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厂
第 17卷 第 1期
1 99 7年 1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l
Vo1.17。No.1
Jan., 1997
三种寄生物与一种寄主的系统模型研究’
兰垫 世 午 - ·——一 一 ’T,^、
伸 粮蛳新 ” 谚.3
关■调, 红
PARASIToID—oNE HoST INTERAC noN
Zhang Xuewu Gu Dexiang
(Research ofEntomology.ZhongshanUnh~rsity.Gua~ wu.510275,Ch/na)
Al~traet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interaction model of Aonidiella auranti and its three paxa-
sltoids,Encarsia citr~ ,A肿ytlsmelinus,A ytis ling~ is:
H }1= . ft+ t | + ”f3
P⋯ =Ⅳ (1一 f】) 。
Q L=H
,I( )=exp(一 PI),,2(Q ) exp(一地 ), (R )一exp(一cR)
The host is derided into 3 types according to scale area:s(above 0.55 lnm。),£(0.39~ 0.55
mm ),u(below 0.39mm。);through changingthe value of(s,£,“)andthe attacking rate of
·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收穑日期.1994—10-13,修改穑收到日期,1996—06—1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17卷
patasltoids(n,b,c),we analysed the dynamics of 3-dimension systems(two parasitoid—one
host)and 4-dimension system(three parasitoid—one host),determine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r parasitoids to compet exclusively or tO coexist.It provided a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the
strategy of biological c~ trol of Aonidiella aurami.
Key words} Aonidiella aurant
.
il,Encarsia citrina,A ytls lingnamensis,A ytis meli-
rags,systems models.
大多数害虫和自然天敌的世代都不重叠,由离散世代种群组成的生态系统模型,首先
由Nicholson—Baiky【 提出,他们的模型由一种寄主和一种寄生物组成,根据他们的模型,
寄主和寄生物不能以稳定密度共存。这种特性使得既不能描述长期相持的寄生物一寄主系
统,也不能研究多寄生物种的情况。因此人们尝试着进行各种模型的改进工作。Hasael 8L
Vatky【 把寄生物之间相互干扰引起寻找效率的减少纳入到模型之中,表明可达到稳定共
存平衡,但干扰在野外并不重要。Beddingtonb 把寄主种群的密度制约增长纳入模型之中,
并说明系统在一定参数范围内有稳定平衡点。May“ 基于寄生蜂攻击寄主数为聚集性分布
的野外数据,并假定每种寄生蜂攻击教分布是相互独立的,建立了两种寄生蜂一种寄主的
负二项分布模型。但Kakehashi口 等指出,这个模型只反映了每一寄生物种类产生寄生现象
的单独聚集分布的特殊情况,并指出,两个寄生物种群可能对同一寄主刺激产生反应,用
相似的方法分布它们的卵块,这就产生了一个带公共聚集指数 的^负多项式模塑,表明具
有优势搜索能力的寄生物种,对平衡态产生很大的抑制 进而,建立了生态位重叠的寄生
物一寄主模型,表明生态位的分离有利于两种寄生物的长期共存。
红圆蚧(Aonldidta aurantli.简称 RS)的生物防治已进行了一个世纪,在很多地方取得
了成功。在美国加州,印巴黄蚜小蜂( 砷 melinus.简称AM蜂)是内陆区的优势天敌,
岭南蚜小蜂(^ ytis lingnanemis.简称 AL蜂)是沿海地区的优势天敌。在以色列,金黄蚜
小蜂(Aph~ chrysomphali,简称AC蜂)是沿海地区红圆蚧优势天敌,印巴黄蚜小蜂是内
陆区的优势天敌。而在澳大利亚.AM蜂和AC蜂呈季节性波动,在同一果园中可以共存。
在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的柑桔园内,红圆蚧的天敌主要是两种寄生蜂:AL蜂和盾蚧长缨
蚜小蜂(Encarsia citnna,简称 EC)。1991年,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又同时在柑桔园释放了
AM蜂,这样就产生了3种寄生蜂与 1种寄主红圆蚧的相互作用系统。本文的研究目的就
是来探讨这个系统的动态变化,为红圆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1 模型的建立
考虑到AM蜂、AL蜂和EC蜂这 3种寄生蜂都是非聚集性攻击寄主的,为简单起见,
假设寄生蜂攻击时,寄主都以指数函数exp卜一nP)的概率逃避寄生。根据笔者的试验知,
EC蜂偏好较小的2龄蚧虫,AM蜂和 AL蜂都偏好较大的 3龄蚧虫,AM 蜂产雌性后代的
最小蚧虫大小是0.39 mm ,AL蜂产雌性后代的最小蚧虫大小是0.55 mm。。而2次蜕皮期
平均在 6种温度下的蚧虫大小为0.5092 mm 。表明在 0.55 mm 以下有一部分 2龄蚧虫,
而这部分蚧虫也是EC蜂可能比较好寄生的,与AM蜂同时享用。这样可以把蚧虫分成 3
类(s十f+“=1):
① s——只适合于 AM 蜂和 AL蜂攻击,蚧虫大小在 0.55 mm 以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张学武等:三种寄生物与一种寄主的系统模型研究 31
② £——只适台AM蜂和EC蜂攻击,蚧虫大小位于 0.39mm 至0.55mm 之间。
③ “——只适合EC蜂攻击,蚧虫大小在 0.39mm 以下。
对于£类蚧虫,尽管 AL蜂也可能攻击.但由于子代是雄性,所以可认为AL蜂不攻击
这一类蚧虫。
此外,AL蜂的幼虫竞争能力最强,AM蜂次之,最差为EC蜂,那么可认为,在攻击
类寄主时,AM 蜂只攻击未被 AL蜂寄生的寄主,先是由 AL蜂攻击。在攻击 £类寄主时,
先由AM 蜂攻击,EC蜂只攻击 AM 蜂剩下来的寄主。用 P,Q,尺分别表示 AL蜂、AM
蜂、EC蜂的密度,n、b、c分别表示它们的寻找效率,那么 s中未被 P寄生的寄主比例为
exp(-aP),在f中未被 AM 寄生的寄主比例为£exp(-bO),“中未被 尺寄生的寄主比例
为“exp(-cR), 中未被 P和Q寄生的寄主比例为 exp(-aP)exp(一6Q),£中未被Q和
尺寄生的寄主比例为£exp(-bO)exp(-cR),从而未被 3种蜂 P,Q,尺寄生的寄主为:
exp(一 aP)exp 一 6Q)+ £exp(一 bO)exp(一 cR)+ “exp(一 cR)
这样,可构造出红圆蚧与它的 3种寄生蜂(AM、AL、FC)相互作甩的系统模型:
/-L}1=2/-/.(s I+ t t 3+ M 3
+】一日 (1一 f】)
Q + 一/-L( +£)(1一 )
R + =月 (“+£ )(1一^)
( )=exp(- aP.), (Q )= exp(一她 ), (R)= exp(一 cR)
A】
A2
A3
A。
为^红圆蚧的周限增长率,即 l=exp(r=),rm为内禀增长率。
方程A的平衡点可令H-+ 一 一H’, + 一只一尸 , =Q =Q ,R =尺.=尺
去确定,即:
1一 (s + t | + M 3 B1
P =H (1一 ) B2
Q =H (sf + £)(1一 ) B3
R。一H (“+ tf,)(1一 ) 13,
(P’)=exp(一ap ),,2(Q )一exp(一6Q’), (尺。)一exp(一cR ).
从方程组B ~B.解出:
b/a一(一 lnfz)s(1一 )/I-(1一 )(-Inf )0+sf )] D
c/b=(一ln )(£+ )(1一,2)/[(1一 ) +£ )(一lnf2)] D±
c/a一(-lrJDs(1一 )/[(一lnf ) + )(1一 )]
只要知道 , ,t,“,d,b,f的值,由D】, , 中任两个与B 结合,可求出, (尸 ),
(Q’), (尺 ),从而可求出平衡种群密度P ,Q’,尺‘和H 。
2 AL—AM—RS系统的动态分析
此时因EC蜂不存在,可取 f一0,这时方程 BI~B{成为:
l= 0 + } + “)
P 一H (1一 )
Q。=H (£+ sf )(1一 /2)
经过极限运算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17卷
lim : lim鱼
一 L一 Q-.O
lim鱼 一 lim —b:
, 一广 a P‘一O+ 口
i),
一
-
衄
1
y
/1n
au
= 卢
1一 ( + “)
有 下列结论,如果蚧虫大小分布 (s, ,“)满足:① q<6/a<且 则这两种蜂能共存}
② b/a≥且 则印巴蜂 AM排斥岭南蜂 AL;③ b/a≤口 则岭南蜂 AL排斥印巴蜂 AM。
衰 1 AL—AM—RS系统在不同蚧虫分布下的动态
Tab~1 Tae dynamlc*ofAL-^ M-RS wxsttm
n- ~W fla-ent dialrlbutlol~ 0cIl酋
根据陆元丁“ 和笔者有关试验知:
=^ 1.0545,口= 2.1205,6= 2.2670,
从而 b/a=1.0691。
可计算出蚧虫大小分布的改变对系统动态
的影响,如下表 1所示。表中 AM >AL表示
印巴蜂排斥岭南峰,AL>AM 表示岭南峰排
斥印巴蜂,AM+AL表示这两种蜂可以共存。
表 2~表 3相同。从表中可见,当u
红圆蚧种群60 以下为小于0.39 mm (1龄和
2龄初期)的蚧虫时,AI 一AM—RS系统的动态
将向 AM—RS发展,岭南蜂有可能被排斥掉。
而当“≥0.6时,可适当选择5, 值,使 3种动
态结果(AM>AL,AL>AM,AM+AL)都有
可能出现,也就是说,如果 0.39 mm 以下的
蚧虫在 60 以上时,系统变得不定。
尽管有关参数(^,a,6)并不是那么精确,
蚧虫大小分布对系统动态改变也不会出发现精
确的分界线,但从这种理论预测中可提供一个
总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印巴蜂排斥
岭南峰,较小的 1龄和2龄初期蚧虫所占的比
例越少,就越能巩固印巴蜂的优势地位,岭南
蜂排斥印巴蜂和两种蜂共存的局面,这两种格
局发生的机会很少,在这个系统中,印巴蜂最
终有可能发展成为红圆蚧的优势寄生天敌。
3 EC—AL-RS系统的动态分析
此时AM蜂不存在,可令b=O,方程(B)成为:
1=aEsfj+ (1一s)f3]
P =H (1一f,)
R’=H (1一 s)(1一 )
再由c/a=s(f.一1)(一ln )/Elnf (1-s)(1一^)],取极限运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张学武等:三种寄生物与一种寄主的系统模型研究 33
im
一
c
。
一 lira
。+詈 , 一】 口 ’一0 口 ^Ll
hm 一 lim 一
,. 】一 a P·一O+ a
(^ 一 1) = n2
n 一 m —
于是有下列结论,如果 ,^ ,a,c满足条件:①
^= 1.0545.c/a= 0.5726
可计算不同蚧虫分布对系统动态之影响(表
2)。可见,当0.55 mm 以下的蚧虫0+“)或说
1龄、2龄蚧虫在 6O 以上时,EC蜂或与Al
蜂共存,或排斥AL蜂,EC蜂可望为优势种。
根据笔者的调查,在广东省农科院果园内,除
冬季 1龄、2龄蚧虫死亡较多之外,一般都是 l
龄、2龄蚧虫多于 3龄蚧虫,EC蜂与AL蜂能
共存,且 EC蜂为优势种。这表明,理论预测
与野外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4 lgC—AM—RS系统的动态分析
此时AL蜂不存在,令口=0,方程(B)为:
l; (^ + “ + £, f3)
Q 一H 0+s)(1一,2)
R =H ( + f )(1一 f3)
c/b一 (一 Inf )0+s)(1
取极限运算:
丧 2 c-AL-Rs系统在不同蚧虫分布下的动态
Table 2 "fhe dy呐 m妇 EC·AL—RS● m
under d nmt dbtrIh-t如ns Of sc 瞄
l+ 动态 Dy删 cs
0.9 O.1 12.6666 8.7361 > > f/a
0.8 O.2 4 6Z77 3.8681
0.7 O 3 2.5609 2.2453 AL> EC
0.6 O.4 1 61)62 1.4339
0.5 0.5 1_0555 0.947l
0.4 0.6 0.6971 0.6224
0.36 0.64 0.5865 0.5209 < c/a<
0.355 0.645 0.5737 0.5091 AL+EC
0.354 0.646 0.5712 0.51)68
0.35 0.65 0.5611 0.4975
0.2 0.8 0.2584 0.2160
0.1 0.9 0.1144 0.0789
詈 。1 +詈一 I以一 詈= +舌一( 一1)/1n —
有类似的结论,如果“,£,f,6满足条件:①
^= 1.0545。c/b一 0.5228
可计算不同蚧虫分布对系统动态的影响(表 3)。可见,当0.39 mm 以上的蚧虫与 0.39
mil 以下的蚧虫所占比例接近时(各占5O 左右),两种蜂可望共存。由于野外一般 1龄、
2龄蚧虫稍多于 3龄蚧虫,故 EC蜂总会成为优势种,EC—AM—RS系统与 EC—AL—RS系统
的动态相似。
5 lgC—AL广AM—RS系统的动态分析
在方程D ~D 中取极限运算有:
lim詈 尚 詈 + + 一 ,2 一百= = lm0 十
,3一l O
6 一口
m
南
一
6 一口
m叫叫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17眷
lim三 :生 : li 三
ff- 口 t十 s - o口
‘ R- 0
经过计算可获得 3种寄生蜂(AM,AL,EC)共存的~个充分条件;
①存在eo>0,l 一鲁f≥ f 云 一詈f≥ f萼辛 一詈f≥ ;
② Ⅲ)=( :而g.C;南)。 、
对于目前的系统,有下列参数值:a:2.1205,6—2.2670,c=0.7405,^一1.0545,从而
(sit:“) (O.2588:0.2421;0.7538)~(1:1:3)。因此,可取s=t=O.2,u=0.6,而当
衰3 EC-AM—Rs系统在不同蚧虫分布下的动杏 =O.09时,条件①是成立的。~般条件①是
h
u
。
fler 曼 := 且s 。 容易满足的,主要找适合条件②的蚧虫大小分el珊eremd r|bⅡtIⅧⅡ a ⋯ 一⋯ ⋯ ⋯ ⋯ I J’,J
蜂,两者搜索能力相近,使 AL蜂 有优
势,但适合 AL蜂寄生的寄主只有
2O ,而AM蜂除了2O 与AL蜂分享
之外,还有 20 与 EC蜂分享。这样寄
生蜂竞争能力的强弱,可通过寄主资源
的丰盛度来调节,实现长期共存的格
局。在广东省农科院的柑桔国内,盾蚧
长缨蚜小蜂与岭南蜂能共存,印巴蜂刚
刚引进,能暂时建立种群,实测值与模
拟值的系统动态图解如图 1所示。显
然,3种蜂在这段时期内能共存,但盾
蚧长缨蚜小蜂是红圆蚧的优势寄生蜂天
敌。这种格局能否长期保持下去,有待
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布即可。
这样对系统 EC—AL~AM—RS获得了下述
结论:当红圆蚧 RS 60 左右是 0.39 mm:以
下的蚧虫(1龄、2龄初期),20 左右是 0.39
mm ~O.55 mm 的蚧虫(2龄末期为主),20
左右是0,55mm 以上蚧虫(3龄蚧虫)时,3种
寄生蜂 Ec、AL,AM 可望相互共存 这从直
观上是很好理解的,EC蜂无论幼虫竞争能力
还是搜索能力都比AM蜂和AL蜂差(笔者的
其它试验结果),但适合它寄生的寄主占绝大
多数,6O 为EC独自享用,还有 2O 与 AM
蜂共同分享。而 AL蜂幼虫竞争能力强于AM
: : ‘
【 }∞
EC o
a
o
月份 M0mh
圈 1 EC—AL—AM—RS的系统圈解
Fig.1 The dyrmn~e 曲 oi EC~AM—Rs system
2 1205,6— 2.2670,c=0.7405, 一1 0545.
=0.1815,f=0.2557 0.5628.●,△.
0·▲分别为印巴蜂(AM),岭南蜱(AL)盾蚧长缨蚜小蜂
(EC)和红圆蚧(Rs)观察值,一是对应的摸拟值.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张学武等:三种寄生物与一种寄主的系统模型研究 35
6 讨论
在加州柑桔园的内陆区,曾经有两种假说去解释印巴蜂AM取代岭南蜂AL而成为优
势种、其一 DeBach等【⋯ 提出,AM蜂取代AL蜂主要因为AM蜂受恶劣气候条件(如寒
冷的冬季低温)的影响较小。其二Luck&Pod。k 提出另外一个假说,AM 蜂取代 AL蜂
主要是因为AM 蜂能利用较小的蚧虫资源。本文从数学模型的角度来支持第二个假设,分
析结果表明,寄主大小分布对AM蜂排斥 AL蜂有着重要的作用,较小的蚧虫占多数有利
于 AM蜂竞争获胜。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系统的动态改变有精确的分界线,但用于实际
系统时,不必按参数的变化划分精确的分界线,只要基本上属于某个特定的范围,就可做
、
。
出相应的结论。
对3种寄生物与 1种寄主的相互作用系统进行详细的数学分析,现存文献尚为少见,
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仍然是尝试性的,未考虑气候因子和其他因子对系统动态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Nicholson Aj 8L BBi‘eyVA.Thet~lance of mrdmal populations.proce~rdings oftheZoo~gicalSocietyofLondon,Lon-
P .1935.3:561~598
2 H∞9dI M P b-Varhy G C.New inductive poputatton model for insect parasites and its bearing 0n biologieat controt.Na一
- 1969-22,3l 11334 1137
3 Beddington JR a/.Drnmmic~compIexhy predatc~一preymodels{rsmedin diference equations-』 ㈣ 1975 255:
58~ 60
4 MayRM.Deasity dependencein hut pamsitoM models.dourn~/ofAnimalEc~ogy,1978—47:833~844
5 Kakehashl N a/.Niche overlmp d parasiloids in host—l~rasitold systemsl its c。∞eq㈣ ce to singk.~l-sus multiple intro-
duetion~ontmv~ y in biological~ntro1. of Applied Ecology,1984—21,115~131
6 陆元丁.两种柑桔盾蚧:红暗蚧与褐暗蚧的生态研究.柑桔害虫综台治理论文集.北京:学术书刊出版杜,1989.
207~ 2l7
7 Bach P R b-Suodby H.Competitive disolicemerit between ecological homologuse.Hitgardia一1963—3|1 105~166
8 DeBach PR The comparative displacement and ccxistence principles.Annalsof Reviewof Entomology,1966,II:183
~ 212
9 DeBach P R.Competitve displacement:extinction(if yellow scale.Aonk//e/a c~rkna- its eeol~zicat homologue·the
California red scab.Amddle1~ auraJatiin SouthC,dif~nia Hitgardh~,1978,461 1~ 35
10 Luck R F b-Podo]er H.Competitive exclusion A肿ytis lngnaneslv by A肿)础 卅 }potential role of host sSze-
B -1986—66:904~ 9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