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叶悬钩子的组织培养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5期,2008年 10月 945
三叶悬钩子的组织培养
杨洪涛 1, 和加卫 1, 唐开学 2,*, 杨正松 1, 杨燕林 1, 王朝文 1, 毕海林 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云南丽江 674100;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昆明 650231
Tissue Culture of Rubus delavayi Franch.
YANG Hong-Tao1, HE Jia-Wei1, TANG Kai-Xue2,*, YANG Zheng-Song1, YANG Yan-Lin1, WANG Chao-Wen1, BI Hai-Lin1
1Alpine Economic 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jiang, Yunnan 674100, China; 2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31, China
收稿 2008-06-04 修定 2008-07-02
资助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C0015Z)和面上项
目(2 006 C00 93M)。
* 通讯作者(E-mail: kxtang@public.km.yn.cn; Tel: 0871-
5 1 2 0 8 7 0 )。
1 植物名称 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 Franch.)。
2 材料类别 腋芽。
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启动培养基(即
初代培养基): (1) MS培养基; 继代培养基: (2) MS+6-
BA 0.2 mg·L-1 (单位下同)+NAA 0.1; 生根培养基:
(3) 1/2MS+IBA 1.5。以上培养基均附加 30%蔗糖
和 6 g·L-1琼脂, pH 5.8。培养温度为(23±2) ℃, 光
照时间 12 h·d-1, 光照强度 40~50 µmol·m-2·s-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无菌材料的获得与启动培养 以当年生休眠枝
条的腋芽为外植体, 先用自来水冲洗表面 30 min,
再用洗涤剂溶液浸泡 10 min后冲洗干净。在超净
工作台上, 用 75%酒精浸泡 30 s, 0.1% HgCl2消毒
5~6 min, 无菌水冲洗 5次, 吸干水分。切去基部
的受损组织, 将长度为 1 cm左右的单芽茎段接种
于启动培养基(1)中。2周后开始萌发, 4周后芽长
成 4~5 cm的新梢(图 1)。
芽及侧芽进入旺盛生长时期。此时将丛生芽切成
2 cm左右的带芽茎段, 再转入培养基(2)中, 进行继
代培养, 可不断增殖, 增殖系数为 4.09 (图 2)。
4.3 生根与移栽 选取丛生芽中的壮苗剪切成 2.5
cm左右的茎段, 转入生根培养基(3)中诱导生根(图
3)。25 d后基部长出 6~8条长为 3~5 cm的不定
根, 生根率达 92%。培养约 2周后, 在培养室中打
图 1 三叶悬钩子的启动培养
4.2 增殖培养 新梢的侧芽萌发后, 每个侧芽切成2
cm左右的茎段转接于培养基(2)上。转入培养基
(2)后, 芽继续生长, 节间不断伸长, 侧芽随之萌发、
生长; 15~20 d, 芽基部出现较小的愈伤组织; 25 d
后, 愈伤组织分化出小苗; 30~40 d后, 分化的丛生
图 2 三叶悬钩子的增殖培养
图 3 三叶悬钩子的生根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5期,2008年 10月946
开瓶盖炼苗3 d, 然后从培养瓶中取出, 洗去根部多
余的培养基, 移栽至腐殖土和蛭石(2:1)混合的基质
中(图 4), 遮荫保湿, 成活率可达 90%以上。
图 4 三叶悬钩子的炼苗
5 意义与进展 三叶悬钩子属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
为多年生落叶直立矮小灌木, 全草可入药, 有清热
解毒之效。它与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走俏的保健
果品树莓为同科同属植物。我国具有丰富的野生
悬钩子植物资源, 特别是云南分布的种类约占全国
的 70%, 其中的三叶悬钩子为云南特有种。悬钩
子属中一些种特别是栽培种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已有报道(柯善强等 1989; 金炜等 1990, 1991; 金炜
和郑生智 1993; 胡建刚等 1994; 黄苏珍等 2004; 许
奕华等 2004; 徐中志等 2006; 张敏和刘一翠 2006;
毕海林等 2007), 但三叶悬钩子的组织培养和快速
繁殖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毕海林, 徐中志, 和加卫, 和秀云, 朱映安, 杨正松, 杨洪涛(2007).
野生树莓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6 (2 ):
68~69
胡建刚, 黄巧兴, 沈秋云(1994). 黑树莓的试管繁殖. 植物生理学
通讯, 30 (5): 356
黄苏珍, 韩玉林, 孙桂弟, 谢明云(2004). 地被悬钩子的组织培养
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40 (1): 60
金炜, 陈品良, 郑生智(1990). 高粱泡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植
物生理学通讯, (2): 43
金炜, 郑生智(1993). 盾叶莓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植物生理学
通讯, 29 (3): 190~191
金炜, 郑生智, 顾 (1991). 川莓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
理学通讯, (4): 290~291
柯善强, 陈海芳, 黄仁煌, 武显维, 王圣梅(1989). 裂叶悬钩子组
织培养研究. II叶外植体培养不定芽发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的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7 (1): 59~64
许奕华, 张玉平, 陈梅香(2004). 山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植
物生理学通讯, 40 (1): 57
徐中志, 和加卫, 唐开学, 毕海林, 和秀云(2006). 刺萼粉枝莓的
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42 (1): 80
张敏, 刘一翠(2006). 黑霉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上海农业
科技, (1):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