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摇 摇 摇 摇 摇 生 态 学 报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 载哉耘月粤韵冤
摇 摇 第 猿猿卷 第 圆源期摇 摇 圆园员猿年 员圆月摇 渊半月刊冤
目摇 摇 次
前沿理论与学科综述
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赵其国袁黄国勤袁马艳芹 渊苑远员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叶生态学基础曳院对生态学从传统向现代的推进要要要纪念 耘援孕援奥德姆诞辰 员园园周年
包庆德袁张秀芬 渊苑远圆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食物链长度理论研究进展 张摇 欢袁何摇 亮袁张培育袁等 渊苑远猿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个体与基础生态
天山盘羊夏季采食地和卧息地生境选择 李摇 叶袁余玉群袁史摇 军袁等 渊苑远源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松果梢斑螟对虫害诱导寄主防御的抑制作用 张摇 晓袁李秀玲袁李新岗袁等 渊苑远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菹草附着物对营养盐浓度的响应及其与菹草衰亡的关系 魏宏农袁潘建林袁赵摇 凯袁等 渊苑远远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濒危高原植物羌活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黄林芳袁李文涛袁王摇 珍袁等 渊苑远远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四年 韵猿熏气对小麦根际土壤氮素微生物转化的影响 吴芳芳袁郑有飞袁吴荣军袁等 渊苑远苑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重金属 悦凿圆垣和 悦怎圆垣胁迫下泥蚶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陈肖肖袁高业田袁吴洪喜袁等 渊苑远怨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种群尧群落和生态系统
不同生境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及密度的差异 郑思宁 渊苑远怨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亚热带樟树鄄马尾松混交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动态特征 李忠文袁闫文德袁郑摇 威袁等 渊苑苑园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景观尧区域和全球生态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站点空间代表性 王绍强袁陈蝶聪袁周摇 蕾袁等 渊苑苑员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雅鲁藏布江流域 晕阅灾陨变化与风沙化土地演变的耦合关系 李海东袁沈渭寿袁蔡博峰袁等 渊苑苑圆怨冤噎噎噎噎噎噎
高精度遥感影像下农牧交错带小流域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 张庆印袁樊摇 军 渊苑苑猿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 蔡晓布袁于宝政袁彭岳林袁等 渊苑苑源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芦芽山亚高山草甸尧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尧全氮含量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
武小钢袁郭晋平袁田旭平袁等 渊苑苑缘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湘中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特征 孙伟军袁方摇 晰袁项文化袁等 渊苑苑远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东北黑土区片蚀和沟蚀对土壤团聚体流失的影响 姜义亮袁郑粉莉袁王摇 彬袁等 渊苑苑苑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土壤氮矿化特征 解成杰袁郭雪莲袁余磊朝袁等 渊苑苑愿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红壤区桉树人工林炼山后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生态评价 杨尚东袁吴摇 俊袁谭宏伟袁等 渊苑苑愿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圆园园园要圆园员园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袁丽华袁蒋卫国袁申文明袁等 渊苑苑怨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庐山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的长期动态模拟 梁艳艳袁周年兴袁谢慧玮袁等 渊苑愿园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暖温带鄄北亚热带生态过渡区物种生境相关性分析 袁志良袁陈摇 云袁韦博良袁等 渊苑愿员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不同生境和去趋势方法下的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张瑞波袁袁玉江袁魏文寿袁等 渊苑愿圆苑冤噎噎噎噎噎
资源与产业生态
大小兴安岭生态资产变化格局 马立新袁覃雪波袁孙摇 楠袁等 渊苑愿猿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生态环境移动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 申文明袁孙中平袁张摇 雪袁等 渊苑愿源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城乡与社会生态
城市遥感生态指数的创建及其应用 徐涵秋 渊苑愿缘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研究简报
大明竹属遗传多样性 陨杂杂砸分析及 阅晕粤指纹图谱研究 黄树军袁陈礼光袁肖永太袁等 渊苑愿远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干旱胁迫下 源 种常用植物幼苗的光合和荧光特性综合评价 卢广超袁许建新袁薛摇 立袁等 渊苑愿苑圆冤噎噎噎噎噎
基于 陨栽杂圆和 员远杂 则砸晕粤的西施舌群体遗传差异分析 孟学平袁申摇 欣袁赵娜娜袁等 渊苑愿愿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两种浒苔无机碳利用对温度响应的机制 徐军田袁王学文袁钟志海袁等 渊苑愿怨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史摇 宇袁余新晓袁张建辉袁等 渊苑愿怨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学术信息与动态
景观生态学研究院传统领域的坚守与新兴领域的探索要要要圆园员猿厦门景观生态学论坛述评
杨德伟袁赵文武袁吕一河 渊苑怨园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期刊基本参数院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鄢员怨愿员鄢皂鄢员远鄢圆怨远鄢扎澡鄢孕鄢 预 怨园郾 园园鄢员缘员园鄢猿猿鄢圆园员猿鄄员圆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封面图说院 黄土丘陵农牧交错带要要要黄土丘陵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形态袁由于黄土质地疏松袁加之雨季集中袁降水强度
较大袁地表流水冲刷形成很多沟谷袁斜坡所占的面积很大遥 这里千百年来的农牧交错作业袁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均
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遥 利用高精度影像对小流域景观的研究表明袁这里耕地尧林地和水域景观相对比较规则简单袁荒
草地和人工草地景观比较复杂遥 农牧交错带小流域景观形态具有分形特征袁各类景观斑块的分维数对粒度变化的
响应不同袁分维数随粒度的增大呈非线性下降趋势遥
彩图及图说提供院 陈建伟教授摇 北京林业大学摇 耘鄄皂葬蚤造院 糟蚤贼藻泽援糟澡藻灶躁憎岳 员远猿援糟燥皂
第 33 卷第 24 期
2013年 12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3,No.24
Dec.,2013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资助项目(201104005)
收稿日期:2013鄄07鄄08; 摇 摇 修订日期:2013鄄10鄄10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yuxinixao111@ 126.com
DOI: 10.5846 / stxb201307081861
史宇,余新晓,张建辉,罗海江,张佳音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生态学报,2013,33(24):7898鄄7907.
Shi Y,Yu X X,Zhang J H, Luo H J, Zhang J Y.Research on change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though Platycladus Orientalis plantation canopy
in Beijing Mountain Area.Acta Ecologica Sinica,2013,33(24):7898鄄7907.
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史摇 宇1,余新晓2,*,张建辉1,罗海江1,张佳音3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北京摇 100012;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摇 100083;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摇 100012)
摘要:林冠层枝叶对雨滴的能量要进行再次分配,从而在降雨雨滴大小分布、降落速度及动能等性质上都发生了变化,是森林水
文生态功能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国内外在森林影响降雨动力学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研究方法不够完善。 研究地点设在北
京妙峰山林场,利用激光雨滴谱仪对侧柏人工林林内和林外进行了长期同步观测,对典型场降雨中林内与林外雨滴的数量、大
小、速度、动能等动力学特征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林内的雨滴总数高于林外 37.8%,林内小径级和大径级的雨滴数目
都有所增加,而中间径级雨滴减少。 林外降雨体积贡献率随雨滴直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而林内降雨呈多峰山状变化;在试
验侧柏林下雨滴的终点速度有所减小,特别是对直径 0.75—4.5mm范围的雨滴更为明显。 林内降雨相比于林外其雨滴直径与
雨滴终点速度的相关性降低,雨滴谱分布更加分散;林外降雨动能贡献值随雨滴直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而林内降雨呈
多峰山状变化。 在雨滴终点速度为 4—9m / s的区间内林外雨滴贡献的动能明显高于林内降雨。 侧柏林地雨滴降落到地面的动
能比林外空旷地减少了 27.0%,林内雨滴动能减小的最主要原因是林冠层削减了林内降雨量。
关键词:雨滴动能;雨滴大小;终点速度;雨强;北京山区;侧柏林
Research on change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though Platycladus
Orientalis plantation canopy in Beijing Mountain Area
SHI Yu1,YU Xinxiao2,*,ZHANG Jianhui1, LUO Haijiang1, ZHANG Jiayin3
1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Beijing 100012, China
2 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eserti覱cation Combat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83, China
3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Abstract: Due to forest canopy layer redistributes the energy of rainfall, the size distribution, terminal velocity and kinetic
energy of raindrops change through the canopy. These changes are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logical hydrology functions of
forest. However,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is less studies on forest affect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rainfall is les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always imperfect. This study, performed at the Miaofeng Mountain forest farm in Beijing, used
two laser raindrop spectrometers to synchronously monitor precipitation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a Platycladus orientalis
plantation, and analyzed the size, amount, velocity, kinetic energy and othe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aindrops outside
and inside forest for the typical rainfall events. The results show the amount of raindrops outside forest was 37.8% above
inside forest, the amount of small and big diameter raindrops increased inside forest, but the middle diameter raindrops
decreased. The rainfall volume contribution outside forest showed unimodal curve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drop diameter
change, but that showed polymodal curve inside forest. The terminal velocity reduced inside forest, especially for the
http: / / www.ecologica.cn
raindrops with diameter in the range of 0.75—4.5 mm. Compared with outside fores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ameter
and terminal velocity of raindrops inside forest was reduced, and the raindrop spectrum distribution was more scattered. The
rainfall kinetic energy contribution outside forest showed unimodal curve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drop diameter change, but
that showed polymodal curve inside forest. When the raindrops terminal velocity was in the range of 4—9m / s, the kinetic
energy contribution of the raindrops outside forest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inside forest. The total kinetic energy of the
raindrop fallen on the ground inside the Platycladus orientalis plantation was 27.0% less than outside forest, and the main
reason of that is the forest canopy cut down the precipitation inside forest.
Key Words: raindrop kinetic energy; raindrop size; terminal velocity; Beijing mountain area;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土壤侵蚀指地表土壤受外营力作用而被分散、搬运、堆积的物理过程,水力侵蚀的动力主要来自降雨动
能,特别是较大降雨强度的大雨或暴雨更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1鄄2]。 雨滴击溅引起土壤结构破坏、颗
粒分散及土粒溅蚀,形成结皮层和导致入渗下降及地表径流增加,还会引起地表径流紊动和土体冲刷。 林冠
是森林对雨滴动能产生影响的第一个作用层。 降雨在进入林地前具有一定的动能与势能,降雨通过林冠层
后,由于受到冠层的再分配作用而以多种形式下落,出现林冠截持和树干流等现象,林冠层枝叶对雨滴的能量
要进行再次分配,从而在降雨雨滴大小分布及降落速度、动能等性质上都发生了变化[3鄄6]。 森林植被对降雨
动能的削减是其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体现[7]。 因此,定量评价植被对降雨动能的影响和研究植被调节降雨
动能的机制是植被的生态水文功能的研究中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雨滴大小组成和雨滴速度是研究森林对雨滴动能的影响的两个要素。 降雨的雨滴大小组成(即雨滴谱)
直接决定了雨滴的速度及动能,与降雨的溅蚀力密切相关[8]。 关于雨滴大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色斑法、面粉
球法[9]、油滴法[10]、高速摄影或照像法、雨滴测量仪法等,国内之前的相关研究以滤纸色斑法为主。 国内外的
学者对降雨的地面终点速度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12鄄14],但这些方法有的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大,对不同直径
的雨滴计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国内的对林冠层调控雨滴动能的研究从 20世纪 80年代陆续开展研究对象以人工林居多[5,15鄄19],天然林
较少[6,8],在仪器设备和观测计算方法上都远落后于国际水准。 本研究利用了激光雨滴谱仪对北京山区侧柏
人工林林内和林外同步进行了连续观测。 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激光原理可直接测定某段时间内通过仪
器受雨面积的雨滴大小、数量和速度,并直接利用动能公式计算雨滴动能,避免了利用经验公式推算带来的不
确定性,测定结果较为精准。 本文利用激光雨滴谱仪长时间定点观测得到的数据对 2008—2010 年多场典型
降雨中林内与林外雨滴的数量、大小、速度、动能等动力学特征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林冠层对雨滴
结构和能量调控的特征和机理。
1摇 研究区概况
本文研究数据出自位于北京妙峰山林场的国家林业局首都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该研究站地
处北京市西北郊太行山北部,燕山东端,北纬 39毅54忆,东经 116毅28忆。 妙峰山林场属华北大陆型季风气候,春季
干旱多风,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干燥寒冷。 年平均气温 12.2益,最高气温 39.7益,最低气温 19.6益,无霜期 180
天,年降水量近 700mm,多集中在 7、8月份。
监测样地海拔 170m,坡向为南偏东 68毅,坡度 15毅,土层瘠薄,A+B层厚度为 20 cm左右。 样地为侧柏林,
林分密度为 1531株 / hm2,平均年龄 53 a,郁闭度 0.7,林分树高和胸径特征如表 1 所示。 林下灌木层盖度
40%,主要有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酸枣(Zizyphus jujuba Mill)、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等。 草本层盖度 20%,主
要有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羊胡子草(Eriophorum vaginatum)、菅草(Themeda japonica)、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等。 监测样地林分为研究地区典型的侧柏人工中龄林的结构特征。
9987摇 24期 摇 摇 摇 史宇摇 等: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表 1摇 侧柏样地乔木胸径、树高特征
Table 1摇 Tree忆s diameter and height characteristics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平均值
Mean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最小值
Minimum
最大值
Maximum
胸径 DBH / cm 14.6 4.0 10.0 24.6
树高 Height / m 8.6 1.0 7.0 10.0
树冠长 Canopy depth / m 3.9 1.6 0.7 6.7
树冠面积 Canopy area / m2 5.7 2.8 1.8 10.2
2摇 研究方法
2.1摇 仪器布设
2008年 6月至 2010年 10月期间,在北京妙峰山侧柏林监测样地内和该样地 50m 外的空旷地处布设两
台 LPM激光雨谱仪(Laser Precipitation Monitor,德国,thiesclima公司)同时进行林内和林外降雨监测。 该仪器
应用激光原理对高速运动物体进行测定,仪器观测高度为 91.0cm,探测面积为 45.6cm2,测定对象最小直径达
到 0.16mm,测定时间间隔为 1s,可实时测定雨滴的总量,大小,强度,和运动速度,可体现场降雨的整个变化过
程。 同时利用激光雨谱仪配套的自动气象站监测空气温度(益)、空气相对湿度(%),风速(m / s)和风向等。
用 CI鄄110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测定雨滴谱仪上方 75毅天顶角的叶面积指数为 1.65。
2.2摇 数据选取
研究区降雨有较强的地带性特征,主要雨型可分为两种:一是由局部地形和气候影响产生的来势猛、历时
短(1 h左右)的小面积降雨,称为短阵性雨型;二是主要是季风(锋面)影响的大面积普通降雨雨型。 前者出
现次数较多但降雨量的贡献率不大,而后者出现次数偏少但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可占 80%以上,是地表径流
和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子,因此将后一种雨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为保证数据的典型性,分别选取了
2008年 1场,2009年 3场和 2010年 2场较长时间降雨,从每场降雨经过的首个整点时间开始每隔 30min 取
样 1次,共获得 100组 1min内雨滴特征数据值,具体取样信息见表 2。
表 2摇 雨滴数据选取情况
Table 2摇 Raindrops data selection event
日期
Date
林外降雨量 / mm
Rainfall
accumulation
林内降雨量 / mm
Throughfall
accumulation
首次取样时刻
First sampling
time
末次取样时刻
Last sampling
time
样本数
Number of samples
2008鄄08鄄21 27.22 20.56 3:00 12:30 20
2009鄄05鄄21 8.62 3.57 16:30 21:00 10
2009鄄06鄄08 20.38 11.28 4:30 16:00 24
2009鄄07鄄17 41.12 29.54 5:00 12:30 16
2010鄄08鄄04 37.70 24.77 4:00 11:00 15
2010鄄09鄄18 49.09 39.96 0:00 7:00 15
2.3摇 降雨动能的计算
根据通用动能计算公式,单个雨滴的动能 Ed(J)主要取决于雨滴的直径 D(mm)和下落时的终点速度
滋T(D) (m / s),Ed可以根据下式来计算:
Ed = 籽仔D3滋2T(D) / 12
式中, 籽为水的密度,标准状态下为 1.0伊10-6kg / mm3。
雨滴终点速度与雨滴形状、大小和空气状况等因素紧密相关,但由于这些因素都存在很大的变异性,并且
很难通过测量的手段获得,从而给雨滴动能的计算带来了困难。 实际计算中通常使用经验的统计关系来代替
009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复杂的基于物理过程的计算。 本次研究采用 LPM激光雨谱仪探测可以直接测定出林内和林外的雨滴终点速
度,不需要通过经验公式来进行换算。 将雨谱仪测得的 100 组雨滴速度和雨滴直径来代入能量计算公式,可
测得每个径级的雨滴在各次降雨中的动能情况,将同一次降雨中所有径级的雨滴相加可得出每个 1min 取样
时间内的总降雨动能,再用总动能除以仪器采样面积 0.00456m2就能得出单位面积每分钟降雨动能值 Es
(J m-2 min-1)。 用 Es除以每分钟降雨量得出了单位降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降雨动能,用 Ep( J m
-2
min-1 mm-1)来表示。
3摇 结果与分析
3.1摇 林冠对雨滴大小分布的影响
3.1.1摇 林内外雨滴大小分布差异
表 1反映了林内和林外所有样本中各直径级别的雨滴数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林内外雨滴直径大都分布
在 0.125—0.5mm之间,但林内与林外的各径级雨滴分布规律有着一定的差异。 林内的雨滴总数为 149053 个
而林外雨滴总数为 108130个,林内的雨滴总数高于林外 37.8%,林内臆0.25mm 的雨滴无论从数量还是百分
比上都要高于林外,而林外雨滴减少幅度最大的是直径处于 0.75—2.00mm之间的雨滴,可以确定林冠能将体
积较大的雨滴分散形成了更多小雨滴,这与罗德和王琛的研究结果近似[18鄄19]。
表 3摇 雨滴大小分布
Table 3摇 Drop鄄size distribution
雨滴直径 / mm
Raindrop diameter
林内 Inside forest
雨滴数量
Number of raindrops
百分比 / %
Percentage
林外 Outside forest
雨滴数量
Number of raindrops
百分比 / %
Percentage
0.125 44172 29.64 28638 26.48
0.25 51448 34.52 28099 25.99
0.375 26092 17.51 12168 11.25
0.5 19933 13.37 15143 14.00
0.75 3768 2.53 8196 7.58
1 1625 1.09 6571 6.08
1.25 627 0.42 3952 3.65
1.5 393 0.26 2293 2.12
1.75 232 0.16 1358 1.26
2 222 0.15 1233 1.14
2.5 156 0.10 339 0.31
3 103 0.07 106 0.10
3.5 72 0.05 26 0.02
4 81 0.05 7 0.01
4.5 39 0.03 1 0
5 38 0.03 0 0
5.5 24 0.02 0 0
6 12 0.01 0 0
6.5 8 0.01 0 0
7 3 0 0 0
7.5 2 0 0 0
8 3 0 0 0
8.5 0 0 0 0
摇 摇 雨滴个数为雨谱仪的有效测定面积上(0.0046m2)测得的数值
林冠层除了分散雨滴作用外还有着汇集雨滴的作用。 从表 3中可以看出,林内的雨滴数量增加幅度最大
的是 0.375mm径级,对比林外此径级的雨滴数量增加了 114%,占雨滴总数的百分比也从 11.25%增加到了
1097摇 24期 摇 摇 摇 史宇摇 等: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17郾 51%。 据雷瑞德测定[16],一枚针叶聚集自然下落的雨滴直径为 2.8—3.4mm,而两枚针叶为 3.4—3.8mm,
从本研究结果上看侧柏叶聚集雨滴的特征与两枚针叶的更为近似。 同时也可以看出,大于 3mm 的每个径级
林内的雨滴数目都多于林外。 林外降雨几乎没有直径大于 4mm的雨滴,而林内则出现了一些 7mm以上的大
雨滴。
3.1.2摇 不同径级雨滴对降雨的贡献率
林冠层对雨滴大小分布的改变对降雨的影响需要分析各径级雨滴对总降雨的体积贡献率才能有更全面
的认识。 图 1反映了全部样本中林内和林外不同径级雨滴对总降雨的体积贡献率变化,图 2则反映了累积体
积贡献率的变化情况。 从图 1可以看出,林外降雨体积贡献率最大的雨滴直径范围是 0.5—2mm,整体上看呈
单峰曲线变化,其中贡献率最大的为 1mm径级雨滴,达到了 15.1%;而林内降雨体积贡献率随雨滴直径增加
呈多峰山状变化,在 0.5、4、5mm处为体积贡献率的峰值,贡献率最大的为径级在 4mm的雨滴,达到了 10.9%。
图 2反映了林内外不同径级雨滴对总降雨累积体积贡献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内外雨滴体积累计分布曲线有
一定差别,林内曲线较为平缓,雨滴体积积累随雨滴直径呈缓慢均匀上升状态,而林外曲线则上升急促,到雨
滴直径为 2mm处时的体积累积已超过了 90%。 林内外雨滴各径级累积体积的分布规律表明,由于林冠对降
雨的拦截再分配功能,林下降雨雨滴在各个径级间更为分散,中间直径的雨滴数量减少,体积贡献率变低,而
小雨滴和大雨滴的数量都有所增加,其中大雨滴的体积贡献率有了明显增加,这与张颖和王琛等人的研究结
论相同[5,19]。
摇 图 1摇 林内外不同径级雨滴对总降雨体积贡献率
Fig.1摇 Total rainfall volum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diameter level raindrops inside and outside forest
摇 图 2摇 林内外不同径级雨滴对总降雨累积体积贡献率
Fig. 2 摇 Total rainfall volume accumulation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diameter level raindrops inside and outside forest
图 3摇 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随雨滴直径变化情况
摇 Fig.3摇 Change of raindrops terminal speed along with raindrops
diameter outside and inside forest
3.2摇 林冠对雨滴终点速度的影响
3.2.1摇 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差异
将选取的 100个 1min内雨滴数据样本中林内外各
径级的雨滴平均速度随雨滴直径绘制成折线图(图 3)。
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都随着雨滴直径
的增加而增加。 当雨滴直径小于 0.75mm 时林内和林
外的相同直径的雨滴终点速度差异很小,当雨滴直径在
大于 0.75mm时,同一径级林内的雨滴速度开始低于林
外并且随着雨滴直径的增加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差异
逐渐加大。 林外雨滴在直径达到 3mm 后速度稳定在
7m / s左右,而直径大于 4mm的林内雨滴随着直径增加
其雨滴终点速度一直在不断增加,当雨滴直径大于
209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6mm后还出现了一段较快的增加趋势,林内大雨滴的最高速度能达到 7.8m / s左右。
图 4摇 林外雨滴直径鄄速度分布
Fig.4摇 Distribution of raindrops diameter鄄velocity outside forest
图中实线为 Gunn鄄Kinzer曲线
图 5摇 林内雨滴直径鄄速度分布
Fig.5摇 Distribution of raindrops diameter鄄velocity inside forest
图中实线为 Gunn鄄Kinzer曲线
3.2.1摇 雨滴终点速度与雨滴大小分布的相关性
为研究林内与林外雨滴大小和雨滴终点速度分布的差异性,选取了 2010 年 8 月 21 日降雨中时间接近、
雨强相似的两组雨滴数据样本,仪器测定并由自带软件生成的林内与林外雨滴分布谱图见图 4 和图 5。 Atlas
利用 Gunn和 Kinzer在海平面标准大气的实验观测结果[14,20],提出了雨滴直径与雨滴终点速度的经验公式
V= 9.65-10.3e-0.6D [20,14],式中 V为雨滴终点速度(m / s),D 为雨滴直径(mm)。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林外的雨
滴直径和终点速度分布基本上符合 Gunn鄄Kinzer曲线的规律,可以认为 Gunn鄄Kinzer公式对于研究区的降雨有
着较好的适应性。 而林内雨滴直径和终点速度的分布较为较分散,出现了低速(4.2—5.8m / s)的较大雨滴
(4—4.5mm),和少量速度大于 5.8m / s的较小雨滴(0.25—0.375m / s)。
3.3摇 林冠对雨滴动能的影响
图 6摇 林内外不同直径雨滴的动能贡献
摇 Fig. 6 摇 Contribution for rainfall kinetic energy by different
diameter level raindrops outside and inside forest
3.3.1摇 林内外不同雨滴直径和终点速度对降雨动能的贡献
图 6表示所有样本降雨数据中不同径级雨滴贡献
的雨滴动能 Es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外降雨总动能
值 Es随雨滴直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0.5—3mm
径级的雨滴贡献了 95%以上的降雨动能,小于 0.5mm
的雨滴数量众多但由于其质量小而且终点速度较低,其
对动能的贡献率不大,而大于 3mm 的雨滴数量过少对
总动能的贡献也很小。 而林内降雨各径级对雨滴总动
能的贡献随雨滴径级的增加呈多峰山状变化,各径级之
间雨滴提供的动能较林外降雨来说差异较小,直径在
2—7.5mm 范围的雨滴贡献的动能占总动能的绝大部
分。 可见林冠层的存在削减了林外雨滴直径 0.5—3mm
的降雨动能,并将削减动能的大部分转化给聚合生成的
大径级雨滴。
图 7表示了所有样本降雨数据中不同终点速度的雨滴贡献动能 Es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内和林外终
点速度小于 2.6m / s的雨滴贡献动能的情况差异不大,这个速度范围内的雨滴动能对总降雨动能的贡献程度
都很微小。 在雨滴终点速度处于 2.6—11m / s的区间内林外雨滴动能随终点速度增加总体上呈单峰曲线变化
趋势,而林内降雨的动能呈多峰山状变化。 在雨滴终点速度为 4—9m / s 的区间内林外雨滴的动能明显高于
3097摇 24期 摇 摇 摇 史宇摇 等: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7摇 林内外不同终点速度雨滴的动能贡献
摇 Fig. 7 摇 Contribution for rainfall kinetic energy by different
raindrops terminal speed outside and inside forest
林内降雨,林内降雨只在速度为 10mm处雨滴动能高于
林外降雨。 总结林内外的变化规律,可以认为林冠层主
要削减了雨滴终点速度为 4—9m / s 的林外降雨的雨滴
动能值。
3.3.2摇 林内外降雨动能对比
通过对雨谱仪实测的 100 组数据得出的林内外雨
滴动能各个相关参数的对比情况如表 4 所示。 从表中
可以看出,100组数据的林内平均雨强为 4.35mm / h,而
林外为 5.68mm / h,这种差异反映了林冠层对降雨的截
持作用,相当于占总量 23.4%的降雨无法降落到地面。
林内平均每分钟每平方米的雨滴个数为 324028.26 个,
而林外此数值为 235065.21 个,林内比林外高 38%。 林
外单个雨滴的动能平均值 Ed为 29.02滋J,而林内 Ed值为 24.56滋J。 从雨滴总数量上看林内要高于林外,但由于
林内大量的小雨滴其动能值非常微小,导致降低了林内雨滴的平均动能值有所降低。 平均 Es值是林内外雨
滴动能情况的综合反映,林外平均 Es值为 0.859 J m
-2 min-1,而林内为 0.627 J m-2 min-1,相当于侧柏林地雨滴
降落到地面的动能比林外空旷地减少了 27%,这个结果说明林冠层对降雨动能的削减作用较为明显。 而平
均 Ep值反映了假定林内外降雨量完全相同情况下的动能差异情况,可以看出林外平均 Ep值为 6.821 J m
-2
min-1,而林内为 7.957 J m-2 min-1,林内要高于林外。 这反映了林冠层枝叶积聚雨滴以及其他的相关物理过
程能够使等降雨量的降雨动能有所增加。
表 4摇 林内外降雨动能对比
Table 4摇 Contrast between rainfall kinetic energy outside and inside forest
平均雨强
Mean rainfall
intensity / (mm / h)
平均雨滴数
Mean number
of raindrops
/ (个 m-2 min-1)
平均 Ed / 滋J
Mean Ed
平均 Es
MeanEs
/ ( J m-2 min-1)
平均 Ep
MeanEp
/ ( J m-2 min-1 mm-1)
林外 Outside forest 5.68 235065.21 29.02 0.859 6.821
林内 Inside forest 4.35 324028.26 24.56 0.627 7.957
4摇 讨论
(1)降雨通过林冠层时被分解为许多分量,一部分是未经树体接触而从林冠空隙中穿过的自由穿透降
雨,其降雨特征同林外降雨相比没有发生变化;一部分是林冠截持降雨,它被林冠枝叶截持并最终直接蒸发到
空气中,不会对地面发生作用,可认为这部分降雨的动能被林冠层完全消减了;另一部分是沿树干缓缓流到林
地的干流,树干流的不存在对地面的击溅作用,其降雨动能可忽略不计;还有一部分降雨,虽被林冠拦截过,但
最终还是降落到林地,称为林冠降雨。 实际观测中不能把直接穿透降雨和林冠降雨分开,常合称为穿透降雨。
本研究所测定的林内降雨动能即为广义上的穿透降雨,其与林外降雨的差值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林冠层对降
雨动能削减的程度。
本研究发现林下降雨雨滴在各个径级间更为分散,中间直径的雨滴数量减少,体积贡献率变低,而小雨滴
和大雨滴的数量都有所增加,其中大雨滴的体积贡献率有了明显增加。 通过对林内降雨中雨滴大小的分布规
律研究以及与林外降雨的对比分析,可认为林冠降雨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林冠层通过枝叶和雨滴的
碰撞将自然降雨中大量的雨滴分散成了更小的雨滴,可称作飞溅液滴;另一部分是由于叶片的汇聚作用将一
部分的小雨滴聚合成直径较大的雨滴降落在林下地面,可称为叶片滴落雨。 而研究得出的林内降雨雨滴分布
规律就是自由穿透降雨、飞溅液滴和叶片滴落雨的共同反映,这与 Nanko等得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21]。
409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2)雨滴终点速度是降雨参数中一个重要的微物理量,决定了降水动能的大小。 雨滴下落的过程中同时
受到 3种力共同作用,即重力,空气阻力和空气浮力。 在这 3种力的共同作用下,雨滴的下落运动实际上是一
个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的变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雨滴作匀速运动。 雨滴速度从 0 到匀速的过程
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弛豫时间,所走过的路程称为惯性路程,最后所达到的均匀速度称为雨滴终点速度[22]。 而
林冠层通过截留、分散和汇聚作用改变了雨滴的原有运动规律,会使林内与林外的雨滴终点速度分布规律出
现一定的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当雨滴直径小于 0.75mm 时林内和林外的相同直径的雨滴终点速度差异很小,直径较小
的雨滴能在较快时间和较短的运行距离内达到匀速运动。 当雨滴直径在大于 0.75mm 时,相同径级的雨滴林
内速度开始低于林外并且随着雨滴直径的增加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差异逐渐加大,这说明在此直径范围内林
内雨滴无法在 8m左右的降落高度内达到终点速度,并且林内雨滴直径越大其终点速度与匀速运动速度的差
异值越大。 而在林内通过林冠汇聚作用重新生成的叶片滴落雨随着直径增加其雨滴终点速度一直在不断增
加,说明叶片滴落雨可通过自身质量的增加不断提高下落时的加速度从而在相同的运动距离内达到更大的终
点速度。 林内雨滴由于林冠的截留、分散和汇聚作用,相比于林外其雨滴直径与雨滴终点速度的相关性降低,
雨滴谱分布更加分散,这与 Frasson和 Krajewski在玉米冠层下得出的研究结论相似[23]。
(3)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讲,雨滴从天空形成直至降落地面的过程中林冠层对降雨的阻拦相当于增加了
雨滴下降的阻力,林冠层对雨滴做负功,则雨滴的总动能必然减小。 通过研究得出相同受雨面积下林内降雨
动能比林外减小了 27.0%,证明了侧柏林对降雨的动能有着有效的削减效果。 同时,研究得出林内降水量比
林外减小了 23.4%,而减少的这部分降雨被截留在枝叶表面或沿树干缓缓流下,它们的动能基本上完全损失,
说明了林冠层削减降雨动能主要还是通过林冠截留作用实现的。
研究中发现林内降雨单位雨滴的平均动能 Ed和单位面积单位降水量的动能 Ep平均值均要高于林外降
雨。 经分析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林冠枝叶能将降雨中小雨滴汇集成了大雨滴最终降落至地面,这
部分经林冠汇聚作用新生成的叶片滴落雨同时具有较大的质量和速度,是林内降雨动能的主要组成部分。 之
前的一些研究也认为由于林冠枝叶积聚雨滴作用,林下雨滴动能或溅蚀力在某些情况下有所增加[16, 24鄄25]。
因此,植被覆盖可以在削减林内降雨总量方面降低林内土壤的水力侵蚀,但在局部可能会加重雨滴对土壤表
面的击溅侵蚀作用。
林冠层对降雨的能量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与植被的枝叶特性、降落高度、降雨类型、降雨强度、
气象因素等都有着密切关系。 本研究由于条件有限,仅限于研究单一的树种和林分结构下林内与林外降雨动
能的变化情况,并不能反映林冠结构以及降雨期间气象条件对动能的影响。 希望今后此类研究能够继续深入
开展,并与先进的传感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揭示林冠层对降雨能量调节作用的规律。
References:
[ 1 ]摇 Zhang H X, Wang W Z.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rd rain and its distribution over the Loess Plateau.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83,
(1): 35鄄44.
[ 2 ] 摇 Wang W Z. Study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rain fall characteristics and loss of soil in loess region.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83, 3
(4): 7鄄13, 65鄄65.
[ 3 ] 摇 Lei A L, Zhang X D, Tang K L. Contrast of a few calculating methods on fal1 velocity of water drops.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95, 15(4): 43鄄47.
[ 4 ] 摇 Xu R. Calculation method of natural rainfall and artificial rainfall kinetic energ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1983, (3): 37鄄39.
[ 5 ] 摇 Zhang Y, Xie B Y, Yu X X, Niu J Z, Li W, Yue Y J. Influence of young growth canopy of several typical tree species on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9, 31(4): 70鄄76.
[ 6 ] 摇 Yin H, Guan W B, Xue X X, Xie C H. Re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energy by canopy of dark coniferous forests in Gongga Mountain, sou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10, 32(2): 1鄄5.
[ 7 ] 摇 Luo W X, Bai L Q, Song X D, Liu T Y, Ma Z M. Runoff and scouring amount in forest and grass land with different cover rate. Journal of Soil and
5097摇 24期 摇 摇 摇 史宇摇 等: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Water Conservation, 1990, 4(1): 30鄄35.
[ 8 ] 摇 Li Z X, Ouyang Z Y, Zheng H, Jiang L J, Liu X L, Su Y M. Changes of raindrop composition and rainfall energy under coniferous forest and sub-
alpine shrubbery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regio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4, 18(4): 125鄄133.
[ 9 ] 摇 Zhou P H, Wu C L. The research method of soil anti-scourability experiment in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93, 7
(1): 29鄄34.
[10] 摇 Zhou G Y. Hydrothermal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cosystem.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1997: 84鄄85.
[11] 摇 Luo D, Yu X X, Dong L. Changes of nature rainfall energy through forest canopy in Miyun mountain regio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8, 22(3): 60鄄63.
[12] 摇 Lei A L, Zhang X D, Tang K L. Contrast of a few calculating methods on fal1 velocity of water drops.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95, 15(4): 43鄄47.
[13] 摇 Beard K V, Pruppacher H R. A determination of the terminal velocity and drag of small water drops by means of a wind tunnel.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1969, 26(5): 1066鄄1072.
[14] 摇 Gunn R, Kinzer G D. The terminal velocity of fall for water droplets in stagnant air. Journal of Meteorology, 1949, 6(4): 243鄄248.
[15] 摇 Zhou G Y.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kinetic energy by canopies of artificial forest tree species, and its ecological effects.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
1997, 21(3): 250鄄259.
[16] 摇 Lei R D. Influences of canopy of pine upon kinetic energy of precipitatio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88, 2(2): 31鄄39.
[17] 摇 Wu G Y, Cheng J, Zhu Z H, Wu F Q, Yu X L.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under canopy of plantation forest in the southern Loess Plateau.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1, 18(4): 32鄄35.
[18] 摇 Luo D. Studie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under the Forest in Beijing Mountainous Area [ D].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8.
[19] 摇 Wang C. Research of Micro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in Beijing [D].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10.
[20] 摇 Atlas D, Srivastava R C, Sekhon R S. Doppler radar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at vertical incidence. Reviews of Geophysics, 1973, 11(1):
1鄄35.
[21] 摇 Nanko K, Hotta N, Suzuki M.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canopy specie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throughfall drop size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6, 329(3 / 4): 422鄄431.
[22] 摇 Jia X C. Observational Studies on Summer Rain Clouds from Different Area Raindrop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D].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and Science Technology, 2009.
[23] 摇 de Moraes Frasson R P, Krajewski W F.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rop鄄size distribution and velocity鄄diameter relation of the throughfall under the
maize canopy.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1, 151(9): 1244鄄1251.
[24] 摇 Zhou Y, Wats D. Hydrological effect of Pinus Yunnanensis Forest on soil erosion control in the alpine gorge regio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98, 4(3): 31鄄38.
[25] 摇 Wang L X, Xie M Z. Mountain Shelter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Hydrolog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ress, 1997.
参考文献:
[ 1 ]摇 张汉雄, 王万忠. 黄土高原的暴雨特性及分布规律. 水土保持通报, 1983, (1): 35鄄44.
[ 2 ] 摇 王万忠. 黄土地区降雨特性与土壤流失关系的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1983, 3(4): 7鄄13, 65鄄65.
[ 3 ] 摇 雷阿林, 张学栋, 唐克丽. 几种计算水滴降落速度方法的比较. 水土保持通报, 1995, 15(4): 43鄄47.
[ 4 ] 摇 徐锐. 关于天然降雨和人工降雨的动能计算方法. 中国水土保持, 1983, (3): 37鄄39.
[ 5 ] 摇 张颖, 谢宝元, 余新晓, 牛健植, 李维, 岳永杰. 黄土高原典型树种幼树冠层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4):
70鄄76.
[ 6 ] 摇 殷晖, 关文彬, 薛肖肖, 谢春华. 贡嘎山暗针叶林林冠对降雨能量再分配的影响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2(2): 1鄄5.
[ 7 ] 摇 罗伟祥, 白立强, 宋西德, 刘天义, 马志明. 不同覆盖度林地和草地的径流量与冲刷量. 水土保持学报, 1990, 4(1): 30鄄35.
[ 8 ] 摇 李振新, 欧阳志云, 郑华, 姜立军, 刘兴良, 宿以明. 卧龙地区针叶林及亚高山灌丛对降雨的雨滴谱及能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4): 125鄄133.
[ 9 ] 摇 周佩华, 武春龙. 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的试验研究方法探讨. 水土保持学报, 1993, 7(1): 29鄄34.
609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10]摇 周国逸. 生态系统水热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7: 84鄄85.
[11] 摇 罗德, 余新晓, 董磊. 密云山区林冠层对天然降雨能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3): 60鄄63.
[12] 摇 雷阿林, 张学栋, 唐克丽. 几种计算水滴降落速度方法的比较. 水土保持通报, 1995, 15(4): 43鄄47.
[15] 摇 周国逸. 几种常用造林树种冠层对降水动能分配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3): 250鄄259.
[16] 摇 雷瑞德. 华山松林冠层对降雨动能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1988, 2(2): 31鄄39.
[17] 摇 吴光艳, 成婧, 祝振华, 吴发启, 于小玲. 黄土高原南部人工林林冠对降雨特征的影响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4): 32鄄35.
[18] 摇 罗德. 北京山区森林植被影响下的降雨动力学特性研究 [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19] 摇 王琛. 北京地区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22] 摇 贾星灿. 夏季不同地区降水云系雨滴谱特征的观测研究 [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9.
[24] 摇 周跃, Wats D. 高山峡谷区云南松林土壤侵蚀控制的水文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1998, 4(3): 31鄄38.
[25] 摇 王礼先, 解明曙. 山地防护林水土保持水文生态效益及其信息系统.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7097摇 24期 摇 摇 摇 史宇摇 等: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摇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灾燥造援猿猿袁晕燥援圆源 阅藻糟援袁圆园员猿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冤
悦韵晕栽耘晕栽杂
云则燥灶贼蚤藻则泽 葬灶凿 悦燥皂责则藻澡藻灶泽蚤增藻 砸藻增蚤藻憎
栽澡藻 责则燥遭造藻皂泽 蚤灶 则藻凿 泽燥蚤造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蚤灶 泽燥怎贼澡藻则灶 燥枣 悦澡蚤灶葬 葬灶凿 蚤贼泽 糟燥怎灶贼藻则皂藻葬泽怎则藻泽
在匀粤韵 匝蚤早怎燥袁 匀哉粤晕郧 郧怎燥择蚤灶袁 酝粤 再葬灶择蚤灶 渊苑远员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云怎灶凿葬皂藻灶贼葬造泽 燥枣 耘糟燥造燥早赠院 责则燥皂燥贼蚤灶早 藻糟燥造燥早赠 枣则燥皂 贼则葬凿蚤贼蚤燥灶 贼燥 皂燥凿藻则灶院 栽燥 悦燥皂皂藻皂燥则葬贼藻 栽澡藻 员园园贼澡 粤灶灶蚤增藻则泽葬则赠 燥枣 耘援 孕援 韵凿怎皂忆泽
月蚤则贼澡凿葬赠 月粤韵 匝蚤灶早凿藻袁 在匀粤晕郧 载蚤怎枣藻灶 渊苑远圆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云燥燥凿 糟澡葬蚤灶 造藻灶早贼澡 贼澡藻燥则赠院 葬 则藻增蚤藻憎 在匀粤晕郧 匀怎葬灶袁 匀耘 蕴蚤葬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孕藻蚤赠怎袁 藻贼 葬造 渊苑远猿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怎贼藻糟燥造燥早赠 驭 云怎灶凿葬皂藻灶贼葬造泽
云燥则葬早蚤灶早 葬灶凿 遭藻凿 泽蚤贼藻 泽藻造藻糟贼蚤燥灶 燥枣 栽蚤葬灶泽澡葬灶 葬则早葬造蚤渊韵增蚤泽 葬皂皂燥灶 噪葬则藻造蚤灶蚤冤蚤灶 悦藻灶贼则葬造 栽蚤葬灶泽澡葬灶 酝燥怎灶贼葬蚤灶泽 蚤灶 杂怎皂皂藻则
蕴陨 再藻袁 再哉 再怎择怎灶袁杂匀陨 允怎灶袁藻贼 葬造 渊苑远源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陨灶澡蚤遭蚤贼蚤燥灶 燥枣 责蚤灶藻 糟燥灶藻憎燥则皂袁 造葬则增葬藻 阅蚤燥则赠糟贼则蚤葬 责则赠藻则蚤袁 燥灶 澡藻则遭蚤增燥则藻鄄蚤灶凿怎糟藻凿 凿藻枣藻灶泽藻泽 燥枣 孕蚤灶怎泽 贼葬遭怎造藻葬枣燥则皂蚤泽
在匀粤晕郧 载蚤葬燥袁 蕴陨 载蚤怎造蚤灶早袁 蕴陨 载蚤灶早葬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苑远缘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责燥灶泽藻 燥枣 责藻则蚤责澡赠贼燥灶 贼燥 灶怎贼则蚤藻灶贼 造藻增藻造 葬灶凿 则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泽 遭藻贼憎藻藻灶 责藻则蚤责澡赠贼燥灶 葬灶凿 凿藻糟葬赠 凿藻早则藻藻 燥枣 孕燥贼葬皂燥早藻贼燥灶 糟则蚤泽责怎泽
宰耘陨 匀燥灶早灶燥灶早袁孕粤晕 允蚤葬灶造蚤灶袁在匀粤韵 运葬蚤袁藻贼 葬造 渊苑远远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燥则则藻造葬贼蚤增藻 泽贼怎凿赠 遭藻贼憎藻藻灶 糟澡藻皂蚤糟葬造 糟燥灶泽贼蚤贼怎藻灶贼泽 葬灶凿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枣葬糟贼燥则泽 燥枣 晕燥贼燥责贼藻则赠早蚤蚤 砸澡蚤扎燥皂葬 耘贼 砸葬凿蚤曾 燥枣 藻灶凿葬灶早藻则藻凿 责造葬贼藻葬怎
责造葬灶贼 匀哉粤晕郧 蕴蚤灶枣葬灶早袁 蕴陨 宰藻灶贼葬燥袁 宰粤晕郧 在澡藻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苑远远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陨灶凿怎糟藻凿 糟澡葬灶早藻泽 蚤灶 泽燥蚤造 皂蚤糟则燥遭蚤葬造 贼则葬灶泽枣燥则皂葬贼蚤燥灶 燥枣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蚤灶 皂葬蚤扎藻 则澡蚤扎燥泽责澡藻则藻 遭赠 源鄄赠藻葬则 藻曾责燥泽怎则藻 贼燥 韵猿
宰哉 云葬灶早枣葬灶早袁 在匀耘晕郧 再燥怎枣藻蚤袁 宰哉 砸燥灶早躁怎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苑远苑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澡葬灶早藻泽 燥枣 凿蚤早藻泽贼蚤增藻 藻灶扎赠皂藻 葬糟贼蚤增蚤贼赠 燥枣 栽藻早蚤造造葬则糟葬 早则葬灶燥泽葬 藻曾责燥泽藻凿 贼燥 糟葬凿皂蚤怎皂 葬灶凿 糟燥责责藻则
悦匀耘晕 载蚤葬燥曾蚤葬燥袁 郧粤韵 再藻贼蚤葬灶袁宰哉 匀燥灶早曾蚤袁藻贼 葬造 渊苑远怨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袁 悦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葬灶凿 耘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孕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 凿赠灶葬皂蚤糟泽 葬灶凿 凿藻灶泽蚤贼赠 燥枣 月葬糟贼则燥糟藻则葬 凿燥则泽葬造蚤泽 渊匀藻灶凿藻造冤 蚤灶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澡葬遭蚤贼葬贼泽 在匀耘晕郧 杂蚤灶蚤灶早 渊苑远怨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蚤贼贼藻则 枣葬造造 责则燥凿怎糟贼蚤燥灶 葬灶凿 灶怎贼则蚤藻灶贼 凿赠灶葬皂蚤糟 燥枣 悦蚤灶灶葬皂燥皂怎皂 糟葬皂责澡燥则葬 葬灶凿 孕蚤灶怎泽 皂葬泽泽燥灶蚤葬灶葬 皂蚤曾藻凿 枣燥则藻泽贼泽 蚤灶 泽怎遭贼则燥责蚤糟泽 悦澡蚤灶葬
蕴陨 在澡燥灶早憎藻灶袁 再粤晕 宰藻灶凿藻袁 在匀耘晕郧 宰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苑苑园苑冤
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袁 砸藻早蚤燥灶葬造 葬灶凿 郧造燥遭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粤泽泽藻泽泽蚤灶早 贼澡藻 泽责葬贼蚤葬造 则藻责则藻泽藻灶贼葬贼蚤增藻灶藻泽泽 燥枣 藻凿凿赠 糟燥增葬则蚤葬灶糟藻 枣造怎曾 燥遭泽藻则增葬贼蚤燥灶 泽贼葬贼蚤燥灶泽 燥枣 贼藻则则藻泽贼则蚤葬造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泽 蚤灶 悦澡蚤灶葬
宰粤晕郧 杂澡葬燥择蚤葬灶早袁悦匀耘晕 阅蚤藻糟燥灶早袁在匀韵哉 蕴藻蚤袁藻贼 葬造 渊苑苑员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糟燥怎责造蚤灶早 则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 遭藻贼憎藻藻灶 增葬则蚤葬贼蚤燥灶泽 燥枣 晕阅灾陨 葬灶凿 糟澡葬灶早藻 燥枣 葬藻燥造蚤葬灶 泽葬灶凿赠 造葬灶凿 蚤灶 贼澡藻 再葬则造怎灶早 在葬灶早遭燥 砸蚤增藻则 月葬泽蚤灶 燥枣
栽蚤遭藻贼袁 悦澡蚤灶葬 蕴陨 匀葬蚤凿燥灶早袁 杂匀耘晕 宰藻蚤泽澡燥怎袁 悦粤陨 月燥枣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苑圆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澡蚤早澡藻则 则藻泽燥造怎贼蚤燥灶 蚤皂葬早藻 葬灶凿 泽责葬贼蚤葬造 早则葬蚤灶 泽蚤扎藻 燥灶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 蚤灶 葬 泽皂葬造造 憎葬贼藻则泽澡藻凿 燥枣 贼澡藻 枣葬则皂蚤灶早鄄责葬泽贼燥则葬造 扎燥灶藻
在匀粤晕郧 匝蚤灶早赠蚤灶袁 云粤晕 允怎灶 渊苑苑猿怨冤
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糟澡葬灶早藻泽 燥枣 泽燥蚤造 燥则早葬灶蚤糟 糟葬则遭燥灶 葬灶凿 糟葬则遭燥灶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蚤灶凿藻曾 蚤灶 葬造责蚤灶藻 泽贼藻责责藻
悦粤陨 载蚤葬燥遭怎袁再哉 月葬燥扎澡藻灶早袁孕耘晕郧 再怎藻造蚤灶袁藻贼 葬造 渊苑苑源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责葬贼蚤葬造 澡藻贼藻则燥早藻灶藻蚤贼赠 燥枣 泽燥蚤造 燥则早葬灶蚤糟 糟葬则遭燥灶 葬灶凿 贼燥贼葬造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葬贼 泽皂葬造造 泽糟葬造藻 蚤灶 泽怎遭葬造责蚤灶藻 皂藻葬凿燥憎 葬灶凿 孕蚤糟藻葬 皂藻赠藻则蚤 枣燥则藻泽贼 蚤灶 蕴怎赠葬
酝燥怎灶贼葬蚤灶 宰哉 载蚤葬燥早葬灶早袁 郧哉韵 允蚤灶责蚤灶早袁 栽陨粤晕 载怎责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苑缘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糟贼蚤增藻 责燥燥造泽 燥枣 泽燥蚤造 燥则早葬灶蚤糟 糟葬则遭燥灶 蚤灶 泽怎遭贼则燥责蚤糟葬造 枣燥则藻泽贼泽 葬贼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泽怎糟糟藻泽泽蚤燥灶葬造 泽贼葬早藻泽 蚤灶 悦藻灶贼则葬造 匀怎灶葬灶袁 悦澡蚤灶葬
杂哉晕 宰藻蚤躁怎灶袁 云粤晕郧 载蚤袁 载陨粤晕郧 宰藻灶澡怎葬袁 藻贼 葬造 渊苑苑远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蚤皂责葬糟贼 燥枣 泽澡藻藻贼 葬灶凿 早怎造造赠 藻则燥泽蚤燥灶 燥灶 泽燥蚤造 葬早早则藻早葬贼藻 造燥泽泽藻泽 蚤灶 贼澡藻 遭造葬糟噪 泽燥蚤造 则藻早蚤燥灶 燥枣 晕燥则贼澡藻葬泽贼 悦澡蚤灶葬
允陨粤晕郧 再蚤造蚤葬灶早袁 在匀耘晕郧 云藻灶造蚤袁 宰粤晕郧 月蚤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苑苑苑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晕藻贼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皂蚤灶藻则葬造蚤扎葬贼蚤燥灶 蚤灶 泽燥蚤造泽 燥枣 晕葬责葬澡葬蚤 憎藻贼造葬灶凿 蚤灶 晕燥则贼澡憎藻泽贼 再怎灶灶葬灶
载陨耘 悦澡藻灶早躁蚤藻袁 郧哉韵 载怎藻造蚤葬灶袁 再哉 蕴藻蚤糟澡葬燥袁 藻贼 葬造 渊苑苑愿圆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灾葬则蚤葬贼蚤燥灶 燥枣 泽燥蚤造 枣藻则贼蚤造蚤贼赠 蚤灶 耘怎糟葬造赠责贼怎泽 则燥遭怎泽贼葬 责造葬灶贼葬贼蚤燥灶泽 葬枣贼藻则 糟燥灶贼则燥造造藻凿 遭怎则灶蚤灶早 蚤灶 贼澡藻 则藻凿 泽燥蚤造 则藻早蚤燥灶 葬灶凿 蚤贼泽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藻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再粤晕郧 杂澡葬灶早凿燥灶早袁 宰哉 允怎灶袁 栽粤晕 匀燥灶早憎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苑苑愿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泽责葬贼蚤燥鄄贼藻皂责燥则葬造 增葬则蚤葬贼蚤燥灶泽 燥枣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糟燥增藻则 蚤灶 贼澡藻 再藻造造燥憎 砸蚤增藻则 月葬泽蚤灶 枣则燥皂 圆园园园 贼燥 圆园员园
再哉粤晕 蕴蚤澡怎葬袁 允陨粤晕郧 宰藻蚤早怎燥袁 杂匀耘晕 宰藻灶皂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苑苑怨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燥灶早鄄贼藻则皂 凿赠灶葬皂蚤糟 泽蚤皂怎造葬贼蚤燥灶 燥灶 枣燥则藻泽贼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 糟澡葬灶早藻泽 蚤灶 酝燥怎灶贼 蕴怎泽澡葬灶
蕴陨粤晕郧 再葬灶赠葬灶袁 在匀韵哉 晕蚤葬灶曾蚤灶早袁载陨耘 匀怎蚤憎藻蚤袁藻贼 葬造 渊苑愿园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责藻糟蚤藻泽 澡葬遭蚤贼葬贼 糟燥则则藻造葬贼蚤燥灶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蚤灶 贼藻皂责藻则葬贼藻鄄泽怎遭贼则燥责蚤糟葬造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贼则葬灶泽蚤贼蚤燥灶 扎燥灶藻
再哉粤晕 在澡蚤造蚤葬灶早袁 悦匀耘晕 再怎灶袁 宰耘陨 月燥造蚤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愿员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责燥灶泽藻泽 燥枣 匝蚤造蚤葬灶 躁怎灶蚤责藻则泽 则葬凿蚤葬造 早则燥憎贼澡 燥枣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 葬灶凿 凿藻贼则藻灶凿蚤灶早 皂藻贼澡燥凿 贼燥 糟造蚤皂葬贼藻 糟澡葬灶早藻 蚤灶 匝蚤灶早澡葬蚤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 在匀粤晕郧 砸怎蚤遭燥袁 再哉粤晕 再怎躁蚤葬灶早袁 宰耘陨 宰藻灶泽澡燥怎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愿圆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燥怎则糟藻 葬灶凿 陨灶凿怎泽贼则蚤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栽澡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 燥枣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糟葬责蚤贼葬造 蚤灶 阅葬曾蚤葬燥曾蚤灶早葬灶造蚤灶早袁 匀藻蚤造燥灶早躁蚤葬灶早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袁 悦澡蚤灶葬
酝粤 蕴蚤曾蚤灶袁 匝陨晕 载怎藻遭燥袁 杂哉晕 晕葬灶袁藻贼 葬造 渊苑愿猿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葬灶凿 蚤皂责造藻皂藻灶贼葬贼蚤燥灶 燥枣 皂燥遭蚤造藻 凿葬贼葬 糟燥造造藻糟贼蚤燥灶 泽赠泽贼藻皂 枣燥则 枣蚤藻造凿 泽怎则增藻赠 燥枣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
杂匀耘晕 宰藻灶皂蚤灶早袁 杂哉晕 在澡燥灶早责蚤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载怎藻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愿源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哉则遭葬灶袁 砸怎则葬造 葬灶凿 杂燥糟蚤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粤 则藻皂燥贼藻 泽藻灶泽蚤灶早 怎则遭葬灶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蚤灶凿藻曾 葬灶凿 蚤贼泽 葬责责造蚤糟葬贼蚤燥灶 载哉 匀葬灶择蚤怎 渊苑愿缘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晕燥贼藻泽
郧藻灶藻贼蚤糟 凿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葬灶凿 阅晕粤 枣蚤灶早藻则责则蚤灶贼 燥枣 孕造藻蚤燥遭造葬泽贼怎泽 遭赠 陨杂杂砸 匀哉粤晕郧 杂澡怎躁怎灶袁 悦匀耘晕 蕴蚤早怎葬灶早袁 载陨粤韵 再燥灶早贼葬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愿远猿冤噎噎噎
悦燥皂责则藻澡藻灶泽蚤增藻 藻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燥灶 责澡燥贼燥泽赠灶贼澡藻贼蚤糟 葬灶凿 枣造怎燥则藻泽糟藻灶糟藻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蚤灶 泽藻藻凿造蚤灶早泽 燥枣 源 凿则燥怎早澡贼 则藻泽蚤泽贼葬灶糟藻 泽责藻糟蚤藻泽
蕴哉 郧怎葬灶早糟澡葬燥袁 载哉 允蚤葬灶曾蚤灶袁 载哉耘 蕴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愿苑圆冤
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贼燥糟噪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糟藻 燥枣 悦燥藻造燥皂葬糟贼则葬 葬灶贼蚤择怎葬贼葬 遭葬泽藻凿 燥灶 灶怎糟造藻葬则 渊陨栽杂圆冤 葬灶凿 皂蚤贼燥糟澡燥灶凿则蚤葬造 渊员远杂 则砸晕粤冤 阅晕粤 泽藻择怎藻灶糟藻 葬灶凿 泽藻糟燥灶鄄
凿葬则赠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 酝耘晕郧 载怎藻责蚤灶早袁 杂匀耘晕 载蚤灶袁 在匀粤韵 晕葬灶葬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愿愿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皂藻糟澡灶蚤泽皂 燥枣 贼澡藻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泽 燥枣 蚤灶燥则早葬灶蚤糟 糟葬则遭燥灶 葬糟择怎蚤泽蚤贼蚤燥灶 贼燥 贼藻皂责藻则葬贼怎则藻 蚤灶 贼憎燥 哉造增葬 泽责藻糟蚤藻泽
载哉 允怎灶贼蚤葬灶袁 宰粤晕郧 载怎藻憎藻灶袁 在匀韵晕郧 在澡蚤澡葬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愿怨圆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燥灶 糟澡葬灶早藻泽 燥枣 凿赠灶葬皂蚤糟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则葬蚤灶枣葬造造 贼澡燥怎早澡 孕造葬贼赠糟造葬凿怎泽 韵则蚤藻灶贼葬造蚤泽 责造葬灶贼葬贼蚤燥灶 糟葬灶燥责赠 蚤灶 月藻蚤躁蚤灶早 酝燥怎灶贼葬蚤灶
粤则藻葬 杂匀陨 再怎袁再哉 载蚤灶曾蚤葬燥袁在匀粤晕郧 允蚤葬灶澡怎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愿怨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园员怨苑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猿猿卷摇
叶生态学报曳圆园员源年征订启事
叶生态学报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袁中国生态学学会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
高级专业学术期刊袁创刊于 员怨愿员年袁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遥 坚持野百花齐放袁百家
争鸣冶的方针袁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袁探索生态学奥秘袁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袁
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袁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尧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遥
叶生态学报曳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遥 特别欢
迎能反映现代生态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曰研究简报曰生态学新理论尧新方法尧新技术介绍曰新书评价和
学术尧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遥
叶生态学报曳为半月刊袁大 员远开本袁圆愿园页袁国内定价 怨园元 辕册袁全年定价 圆员远园元遥
国内邮发代号院愿圆鄄苑袁国外邮发代号院酝远苑园
标准刊号院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摇 摇 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袁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购买遥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尧科研单位尧高等院校尧图书
馆等订阅遥
通讯地址院 员园园园愿缘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摇 电摇 摇 话院 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曰 远圆愿源猿猿远圆
耘鄄皂葬蚤造院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摇 网摇 摇 址院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本期责任副主编摇 丁摇 平摇 摇 摇 编辑部主任摇 孔红梅摇 摇 摇 执行编辑摇 刘天星摇 段摇 靖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摇 载哉耘月粤韵冤渊半月刊摇 员怨愿员年 猿月创刊冤
第 猿猿卷摇 第 圆源期摇 渊圆园员猿年 员圆月冤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摇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袁杂贼葬则贼藻凿 蚤灶 员怨愿员冤摇灾燥造郾 猿猿摇 晕燥郾 圆源 渊阅藻糟藻皂遭藻则袁 圆园员猿冤
编摇 摇 辑摇 叶生态学报曳编辑部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主摇 摇 编摇 王如松
主摇 摇 管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摇 摇 办摇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出摇 摇 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址院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印摇 摇 刷摇 北京北林印刷厂
发 行摇
地址院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订摇 摇 购摇 全国各地邮局
国外发行摇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院北京 猿怨怨信箱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源源
广告经营
许 可 证摇 京海工商广字第 愿园员猿号
耘凿蚤贼藻凿 遭赠摇 耘凿蚤贼燥则蚤葬造 遭燥葬则凿 燥枣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耘凿蚤贼燥则鄄蚤灶鄄糟澡蚤藻枣摇 宰粤晕郧 砸怎泽燥灶早
杂怎责藻则增蚤泽藻凿 遭赠摇 悦澡蚤灶葬 粤泽泽燥糟蚤葬贼蚤燥灶 枣燥则 杂糟蚤藻灶糟藻 葬灶凿 栽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杂责燥灶泽燥则藻凿 遭赠摇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杂燥糟蚤藻贼赠 燥枣 悦澡蚤灶葬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悦藻灶贼藻则 枣燥则 耘糟燥鄄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袁 悦粤杂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孕怎遭造蚤泽澡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摇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孕则蚤灶贼藻凿 遭赠摇 月藻蚤躁蚤灶早 月藻蚤 蕴蚤灶 孕则蚤灶贼蚤灶早 匀燥怎泽藻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猿袁悦澡蚤灶葬
阅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
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阅燥皂藻泽贼蚤糟 摇 摇 粤造造 蕴燥糟葬造 孕燥泽贼 韵枣枣蚤糟藻泽 蚤灶 悦澡蚤灶葬
云燥则藻蚤早灶 摇 摇 悦澡蚤灶葬 陨灶贼藻则灶葬贼蚤燥灶葬造 月燥燥噪 栽则葬凿蚤灶早
悦燥则责燥则葬贼蚤燥灶
粤凿凿院孕援韵援月燥曾 猿怨怨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源源袁悦澡蚤灶葬
摇 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愿圆鄄苑 国外发行代号 酝远苑园 定价 怨园郾 园园元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