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卷 第 9期, 2010年 9月 959
收稿 2010-06-07 修定 2010-06-15
资助 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项目(鲁科农字[2007]217号)。
* 通讯作者(E-mail: lqh6205@163.com; Tel: 0532-86080498)。
玉铃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王奎玲 1, 刘庆超 1, 李俊卿 1, 刘庆华 1,*, 刘明健 2, 姜荣荣 3
1青岛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9; 2威海艺苑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3青岛市园林技校, 山
东青岛266001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Styrax obassia Sieb. et Zucc.
WANG Kui-Ling1, LIU Qing-Chao1, LI Jun-Qing1, LIU Qing-Hua1,*, LIU Ming-Jian2, JIANG Rong-Rong3
1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Horticultural,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China; 2Weihai Yiyuan
Landscaping Engineering Co. Ltd., Weihai, Shandong 264200, China; 3Qingdao Landscape Technical School, Qingdao, Shandong
266001, China
1 植物名称 玉铃花(Styrax obassia Sieb. et Zucc.)。
2 材料类别 种子(层积3个月, 清水浸泡24 h备用)
和带腋芽幼嫩茎段。
3 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培养基: (1) MS; (2) 1/2MS。
子叶节分化与增殖培养基: (3) MS+6-BA 0.5 mg·L-1
(单位下同)+NAA 0.3; (4) MS+6-BA 0.5+NAA 0.5;
(5) MS+6-BA 0.5+NAA 0.7; (6) MS+6-BA 1.0+NAA
0.3; (7) MS+6-BA 1.0+NAA 0.5; (8) MS+6-BA 1.0+
NAA 0.7; (9) MS+6-BA 1.5+NAA 0.3; (10) MS+6-
BA 1.5+NAA 0.5; (11) MS+6-BA 1.5+NAA 0.7。腋
芽分化与增殖培养基: (12) MS+6-BA 1.0+NAA 0.05;
(13) MS+6-BA 1.0+NAA 0.1; (14) MS+6-BA 1.0+NAA
0.2; (15) MS+6-BA 2.0+NAA 0.05; (16) MS+6-BA 2.0+
NAA 0.1; (17) MS+6-BA 2.0+NAA 0.2; (18) MS+6-
BA 3.0+NAA 0.05; (19) MS+6-BA 3.0+NAA 0.1; (20)
MS+6-BA 3.0+NAA 0.2。生根培养基: (21) 1/2MS+
IBA 0.5+NAA 0.05; (22) 1/2MS+IBA 1.0+NAA 0.05;
(23) 1/2MS+IBA 1.5+NAA 0.05; (24) 1/2MS+IBA 0.5+
NAA 0.1; (25) 1/2MS+IBA 1.0+NAA 0.1; (26) 1/2MS+
IBA 1.5+NAA 0.1; (27) 1/2MS+IBA 0.5+NAA 0.15;
(28) 1/2MS+IBA 1.0+NAA 0.15; (29) 1/2MS+IBA 1.5+
NAA 0.15。上述培养基均附加 3%蔗糖和 0.6%琼
脂, 除培养基(1)和(2)外, 均附加 0.1%活性炭, pH
5.8~6.0。培养温度为(25±1) ℃, 光照时间为 12 h·d-1,
光照强度为 40~50 μmol·m-2·s-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无菌材料的获得 将经预处理过的饱满种子用
75%酒精浸泡30 s, 再用0.1%升汞溶液灭菌8 min,
无菌水漂洗 5次, 接种到培养基(1)和(2)中。5 d后
种子开始萌发, 在培养基(1)和(2)上发芽及生长情况
基本一致, 10 d后将幼苗去顶芽和下胚轴, 获得带
3~5 mm下胚轴和 2片子叶的子叶节。将子叶节纵
切成两部分作为不定芽分化的外植体。
带腋芽幼嫩茎段(约1 cm, 叶片切除)先用洗洁
精清洗后再用自来水流水清洗 1 h, 于超净工作台
上用 70%酒精浸泡 30 s, 然后转入 0.1%升汞溶液
中灭菌 3 min, 无菌水冲洗 5次。
4.2 愈伤组织与芽的诱导和增殖 将上述子叶节接
种于培养基(3)~(11)中, 接种时将下胚轴插入培养
基中, 子叶保留在在培养基表面上, 20 d后开始形
成愈伤组织(图 1), 35 d后在愈伤组织上开始形成
不定芽。将带微小不定芽的愈伤组织切割后继代
到同种培养基, 再经 60 d左右丛生芽数基本稳定,
芽高度达到 3 cm以上。结果表明, 在(3)~(11)这
9种培养基中, 大部分子叶节都能分化出丛生芽, 分
化率都在 90%以上。其中在培养基(6)、(7)和(10)
中, 分化率均达到95%, 平均形成的高度大于1.5 cm
的丛生芽个数分别为 12.85、13.45和 16.72个, 丛
生芽生长粗壮, 说明采用子叶节作为外植体, 培养
基中 6-BA浓度应在 1~1.5 mg·L-1之间, NAA浓度
应在 0.3~0.5 mg·L-1之间。
图 1 玉铃花子叶节形成愈伤组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卷 第 9期, 2010年 9月960
将带腋芽幼嫩茎段倾斜接种到培养基(3)上, 保
持腋芽面向上, 10 d后腋芽开始萌动(图2), 35 d后,
小芽苗平均高度达到 1.5 cm。将小芽苗切下, 去
掉顶芽, 剪成 0.5 cm小段, 接种于培养基(12)~(20)
上, 30 d后基部开始形成绿色愈伤组织, 继续培养
30 d, 小茎周围形成小的不定芽。将带微小丛生芽
的愈伤组织切割并继代到同种培养基中, 培养60 d,
在培养基(16)中生长情况最好, 平均每丛形成小芽
苗 5.56个, 芽苗高度平均为 3.98 cm。
图 3 玉铃花组培生根
图 4 玉铃花生根苗大田移栽
图 2 玉铃花带腋芽幼嫩茎段开始萌动
5 意义与进展 玉铃花又名白云树, 安息香科野茉
莉属植物,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花期5~6月, 花柄细
长下垂, 花冠白色, 形似“玉铃” (图5), 是珍贵的园
林绿化观赏树种; 其花、果实、木材均具有重要
的经济价值。目前, 玉铃花多处于野生状态, 具有
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董东平等 2007)。玉铃花种
子9~10月成熟, 熟后能自然脱落, 其种子外皮坚硬,
透水性差, 内种皮中有一层银白色致密保护膜, 包
裹着种胚, 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邢世岩2008; 邹
新军 2008)。李俊卿等(2008)曾对玉铃花进行过发
芽及扦插繁殖研究, 均未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建立
了玉铃花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对玉铃花种质
资源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玉
铃花的组织培养目前尚未见报道。
图 5 玉铃花野生植株开花
4.3 壮苗与生根 将上述形成的有效无根芽苗(>1.5
cm)接种于培养基(21)~(29)中, 15 d左右可在基部
形成白色根点, 再经 20 d左右根可长至 7~8 cm (图
3)。其中在(24)和(25)两种培养基生长情况最好,
生根率达到90%以上, 平均生根条数均达到6条以
上。因此壮苗与生根培养基中, IBA浓度宜在 0.5~
1.0 mg·L-1之间, NAA浓度应为 0.1 mg·L-1。
4.4 炼苗移栽 将生根苗从组培室转移到室温散射
光条件下培养 3 d, 揭开封口膜后于室内放置 3 d,
取出生根苗, 洗净根部培养基, 温室移栽, 基质为泥
炭与细河沙按照 3:1比例混合而成, 基质湿度为
70%左右, 覆膜保湿, 15 d后渐有新叶长出(图 4),
逐步撤去覆膜, 35 d后成活率为 70%。
参考文献
董东平, 沈宁娟, 王轩(2007). 河南野生玉铃花资源及保护与利用
研究. 北方园艺, (6): 155~157
李俊卿, 刘孟, 王奎玲, 刘庆超, 刘庆华(2008). 玉铃花扦插繁育技
术研究. 北方园艺, (9): 128~130
邢世岩, 董雷雷, 胡爱华, 郭媛媛(2008). 玉铃花种苗特性研究. 种
子, 27 (3): 60~62
邹新军, 邹念梁, 邓践, 王宏宇, 张引婷(2008). 玉铃花育苗技术.
中国林副特产, (2):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