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稷山矮牡丹腋芽的组织培养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5期,2008年 10月 953
稷山矮牡丹腋芽的组织培养
许芳, 黄春国, 张定宇 *, 苏进芬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
Tissue Culture of Axillary Buds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var. spontanea
Rehd.
XU Fang, HUANG Chun-Guo, ZHANG Ding-Yu*, SU Jin-Fen
College of Agricultur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anxi, Taigu 030801, China
收稿 2008-07-02 修定 2008-09-06
资助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 00 703 10 24 )。
* 通讯作者(E-mail : zdy8656 8@163 .com; Tel : 03 54-
6 2 8 6 5 6 8 )。
1 植物名称 稷山矮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var. spontanea Rehd.)。
2 材料类别 腋芽。
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1)丛生芽诱导
与增殖培养基: MS+6-BA 2.0 mg·L-1 (单位下同)+
NAA 0.1~0.2; (2)壮苗培养基: MS; (3)生根培养基:
MS+IAA 0.2~0.3。上述培养基蔗糖用量 30 g·L-1、
5.0 g·L-1琼脂, pH 5.8。培养温度(25±1) ℃, 光照强
度 40~60 µmol·m-2·s-1, 光照时间 l5 h·d-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无菌材料的获得 于4月初, 选取健壮无病植株
的饱满腋芽, 先用流水冲去浮土, 然后用毛刷轻轻
洗去鳞片包裹的尘土, 再用流水冲洗。在超净工作
台上用 75%乙醇消毒 30 s, 无菌水冲洗 3~4次; 再
用 0.1%的升汞灭菌 6~8 min, 无菌水冲洗 3~4遍。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解剖刀切除腋芽外部包裹的较老
鳞片, 然后接种到培养基(1)中, 进行丛生芽诱导。
4.2 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 培养10 d左右, 成活芽开
始萌动, 培养基(1)出现绿芽。在随后的 10 d内,
培养基(1)中的腋芽撑破包裹的鳞片继续生长。经
过6周培养分化出较多的丛生芽, 将诱导出的丛生
芽接种于相同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 经过4周
培养, 芽伸长; 又经过 2周培养, 芽周围分化出芽
丛, 经多次分切继代, 形成一定数量的丛生芽。
4.3 壮苗与生根培养 分切后的丛生芽经过 2周培
养后形成小苗, 然后转到培养基(2)中进行壮苗培
养。培养 1周后, 将培养基(2)中的小苗分切, 转到
培养基(3)中诱导生根。培养 10 d左右, 部分小苗
有生根现象。经过 3周后, 每个嫩茎生根 3~5条,
长 2~3 cm, 生根率达 100%。
4.4 炼苗与移栽 试管苗诱导出2~3条根, 长到3~4
cm高时炼苗, 将培养瓶放到培养室外, 先打开瓶盖
炼苗 3~4 d后, 用自来水完全洗掉根部琼脂, 避免
损伤根系, 取蛭石: 沙土: 腐殖土(4:2:1)混合后装入
花盆中, 浇水, 放入温室。生长良好后移栽大田,
成活率达 78.2%。
5 意义与进展 矮牡丹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
灌木, 是我国特有的三级濒危保护植物(傅立国
1991)。二回三出复叶; 小叶 9, 叶背面主脉上被绒
毛; 小叶圆形至扁圆形, 顶生小叶 3深裂, 裂片再浅
裂, 浅裂片顶端急尖至圆钝; 花白色, 单瓣; 株高约
1.2 m。矮牡丹在植物分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栽培牡丹的原始种之一。矮牡丹花形美丽, 具有
较高的观赏价值; 其根皮又名丹皮, 是常用的中草
药之一, 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通经的功能。由于
矮牡丹种群数目逐渐减少, 自然分布范围日渐萎
缩。目前, 一般侧重于矮牡丹一般生物学的研究,
如矮牡丹的保护生物学特性、分布特征(郑凤英等
1998)和导致濒危的分析(张峰2003), 而对其组织培
养和快速繁殖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傅立国(1991). 中国植物红皮书: 稀有和濒危植物(第 1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张峰(2003). 濒危植物矮牡丹致濒原因分析. 生态学报, 23 (7):
1436~1441
郑凤英, 张金屯, 上官铁梁(1998). 濒危植物矮牡丹的分布格局
及其生存群落的数量分类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16 (3 ):
25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