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ntinuous ethanol fermentation using self-flocculating yeast coupled with directly recycling of waste distillage

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耦合废液全循环工艺的研究



全 文 :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耦合废液
全循环工艺的研究
李 宁!,葛旭萌,谢 健,白凤武
(大连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系,大连 !!"#$%)
摘 要:在以 &’$ 为驱动力的单级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了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耦合废液全循环实
验研究。以双酶法制备的玉米粉糖化液为底物,系统连续运行了 $( ),每隔 * ) 将收集到的发酵液集中精馏处理,
得到的废糟液直接用于玉米粉调浆制糖。实验数据表明,在稀释率为 # +#* , - !条件下,发酵液中乙醇、残还原糖、残
总糖质量浓度基本稳定,其平均值为 ($ +./,%# +#$ 和 0# +(/ 1·2 - !。对废液循环工艺过程中,发酵液中的 ( 种高沸点
有机酸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发酵液中仅丙酮酸有明显积累,并最终在 # +! 3 # +% 456·2 - !范围内波动。实验结果表
明:系统中存在的高沸点副产物不对乙醇发酵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乙醇连续发酵能够在废液全循环条件下良好运
行。
关键词:自絮凝酵母;乙醇连续发酵;废糟液全循环;高沸点有机酸
中图分类号:78.$ 文献标识码:9 文章编号:!"/$ - %"/(($##")#0 - ##!/ - #0
!"#$%#&"&’ ($)*#"+ ,(-.(#$*$%"# &’%#/ ’(+,0,+"11&+*$%#/ 2(*’$ 1"&3+(4
5%$) 4%-(1$+2 -(121+%#/ ", 5*’$( 4%’$%++*/(
2: ;<=1,>? @AB4C=1,@:? D(ICJEKL4C=L 5M F<5NO67’$-*1$:9 MCK4C=LEL<5= NRNLC4 O54J5NC) 5M E= &’$B6A5AN CL,E=56 MCK4C=LEL<5= SR E NC6MBM65OOA6EL<=1 RCENL NLKE<= O5AJ6C) HAN<=1 LH5BNLE1C C=UR4ELO566COLC) EMLCK )QCE6C) L,EL O5=OC=LKEL<5=N 5M CL,E=56,KCN<)AE6 KC)AOLLE<=C) KC6ELL<5= KELC 5M # +#* , T &5=OC=LKEL<5=N 5M C<1,L ,<1, S5<6<=1 J5<=L 5K1E=YZ2& )AK<=1 L,C O5=L<=A5AN CL,E=56 MCK4C=LEL<5= HEO<) HEN N<1=456·2 - !,M<=E66R T 7,C CWJCK<4C=LE6 KCNA6LN KCQCE6C) L,EL ,<1, S5<6<=1 J5<=L 5K1E=CWCKL =5 N<1=KA= HC66 A=)CK L,C O5=)8(2 5"-4’:NC6MBM65OOA6EL<=1 RCENL;O5=L<=A5AN CL,E=56 MCK4C=LEL<5=;KCORO6<=1 5M E66 )5K1E=! 收稿日期:$##"B#"B#(
基金项目:国家 ("% 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9"0/#"#)
作者简介:李 宁(!."0B),女,湖南长沙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工。
联系人:白凤武,教授,博士生导师,?B4E<6:MHSE<[ )6AL T C)A T O=
第 0 卷第 0 期
$##" 年 !! 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NC D5AK=E6 5M F<5JK5OCNN ?=1<=CCK<=1
;5Q T $##"
·!/·
万方数据
精馏废液直接循环使用是解决乙醇发酵工业严
重环境污染问题简单、经济和彻底的途径。然而,目
前普遍采用的带渣发酵的技术,使得精馏废液含有
大量糟渣和酵母细胞,严重干扰废糟液的直接循环
使用[!"#]。以酵母细胞自絮凝形成颗粒作为细胞固
定化方法,发酵过程实现了清液发酵,发酵液精馏后
排出的废液不仅没有原料残渣,基本不含酵母细胞,
!"# 总量减少 $%&,为乙醇发酵耦合废糟液直接全
循环使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对于采用的废糟液循环工艺,发酵产生的高沸
点有机酸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不断积累。关于有机酸
对酵母细胞生长和乙醇发酵的影响很早就引起了学
者的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这种新的废液
“全循环”工艺过程中高沸点有机酸积累规律的研究
还未见报道。本实验在单级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进
行了以 *+,为驱动力,蒸馏废糟液全部循环回用的
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实验,研究了该工艺
条件下发酵过程中高沸点有机酸的积累规律,为该
工艺在工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 菌 种
自絮凝颗粒酵母( ./.*%!)是粟酒裂殖酵母
( $%&’()*+%%&+,+)-.%/* 0)-1/)变异株和酿酒酵母
($+%%&+,)-.%/* %/,/2’*’+/)变异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
而得到的融合株。该菌株具有两亲株的优点,乙醇
发酵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自絮凝特性,大连理工大
学生物工程系保藏。
! -, 主要原材料与试剂
干法脱皮脱胚玉米粉由铁岭市玉米综合加工厂
赠送;!"淀粉酶和糖化酶由诺维信中国(012134567
*89:;)公司赠送。
! -) 培养基
·? @ !):酵母粉 ) -A’,蛋白胨
) -%,葡萄糖 )%;
低糖流加培养基(>·? @ !):酵母粉 #,蛋白胨 ),
葡萄糖 !’%(于 !!% B下灭菌 ,% 59:);
高糖流加培养基(>·? @ !):玉米粉糖化液(总糖
在 ,’% C ,D% 之间,还原糖 ,#%);于 !!% B下灭菌 ,%
59:,加入已灭菌的无机盐溶液(每升糖化液加
(0E#),E/+# ! -’ >,FE,/+# % -’ >)。
! -# 培养及发酵方法
! -# -! 自絮凝酵母的摇瓶培养
取一环新鲜斜面菌体接入装有 !%% 5? 长培养基的 ,’% 5? 摇瓶中,在旋转式摇床上,!’%
G·59: @ !,)% B的条件下培养 ,# 8。
! -# -, 絮凝颗粒酵母的反应器扩大培养
摇瓶培养的絮凝酵母接入装有 基的 ! ,%% 5?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间歇培养
至反应器中残糖约 ! >·? @ !时,采用低糖流加培养基
进行连续流加培养,调节流加速率,维持残糖水平在
! >·? @ !左右,培养温度控制在 )% B左右,直到反应
器内的生物量(细胞干重)达到 )% C #% >·? @ !。
! -# -) 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
流加高糖培养基,进行乙醇连续发酵。以 *+,
作为反应器循环驱动力,发酵罐温度控制在()! H
% -))B,IE 控制在 # -, C # -’。实验过程中每隔 ’ J
将收集的发酵废液经过降膜浓缩蒸去酒精等轻组
分,蒸馏后的高沸点组分废液全部直接用于调浆,制
备新鲜的进料玉米糖化液,用于酒精连续发酵。系
统连续运行了 ,A J,共进行了 ’ 批次实验。
! -’ 分析方法
乙醇由气相色谱仪 K>9L6:M $A(% 系统测定。还
原糖直接由斐林反滴定法测定,总糖经酸水解后,由
斐林反滴定法测定[!%]。生物量的测量采用干重法,
即取样后置于预先烘干称重的滤纸上过滤,并用蒸
馏水洗涤菌体 , C ) 次,然后置 A’ B的恒温箱中烘
干至恒重后称重。
有机酸的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具体条件
如下:
N;M6G7 $%%O 高效液相色谱仪,苯乙烯"二乙烯基
苯离子排斥柱(F*"A!!,A 55PQ R )%% 55?);流动相:
体积分数为 % -!& E) /+#,! -% 5?·59: @ !;柱温:’%
B;#!% 型示差检测器,检测器温度 ’’ B。A 种有机
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如表 ! 所示。
表 ! A 种高沸点有机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
S;TL6 ! U6M6:M91: M956 1V 69>8M 1G>;:9W ;W9J 7M;:J;GJ 7;5IL6
标准品 保留时间 X 59: @ !
酒石酸 $ -D%
丙酮酸 $ -A’
苹果酸 D -,!
乌头酸 D -’(
丁二酸 A -)A
乳酸 A -AD
反丁烯二酸 ( -’#
戊二酸 !% -,!
·!A· 生物加工过程 第 # 卷第 # 期
万方数据
! 结果与讨论
图 ! 为生物反应器系统完全进入发酵状态后,
连续运行 "# $反应器中残还原糖、残总糖和乙醇质
量浓度变化情况。
实验从第 % $开始废液全循环,如图 !所示,废液
全循环开始后(第 % $之后),残还原糖、残总糖质量浓
度随之升高,发酵液中酒精质量浓度略有下降;第 & $
之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残总糖、残还原糖在一定
范围的波动,其平均值为 ’()#& *·+ , !和 -()(" *·+ , !,
而酒精质量浓度基本稳定,其平均值为 #").& *·+ , !。
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过程中废液循环对乙醇发酵没
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发酵仍能够正常进行,说明
了该菌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图 "(/)、(0)分别为第 ! 次废液循环和第 % 次
废液循环时期发酵液中高沸点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
图。
—!—残还原糖;—"—残总糖;—#—酒精
图 ! 酒精、残总糖和残还原糖随时间的变化
12* )! 3456789,48469 :;$<=42>; ?<*6: 67$ :;?2$<69
:;$<=42>; ?<*6: >6:264287 @245 45; 42A;
图 " 第 ! 次废液循环回用(/)与第 % 次废液回用(0)酒精发酵副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12* )" B5:8A648*:6A 8C DEFG:8$<=4? 27 ;456789 C;:A;7464287 27 C2:?4 67$ C2>; $2?42996*; :;=E=927*
由表 " 可知,废液循环工艺发酵后期丙酮酸的
浓度明显高于第 ! 次废液循环时期的浓度,其他有
机酸的积累现象不明显。本工艺条件下,发酵液中
积累的高沸点有机酸主要为丙酮酸。
表 " 第 !,% 次废液循环回用丙酮酸和乳酸比较
H6D9; " B8AG6:2?87 GE:<>2= 6=2$ 67$ 96=42= 6=2$ 27 ;456789
C;:A;7464287 27 C2:?4 67$ C2>; $2?42996*; :;=E=927*
!(丙酮酸)I
A89·+ , !
!(乳酸)I
A89·+ , !
第 ! 次废液循环回用 , ( )(’% (
第 % 次废液回用 ( )!(’ # ( )(-( .
, :含量过低,无法精确定量。
图 - 为发酵液中丙酮酸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
况。从图 - 可以看出,循环初期,丙酮酸的浓度呈上
升趋势,表明高沸点副产物———丙酮酸发生了积累。
发酵液中丙酮酸的浓度在第 !( $ 积累至 ( )"% A89·
+ , !左右,此后随着发酵的进行,其浓度在 ( )! J
( )- A89·+ , !范围内波动。
图 - 丙酮酸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12* )- H5; >6:264287 8C =87=;74:64287 8C GE:<>2= 6=2$ @245 42A;
"((K 年 !! 月 李 宁等: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耦合废液全循环工艺的研究 ·!.·
万方数据
! 结论及展望
整个实验装置运行近一个月,酒精质量浓度基
本稳定,平均值为 !" #$% &·’ ( ),残总糖、残还原糖在
一定范围内波动,平均值分别为 *+ #!%,,+ #+" &·
’ ( )。废液全循环工艺能够正常进行。在以 -."为
驱动力的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并耦合废液
全循环工艺工程中,大多数高沸点有机酸没有积累
的现象,仅丙酮酸产生了明显的积累,而后随着发酵
的进行,其浓度在 + #) / + #, 012·’ ( )范围内波动,丙
酮酸浓度的大小对酒精发酵没有产生影响。
从 3次循环实验所测定参数来看,废液蒸馏高沸
点副产物在短期废液循环内对乙醇连续发酵没有产
生抑制现象,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耦合废液
全循环使用的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为这一新的乙
醇发酵技术实现污染物源头减废、清洁生产奠定了良
好基础。至于长期废液循环副产物能否对酒精连续
发酵产生的抑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 450 6 7,450 8 9,’:: - ;,:< =2 > ?:@:21A0:B< 1C D2:=B <:DEB121&F 5B
=2D1E12 C:G0:B<=<51B 5BHIJ -2:=B:G KG1H,)$$%,3(*):"L,M"L% >
["] ’I N,’5 O P,?I=B Q O,:< =2 > R B1@:2 G:A:=<:H C:HMS=AG1HID<51B JFJ<:0T5G:DFD25B& C:G0:B<:H JIA:GB=<=B 851<:DEB121&F ’:<<:GJ,"++,,"3
(")):)!)$M)!"L >
[,] 8G=5B V,;=G@:F W 8,-E=G2:J X W> 8FMAG1HID< 5BE5S5<51B :CC:D< 1B
: 851<:DEB121&F
=BH 851:B&5B::G5B&,)$!,,"3()):)+,M)") >
[*] V=51G:22= 8 ’,82=BDE ; W,W52Y: - X > P::H D10A1B:B< 5BE5S5<51B 5B
: 851<:DEB121&F
=BH 851:B&5B::G5B&,)$!*,"L()+):))33M))LL >
[3] 白凤武,靳 艳,冯朴荪,等 > 融合株 7K7- 发酵生产酒精的工
艺研究———自絮凝细胞颗粒粒径分布、细胞生长和产物酒精生
成动力学[6]> 生物工程学报,)$$$,)3(*):*33M*L) >
[L] 秦金来,白凤武,谢 健,等 > 絮凝颗粒酵母均匀悬浮体系生长
动力学的研究[6]> 生物工程学报,)$$3,))("):,$M)** >
[%] 王江龙,孜力汗,白凤武 > 絮凝酵母 7K7-+) 酒精连续发酵并联
产酵母工艺过程[6]> 化工学报,"++*,33(LL):) +"*M)+"% >
[!] 谢 健,白凤武,云战友,等 > 自絮凝酵母颗粒连续发酵生产酒
精的新工艺[6]>微生物学报,)$$$,,$(*):,L%M,%" >
[$] 刘传斌,白凤武,邵 梅,等 > 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高浓度连续
发酵的研究[6]> 微生物学报,"++),*)(,):,L%M,%) >
[)+]胡嗣明,张天航 > 酒精生产分析实验[V]> 北京:轻工业出版
社,)$!% #
国 内 简 讯
首项生物柴油国家标准进入报批程序
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起草的我国第一项生物柴油国家标准《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
柴油》已进入报批程序。
据标准起草人,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张永光教授介绍,与矿物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以下 3 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生物柴油的硫含量低,可减少约 ,+Z(有催化剂时为 %+Z)的 7." 和硫化物的排放,)+Z(有催化剂时为 $3Z)的 -.
排放以及 3+Z的 -." 排放,且不含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芳烃,生物柴油可降低 $+Z的空气毒性,采用生物柴油的发动机废气
排放可以满足欧洲!号排放标准。
二是生物柴油具有较好润滑性能,可以降低喷油泵,发动机缸体和连杆的磨损,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可比普通柴油长。
三是生物柴油的闪点高于普通柴油,不属于危险品,在运界限,储存,使用等方面的安全性均好于普通柴油。
四是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高。十六烷值是衡量柴油点火性能的重要指标,十六烷值高,说明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
五是生物柴油的原料不同于普通柴油的原料矿物质石油。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也是一种降解性较高的能源。
据介绍,生物柴油是由动植物油脂与醇(例如甲醇或乙醇)经酯交换反应制得的脂肪酸单烷基酯,最典型的生物柴油是脂
肪酸甲酯。原料来源主要有油料作用,油料林木果实,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生物柴油于 )$!! 年诞生于
德国,我国从 "++) 年开始生产生物柴油。目前全国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有数十家,年产量超过 )+ 万 <。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东明博士预测,"+)+ 年,我国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可达 "+ 万 <;到 "+"+
年,我国生物柴油生产能力要达到 "++ 万 <。我国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十分丰富,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储富祥介绍,
我国常见的林本油料植物有 L++ 多种,其中种仁含油量超过 3+Z的就有数十种,总面积超过 LLL 万公顷,年产种仁 "++ 万 < 以
上。据了解,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共包括 )% 项技术要求,如密度 + #!" / + #$+ Y& [ 0,;闪点 ),+ \以上;冷滤点采用报告方式;
硫质量分数设定两个指标,即不大于 + #+3Z和 + #++3Z;硫酸盐灰分不大于 + #+"Z;水 + #+3Z;铜片腐蚀不大于 ) 级;十六烷值
不小于 *$;氧化安定性不小于 L #+;酸值不大于 + #!+;游离甘油不超过 + #+"Z;总甘油不超过 + #"*Z等。张永光教授认为,我国
生物柴油国家标准是一项相对比较高的标准,也是我国大部分生物柴油生产企业须踮起脚尖才能达到的标准。 (李 晖)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 卷第 * 期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