efei 230031,China; 2􀆰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Institute,Hefei 230037,China)
Abstract:An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morphology features of
Mortierella alpina,then their arachidonic acid(ARA) production capacitie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xing ratio of peptone to yeast extract in the complex nitrogen source was important
factors to affect the macroscopic morphology,the ARA production of mycelia grown in the form of pellet
was the higher than that in dispersed mycelia􀆰 Among different pellet forms,the lipid content in the hollow
pellet was highest while the biomass, and ARA content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fluffy pellets􀆰 The ARA
production capacity was determined by the biomass, lipid content in biomass,and the ARA content in
lipid􀆰 Based on these factors,the ARA production capacity of fluffy pellets was 2􀆰 01,2􀆰 70 fold compared
with that of hollow pellets and dispersed filament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fluffy pellets were the
optimum morphology for M􀆰 alpina to produce ARA in batch cultivation, whos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s follows:the mean diameter 4 mm,the area pellet core 43􀆰 6% of total mycelia area,
the compactness 71􀆰 36􀆰
Key words:arachidonic acid(ARA);image process;macro⁃morphology;Mortierella alpina
    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SCO),是指某些
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
普通油脂等 C源转化为菌体内大量储存的油脂,并
且油脂量一般占菌体干质量的 20%以上。 产油脂
微生物主要有酵母、真菌、微藻和细菌,其中以对酵
母菌和丝状真菌的研究居多,少数产油微生物能在
胞内积累超过细胞干质量 70%的油脂[1-2]。 早期微
生物油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性油脂的开发上,
随着国际能源危机和国内生物柴油产业面临的原
料困境,以微生物油脂进行生物柴油生产的研究日
益受到关注。 微生物发酵法与依赖油料植物获得
油脂的传统方法相比,有周期短、不受季节和气候
影响、原料来源广泛、潜力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工
业化应用前景[3]。 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
由于胞内合成的油脂富含一种功能性多不饱和脂
肪酸花生四烯酸(ARA)而备受关注[4]。
在丝状菌的深层发酵过程中,菌丝的形态结
构会显著影响发酵液的流变性质。 当菌丝呈球状
生长时,培养液黏度较低,通常发酵液表现为牛顿
型流体特性,在深层培养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
递较为容易,当球逐渐增大时,菌丝球由外到内形
成营养梯度,营养成分向球中心扩散受到限制,内
部菌丝体的代谢产物的生产下降[5-7] ;而当菌丝呈
丝状生长时,发酵液黏度较高,发酵液表现为非牛
顿流体特性,液体流动性差,导致动量、热量和质
量传递困难,容易因混合不充分造成气液相间传
热和传质不良,最终也会影响代谢产物的生产[8] 。
菌丝体微观形态的微小差异都有可能导致宏观发
酵行为的显著差异,实现发酵过程中理想的形态
控制是发酵调控的重要途径[9] 。 对影响形态的因
素,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
明溶氧、N 源种类、消耗的 C / N 比、无机盐离子和
氨基酸的添加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菌丝的形
态[10-13] 。 虽然,形态的重要性无可置疑,但培养基
成分、形态发生及微生物产 ARA 水平三者间的关
系还不太明晰,将其关联起来进行的研究更是鲜
有报道。
笔者所在实 验 室 通 过 氮 离 子 注 入 获 得
Mortierella alpina I49 N18,对其发酵过程中的不同
形态与产 ARA能力进行研究,并采用图像处理方法
对形态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为下一步对菌丝球
形态控制研究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剂与仪器
石油醚(沸点 30 ~ 60 ℃)市售分析纯,SBA
50B型生物传感分析仪(山东省生物技术研究中
心),250 mL直滴式索式提取器(郑州中天实验仪器
有限公司),体视镜(日本 Olympus 公司),GC 14C
气相色谱仪(Shimaozdu公司)。
1􀆰 2  菌种与培养方法
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 I49 N18,中国
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保存。 平板
保存培养基:马铃薯(PDA)培养基。 摇瓶发酵培养
基 ( g / L ):葡萄糖 80、不同 N 源 ( (NH4) 2SO4、
NH4Cl、NaNO3、KNO3、酵母粉、蛋白胨、玉米浆和蛋
白胨+酵母粉) 20,pH 8􀆰 5。 培养基 115 ℃、灭菌 30
min。 菌种在平板 PDA培养基上 28 ℃培养 7 d,用
少许无菌水洗脱,玻璃珠振荡至形成分散的孢子悬
液,按 10%接种量接入含有 50 mL培养液的 250 mL
三角瓶中,180 r / min、28 ℃培养 7 d。
1􀆰 3  分析方法
生物量测定:用纱布将发酵液过滤,并用水冲
洗几次,在 80 ℃烘箱烘干至恒质量,称干质量。
菌体总脂测定:利用直滴式索式提取法测定。
具体方法为干菌体用研钵磨碎成粉末后,取 1􀆰 0 ~
1􀆰 5 g,在索氏提取器中,石油醚 60 ℃不断回流提取
(6 h),收集全部回流液,再旋转蒸发回收石油醚;
80 ℃烘干,称干质量,计算油脂比例。
花生四烯酸比例测定:参照文献[14],利用气
相色谱法测定。
发酵液残糖浓度测定:采用 SBA 50B 生物传
感分 析 仪 进 行 离 线 葡 萄 糖 测 定, 检 测 范 围
在0~1 g / L。
1􀆰 4  形态参数的获取
各种形态的发酵液中,随机取 20个菌体用体视
镜进行图像采集,利用菌丝体显微图像分割及特征
提取软件(2011R11S044664),先进行灰度运算,使
图像对比度增强,再经过全局二值化运算去除背景
和噪声,得到黑白图像,根据图像中不同的灰度值,
通过阈值调整得到成核区域,分别计算其成核区域
面积(Apc)与整个菌体投影面积(Am),并计算其比
值 Apc / Am[11],用来衡量菌体形态的蓬松程度。 菌体
直径 Dm利用 Image J2x软件计算。
84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2  结果与讨论
2􀆰 1  单一 N源对形态的影响
考察不同 N源发酵对被孢霉的形态的影响,结
果见图 1。 由图 1可知:加入不同 N源进行发酵,被
孢霉的形态差异明显。 当无机氮作 N 源时,菌体不
生长,有机氮作 N源时,菌体形态呈现出很大区别,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酵母粉或玉米浆作 N 源时,
菌体形成分散菌丝(图 1(a));另一类是蛋白胨作 N
源时,菌体形成球形(图 1(b))。
图 1  单一 N源下高山被孢霉的宏观形态(× 8)
Fig􀆰 1  Macro⁃morphology of M􀆰 alpina under sole nitrogen source (dispersed mycelia and hollow pellets)(× 8)
2􀆰 2  复合 N源对形态的影响
2􀆰 2􀆰 1  不同宏观形态分析
分别按照表 1中的比例添加蛋白胨和酵母粉作
为复合 N源,进行发酵,观察菌体形态,形态特征数
据见表 1,菌体宏观形态见图 2。
表 1  复合 N源下菌体宏观形态的形态特征
Table 1  Macro⁃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under complex nitrogen source
m(蛋白胨) ∶
m(酵母粉) 宏观形态
Apc / Am 紧密度 Am / mm2 直径 / mm
核区直径 /
mm
葡萄糖利
用率 / %
3 ∶1 空心球 0􀆰 811 42􀆰 72±3􀆰 16 13􀆰 01±0􀆰 62 4􀆰 31±0􀆰 21 3􀆰 88±0􀆰 26 55±3􀆰 2
2 ∶1 蓬松球 0􀆰 436 71􀆰 36±5􀆰 32 15􀆰 27±1􀆰 36 4􀆰 41±0􀆰 15 2􀆰 91±0􀆰 24 97±1􀆰 8
1 ∶2 分散菌丝 0 65􀆰 77±4􀆰 73 21􀆰 92±1􀆰 84 6􀆰 01±0􀆰 34 0 90±2􀆰 6
  注:Apc表示成核区域面积;Am表示整个菌丝体面积;± SD值。
    由表 1可知:复合N源中蛋白胨与酵母粉比例降
低,菌体形态明显不同,总的变化为 Apc / Am降低,菌球
的成核区域比例越来越小,菌球的蓬松度增加,单个
菌体的直径变大。 蛋白胨与酵母粉比例为 3 ∶1时,菌
体形态为球形,成核区域占 81􀆰 1%;比例为 2 ∶1时,菌
体形态也为球形,但成核面积只占 43􀆰 6%;比例为 1 ∶2
时,菌体形态完全为分散菌丝,不存在成核区域;菌体
形态为球形时直径大致相同,4􀆰 3 mm左右;形态为分
散菌丝时,直径增至 6 mm。 虽然蛋白胨与酵母粉比
例为 3 ∶1和2 ∶1 时菌体形态都为球形,但成核区域直
径和单个菌球的紧密度差异明显,分别为 3􀆰 88 mm、
42􀆰 27和 2􀆰 91 mm、71􀆰 36。 空心球形形态由于成核区
域直径较大,菌球中心部位菌丝因为营养缺乏而自
溶,形成空心球,同时其葡萄糖利用率只有 55%;蓬松
球形态的菌丝不存在营养缺乏等问题,形成蓬松球,
其葡萄糖利用率高达 97%。 上述结果表明,蛋白胨有
利于菌丝聚集成球,酵母粉有利于菌丝顶端生长,形
成辐射状菌丝,其原因可能是,酵母粉作为速效 N源,
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维生素、核苷酸等适合菌丝快
速萌发生长的微量物质,蛋白胨作为缓效 N源,不利
于菌丝快速生长,菌丝生长过程中容易聚集在一起。
因此,在高山被孢霉发酵过程中,确定复合 N源中蛋
白胨和酵母粉的比例对形成合适的菌体形态至关
重要。
94  第 3期 代  军等:高山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宏观形态
图 2  复合 N源下高山被孢霉的 3种典型宏观形态(×8)
Fig􀆰 2  Three typical macro⁃morphologies of M􀆰 alpina under complex nitrogen source(×8)
2􀆰 2􀆰 2  宏观形态对菌体产 ARA能力的影响
高山被孢霉在蛋白胨与酵母粉比例不同的复
合 N源中以不同的形态生长,发酵结束时对生物
量、油脂比例及 ARA 比例进行测定,具体结果见
表 2。
由表 2知:菌体形态以空心球形态生长时,生物
量最低,菌体油脂比例最高,ARA比例较高;以蓬松
球形态生长时,生物量最高,菌体油脂比例较高,
ARA比例最高;以分散菌丝生长时,生物量较高,菌
体油脂比例及 ARA 比例最低。 ARA 量由生物量、
油脂比例及油脂中 ARA比例共同决定,因此球形形
态菌体 ARA产量比分散菌丝菌体 ARA 产量高,特
别是以蓬松球形态生长时,其 ARA 产量达 2􀆰 98
g / L,分别是空心球和分散菌丝的 2􀆰 01和 2􀆰 70倍。
表 2  菌体的不同宏观形态对 ARA合成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macro⁃morphologies on mycelial lipid production
m(蛋白胨) ∶
m(酵母粉) 形态
生物量 /
(g·L-1)
油脂比例 /

ARA比例 /

ρ(油脂) /
(g·L-1)
ρ(ARA) /
(g·L-1)
3 ∶1 空心球 15􀆰 18±1􀆰 02 43􀆰 28±1􀆰 22 22􀆰 56±0􀆰 41 6􀆰 57±0􀆰 47 1􀆰 48±0􀆰 11
2 ∶1 蓬松球 28􀆰 11±1􀆰 59 37􀆰 39±2􀆰 40 28􀆰 23±0􀆰 63 10􀆰 51±0􀆰 71 2􀆰 98±0􀆰 20
1 ∶2 分散菌丝 25􀆰 87±1􀆰 13 22􀆰 15±2􀆰 68 19􀆰 23±0􀆰 35 5􀆰 73±0􀆰 45 1􀆰 10±0􀆰 09
  注:± SD值。
    ARA作为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虽然不是含氮
化合物,但其比例与 N 源种类密切相关,其在菌体
内的合成需要多种延长酶和脱饱和酶参与,此过程
对 O2 的依赖程度非常高[15]。 由表 2 知,随着复合
N源中酵母粉比例的增加,生物量和 ARA 比例增
加,形态由球形变为分散菌丝。 当菌体以分散菌丝
形式生长到中后期,发酵液黏度非常大,不利于发
酵液中营养和 O2 等的传递,菌体生长受到抑制,同
时也不利于 ARA合成,因此生物量和氨基酸比例都
有所降低。
Park等[11]和 Koike等[12]研究了消耗的 C / N及
不同 N 源对高山被孢霉形态和 ARA 产量的影响,
但未对菌体形成不同形态的原因展开分析,本研究
通过调节复合 N源中蛋白胨与酵母粉比例,得到了
相对连续的菌丝体形态变化过程,即菌丝体的成核
区域比例由 81􀆰 1%(空心球)降为 43􀆰 6%(蓬松球),
最后为 0(分散菌丝),显示了不同形态间的内在联
系,结合不同形态下菌丝的生长情况发现速效 N 源
有利于形成分散菌丝,迟效 N 源倾向于使菌丝聚
集。 因此,调节两类 N 源的比例,有助于筛选最适
于目标产物生成的发酵形态。 本研究发现,当复合
N源中蛋白胨与酵母粉比例为 2 ∶1时,高山被孢霉
菌体形态为类似菊花瓣状蓬松球,其为最适合油脂
积累及 ARA转化合成的发酵形态。
3  结  论
蛋白胨、酵母粉这 2 种 N 源是影响高山被孢霉
宏观形态的重要因素,当复合 N 源中蛋白胨与酵母
05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粉比例很高时,菌体形态为空心球,比例适当时为
“类似菊花瓣”的蓬松球,比例很低时为分散菌丝。
高山被孢霉不同的发酵形态,其菌体产 ARA能力存
在较大差异。 ARA作为一种胞内产物,产量由菌体
生物量、菌体油脂比例及油脂中 ARA 比例共同决
定。 当高山被孢霉以分散菌丝形态生长时,菌体产
ARA能力不如球形形态;而空心球的菌体生物量
低,蓬松球可以兼顾菌体高生物量、高油脂比例及
高 ARA 比例,因此具有很高的产 ARA 能力,其产
ARA能力分别是空心球和分散菌丝的 2􀆰 01 和 2􀆰 70
倍。 综上所述,菌体形态特征为直径大约 4 mm、
Apc / Am为 0􀆰 436、投影面积为 15􀆰 27 mm2、成核区域
直径 2􀆰 9 mm、紧密度大约为 71􀆰 36 的蓬松球,是高
山被孢霉发酵过程中适合油脂积累及 ARA 转化的
典型形态,既排除了空心球中心部分的传质及空气
传递等问题,又不会因为过多的分散菌丝导致发酵
液黏度变大,从而有利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发酵液搅
拌及下游湿菌体的分离。
参考文献:
[ 1 ]  Certik M, Shimizu S.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of microbi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roduction[ J] . J Biosci Bioeng,1999,
87(1):1⁃14.
[ 2 ]   Papanikolaou S,Chevalot I,Komaitis M,et al. Kinetic profile of
the cellular lipid composition in an oleaginous Yarrowia lipolytica
capable of producing a cocoa⁃butter substitute from industrial fats
[J] .Anton Leeuw Int J G,2001,80(3 / 4):215⁃224.
[ 3 ]   Ratledge C.Fatty acid biosynthesis in microorganisms being used
for single cell oil production [ J] . Biochimie, 2004, 86 ( 11 ):
807⁃815.
[ 4 ]   Nisha A,Venkateswaran G.Effect of culture variables on mycelial
arachidonic acid production by Mortierella alpina [ J ] . Food
Bioprocess Tech,2011,4(2):232⁃240.
[ 5 ]   Phillips D H.Oxygen transfer into mycelial pellets[ J] .Biotechnol
Bioeng,1966,8(3):456⁃460.
[ 6 ]   Elmayerg H, Scharer J M, Mooyoung M. Effects of polymer
additives on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in a culture of Aspergillus
niger[J] .Biotechnol Bioeng,1973,15(5):845⁃859.
[ 7 ]   Vansuijdam J C,Kossen N W F,Paul P G.An inoculum technique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ngal pellets [ J] . Eur J Appl Microbiol,
1980,10(3):211⁃221.
[ 8 ]   Chain E B,Gualandi G,Morisi G. Aeration studies: IV. aeration
conditions in 3000⁃liter submerged fermentations with various
microorganisms[J] .Biotechnol Bioeng,1966,8(4):595⁃619.
[ 9 ]   Muller C,McIntyre M,Hansen K, et 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the morphology of Aspergillus oryzae by altering chitin synthesis
[J] .Appl Environ Microb,2002,68(4):1827⁃1836.
[10]   Fazenda M L. Effects of dissolved oxygen on fungal morphology
and process rheology during fed⁃batch processing of Ganoderma
lucidum[J] .J Microbiol Biotech,2010,20(4):844⁃851.
[11]   Park E Y,Koike Y,Higashiyama K.et al. Effect of nitrogen source
on mycelial morphology and arachidonic acid production in
cultures of Mortierella alpina[J] .J Biosci Bioeng,1999,88(1):
61⁃67.
[12]   Koike Y, Cai H J, Higashiyama K, et al. Effect of consumed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on mycelial morphology and arachidonic
acid production in cultures of Mortierella alpina [ J] . J Biosci
Bioeng,2001,91(4):382⁃389.
[13]   Totani N,Hyodo K,Ueda T.Minerals essential for growth of the
filamentous fungus,Mortierella alpina[ J] . J Jpn Oil Chem Soc,
2000,49(6):487⁃493.
[14]   姚建铭,王纪,王相勤,等.离子注入花生四烯酸产生菌诱变
选育[J] .生物工程学报,2000,16(4):478⁃481.
[15]   Lu J, Peng C, Ji X J, et al.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rtierella alpina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 J] .
Appl Biochem Biotechnol,2011,164(7):979⁃990.
(责任编辑  荀志金)
15  第 3期 代  军等:高山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宏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