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Fed-batch fermentative production of Kefiran by 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流加发酵法生产开菲尔多糖



全 文 :Nov.2008
·40·
生物加工过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第6卷第6期
2008年11月
Lactobacilluskefiranofaciens流加发酵法
生产开菲尔多糖
廖鲜艳1”,朱 至1’。,堵国成1’2,陈坚1’2
(I.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o
2.江南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无锡214122)
摘要:研究了开菲尔基质乳杆菌(1_acwbacillwkefiranofaciens)在不同初始蔗糖浓度下的开菲尔多糖(Kefiran)分批
发酵过程。结果表明。分批发酵过程不能实现Kefiran高产量、高底物转化率和高生产强度的相对统一。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考察分批补料、恒速流加和指数速率流加等不同培养方式时Kefiran发酵的影响。这几种培养方式都可
以实现乳酸茵细胞和Kefiran的高产。综合比较,4∥(L“)的蔗糖恒速流加为Kefiran生产较适宜的流加方式,细
胞干质量浓度为63.6s/L,Ketiran产量达到4.95g/L。
关键词:流加发酵;开菲尔多糖;开菲尔基质乳杆菌
中图分类号:Q9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8)06—0040—06
Fed—batchfermentativeproductionofKefiranbyLactobacilluskefiranofaciens
LIAOXian.yanl”,ZHUZhil”,DUGuo.chen91”,CHENJianl·2
(1.KeyLaboratoryofIndustrialB otechnologyofMinistryofEducation,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2.1aboratoryofBiosystem&BioprocessEnsineering,SchoolofBiotechnology,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Abstract:Fiveinitialsucroseconcentrationswerestudiedtodeterminetheireffectsonmicrobialgrowth
andsubstrateconsumption.ItWilt8observedthathishconcentration,highyieldandhishproductivityof
bothcellsandKefirancouldnotbeachievedinabatchprocess.Basedonthresults,theeffectsof
differentfeedingmodes,includingbatchfeeding,constant-ratefeeding,andexponentialratefeeding,on
Kefiranproductionwerei vestigated.ThehighproductionofthecellsandtheKefiranw sallrealized
underthesecultivationmodes.Therefore,theed—ba chculturewithconstantfeedingrateat4g/(L·h)
wasamostsuitableapproachtoobtainhishconcentrations,hi【shyieldsandhishproductivitiesofcells
andKefiraninthecultivationofLkefiranofaciens.ThemaximumdrycellweightandKefiranproduction
reached63.6s/Land4.95g/L.
Keywords:fed-batch;Kefiran;Lactobacilluskefir nofaciens
开菲尔多糖(Kefiran)是~种乳酸菌胞外多糖‘¨,由开菲尔粒中分离出来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
收稿日期:2008旬l一17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6256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836003);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资
助项目(IRT053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剐(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骄14306)
作者简介:廖鲜艳(1975一),女,湖南衡IrmA.,剐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发酵工程与生化工程。
联系人:陈 坚,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jehen@jiangamn.edu.en。
万方数据
2008年11月 廖鲜艳等:Lactobacilluskefiranofaciens流加发酵法生产开菲尔多糖-41·
kefiranofaciens产生。这种新型的活性多糖不仅可以
作为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和凝胶剂,而且具有抗
真菌、抗细菌、降压、降血糖、降胆固醇和抗肿瘤的
特性,是一种很好的消炎降压及免疫激活物质,在
临床医药、食品工业及有关生物研究领域都有着广
泛的用途心。】。
发现Kefiran产生菌L.kefiranofaciens的历史不
长,1990年,Mukai等H1最早利用Lkefiranofaciens
发酵生产Kefiran,产量为63mg/L;1992年,Yokoi
等H1发酵生产Kefiran的产量达2040mg/L;1998
年,Takahiro等∞1利用紫外诱变后的厶kefiranofn.
ciensKF-75和TorulasporadelbrueckiiIF01626混合
培养的方法实现工业化生产开菲尔多糖,产量达
3700ms/L。2001年,Cheirsilp等¨o建立了LI|}e—
firanofaciens生产Kefiran的数学模型,考察了pH、底
物和产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多糖的形成和底
物的同化作用。2004年,Cheirsilp等哺1又建立了pH
控制模型,并预测了流加发酵中底物乳糖的流加方
式。2007年,Tada等一1补料分批共培养厶kefirano-
faciens和Saccharomycescerevisiae提高Kefiran产量。
本文首先考察在分批发酵过程中初始蔗糖浓
度对LkefiranofaciensJCM6985T细胞生长和Kefi—
ran合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各种流加方
式(主要为恒速流加和指数速率流加)下的Kefiran
发酵结果,并比较不同培养方式下Kefiran发酵的各
过程参数和指标,为进一步研究Kefiran发酵生产的
放大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乳酸菌(LactobacilluskefiranofaciensJCM6985T),
购于日本微生物系统保藏中心(JapanCollectionof
Microorganisms)o
1.2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2.1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g/L):吐温一801,葡萄糖25,酵母
粉35,无水乙酸钠5,KH:PO。2,柠檬酸三铵2,
MgSO。·7H200.25,MnS04·H200.065;培养基pH
为5.5。
发酵培养基(g/L):吐温一804,MnSO。·H:0
0.2,CaCl20.56,MgS04·7H20l,NaCI.5,K2HP04
4,柠檬酸三铵4,无水乙酸钠5,蔗糖100,酵母粉
100;培养基pH为5.0。
流加培养基(g/L):MnS04·H201,CaCl22.8,
MgS04·7H205,NaCI12.5,K2HP0420,柠檬酸三铵
20,无水乙酸钠25,蔗糖500。
1.2.2培养条件
种子培养:将保藏在甘油管中的菌种接种至装
有10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静置厌氧
培养,恒温培养箱温度30℃,培养时间70一75h。
发酵培养:全自动3L发酵罐装液量1.5L,接
种量10%,发酵前冲人N:以保证罐内无0:,搅拌转
速50r/min,通过流加8mol/L的NaOH溶液控制
pH在5.0,温度设定为28℃。指数速率流加发酵
速率F按下式计算:,=熟exp(∥)(1)‘ yx/s(|sF—S)~¨r7 ”7
式中:X和S分别为发酵罐中细胞和底物质量浓度,
g/L;g为生长速率,h~;V为发酵液体积,L;S,为补
加底物的质量浓度,g/L;y矗为细胞对底物的得率
系数;(vx)。为培养体系的初始细胞量,g。
1.3分析方法
1.3.1蔗糖的测定
采用间苯二酚法¨01。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UV7500)上测500nm下吸光值,根据蔗糖标准曲线
计算出残余蔗糖的质量浓度。
1.3.2细胞干质量的测定
一定量的发酵液离心后用蒸馏水洗涤3次,得
到的新鲜菌体在60℃下烘至恒质量后称其质量,计
算出菌体的质量浓度。
1.3.3开菲尔多糖的测定
采用蒽酮硫酸法07l。在620nln下测定吸光值,
根据乳糖标准曲线计算得出多糖质量浓度。
2结果与讨论
2.1初始蔗糖质量浓度对开菲尔多糖分批发酵的
影响
由图1可知,在考察的初糖质量浓度范围内,所
获得的细胞量和Kefiran产量随初糖质量浓度的提
高而增加。
从不同初糖质量浓度下Kefiran分批发酵过程动
力学参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较低的初糖质
量浓度下,达到最高比生长速率、最高Kefiran比合成
速率及最高蔗糖比消耗速率的时间最短,同时最高
Kefiran比合成速率及最高蔗糖比消耗速率最大。
万方数据
·42· 生物加工过程 第6卷第6期
100
80
60
40
20
0 24 48 72 0 24
t/h
(a)

却s

O
48 72 0 24 48 72
t/h t/h
∞ (c)
巩 池
(e) (0
o、2.一34.5g·L-1;·、卜54.7g·L一1;口、4-一78.59‘L-1;.、5__99.9g。L-
图l 不同初糖质量浓度下Kefiran分批发酵过程随时间变化情况
Fig.1Time-COUlt葛e$onvariousinitialsucroseconcentrations
对不同初糖质量浓度下的分批发酵过程进行
总结(表1),随着初糖质量浓度的提高,细胞对蔗糖
的利用速率加快,蔗糖的平均消耗速率相应提高;
细胞量和Kefiran产量逐渐提高,细胞及Kefiran的
生产强度也呈上升趋势。
表l 不同初糖质量浓度Kefiran分批发酵过程动力学参数比较
Table1 ComparisonofparametersinbatchKefiranproductionondiverseinitialBUCIOseconcentrations
动力学参数
初始蔗糖质量浓度/(g·L一)
17.8 34.5 54.7 78.5 99.9
残余蔗糖质量浓度/(g·L“) O.4 0.9 3.2 1.6 2.8
培养时间/h 42.0 55.0 57.5 66.0 70.0
获得最大细胞干质量浓度的培养时间/h 30.0 40.0 44.5 54.0 55.0
最大细胞干质量浓度/(g·L’‘)4.88.4 10.9 13.4 16.3
最大Kefrian产影(g·L一) 1.54 2.23 2.94 3.48 3.94
蔗糖消耗速率/(g·L~·h。1) 0.4l 0.61 0.90 1.16 1.39
最大比生长速率/h~0.160.12 0.18 0.13 0.13
最大Kefiran比合成速*-/h~0.0910.056 0.083 0.055 0.076
最大蔗糖比消耗速彰h— 1.25 0.86 0.76 0.45 0.29
细胞平均比生长速率/h一0.0510.043 0.047 0.039 0.042
Kefiran平均比合成速彰h~0.0210.017 0.020 0.014 0.019
蔗糖平均比消耗速彰h~0.360.29 0.25 0.20 0.17
细胞对蔗糖产率系数/(g·g’1)0.2730.251 0.211 0.174 0.168
Kefiran对蔗糖产率系数/(1Ilg·g’1)88.50 66.37 57.09 45.25 40.58
细胞产率·(g·L~·h。1)0.1580.21l 0.244 0.247 0.233
Kefiran产本y(mg.L~·h一) 36.67 加.54 51.13 52.73 56.28
一l-1,警一爨邕q
,.霉制耀
卜苗啦一
万方数据
2008年11月廖鲜艳等:Lactobacilluskefiranofaciens流加发酵法生产开菲尔多糖·43·
而与之相对的是,蔗糖平均比消耗速率,细胞
平均比生长速率以及Kefiran平均比合成速率都呈
下降趋势;最终菌体对蔗糖产率系数和Kefiran对蔗
糖产率系数明显降低。由此可见,较高初糖质量浓
度的分批发酵并不能实现高产量、高得率和高生产
强度的统一,但对于细胞生长和Kefiran合成,提供
足够的糖是必需的。所以有必要寻求其他的发酵
方式(如流加发酵)来满足Kefiran的高产。综合表
中的结果还可以得出分批发酵中20g/L左右的初
始糖质量浓度较为适宜。







2.2分批补料培养对开菲尔多糖生产的影响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知,为了获得较高细胞浓度和
Kefiran产量,必须增加底物蔗糖的供给,然而初始蔗
糖浓度又不宜太高。因此,以下尝试采用分批补料的
培养方式将蔗糖分批次加入培养体系,以考察对Ke—
titan发酵过程的影响。当分批发酵进行到29h,开始
补加蔗糖(总糖质量浓度97.9g/L),分4次加入(时
间间隔约24h),发酵过程中蔗糖的消耗、细胞生长和
Kefiran合成情况如图2所示。
图2蔗糖分批补料培养方式下Kefiran发酵过程随时间变化情况
Fig.2Time—coursesnd rbatchsuc-osefe ding
由图2可以看出,发酵至136h蔗糖(初糖+补
糖)全部消耗完毕,菌体量在细胞耗糖的同时逐渐
增加,并在112h达到最大值30.5g/L,Kefiran产量
也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平稳增加至2.45g/L。整个发
酵过程的一系列动力学数据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见
图2和表2。
表2不同培养方式下细胞生长和Kefiran合成过程参数比较
Table2 ComparisonofparametersforKefiranproductionunderdiversecultivationmodes
总糖质量浓度/(g·L“) 99.4 100.2 108.7 106.1 97.9 99.9
残余蔗糖质量浓度/(g-L一)0.60.9 0.8 1.7 1.2 2.8
培养时间/h 96 96 84 72 136 70
最大细胞干质量浓度/(g·L叫) 28.9 63.6 67.0 38.2 30.5 16.3
最大Kefiran产彰(g·L。1) 2.92 4.95 4.23 2.54 2.45 3.94
最大比生长速影h~0.0953 0.679 0.254 0.169 0.060 0.130
最大Kefiraa比合成速率/(唱·g一·h‘1)4.14 28.9 11.2 27.4 7.70 76.0
平均比生长速彰h~0.0380.084 0.050 0.052 0.016 0.042
Kernan平均比合成速率/(Illg·g一-h。1)2.26 4.62 2.52 7.12 28.8 19.0
细胞对蔗糖产率系数/(g·g“)0.2920.640 0.621 0.366 0.315 0.168
Kefiran对蔗糖产率系数/(1ng·g一)29.55 49.85 39.20 24.32 25.33 40.58
细胞产彩(g·L~·h。)0.3010.662 0.798 0.530 0.272 0.233
Kefiran产率/(1Ilg·L~·h“) 30.42 51.56 50.36 35.28 18.01 56.28
万方数据
·44· 生物加工过程 第6卷第6期
2.3恒速流加发酵对开菲尔多糖生产的影响
恒速流加作为较简单的底物SHJU方式,在合适
的补糖速率下可以用于细胞的高密度培养,进而实
现提高代谢物产量的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恒定流
加速率,在发酵培养约24h开始补加蔗糖,使总糖
质量浓度达到约100g/L,然后经历一个分批发酵过
程至蔗糖消耗完全(图3)。蔗糖平均流速分别为
2、4、6s/(L“)。在所考察的发酵周期内,蔗糖都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累,而恒速流加4g/(L.h)的
蔗糖积累最少,也最先被耗完,3种流速下细胞干质
30
?20

蓑10
q
80
■60
耋40

*20
q
量浓度分别能达到28.9,63.6和67.0g/L,Kefiran
产量分别为2.92,4.95和4.23g/L。
2.4指数速率流加发酵对开菲尔多糖生产的影响
根据指数速率流加方程式(1),结合分批发酵
过程底物消耗和细胞生长的规律(表1),同时考虑
到流加发酵过程中需要一部分营养物质参与维持
细胞代谢,因此选取肛=0.1h~,Vo=1.5L,Xo=
4g/L,yx/s=0.25g/g,S,=500g/L,按照计算出的
流量变化数据进行指数速率流加发酵实验。发酵
25h开始指数流加,至40h流加结束。
O 24 48 72 96 0 24 48
t/h t/h
(a) 彻
l


遵·
72 96 0 24 48 72 96
t/h
(c)
·—29·L-1。h-1;口--49·L-1·h-1;A--69。L-‘’h一1
图3蔗糖恒速流加下Kefiran发酵过程随时间变化情况
Fig.3Time-coursesatdifferentco stantrates
蔗糖指数速率流加Kefiran发酵过程随时间变化
情况如图4所示,在指数速率流加前期,流加的蔗糖基
本可以完全消耗,细胞继续维持对数生长状态。当蔗
糖开始有积累时,细胞生长速度便有所减慢,至48h细
胞量及Kefiran量摹本稳定,发酵结束时,细胞量和Ke-
firan量分别达到最大值38.2g/L和2.54g/L。
图4蔗糖指数速率流加下Kefiran发酵过程随时间变化情况
Fig.4Time—courseatanexponentialrateofsucrosefe ding
2.5不同培养方式下开菲尔多糖生产情况比较
不同培养方式下的Kefiran发酵生产结果如表
2所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底物流加培养均明显
获得了比分批培养高的细胞量、细胞得率和细胞生
产强度。产物合成方面各种流加方式不尽相同,分
批补料方式下除细胞量、细胞得率及细胞生产强度
以外的其他指标都比分批发酵的低;指数速率流加
培养中Kefiran的产量也没有得到与菌体量相应的
提高;而在恒速流加培养方式下,4g/(L·h)和
6g/(L·h)的蔗糖流加速率下无论在产量、得率还
万方数据
2008年11月 廖鲜艳等:Lactobaeilluskefiranofaciens流加发酵法生产开菲尔多糖·45·
是在生产强度方面都比分批发酵有明显提高。综
合比较,4g/(L·h)的蔗糖流加速率下可以得到最
高的细胞量和细胞生产强度、Kefiran产量和Kefiran
发酵强度,是开菲尔多糖生产较适宜的流加方式。
流加培养操作的优点是使发酵系统中保持低
的营养物浓度,一方面消除了C源快速利用引起的
阻遏效应,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
毒害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稀释发酵液以降低黏度
的效果。因此,流加发酵可以延长细胞对数生长期
和平衡期的持续时间,增加生物量和平衡期细胞代
谢产物的积累。本研究结果印证了这一理论,但流
加培养的操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因此,流加培养
模型的建立将是后续研究方向。
3结论
1)随着蔗糖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对蔗糖的利
用速度加快,细胞和Kefiran生产强度相应提高,但
细胞平均比生长速率和Kefiran平均比合成速率却
逐渐下降,最终细胞和Kefiran对蔗糖的得率均有所
降低。因此,仅通过分批培养难以实现细胞和Kefi—
ran高产量、高得率和高生产强度的有机统一。
2)分批补料、恒速流加和指数速率流加等培养
方式都可以实现乳酸菌细胞的高产。但综合比较
Kefiran的产量、得率和生产强度,4g/(L·h)的蔗糖
恒速流加是Lkefiranofaciens发酵生产Kefiran较适
宜的流加方式。
参考文献:
[1]KorolevaNS.Startersfofermentedmilks:section4 kefirand
kumysstilll/&∞g[J].InternationalDairyFederationBulletin,1988.
227:35-.40.
[2]MurofushiM,MizuguchiJ,AibaraK,eta1.1mmunopotentiative
effectofpolysaccharidefromkefirs,tin,KGF·C。administeredo-
rallyinmice[J].1mmunopharmacology,1986。12(1):29-35.
【3]KabayamaS,Os daK,TachibanaH。eta1.Enhancingeffectson
foodcomponentsolltheproductionof nterferon口fromanimacells
suppressedbystresshormones[J].Cytotechnology,1997(3):
l19—125.
[4]MukaiT,TobaT,ltohT。科a1.Structuralinvestigationof he
capsularpolysaccharidefrom如咖k础kkefiranofaciensK1[J].
CarbohydrateResearch,1990,204:227.232.
[5]YokoiH,WatanabeT.Optimumcultureconditionsforproduction
ofKefiranby厶嘲,6舭印.ICPB·167Bisolatedfromkefir
鲥ns[J].J¨malofFermentationandBioengineering,1992,74
(5):327-329.
[6]TakahiroM,KuniharuT,ToshioH,eta1.Isohtionofkefiran—
producinglacticacidbacteriafromkefirg aina dimprovement0f
kefiranproductivity[J].‰SocietyforBioscieneea dBioengi—
neefing。1998。76:447-4:50.
[7]Che/rs/lpB,ShinizaH,ShioyaS.Modelingandoptimization0f
environmentalco ditionsf rKefiranproductionbY£ddD如dffu$
kefiranoface/ns[J].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
2001,57:639-646.
[8]CheirsilpB,ShoujiH,ShinizuH.Modelandsimulationofexopo-
lysaccha:idepro uctionbylactica idbacteriainbatchandfed-
batchculture[J】.AnnualNationalSymposiumOilComputational
Science&Engineering,2004(8):55-59.
[9]TadaS,K takuraY。NinomlyaK,ets1.Fed-batchcocultureof
i.acwbaciUus蜘,咖c如mwithSaccharomyceJcerevisiaeforeffec-
fiveproductionofkefiran[J].JournalofBiosciencea dBionngi—
neefing,2007,103(6):557-562.
[10]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K].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1998.
声 明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网、书生数字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
数据库(维普),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凡向本刊投稿者必须作如下保
证:①论文是作者独立创作的原创性作品,未曾发表过;②论文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③论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
权及其他合法权利。凡本刊录用的稿件,其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
让给本刊,本刊同时通过光盘和互联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本刊通过稿酬形式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
报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
《生物加工过程》编辑部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