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5 卷第 23 期
2015年 12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5,No.23
Dec., 2015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71033005);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35鄄8)
收稿日期:2014鄄05鄄19; 摇 摇 网络出版日期:2015鄄05鄄18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yaoshi@ rcees.ac.cn
DOI: 10.5846 / stxb201405191022
石垚,张微,任景明,张建平.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方法.生态学报,2015,35(23):7887鄄7898.
Shi Y, Zhang W, Ren J M, Zhang J P.Ecological suitability assessment and eco鄄mapping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n Eco鄄sensitive region.Acta Ecologica
Sinica,2015,35(23):7887鄄7898.
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方法
石摇 垚1,*,张摇 微1,任景明2,张建平3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评价部,北京摇 100085
2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所,北京摇 100012
3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包头摇 014010
摘要:生态适宜性分析尽管在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涉及重要生态敏感区
诸如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和选址,以及规划和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上,由于缺少系统的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却没有得到
较好的推广。 因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山岳型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空间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的方法体系,并以内蒙古五当召
风景旅游区为例,通过对地形地势、坡度坡向、土壤环境、植被覆盖、水文水系、地质岩性等因子及其反映出的水土流失、地质灾
害、生物多样性和防洪排涝 4种典型生态敏感要素的分析,开展了该方法的案例研究。 最后,在以上单因子和综合因子的生态
敏感性分析及空间适宜性制图基础上,通过与案例研究区各项旅游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进行叠合,针对性地提出了项目规划布
局的调整建议和具体的生态保护措施。 此外,该方法由于系统综合的考虑了影响山岳型生态敏感区开发建设活动中的各种生
态敏感因子,并通过生态制图的方式在空间上得以显示,将有助于涉及生态敏感区项目的决策和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开展生态
风险的防治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同时也为涉及该类型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生态敏感区;生态适宜性分析;生态制图;生态影响;环境影响评价
Ecological suitability assessment and eco鄄mapping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n
Eco鄄sensitive region
SHI Yao1,*, ZHANG Wei1, REN Jingming2, ZHANG Jianping3
1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search Center for Eco鄄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2 Institute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12, China
3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oration,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Ecological suitability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applying ecological principles to guide ratio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planning of certain areas. This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ical planning.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it has not been significantly
promoted for spatial siting, ecological planning, or eco鄄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of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such as nature reserve areas and tourism area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use of an ecological sui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and a
GIS鄄based mapping approach to develop an eco鄄tourism project in 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montane area. We use the
Wudangzhao Scenic Area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s a case study for analyzing various ec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topography, slope, aspect, soil organic environment, vegetation cover, river hydrology, geology and lithology. These factors
reflect the four typical ecologically sensitive elements of erosion prevention,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biodiversity
http: / / www.ecologica.cn
protection, and flood control. We first completed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and spatial suitability mapping using
both single and integrated eco鄄sensitive factors. We then superimposed the distribution of relevant tourism projects in the
research area in relation to the eco鄄sensitive assessment results in the form of an eco鄄map. Finally, we suggest specific
ecological risk prevention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planning in the research area. In
addition, this method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all ecologically sensitive characteristics for mountain based
tourism projects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spatially displaying them through ecological mapping. Therefore, this method
contributes to a more effective decision鄄making process and helps decision makers develop more appropriate regulatory
measures to prevent ecological risk. In conclusion, this method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chnical tool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project or planned projects in this type of eco鄄sensitive reg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 ecological suitability analysis; ecological mapping; ecological impa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与生态、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一方面表现为旅游开发与发展对生态、
自然环境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也表现为生态、自然环境对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制约性[1]。 而在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等涉及重要生态敏感区内进行旅游开发活动,上述影响则更为突出。 尽管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
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条文[2鄄4],并从政策上对不合理的旅游开发活动及其可能造成的重大生态环境影响进行
了约束,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和管理机制,从目前全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显著,尤其是不合理的
旅游规划布局和项目选址,都对生态敏感区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造成很大破坏。
生态适宜度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是生态学领域中关于对各种土地利用方式适宜程度进行对比时的评价性
指标概念和方法[5鄄8],主要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规划[9鄄12]、城市生态规划[13鄄14]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5鄄17]等
领域,旅游景区建设影响评价中也有部分成功的运用[1,18鄄19]。 关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研究,主要包括评
价决策方法[20鄄22]和评价制图[23鄄25]方法两个方面,且近几年都取得了较大进展[26]。 但是,在环境影响评价领
域,尤其是涉及生态敏感区内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中,该方法确未得到有效应用。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针
对生态敏感区内的建设项目,缺少系统的生态评价技术方法体系。
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山岳型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空间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的方法体系,并
以内蒙古五当召风景旅游区为例,开展了该方法的案例研究。 通过单因子和综合因子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及空
间适宜性制图,以及与案例研究区各项旅游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进行叠合,针对性地提出了项目规划布局的
调整建议和具体的生态保护措施。 由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系统综合的考虑了影响山岳型生态敏感区开发
建设活动中的各种生态敏感因子,并通过生态制图的方式在空间上得以显示,因此,它将有助于涉及生态敏感
区项目的决策和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开展生态风险的防治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同时也为涉及该类型区域
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
1摇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摇 研究区域概况
五当召风景旅游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北的石拐区境内,位于 40毅 45忆43.22义—40毅49忆47.93义N,
110 毅17忆33.14义—110毅19忆35.59义E,总面积约 22km2(图 1)。 其所在区域属于天山鄄阴山纬向复杂构造带的一部
分,经长期地壳构造变化,地层形迹复杂,地势北高南低;旅游区属温带大陆干燥性气候,四季温差明显,干旱
少雨,年平均气温 5.2益,年平均降雨 375.7mm;境内河流属季节性河流,主要有西沟、五当召沟和庚毗沟 3 条
河沟;高海拔地带分布有小面积森林土和草甸土,其他大部分区域为灰褐土;山地阳坡岩石裸露,生长有针松
及刺篱等灌木丛,阴坡平缓潮湿,生长有针松、侧柏、杨树、柳树、榆树、白桦及其他灌草类,水土流失严重。
1996年,五当召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五当召风景旅游区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 4A
888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该风景区又位于“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冶实验区范围内,因此,旅游开发建设活动势
必会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图 1摇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及旅游总体规划图
Fig.1摇 Location and general tourism planning of the Wudangzhao Scenic Area
1.2摇 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通过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分析、植被与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分析、防洪排涝敏感性
分析、以及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综合得出五当召风景旅游区生态控制性方案,提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
禁止建设区的划分原则与划分结果,为其旅游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提出限制性条件,保障资源有序利用,避免破
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 其次,结合研究区内各旅游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及其布置方案进行综合生态适宜性评
价,对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范围内的工程建设内容提出相应措施及调整方案。 研究框架如图 2所示。
1.2.1摇 数据来源及收集
研究区所需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 Landsat5 TM(2013年 8月 7日)遥感影像,在 ENVI4.8 平台支持下经
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和配准等预处理后作为下一步分析的空间数据;气象资料主要来源于包头市气象局市区
及下属石拐、固阳共 3个站点近 5年的气象统计数据;地形、地质和水文资料主要来源于建设单位收集到的项
目所在流域地形图(1颐50000)、地质图(1颐10000)和水文地质图(1颐250000)等相关图件,并在 ArcGIS 平台上经
定标和矢量化处理后用于进一步分析。 另外,本研究中水土流失敏感要素分析所需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则
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方法获得,土壤样本的采样依据按照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多点
采样、混合均匀的方式进行,共采集 10个样点,采样深度为 15—20cm。 防洪排涝敏感要素分析所需的断面水
文水力数据则直接引用《五当召风景旅游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2012 年 12 月)中
的研究成果。
1.2.2摇 生态因子的选择及权重赋值
本研究中水土流失敏感性分析所选择的生态因子主要是结合通用水土流失 USLE 模型,选择坡度、NDVI
指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3个导致研究区水土流失的敏感要素做单因子分析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地统计学
方法,借助 GIS平台在以上单因子叠加基础上对整个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 在层次分析过程
中,应用 AHP 法对以上 3个水土流失敏感因子影响权重分别赋值为 0.7、0.2 和 0.1。 各生态敏感因子等级赋
值见表 1所示。
9887摇 23期 摇 摇 摇 石垚摇 等: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方法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2摇 本研究总体框架图
Fig.2摇 Framework of the eco鄄suitability assessment and eco鄄mapping
表 1摇 本研究各生态敏感因子等级赋值
Table 1摇 Assignment of each eco鄄sensitive factors
等级赋值
Degree assignment
生态因子 Eco鄄factor
坡度
Slope / (毅)
土壤有机质含量
Soil organic matter /
(g / kg)
NDVI
坡向
Aspect
/ (毅)
沟壑密度指数值
Gully density index
1 0—15 11—13.5 0.16—0.34 0—72 1.1—4
2 16—30 13.6—15.5 0.35—0.41 73—144 4.1—8
3 31—40 15.6—17.5 0.42—0.50 145—216 8.1—12
4 41—60 17.6—19.5 0.51—0.64 217—288 12.1—16
5 60—90 19.6—22 0.65—0.84 289—360 16.1—20
摇
生物多样性和防洪排涝敏感性分析则采用单因子评价,前者主要分析研究区内植被景观的基本生态安全
格局,尤其是要分析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与服务功能的古树名木、天然原生植被和人工生态防护林等的空间
分布特征,并分等级提取出研究区内的重要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以此作为研究区生物多样性敏感评价的因
子。 后者则主要分析研究区内主要河道的洪峰流量、泄洪能力和洪水冲刷系数等水文因子,结合 DEM和水文
动力学模型,分等级提出泄洪时主要排洪沟两侧的淹没情况,并以距离河道中线的距离作为研究区防洪排涝
敏感评价的因子。
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则主要是通过坡度及坡向、地层岩性和沟壑切割三个可能导致项目区地质灾害的敏
感要素单因子分析后,同样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借助 GIS 平台在以上单因子叠加基础上对整
个研究区地质灾害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 在层次分析过程中,由于地层岩性因子和坡向因子在研究区地质灾
害诱发方面不具备较强的敏感性和空间异质性,因此仅对坡度和沟壑密度这 2个地质灾害敏感因子影响权重
分别赋值为 0.6和 0.4。
1.2.3摇 数据处理及生态制图
研究区单因子评价及生态制图内容主要包括坡度、坡向、NDVI 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重要生态价值与
服务功能的景观斑块、行洪通道、沟谷切割密度 7个生态敏感因子。 其中坡度、坡向因子的数据处理和生态制
图方法主要是通过研究区的原始等高线数据,借助 ArcGIS软件,在 5m间隔等高线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 DEM
098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数据,以此分析出坡度和坡向信息,并完成生态制图。
土壤有机质含量因子主要是在研究区现场采样实测数据基础上,借助 ArcGIS 软件平台 Spatial Analysis
空间插值分析功能,得出相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图。
NDVI指数因子则首先借助研究区 TM影像数据,通过 ENVI 软件不同波段信息组合,自动生成 NDVI 指
数分布值,进而将结果转到 ArcGIS平台上进一步完成相应的生态制图。
重要生态价值与服务功能的景观斑块分析同样是借助研究区 TM影像数据,结合现场调查,通过 ENVI软
件监督分类方法对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植被类型进行空间定位,进而完成相应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分
布图。
行洪通道因子和沟谷切割密度因子的数据处理和生态制图方则是借助 ArcGIS 软件平台 Spatial Analysis
工具中的 Hydrology 分析功能,在完成研究区水流方向和汇流累积数据的空间分析基础上,结合研究区 DEM
数据自动生成沟壑密度指数分布图。 同时,结合洪水设计年流体动力学模型模拟的数据,得出泄洪时各河道
排洪沟两侧淹没情况,并完成相应的生态制图。
2摇 结果
2.1摇 水土流失敏感性分析
研究区影响水土流失的地形及坡度因子敏感性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在五当召风景旅游区范围内,坡度
在 0—30毅、30—60毅和 60—90毅的区域面积分别为 10.85、10.85 km2和 0.1km2;各占总面积的 49.8%、49.8%和
0.4%。 从坡度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情况来看,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五当沟及东沟沟谷和庚毗沟、西
沟两侧坡度较缓的地区。
研究区影响水土流失的土壤有机质因子敏感性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在五当召风景旅游区范围内,土壤有
机质含量在 17.6g / kg以上,即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区域面积为 3.14km2,占文物保护范围总面积的14.4%,
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北部海拔较高的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15.5 g / kg以下,即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的区域
面积为 14.638km2,占文物保护范围总面积的 67%,主要分布在项目区西部的西沟和中部大部分区域。
研究区影响水土流失的植被覆盖(NDVI)因子敏感性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在五当召风景旅游区范围内,
NDVI值在小于 0.5和大于 0.5的区域面积分别为 18.81km2和 2.99km2;各占文物保护范围总面积的 86.3%和
13.7%。 从植被覆盖敏感性分析情况来看,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庚毗沟和西沟及五当沟的腹地地区。
通过以上影响研究区水土流失的三个敏感因子综合评价及工程建设生态适宜性分析得出,在五当召风景
旅游区范围内,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 5.92、10.31km2和 5.57km2;各占27.2%、
47.3%和 25.5%(图 3和表 2)。
表 2摇 研究区水土流失因子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
Table 2摇 Eco鄄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soil erosion factor in research area
水土流失
敏感区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the
erosion sensitive areas
评价因子指数值
Value of the assessment factors
评价因子
Assessment factor
指数值
Value
面积
Area / km2
所占比例
Proportion / %
水土流失不敏感区(适宜建设区)
Erosion insensitive area
(Suitable construction area)
地形因子(度)
植被覆盖因子
土壤因子 / (g / kg)
0—15
0.51—0.84
15.6—22
5.92 27.2
水土流失较敏感区(限制建设区)
Erosion more sensitive area
(Limit construction area)
地形因子(度)
植被覆盖因子
土壤因子 / (g / kg)
16—40
0.35—0.50
13.6—15.5
10.31 47.3
水土流失敏感区(禁止建设区)
Erosion sensitive area
(Prohibit construction area)
地形因子(度)
植被覆盖因子
土壤因子 / (g / kg)
41—90
0.16—0.34
11—13.5
5.57 25.5
1987摇 23期 摇 摇 摇 石垚摇 等: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方法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3摇 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图
Fig.3摇 Soil erosion sensitivity evaluation and eco鄄mapping of the research area
2.2摇 生物多样性敏感性分析
通过分析五当召风景旅游区内植被景观的基本生态安全格局,尤其是要分析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与服务
功能的古树名木、天然原生植被和人工生态防护林、河道等敏感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此提取出项目区内
的重要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来最终确定并划分出研究区内不同等级的生物多样性敏感区。 并将具有重要生
态价值与服务功能的古树名木和天然原生植被分布区确定为禁止建设区,将具有一般生态价值与服务功能的
人工生态防护林确定为限制建设区,将其他区域确定为适宜建设区。
通过反映研究区植被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分析得出,在五当召风景旅游区范围内,适宜
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面积分别为 4.62、14.37km2和 2.81km2;各占总面积的 21.2%、65.9%和
12.9%。 植被与生物多样性不敏感区(适宜建设区)内工程建设内容不需要采取任何植被修复与生物多样性
保护措施,较敏感区(限制建设区)内的工程建设内容需要采取植被异地补偿及生态修复措施后才能进行建
设,而敏感区(禁止建设区)内不允许有任何工程建设内容(图 4和表 3)。
2.3摇 洪涝风险敏感性分析
参考《五当召风景旅游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2012 年 12 月)对研究区不同模
型下设计洪峰流量、泄洪能力和洪水冲刷的计算及综合评价成果,结合 DEM 模型,借助 Arcmap Spatial
Analysist工具中的 Hydrology分析功能,完成研究区水流方向和汇流累积数据的空间分析,借助流体动力学模
型分析泄洪时五当召西沟、庚毗沟和东沟(五当召沟)三大主要排洪沟两侧水流的动力学特征和淹没情况。
298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4摇 研究区生物多样性敏感性评价图
摇 Fig.4摇 Biodiversity sensitivity evaluation and eco鄄mapping of the
research area
依据以上 50年一遇洪水设计年各模型模拟得出的
结论显示:庚毗沟洪水汇流范围为河道中线两侧 7m以内
区域、西沟防洪汇流范围为河道中线两侧 5.5m 以内区
域、五当召沟防洪汇流范围为河道中线两侧 20m以内区
域,以上 3个区域范围内为五当召风景旅游区内的行洪
通道,禁止建设任何永久性建筑物;而 3条河道两侧洪水
汇流范围再分别往外推 7、5.5m、20m以内的区域为五当
召风景旅游区内可能需要的行洪区,只可建设旅游道路、
简单的旅游基础设施等不影响行洪的工程;其他区域内
可以适当建设永久性建筑。 以此保证五当召风景旅游区
内各河段防洪渠、防洪洞等措施的正常运行。
因此,通过反映研究区防洪排涝敏感性分析及评价
结果显示,在五当召风景旅游区范围内,适宜建设区、限
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 20. 859、0. 563
km2和 0.378 km2;各占总面积的 95.6%、2.6%和 1.8%
(图 5和表 4)。
2.4摇 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
表 3摇 生物多样性因子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
摇 Table 3 摇 Eco鄄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biodiversity factor in
research area
重要生态功能保护
敏感区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the
Biodiversity sensitive areas
面积 / km2
Area
所占比例 / %
Proportion
生态功能保护不敏感区
(适宜建设区)
Biodiversity insensitive area
(Suitable construction area)
4.62 21.2
生态功能保护较敏感区
(限制建设区)
Biodiversity more sensitive area
(Limit construction area)
14.37 65.9
生态功能保护敏感区
(禁止建设区)
Biodiversity sensitive area
(Prohibit construction area)
2.81 12.9
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坡度、坡向有一定的相关关
系,因此有必要借助地形信息分析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
容易出现地质灾害,尤其是崩塌和滑坡的地区,禁止在
该区域进行项目的布局。 由于影响地质灾害的地形坡度因子在水土流失敏感性分析部分已经完成,因此这里
只对地形坡向因子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在五当召风景旅游区范围内,无坡度和坡向的区域面积为 3.25km2,
占总面积的 15%左右;其他 4个坡向(依次按东北—东南—西南—西北顺序)的区域面积分别为 4.51、4.84、
5.73 km2和 2.66km2,各占总面积的 21%、22%、26%和 16%;可以看出,项目区的坡向以偏西南和东南方向
为主。
根据《包头市石拐区水文地质物探报告》及近 60年因地层岩性因子造成的原生地质灾害资料显示,研究
区地表裸露各岩层的岩性以粗砂岩、砂砾岩、沙砾石为
主;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3 类地质灾害的诱发程度均
较高;同时,整个研究区又远离前坝逆断层断裂带;因
此,研究区影响地质灾害的地层岩性因子,其敏感程度
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研究区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沟壑切割因子敏感性
分析及沟壑切割密度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在五当召风景
旅游区范围内,沟壑密度指数在小于 4 和大于 16 的区
域面积分别为 0.18km2和 0.69 km2,各占文物保护范围
总面积的 0.8%和 3.2%;沟壑密度指数在 4—8 之间和
12—16之间的区域面积分别为 3.27km2和 4.08 km2,各
占文物保护范围总面积的 15%和 18.7%;而沟壑密度指
数在 8—12之间的区域面积最大,为 13.58km2,占文物
保护范围总面积的 62.3%。 通过以上影响研究区地质
灾害的两个敏感因子综合评价及工程建设生态适宜性
3987摇 23期 摇 摇 摇 石垚摇 等: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方法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5摇 研究区防洪排涝敏感性评价图
Fig.5摇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ensitivity evaluation and eco鄄mapping of the research area
分析得出,在五当召风景旅游区范围内,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 6.98、14.07km2
和 0.75km2;各占 32%、64.5%和 3.5%。 地质灾害不敏感区(适宜建设区)内可开展任何工程建设内容,地质灾
害较敏感区(限制建设区)内的工程建设内容则需要采取一定的灾害防控措施,而地质灾害敏感区(禁止建设
区)内不允许有任何工程建设内容(图 6和表 5)。
表 4摇 研究区防洪排涝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Table 4摇 Eco鄄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flood control factor in research area
防洪排涝敏感区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the
Flood control sensitive areas
评价因子指数值
Value of the assessment factors
河段名称
River
距中线距离
Distance from the midline / m
面积
Area
/ km2
所占比例
Proportion / %
防洪排涝不敏感区(适宜建设区)
Flood control insensitive area
(Suitable construction area)
庚毗沟
庙西沟
五当召沟
>14
>11
>40
20.859 95.6
防洪排涝较敏感区(限制建设区)
Flood control more sensitive area
(Limit construction area)
庚毗沟
庙西沟
五当召沟
7—14
5.5—11
20—40
0.563 2.6
防洪排涝敏感区(禁止建设区)
Flood control sensitive area
(Prohibit construction area)
庚毗沟
庙西沟
五当召沟
< 7
< 5.5
< 20
0.378 1.8
摇
2.5摇 研究区项目工程内容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
将以上影响研究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洪排涝和地质灾害 4 个敏感要素的空间分析结果分别
与研究区含项目建设内容的旅游规划图叠合后(图 7),可以得出:
498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6摇 研究区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图
Fig.6摇 Geo鄄disasters sensitivity evaluation and eco鄄mapping of the research area
表 5摇 研究区地质灾害因子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
Table 5摇 Eco鄄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factor in research area
地质灾害
敏感区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sensitive areas
评价因子指数值
Value of the assessment factors
评价因子
Assessment factor
指数值
Value
面积 / km2
Area
所占比例 / %
Proportion
地质灾害不敏感区(适宜建设区)
Geological disasters insensitive area
(Suitable construction area)
坡度 / ( 毅)
沟壑切割密度 0—151—10 6.98 32
地质灾害较敏感区(限制建设区)
Geological disasters more
sensitive area(Limit construction area)
坡度 / ( 毅)
沟壑切割密度
16—40
10.1—15 14.07 64.5
地质灾害敏感区(禁止建设区)
Flood control sensitive area
(Prohibit construction area)
坡度 / ( 毅)
沟壑切割密度
41—90
15.1—20 0.75 3.5
摇
从五当召风景旅游区水土流失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来看,整个评价范围均属于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其中游
客服务中心部分建设项目和吉忽伦图敖包、蓝毗尼园两个景点位于水土流失敏感区;其他工程内容均位于水
5987摇 23期 摇 摇 摇 石垚摇 等: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方法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7摇 研究区旅游项目开发四大生态敏感要素适宜性评价图
Fig.7摇 Suitability assessment and mapping of the 4 eco鄄sensitive factors for tourism program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area
698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土流失较敏感区。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来看,菩提悟道、蓝毗尼园两个景点位于生物多样
性保护敏感区;十二因缘、庙前祈福广场和经幡广场 3个景点处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敏感区;而其他景点和旅
游设施工程建设则处于较敏感区。 从防洪排涝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来看,庙前祈福广场建设项目和十二因
缘、蓝毗尼园两个景点位于防洪排涝较敏感区;其他项目工程内容均处于防洪排涝不敏感区。 从地质灾害生
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来看,所有项目工程内容均处于地质灾害较敏感区范围内。
根据研究区内各旅游项目的工程建设内容及特点,不同的工程内容对其所处区域的生态敏感程度亦不相
同。 如针对地质灾害的生态敏感性而言,除游客服务中心外,其他各景点工程,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均对地
质灾害的敏感程度要求不高。 另外,景区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和供电系统的建设由于穿越整个景区的中部,
部分路段或线路可能会处于以上 4个生态因子的敏感区。 因此,需要在施工和建设过程中针对不同工程内容
的生态敏感特征布置相应的防范措施。
3摇 结论
生态适宜性分析与评价作为指导特定要素在空间上更加合理有序开发和布局的重要方法,在城市和区域
生态规划领域得到了很大发展;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该方法也在城市或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得到了较
好的应用;然而,针对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涉及重要生态敏感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和项目建设规划及环
境影响评价中,确没有得到有效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山岳型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
空间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的方法体系,并以内蒙古五当召风景旅游区为例,从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
防洪排涝和地质灾害 4个敏感要素出发进行了实证研究。 最后,针对研究区内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提出
了相应的生态防护措施。
(1)通过影响研究区水土流失的 3个敏感因子综合评价及工程建设生态适宜性分析得出,在五当召风景
旅游区范围内,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 5.92、10.31km2和 5.57km2,各占 27.2%、
47.3%和 25.5%;通过反映研究区植被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分析得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
区和禁止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 4.62、14.37km2和 2.81km2,各占总面积的 21.2%、65.9%和 12.9%;通过反映研
究区防洪排涝敏感性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 20.859、
0.563 km2和 0.378 km2,各占总面积的 95.6%、2.6%和 1.8%;通过影响研究区地质灾害的两个敏感因子综合评
价及工程建设生态适宜性分析得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 6.98、14.07km2和
0.75km2,各占 32%、64.5%和 3.5%。
(2)通过研究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洪排涝和地质灾害 4 个敏感要素空间分析结果与旅游建
设项目规划空间布局叠合分析后得出:
景点建设方案中的蓝毗尼园项目处于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防洪排涝三大生态敏感区,建议重新
选址,避开因项目建设运行而造成的生态风险。
108团结塔项目所处敖包山位置由于存在坡度大、岩石风化严重等生态问题,具有较强的水土流失风险,
建议该景点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必须着重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实施和管理。
庙前祈福广场项目所处位置与五当召沟防洪泄洪通道存在部分重叠,具有较强的防洪排涝风险,建议该
景点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加大防洪标准,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强化防洪排涝措施的管理。
旅游服务设施中的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所处位置部分区域存在较强的地质灾害风险,建议该服务设施项目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标准,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管理。
旅游者服务设施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均属于总体规划中的重点建设内容,建议项目除游客服务中心外,
不再新建住宿、餐饮设施,同时垃圾收集点、免冲厕所等项目内容,建议按照规划要求缩减数量和面积。
(3)本研究所提出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技术方法体系,由于系统综合的考虑了影响山岳型生态敏感区开发
建设活动中的各种生态敏感因子,并通过生态制图的方式在空间上得以显示,将有助于涉及生态敏感区项目
7987摇 23期 摇 摇 摇 石垚摇 等: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方法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的决策和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开展生态风险的防治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同时也为涉及该类型区域的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摇 贾铁飞, 张振国. 生态敏感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适宜度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 资源科学, 2006, 28(5):
134鄄139.
[ 2 ] 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鄄10鄄09.
[ 3 ] 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 2006鄄09鄄06.
[ 4 ] 摇 HJ19鄄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 5 ] 摇 Hopkins L 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land suitability maps: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Journal for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1977, 43(4):
386鄄400.
[ 6 ] 摇 Collins M G, Steiner F R, Rushman M J. Land鄄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romising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1, 28(5): 611鄄621.
[ 7 ] 摇 欧阳志云, 王如松, 符贵南.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生态学报, 1996, 16(2): 113鄄120.
[ 8 ] 摇 陈云峰, 孙殿义, 陆根法. 突变级数法在生态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以镇江新区为例. 生态学报, 2006, 26(8): 2587鄄2593.
[ 9 ] 摇 Lyle J, Stutz F P. Computerised land use suitability mapping. Cartographic Journal, 1983, 20(1): 39鄄49.
[10] 摇 Janssen R, Rietveld P. Multi 鄄criteria analysi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 application to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 the Netherlands / /
Scholten H J, Stillwell J C 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0:
129鄄139.
[11] 摇 周建飞, 曾光明, 黄国和, 李忠武, 焦胜, 唐琳. 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扩展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生态学报, 2007, 27(2): 774鄄783.
[12] 摇 刘孝富, 舒俭民, 张林波.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厦门为例. 生态学报, 2010, 30(2): 421鄄428.
[13] 摇 Miller W, Collins M G, Steiner F R, Cook E. An approach for greenway suitability analysi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8, 42(2鄄4): 91鄄
105.
[14] 摇 李芬, 高楠楠, 彭锐, 赖玉珮. 生态园区土地适宜性分析研究———以深圳市国际低碳生态城坪地镇为例.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20(9):
12鄄16.
[15] 摇 Moreno D, Seigel M. A GIS approach for corridor sitt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GIS / LIS爷 88: Proceedings from the third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an Antonio, Texas. 1988(2): 507鄄514.
[16] 摇 程吉宏, 王晶日.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使用生态适宜性分析. 环境保护科学, 2002, 28(4): 52鄄54.
[17] 摇 赵珂, 吴克宁, 朱嘉伟, 吕巧灵, 张雷.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安阳市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6): 586鄄590.
[18] 摇 宋晓龙, 李晓文, 白军红, 黎聪, 郑钰, 焦松松.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学报, 2009, 29(9): 4836鄄4846.
[19] 摇 高慧, 曾玲. 基于 GIS的山地型风景名胜区用地划分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泸州市合江县玉兰山景区为例. 广东土地科学, 2013, 12
(2): 32鄄37.
[20] 摇 Thill J C. Multi鄄criteria Decision鄄Making and Analysis: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 ( GIS ) Approach. New York: Ashgate
Publishing, 1999.
[21] 摇 Zhou J, Civco D L. Using genetic learning neural networks for spatial decision making in GIS.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1996, 62(11): 1287鄄1295.
[22] 摇 Stewart T J, Janssen R, van Herwijnen M. A genetic algorithm approach to multiobjective land use planning.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2003, 31(14): 2293鄄2313.
[23] 摇 Lodwick W A, Monson W, Svoboda L. Attribute error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map operations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s systems: Suitability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1990, 4(4): 413鄄428.
[24] 摇 孟伟庆, 李洪远, 祝玉敏, 张银太. 生态单元制图及其在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6, 28(2): 86鄄89.
[25] 摇 高天, 邱玲, 陈存根. 生态单元制图在国外自然保护和城乡规划中的发展与应用.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6): 978鄄989.
[26] 摇 何英彬, 陈佑启, 杨鹏, 吴文斌, 姚艳敏, 李志斌. 国外基于 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6):
898鄄904.
898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