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ynam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utrient Contents Under Long Term Organic Amendments in Fluvo-aquic Soil Region North China

华北潮土区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的动态变化


以郑州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试验为基础,分析了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23年的土壤肥力演变特征,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的演变,阐明有机肥与秸秆的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条件下土壤肥力缓慢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每年分别上升0.17、0.01、0.01、1.27 mg·kg-1;与单施化肥相比,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提升速率较快,其中常量有机肥下每年分别提升0.35、0.02、0.01和5.01 mg·kg-1,且除了全磷之外,有机肥的效果整体略优于秸秆还田的0.23、0.02、0.02和4.88 mg·kg-1。综上所述,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对于提升土壤肥力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全 文 :  核 农 学 报  2014,28(12):2247 ~ 2253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4⁃01⁃14  接受日期:2014⁃07⁃22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 - 5),中⁃日合作项目:中国循環型生産 (Recycling Production Project in China),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31301284,4120128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专项基金
作者简介:张水清,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施肥与土壤肥力研究。 E⁃mail: zsq510@ 163. com
通讯作者:黄绍敏,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肥力与作物栽培研究。 E⁃mail: hsm503@ 126. com
李  慧,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有机碳研究。 E⁃mail: lihuai4007@ 163. com
文章编号:1000⁃8551(2014)12⁃2247⁃07
华北潮土区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有机碳
和养分状况的动态变化
张水清1,2   黄绍敏1   李  慧3   娄翼来4   钱小平5
三島慎一郎6   聂胜委1   郭斗斗1
(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2 华中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3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5 日本国际农林
水产业研究中心, 筑波 305⁃8686,日本; 5日本农业环境科学研究所,筑波 305⁃8604,日本)
摘  要:以郑州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试验为基础,分析了长期有机 -无机肥料配施 23 年的土壤肥力
演变特征,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的演变,阐明有机肥与秸秆的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
响。 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条件下土壤肥力缓慢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每年分别上升
0􀆰 17、0􀆰 01、0􀆰 01、1􀆰 27 mg·kg - 1;与单施化肥相比,长期有机 -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下,土壤有机质、全氮、
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提升速率较快,其中常量有机肥下每年分别提升 0􀆰 35、0􀆰 02、0􀆰 01 和 5􀆰 01 mg·kg - 1,
且除了全磷之外,有机肥的效果整体略优于秸秆还田的 0􀆰 23、0􀆰 02、0􀆰 02 和 4􀆰 88 mg·kg - 1。 综上所述,
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对于提升土壤肥力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长期施肥;有机培肥; 土壤肥力;演变
DOI:10􀆰 11869 / j. issn. 100⁃8551􀆰 2014􀆰 12. 2247
    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长久地维持和提高土壤
的生产力、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1 - 2]。 大量试验表明,
有机培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对此己有大量
相关研究和报道指出,有机培肥不但可以提高作物产
量改善作物品质[3 - 5],而且还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同
时对土壤化学(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含量等)、生物
(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碳氮等)、物理性状(容重及孔
隙度)等均有显著改良效果[6 - 7]。 以上研究较多是在
短期试验基础上进行的,其结果还有待验证。 长期试
验具有时间上的长期性和气候上的代表性等特点,其
信息量充足,准确可靠,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具有
短期试验不可比拟的优点[8 - 9]。 王娟[10]对北方 8 种
旱地土壤类型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化肥下
土壤全氮有较为明显的增加(0􀆰 002 g·kg - 1),而秸秆
还田配施化肥效果并不明显。 王伯仁等[11]在湖南红
壤上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
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 40% ~ 60% ,而秸秆还田仅增加
14%左右,李婕等[12]和樊廷录等[13]在陕西塿土和甘
肃黑垆土上也分别证明了在提升土壤有机质方面有机
肥配施化肥要优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 目前对华北潮
土区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尚不明确,特
别是有机肥与玉米秸秆在长期培肥上对土壤养分的影
响差异相关报道较少。 因此,本试验在长期施肥试验
基础上,研究了长期有机 -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下土壤
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钾变化规律,以期因地制宜
地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7422
核  农  学  报 28 卷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介绍
试验在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
地进行,基地原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 ( 34° 47′ N,
113°40′E)。1987 年开始,经过 2 年匀地种植,于 1990
年开始不同施肥结构和种植制度下(小麦 -玉米和小
麦 -大豆)的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
位监测试验。 供试土壤为砂壤质潮土,成土母质为黄
河冲积物,土壤 pH值 8􀆰 1,全氮、全磷(以 P 计)、全钾
(以 K 计)和有机质分别为 1􀆰 01、0􀆰 65、16􀆰 9 和 10􀆰 6
g·kg - 1,碱解氮、有效磷(以 P 计)和速效钾(以 K 计)
分别为 76􀆰 6、9􀆰 0 和 71􀆰 7 mg·kg - 1。 试验地于 2009 年
5 月采用原状土搬迁方式移至河南省原阳县祝楼乡,
位于原试验地正北约 23 km处。
表 1  不同施肥处理的施肥量
Table 1  The rate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 (kg·hm -2)
处理
Treatments
小麦季 Wheat season
N P2O5 K2O
有机肥(秸秆)含 N量
N from manure or straw
玉米季 Maize season
N P2O5 K2O
NPK 165. 0 82. 5 82. 5 0. 0 187. 5 93. 75 93. 75
MNPK 49. 5 82. 5 82. 5 115. 5 187. 5 93. 75 93. 75
1. 5MNPK 74. 3 123. 8 123. 8 173. 3 281. 3 140. 60 140. 60
SNPK 49. 5 82. 5 82. 5 115. 5 187. 5 93. 75 93. 75
1􀆰 2  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采用小麦 -玉米轮作方式。 冬小麦于每年
10 月 15 ~ 25 日播种,播量约 150kg·hm - 2,行距 23cm,
每年 6 月 5 日 ~ 10 日收获。 夏玉米于每年 6 月 10 日
- 20 日播种,播量约 30kg·hm - 2,行距 60 cm,每年 10
月 5 - 10 日收获。 试验田按大田试验要求进行管理,
冬小麦分别于越冬前,返青期及孕穗期浇水 3 次,每次
500m3·hm - 2;夏玉米分别于苗期,大喇叭口期浇水 2
次,每次 500m3·hm - 2,并在必要时进行人工除草。 试
验共 4 个处理,分别为 NPK(施氮磷钾肥),MNPK(施
氮磷钾肥 +有机肥),1􀆰 5MNPK(施高量氮磷钾肥 +高
量有机肥),SNPK(施氮磷钾肥 +玉米秸秆),重复 3
次,试验小区面积 50 m2,施肥量从 1990 年至今一直保
持不变,MNPK 与 SNPK 处理与 NPK 总施 N 量相等,
1􀆰 5MNPK施肥量为 MNPK的 1􀆰 5 倍(表 1)。
1􀆰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 3􀆰 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于每年玉米季收获
后用 5 点取样法取土样,在 2009 年之后改为小麦收获
后取样(由于玉米施肥方式为条施,小麦为撒施,在小
麦收获后取土样更加均匀)。 有机质测定采用高温外
热重铬酸钾氧化法,全氮采用蒸馏 -凯氏定氮法,全 P
采用氢氟酸 -高氯酸消煮钼锑抗比色法,土壤速效 K
采用乙酸铵提取 -火焰光度计法。 具体方法参考土壤
农业化学分析方法[14]。
1􀆰 3􀆰 2  数据处理  数据整理与作图使用 Excel 2007,
统计分析使用 SPSS 17􀆰 0。
2  结果与分析
2􀆰 1  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
之一,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影响非常大,秸秆还田及
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平衡施肥
(NPK)虽然能保持作物的产量持续不减产,但提高地
力作用小于有机无机配合处理。 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
土壤有机质持续增加,1􀆰 5MNPK、MNPK、SNPK 3 个处
理 23 年分别增加 9􀆰 69、7􀆰 74、6􀆰 29 g·kg - 1,增加幅度
为 86􀆰 5% 、66􀆰 7%和 53􀆰 8% 。 由此可见施有机肥及秸
秆还田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施有机肥量越大有机
质增加愈多 1􀆰 5MNPK、MNPK、SNPK 3 个处理中,有机
质含量与施肥时间有显著线性关系。 其中 1􀆰 5MNPK处
理为:Y1􀆰 5MNPK =0􀆰 486x + 11􀆰 23(R2 = 0􀆰 923,P < 0􀆰 001),
1􀆰 5MNPK与 MNPK 处理平均每年分别增加 0􀆰 486 和
0􀆰 352 g·kg -1,1􀆰 5MNPK 处理有机质的增加幅度是
MNPK处理的 1􀆰 38 倍,忽略不同处理添加到土壤中的
有机肥转化为土壤有机质的速率不同这一因素,可认为
基本与 1􀆰 5倍一致。 SNPK处理年际间差异较大,含量
变化规律为:YSNPK = 0􀆰 229x + 12􀆰 27 (R2 = 0􀆰 652,P =
0􀆰 014),平均每年增加 0􀆰 229 g·kg -1。 长期施用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持续增加效果更明显,而且施肥量越高,有
机质含量增加越快。
8422
  12 期 华北潮土区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的动态变化
图 1  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
Fig. 1  Soil organic matter dynamics under long term organic amendments
图 2  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全氮动态变化
Fig. 2  Soil total nitrogen dynamics under long term organic amendments
2􀆰 2  土壤全氮演变
研究表明全氮和有机质可以作为土壤主要肥力指
标,因为土壤全氮包括可供作物直接利用的矿质氮、易
矿化有机氮、不易矿化有机氮及粘土矿物晶格固定的
铵,是作物从土壤获得氮素的氮库。 经过 23 年的施肥
试验后,NPK 处理全氮略有增加; MNPK、1􀆰 5MNPK、
9422
核  农  学  报 28 卷
SNPK处理分别增加 0􀆰 52、0􀆰 59、0􀆰 41 g·kg - 1,增幅为
88% 、95%和 64% 。
NPK、1􀆰 5MNPK、MNPK和 SNPK 4 个处理中,NPK
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规律,年际间差异大,与施肥
时间数量关系不明显。 1􀆰 5MNPK、MNPK 和 SNPK 处
理全氮含量与施肥时间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 Y1􀆰 5MNPK
= 0􀆰 028x + 0􀆰 66 (R2 = 0􀆰 791,P = 0􀆰 006),平均每年增
加 0􀆰 028 g·kg - 1。 其次 MNPK处理,YMNPK = 0􀆰 020x +
0􀆰 638 (R2 = 0􀆰 632,P = 0􀆰 029),平均每年增加 0􀆰 020 g
·kg - 1。 SNPK处理年际间差异较大,含量变化规律为:
YSNPK = 0􀆰 015x + 0􀆰 682 (R2 = 0􀆰 593,P = 0􀆰 018),平均
每年增加 0􀆰 015 g·kg - 1。
图 3  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全磷动态变化
Fig. 3  Soil total phosphorus dynamics under long term organic amendments
2􀆰 3  土壤全磷演变
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中全磷持续增加,NPK、
1􀆰 5MNPK、MNPK、SNPK 4 个处理全磷含量与施肥时
间有显著线性关系。 NPK 处理, YNPK = 0􀆰 033x +
0􀆰 559(R2 = 0􀆰 823,P < 0􀆰 001),平均每 3 年增加全磷
0􀆰 033 g·kg - 1,小麦 - 玉米轮作常量有机肥 YMNPK =
0􀆰 043x + 0􀆰 552(R2 = 0􀆰 737,P = 0􀆰 003),平均每 3 年
增加全磷 0􀆰 043 g·kg - 1。 1􀆰 5MNPK 处理 Y1􀆰 5MNPK =
0􀆰 062x + 0􀆰 533(R2 = 0􀆰 600,P = 0􀆰 012),每 3 年增加
全磷 0􀆰 062 g·kg - 1,全磷的增加幅度是 MNPK 处理的
1􀆰 44 倍,基本与施肥量的 1􀆰 5 倍持平。 长期施用有机
肥土壤全磷持续增加效果明显,而且施肥量越高,全磷
含量增加越快。 秸秆还田的效果比常量有机肥的效果
略明显,但年际间差异较大,含量变化规律为:Y =
0􀆰 055x + 0􀆰 529(R2 = 0􀆰 568,P = 0􀆰 020),平均每 3 年
增加 0􀆰 055 g·kg - 1。
2􀆰 4  土壤速效钾的演变
1􀆰 5MNPK处理平均每年施用 K 素 413 kg·hm - 2,
交换性 K 含量变化规律为:Y1􀆰 5MNPK = 24􀆰 33x + 34􀆰 27
(R2 = 0􀆰 932, P < 0􀆰 001 ),平均每 3 年增加 24􀆰 33
mg·kg - 1。MNPK处理平均每年施用 K 285􀆰 3 kg·hm - 2,
交换性 K含量变化规律为:前期增加速度小,2002 年
以后增加幅度增加,22 年的线型关系为: YMNPK =
15􀆰 04x + 47􀆰 41(R2 = 0􀆰 924,P < 0􀆰 001),平均每 3 年
增加 15􀆰 04 mg·kg - 1。 1􀆰 5MNPK 土壤交换性钾的增速
是 MNPK的 1􀆰 62 倍,基本与施肥量的 1􀆰 5 倍一致。 秸
秆还田效果与有机肥较为相似,随施肥时间的线型关
系为:YSNPK = 14􀆰 63x + 44􀆰 55(R2 = 0􀆰 797,P = 0􀆰 006),
平均每年施用 K 321 kg·hm - 2,平均每 3 年增加 14􀆰 63
mg·kg - 1。
3  讨论
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机质持续增加效果更明
显,而且施肥量越高,有机质含量增加越快。 本试验结
果表明,常量有机肥加化肥处理平均每年增加有机质
0522
  12 期 华北潮土区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的动态变化
图 4  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速效钾动态变化
Fig. 4  Soil available potassium dynamics under long term organic amendments
0􀆰 35 g·kg - 1,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的 0􀆰 17 g·kg - 1。 朱平
等[15]认为,在吉林黑土上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土壤
有机质的积累,且年均增加近 0􀆰 3 g·kg - 1;潘世娟
等[16]分析全国 6 个长期试验点的水稻土有机质变化
规律,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
于施化肥的效果;而本研究在潮土上再一次验证了前
人的结果。 本研究还表明,土壤全氮变化规律与有机
质相似,常量有机肥加化肥处理平均每年增加土壤全
氮 0􀆰 020 g·kg - 1,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 对于土
壤全磷,单施化肥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作用,平均每年增
加 0􀆰 011g·kg - 1,低于 MNPK 处理的 0􀆰 014 g·kg - 1和
SNPK处理的 0􀆰 018 g·kg - 1。 有机肥和秸秆在提升土
壤速效钾方面效果相似,MNPK 和 SNPK 处理平均每
年土壤速效钾上升 5mg·kg - 1。 与上述结论相类似,周
建斌等[17]、林治安等[18]分别在西北塿土和山东潮土
上先后得出相近的结论。 本试验中,MNPK 和 SNPK
处理各指标均优于单施化肥处理,其主要原因是有机
肥与玉米秸秆均在单施化肥基础上带入到土壤中更多
的 P和 K(NPK、MNPK和 SNPK 处理磷钾化肥等量),
而作物产量相差不大,使得 P、K 在土壤中大量累积,
不管是速效养分还是全量养分增速显著高于单施化肥
处理。
本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对于土壤有机质提升及养
分积累效果要优于玉米秸秆还田。 化肥配合施用常量
有机肥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每年分别提
高 0􀆰 35、0􀆰 020、0􀆰 014、5􀆰 010mg·kg - 1;有机质、全氮、
速效钾分别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高 54% 、33% ,和
2􀆰 8%而全磷降低 22% 。 樊廷录等[13]在甘肃黑垆土上
得到类似结果,秸秆还田的 SNP处理投入的 C 较有机
肥MNP处理高,但高投入的 C并没有显著增加土壤有
机碳,主要原因是秸秆 C 和农家肥 C 的腐解程度不
一,有机肥 C 转化为土壤有机碳效率高于秸秆
C[19 - 22],因此本试验中化肥配合施用常量有机肥下,
土壤有机质增速高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而全磷增速
低于秸秆还田处理可能是由于带入到土壤的磷素量不
一致决定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3 - 25]。
4  结论
化肥配合施用常量有机肥下,土壤有机质、全氮、
全磷,速效钾每年分别提高 0􀆰 35、 0􀆰 020、 0􀆰 014、
5􀆰 010mg·kg - 1,分别是单施化肥处理的 2􀆰 0、2􀆰 9、1􀆰 3
和 3􀆰 9 倍;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化肥下,土壤有机质、全
氮、全磷,速效钾每年分别提高 0􀆰 230、0􀆰 015、0􀆰 018 和
4􀆰 880mg·kg - 1,分别是单施化肥处理的 1􀆰 3 倍、2􀆰 1
倍、1􀆰 7 倍和 3􀆰 8 倍。 但总体上有机肥对于土壤有机
质提升及养分积累效果要略优于玉米秸秆还田。 与单
施化肥相比,不管化肥配施有机肥还是化肥基础上秸
1522
核  农  学  报 28 卷
秆还田均能提高土壤肥力,对于维持和提升土壤生产
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张久东,包兴国,王婷,胡志桥,曹卫东,杨文玉,舒秋萍,李全福,
王健. 增施绿肥与降低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J] .
核农学报,2011,25(5): 998 - 1003
[ 2 ]  张水清, 黄绍敏, 郭斗斗.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潮土
土壤肥力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2010,25(6): 217 - 220
[ 3 ]  门明新,李新旺,许皞.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
定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8): 2339 - 2346
[ 4 ]  陈世昌,常介田,吴文祥,徐明辉,邱立友. 菌渣还田对梨园土壤
性状及梨果品质的影响[J] . 核农学报,2012,26(5) : 821 - 827
[ 5 ]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 长期施钾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钾
素状况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 2234 - 2240
[ 6 ]  唐继伟,林治安,许建新,戚剑,王云华. 有机肥与无机肥在提高
土壤肥力中的作用[J] .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3:44 - 47
[ 7 ]  佟小刚,徐明岗,张文菊,卢昌艾. 长期施肥对红壤和潮土颗粒
有机碳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J] .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 (11):
3664 - 3671
[ 8 ]  赵秉强, 张夫道. 我国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J] . 植物营养
与肥料学报,2002,8(增刊): 3 - 8
[ 9 ]  沈善敏. 长期土壤肥力试验的科学价值[ J] . 植物营养与肥料
学报,1995,1(1): 1 - 9
[10]  王娟. 我国典型土壤长期定位施肥下土壤氮素时空演变特征研
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1]  王伯仁,蔡泽江,李冬初.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肥力的影响
[J] . 水土保持学报,2010,24(3): 85 - 88
[12]  李婕,黎青慧,李平儒, 王莲莲,杨学云,张树兰. 长期有机肥施
用、秸秆还田对塿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J] . 土壤通
报,2012,43(6):1456 - 1460
[13]  樊廷录,宋尚有,王淑英,周广业. 黄土旱塬冬小麦一玉米轮作
制长期施肥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C] / /中国农学会,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 2008,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39 - 246
[14]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
版社,2000: 308 - 316
[15]  朱平,彭畅,高洪军, 李强,刘春光,张林. 长期培肥对土壤肥力
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 玉米科学,2009,17(6): 105 - 108,111
[16]   潘世娟,李菊梅,王惠生. 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的水稻田土壤有
机质含量变化研究[J] .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3): 8 - 14
[17]  周建斌,李昌纬,赵伯善,李辉桃,华天懋. 化肥及有机肥配施定
位试验的研究—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J] . 西北农业
大学学报,1993,24(2): 61 - 65
[18]  林治安,赵秉强,袁亮, Hwat B S.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
作物产量的影响[J] . 中国农业科学,2009, 42(8): 2809 - 2819
[19]   寇太记. 不同用地方式下土壤碳氮动态特征及其生物学机制研
究 [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0]   姜小凤,王淑英,丁宁平,樊廷录,张平良,郭建国,李倩,苏敏.
施肥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J] . 核农学报,
2010,24 (1) : 136 - 141
[21]  常旭虹,赵广才,杨玉双,丰明,马少康,王德梅,毕玉强. 农牧交
错区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及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J] . 核农学
报,2013,27(8): 1209 - 1215
[22]   陈长青,胡清宇,孙波,张佳宝. 长期施肥下石灰性潮土有机碳
变化的 DNDC 模型预测[ J]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
(6): 1410 - 1417
[23]   张丽,任意,展晓莹,张淑香. 常规施肥条件下黑土磷盈亏及其
有效磷的变化[J] . 核农学报,2014,28(9): 1685 - 1692
[24]   展晓莹,张丽,刘晓斌,张淑香. 高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小麦对
磷的吸收及根际土壤磷组分差异[J] . 核农学报,2013,27(11):
1762 - 1770
[25]   谢亚萍,闫志利,李爱荣,高俊山,郭丽琢,方子森,牛俊义. 施磷
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J] . 核农学报,
2013,27(10): 1581 - 1587
2522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28(12):2247 ~ 2253
Dynam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utrient Contents Under Long
Term Organic Amendments in Fluvo⁃aquic Soil Region North China
ZHANG Shui⁃qing1,2   HUANG Shao⁃min1   LI Hui3   LOU Yi⁃lai4   CHIEN Hsiaoping5
SHIN⁃ICHIRO Mishima  NIE Sheng⁃wei1   Guo Dou⁃dou1
( 1 Institute of Plant Nutri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Scienc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Henarn  450002;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3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e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4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 5 Jap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s,
305⁃8686, Tsukuba, Japan;6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gro⁃Environmental Sciences, Tsukuba 305⁃8604, Japan)
Abstract:A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evolution of soil fertility under application of inorganic
fertilizers combined with organic fertilizers in Zhengzhou city of China. The investigated soil fertility factors included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AK). There were four
treatments: inorganic fertilizers ( NPK), inorganic fertilizers combined with farmyard manure ( MNPK), inorganic
fertilizers combined with high rate of farmyard manure ( 1􀆰 5MNPK)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with maize straw
incorporated (SNP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 TN, TP and AK contents all increased with years at rates of 0􀆰 17,
0􀆰 01, 0􀆰 01 and 1􀆰 27 mg·kg - 1 per year, respectively, under the NPK treatment. While those rates under the MNPK
treatment were 0􀆰 35, 0􀆰 02, 0􀆰 01 and 5􀆰 01 mg·kg - 1 per year,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NPK treatment, the
farmyard manure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oil fertility. SOM, TN, and AK contents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under the SNPK and especially MNPK and 1􀆰 5MNPK treatments. Therefore, applying manure and straw incorporation
are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Long⁃term fertilization; Organic amendments; Soil fertility; Evolution
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