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籼皖辐8818的辐射选育与高产栽培研究



全 文 :中籼皖辐 8818 的辐射选育与高产栽培研究
黄自安  蔡锦州
(安徽省滁州市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滁州 239058)
张俊发 松洋  张延长
(安徽省白湖农场 庐江 231508)
  用60Coγ射线辐照杨稻 4 号干种子 ,育成中籼品种皖辐 8818。该品种经 4 年较
大面积试种和省试 ,平均产量 9000 kg/ hm2 ,比杨稻 4 号增产 10 %左右。抗病虫害较
好 ,全生育期 135d。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中稻产区、沿淮稻区和淮北新稻区广泛种植。
关键词 :水稻中籼品种  皖辐 8818  辐射选育  高产栽培
前    言
皖辐 8818 是我所用60Coγ射线 340 Gy 辐照含水量 1315 %的杨稻 4 号干种子 ,经 3 年 5 代
选育 ,于 1991 年育成的中熟中籼新品系。经 4 年品系比较、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全省各
地大面积试种 ,均表现突出 ,具高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等优点。
选 育 经 过
1988 年正季经辐照处理后的干种子 ,当代种植 2802 株 ,成熟时混收主穗种子。1989 年将
上年混收的种子 3 分法处理 ,其中 2 份分别在滁州和白湖种植 ,共 5860 株。在 M2 群体中 ,多
数变异株表现迟熟、高秆、有芒、米质欠佳。从表现较好的植株中 ,选出符合目标性状 (即产量
性状较亲本好 ,株高较矮、熟期较早 ,米质较优) 的单株 105 株。当年在海南冬繁 ,种成 M3 植
株 ,成熟时再次单株选择。1990 年将海南带回的 180 个单株种成株行 ,选出符合育种目标、性
状一致、基本定型的 8 个株系 ,再次冬繁。1991 年在滁州市进行品系比较和抗性接种鉴定 ,经
综合比较 ,8821222129218 表现突出 ,定名为 8818。
特 征 特 性
(一) 产量表现
1991 年参加本所中籼新品种 (系)比较试验 ,小区平均产量 1068715kg/ hm2 ,比对照杨稻 4
号增产 1217 %。1992 年参加市级品比 ,平均产量 10620kg/ hm2 ,比对照杨稻 4 号增产 1114 %。
1993 年参加安徽省中籼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 803215kg/ hm2 。比对照杨稻 4 号增
产 511 % ,居 13 个区试品种之首 ,达极显著水平。1994 年继续参加省区试 ,平均产量 7875kg/
hm2 ,比对照杨稻 4 号增产 1416 % ,居 9 个参试品种之首 ,仍达极显著水平。1995 年和 1996 年
除参加省中籼生产试验外 ,还在全省各地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与推广 ,均表现出增产效果。1997
932 核 农 学 报 1998 ,12 (4) :239~241Acta A gricult urae N ucleatae Sinica
年经安徽省种子公司和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联合推荐参加安徽省水稻新品种审定。暂定名皖
辐中籼 8818。在参加省连续 4 年的区试和生产示范中 ,累计 54 个点次 ,仅 1 个参试点减产 ,
其余点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增产。
通过对省试产量的联合方差分析 ,品种 ×环境的互相表现不显著。用陆氏[1 ]遗传型品种
稳定性分析法对品种进行适应性分析 ,B = 01998 ,S2 = 01227 ,对环境变化具有稳定表现的遗传
型能力 ,属高产超平稳定性品种。适宜沿淮及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淮北新稻区广泛种植。
(二) 穗大穗重 ,产量因子优化组合
对 40 块高产栽培的穗粒结构分析 (表 1) ,产量 (y) 与穗数 ( x1) 、每穗粒数 ( x2) 、结实率
(x3) 、千粒重 (x4)的多元回归方程为 y = - 1704168 + 2916x1 + 4145x2 + 6149x3 + 20171x4 。通
径分析的结果 (图 1)表明 ,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值最大。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间接
效应正负相抵。有效穗的直接效应居第 3 位 ,千粒重具有增效作用 ,综合效应大于穗数。高产
栽培应在稳定穗数的前提下 ,主攻大穗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表 1  高产田块穗粒结构变量分析
产量因素 极 差 平均数 标准差 变异系数 ( %)
有效穗 X(万/ 66616m2) 1518~2115 18152 110530 5114
总粒数 X(粒/ 穗) 11515~14816 13112 1411384 10126
结实率 X( %) 3614~9413 9111 817502 9130
千粒重 X(g) 2718~3016 2910 215019 7119
(三) 抗逆优质  综合性状优良
11 抗病虫能力强 :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 1993 年和 1994 年连续两年病虫鉴定 ,白叶枯病
抗级为 1 ( HR) ,稻瘟病抗级为 2 (MR) ,褐稻虱、白背飞虱抗级分别为 112 和 114 (MR) 。
21 适应性广 :在连续两年省区试和连续两年的省生产试验中 ,淮北新稻区、沿淮与江淮单
季中稻区 ,沿江单、双季稻区 ,旱涝灾害频发 ,各试点茬口、肥力均不尽一致 ,但皖辐 8818 在 54
个试点中除 1 点减产外 ,其余均增产 ,达显著水平。为近 10 年省试品种中所仅见。1993~
1994 年 7 个连片示范田资料 ,总面积 8814hm2 ,平均产量 9258kg/ hm2 ,平均有效穗 288 万/
hm2 ,每穗实粒数 12018 粒 ,结实率 8014 % ,千粒重 2914g[2 ] ,与省区试验和生产试验相一致。
图 1  产量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31 米质优良 :长∶宽大于 3 ,米粒透明 ,基本无垩白 ,食味佳 ,米饭冷而不回生 ,精米率
042 核 农 学 报 12 卷
7914 %。省试各参试单位综合评价上等。
41 综合性状优良 :蔡善桂等[2 ]研究表明 ,皖辐 8818 具有适宜的茎蘖动态指标 ,栽基本茎
蘖苗 120~150 万/ hm2 ,栽后 15~18d 够苗 ,栽后 25d 出现茎蘖高峰且持续时间较长 ,成穗 270
~300 万/ hm2 ,成穗率 58 %左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日增重均显著大于杨稻 4 号 ,结实
率、千粒重高而稳 ,大面积示范田穗粒结构合理 ,LAI 值较大 ,冠层叶姿较合理。与本研究各项
结果吻合。
栽 培 技 术
据其高产群体的形成特征 ,应综合运用高产栽培技术[3 ] 。一是以壮秧为基础 ,建立合理
的群体起点 ,利用个体与群体间的协调发展 ,一般 120~150 万/ hm2 茎蘖苗 ,对 9000kg/ hm2
以上产量较为适宜 ;二是优化施肥方案 ,原则是前重、中控、后补 ,以利早发、中稳、后健。产量
在 9000kg/ hm2 以上的施肥方案是 :以有机肥为主 ,适施磷、钾肥的前提下 ,总施化肥纯氮 195
~255kg/ hm2 ,其中茎蘖肥占 75 % ,中期接力肥因苗施肥 ,巧施保花肥和粒肥 ;三是合理水浆管
理 ,发挥其营养生长优势和光合作用优势 ,协调穗粒结构 ,保证穗多粒重。原则是[4 ]分蘖期间
歇灌溉 ,够苗即分次搁田 ,长穗及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湿润 ,乳熟期适时断水。
参 考 文 献
1  陆昌华等. 应用电子计算机估测品种稳定性参数.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 (10) :22~27
2  蔡善桂等. 中籼 8818 高产群体形成特征与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5 , (3) :12~17
3  左震东等. 见 :水稻研讨论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78~81
4  张延长等. 中籼皖辐 18 的辐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核农学通报 ,1996 ,17 (5) :201~202 ,212
MUTATION BREEDING OF RICE VARIETY ZHONGSHAN WANFU8818
AND ITS CULTIVATION
Huang Zian   Cai Jinzhou
( The insitit ute f or A pplication of A tomic Energy in Chuz hou , Chuz hou , 239000)
Zhang J unfa   Wang Songyang   Zhang Yanchang
( The W hite L ake Farm L ujiang , 231508)
142Acta A gricult urae N ucleatae Sinica
1998 ,12 (4) :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