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秋牡丹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5期,2008年 10月 943
秋牡丹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王芳, 郝梦姝, 冯朋飞, 夏国华 *
浙江林学院林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浙江临安 311300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Anemone hupehensis var. japonica
WANG Fang, HAO Meng-Shu, FENG Peng-Fei, XIA Guo-Hua*
Basic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of Forestry,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Lin’an, Zhejiang 311300, China
收稿 2008-05-23 修定 2008-05-30
资助 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 06C2 2076 )。
* 通讯作者(E-ma i l : ghxia @zj fc .edu . cn ; T el : 0 5 7 1 -
63732 761)。
1 植物名称 秋牡丹(Anemone hupehensis var .
japonica)。
2 材料类别 叶片。
3 培养条件 MS为基本培养基。(1)不定芽诱导培
养基: MS+6-BA 2.0 mg·L-1 (单位下同)+IBA 0.5; (2)
芽增殖培养基: MS+6-BA 1.0+IBA 0.5; (3)生根培养
基: MS+IBA 0.1。以上培养基含 30 g·L-1蔗糖和 5.8
g·L-1 琼脂, pH 5.8。培养温度为(22±2) ℃, 光照强
度为 30 µmol·m-2·s-1, 光照时间为 16 h·d-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取材与消毒 取秋牡丹叶片, 用洗涤剂漂洗 30
min, 流水冲洗10 min, 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
酒精浸泡 10 s, 0.1% HgCl2灭菌 6 min, 无菌水冲洗
5次, 用无菌滤纸吸干材料上的水分, 切割叶片为
0.5 cm×0.5 cm的小片, 接种在培养基(1)上。
4.2 不定芽的诱导 将秋牡丹叶片正面向上接种在
培养基(1)上, 经过 20 d的生长在叶片边缘长出少
量愈伤组织, 然后在愈伤组织上直接产生绿色芽点
(图1-a、b), 培养30 d左右叶片诱导出大量丛芽(图
1 - c )。
4.3 增殖培养 将不定芽分离成小丛后接到培养基
(2)中, 20 d左右不定芽增殖倍数约为 5, 通过反复
图 1 秋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的分化
a: 愈伤组织诱导; b: 芽的分化; c: 叶片愈伤组织。
切割转接, 在较短时间里可得到大量丛生芽(图2)。
4.4 生根与移栽 丛生芽长至 2~3 cm后, 对丛生芽
进行切割后接到生根培养基(3)中, 约 15 d后, 开始
出现新根。在生根培养过程中发现, 附加 1 g·L-1
活性炭有利于生根, 继续培养 15~20 d, 根长 2~3
cm, 生根率超过 95%, 具有复叶 4~5片, 苗高 4~6
cm (图 3)。此时, 将培养瓶放到全天自然光照, 温
度 25℃的通风房间里炼苗 10 d, 然后打开瓶盖, 用
镊子将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 洗净根部培养基, 移
栽入已灭过菌的营养土(泥炭:珍珠岩:蛭石 =1:2:1),
移栽后10 d内保持营养土的湿润, 并用塑料薄膜保
湿, 空气湿度85%以上, 此后慢慢降低空气湿度, 隔
植物组织培养简报 Brief Communications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5期,2008年 10月944
天喷水 1次, 10 d后有新根长出, 15 d开始有新叶
抽出, 移栽成活率 90%以上。
5 意义与进展 秋牡丹为打破碗花花的变种, 属毛
茛科银莲花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 从我国云南到日
本均有分布, 花大, 重瓣, 艳丽, 紫色或紫红色, 花开
于夏秋季节, 花期7~10月, 是点缀夏秋景色的优良
花卉, 适合片植, 也可栽植于草坪边缘。栽培管理
简单, 不需特殊管理, 适应范围广, 发展前景好。
图 2 秋牡丹增殖培养 图 3 秋牡丹生根培养
全株药用, 具清热解毒, 治感冒、顽癣, 对真菌有
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王景祥 1993)。秋牡丹雌雄
蕊部分瓣化, 自然条件极少结实, 以营养繁殖为主,
繁殖系数低, 资源分散。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大提
高繁殖速度, 有较好的潜在应用前景。秋牡丹的组
织培养与快速繁殖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王景祥(1993). 浙江植物志(第二卷).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