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10(4):348—355
Journa/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
严岳鸿 陈红锋 邢福武 谢国忠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50;2.广东英德石门台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 英德 573000)
摘要:分析了广东英德石门台 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森林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群落
类型和分布状况及石灰岩植物 的主要适应特点,并对如何保护和恢复石灰岩地区的森林植被提
出了建议。
关键词:石门台 自然保护 区;石灰岩地区;森林植被;植物区系
中图分类号:Q94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3395(2002)04-0348-08
Flora and Vegetation in Limestone Area in
Shimentai Nature Reserve,Guangdong
YAN Yue-hong CHEN Hong-feng XING Fu.WU ’ XIE Guo.zhong
(1.South China Institute ofBotan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510650,China:
2.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Shimentai Reserve,GⅢmgdD ,Yingde 573000,Chma)
Abstract: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lora and vegetation was made in limestone hill with an area of
47.8 km in Shimentai Nature Reserve, Yingde County, Guangdong. Eighty-six vascular plant
species included in 77 genera an d 5 1 families are distributed here, of which 1 2 species are
endemic to limestone area,viz.ferns,including Hypodematia crenatum,Pyrrosia similis,Pteris
cretica,and the seed plants,Sapium round~lium,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Boniodendron
minius,Ptrocetis tatarinowii,Zanthoxylum 7功 n,n,etc.The vegetation in the area studied is
classified into 6 forest types. i.e. Ptroceltis tatarinowii forest, Zenia insignis forest, Pistacia
chinensis forest,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and F/cus microcarpa forest,A lchonea trewioides and
Strobilanthes cusia forest, and Sapium round~lium forest. Th 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oflimestone vegetation after disturbance are suggested.
Key words:Shimentai Nature Reserve;Limestone;Vegetation;Flora
广东英德石门台 自然保护区拥有较大面积的石灰岩植被 ,尤其是崖壁上的植被保存较
为完好,几乎未被破坏,主要分布于峰林陡峭、交通不便的地区,如波罗、云岭还有大片保存
较好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组成种类十分丰富。由于石灰岩生境本身的隔离分
收稿 日期 :2001-1 1-07 接受日期 :2o02一O4一l5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author
誊 ∽ 鞋
l量医t娶 一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严岳鸿等:广 东石 门台 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 349
化作用,促进 了石灰岩特有种的分化和形成 ,使石灰岩地 区具有不少的特有植物和嗜钙植
物川。 这些种类对于研究中国特殊生境植物区系的起源、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此外,石灰岩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
强度加大,本来就非常脆弱的石灰岩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以及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日益
受到人们的重视。英德石灰岩地区的植被与植物区系在广东 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早在 1959
年,张宏达教授就曾经提及这个问题,但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3】。本文以广东英德云岭镇
水联的石灰岩植被为例,探讨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石灰岩植物区系和植被的基本组成与特点,
为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1 自然概况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内的石灰岩地区主要在保护区最西端的菜园一大竹洇一凹头一线以西
至波罗河 10 km 范围内,以及云岭镇水联和沙口镇 白石眉等地 ,总面积达 47.8 km 。地貌形
态以峰丛、石山为主,溶蚀洼地及小型盆地较少,与广东粤北其它地区的喀斯特低山丘陵极
为相似,海拔多在 600m 以下。
该区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 ,气候温暖,年均温 20.9E,全年无霜期 3l9 d,
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 1 882.8 nMn。土壤为石灰岩地区广布的红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土
层厚薄不一,均与基岩交界清晰。土壤呈微酸性至微碱性,有的地方积累腐殖质较多。自然植
被组成多为喜钙植物或耐钙植物 。
2 种类组成和特点
据调查,在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水联石灰岩地区常见的有 86种维管束植物 ,分属于 51科
77属。对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
的石灰岩植物区系适应特点,与当地花岗岩地区自然植被相比 ”,温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
在石灰岩地区占有较大比例,反映了水分亏缺和高钙环境对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形成具有
强烈的隔离分化影响。
热带成分 49种,其中热带亚洲分布 34种。热带亚洲至大洋洲分布 8种。常见的草本植
物有松叶蕨(Psilotum n u 、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鞭叶铁线蕨(Adicmtum caudatum)、
肿足蕨(Hypodematia re~ um)、普通针毛蕨(Mocrothelypteris toressiana)、多羽凤尾蕨(Pteris
decrescens)、剑叶风尾蕨 e ~formis)、金钗风尾蕨 fauriei)、井栏边草 multifda)、蜈蚣
草 ( vitata)、栗柄 凤尾 蕨( plumbe 、槲 蕨(Drynaria roosi)、边缘鳞 盖 蕨 (Microlepia
marginata)、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轴脉蕨(Ctenitopsis sagenioides)、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水虎尾(Dysophyla stelata)、桑草(Fatoua pilos 、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玫瑰
毛兰(Eria rose 、白花蒿 rtemisia lactiflora)、药药薯(Tacca chantrieri)等;灌木有红背山麻杆
(AIchonea trewioides)、九 里 香 (Muraya paniculata)、八 角 枫 (Alangium chinense)、粗 糠 柴
(Malotus philipinensis)、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乔木 有海 红 豆(Adenanthera pavonina L.
Var.microsperma)、大叶土蜜树(Badeti~penangiarm)、铁榄(Sinosideroxylon £ 吼 、圆叶
1)庞雄飞,张金泉.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50 热带 亚 热带 植物 学 报 第 l0卷
乌桕(Sapium rotund@lium)、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aris)、阴香(Cinnmomum burmanni)、黄
牛木(Cratoxylon cochinchinensis)、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广东莉格(Scolopia sne n)、假苹
婆(Sterculia lanceolata)、榕树(Ficus microcarpn)、重阳木(Bischofia javanica):藤本植物有海金
沙 (Lygodium japonicum)、茜草 ubia cordifolia)、龙须藤 (Bauhinia championi)、风车藤
(Hiptage bengalensis)、匙羹藤(Gymnema sylvstre)、尖叶槌果藤(Cappar~ acutifoli0)等。它们绝
大多数是石灰岩植物区系重要组成成分 ,其中铁榄、酸枣、黄牛木、麻楝、假苹婆等通常为石
灰岩植被群落中的优势种或建群种。药翦薯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石灰岩丘陵山
坡的山麓湿润处,数量相当稀少:榕树在局部地区常为优势种;松叶蕨通常生长于石灰岩崖
壁石缝中,相当少见:肿足蕨和圆叶乌桕是石灰岩地区的特有种,在石灰岩的岩缝中分布较
为普遍,但一般不会在花岗岩和砂页岩地区出现。
温带分布的种类共 21种 ,全为东亚成分,包括假蹄盖蕨 thyriopsis japonica)、渐尖毛
蕨(Cyclosorus acuminatus)、华南毛蕨(c parasiticus)、全缘贯众(Cyrtomium falcatum)、凤尾蕨
(Pteris cretica L.var.1l~Pusa)、刺齿风尾蕨 dispar)、野鸡尾(Onychium japonicum)、伏石蕨
(LemmaphyUum microphylum)、瓦韦 (Lepisorus thunbergianus)等蕨类 植 物 ;还有 络 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天 门冬 sparagus cochinehinensis)、野 紫 苏 (Per~la
frutescens)等草本和朴树 (Celas tetrandra)、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等乔木种类。其中全缘贯众、黄连木是石灰岩地区的常见种,在花岗岩或砂页岩地
区相当少见。
中国特有种共 16种,主要有相似石韦(Pyrrosia similis)、波缘冷水花(Pilea cavaleriei)、紫
麻(Oreocnide frutecens)、大叶火焰草 Sedum drymarioids)、牛耳朵(Chirita eburnen)等草本植
物 和任 豆(Zenia 咖 )、紫弹树(Celtis biondi)、黄皮(Clausena lansium)、鸡血藤(Miletia
reticulata)、全缘叶火棘(Pyracantha atalantioides)、青檀(Ptroceltis tatarinowi)、圆叶乌桕 、芳香
安息香 (Styrax odoratissima)、白皮乌 口树 Tarenna depauperata)、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ius)、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等一些乔灌木,大部分种类是以中国西南或华南地区为
中心,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 以南的特有植物。
石门台石灰岩地区植物中有 35种植物也是本地花岗岩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它们在华南
石灰岩地区常见但也分布于其他非石灰岩地区,并对干旱和高钙生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如松叶蕨、江南卷柏(SelagineUa moeUendorfii)、风尾蕨、栗柄凤尾蕨、井栏边草、轴脉蕨、槲蕨、
江南星蕨 、瓦韦、金钗凤尾蕨 、刺齿风尾蕨、伏石蕨 、麻楝 、光叶海桐(Htosporum glabraum)、香
港胡颓子(Elaeagnus tutcheri)、九里香、黄皮、海红豆、紫弹树、龙须藤、红背 山麻杆、波缘冷水
花、匙羹藤、阴香、朴树、鸡血藤、八角枫、山石榴(Randia spinos 、假苹婆、大叶土密树、茜草、
玫瑰毛兰、白花蒿、牛耳朵、桑草等,它们常被称为石灰岩植物区系中的适宜种。
还有一部分种类是石灰岩地区特有的,被称为石灰岩地区的指示植物,常分布在裸露的
石灰岩上,主要有肿足蕨、相似石韦、风尾蕨 、圆叶乌桕、任豆、铁榄 、黄梨木、波缘冷水花、全
缘叶火棘、黄连木、青檀、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共 l2种,占总数的 14%。在这些石
灰岩特有植物中,全缘叶火棘、青檀、圆叶乌桕、黄梨木、相似石韦、圆叶乌桕等均为中国石灰
岩的特有种。与马来西亚 、广西弄 ,61和贵州荔’波【 等地的石灰岩植物区系相比,该地石灰
氍㈠ 鞋 瓣
J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严岳鸿等:广东石 门台 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 区系和植被 35l
岩植物特有种的比例较低,那些地区的特有种比例均在 18%一20%之间。其他的种类主要分
布在石灰岩地区积土层较厚及 山脚阴湿处,它们多是些中性土壤常见的种类,如假蹄盖蕨、
菜蕨、渐尖毛蕨 、华 南毛蕨等 ,但缺 乏在典型酸性 土壤 中普遍分布 的植物 ,如芒萁
(Dicranopteris dichotoma)、狗脊 (Woodwardia japonica)等。
3 植物的生态特点 ’
石灰岩地区植物由于需要适应石灰岩干旱、高钙的环境,而具有一系列共同的形态结构
和生理、生态特征及其适应组合。这些植物具有适应石生环境的发达根系,在石缝中的穿透
能力很强,耐旱、耐贫瘠 ,并能在钙质土中生长。这里的大多数木本植物都有此特点,尤其以
山顶及崖壁矮林植物最为显著,如榕树、圆叶乌桕、全缘叶火棘、光叶海桐等植物均可抱石而
生。许多植物种类具刺或叶小型化,以防止植物体内水分的过度蒸腾 。林中约有 20%的种类
具刺,如全缘叶火棘、竹叶花椒、黄牛木、山石榴、广东莉格等。
多浆液植物在草本层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伏石蕨、波缘冷水花、大叶火焰草、牛耳朵等
有较肥厚的叶片;槲蕨、肿足蕨等蕨类植物则有较粗壮的根状茎 ;槲蕨还有用于收集枯枝落
叶和涵养水分的基生不育叶;玫瑰毛兰有肉质的球茎。这些特征对于适应石灰岩地区的环境
有重要的作用。叶表多革质化或密被 白色绒毛,可反射强光、加快散热以减少水分蒸腾。如铁
榄、阴香、光叶海桐、九里香等叶表光滑,被有蜡质或革质化 ;被毛的种类有牛耳朵、任豆、麻
楝、香港胡颓子等,气孔多分布于叶背。
与本地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植被相比,林中落叶种类 明显增多。如青檀、朴树、紫弹树、
圆叶乌桕、鸡血藤、麻楝、红背山麻杆、海红豆、黄梨木 、任豆等,这些树种通过落叶的生态习
性减少水分蒸发以适应旱季。
4 植被
对石灰岩地区是否存在常绿阔叶林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一般都认为我国亚热带石灰岩
地区的植被类型属于常绿落叶阔叶林Ⅲ。从植被的组成和结构来分析,我们认为石门台 自然
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被类型应该归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外貌终年常绿,在干季稍带
黄绿色,季相交替 比较明显,种类组成中有较多的落叶阔叶树种和温带植物区系成分 ,与粤
北其他石灰岩地区 羽植被的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大致相似。
4.1外貌与结构
石门台石灰岩地区植物群落结构一般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较发达,
有较多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但在山麓、山腰、山顶和崖壁四种不同的地段 ,因水分、光照
和土壤条件的差异,植物种类组成及群落外貌结构明显不同。
在山麓 ,由于积累的土层较厚,或多靠近溪流 ,光照时间稍短、光照强度也不如 山顶强
烈,因此只要植物能忍耐一定限度的钙离子胁迫,植被就能 良好发育。植被终年常绿,季相不
明显。群落盖度大 (90%以上)、常绿树种多、有一定数量的喜湿和耐阴种类,典型的石灰岩
地区特有种类数量较少。乔木层的种类往往较高大,草本层发达,地被层主要 由苔藓植物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52 热带亚 热带植物 学报 第 10卷
一 些凋落物组成;层间植物主要是鸡血藤、风车藤、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光叶蛇葡萄
(,4mpilopsis heterophyla)~H攀缘在树上的伏石蕨、江南星蕨。
在山腰,土层瘠薄、保水能力较差,岩石裸露,光照较强,光照时间较长,植被表现出明显
的早生性质,落叶树种显著增多,叶质较革质化、树皮多光滑或片状剥落,群落盖度较小
(60%一70% )’
.
乔木层不高,许多种类呈小乔木状;灌木层和草本层种类稀少,由于岩石裸露,
地被层不发达,仅有少量苔藓植物生存,但附生植物较发达。
山顶光照强、全天受太阳直射,岩石裸露,几乎没有土层,十分干旱,加上山顶风大,植被
为高度 4-5 m 以下 山顶矮林。群落分两层,即乔木层和灌木层,群落盖度较大 (75%一85%)。
草本植物 中偶尔见到一些禾本科的种类,植物具有明显的早生特征,如树皮较厚、叶硬并革
质化或叶型变小,茎具刺。植物受强紫外线辐射影响,常多分枝,矮化并呈丛生状。
在裸露的石灰岩崖壁上,陡峭的石壁很难积存土层 ,光照强度大,但光照时间较短,生长
着一类特殊的石生植物群落,主要灌木种类有圆叶乌桕、榕树等 ,常将其发达的根系深入到
石缝中,其营造的小生境中有少量的草本植物。
4.2 类型
亚热带石灰岩地区植被类型的归属 问题还有许多争论。一般认为,石灰岩石山上土层瘠
薄、保水能力差,适宜落叶树种生存而首先成为优势类群;但当植被演替到一定阶段后 ,当地
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便侵入落叶林,因此,英德石门台石灰岩地区的森林植被应属于石
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据群落外貌结构、建群种、群落组分及其生态特点,石门台自
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的植被可分为 6个类型。
4.2.1青檀林 (Ptroceltis tatarinowi forest)
主要见于英德云岭、波罗等地海拔 200—300 m 的山坡中下部。裸石覆盖面 60%左右,土
壤为棕色石灰土,土层浅薄,仅少量分布在低洼处和石隙中,枯枝落叶层在低洼处较厚,分解
量一般 ,群落 内环境较为阴凉湿润,郁闭度为 0.6-0.7。群落外貌为青绿色,较平整,青檀为丛
状生长,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种数各占一半,但落叶树种的株数占大多数,约 80%。群落结构
可分为三层 ,乔木层主要种类为青檀 、铁榄 、圆叶乌桕等,青檀在林中的株数最多;灌木层种
类不多,数量较少,分布较稀疏,主要种类为青檀、九里香、粗糠柴、圆叶乌桕、黄牛木、广东莉
格、假苹婆等,高度为 0.1—3 lrl;草本层种类较为贫乏 ,常见的有波缘冷水花、凤尾蕨、剑叶凤
尾蕨、茜草、天门冬、玫瑰毛兰等。层间植物主要有龙须藤、匙羹藤、鸡血藤和附生苔藓植物。
群落 中常绿树种较多,叶型较大,叶质多为草质或纸质,属于喜阴湿的石灰岩群落类型。
4.2.2任豆林 (Zenia insignis forest)
主要分布于波罗、云岭等地的山坡上。林冠层高度为 15—18 m,群落结构可分为三层,
乔木层的落叶树种 以任豆为优势种,其他还有海红豆、朴树、黄梨木、圆叶乌桕等,常绿树种
有粗糠柴、假苹婆、铁榄等;灌木层的种类 比较稀少,有红背 山麻杆、八角枫、苎麻、香港胡颓
子等;草本层种类也不多,数量稀少,主要有鞭叶铁线蕨、凤尾蕨、江南星蕨、槲蕨等;层间植
物主要有槲蕨、络石、鸡血藤等,数量较多。群落以中小型叶、落叶植物种类为主,属于比较耐
干旱的群落类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严岳鸿等:广 东石门台 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 353
4.2.3黄连 木林 ( taeia chinensis forest)
分布于水联、华屋等地的裸露石灰岩山地,林下土层较薄,保水能力差。林冠层高度为
6-10 m,群落盖度为 70%。群落中乔木层的落叶树种以黄连木、朴树为主,常绿树种有粗糠
柴、白皮乌口树 、芳香安息香等 ,灌木层和草本层均较稀少,有香港胡颓子、九里香、天门冬、
茜草、凤尾蕨、野鸡尾等;但层 间植物较发达,有槲蕨 、相似石韦,伏石蕨 、鸡血藤等,生长茂
盛。植物通过落叶、被毛和具有发达的根系等特征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4.2.4酸枣 +榕树林 (Choerospondias axilaris+Ficus microcarpa forest)
分布于云岭等地的山麓,立地条件优越,地表裸石覆盖面约 l5%,土壤广布,土层较厚,
枯枝落叶不多,分解较快,群落内环境阴凉而湿润。群落外貌为青绿色,群落盖度为 80%。群
落结构可分为三层,乔木层高 4-18 m,建群种为酸枣和榕树,其他伴生树种有粗糠柴、朴树、
紫弹树、麻楝、海红豆、八角枫 、阴香、黄皮 、无患子 、假苹婆 、白皮乌 口树等;灌木层高 O.5—
2 m,主要有 白皮乌口树、九里香、八角枫等;草本层不发达,主要有凤尾蕨、桑草和茜草;层间
植物有风车藤、鸡血藤、尖叶槌果藤。这类植物生活环境中不缺水,大部分植物不需要通过落
叶来渡过干季。
4.2.5红背山麻杆 +马蓝林 (Alchonea trewioides+Strobilanthes cusia forest)
分布广泛 ,从山麓到山腰均有分布,是森林受到反复砍伐后演替形成的。群落外貌为绿、
红镶嵌,生长较茂盛,高 l一3 ITI不等,灌丛盖度为 80%一90%。组成种类主要由阳性的落叶树
种为主,红背山麻杆 、马蓝在群落 占绝对优势 ,其他树种还有八角枫 、紫麻等;草本植物不多,
在山麓主要种类有轴脉蕨、金钗凤尾蕨、边缘鳞盖蕨 、多羽凤尾蕨,在山腰的草本种类有凤尾
蕨、多羽凤尾蕨、刺齿半边旗、茜草等。
4.2.6圆叶乌桕林 (Sapium rotundifolium forest)
主要分布在水联 、华屋、波罗等地裸露的石灰岩崖壁上,植物的根系在石缝中的穿透能
力很强。主要的伴生植物有全缘叶火棘、山绿柴、竹叶花椒;草本有波缘冷水花、松叶蕨、肿足
蕨等。群落内的植物具有非常有效的生态适应特征,如叶革质或 肉质,落叶,根肉质,茎具刺
等,对石灰岩的干旱条件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5 植被的保护与恢复
自然保护区内石灰岩地区的森林植被是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这种特殊的
生境中又生存着许多石灰岩地区特有的珍稀物种,林 中有药翦薯、青檀 、松叶蕨和苦苣苔科
的一些珍稀植物 。由于石灰岩地区岩石裸露、土层瘠薄、土壤保水能力差,生态系统十分脆
弱,很容易受外来不 良因素的破坏。因此,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石灰岩森林植被对当地的环境
保护、国土整治、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对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保护等均具有重
要的意义。
5.1保护
保护区内现保存有较完好的原生性植被,大部分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这类植被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具有十分明显的异龄结构和多样化的适应特征及其相互适应的协调性,主要树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54 热 带亚热带 植物 学报 第 1O卷
的成年树结实多、生殖周期短、不但具有种子繁殖后代的能力,而且还有很强的无性繁殖
(以根蘖为主)能力,它们的种群消长规律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植被组成及其林下
土壤处于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平衡状态,植被处于接近顶级群落的进展演替的过程中。对这
类植被应采取就地保护的措施,实行封山育林,严禁砍伐,使植被得到良好的 自然发育,最终
演替为本地带的顶级群落。
对石灰岩地区的珍稀植物物种应采取迁地保护的措施 ,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对石灰
岩植物进行移植、栽培和繁殖可能会面l临许多问题,虽然一些植物园的引种也涉及到一些石
灰岩植物种类,但 目前 国内的主要植物园中没有设立石灰岩植物专类园。在这方面,英国邱
园的石山植物园值得我们借鉴。
5.2恢 复与重建
石灰岩植被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或干扰后,原生植被逆 向演替为次生植被。次生植被的
水土保持能力较差,其浅薄的土层被雨水冲刷消失,最终导致石漠化的形成,从而带来一系
列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制约着我国石灰岩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 。国内外许多专
家和学者就石灰岩植被的恢复和重建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选择 了许多用于石灰岩地区植
被恢复的树种 明,但 目前收效甚微,有 的树种选择不当,甚至给当地造成劳民伤财 的局
面【”。本文总结石灰岩植被恢复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并结合植被恢复生态学的一般原理【“一3],
对石 门台 自然保护区内退化 的石灰岩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 出几点建议 ,供有关部 门
参考。
恢复的方向 英德石灰岩地区植被类型是亚热带石灰岩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这是石灰岩植被长期与当地气候、土壤及其他生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的顶级植被类型。
该地区植被恢复的最终 目标是重建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 的亚热带石灰岩地区森林植被
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许多石灰岩地区的造林都倾向于纯林。理论研究表明,与混交
林相比较,纯林的生物量较低,对环境的影响力差,并且极易衰退[】川。营造与地带性植被类型
相似的混交林才是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的基本方向。
适 生树 种 的选 择 石 灰 岩地 区造 林 曾经用 很 多松 柏 类 的针 叶植 物 ,如 柏 木
(Cupressus funebris)、侧 柏 (rhuja orientalis)、杉 木 (Cunningtuw~ia lanceolata)、马 尾 松
(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 (P eliotii)、火炬松 ( taeda)等,其推广 的主要原因是针
叶植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生长速度较快。然而与阔叶林的对比研究表 ,针叶植物虽然
生长量较大,但植物的凋落量低,不利于森林土壤养分的积累和循环;针叶树种的林冠截流
能力小,根系欠发达,不利于水土保持。因此宜选择乡土阔叶树种,这些树种有发达的根系,
能在干旱瘠薄的石缝中生长,而且还能耐受高浓度钙离子的胁迫。如任豆、光皮树 (Comus
wilsoniana)、菜豆树 (Radermachera sinica)、阴香、桂花 (Osmanthus fragro~)、铁榄、香椿、
荷木 (Schima superba)、黧蒴 (Castanopsis fissa)、枳棋 (Hovenia acerba)、泡桐 (Paulownia
fortunei)、枫杨(Pterocaya stenoptera)、苦楝(Melia azedarach)、白蜡树等。研究结果表 明[91,以
上树种在石灰岩地区生长良好。尤其是任豆、槐树 (Sophora japonica)、翅荚香槐 (Cladrastis
platycarpa)等豆科植物,因其具有 固 N根瘤 ,对石灰岩地区土壤肥力的提 高有重要作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