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凤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3卷 第 5期,2007年 10月882
收稿 2007-06-11 修定  2007-07-17
资助 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5DIB4J045)。
* 通讯作者( E -m a i l:x l l z y @ 2 6 3 . c o m;T e l:0 8 9 8 -
2 3 3 0 0 2 8 4 )。
凤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陈伟,李志英,李克烈,马千全,徐立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Papilionanthe teres (Roxb.) Schltr.
CHEN Wei, LI Zhi-Ying, LI Ke-Lie, MA Qian-Quan, XU Li*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Danzhou, Hainan 571737, China
1 植物名称 凤蝶兰[Papilionanthe teres (Roxb.)
Schltr .]。
2 材料类别 种子。
3 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培养基:(1) MS;(2) MS+
0.1%活性炭;(3) MS+椰子水 100 mL·L-1 (单位下
同); (4) 1/2MS;(5) 1/2MS+0.1%活性炭;(6) 1/2
MS+椰子水 100;(7) 1/2MS+0.2 mg·L-1 NAA。以
上培养基均添加 7 g·L-1琼脂粉和 30 g·L-1蔗糖,pH
5.8,在 121 ℃下高压灭菌 20 min。培养温度为
(25±2) ℃,光照 12 h·d-1,光照度 50 µmol·m-2·s-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无菌材料的处理 凤蝶兰人工授粉90 d左右荚
果成熟,取下荚果经自来水洗净,在超净工作台
上用 75% 的酒精沾湿的无菌滤纸擦拭表面 3~5
次,于超净台上晾干,然后在酒精灯上来回灼烧
3 s,用解剖刀切开荚果,将种子散落到培养基
(1)~(6)上。
4.2 种子萌发 接种到培养基(1)~(6)上的种子培养
30 d后,均可见白色原球茎突破种皮,继续培养
2周左右原球茎转绿,大约 7周后原球茎上端出
芽。种子接入培养基(1)~(6)都能萌发,其中(3)
和(6)的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比其它几种培养基都
好,同时原球茎大量增殖,说明加入椰子水有利
于凤蝶兰原球茎的增殖及种子的萌发。盐浓度低
的培养基(6)效果最好,萌发率可达 90%以上。在
生根培养前,将培养基(6)中萌发的种子转入培养
基(4)中培养能够形成大量的小苗,这与竹叶兰的
试管成苗研究结果类似(陈之林等 2006)。
4.3 生根与移栽 将培养基(4)中形成的小苗分成单
株转入生根培养基(7)中进行生根培养,30 d左右
能形成带 2~3条根、高 2 cm左右的健壮植株,生
根率达 95%。继续培养 1个月后,当小苗长至3~4
cm高时,将其移至温棚中炼苗 1 周。出瓶时将
试管苗从瓶中取出,洗干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
椰丝和碎石混合的育苗盆中,注意保持适宜的湿
度,置于阴凉通风处栽培,成活率达 9 0 %。
5 意义与进展 凤蝶兰系兰科凤蝶兰属植物,分
布于我国南部至东南亚地区,我国主要产于云南
南部,属附生兰类。茎粗壮,攀援,木质化,
长达 1 m以上,具分枝。叶肉质,圆柱形。总
状花序略长于叶,具少数花;花大而美丽,直径
约 6 cm;萼片和花瓣淡紫红色;花瓣比萼片大,
近圆形,唇瓣 3 裂;唇盘黄褐色,被短毛;距
漏斗状,黄色,长达 2 cm以上。花期 5~6月。
适用于室内景观布置和盆栽观赏,观赏价值高。
凤蝶兰自然繁殖的发芽率低,不能满足规模化生
产的需要。目前,我们采用无菌播种的方法已获
得大量的试管苗,为凤蝶兰的规模化生产建立了
较好的基础。凤蝶兰的无菌播种和工厂化生产尚
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陈之林, 曾宋君, 温铁龙, 段俊(2006). 竹叶兰的无菌播种和试管
成苗. 植物生理学通讯, 42 (1): 66
植物组织培养简报 Brief Communications of Plant Tissue Culture