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摇 摇 摇 摇 摇 生 态 学 报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 载哉耘月粤韵冤
摇 摇 第 猿源卷 第 员圆期摇 摇 圆园员源年 远月摇 渊半月刊冤
目摇 摇 次
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 陈利顶袁李秀珍袁傅伯杰袁等 渊猿员圆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黄摇 硕袁郭青海 渊猿员源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多功能景观研究进展 汤摇 茜袁丁圣彦 渊猿员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空间形态受限型城市紧凑发展研究要要要以厦门岛为例 黄摇 硕袁郭青海袁等 渊猿员缘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紫金山森林公园降温效应影响因素 闫伟姣袁孔繁花袁尹海伟袁等 渊猿员远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对其热环境效应的影响 冯悦怡袁胡潭高袁张力小 渊猿员苑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 韵宰粤的低丘缓坡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要要要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
刘焱序袁彭摇 建袁韩忆楠袁等 渊猿员愿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生态安全条件下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要要要以皇甫川流域为例 喻摇 锋袁李晓兵袁王摇 宏 渊猿员怨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 圆园园园要圆园员园年土地利用 辕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 刘金巍袁靳甜甜袁刘国华袁等 渊猿圆员员冤噎噎噎
基于 郧陨杂和 砸杂的赣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鲁燕飞袁彭摇 芳袁万摇 韵袁等 渊猿圆圆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员怨缘源要圆园员园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 刘吉平袁赵丹丹袁田学智袁等 渊猿圆猿源冤噎噎噎噎
基于斑块评价的三峡库区腹地坡耕地优化调控方法与案例研究 王永艳袁李阳兵袁邵景安袁等 渊猿圆源缘冤噎噎噎噎
贵州省山地鄄坝地系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 李阳兵袁姚原温袁谢摇 静袁等 渊猿圆缘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中国西南地区土地覆盖情景的时空模拟 李摇 婧袁范泽孟袁岳天祥 渊猿圆远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岷江干旱河谷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张玲玲袁赵永华袁殷摇 莎袁等 渊猿圆苑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植被覆盖度的藏羚羊栖息地时空变化研究 赵海迪袁刘世梁袁董世魁袁等 渊猿圆愿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土壤微生物量 悦尧晕尧孕 空间变异特征 范夫静袁黄国勤袁宋同清袁等 渊猿圆怨猿冤噎噎噎噎噎
峡谷型喀斯特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量特征 谭秋锦袁宋同清袁彭晚霞袁等 渊猿猿园圆冤噎噎噎噎噎
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刘桂林袁张落成袁张摇 倩 渊猿猿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视觉廊道的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动态景观评价 张瑞英袁席建超袁姚予龙袁等 渊猿猿圆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 砸杂与 郧陨杂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与景观格局影响研究 任摇 平袁洪步庭袁刘摇 寅袁等 渊猿猿猿员冤噎噎噎
生态系统保护现状及保护等级评估要要要以江西省为例 樊乃卿袁张育新袁吕一河袁等 渊猿猿源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崇明东滩盐沼植被变化对滩涂湿地促淤消浪功能的影响 任璘婧袁李秀珍袁杨世伦袁等 渊猿猿缘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气候尧地貌尧生态系统的景观分类体系要要要以新疆地区为例 师庆东袁王摇 智袁贺龙梅袁等 渊猿猿缘怨冤噎噎噎噎
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要要要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钟莉娜袁赵文武袁吕一河袁等 渊猿猿远愿冤噎噎噎噎噎
不同干扰背景下农业景观异质性要要要以巩义市为例 张晓阳袁梁国付袁丁圣彦 渊猿猿苑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山西高原草地景观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张先平袁李志琴袁王孟本袁等 渊猿猿愿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山区夏季地表温度的影响因素要要要以泰山为例 孙常峰袁孔繁花袁尹海伟袁等 渊猿猿怨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典型岩溶洼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张继光袁苏以荣袁陈洪松袁等 渊猿源园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豫西山地丘陵地区景观异质性分析 李栋科袁丁圣彦袁梁国付袁等 渊猿源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和地形的响应 童晓伟袁王克林袁岳跃民袁等 渊猿源圆缘冤噎噎噎噎噎噎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要要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为例
汪明冲袁王兮之袁梁钊雄袁等 渊猿源猿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不同干扰背景下景观指数与物种多样性的多尺度效应要要要以巩义市为例
董翠芳袁梁国付袁丁圣彦袁等 渊猿源源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石栎鄄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变异特征 杨摇 丹袁项文化袁方摇 晰袁等 渊猿源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湘中丘陵区南酸枣阔叶林群落特征及群落更新 易摇 好袁邓湘雯袁项文化袁等 渊猿源远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 砸月云晕的桂西北喀斯特区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张明阳袁王克林袁邓振华袁等 渊猿源苑圆冤噎噎噎
期刊基本参数院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鄢员怨愿员鄢皂鄢员远鄢猿缘圆鄢扎澡鄢孕鄢 预 怨园郾 园园鄢员缘员园鄢猿远鄢圆园员源鄄园远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封面图说院 空间发展受限城市的厦门要要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袁中小城市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处于中间环节袁起到了联系大城市
和小城镇的作用遥 但是袁每个城市由于发展历史尧社会经济结构尧自然地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袁都有其发展的特性袁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因地制宜地去把握遥 例如袁厦门岛相对隔离袁没有多余的发展空间袁该城市以居住功能为主袁城市
功能较为单一袁公共服务功能和商业服务功能比例较小遥 研究这样紧凑型的城市发展必须要考虑该城市结构转换
的承受力袁周边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等遥
彩图及图说提供院 陈建伟教授摇 北京林业大学摇 耘鄄皂葬蚤造院 糟蚤贼藻泽援糟澡藻灶躁憎岳 员远猿援糟燥皂
第 34 卷第 12 期
2014年 6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4,No.12
Jun.,2014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鄄XB3鄄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426); 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13YJAZH041)
收稿日期:2013鄄11鄄29; 摇 摇 修订日期:2014鄄04鄄24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wangxizhi71@ 163.com
DOI: 10.5846 / stxb201311292845
汪明冲,王兮之,梁钊雄,魏兴琥,李辉霞.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为例.生态学报,2014,34
(12):3435鄄3443.
Wang M C, Wang X Z, Liang Z X, Wei X H, Li H X.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on change of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between karst and no鄄karst areas:
a case study in Hechi Distric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Acta Ecologica Sinica,2014,34(12):3435鄄3443.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为例
汪明冲,王兮之*,梁钊雄,魏兴琥,李辉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 佛山摇 528000)
摘要:根据 1990年、2000年和 2010年的 3期 Landsat TM数据,利用基于 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出河池市的植被覆盖度
空间分布数据,并将 3期植被覆盖图与岩溶地质图进行叠加分析地质构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最后,从斑块类型和景观级别
上选取 10个景观指数进行空间格局变化的剖析。 研究结果表明:1)30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增加,高植被覆盖区和较高植
被覆盖区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2)30年来研究区景观异质性减弱,破碎度降低,景观优势度增加。 3)30 年来研究区的斑块形状
主要取决于自然地貌及自然环境条件。 4)30年来研究区景观整体的聚集程度在增加;研究区景观越来越由少数植被覆盖等级
类型所控制。
30年来,研究区植被景观的生态恢复是比较明显的,这与 30年来研究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研究可
以得出非喀斯特区域的植被景观的生态恢复较喀斯特区域变化更明显;喀斯特区域的景观较非喀斯特区域更分散、更复杂;喀
斯特区域的生态状况较非喀斯特区域更容易被破坏,并且恢复起来更困难。 这说明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关键词:喀斯特区域;覆盖变化;植被覆盖度;景观格局分析;河池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on change of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between karst
and no鄄karst areas: a case study in Hechi Distric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WANG Mingchong, WANG Xizhi*, LIANG Zhaoxiong, WEI Xinghu, LI Huixia
Center for Research of Territorial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Landsat鄄TM images in 1990、2000 and 2010 as a data source,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in Hechi
District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imidiate pixel model based on NDVI and was classified into five grades. Overlaying the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maps and the geological map, the impact on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exerted by geological
structure was analyzed. Finally,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change in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during this period was studied
using a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program FRAGSTATS by analyzing 10 Landscape indices at class鄄level and at landscape鄄
level to show the changing feature of landscape patter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study area was increased from 1990 to 2010 and the region with high and relatively high vegetation fractions were still
dominant in the area. 2) The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d fragmentation of the study area were declined, while landscape
dominance was increased in the study area. 3) The patch shape of the study area mainly depended on natural landform and
http: / / www.ecologica.cn
natur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from 1990 to 2010. 4) The aggregation degree of the whole landscape was generally increased.
The whole landscape in the study area has been more and more controled by several types of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grades
during 1990—2010.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landscape in the study area was significant, which tallies with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stage of 1990—2010. The research findings will lead to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landscape in no鄄karst district is more obvious than it in karst district. The landscape in karst district is more scattered and
more complex than it in no鄄karst district.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karst district is more easily destroyed and difficultly
restored than it in no鄄karst district. These may explain the particularity of karst ecosystem.
Key Words: Karst district; land cover change;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Hechi
摇 摇 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它是在湿润、亚湿润地区,碳酸盐岩发育的喀斯特脆
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活动和 /或气候变化等因素
作用,造成地表植被持续退化乃至丧失,导致水土资
源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基岩大面积裸露于地表
(或砾石堆积)而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
程[1]。 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在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
分布区中连片裸露碳酸盐岩面积最大,是青藏高原
隆起在南亚大陆亚热带气候区形成的一个海拔梯度
大、地势格局复杂、生态脆弱的独特环境单元[1鄄3]。
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
易损性和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它是我
国西部生态建设中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
题,也是西南喀斯特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
碍之一[4]。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所有其
他生物都依赖于植被而生。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
(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
面积的百分比。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
主要指标之一,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
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5]。 植被覆盖
度传统的测量方法是地面测量,但这种方法只能进
行小区域的植被覆盖度监测,局限性太大,不易推
广。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植被覆盖度的监测提
供了一个新的手段,特别是为大范围地区的植被覆
盖度监测提供了可能。 目前常用的遥感测量植被覆
盖度的方法主要有:回归模型法、植被指数法与像元
分解模型法。 其中基于 NDVI 植被指数和像元分解
模型的植被覆盖度遥感观测方法是一种比较新的遥
感测量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国内外许多学者已使用
该方法进行植被覆盖度的监测[6鄄15]。 但是,在喀斯
特区域的大面积地区的研究还不多见,并且细分为
喀斯特和非喀斯特的对比分析的基本没有。 本文以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的河池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
NDVI 的像元二分模型来计算不同时相的植被覆盖
度,进而分别从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区域定量地分析
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及其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特
征,可解释该地区生态状况及其景观空间变异特征,
以期找到该地区的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区域各自的植
被退化发生发展一定的规律性,为该地区的生态环
境评价、生态治理保护、景观生态设计和社会经济发
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研究其植被景观
动态变化提供参考。
1摇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摇 研究区概况
河池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地处云
贵高原的东南麓斜坡地带,地理位置为 106毅34忆—
109毅09忆 E,23毅41忆—25毅37忆 N,全市总面积为 3.35 万
km2,占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地面积的 14.1%,总人口
402万。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多样,结构复
杂,山岭绵亘,岩溶广布,喀斯特面积占地区总面积
的 66%,属举世闻名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区域之一。
河池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日照时
数大部分地区都在 1447—1600h 之间,年平均气温
一般都在 16. 9—21. 5益,南部与北部气温相差约
6益,大部分地方没有严冬。 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一
般在 1200—1600mm 之间,多的地方超过 2500mm,
最少的地方也在 1000mm 以上,十分利于植物的生
长。 河池市拥有目前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喀斯特生态
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由于喀斯特生态系
统的特殊性,现有的生态系统的研究、监测方法在该
6343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地区很难实现,需要建立一系列适合喀斯特生态系
统研究、监测的技术规程。 因此,对河池市现状植被
景观格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图 1摇 河池市区位图
Fig.1摇 Location of Hechi City
1.2摇 数据源与处理方法
1.2.1摇 数据来源
包括 1990 年 11 月、2000 年 11 月 5 日和 2010
年 11月 1日的 Landsat TM 共 3期遥感影像(空间分
辨率为 30m),这 3个年份的 TM 遥感影像只有在 11
月都是比较清晰,云层覆盖少的。 河池市地质图、地
形图、土地利用、野外调查等相关数据。
1.2.2摇 数据处理
利用遥感软件 ENVI 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几
何校正、投影变换,结合野外调查及地形图, 并将其
作为参考, 将 3 期影像重采样,像元大小为 30m伊
30m。 利用 GIS 软件对研究区地质图进行数字化获
得矢量化的研究区的喀斯特区域和非喀斯特区域边
界,用于和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图进行叠
加分析。
2摇 研究方法
2.1摇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覆盖估算方法
像元二分模型[16]假设影像上的一个像元的信
息只由植被和无植被覆盖(裸土)两部分组成。 如果
其通过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为 S,就可以表达为由植
被所贡献的信息 Sv,与由无植被覆盖(裸土)部分所
贡献的信息 Ss这两部分组成。 将 S 线性分解,可用
下面的公式表示:
S = Ss+ Sv (1)
对于一个由植被与无植被覆盖(裸土)组成的混
合像元,像元中植被部分覆盖的面积比例为 fc,则无
植被覆盖(裸土)部分覆盖的面积比例为 1-fc,假设
全植被覆盖的纯像元所得的遥感信息为 Sveg,则混合
像元植被部分所贡献的信息 Sv可表示为 fc与 Sveg的
乘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Sv = fc·Sveg (2)
同理,假设全由无植被覆盖(裸土)的纯像元,所
获得的遥感信息为 Ssoil,则混合像元中无植被覆盖
(裸土)部分所贡献的信息 Ss可表示为 1-fc与 Ssoil的
乘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Ss =(1-fc)·Ssoil (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可得:
S = fc·Sveg+(1-fc)·Ssoil (4)
对公式(4)进行变换,可得以下计算植被覆盖度
的公式:
fc =( S - Ssoil) / (Sveg- Ssoil) (5)
式中,Sveg和 Ssoil是像元二分模型的两个参数。 像元
二分模型削弱了大气、土壤背景与植被类型等的影
响,只保留植被覆盖度的信息[17]。
2.2摇 利用 NDVI估算植被覆盖度[18]
植被指数是利用植被在近红外波段(NIR)高反
射和在红波段(Red)高吸收的特点,经过某种变换,
增强植被信号,削弱噪音,由红光和红外波段的不同
组合而成。 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是目前使用得最
为广泛的植被指数,它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
度的最佳指示因子。 定义为近红外波段 NIR与可见
光红波段 Red数值之差和这两个波段数值之和的比
值,即公式:
NDVI =(NIR-Red) / (NIR+Red) (6)
根据像元二分模型,一个像元的 NDVI值可以表
达为由植被覆盖部分的信息与由无植被覆盖(裸土)
部分的信息组成,因此可以将 NDVI 值代入公式(5)
来计算植被覆盖度:
fc =(NDVI-NDVIsoil) / (NDVIveg-NDVIsoil) (7)
式中,NDVIsoil为无植被覆盖(裸土)区域的 NDVI 值,
NDVIveg为纯植被覆盖区域的 NDVI 值。 本文就是采
用此方法来计算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
NDVIsoil对于大多数类型的裸地表面而言,理论
上应该接近零,但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其值一般在
0.1—0.2[19鄄20]。 NDVIveg由于受植被类型的影响,其
值也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 在实际应用
中,在没有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取 NDVImax与 NDVImin
7343摇 12期 摇 摇 摇 汪明冲摇 等: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为例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的值为图像中给定置信度的置信区间内最大值与最
小值, NDVIsoil 值取影像中裸露样地的 NDVImin;
NDVIveg值取影像中全覆盖样地的 NDVImax值作为理
想植被全覆盖地[7]。
本文结合研究区的植被指数的直方图(图 2)和
置信区间的情况,得到河池市植被覆盖度模型中
NDVIsoil和 NDVIveg的值见表 1。
表 1摇 植被覆盖度模型中 NDVIsoil和 NDVIveg值
Table 1 摇 The value of NDVIsoil and NDVIveg in the model of
vegetation coverage
影像年份 / Year NDVIsoil NDVIveg
1990 0.11 0.53
2000 0.13 0.67
2010 0.17 0.67
图 2摇 研究区 1990—2010年的 NDVI直方图
Fig.2摇 The Histogram of NDVI in the study area from 1990 to 2010
2.3摇 植被覆盖度分级
根据本文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覆盖估算方
法的原理,对河池市 1990年、2000 年和 2010 年的植
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得到这 3 期的植被覆盖度。 对
所得到的 3期植被覆盖度图进行重新分割, 再结研
究区的具体情况将植被覆盖度分为 1 低植被覆盖区
( fc﹤ 10%)、2 较低植被覆盖区(10%臆fc﹤ 30%)、3
中植被覆盖区(30%臆fc﹤ 50%)、4 较高植被覆盖区
(50%臆 fc﹤ 70%)和 5 高植被覆盖区( fc逸70%)。
根据上述分级方法,将植被覆盖度计算结果转化为
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图 3)。
2.4摇 景观变化分析
研究区 3 期的植被覆盖度分级后,分别利用
ArcMap9.3 和 Fragstats3. 3 进行统计和景观特征分
析。 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21鄄25]并结合研
究区景观特征,从景观斑块类型水平上选择斑块类
型面积(CA)、斑块数量(NP)、最大斑块指数(LPI)、
平均斑块面积(MPS);从景观水平上选择斑块数量
(NP)、最大斑块指数(LPI) 、分形维数(PAFRAC)、
蔓延度指数(CONTAG)、香农多样性指数( SHDI)、
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等指标进行了空间格局变
化的剖析。 具体计算方法及生态学意义参见
FRAGSTATS 3.3使用说明书[26]和参考文献[27]。
3摇 结果与分析
3.1摇 植被覆盖度分级景观面积变化情况分析
在 ArcMap9.3 空间分析模块中进行逻辑运算,
得到研究区 3个时间段植被覆盖度分级后的景观面
积变化图(图 3)。 从图 3 和表 2 分析可以得出:30
年来,研究区各植被覆盖度分区的变化有所差异。
低植被覆盖区的比例从 1990 至 2000 年增加,
2000—2010年减少,其 3 个时相的分布面积分别占
整个区域的 6.04%、7.72%、4.60%;无论喀斯特区域
还是非喀斯特区域都具有同样的规律。 1990—2000
年和 2000—2010 年,较低植被覆盖区、中度植被覆
盖区和较高植被覆盖区的比例都在逐渐减少,减少
8343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3摇 研究区 1990年、2000年和 2010年植被覆盖度分级图
Fig.3摇 The classification diagram of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study area from 1990 to 2010
的幅度差距不大;喀斯特区域和非喀斯特区域基本
具有同样的规律,只是喀斯特区域的较低植被覆盖
区 2000—2010 年略微增加。 高植被覆盖区的比例
则逐渐增加,但 2000—2010年增加的幅度比 1990—
2000年增加的幅度要大,分布面积分别占整个区域
的 30.81%、39.95%、53.66%;非喀斯特区域具有同样
的规律,但是喀斯特区域 2000—2010 年增加的幅度
比 1990—2000年增加的幅度要略小。 总体来讲,30
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一直在增加,无论是喀斯特
区域还是非喀斯特区域的高植被覆盖区总面积一直
在增加,其他等级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减少,非喀斯特
区域较喀斯特区域变化更明显。 这表明整个研究区
景观的生态恢复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可以看出喀
斯特区域比非喀斯特区域的生态更容易被破坏并且
恢复起来要更困难。
表 2摇 研究区 1990年—2010年植被覆盖度变化
Table 2摇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s in the study area from 1990 to 2010
类别 Type
1990年
CA / hm2 %
2000年
CA / hm2 %
2010年
CA / hm2 %
2000—1990
CA / hm2 %
2010—2000
CA / hm2 %
2010—1990
CA / hm2 %
喀斯特 低植被覆盖区 120943.98 8.80 145007.55 10.55 75299.67 5.48 24063.57 1.75 -69707.88 -5.07 -45644.31 -3.32
区域 较低植被覆盖区 238648.14 17.36 115856.28 8.43 117375.48 8.54 -122791.86 -8.93 1519.20 0.11 -121272.66 -8.82
中植被覆盖区 180226.98 13.11 160523.19 11.67 135857.97 9.88 -19703.79 -1.43 -24665.22 -1.79 -44369.01 -3.23
较高植被覆盖区 439527.33 31.97 417041.55 30.33 367721.19 26.74 -22485.78 -1.64 -49320.36 -3.59 -71806.14 -5.22
高植被覆盖区 395664.12 28.78 536581.98 39.02 678756.24 49.36 140917.86 10.25 142174.26 10.34 283092.12 20.59
合计 1375010.55(100.00)
非喀斯 低植被覆盖区 81415.98 4.12 113763.96 5.76 78762.78 3.98 32347.98 1.64 -35001.18 -1.77 -2653.20 -0.13
特区域 较低植被覆盖区 142515.18 7.21 119666.79 6.05 65141.82 3.30 -22848.39 -1.16 -54524.97 -2.76 -77373.36 -3.91
9343摇 12期 摇 摇 摇 汪明冲摇 等: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为例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续表
类别 Type
1990年
CA / hm2 %
2000年
CA / hm2 %
2010年
CA / hm2 %
2000—1990
CA / hm2 %
2010—2000
CA / hm2 %
2010—1990
CA / hm2 %
中植被覆盖区 339380.28 17.17 245801.88 12.43 144324.18 7.30 -93578.40 -4.73 -101477.70 -5.13 -195056.10 -9.87
较高植被覆盖区 776269.71 39.27 694742.67 35.15 568603.71 28.76 -81527.04 -4.12 -126138.96 -6.38 -207666.00 -10.51
高植被覆盖区 637146.00 32.23 802751.85 40.61 1119894.66 56.65 165605.85 8.38 317142.81 16.04 482748.66 24.42
合计 1976727.15(100.00)
整个 低植被覆盖区 202479.75 6.04 258901.38 7.72 154161.99 4.60 56421.63 1.68 -104739.39 -3.12 -48317.76 -1.44
研究区 较低植被覆盖区 322857.36 9.63 235579.68 7.03 182548.71 5.45 -87277.68 -2.60 -53030.97 -1.58 -140308.65 -4.19
中植被覆盖区 578144.07 17.25 406398.87 12.12 280228.14 8.36 -171745.20 -5.12 -126170.73 -3.76 -297915.93 -8.89
较高植被覆盖区 1215849.78 36.27 1111883.85 33.17 936423.45 27.94 -103965.93 -3.10 -175460.4 -5.23 -279426.33 -8.34
高植被覆盖区 1032751.26 30.81 1339318.44 39.95 1798719.93 53.66 306567.18 9.15 459401.49 13.70 765968.67 22.85
合计 3352082.22(100.00)
摇 摇 喀斯特区域 karst district;非喀斯特区域 no鄄karst district;整个研究区 the whole study area
3.2摇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3.2.1摇 类型水平上的格局变化
研究区同时期各景观类型的总面积和面积比例
均显示出较高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占据景观
中的优势地位(表 2),30 年来无论是喀斯特区域还
是非喀斯特区域的这两种类型总面积一直在增加;
30年来研究区无论是喀斯特区域还是非喀斯特区域
的高植被覆盖区的斑块数量一直在减少,其他等级
植被覆盖区在增加,非喀斯特区域较喀斯特区域变
化更明显;高植被覆盖区的斑块集中度在提高,优势
地位加强,这说明整个研究区景观的生态恢复是比
较明显的。 30年来研究区的喀斯特区域和非喀斯特
区域高植被覆盖区的 MPS 值在持续增加,其他等级
在持续减少(表 3),进一步说明其覆盖状况逐渐转
好。 从最大斑块指数分析结果(表 3)来看,高植被
覆盖区和低植被覆盖区的 LPI 值在持续增加,其他
等级在持续减少,3个时间段 LPI的最大值都出现在
高植被覆盖区;3个时段非喀斯特区域的高植被覆盖
区和较高植被覆盖区的 LPI 值较喀斯特区域的要
大;这反应出高植被覆盖区和较高植被覆盖区一直
处于优势地位,高植被覆盖区并逐步增强,非喀斯特
区域较喀斯特区域较高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
更具优势地位。 总体来讲,无论是喀斯特区域还是
非喀斯特区域的景观斑块数(NP)都是先增加后减
少(表 3),其中高植被覆盖区是一直减少的,较高植
被覆盖区是一直增加的;其他等级的植被覆盖区变
化各异,喀斯特区域较非喀斯特区域变化更明显,与
面积、面积百分比结合分析,可知喀斯特区域的景观
较非喀斯特区域更分散。
表 3摇 1990—2010年研究区类型水平上的指数比较
Table 3摇 Indices comparison at class-level in the study area from 1990 to 2010
景观要素
Landscape element
喀斯特区域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1990 2010—2000 2010—1990
非喀斯特区域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1990 2010—2000 2010—1990
NP 1 106997 102781 122709 -4216 19928 15712 73754 92795 68327 19041 -24468 -5427
2 351700 292580 211026 -59120 -81554 -140674 242407 280019 205032 37612 -74987 -37375
3 230274 395761 382936 165487 -12825 152662 357682 429727 386953 72045 -42774 29271
4 169234 215186 272380 45952 57194 103146 165880 228025 320031 62145 92006 154151
5 103559 80911 61639 -22648 -19272 -41920 179173 166945 110739 -12228 -56206 -68434
总 961764 1087219 1050690 125455 -36529 88926 1018896 1197511 1091082 178615 -106429 72186
LPI / % 1 0.0730 0.1519 0.1456 0.0789 -0.0063 0.0726 0.1024 0.4167 0.4839 0.3143 0.0672 0.3815
2 0.0587 0.0192 0.0065 -0.0395 -0.0127 -0.0522 0.1226 0.0118 0.0070 -0.1108 -0.0048 -0.1156
3 0.0413 0.0589 0.0105 0.0176 -0.0484 -0.0308 0.0621 0.0214 0.0073 -0.0407 -0.0141 -0.0548
4 0.8881 0.9247 0.4471 0.0366 -0.4776 -0.4410 3.3405 2.2028 1.0610 -1.1377 -1.1418 -2.2795
5 0.9855 2.8868 5.7339 1.9013 2.8471 4.7484 4.1842 4.9395 8.9506 0.7553 4.0111 4.7664
MPS / hm2 1 1.1303 1.4108 0.6136 0.2805 -0.7972 -0.5167 1.1039 1.2260 1.1527 0.1221 -0.0733 0.0488
0443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续表
景观要素
Landscape element
喀斯特区域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1990 2010—2000 2010—1990
非喀斯特区域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1990 2010—2000 2010—1990
2 0.6786 0.3960 0.5562 -0.2826 0.1602 -0.1224 0.5879 0.4274 0.3177 -0.1605 -0.1097 -0.2702
3 0.7827 0.4056 0.3548 -0.3771 -0.0508 -0.4279 0.9488 0.5720 0.3730 -0.3768 -0.1990 -0.5758
4 2.5972 1.9381 1.3500 -0.6591 -0.5881 -1.2472 4.6797 3.0468 1.7767 -1.6329 -1.2701 -2.9030
5 3.8207 6.6318 11.0118 2.8111 4.3800 7.1911 3.5560 4.8085 10.1129 1.2525 5.3044 6.5569
摇 摇 1: 低植被覆盖区,2: 较低植被覆盖区, 3: 中植被覆盖区, 4: 较高植被覆盖区,5: 高植被覆盖区
3.2.2摇 景观水平上的格局变化
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 Fragstats3. 3 中,计算研究
区各时段景观水平上的格局指数(表 4)。 30 年来,
研究区 NP 和 PAFRAC的值在非喀斯特区域一直在
增加,表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人类干扰也在加大,
使得斑块数量增多,形状复杂化,分布更加分散。 研
究区中喀斯特区域的 LPI 从 1990 年的 0.9855 增加
到 2000年的 2.8868 进而增加到 2010 年的 5.7339,
非喀斯特区域的 LPI 从 1990 年的 4.1842 缓慢增加
到 2000 年的 4. 9395 进而大幅增加到 2010 年的
8郾 9506。 这说明研究区景观异质性减弱,破碎度降
低,景观优势度增加。 研究区中各景观组分的
PAFRAC和 LSI 都相差不大,说明研究区的斑块形
状主要取决于自然地貌及自然环境条件。 蔓延度指
数(CONTAG)反映景观中不同组分的聚集程度,其
值大说明景观由少数聚集的大斑块组成,其值小说
明景观由许多分散的小斑块组成;30年来,无论是喀
斯特区域还是非喀斯特区域的蔓延度指数
(CONTAG)都是增加的,表明景观整体呈现聚集的
趋势。 景观多样性指数反映了景观组分的多少和各
景观组分所占比例的差异,其值越大,景观内各组分
所占比例越均匀;30 年来,研究区景观整体的 SHDI
和 SHEI值都在减少,但是差异都不大,表明景观越
来越由少数植被覆盖等级类型所控制。
表 4摇 1990—2010年研究区景观水平上的指数比较
Table 4摇 Indices comparison at landscape鄄level in the study area from 1990 to 2010
景观
要素
喀斯特区域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1990 2010—2000 2010—1990
非喀斯特区域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1990 2010—2000 2010—1990
NP 961764 1087219 1050690 125455 -36529 88926 1018896 1197511 1091082 178615 -106429 72186
LPI 0.9855 2.8868 5.7339 1.9013 2.8471 4.7484 4.1842 4.9395 8.9506 0.7553 4.0111 4.7664
PAFRAC 1.5432 1.5358 1.5741 -0.0074 0.0383 0.0309 1.5344 1.5557 1.5683 0.0213 0.0126 0.0339
CONTAG 23.2801 27.2478 32.2911 3.9677 5.0433 9.0110 31.5013 32.5247 42.1540 1.0234 9.6293 10.6527
SHDI 1.5071 1.4255 1.2990 -0.0816 -0.1265 -0.2081 1.3555 1.3268 1.1123 -0.0287 -0.2145 -0.2432
SHEI 0.9364 0.8857 0.8071 -0.0507 -0.0786 -0.1293 0.8422 0.8244 0.6911 -0.0178 -0.1333 -0.1511
4摇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桂西北河池市为研究对象,文中按照喀
斯特区域和非喀斯特区域,分别提取了 1990 年、
2000年和 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根据研究区的具体
情况,划分为低植被覆盖区、较低植被覆盖区、中植
被覆盖区、较高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 5 级。
结论如下:
(1)30 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一直在增加,低
植被覆盖区、较低植被覆盖区、中度植被覆盖区、较
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比例总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斑块数量呈增加的趋势;高植被覆盖区面积上在增
加,斑块数量在减少。 研究区高植被覆盖区和较高
植被覆盖区一直处于优势地位,高植被覆盖区并逐
步增强,非喀斯特区域较喀斯特区域较高和高植被
覆盖区更具优势地位。
(2)30年来,研究区无论是喀斯特区域还是非
喀斯特区域的景观斑块数(NP)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其中高植被覆盖区是一直减少的,较高植被覆盖区
是一直增加的;其他等级的植被覆盖区变化各异,喀
斯特区域较非喀斯特区域变化更明显,与面积、面积
百分比结合分析,可知喀斯特区域的景观较非喀斯
特区域更分散。
(3)研究区景观斑块形状主要取决于自然地貌
1443摇 12期 摇 摇 摇 汪明冲摇 等: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为例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及自然环境条件,异质性减弱,破碎度降低,景观优
势度增加;景观整体的聚集度增加,景观越来越由少
数植被覆盖等级类型所控制。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研究区无论是喀斯
特区域还是非喀斯特区域的斑块数量 30 年来都是
先增加后减少的。 总体来看,研究区植被景观的生
态恢复是比较明显的,这与 30 年来研究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由于喀斯特生态系
统的特殊性,也可以看出非喀斯特区域较喀斯特区
域变化更明显;喀斯特区域的景观较非喀斯特区域
更分散、更复杂。 可解释该研究区的喀斯特区域的
生态状况较非喀斯特区域更容易被破坏,并且恢复
起来更困难。 本研究可为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生
态环境评价、生态治理保护、景观生态设计和社会经
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研究其植被
景观动态变化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研究用 Landsat TM 数据,通过影像中的最大
值和最小值来代替像元二分模型中的两个参数 Sveg
和 Ssoil,进一步消除大气、土壤背景、植被类型和季节
变化等的影响,有利于分析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变化
趋势、植被覆盖度及其景观格局变化。 但研究区域
受云影响时间较长,每年只选 11 月份的 3 期影像,
难免也会受农作物物侯期和植被生长周期的影响。
此外,Landsat数据空间分辨率为 30m,对于小斑块植
被难以识别,植被覆盖变化还受到自然和人为多种
因素影响,对此有待深入研究。
References
[ 1 ]摇 Lu Y 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eological鄄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way of development in Karst area of Southwest
Chin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Nan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HoHai
University, 2003.
[ 2 ] 摇 Sweeting M M. Karst in China, Its Geomorphology and
Environment. Berlin: Springer鄄Verlag, 1995.
[ 3 ] 摇 Wang S J, Li Y B.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bout
Researches on Karst Rocky Desertif ication.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7, 22(6): 573鄄581.
[ 4 ] 摇 Huang Q H, Cai Y L, Wang X C.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rocky
desertif ica tion in karst area s of sou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2007, 16(2): 106鄄111.
[ 5 ] 摇 Gitelson A A, Kaufman Y J, Stark R. Novel algorithms for remote
estimation of vegetation fraction.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02, 80(1): 76鄄87.
[ 6 ] 摇 Chen Y H, Li X B, Shi P J, Zhou H L. Estmating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in Hai Dian District,
BeiJing.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 2001, 25(5): 588鄄593.
[ 7 ] 摇 Li M M, Wu B F, Yan C Z, Zhou W F. Estimation of vegetation
fraction in the upper basin of Miyun reservoir by remote sensing.
Resources Science, 2004, 26(4): 153鄄159.
[ 8 ] 摇 Wu Y, Zeng Y, Zhao Y, Wu B F, Wu W B. Monitoring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Hai river
basin based on MODIS data. Resources Science, 2010, 32(7):
1417鄄1424.
[ 9 ] 摇 Gan C Y, Wang X Z, Li B S, Liang Z X, Li Z W, Wen X H.
Change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During Recent 18 Years in
Lianjiang River Watershed.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1,
31(8): 1019鄄1024.
[10] 摇 Yang F, Li J L, Qian Y R, Yang Q, Jin G P. Estimating
vegetation coverage of typical degraded grassland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moutains.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2, 27( 8) :
1340鄄1348.
[11] 摇 Wang D M, Meng X M, Xing Z, Zhao C X, Xiong M Q, Zhang J
J. Dynamic chang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the driving forces in
Wudu district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6(11): 92鄄97.
[12] 摇 Tian H J, Cao C X, Dai S M, Zheng S, Lu S L, Xu M, Chen
W, Zhao J, Liu D, Zhu H Y. Analysis of Vegetation Fractional
Cover in Jungar Banner Based on Time鄄series Remote Sensing
Data. Journal of Geo鄄information Science, 2014, 16 ( 1 ):
126鄄133.
[13] 摇 Dymond J R, Stephens P R, Newsome P F, Wilde R H.
Percentage vegetation cover of a degrading rangeland from SPO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2, 13 ( 11 ):
1999鄄2007.
[14] 摇 Wittich K P, Hansing O. Area鄄averaged vegetative cover fraction
estimated from satellite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1995, 38(4): 209鄄215.
[15] 摇 Qi J, Marsett R C, Moran M S, Goodrich D C, Heilman P, Kerr
Y H, Dedieu G, Chehbouni A, Zhang X X.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vegetation in the San Pedro River basin area.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0, 105(1): 55鄄68.
[16] 摇 Ding Y M, Zhang J X, Wang J, Liu Z J. Vegetation fraction
estimation based on TM data.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06,31(1):43鄄45.
[17] 摇 Wu Y Z, Tian Q J. Evaluation of Simplified Procedures for
Retrieval of Absolute Surface Reflectance from Landsat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 ETM +).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2004
(2):27鄄31.
[18] 摇 Guo K, Sun P X, Liu W G. Abstracting Vegetation Index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s Using ERDAS IMEGINE. West鄄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2005, 109(6): 210鄄212.
[19] 摇 Carlson T N, Ripley D A.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NDVI,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and leaf area index. Remote Sensing of
2443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Environment, 1997, 62(3): 241鄄252.
[20] 摇 Bradley C Rundquist. The influence of canopy green vegetation
fraction on spectral measurements over native tall grass prairie.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02, 81(1): 129鄄135.
[21] 摇 Lu Y, Hua C, Zhou X. A Study of Landscape Paterns in the Karst
Mountainous Area Using RS and GIS.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2, 20(6): 727鄄731.
[22] 摇 Kong X L, Wang K L, Chen H S, Zhang M Y, Li R D. A GIS
based analysis of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s and land use in Karst
regions A case study of Hech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igion. Chinese Journal of Eco鄄Agriculture, 2007,
15(4): 134鄄138.
[23] 摇 Huang Q Y, Hu B Q, Zeng L F. Land Use / Cover and Landscape
PatternChanges over the Karst Reservoir Area of the RedRiver,
China. Resources Science, 2009, 31(10): 1805鄄1814.
[24] 摇 Xu J Y, Hu Y C, Wang H Y. Landscape Pattern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Karst Reg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 Recent 10 Years.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2, 32(1): 181鄄184.
[25] 摇 Jerry A GRIFFITH. The role of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in
understanding concepts of land cover chang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4,14(1):3鄄17.
[26] 摇 McGarigal K, Marks B. FRAGSTATS: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Program for Quantifying Landscape Structure. Reference manual.
Forest Science Departmen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rvallis
Oregon, March 1994. 62pp. +Append.
[27] 摇 Li X Z, Bu R C, Chang Y, Hu Y M, Wen Q C, Wang X G, Xu
C G, Li Y H, He H S. The response of landscape metrics against
pattern scenarios.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4, 24(1): 123鄄134.
参考文献:
[ 1 ]摇 卢耀如. 地质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西南及临近喀
斯特区域发展途径.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 3 ] 摇 王世杰, 李阳兵.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6): 573鄄581.
[ 4 ] 摇 黄秋昊,蔡运龙,王秀春. 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研究
进展.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16(2): 106鄄111.
[ 6 ] 摇 陈云浩, 李晓兵, 史培军, 周海丽. 北京海淀区植被覆盖的遥
感动态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5): 588鄄593.
[ 7 ] 摇 李苗苗,吴炳方,颜长珍,周为峰. 密云水库上游植被覆盖度的
遥感估算. 资源科学, 2004, 26(4): 153鄄159.
[ 8 ] 摇 吴云, 曾源, 赵炎, 吴炳方, 武文波. 基于 MODIS数据的海河
流域植被覆盖度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 资源科学, 2010, 32
(7): 1417鄄1424.
[ 9 ] 摇 甘春英, 王兮之, 李保生, 梁钊雄, 李志文, 温小浩. 连江流
域近 18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地理科学, 2011, 31(8):
1019鄄1024.
[10] 摇 杨峰,李建龙,钱育蓉,杨齐, 金国平. 天山北坡典型退化草地
植被覆盖度监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8): 1340鄄1348.
[11] 摇 王冬梅, 孟兴民,邢钊,赵彩霞, 熊木齐, 张佳静. 基于 RS的
武都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
环境, 2012, 26(11): 92鄄97.
[12] 摇 田海静, 曹春香, 戴晟懋, 郑盛, 陆诗雷, 徐敏, 陈伟, 赵坚,
刘迪, 朱红缘. 准格尔旗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间序列遥感监
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1): 126鄄133.
[16] 摇 丁艳梅, 张继贤, 王坚, 刘正军. 基于 TM数据的植被覆盖度
反演. 测绘科学, 2006, 31(1): 43鄄45.
[17] 摇 吴昀昭, 田庆久. ETM+数据绝对反射率反演方法分析. 遥感
信息,2004(2): 27鄄31.
[18] 摇 郭凯, 孙培新, 刘卫国. 利用 ERDASIMAGINE 从遥感影像中
提取植被指数. 西部探矿工程, 2005, 109(6): 210鄄212.
[21] 摇 卢远, 华璀, 周兴. 基于 RS和 GIS的喀斯特山区景观生态格
局. 山地学报, 2002, 20(6): 727鄄731.
[22] 摇 孔祥丽, 王克林, 陈洪松, 张明阳, 李仁东. 基于 GIS的喀斯
特地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
池市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15(4): 134鄄138.
[23] 摇 黄秋燕,胡宝清, 曾令锋. 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
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资源科学, 2009, 31 ( 10 ):
1805鄄1814.
[24] 摇 徐劲原, 胡业翠, 王慧勇. 近 10a广西喀斯特区域石漠化景观
格局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1): 181鄄184.
[27] 摇 李秀珍, 布仁仓, 常禹, 胡远满, 问青春, 王绪高, 徐崇刚,
李月辉, 贺红仕. 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 生态
学报, 2004, 24(1): 123鄄134.
3443摇 12期 摇 摇 摇 汪明冲摇 等: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为例 摇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灾燥造援猿源袁晕燥援员圆 允怎灶藻袁圆园员源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冤
悦韵晕栽耘晕栽杂
阅藻增藻造燥责皂藻灶贼 澡蚤泽贼燥则赠 葬灶凿 枣怎贼怎则藻 则藻泽藻葬则糟澡 责则蚤燥则蚤贼蚤藻泽 燥枣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藻糟燥造燥早赠 蚤灶 悦澡蚤灶葬
悦匀耘晕 蕴蚤凿蚤灶早袁 蕴陨 载蚤怎扎澡藻灶袁 云哉 月燥躁蚤藻袁 藻贼 葬造 渊猿员圆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则藻增蚤藻憎 燥灶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怎则遭葬灶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 糟澡葬灶早藻泽 燥灶 憎葬贼藻则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 匀哉粤晕郧 杂澡怎燥袁郧哉韵 匝蚤灶早澡葬蚤 渊猿员源圆冤噎噎噎噎
粤 则藻增蚤藻憎 燥枣 皂怎造贼蚤枣怎灶糟贼蚤燥灶葬造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栽粤晕郧 匝蚤葬灶袁 阅陨晕郧 杂澡藻灶早赠葬灶 渊猿员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燥皂责葬糟贼 凿藻增藻造燥责皂藻灶贼 燥枣 泽责葬糟藻鄄造蚤皂蚤贼藻凿 糟蚤贼赠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燥枣 载蚤葬皂藻灶 陨泽造葬灶凿 匀哉粤晕郧 杂澡怎燥袁 郧哉韵 匝蚤灶早澡葬蚤袁 栽粤晕郧 蕴蚤灶葬 渊猿员缘愿冤噎噎噎
粤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枣葬糟贼燥则泽 糟燥灶贼则蚤遭怎贼蚤灶早 贼燥 贼澡藻 糟燥燥造蚤灶早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孕怎则责造藻 酝燥怎灶贼葬蚤灶 云燥则藻泽贼 孕葬则噪
再粤晕 宰藻蚤躁蚤葬燥袁 运韵晕郧 云葬灶澡怎葬袁 再陨晕 匀葬蚤憎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猿员远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陨皂责葬糟贼泽 燥枣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灶 贼澡藻 贼澡藻则皂葬造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 藻枣枣藻糟贼 燥枣 糟蚤贼赠 责葬则噪泽
云耘晕郧 再怎藻赠蚤袁 匀哉 栽葬灶早葬燥袁 在匀粤晕郧 蕴蚤曾蚤葬燥 渊猿员苑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怎蚤贼葬遭蚤造蚤贼赠 葬泽泽藻泽泽皂藻灶贼 枣燥则 遭怎蚤造凿蚤灶早 造葬灶凿 糟燥灶泽燥造蚤凿葬贼蚤燥灶 燥灶 早藻灶贼造藻 澡蚤造造泽蚤凿藻 遭葬泽藻凿 燥灶 韵宰粤 燥责藻则葬贼燥则院葬 糟葬泽藻 蚤灶 阅葬造蚤 月葬蚤 晕葬贼蚤燥灶葬造蚤贼赠
月燥则燥怎早澡 蚤灶 再怎灶灶葬灶袁 悦澡蚤灶葬 蕴陨哉 再葬灶曾怎袁 孕耘晕郧 允蚤葬灶袁 匀粤晕 再蚤灶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猿员愿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韵责贼蚤皂蚤扎葬贼蚤燥灶 燥枣 造葬灶凿 怎泽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 遭葬泽藻凿 燥灶 藻糟燥鄄泽藻糟怎则蚤贼赠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蚤灶 贼澡藻 澡怎葬灶早枣怎糟澡怎葬灶 憎葬贼藻则泽澡藻凿
再哉 云藻灶早袁 蕴陨 载蚤葬燥遭蚤灶早袁 宰粤晕郧 匀燥灶早 渊猿员怨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造葬灶凿 怎泽藻 辕 糟燥增藻则 糟澡葬灶早藻 枣则燥皂 圆园园园 贼燥 圆园员园 葬灶凿 蚤贼泽 凿则蚤增蚤灶早 枣燥则糟藻泽 蚤灶 酝葬灶葬泽 砸蚤增藻则 月葬泽蚤灶袁 载蚤灶躁蚤葬灶早
蕴陨哉 允蚤灶憎藻蚤袁 允陨晕 栽蚤葬灶贼蚤葬灶袁 蕴陨哉 郧怎燥澡怎葬袁 藻贼 葬造 渊猿圆员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赠灶葬皂蚤糟 贼则藻灶凿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造葬灶凿 怎泽藻 糟澡葬灶早藻 蚤灶 贼澡藻 早葬灶躁蚤葬灶早 怎责泽贼则藻葬皂 憎葬贼藻则泽澡藻凿 遭赠 怎泽蚤灶早 砸杂 葬灶凿 郧陨杂 贼藻糟澡灶蚤择怎藻泽
蕴哉 再葬灶枣藻蚤袁 孕耘晕郧 云葬灶早袁 宰粤晕 再怎灶袁 藻贼 葬造 渊猿圆圆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 凿赠灶葬皂蚤糟泽 葬灶凿 凿则蚤增蚤灶早 枣燥则糟藻泽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蚤灶 贼澡藻 杂葬灶躁蚤葬灶早 孕造葬蚤灶 枣则燥皂 员怨缘源 贼燥 圆园员园
蕴陨哉 允蚤责蚤灶早袁 在匀粤韵 阅葬灶凿葬灶袁 栽陨粤晕 载怎藻扎澡蚤袁 藻贼 葬造 渊猿圆猿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韵责贼蚤皂蚤扎蚤灶早 贼澡藻燥则赠 葬灶凿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蚤藻泽 燥枣 糟怎造贼蚤增葬贼藻凿 泽造燥责藻 造葬灶凿 蚤灶 贼澡藻 糟藻灶贼藻则 燥枣 贼澡则藻藻 早燥则早藻泽 则藻泽藻则增燥蚤则 葬则藻葬 遭葬泽藻凿 燥灶 责葬贼糟澡鄄泽糟葬造藻 造葬灶凿
藻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宰粤晕郧 再燥灶早赠葬灶袁蕴陨 再葬灶早遭蚤灶早袁 杂匀粤韵 允蚤灶早葬灶袁藻贼 葬造 渊猿圆源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责葬贼蚤葬造鄄贼藻皂责燥则葬造 藻增燥造怎贼蚤燥灶 燥枣 造葬灶凿 怎泽藻 葬灶凿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 燥枣 贼澡藻 皂燥怎灶贼葬蚤灶鄄遭葬泽蚤灶 泽赠泽贼藻皂 蚤灶 郧怎蚤扎澡燥怎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
蕴陨 再葬灶早遭蚤灶早袁再粤韵 再怎葬灶憎藻灶袁载陨耘 允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猿圆缘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责葬贼蚤燥鄄贼藻皂责燥则葬造 泽蚤皂怎造葬贼蚤燥灶 燥枣 造葬灶凿 糟燥增藻则 泽糟藻灶葬则蚤燥泽 蚤灶 泽燥怎贼澡憎藻泽贼藻则灶 燥枣 悦澡蚤灶葬 蕴陨 允蚤灶早袁 云粤晕 在藻皂藻灶早袁 再哉耘 栽蚤葬灶曾蚤葬灶早 渊猿圆远远冤噎噎噎噎
郧则葬凿蚤藻灶贼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凿则赠 增葬造造藻赠 燥枣 酝蚤灶躁蚤葬灶早 砸蚤增藻则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袁 遭葬泽藻凿 燥灶 皂燥增蚤灶早 憎蚤灶凿燥憎 皂藻贼澡燥凿
在匀粤晕郧 蕴蚤灶早造蚤灶早袁 在匀粤韵 再燥灶早澡怎葬袁 再陨晕 杂澡葬袁 藻贼 葬造 渊猿圆苑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贼怎凿赠 燥灶 泽责葬贼蚤燥鄄贼藻皂责藻则葬造 糟澡葬灶早藻 燥枣 栽蚤遭藻贼葬灶 粤灶贼藻造燥责藻忆泽 澡葬遭蚤贼葬贼 遭葬泽藻凿 燥灶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糟燥增藻则葬早藻
在匀粤韵 匀葬蚤凿蚤袁 蕴陨哉 杂澡蚤造蚤葬灶早袁 阅韵晕郧 杂澡蚤噪怎蚤袁 藻贼 葬造 渊猿圆愿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责葬贼蚤葬造 澡藻贼藻则燥早藻灶藻蚤贼赠 燥枣 泽燥蚤造 皂蚤糟则燥遭蚤葬造 遭蚤燥皂葬泽泽 糟葬则遭燥灶袁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袁 葬灶凿 责澡燥泽责澡燥则怎泽 蚤灶 泽造燥责蚤灶早 枣蚤藻造凿 蚤灶 葬 早则燥早藻 运葬则泽贼 则藻早蚤燥灶袁
杂燥怎贼澡憎藻泽贼 悦澡蚤灶葬 云粤晕 云怎躁蚤灶早袁 匀哉粤晕郧 郧怎燥择蚤灶袁 杂韵晕郧 栽燥灶早择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猿圆怨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泽燥蚤造 皂蚤糟则燥遭蚤葬造 责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泽 葬灶凿 遭蚤燥皂葬泽泽 怎灶凿藻则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泽 蚤灶 葬 糟葬灶赠燥灶 噪葬则泽贼 则藻早蚤燥灶
栽粤晕 匝蚤怎躁蚤灶袁 杂韵晕郧 栽燥灶早择蚤灶早袁 孕耘晕郧 宰葬灶曾蚤葬袁 藻贼 葬造 渊猿猿园圆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责葬贼蚤葬造 葬灶凿 贼藻皂责燥则葬造 凿赠灶葬皂蚤糟泽 燥枣 造葬灶凿 怎泽藻 葬灶凿 蚤贼泽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藻 燥灶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泽藻则增蚤糟藻 增葬造怎藻 蚤灶 再葬灶早贼扎藻 砸蚤增藻则 阅藻造贼葬
蕴陨哉 郧怎蚤造蚤灶袁在匀粤晕郧 蕴怎燥糟澡藻灶早袁在匀粤晕郧 匝蚤葬灶 渊猿猿员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燥枣 贼燥怎则蚤泽皂 凿赠灶葬皂蚤糟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葬造燥灶早 匝蚤灶早澡葬蚤鄄栽蚤遭藻贼 则葬蚤造憎葬赠 遭葬泽藻凿 燥灶 贼澡藻 增蚤泽怎葬造 糟燥则则蚤凿燥则
在匀粤晕郧 砸怎蚤赠蚤灶早袁载陨 允蚤葬灶糟澡葬燥袁再粤韵 再怎造燥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猿猿圆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 泽贼怎凿赠 燥枣 泽责葬贼蚤葬造 藻增燥造怎贼蚤燥灶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则怎则葬造 泽藻贼贼造藻皂藻灶贼泽 葬灶凿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藻泽 燥枣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泽 燥灶 贼澡藻蚤则 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怎泽蚤灶早 郧陨杂
葬灶凿 砸杂 砸耘晕 孕蚤灶早袁 匀韵晕郧 月怎贼蚤灶早袁 蕴陨哉 再蚤灶袁藻贼 葬造 渊猿猿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泽泽藻泽泽蚤灶早 贼澡藻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糟燥灶泽藻则增葬贼蚤燥灶 泽贼葬贼怎泽 葬灶凿 责则蚤燥则蚤贼赠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枣则燥皂 允蚤葬灶早曾蚤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袁 悦澡蚤灶葬
云粤晕 晕葬蚤择蚤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再怎曾蚤灶袁 蕴譈 再蚤澡藻袁 藻贼 葬造 渊猿猿源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蚤皂责葬糟贼 燥枣 泽葬造贼 皂葬则泽澡 糟澡葬灶早藻 燥灶 泽藻凿蚤皂藻灶贼 葬糟糟怎皂怎造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憎葬增藻 葬贼贼藻灶怎葬贼蚤燥灶 葬贼 贼澡藻 耘葬泽贼 悦澡燥灶早皂蚤灶早 陨泽造葬灶凿
砸耘晕 蕴蚤灶躁蚤灶早袁 蕴陨 载蚤怎扎澡藻灶袁 再粤晕郧 杂澡蚤造怎灶袁 藻贼 葬造 渊猿猿缘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糟造葬泽泽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 泽赠泽贼藻皂 遭葬泽藻凿 燥灶 糟造蚤皂葬贼藻袁 造葬灶凿枣燥则皂袁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燥枣 载蚤灶躁蚤葬灶早 葬则藻葬
杂匀陨 匝蚤灶早凿燥灶早袁 宰粤晕郧 在澡蚤袁 匀耘 蕴燥灶早皂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猿猿缘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 藻增燥造怎贼蚤燥灶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 蚤灶 贼澡藻 澡蚤造造赠 葬灶凿 早怎造造赠 葬则藻葬 燥枣 造燥藻泽泽 责造葬贼藻葬怎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蚤灶 再葬灶忆葬灶 悦蚤贼赠袁
杂澡葬葬灶曾蚤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 在匀韵晕郧 蕴蚤灶葬袁 在匀粤韵 宰藻灶憎怎袁 蕴灾 再蚤澡藻袁 藻贼 葬造 渊猿猿远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贼澡藻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葬早则燥鄄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澡藻贼藻则燥早藻灶藻蚤贼赠 怎灶凿藻则 贼澡藻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凿蚤泽贼怎则遭葬灶糟藻泽院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燥枣 郧燥灶早赠蚤 悦蚤贼赠
在匀粤晕郧 载蚤葬燥赠葬灶早袁 蕴陨粤晕郧 郧怎燥枣怎袁 阅陨晕郧 杂澡藻灶早赠葬灶 渊猿猿苑愿冤
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造葬泽泽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燥则凿蚤灶葬贼蚤燥灶 燥枣 早则葬泽泽造葬灶凿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蚤灶 贼澡藻 杂澡葬灶曾蚤 孕造葬贼藻葬怎
在匀粤晕郧 载蚤葬灶责蚤灶早袁 蕴陨 在澡蚤择蚤灶袁 宰粤晕郧 酝藻灶早遭藻灶袁 藻贼 葬造 渊猿猿愿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枣葬糟贼燥则泽 葬枣枣藻糟贼蚤灶早 皂燥怎灶贼葬蚤灶燥怎泽 造葬灶凿 泽怎则枣葬糟藻 贼藻皂责藻则葬贼怎则藻 蚤灶 贼澡藻 泽怎皂皂藻则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燥增藻则 酝燥怎灶贼 栽葬蚤
杂哉晕 悦澡葬灶早枣藻灶早袁 运韵晕郧 云葬灶澡怎葬袁 再陨晕 匀葬蚤憎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猿猿怨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燥灶 泽责葬贼蚤葬造 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葬灶凿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蚤灶早 枣葬糟贼燥则 燥枣 泽燥蚤造 皂燥蚤泽贼怎则藻 蚤灶 贼赠责蚤糟葬造 凿藻责则藻泽泽蚤燥灶 葬则藻葬 燥枣 噪葬则泽贼 则藻早蚤燥灶
在匀粤晕郧 允蚤早怎葬灶早袁 杂哉 再蚤则燥灶早袁 悦匀耘晕 匀燥灶早泽燥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猿源园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澡藻贼藻则燥早藻灶藻蚤贼赠 燥枣 皂燥怎灶贼葬蚤灶燥怎泽 葬灶凿 澡蚤造造赠 葬则藻葬 蚤灶 贼澡藻 憎藻泽贼藻则灶 匀藻灶葬灶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 遭葬泽藻凿 燥灶 皂燥增蚤灶早 憎蚤灶凿燥憎 皂藻贼澡燥凿
蕴陨 阅燥灶早噪藻袁阅陨晕郧 杂澡藻灶早赠葬灶袁蕴陨粤晕郧 郧怎燥枣怎袁藻贼 葬造 渊猿源员源冤
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则藻灶凿泽 蚤灶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贼澡藻蚤则 则藻泽责燥灶泽藻泽 贼燥 糟造蚤皂葬贼藻 葬灶凿 贼燥责燥早则葬责澡赠 蚤灶 灶燥则贼澡憎藻泽贼 郧怎葬灶早曾蚤
栽韵晕郧 载蚤葬燥憎藻蚤袁 宰粤晕郧 运藻造蚤灶袁再哉耘 再怎藻皂蚤灶袁 藻贼 葬造 渊猿源圆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灶 糟澡葬灶早藻 燥枣 枣则葬糟贼蚤燥灶葬造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糟燥增藻则 遭藻贼憎藻藻灶 噪葬则泽贼 葬灶凿 灶燥鄄噪葬则泽贼 葬则藻葬泽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蚤灶 匀藻糟澡蚤
阅蚤泽贼则蚤糟贼袁 郧怎葬灶早曾蚤 在澡怎葬灶早 粤怎贼燥灶燥皂燥怎泽 砸藻早蚤燥灶 宰粤晕郧 酝蚤灶早糟澡燥灶早袁 宰粤晕郧 载蚤扎澡蚤袁 蕴陨粤晕郧 在澡葬燥曾蚤燥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猿源猿缘冤噎噎噎噎噎
酝怎造贼蚤鄄泽糟葬造藻 藻枣枣藻糟贼泽 枣燥则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皂藻贼则蚤糟泽 葬灶凿 泽责藻糟蚤藻泽 凿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怎灶凿藻则 贼澡藻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凿蚤泽贼怎则遭葬灶糟藻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燥枣 郧燥灶早赠蚤 悦蚤贼赠
阅韵晕郧 悦怎蚤枣葬灶早袁 蕴陨粤晕郧 郧怎燥枣怎袁 阅陨晕郧 杂澡藻灶早赠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猿源源源冤
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责葬贼蚤葬造 澡藻贼藻则燥早藻灶藻蚤贼赠 燥枣 泽燥蚤造 燥则早葬灶蚤糟 糟葬则遭燥灶 葬灶凿 贼燥贼葬造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糟燥灶糟藻灶贼则葬贼蚤燥灶泽 蚤灶 葬 蕴蚤贼澡燥糟葬则责怎泽 早造葬遭藻则鄄悦赠糟造燥遭葬造葬灶燥责泽蚤泽 早造葬怎糟葬
藻增藻则早则藻藻灶 遭则燥葬凿造藻葬增藻凿 枣燥则藻泽贼 再粤晕郧 阅葬灶袁 载陨粤晕郧 宰藻灶澡怎葬袁 云粤晕郧 载蚤袁 藻贼 葬造 渊猿源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葬灶凿 则藻早藻灶藻则葬贼蚤燥灶 燥枣 贼澡藻 悦澡燥藻则燥泽责燥灶凿蚤葬泽 葬曾蚤造造葬则蚤藻泽 遭则燥葬凿鄄造藻葬增藻凿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蚤灶 贼澡藻 澡蚤造造赠 则藻早蚤燥灶 燥枣 糟藻灶贼则葬造 匀怎灶葬灶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袁 悦澡蚤灶葬 再陨 匀葬燥袁 阅耘晕郧 载蚤葬灶早憎藻灶袁 载陨粤晕郧 宰藻灶澡怎葬袁 藻贼 葬造 渊猿源远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云葬糟贼燥则泽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蚤灶早 贼澡藻 泽责葬贼蚤葬造 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燥枣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糟葬则遭燥灶 凿藻灶泽蚤贼赠 蚤灶 噪葬则泽贼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泽 燥枣 晕燥则贼澡憎藻泽贼 郧怎葬灶早曾蚤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遭葬泽藻凿 燥灶 则葬凿蚤葬造 遭葬泽蚤泽 枣怎灶糟贼蚤燥灶 灶藻贼憎燥则噪 皂燥凿藻造 在匀粤晕郧 酝蚤灶早赠葬灶早袁 宰粤晕郧 运藻造蚤灶袁阅耘晕郧 在澡藻灶澡怎葬袁 藻贼 葬造 渊猿源苑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园愿源猿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猿源卷摇
叶生态学报曳圆园员源年征订启事
叶生态学报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袁中国生态学学会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
高级专业学术期刊袁创刊于 员怨愿员年袁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遥 坚持野百花齐放袁百家
争鸣冶的方针袁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袁探索生态学奥秘袁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袁
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袁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尧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遥
叶生态学报曳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遥 特别欢
迎能反映现代生态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曰研究简报曰生态学新理论尧新方法尧新技术介绍曰新书评价和
学术尧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遥
叶生态学报曳为半月刊袁大 员远开本袁圆愿园页袁国内定价 怨园元 辕册袁全年定价 圆员远园元遥
国内邮发代号院愿圆鄄苑袁国外邮发代号院酝远苑园
标准刊号院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摇 摇 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袁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购买遥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尧科研单位尧高等院校尧图书
馆等订阅遥
通讯地址院 员园园园愿缘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摇 电摇 摇 话院 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曰 远圆愿源猿猿远圆
耘鄄皂葬蚤造院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摇 网摇 摇 址院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编辑部主任摇 孔红梅摇 摇 摇 执行编辑摇 刘天星摇 段摇 靖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摇 载哉耘月粤韵冤渊半月刊摇 员怨愿员年 猿月创刊冤
第 猿源卷摇 第 员圆期摇 渊圆园员源年 远月冤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摇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袁杂贼葬则贼藻凿 蚤灶 员怨愿员冤摇灾燥造郾 猿源摇 晕燥郾 员圆 渊允怎灶藻袁 圆园员源冤
编摇 摇 辑摇 叶生态学报曳编辑部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主摇 摇 编摇 王如松
主摇 摇 管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摇 摇 办摇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出摇 摇 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址院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印摇 摇 刷摇 北京北林印刷厂
发 行摇
地址院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订摇 摇 购摇 全国各地邮局
国外发行摇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院北京 猿怨怨信箱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源源
广告经营
许 可 证摇 京海工商广字第 愿园员猿号
耘凿蚤贼藻凿 遭赠摇 耘凿蚤贼燥则蚤葬造 遭燥葬则凿 燥枣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耘凿蚤贼燥则鄄蚤灶鄄糟澡蚤藻枣摇 宰粤晕郧 砸怎泽燥灶早
杂怎责藻则增蚤泽藻凿 遭赠摇 悦澡蚤灶葬 粤泽泽燥糟蚤葬贼蚤燥灶 枣燥则 杂糟蚤藻灶糟藻 葬灶凿 栽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杂责燥灶泽燥则藻凿 遭赠摇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杂燥糟蚤藻贼赠 燥枣 悦澡蚤灶葬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悦藻灶贼藻则 枣燥则 耘糟燥鄄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袁 悦粤杂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孕怎遭造蚤泽澡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摇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孕则蚤灶贼藻凿 遭赠摇 月藻蚤躁蚤灶早 月藻蚤 蕴蚤灶 孕则蚤灶贼蚤灶早 匀燥怎泽藻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猿袁悦澡蚤灶葬
阅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
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阅燥皂藻泽贼蚤糟 摇 摇 粤造造 蕴燥糟葬造 孕燥泽贼 韵枣枣蚤糟藻泽 蚤灶 悦澡蚤灶葬
云燥则藻蚤早灶 摇 摇 悦澡蚤灶葬 陨灶贼藻则灶葬贼蚤燥灶葬造 月燥燥噪 栽则葬凿蚤灶早
悦燥则责燥则葬贼蚤燥灶
粤凿凿院孕援韵援月燥曾 猿怨怨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源源袁悦澡蚤灶葬
摇 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愿圆鄄苑 国外发行代号 酝远苑园 定价 怨园郾 园园元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