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卷 第 5期,2009年 5月 493
收稿 2009-03-03 修定 2009-03-17
资助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基金和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0 0 3 2 2 7 )。
* 通讯作者(E-mail: qinyaoguo@sina.com; Tel: 0835-
2 8 8 2 5 6 3 )。
白花贝母兰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杨翠芹 1, 秦耀国 2,*, 刘红彬 1, 曾富春 1, 刘帆 1, 王西瑶 1
四川农业大学 1农学院, 2园艺学院, 四川雅安 625014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Coelogyne leucantha W. W. Smith
YANG Cui-Qin1, QIN Yao-Guo2,*, LIU Hong-Bin1, ZENG Fu-Chun1, LIU Fan1, WANG Xi-Yao1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2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Sichuan 625014, China
1 植物名称 白花贝母兰(Coelogyne leucantha W.
W. Smith)。
2 材料类别 种子。
3 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与无菌苗生长培养基: (1)
MS+5%香蕉汁; 原球茎诱导培养基: (2) MS+NAA
0.2 mg·L-1 (单位下同)+TDZ 1.0; 原球茎增殖培养
基: (3) MS+NAA 0.2; 分化培养基: (4) MS+NAA
0.2+BA 4; 生根培养基: (5) MS+NAA 0.5+IBA 1。
以上培养基均附加蔗糖30 g·L-1和琼脂5.5 g·L-1, pH
5.8。培养温度(24±1) ℃, 光照强度 40~50 μmol·
m-2·s-1, 光照时间 12 h·d-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无菌苗的培养 将白花贝母兰果实在75%乙醇
中浸泡 30 s, 无菌水冲洗 2次, 再用 0.1%升汞灭菌
10 min, 其间不时摇动, 无菌水冲洗 4次。用手术
刀将果实剖开, 再用镊子挑取其中的种子接种在培
养基(1)上。培养 20 d后, 种子萌发成原球茎, 再
经过 10 d原球茎上开始分化出芽, 转接继代 30 d
后发育成无菌苗, 此时无菌苗基部假鳞茎开始膨
大。
4.2 原球茎的诱导 切取无菌苗的假鳞茎接种到培
养基(2)上诱导原球茎, 诱导率为 41.7%。而假鳞
茎在只附加0.2 mg·L-1 NAA的MS培养基上不易诱
导出原球茎, 容易出芽(图 1), 出芽率达 90.9%, 丛
芽快繁时可选用此配方。芽诱导率比原球茎的诱
导率高, 这也是兰科植物组培中较普遍的现象。
4.3 原球茎的增殖与分化 将原球茎转接入培养基
(3)中, 增殖新形成的原球茎为黄绿色, 后转为绿色,
颗粒饱满, 增殖倍数达 7.2, 且增殖稳定, 不易分化;
当接种在培养基(4)中后, 80%以上的原球茎分化。
4.4 生根培养与移栽 将分化出的不定芽切下, 转入
培养基(5)中, 20 d后开始生根(图2), 40 d后根诱导
率达 92.3%, 平均根数达 4条以上。当苗高 3 cm
左右并具有膨大假鳞茎时进行移栽, 无菌苗经炼苗
后, 洗净苗根部的培养基, 再经 1 000倍的多菌灵
溶液浸泡 0.5 h后, 晾干表面的水分, 栽植在高温灭
菌过的 1/2青苔 +1/2枯树皮的基质中(图 3)。一个
月后统计成活率达 60%。
4.5 无性变异 在无菌苗继代增殖的过程中极少数发
生无性变异。有2种情况, 一种是叶片与假鳞茎全部
失绿变成浅黄色; 另一种是叶片的中部失绿变成白
色。至于开花的性状是否变异, 有待进一步观察。
图 1 白花贝母兰假鳞茎在附加NAA 0.2 mg·L-1
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的不定芽
图 2 白花贝母兰生根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卷 第 5期,2009年 5月494
5 意义与进展 白花贝母兰属于兰科(Orchidaceae)
贝母兰属植物, 生长于海拔 1 500~2 600 m的林中
树干上或沿溪谷旁岩石上, 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
南西部至东南部。不仅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而且有
较高的药用价值, 其假鳞茎或全草入药, 用于支气
管炎、感冒、疝气痉痛、风湿痛、跌打损伤、
骨折、软组织挫伤等的治疗(吴征镒 2006), 是濒临
灭绝的药用石斛兰的最佳替代品。贝母兰同其他
兰花一样, 种子的自然萌发率较低, 主要靠分株繁
图 3 白花贝母兰移栽
殖, 繁殖速度较慢。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可能有
一定的应用前景。兰花组织培养的报道较多, 主要
集中在蝶兰属(Phaleanopsis) (李进进等 2000)、
兰属( C m p i d i u m ) (吴晓霞等 2 0 0 2 )与石斛属
(Dendrobium) (张莹等 2007)等几个属中。贝母兰
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报道则较少(Nongrum等 2007),
至于白花贝母兰的组织培养还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李进进, 廖俊杰, 柯丽婉, 蔡佩玲(2000). 蝴蝶兰根段的组织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 36 (1): 37
吴晓霞, 姜敦云, 崔月花, 张彪(2002). 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和快
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38 (2): 141
吴征镒(2006). 云南植物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4: 525
张莹, 王雁, 李振坚(2007). 报春石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
物生理学通讯, 43 (4): 749~750
Nongrum I, Kumaria S, Tandon P (2007). Influence of in vitro
media on asymbiotic germination, plantlet development and
ex vitro establishment of Coelogyne ovalis Lindl. and
Coelogyne nitida (Wall. ex Don) Lindl. Proc Indian Nat Sci
Acad, 73 (4): 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