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脉椒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卷 第 8期, 2010年 8月 843
收稿 2010-04-29 修定  2010-05-13
资助 广东省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基金(2007B020 810002)。
* 通讯作者(E-mail: chenchunman@163.com; Tel: 0769-
2 2 4 0 1 0 2 3 )。
白脉椒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张善信, 陈春满 *, 何蜜丽
东莞市生物技术研究所, 广东东莞 523086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Peperomia puteolata Trel.
ZHANG Shan-Xin, CHEN Chun-Man*, He Mi-Li
Dongguan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Dongguan, Guangdong 523086, China
图 1 白脉椒草嫩叶产生的愈伤组织
图 2 白脉椒草老叶纵切产生的愈伤组织
1 植物名称 白脉椒草(Peperomia puteolata Trel.)。
2 材料类别 叶片和茎段。
3 培养条件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1) MS+6-BA 2
mg·L-1 (单位下同); (2) MS+6-BA 2+2,4-D 0.02。不
定芽诱导培养基: (3) MS+6-BA 0.5。不定芽增殖
培养基: (4) MS+6-BA 0.2+KT 0.3。壮苗培养基:
(5) 1/2MS (大量元素减半, 下同)+0.5 g·L-1活性炭。
生根培养基: (6) 1/2MS+1 g·L-1活性炭。上述培养
基均加入 3%白糖和 0.5%琼脂, pH 5.8~6.0。培
养温度为(25±2) ℃; 光照时间 12 h·d-1, 光照强度 25
μmol·m-2·s-1左右。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无菌材料的处理 从母株上取叶片及嫩芽茎段,
茎段切成长 2 cm左右, 每段带有 1个节位, 叶片单
张取下。在流水下冲洗茎段和叶片上下表面, 并用
洗衣粉水轻刷表面, 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在超净
工作台上先用 75%的酒精表面擦一遍, 再用 0.1%
的HgCl2溶液浸泡消毒, 并不断振荡 5~6 min, 用无
菌水冲洗 5~6次。将嫩叶切成 1~2 cm大小的方
块, 接种于培养基(1)中, 老叶叶面纵切成 1 mm厚
的切片, 平放于培养基(2)中, 每瓶 4~5片; 茎段切
成约 1 cm长度, 每段带有一个节位, 接种于培养基
(1)中, 每瓶接种 1个茎段。
4.2 不定芽的诱导、增殖和壮苗 在诱导培养基(1)
上培养 10~15 d, 嫩叶叶片切面周围开始膨大变厚,
20~30 d后, 切面开始有愈伤组织出现(图 1)。老
叶纵切片在诱导培养基(2)上培养 15~25 d, 切面开
始有颗粒状的绿色愈伤组织出现, 随着培养时间的
延长, 颗粒状的愈伤组织密集分布于纵切面上, 部
分愈伤组织开始芽点的分化(图 2)。在诱导培养基
(1)上培养 15~25 d, 茎段上的腋芽开始萌发, 继续
培养10~15 d, 芽点基部膨大成愈伤组织状, 顶部分
化成小芽。将愈伤组织团切下, 转入不定芽诱导培
养基(3)上, 20~30 d后大部分的愈伤组织开始有不
定芽产生(图 3)。去除基部的褐化部分后, 将丛芽
转入同种培养基上继代培养2~3次, 增殖系数可达
2.5~3.0。随着芽的快速增殖, 部分苗开始有玻璃
化现象产生(图 4)。此时将增殖团块转入增殖培养
基(4)上, 不定芽团块可稳定增殖, 无玻璃化现象发
生(图5)。当不定芽增殖到一定数量时, 将带有3~5
个芽的不定芽团块转移到培养基(5)上壮苗培养。
20~30 d后, 苗迅速长大。此时可将平均高度 1.0
cm以上、最大叶片 0.4 cm以上、带有 3~5个芽
植物组织培养简报 Brief Communications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卷 第 8期, 2010年 8月844
图 3 白脉椒草不定芽的产生
图 4 白脉椒草玻璃化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
图 5 白脉椒草不定芽增殖
图 6 白脉椒草不定芽生根
图 7 白脉椒草成品苗
的团块切下, 转入培养基(6)上进行团块生根培养。
4.3 生根与移栽 团块芽在培养基(6)上培养7~10 d,
基部开始出现白色根点, 随后根系逐渐伸长, 生根
率达 100% (图 6)。培养约 25~30 d, 每团有 3~5
条 1~2 cm的白色根系。当团块苗平均高 1.5 cm
以上时, 便可出瓶移栽。移栽前先将瓶苗移至常温
下光强 37.5~62.5 μmol·m-2·s-1的地方炼苗 7~10 d,
然后将瓶苗取出, 洗去附着在根部的培养基, 用甲
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 000倍溶液浸泡5~6 min, 捞起
栽种于泥炭和珍珠岩(3:1)混合基质中, 放置在遮光
度 50%~60%、湿度 80% 以上的温室大棚中。1
个月后, 成活率达 95%以上; 2个月后, 出圃率可达
90 % 以上。
5 意义与进展 白脉椒草属胡椒科(Piperaceae)草胡
椒属植物, 原产哥伦比亚、秘鲁。别名: 白脉椒
豆瓣绿、弦月椒草。植株高 15~30 cm不等, 茎
直立生长, 红褐色, 叶 3~4片轮生, 具红褐色短柄,
质厚, 稍呈肉质, 椭圆形, 全缘, 叶端突起, 呈尖形,
叶长 5~8 cm, 宽 3~5 cm, 叶色深绿, 新叶略呈红褐
色, 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尤为明显, 叶面有 5条凹
陷的月牙白色脉纹, 穗状花序细长(图 7)。白脉椒
草喜温暖、湿润的半荫环境, 生长适温 20~30 ℃,
稍耐干旱, 不耐寒, 忌阴湿。对空气湿度要求不是
很高, 能在干燥的居室内正常生长。常规的繁殖方
法是分株或扦插繁殖, 繁殖速度很慢。采用组织培
养方法, 在短期内可得到大量种苗, 具有较好的市
场价值。现在该品种已进入规模化商品繁殖阶
段。同属的双色豆瓣绿(李文安和王玲 1988)、西
瓜皮椒草(张瑞麟和范敏 2002)、荷叶椒草(蒋雄辉
等 2008)的组织培养已有报道, 但白脉椒草的组织
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报道迄今未见。
参考文献
蒋雄辉, 陈春满, 何蜜丽, 叶燕(2008). 荷叶椒草的组织培养和植
株再生. 植物生理学通讯, 44 (3): 518
李文安, 王玲(1988). 双色豆瓣绿的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6): 43
张瑞麟, 范敏(2002). 西瓜皮椒草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植物
生理学通讯, 38 (1):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