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生 态 学 报
%&’% (&)*)+,&% -,.,&%
/012 !",.02 #
345,!$$"
!""#:$ $ %%%& ’()*)+,(-& (.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7897;:!$$"$$$!9")
收稿日期:!$$9;$<;!9;修订日期:!$$";$!;88
作者简介:魏静(8<=8 > ),女,河北藁城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景观生态学研究2 (;@4A1:BCADAEF=8$!$8G 8!92 H0@
!通讯作者 &0IICJK0ELAEF 4MNO0I2 (;@4A1:FCDAEFPCEFG OCQNM2 CLM2 HE
/)0.1-",). ,"’2:’OC KI0DCHN B4J PAE4EHA4115 JMKK0INCL Q5 RCQCA SI0TAEHC .4NMI41 -HACEHC UMEL4NA0E (.02 6$7897,:!$$"$$$!9")
3’(’,4’1 1-"’:!$$9;$<;!9;5((’#"’1 1-"’:!$$";$!;88
6,)+7-#!8:V(, WAEF,34JNCI H4ELAL4NC,@4AE15 CEF4FCL AE 14EL MJC ? *4EL H0TCI HO4EFC 4EL 14ELJH4KC CH010F52 (;@4A1:BCADAEF=8$!$8G 8!92 H0@
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
魏X 静8,郑小刚!,葛京凤8,!
(82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89;!2河北省土地整理服务中心,河北 石家庄 $#$$#8)
摘要:基于 8<="、!$$$ 年两期 ’3、(’3 Y遥感数据资料,利用 %IH+,-提取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的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并结合重
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8<=" > !$$$ 年,景观基质均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
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作为斑块单元镶嵌其中;耕地、草地和水域的面积均为减少,其中草地面积减少量最大,主要向林地转
化;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均为增加,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最大,主要由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8<=" >
!$$$年间,水域重心迁移距离最大;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重心偏移方向为北偏西;林地和草地的重心偏移方向为北偏东;未
利用土地的重心偏移方向为南偏西。
关键词:石家庄;太行山区;转移矩阵;重心模型
文章编号:8$$$;$<77(!$$")$#;8<<7;$
>-,!-.+ ?)0."-,.;
V(, WAEF8,[R(.+ \A40;+4EF!,+( WAEF;UCEF8,!
8 !"##$%$ "& ’$(")*+$ ,-. /-01*"-2$-3,# 4+1$-+$( ,5$6$1 7"*2,# 8-10$*(139,4:1;1,<:),-% $#$$89,!:1-,
! =,-. !"-("#1.,31"- ,-. ’$:,61#13,31"- !$-3$* "& 5$6$1 >*"01-+$ ,4:1;1,<:),-% $#$$#8,!:1-,
!"#$ %"&’&()"$ *)+)"$,@AAB,@B(C):DEEF G @AAD,
5H;"7-(":]4JCL 0E NOC IC@0NC JCEJAEF L4N4 0P *4ELJ4N ’3 4EL (’3 Y (8<=",!$$$),NOC NI4EJPCI @4NIA^ 0P 14ELJH4KC
N5KCJ BCIC C^NI4HNCL MJAEF %IH+,- J0PNB4IC,4EL NOC JK4NA41 4EL NC@K0I41 HO4EFC 0P 14ELJH4KC K4NNCIE B4J 4E415_CL MJAEF
Q4I5HCENCI NI4EJPCI @0LC1 AE NOC BCJNCIE -OADA4_OM4EF,’4AO4EF 30MEN4AEJ2 ’OC JN4NAJNAHJ 0E 4IC4J 4EL KCIHCEN4FCJ 0P
14ELJH4KC N5KCJ JO0BJ NO4N HM1NAT4NCL 14EL O4L QCCE L0@AE4NAEF 14ELJH4KC K4NNCIE AE14AL Q5 J0@C J@411 KACHCJ 0P P0ICJN 14EL,
FI4JJ 14EL,B4NCI 4IC4,QMA1LAEF 14EL 4EL MEMJCL 14EL PI0@ 8<=" N0 !$$$2 ’OC 4E415JAJ 0E NI4EJPCI @4NIA^ 0P 14ELJH4KC
K4NNCIE JO0BJ NO4N NOC 4IC4J 0P HM1NAT4NCL 14EL,FI4JJ 14EL 4EL B4NCI 4IC4 LCHIC4JCL,4@0EF BOAHO NOC 4IC4 0P FI4JJ 14EL
LCHIC4JCL @0JN I4KAL15 ICJM1NCL AE NOC H0ETCINAEF 0P FI4JJ 14EL AEN0 P0ICJN 14EL;4EL NOC 4IC4J 0P P0ICJN 14EL,QMA1LAEF 14EL
4EL MEMJCL 14EL AEHIC4JCL,4@0EF BOAHO NOC QMA1LAEF 14EL AEHIC4JCL @0JN FIC4N15 BANO @0JN H0@AEF PI0@ MEMJCL 14EL2 ’OC
JNML5 0E Q4I5HCENCI NI4EJPCI @0LC1 AELAH4NCJ NO4N PI0@ 8<=" N0 !$$$,NOC Q4I5HCENCI NI4EJPCI LAICHNA0E 0P HM1NAT4NCL 14EL,
B4NCI 4IC4 4EL QMA1LAEF 14EL B4J BCJN;E0INO,BANO NOC PMINOCJN Q4I5HCENCI NI4EJPCI LAJN4EHC 0P B4NCI 4IC4,4EL NOC Q4I5HCENCI
NI4EJPCI LAICHNA0E 0P P0ICJN 14EL 4EL FI4JJ 14EL B4J C4JN;E0INO,0E15 NOC Q4I5HCENCI NI4EJPCI LAICHNA0E 0P MEMJCL 14EL B4J BCJN;
J0MNO2
!""#:$ $ %%%& ’()*)+,(-& (.
!"# $%&’(:/!,0,-1!2-.+;3-,!-.+ 4)2."-,.5;"6-.57’6 8-"6,9;:-6;(’."’6 "6-.57’6 8)<’*
采用 =>/和 ?/技术对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已成为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景观生态
安全评价和景观规划预案制订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学者在北美学派的影响下,对农业景观、森林景观、湿地景
观、沙漠景观、干旱区绿洲景观和城市景观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肖笃宁、赵景柱、伍业刚等介绍了景观空间格
局的研究方法和度量结构体系[@ A B];傅伯杰等就农业城郊景观作了深入研究[C];摆万奇、严登华、王根绪、丁圣
彦、胡震峰等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D A @@];候琳等详细阐述了景观格局方法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
的应用[@E]。许多研究还应用了 =@/、遥感与统计分析模型等先进方法和手段,李晓琴等利用遥感对北京山区
植被覆盖景观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F];张利权、吴志峰、菅利荣等利用 =>/ 技术分别对景观格局进行了一定
的分析[@G A @C];马安青、田光进、马明国等利用 ?/和 =>/进行了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 A @H]。
对山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正在兴起,从 EIIE 年起,我国学者利用 ?/和 =>/技术,应用景观指数和动态变
化模型对不同区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生态安全以及景观格局优化做了不
同程度的研究。本文以生态环境脆弱的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为研究区,采用数字影像资料,利用 J6(=>/ 对该
区域 @F-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时空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机制、预测未
来变化趋势以及探讨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 背景与方法
)& )* 研究区域
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地处河北太行山区中麓,东临石家庄市区,南与邢台临城县、内邱县毗邻,西与山西
省接壤,北与保定阜平县、曲阳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 @@FKFIL A @@GKFIL,北纬 FDKFIL A FMKGDL,包括井陉
县、行唐县、灵寿县、赞皇县、平山县、元氏县、井陉矿区和鹿泉市共 M 个行政单元,总面积 MEGE& G@N8E。研究
区位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貌类型多样,区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层类型
较多;土壤类型以褐土为主;植被主要为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河流主要有磁河、木
刀沟、滹沱河、冶河等。EIIG 年,研究区总人口为 EBC& CB 万人,占石家庄市总人口的 ED& HDO。国民生产总值
为 FBI& @M 亿元,占石家庄市国民生产总值的 E@& GGO,其中第一产业 BD& HI 亿元,第二产业 @MM& B@ 亿元,第三
产业 @IF& DD 亿元,分别占研究区国民生产总值的 @C& BGO、BF& MFO、EH& CFO,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FC 万元 $
人[EI]。以上数据表明研究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日益增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着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探索该区域土地
利用景观格局的发展变化,对今后合理、安全的利用土地具有指导性意义。
)& +*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 @HMD 年 34和 EIII 年 P34 Q两期假彩色合成数字影像,成像时间分别为 @HMD 年 F 月中旬
和 EIII 年 H 月上旬,影像精度完全满足制作 @R@I 万的景观类型图,在结合 =S/定位数据、地形图、地貌图、土
壤图、植被图等辅助资料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两次实地勘查,确保解译精度控制在 HBO以上,运用 P6<-5
>8-+,.’ M& B 对遥感影像进行坐标转换、几何校正,在 J6(T,’%工作平台上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最终得到研究区
两期景观类型图,并采用统一的数学和地理基础建立属性数据库,所有原始数据图形及影像数据均采用北京
@HBG 坐标系及双标准纬线等面积圆锥投影,中央经线为 @IBK,双标准纬线分别为北纬 EBK和北纬 GDK。
)& ,* 研究方法
)& ,& )U 以全国 @R@I 万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为基础,结合遥感解译的实际情况,根据土地资源经营特点、利用方
式和覆盖特征将景观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城乡、工矿、交通、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六大类。
)& ,& +* 利用 J6(=>/对两期遥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取各景观类型的总体变化特征。
)& ,& ,U 运用 J6(=>/对两期遥感资料进行空间分析,建立景观类型转移矩阵。
GHH@ U 生U 态U 学U 报U U U ED 卷U
!""#:$ $ %%%& ’()*)+,(-& (.
景观类型的变化剧烈程度可以用景观类型转移概率来描述[/0],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基础上,建立土地
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公式为:
!"# $ "
%
"#
&’"(#
’( )" ) 011* (0)
式中,’" 为 0234 年第 "类景观类型总面积;&’" 为 0234 5 /111 年间第 "类景观类型转化为第 #类景观类型的面
积总和;%为研究区发生景观类型变化的数量;!"#为 06- 间第 " 类景观类型转化为第 # 类景观类型的转移
概率。
!& "& #7 引入重心模型对研究区景观类型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重心模型可以较好地从空间上反映各景观类
型的时空演变过程。具体方法为:把一个大区域分为若干个小区,然后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根据居民点的分布
及地形特点,确定每个小区重心的地理坐标,然后再乘以该小区某景观类型的面积,最后把乘积累加后除以全
区域某景观类型的总面积。重心坐标一般以地图经纬度表示,第 + 年某景观类型的重心坐标(经纬度)可表
示为:
,+ $ "
%
" $ 0
(-+" ) ,")."
%
" $ 0
-+"
/+ $ "
%
" $ 0
(-+" ) /")."
%
" $ 0
-+"
(/)
式中,/+、,+分别表示第 +年某景观类型分布重心的经纬度坐标;/"、,"分别表示某景观类型第 " 个斑块分布重
心的经纬度坐标;-+"表示第 +年某景观类型第 "个斑块的面积
[//]。
$% 结果与分析
$& !% 景观类型变化的总体特征分析
06-间,研究区景观类型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草地和林地,再次为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草地、水域的面积呈减少趋势,详见表 0。
表 !% !&’(、$))) 年各景观类型面积及所占比例
*+,-. !% */. +0.+1 +23 4.05.26+7.1 89 3:99.0.26 -+2315+4. 6;4.1 :2 !&’( +23 $)))
景观类型
8-.9:(-#’ ";#’
0234 年
面积 <=’-
(>?/)
百分比 @’=(’."
(A)
/111 年
面积 <=’-
(>?/)
百分比 @’=(’."
(A)
变化 B!-.+’
面积 <=’-
(>?/)
年变化率 <..C-*
(!-.+’9 =-"’(A)
耕地 BC*",D-"’9 *-.9 66E0& 0F E1& GE 6//0& 0G 62& 13 H 0/1& 10 H 1& /3
林地 I)=’:" *-.9 0464& 6/ /0& 13 /0F4& 13 /F& /2 E/2& 4F 0& 21
草地 J=-:: *-.9 /GEF& G/ 61& 21 /06/& 6F /G& 34 H E0E& 04 H 0& /G
水域 K-"’= -=’- 6/6& 03 6& 2/ 61F& /0 6& 4/ H 0F& 2F H 1& E1
建设用地 LC,*9,.+ *-.9 /31& GF 6& E1 62/& 12 E& 4F 000& GE 6& 1F
未利用土地 M.C:’9 *-.9 06& F3 1& 04 /6& G0 1& /2 2& 3E G& G6
合计 N)"-* 3/E/& E0 011 3/E/& E0 011 1& 11 1& 11
$& $% 景观类型的时间变化特征
通过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和景观类型转移概率分析可得:!耕地的转出类型主要为建设用地,其次为草地;
转入类型主要为草地,耕地和草地之间的动态变化较为明显。"林地和草地相互转化较为密切,从面积的净
变化量来分析,草地向林地的转化趋势较强。#水域面积的减少量主要转化为耕地和林地。$建设用地面积
的增加量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同时部分建设用地向耕地转化。%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其增加量
主要由水域转化而来,面积减少量主要转化成耕地,详见表 /、表 6。
$& "% 景观类型的空间变化特征
通过景观类型的空间变化分析,可得 0234 5 /111 年间不同景观类型的重心变化情况,详见表 E。
G2207 G 期 7 7 7 魏静7 等: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 7
!""#:$ $ %%%& ’()*)+,(-& (.
表 !" 景观类型转移矩阵(/01)
#$%&’ ! " #(’ )*$+,-’* .$)*/0 1- &$+2,3$4’ )54’,
2345 年
1666 年
耕地
78*",9-"’: *-.:
林地
;)<’=" *-.:
草地
><-== *-.:
水域
?-"’< -<’-
建设用地
@8,*:,.+ *-.:
未利用土地
A.8=’: *-.:
合计
B)"-*
耕地 78*",9-"’: *-.: C6D6& 3E E6& 32 55& 66 1F& F5 2E2& FF C& 35 CCE2& 2F
林地 ;)<’=" *-.: 15& 65 2FC4& 5C F3& 65 2& FF 6& 16 6& F6 25C5& C1
草地 ><-== *-.: 4D& ED E56& 1C 235F& 52 F& 22 D& F2 1& E2 1DEF& D1
水域 ?-"’< -<’- 11& 65 2C& 63 5& 3C 152& D6 2& 3F F& FC C1C& 24
建设用地 @8,*:,.+ *-.: CC& E1 C& 41 2& 22 6& 14 1E2& 4E 6& 22 146& DF
未利用土地 A.8=’: *-.: 1& 12 6& C2 6& DE 6& 66 6& 4C 3& 53 2C& F4
合计 B)"-* C112& 2D 12F5& 64 12C1& CF C6F& 12 C31& 63 1C& D2 41E1& E2
表 6" 景观类型转移概率矩阵(G)
#$%&’ 6" #(’ )*$+,-’* 4*1%$%/&/)5 .$)*/0 -1* 2/--’*’+) &$+2,3$4’ )54’,
2345 年
1666 年
耕地
78*",9-"’: *-.:
林地
;)<’=" *-.:
草地
><-== *-.:
水域
?-"’< -<’-
建设用地
@8,*:,.+ *-.:
未利用土地
A.8=’: *-.:
耕地 78*",9-"’: *-.: 32& C2 2& 11 1& C6 6& 46 E& 1E 6& 21
林地 ;)<’=" *-.: 2& DF 3E& CC C& 34 6& 26 6& 62 6& 6C
草地 ><-== *-.: C& CF 24& E5 55& F1 6& 1E 6& 11 6& 63
水域 ?-"’< -<’- F& 4C E& 6D 1& ED 4E& 62 6& F2 1& 6D
建设用地 @8,*:,.+ *-.: 22& 32 2& CF 6& C3 6& 26 4F& 16 6& 6E
未利用土地 A.8=’: *-.: 2F& 2F 1& 1C C& 3D 6& 66 F& 63 52& D5
其中:!耕地重心向北偏移了 6& 6CF2H,向西偏移了 6& 6DDCH,整体向西北偏移了 F& 1F/0(图 2);"林地重
心向北偏移了 6& 6FE4H,向东偏移了 6& 26D3H,重心主体向东偏移,整体向东北偏移了 4& 3F/0(图 1);#草地重
心向北偏移了 6& 6EE2H,向东偏移了 6& 653EH,整体向东北偏移了 4& ED/0(图 C);$水域重心向北偏移了
6I 654DH,向西偏移了 6& 6145H,整体向西北偏移了 3& 16/0(图 E);%建设用地重心向北偏移了 6& 62E5H,向西
偏移了 6& 6114H,整体向西北偏移了 1& D5/0(图 D);&未利用土地重心向南偏移了 6& 66D2H,向西偏移了
6I 63D5H,整体向西南偏移了 4& FE /0(图 F)。
表 7" 89:; < !=== 年间各景观类型重心变化
#$%&’ 7" #(’ %$*53’+)’* )*$+,-’* 1- 2/--’*’+) &$+2,3$4’ )54’, -*1. 89:; )1 !===
景观类型
J-.:=(-#’ "K#’
重心坐标 @-
!(H) "(H)
1666 年
!(H) "(H)
迁移方向
B<-.=L’<
:,<’(",).
迁移距离
B<-.=L’<
:,="-.(’
(/0)
耕地 78*",9-"’: *-.: 22C& 3FCE C4& C166 22C& 3642 C4& CDF2 北偏西 F& 1F
林地 ;)<’=" *-.: 22C& 3EE4 C4& 12FE 22E& 6D65 C4& 1421 北偏东 4& 3F
草地 ><-== *-.: 22E& 62CD C4& C25E 22E& 6313 C4& CF2D 北偏东 4& ED
水域 ?-"’< -<’- 22E& 12D4 C4& 1E21 22E& 2452 C4& C235 北偏西 3& 16
建设用地 @8,*:,.+ *-.: 22E& C651 C4& 2125 22E& 14EE C4& 2CFE 北偏西 1& D5
未利用土地 A.8=’: *-.: 22E& 24E4 C4& 1EDD 22E& 6432 C4& 1E6E 南偏西 4& FE
6" 讨论
6& 8M 通过景观类型变化的总体特征分析可得,2345、1666 年研究区的景观基质均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
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景观类型作为斑块单元镶嵌其中。耕地、草地和水域的面积在减少,其中草地的面
积减少量最大,土地利用年变化率最大;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在增加,其中林地的面积增加量最大,
F332 M 生M 态M 学M 报M M M 15 卷M
!""#:$ $ %%%& ’()*)+,(-& (.
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利用年变化率最大。
图 /0 /123 4 5666 年耕地重心变化
7,+& /0 8!’ 9-:;(’."’: ":-.<=’: )= (>*",?-"’@ *-.@ =:)A /123 ") 5666
图 50 /123 4 5666 年林地重心变化
7,+& 50 8!’ 9-:;(’."’: ":-.<=’: )= =):’<" *-.@ =:)A /123 ") 5666
图 B0 /123 4 5666 年草地重心变化
7,+& B0 8!’ 9-:;(’."’: ":-.<=’: )= +:-<< *-.@ =:)A /123 ") 5666
图 C0 /123 4 5666 年水域重心变化
7,+& C0 8!’ 9-:;(’."’: ":-.<=’: )= %-"’: -:’- =:)A /123 ") 5666
图 D0 /123 4 5666 年建设用地重心变化
7,+& D0 8!’ 9-:;(’."’: ":-.<=’: )= 9>,*@,.+ *-.@ =:)A /123 ") 5666
图 E0 /123 4 5666 年未利用土地重心变化
7,+& E0 8!’ 9-:;(’."’: ":-.<=’: )= >.><’@ *-.@ =:)A /123 ") 5666
!& "0 从耕地的转化类型分析,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大量耕地
转化为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鹿泉市、元氏县、行唐县和灵寿县的南部。气候的干旱少雨导致耕地向草地的退
化,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受耕地占补平衡原则的指导,部分草地开垦为耕地,这样从数量上达到了平衡的
目的,但质量上的平衡更值得我们去关注。由于研究区东南平原区大片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东北部和西南
部大面积耕地向草地转化,而西部和北部对草地的开垦增加了耕地的面积,使得耕地整体重心向西北偏移
(图 3)。
311/0 D 期 0 0 0 魏静0 等: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 0
!""#:$ $ %%%& ’()*)+,(-& (.
接彩图(/,0,1)
0112 3 生3 态3 学3 报3 3 3 4/ 卷3
!""#:$ $ %%%& ’()*)+,(-& (.
接彩图(/0,//,/1)
222/3 4 期 3 3 3 魏静3 等: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 3
!""#:$ $ %%%& ’()*)+,(-& (.
!& !/ 01-间由于存在乱砍滥伐现象,使林地主要退化为草地,转化面积为 23& 45678;林地的转入类型也主要
是草地,转化面积为 954& 81678。受近年来植树造林政策、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影响,草地向林地的转化趋势较
强,主要分布在井陉县、赞皇县、平山县的西部和北部、行唐县的北部和灵寿县的北部。由于研究区的西南部
和东北部大面积的草地向林地转化,同时,西南部的部分林地也转化成草地,使得林地的净增加量主要分布在
研究区的东北部,整体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图 :)。
!& "/ 草地向林地的转化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由于研究区的西南部大面积的草地向林地转化,使得整体重心
向东北方向偏移(图 3)。
!& #/ 降水量的减少是水域面积缩小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部分河滩地向耕地、林地和荒滩地的转化。由于
研究区的东南部大面积的水域向耕地和林地转化,同时也有部分耕地转化成水域,净变化量在东南部是减少
的,使得整体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图 04)。
!& $/ 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于研究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随着采矿业和建材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相关配
套设施的建设,一些良田因建设需要转为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井陉县和井陉矿区;同时受土地的整理、砖瓦
窑复垦和空心村改造影响,建设用地主要向耕地转化。由于建设用地主要由东南部的耕地转化而来,在原有
规模的基础上向西北方向扩张,使得整体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图 00)。
!& %/ 受近年来气候干旱少雨的影响,上游水库储水水位明显下降,以水库作为补给源的河流出现断流现象,
河滩地转变为未利用土地;对荒草地的整理使部分未利用土地转化成耕地,由于未利用土地的增加量主要由
西南部的水域转化而来,其东北部的减少量主要转化为耕地,使得整体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图 08)。
&’(’)’*+’,:
[0 ]/ ;-.+ < =,>!-) < ?,@-. A& B!’ C#-",-* C"DE("ED’ )F *-.GC(-#’ ’() CHC"’7C ().(’#",,.G,(’C -.G (-C’ C"EG,’C& IGJ-.(’ ,. K-D"! L(,’.(’C,0333,09
(1):81M 890&
[8 ]/ N,-) A O& B!’ ,.G’P CHC"’7 )F *-.GC(-#’ C#-",-* C"DE("ED’ -.G D’C’-D(! 7’"!)G,*-.GC(-#’ ’()*)+H& ?’,Q,.+:R)D’C" S.GEC"DH TD’CC )F U!,.-,0330& 38
3:&
[1 ]/ >!-) V >& AH.-7,( ,.G,(-")D CHC"’7 F)D 7’-CED’7’." )F C#-",-* #-""’D. ,. *-.GC(-#’ ’()*)+H& I("- W’)+D-#!,(- L,.,(-,0334,04(8):0:8 0:2&
[9 ]/ =, @ ?,;E < W& B!’ 7-"!’7-",(-* 7’"!)G )F *-.GC(-#’ ’()*)+H& ?’,Q,.+:?’,Q,.+ L(,’.(’ -.G B’(!.)*)+H TD’CC,0338& 14 94&
[M ]/ N,-) A O,>!-) <,LE. > ;,!" #$& L"EGH ). "!’ J-D,-",). )F *-.GC(-#’ #-""’D. ,. "!’ %’C" CEXEDXC )F L!’.H-.+& U!,.’C’ V)ED.-* )F I##*,’G K()*)+H,
0334,0(0):5M :M&
[2 ]/ RE ? V& B!’ C#-",-* #-""’D. -.-*HC,C )F -+D,(E*"ED-* *-.GC(-#’ ,. "!’ =)’CC ID’-& I("- W’)+D-#!,(- L,.,(-,033M,0M(8):001 084&
[5 ]/ ?-, ; Y,>!-.+ < =,?-) ; Z& =-.GC(-#’ #-""’D.C -.G GH.-7,(C ,. "!’ E##’D D’-(!’C )F "!’ A-GE [,J’D& V)ED.-* )F O-"ED-* [’C)ED(’C,8441,0:
(0):5M :4&
[: ]/ <-. A @& =-.GC(-#’ #-""’D. -.G ,"C GH.-7,( J-D,-",). ,. "!’ K-C" =,-)!’ [,J’D X-C,.& [’C)ED(’C L(,’.(’,8449,82(0):10 15&
[3 ]/ ;-.+ W N,WE) N <,U!’.+ W A& AH.-7,( J-D,-",).C )F *-.GC(-#’ #-""’D. -.G "!’ *-.GC(-#’ ’()*)+,(-* FE.(",).C ,. "!’ L)ED(’ ID’- )F "!’ <’**)%
[,J’D& I("- W’)+D-#!,(- L,.,(-,8448,88(04):0M:5 0M3:&
[04]/ A,.+ L <,Y,-. = N,U-) N N,!" #$& R)D’C" *-.GC(-#’ #-""’D. GH.-7,(C )F <,!’\=)E!’ [,J’D X-C,.& I("- W’)+D-#!,(- L,.,(-,8441,81(M):249
200&
[00]/ @E > R& LE77-DH )F "!’ D’C’-D(! )F "!’ GH.-7,( J-D,-",). )F "!’ *-.G E",*,]-",). -.G *-.GC(-#’ -DD-.+’7’."& L(, $ "’(! S.F)D7-",). A’J’*)#7’." ^
K().)7H,8441,01(08)091 09M&
[08]/ @)E =,T’.+ @& I##*,(-",). )F *-.GC(-#’ #-""’D. "’(!.)*)+H ,. C),* -.G %-"’D *)CC GH.-7,( 7).,")D,.+& L),* -.G ;-"’D U).C’DJ-",). L(,’.(’ -.G
B’(!.)*)+H ,. L!-.P,,8441,3(1):0M 02&
[01]/ =, N Y,LE. A R,>!-.+ R [& =-.GC(-#’ #-""’D. -.-*HC,C ). (!-.+’ ,. "!’ FD-(",). )F +D’’. J’+’"-",). X-C’G ). D’7)"’*H C’.C’G G-"- ,. ?’,Q,.+
_)E."-,.)EC ID’-& V)ED.-* )F _)E."-,. [’C’-D(!,8441,80(1):858 8:4&
[09]/ >!-.+ = Y,;E V T,>!’. <,!" #$& I WSL\?-C’G +D-G,’." -.-*HC,C )F "!’ EDX-. *-.GC(-#’ #-""’D. )F L!-.+@-, 7’"D)#)*,"-. D’+,).& I("-
T!H")’()*)+,(- L,.,(-,8449,8:(0):5: :M&
[0M]/ ;E > R,;’. <,=, A Y,!" #$& WSL\?-C’G -.-*HC,C ). *-.GC(-#’ #-""’D. )F A’.+"- ?-C,. ,. WE-.+G).+ TD)J,.(’& I("- T!H")’()*)+,(- L,.,(-,8441,
81(1):80: 880&
4448 / 生/ 态/ 学/ 报/ / / 85 卷/
!""#:$ $ %%%& ’()*)+,(-& (.
[/0]1 2,-. 3 4,3, 5 6& 789 -.-*:",(-* ;’"!)< -##*,’< ") "!’ ="><: )? ?)@’=" *-.<=(-#’ #-""’@. (!-.+’=& 2)>@.-* )? A’."@-* 9)>"! B)@’="@: C.,D’@=,"!,EFFE,
EE(/):G0 GH&
[/I]1 J,-. 7 2,K!-.+ K L,K!-.+ 7 M,!" #$& 3-.<=(-#’ #-""’@. <:.-;,( ’D)*>",). ,. L-,N)> (,": O-=’< ). 49 -.< 789& P("- 7’)+@-#!,(- 9,.,(-,EFFE,
EE(I):/FEG /FQR&
[/G]1 5- P S,A!’. T 2,U-.+ 2 L,!" #$& 3-.<=(-#’ #-""’@. -.< <,??’@’.",-",). ,. 3).+<).+ 3)’== M*-"’-> O-=’< ). 49 -.< 789& 2)>@.-* )? 9),* U-"’@
A).=’@D-",).,EFFE,/0(Q):V0 VH&
[/H]1 5- 5 7,U-.+ W 5,2,-) 6 5,!" #$& 9"><: ). "!’ (!-.+’ )? *-.<=(-#’ #-""’@. )? X-=,= ,. -@,< @’+,). O-=’< ). 49 -.< 789 ;’"!)<= -##*,(-",).
)? 2,."- X-=,=,2)>@.-* )? T’=’@" 4’=’-@(!,EFFQ,EQ(/):VQ VG&
[EF]1 9!,Y,-Z!>-.+ 9"-",=",( [>@’->& EFFV $ 9"-",=",(-* :’-@O))N )? 9!,Y,-Z!>-.+& [’,Y,.+:A!,.- 9"-",=",(= M@’==,EFFV& I&
[E/]1 U-.+ 7 S,U-.+ 9 6,A!’. K W& 3-.<\>=’ $ *-.<\()D’@ (!-.+’= ,. "!’ 6’**)% 4,D’@ O-=,.& 2)>@.-* )? J=,.+!>- C.,D’@=,":(9(,’.(’ -.<
J’(!.)*)+:),EFFR,RR(H),/E/G /EEE&
[EE]1 A!’. 9 6& 9"><: ). *-.<=(-#’ <:.-;,( D-@,-",). )? "!’ 9!>*’ 4,D’@ [-=,.& M-#’@ )? 5-="’@ T’+@’’ ?@); ])@"!%’=" C.,D’@=,":& EFFR&
参考文献:
[/ ]1 王仰麟,赵一斌,韩荡&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指标与案例&地球科学进展,/HHH,/R(Q):EQV ^ ER/&
[E ]1 肖笃宁&景观空间结构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景观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HH/& HE ^ HG&
[Q ]1 赵景柱&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动态度量指标体系&生态学报,/HHF,/F(E):/GE ^ /G0&
[R ]1 伍业钢,李哈滨&景观生态学的数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HHE& QF ^ RF&
[V ]1 肖笃宁,赵羿,孙中伟,等&沈阳西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应用生态学报,/HHF,/(/):IV ^ GV&
[0 ]1 傅伯杰&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生态学报,/HHV,/V(E)://Q ^ /EF&
[I ]1 摆万奇,张镱锂,包维楷&大渡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与动态&自然资源学报,EFFQ,/G(/):IV ^ GF&
[G ]1 严登华&东辽河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资源科学,EFFR,E0(/):Q/ ^ QI&
[H ]1 王根绪,郭晓寅,程国栋&黄河源区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生态学报,EFFE,EE(/F):/VGI ^ /VHG&
[/F]1 丁圣彦,钱乐祥,曹新向,等&伊洛河流域典型地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地理学报,EFFQ,EQ(V):0FR ^ 0//&
[//]1 胡震峰&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EFFQ,/Q(/E)/RQ ^ /RV&
[/E]1 候琳,彭鸿&景观格局方法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山西水土保持科技,EFFQ,H(Q):/V ^ /0&
[/Q]1 李晓琴,孙丹峰,张凤荣&基于遥感的北京山区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山地学报,EFFQ,E/(Q):EIE ^ EGF&
[/R]1 张利权,吴健平,甄彧等&基于 789的上海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植物生态学报,EFFR,EG(/):IG ^ GV&
[/V]1 吴志峰,文雅,李定强,等&基于 789的广东省灯塔盆地景观格局分析&热带地理,EFFQ,EQ(Q):E/G ^ EE/&
[/0]1 菅利荣,李明阳& 789分析方法在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中南林学院学报,EFFE,EE(/):G0 ^ GH&
[/I]1 田光进,张增祥,张国平,等&基于遥感与 789的海口市景观格局动态演化&生态学报,EFFE,EE(I):/FEG ^ /FQR&
[/G]1 马安青,陈东景,王建华,等&基于 49与 789的陇东黄土高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水土保持学报,EFFE,/0(Q):V0 ^ VH&
[/H]1 马明国,王雪梅,角媛梅,等&基于 49与 789的干早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金塔绿洲为例&中国沙漠,EFFQ,EQ(/):VQ ^ VG&
[EF]1 石家庄市统计局& EFFV $石家庄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EFFV& I&
[E/]1 王光谦,王思远,陈志祥&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FFR,RR(H),/E/G ^ /EEE&
[EE]1 程水英&疏勒河流域景观动态变化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EFFR&
/FFE1 V 期 1 1 1 魏静1 等: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