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in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region of China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全 文 :第 36 卷第 10 期
2016年 5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6,No.10
May,2016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20);中央高校特别支持项目(GK2015020210)
收稿日期:2014⁃08⁃26;     网络出版日期:2015⁃09⁃28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lijing@ snnu.edu.cn
DOI: 10.5846 / stxb201408261688
李晶, 李红艳 张良.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生态学报,2016,36(10):3053⁃3062.
Li J,Li H Y, Zhang L.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in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region of China.Acta Ecologica Sinica,2016,36(10):3053⁃3062.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李  晶1,∗, 李红艳1, 张  良2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安  710062
2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武汉  430079
摘要:陆地表层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水文调节、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等生态系统服务。 理解生态系统服务权
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对于制定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以关
天经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模型,计算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 NPP,固碳释氧,水文调节,水土保持,粮食生产等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利用 ESCI和 ESSI两个指数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利用相关系数和空间制图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相
互权衡协同关系。 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分析,各项生态服务价值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从空间角度分析,2000 年和 2010 年
存在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北向南,NPP 和固碳释氧的价值逐渐增大,水土保持价值变化量的大小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北部变化量小,南部变化量大,水文调节价值从西向东增大,从北向南增大,粮食生产价值量最小的是西安市市区,粮食生产价
值量最大的是西安市的郊区和郊县及咸阳市。 2000年到 2010 年间,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与供给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着
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各个区县的总生态服务价值指数从北向南、从西向东是不断增大的。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服务价值;相互关系;协同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in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region
of China
LI Jing1,∗,LI Hongyan1, ZHANG Liang2
1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2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 MEA) has highlighted the dependence of human well⁃being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recent studies, the links between nature and the economy are often described using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services, which is the flow of value, measured as the quant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human societies. Natural
ecosystems provide society with important goods and services.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human population and the excessiv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humans frequently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some service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Although the need for trade⁃off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urgent, the lack of efficient methods to assess
such trade⁃offs has impeded progres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ractices in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region of China using indices such as the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index
(ESCI) and ecological service status index ( ESSI ) . GIS⁃based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map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as well as the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Research on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between these ecosystem
services were based on a correlation rate model and on distribution mapping.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1) the
ESCI value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creased in the western or northwestern regions of
http: / / www.ecologica.cn
the area under study, while there was a loss of NPP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e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in the eastern reg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reas it decreased in the western part. The other areas show no change.
There was a gai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ll regions, except Xi′an city. The ESSI value was the largest in Tianshui
City, and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west to east. ( 2) All of these services show trade⁃offs and synergy. Carbon
sequestration was based on the NPP value, so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1.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conserv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ere similar, so they have a high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Lastly, (3) ecological service was prominent
in Baoji City, followed by the cities of Weinan, Xianyang, and Xi′an. Supporting ecological services were the highest in
Fengxian County, followed by the counties of Zha Shui, Taibai, and Hua Yin. In contrast, supporting ecological services
were the lowest in Gan Gu County, followed by the counties of Da Li and Qin An. Provisioning ecological services were high
with the highest being in Fengxian County followed by Xian Yang City, and lowest in Taibai County. Looking 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total ecosystem services index increases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from west to east. The indexes for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nort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or those near the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therefore, the index
was lower for the western part than for the eastern part. Provisioning ecological services, of whic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central area, was stronger than in the other areas. From 2000 to 2010, the total index
of ecological services increased, although there was a slight decrease in some areas, mainly in the cities of Tianshui and
Tongchuan. The Qinling⁃Taibai mountain region did not register any significant changes. From 2000 to 2010, all of these
services presented trade⁃offs and synergy, especially in Baoji City. The support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dex in Fengxian
County was the highest and had a NPP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1, bu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very small at 0.0057.
The food production index was the highest at 1, but the support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dex was low.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evalu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could effectively assist in understanding the trade⁃off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which can be integrated into
land use decision⁃making, of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natural capital and ecosystem services.
Key Words: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relationship; trade⁃offs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为人类直接或间接从
生态系统得到的所有收益[1⁃2]。 陆地表层植被作为生态系统(本文主要研究林地、草地、耕地以及农田)的主
体,具有调节气候、水文调节、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等生态系统服务。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种类多样性、空间
分布不均衡性以及人类使用选择性等特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权衡、相互增益的协同等关系
形式[3⁃10]。 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明显冲突,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由于应用不当,使得供给服务上
升,而调节功能却下降,原来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受到严重限制,最终危害人类的生态环境。
因此,解决各种生态服务的冲突刻不容缓[4]。 理解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
存和区域差异,对于制定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政策措施,指导人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
意义[11⁃16]。 国外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Bennett等认为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复杂关系归于两个原因:一
是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受共通因素驱动;二是生态系统服务本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17]。 Raudsepp⁃
Hearne通过分析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思路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之间
的关系[18];Barbier等研究表明芒果林与海岸带保护、林产品、鱼类的生境等存在着权衡关系[19];Pretty 等通过
分析 280个小规模农业生产投资案例,发现某些农业生产活动可同时提供多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碳固定、
水质提高和水平衡等[20]。 Bryan 的研究发现,市场激励政策和措施可通过土地利用的传导作用最终影响生态
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21]。 Martín⁃López 等通过一项 3379 份的面对面问卷调查表明,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
服务的选择性加强,利用强度不断加大,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此消彼长的权衡现象会越来越普遍[22]。 Chen 等
以中国 2000 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准,利用 CLUE 模型和情景分析法分析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变
4503   生  态  学  报      36卷 
http: / / www.ecologica.cn
化[23]。 Bai 等应用 InVEST模型分析了河北白洋淀地区农业生产、水电生产和水质量维持 3 种生态系统服务
的权衡关系,并寻找出兼顾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方案[24]。 Su 等以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案例区,以乡
为单位构建了人类活动指数(HAI),并分析了这一指数与初级生产力、碳汇、产氧量、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
务之间的关系[25]。 这些研究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尺度依存和区域
差异研究还很薄弱。 基于此,本文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模型,计算关天经济区生态
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固碳释氧,水文调节,水土保持,粮食生产等生态系统服务。 为了更好的表现生
态系统服务的时间变化,参考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指数方法,本研究构建生态服务变化指数(ESCI)和生态服
务指数(ESSI)来表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状态。 利用相关系数和空间制图的方法最后评估他们之间的
相互权衡协同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继成渝经济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后的第三
个重点发展经济区,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具体有陕西的西安、宝鸡、铜川、渭南、咸阳、杨凌、商洛(部分区县)
和甘肃天水所辖行政区(共 65个县区市),总面积约 8.01万 km2(图 1)。 关天水经济区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并
呈“槽状”,中部低,南部和北部高,由东部的关中平原和西部天水的渭河谷地及黄土丘陵三部分构成。 关天
经济区的人口从 2000年的 2258万增长到了 2010年的 2924万人,增长了 29.5%,耕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整
体来看略有增长,增长了 0.76%,10年中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图 1  关天经济区位置图
Fig.1  Location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region
1.2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应用 1956—2011年逐月实测的降水量、湿度、温度等气象数据、水文数据、数字高程数据 DEM、
统计数据,还有野外实地考察获得的植被、水文、土壤分布、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退耕还林实施情况等资料;
还包括 8个气象站点的经纬度、高程信息;本研究中选用的影像资料包括 Landsat TM、Landsat ETM+和 SPOT4
卫星遥感数据。 运用 ERDAS 9.2软件,对影像进行解译,得到 1∶10万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图和土地利用
类型的属性数据库。
5503  10期       李晶  等: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http: / / www.ecologica.cn
1.3  测评模型
1.3.1  生态服务价值的计算
本文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关天经济区的生态服务进行计算,根据 MA的分类体系[26⁃27],将其分为两类,
其中 NPP、固碳释氧、水文调节和水土保持为调节型生态服务功能,粮食生产为供给型生态服务功能。
(1)净第一性生产的测算
本研究采用由 Potter[14,28]提出并建立的 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 模型的主要输入
参数包括:平均温度、蒸散量、日照时数、植被指数、反照率、植被类型、像元经纬度信息等。 遥感估算模型中植
被 NPP 可以由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和实际光能利用率(ε)两个因子的积表示,具体模型如下:
NPP(x,t) = APAR(x,t) × ε x,t( )
式中,APAR(x,t)表示像元 x在 t月份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MJ / m2); ε x,t( ) 表示像元 x 在 t 月份的实际光
能利用率(gC / MJ)。
(2)固碳释氧价值测评模型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基于光合作用公式和 NPP 的计算结果,
每生产 1.00 kg干物质能固定 1.63 kg 的 CO2,释放 1.2 kg 的 O2。 根据李金昌[29]等人的研究成果,估算固定
CO2的价值采用造林成本法。 估算固碳释氧的价值时采用中国造林成本 352.93 元 / t和工业制氧成本 0.4 元 /
kg的平均值。
(3)水文调节的测评模型
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是通过对降水的截留、蒸散、吸持、储存来实现的,包括冠层截留、枯落物吸持、
土壤蓄水 3 个部分,植被蓄水能力是这三部分之和,又称综合蓄水能力法。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30⁃32]和关天
经济区地形地貌特征,计算关天经济区的生态系统的水文调节物质量。 因此本文采用基于替代水利工程的影
子价格法[15⁃18]来计算水文调节的价值量,其计算公式为:
V = l × Q
Qg
× Vg
式中,V为农田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Q为植被水文调节的总物质量,Qg为某种替代工程的水容量,Vg为替
代水利工程的价值, l为发展阶段系数(中国生态价值发展阶段系数为 0.2175—0.4257[30⁃32])。
(4)水土保持的测评模型
土壤保持的服务效益主要体现在减少土地废弃,减少土壤肥力,减少泥沙淤积和减少风沙灾害 4 个方面,
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通过土壤侵蚀量的计算,从减少土地废弃价值、减少土壤
肥力损失价值和减少泥沙淤积损失价值 3 个指标来计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价值以及水土保持总价
值[30⁃33]。 本文土壤侵蚀量通过土壤流失方程 USLE 进行估算,需要通过降雨因子、地表覆盖因子、土壤侵蚀性
因子、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地形因子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来计算。
减少泥沙淤积损失价值公式: En = Ac × Rs × Cs
减少土地废弃价值公式: ES = AC × B ÷ P ÷ 0.6
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价值公式: E f =∑ACC iP i
式中,Es为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元 m
-2 a-1);B为林业年均收益;P为土壤容重(t / m3);Ac为土壤侵蚀量;
C i为土壤中氮、磷、钾的纯含量;P i为氮、磷、钾的价格;Rs为淤积于水库、江河、湖泊中的泥沙占土壤总侵蚀量
的比例,这里取我国平均值 24%;Cs为平均库容工程费(元 / m3)。
(5)粮食产量价值测评模型
本研究用单位面积上粮食产量的价值来表征粮食生产的服务能力。 粮食产量的测评所需数据主要来源
于陕西省统计年鉴和国家公布的粮食单价,再计算出各县级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价值,之后将其转换成栅格。
6503   生  态  学  报      36卷 
http: / / www.ecologica.cn
1.3.2  生态服务价值时间变化模型
为了评估生态服务价值的时间变化,本研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Ecological Services Change
Index, ESCI)和生态服务指数(Ecological Services State Index, ESSI)来进行评估。 每一种生态系统服务指数
表明了不同的情况,ESCI提供生态服务时间变化的洞察力,ESSI提供对所有生态服务功能积累的评价。 必须
指出的是,ESCI方法能鉴别某种特定生态服务变化的方向,ESSI 不能。 ESSI 的目的是提供所有生态服务功
能的一种整体评价。
ESCIx =
ESCURx - ESHISx
ESHISx
式中,ESCIx 代表某种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指数, ESCURx 代表最后状态下的生态服务价值, ESHISx 代表最
初状态下的生态服务价值。
ESSIx =
∑ESCIx

式中, ESSIx 代表生态服务的指数,n代表生态服务功能数目。
ESCI代表每个单个生态服务的相对增益或损失,然而对于某一个区域所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积累状态是
一个无量纲的方法。 ESCI的 0值表明生态服务价值没有变化,即没有增益或损失。 ESCI 为<0 的情况下,表
明生态服务的损失情况超过了参照标准。 ESCI为>0的情况下,表明生态服务处于增益的状态。
1.3.3  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关天经济区的行政区划为基准,以 ArcGIS 为平台,建立 1 km×1 km 的网格数据( fishnet),再利
用空间统计工具统计出网格中每一个网格(以 ID识别)的价值。 以每个网格的生态系统服务为数据源,将生
态服务价值进行归一化,然后计算出各区域的总生态服务指数。 以 SPSS 软件为支持,对五种生态系统服务
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得到 NPP、固碳释氧、水文调节、水土保持和粮食生产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分析
2.1  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在研究中,2005年和 2010年数据作为最后生态系统服务状况,2000年数据作为最初生态系统服务状况。
图 2表示每种生态服务功能从 2000 年到 2005 年和 2000 年到 2010 年的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或收益情况。
NPP 和固碳释氧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关天经济区的西部或西北部地区的 ESCI 值大
于 0,NPP 和固碳释氧价值增加较多,东部地区 ESCI值小于 0,说明东部地区 NPP 和固碳释氧价值量有所损
失;水土保持的变化没有特殊的规律,2000年到 2005年,水土保持主要是表现为价值的增益,其中,西部天水
地区增益较明显,中部西安地区增益量较少,2000 年到 2010 年,水土保持价值主要是增益的状态,西部和西
南部增益较多,中部地区增益较少;2000年到 2005年,关天经济区大部分水源涵养的价值量并没有发生增益
或损失,而 2000年到 2010年,其东部水源涵养的价值量有明显的增益,西部地区有部分区域有价值损失,其
他地区并没有什么变化;2000年到 2005年和 2000年到 2010年,粮食生产价值的 ESCI指数分布情况相似,除
了西安城区的价值量有损失外,其他区域均有增益。 图 3 表示考虑所有生态服务功能在内,生态系统服务价
值的增益或损失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服务指数天水市较大,由西向东越来越小的趋势。 也就是
说天水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增益量最大,从西向东,增益量越来越少,只有西安城区部分出现损失。
2.2  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
2.2.1  生态服务功能的相互关系
以每个网格的生态系统服务为基础,将其进行归一化,将 2000 年和 2010 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进行
栅格相减,得到每个格网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量。 格网数为 19214。 以 SPSS软件为支持,对五种生态系统服
务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得到 NPP、固碳释氧、水文调节、水土保持和粮食生产之间的相关性(表 1)。 固碳释氧、
7503  10期       李晶  等: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2  ESCI空间分布图
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ESCI
图 3  ESSI空间分布图
Fig.3  ESSI figure in 2005,2010
水文调节、水土保持等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与粮食生产供给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负相关,具有此消彼长
的权衡关系。 固碳释氧、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较高,具有协同的关
8503   生  态  学  报      36卷 
http: / / www.ecologica.cn
系;生态环境的改善,会使得固碳释氧、水文调节、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增长迅速,可能会造成粮食生产的
下降。
表 1  2000—2010年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间关系
Table 1  Intera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2000 to 2010
生态服务功能
Ecosystem services
净初级生产力
NPP
固碳释氧
Carbon sequestration
水文调节
Water interception
水土保持
Soil conservation
粮食生产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净第一性生产 NPP 1 1.000∗∗ 0.521∗∗ 0.121∗∗ -0.338∗∗
固碳释氧 Carbon sequestration 1.000∗∗ 1 0.521∗∗ 0.121∗∗ -0.338∗∗
水文调节 Water interception 0.521∗∗ 0.521∗∗ 1 0.363∗∗ -0.273∗∗
水土保持 Soil conservation 0.121∗∗ 0.121∗∗ 0.363∗∗ 1 -0.069∗∗
粮食生产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0.338∗∗ -0.338∗∗ -0.273∗∗ -0.069∗∗ 1
    ∗∗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双尾);∗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双尾)
2.2.2  生态服务功能相互关系的空间差异
以关天经济区的各个市级,区县为基础,计算出各区域的总生态系统服务指数。 得出 2000 年,2005 年和
2010年各个市级,县域各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的空间差异(图 4)。 从图 4 可以看出,宝鸡市的各项生态系
统服务都比较突出,其次是渭南,咸阳和西安,杨凌区由于面积比较小,因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最小的。 从
2000年到 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着权衡和协同关系,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NPP、固碳释氧、水文调
节、水土保持)之间明显的协同关系,而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和供给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此消
彼长的权衡关系,尤以宝鸡市突出。 从空间分布上看,总生态系统服务指数从北向南、从西向东是不断增大
的,北部的市县的生态系统服务指数明显小于南部临近秦岭的市县,西部市县的生态系统服务指数小于东部,
关天经济区中部地段供给型生态系统服务较强于其他区域,粮食生产所占比重较大。 从时间上看,2000 年到
2010年总生态服务指数呈现增大的趋势,部分地区略有减小,主要为天水和铜川一带,秦岭太白山一带并没
有发生大的变化。
图 4  市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系图
Fig.4  Intera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ity scale
经过对全区各县总的生态系统服务指数的计算中,2000 年,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指数最高的是凤县,最
低的是甘谷县,供给型生态服务指数最高的是高陵县,最低的是太白县。 2010 年,调节型生态服务指数最高
的是凤县,最低的是甘谷县,供给型生态系统服务指数最高的是咸阳市,最低的是太白县。 因此,将其 8 个典
9503  10期       李晶  等: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http: / / www.ecologica.cn
型区县进行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模式。 从图 5 中可以看出,2000 年,凤县调节型生态服务指数最高,
其中 NPP 和固碳释氧值为 1,但粮食生产的值很小,为 0.0057,高陵县粮食生产指数最高,为 1,但其调节型生
态服务指数较低;2010年存在同样的规律。 也就是说,当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增强的态势时,供给型生
态系统服务则呈现削弱的态势,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与供给型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强烈此消彼长权衡态势。
图 5  2000、2010年关天经济区主要县区生态服务相互关系模式
Fig.5  Interaction pattern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mainly region in 2000 and 2010
3  讨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采用了传统和国内比较通用的研究方法,与同行相关成果进行对比,得到比较
可信的研究结果。 但是一些模型也具有一些不确定性,比如影子工程法水库的选取。 粮食产量数据主要来源
于统计年鉴的数据,具有区域限制。 对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的分析采用了 SPSS 相关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
务指数进行分析。 本文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关系进行了市域和县域尺度空间差异研究。 从全区 64
个县来看,大部分的县域都符合此消彼长的权衡规律,只有杨凌区,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指数与供给型生态系
统服务指数相差不大。 这与杨陵区国家农业示范区,有着良好的农业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选取了每个年
份调节型和供给型最高和最低的县域进行分析,对结论进行了证实。 通过权衡生态系统服务的各种目标在一
定程度上减缓冲突的发生,使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体效益达到最大。 一些环境保护政策,会使得固碳释氧、水文
调节、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长迅速,可能会造成粮食生产的下降。 因此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关天
经济区的耕地面积应该保持一定规模,尤其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面积不宜缩小。 由政府安排农民的生活和
就业问题,给予足够的补偿;在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尽量是保护区集中、连续、发挥最大生态系统服务效
益。 对于已经开垦的耕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利用边际土地,改进农业设施等措施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
供给[1]。 目前我们对于权衡与协同的研究还是基于统计关系的数量分析,今后主要从机制和机理方面对生
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
4  结论
本研究利用了传统方法对 NPP、固碳释氧、水文调节、水土保持和粮食生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并对
2000年到 2010年价值的变化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相关系数来判断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研究构建生态
服务变化指数(ESCI)和生态服务指数(ESSI)来表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状态。 利用相关系数和空间制
图的方法最后评估他们之间的相互权衡协同关系。 通过研究我们可知,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
0603   生  态  学  报      36卷 
http: / / www.ecologica.cn
格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南部的价值明显多于北部;而供给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中部到边缘不断减小。 从
总体上看,2000年到 2010年生态服务价值是呈现增大的趋势。 从相关性方面看,水土保持与水文调节具有
一定的相关性,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较高。 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看,调节型生态服务与供给型生态
系统服务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权衡现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  Yang W, Dieta T, Kramer D B, Chen X D, Liu J G. Going beyond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an index system of human well⁃being.
Plos One, 2013, 8(5): e64582.
[ 2 ]   Raymond C M, Singh G G, Benessaiah K, Bernhardt J R, Levine J, Nelson H, Turner N J, Norton B, Tam J, Chan K M A. Ecosystem services
and beyond: using multiple metaphors to understand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Bioscience, 2013, 63(7): 536⁃546.
[ 3 ]   李双成, 张才玉, 刘金龙, 朱文博, 马程, 王珏.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进展及地理学研究议题. 地理研究, 2013, 32(8):
1379⁃1390.
[ 4 ]   林泉, 吴秀芹. 生态系统服务冲突及权衡的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6): 100⁃105.
[ 5 ]   Brown K, Adger W N, Tompkins E, Bacon P, Shim D, Young K. Trade⁃off analysis for marine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1, 37(3): 417⁃434.
[ 6 ]   Naidoo R, Balmford A, Costanza R, Fisher B, Green R E, Lehner B, Malcolm T R, Ricketts T H. Global mapping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 105(28): 9495⁃9500.
[ 7 ]   Nelson E, Mendoza G, Regetz J, Polasky S, Tallis H, Cameron D, Chan K M A, Daily G C, Goldstein J, Kareiva P M, Lonsdorf E, Naidoo R,
Ricketts T H, Shaw M. Modeling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tradeoffs at landscape scales.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9, 7(1): 4⁃11.
[ 8 ]   McNally C G, Uchida E, Gold A J. The effect of a protected area on the tradeoffs between short⁃run and long⁃run benefits from mangrove
eco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1, 108(34): 13945⁃13950.
[ 9 ]   Pergams O R W, Zaradic P A. Evidence for a fundamental and pervasive shift away from nature⁃based recre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 105(7): 2295⁃2300.
[10]   Carpenter S R, Mooney H A, Agard J, Capistrano D, DeFries R S, Diaz S, Dietz T, Duraiappah A K, Oteng⁃Yeboah A, Pereira H M, Perrings
C, Reid W V, Sarukhan J, Scholes R J, Whyte A. Science for managing ecosystem services: Beyond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9, 106(5): 1305⁃1312.
[11]   傅伯杰, 周国逸, 白永飞, 宋长春, 刘纪远, 张惠远, 吕一河, 郑 华, 谢高地. 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 地球科学进
展, 2009, 24(6): 571⁃576.
[12]   李文华, 张彪, 谢高地.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1): 1⁃10.
[13]   Tallis H M, Kareiva P, Marvier M, Chang A. An ecosystem services framework to support both practical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 105(28): 9457⁃9464.
[14]   Bennett E M, Balvanera P. The future of production systems in a globalized world.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7, 5( 4):
191⁃198.
[15]   Tallis H M, Kareiva P. Shap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decisions using socio⁃ecological model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6, 21(10): 562⁃
568.
[16]   李双成, 刘金龙, 张才玉, 赵志强.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动态及地理学研究范式. 地理学报, 2011, 66(12): 1618⁃1630.
[17]   Bennett E M, Peterson G D, Gordon L J.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among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Ecology Letters, 2009, 12 ( 12):
1394⁃1404.
[18]   Raudsepp⁃Hearne C, Peterson G D, Bennett E M. Ecosystem service bundles for analyzing tradeoffs in diverse landscap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0, 107(11): 5242⁃5247.
[19]   Barbier E B.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 as productive inputs. Economic Policy, 2007, 22(49): 177⁃229.
[20]   Pretty J.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evidenc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8, 363(1491): 447⁃465.
[21]   Bryan B A. Incentives, land use, and ecosystem services: Synthesizing complex linkag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2013, 27: 124⁃134.
[22]   Martín⁃López B, Góez⁃Baggethun E, Garíc⁃Llorente M, Montes C. Trade⁃offs across value⁃domains in 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4, 37: 220⁃228.
[23]   Chen X D, Lupi F, Viña A, He G M, Liu J G. Using cost⁃effective targeting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conservation investments in payments for
1603  10期       李晶  等: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http: / / www.ecologica.cn
ecosystem services. Conservation Biology, 2010, 24(6): 1469⁃1478.
[24]   Bai Y, Zhuang C W, Ouyang Z Y, Zheng H, Jiang B.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n a human⁃dominated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lexity, 2011, 8(2): 177⁃183.
[25]   Su C H, Fu B J, Wei Y P, Lü Y H, Liu G H, Wang D L, Mao K B, Feng X M. Ecosystem management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 case study in the Yanhe watershed. Sustainability Science, 2012, 7(1): 17⁃32.
[26]   陈仲新, 张新时. 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 科学通报, 2000, 45(1): 17⁃22.
[27]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 2nd ed.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5.
[28]   Potter C S, Randerson J T, Field C B, Matson P A, Vitousek P M, Mooney H A, Klooster S A. Terrestrial ecosystem production: a process model
based on global satellite and surface data.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1993, 7(4): 811⁃841.
[29]   李金昌. 生态价值论.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
[30]   Jing L, Zhiyuan R. Variations i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response to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1, 5(1): 109⁃118.
[31]   李晶, 任志远.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时空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12): 2538⁃2544.
[32]   Su C H, Fu B J, He C S. Vari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 case study in the Yanhe Watershed of China. Acta Oecologica,
2012, 44: 46⁃57.
[33]   Su S L, Xiao R, Jiang Z L, Zhang Y. Characterizing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changes for urbanization impacts at an eco⁃
regional scale. Applied Geography, 2012, 34: 295⁃305.
2603   生  态  学  报      3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